标题:07.应帝王: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内容: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得道的人在这个世间,是用心若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就是心如明镜,一切都像镜子摆在那里,一切影像到他前在一照,如梦如幻,什么叫梦幻呢? 我们往大穿衣镜前一站,马上就到了那个境界,往穿衣镜里看自己,不要看肉一体,看镜子里的我,立刻会忘掉我这个身一体的。 不过要注意,不能长看。 真的哟,昼夜看,只要看七天七夜,就会忘了自己这个肉一体,会把那个抓往了,人会马上离开这个身一体了。 很可能,非常可能,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道家有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能轻易用,用不得的。 所以人只要看自己在镜子里的影子,你就体会到,我们现在这个生命,的确是梦中生。 这个秘诀漏了,本来不漏,给一个朋友问了半天,漏了以后,他去一试验,就会体会进去了,我就没有卖的了。 所以用镜子处事这个道理,八个字: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这个就是佛家讲的大圆镜智,也就是明镜亦非台。 的道理。 得道的人处在这个世间,不将不逆,逆就是欢迎,将就是去将就去执着,既不执着也不欢迎,任何事情来了也不拒绝。 你说今天我倒霉了,遇上很不痛快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倒霉,你天天都很舒服,不岔入一件不痛快的事,那个生活太单调了,需要来个不痛快隔隔,因为不痛快过后,来个痛快,你不晓得多高兴,所以一定要这么调节一下。 所以好的与坏的来了,不将不逆,不欢迎也不拒绝,听其自然。 应而不藏,就是镜子照东西一样的道理,物来而应,过去不留,心中不藏,一切恩怨是非,不是没有是非善恶,都有,过去就不留,此心很平静。 故能胜物而不伤。 你修养到这样才能入世。 这是道,最高的境界。 内七篇到了这一段,是一篇大结论。 这一段很重要哟。 现在是工商业的社会,大家那个生活呀,忙碌得自己已经不是真一人了。 父母把我们生下来,等到一长大,那个真一人跑掉了,活着的都是假人,不是至人,都是这个物质环境忙碌得昏了头了。 真抓住自己是一个人,应付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必须要《庄子》这一段,《应帝王》入世,能够这样,就可以胜物而不伤,才能不被物质所打垮,不被环境所诱一惑,才不会伤害到自己,做到我还是我。 我们平常研究《庄子》,翻开来,总把一条鱼变成大鹏鸟,看得很一精一彩,那个一点都不一精一彩,那是电一影的广告,序幕,真正的一精一彩在《应帝王》这一段,这一点只出世之道入世之道都讲完了。 但是你不要看着容易,这个道理很有意思,很有意思你就做不到,就是我经常讲的,我们人生只有十二个字:得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这就是我的咒语,是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庄子这个道理,我们一听非常有理,但做不到。 要怎么样做到呢? 对不起,从《逍遥游》第一篇开始,就要有这个道的修养,有这个道的修养,才能真做到这样,所以很难了。 相反的来说,你如果在道理上认通了,没有道的修养,能够做人做到这个档子,前面所讲的至人之道,都得到了,自然就会成功了。 正反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下面,庄子的习惯,有一个话头给你参。 浑沌初开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帝代表主宰,南北极各有一个主宰,一个叫儵,一个叫忽,这两个主宰分区而治。 他们不用竞选的,天生来就是如此。 我们一般讲话,你这个人太疏忽了,规规矩矩照古文写,应写作儵忽。 疏忽这个术语是从这里来的。 注意哟,庄子很少提到东西,只提南北。 中央有个主宰叫浑沌,不是我们吃的馄饨,这个浑沌,就是陰陽合在一起。 其实我们吃的馄饨,肉啊面粉啊等包在一起,原始的意思就是从浑沌这两个字的观念来的。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两个家伙的名字叫儵、忽,一听就知冒昧得很。 换句话说,儵的外号叫冒,忽的外号叫昧,合起来就叫冒昧。 这两个冒失鬼,经常在中央老板那里会面,浑沌待之甚善,大概浑沌请他们吃了馄饨。 他们觉得浑沌太好了,就想报答浑沌,想了半天,想到了世界上的人,这些人都聪明,为什么呢? 因为脸上有七个洞。 人脸上有了洞,眼可看,耳可听,鼻可呼吸,这些多重要埃可惜这个浑沌老兄,脸像汤圆一样是圆的,他没有开窍,太混蛋了。 所以,唯有一个办法报答浑沌的就是使他开窍。 两位冒失鬼就到工具店买一个工具箱,每一天给浑沌开一个窍,七天开了七个窍,浑沌死掉了。 馄饨死掉了就变成面包了,这下完了。 庄子就是那么幽默的,所以读《庄子》有时我们会读得笑的。 你要学风趣的文章,就要学《庄子》。 所以你们打坐的人,有时候碰到气脉浑然,入定了,第一步就要得浑沌的境界,这是道家的术语。 真得到浑沌境界的时候,不是昏沉,那是真正的定,六根不动了,内外隔绝了,本身内部的气脉也不动了,气脉都通了嘛。 你如果又想使什么河车转动,任督二脉打开,那中间的浑沌就死掉了。 修养入定,必须进入浑沌的境界,才是修道的基础,然后才能陽神出窍。 所以,一般人修气脉、转河车、修三脉七轮,为了什么? 为了回到那个卖馄饨的家里去,那得道基础就有了。 发布时间:2025-11-05 12:03:0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