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橘子红了》读后感 内容: 从我读琦君的作品到现在,相信我跟大家都能感觉的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站的份量。 因琦君写的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 母亲可以说是琦君最重要的 创作泉源。 但这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她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 而橘子红了是一篇一直想以追叙的方式,写出的几篇小说,以纪念逝世的亲人长辈。 尽管这个题目是如此的喜气洋洋,但故事里的内容却是非常悽悲。 秀捐,是作者期均在这个故事中的立场,虽然琦君认为那不是完全的她。 秀芬,她则是好几个就时代苦命女子的揉合。 至于文中的情节,多半是真有其事的。 且文中秀芬事实上并没有死,而是被带到外地,继续受尽了折磨,在大伯逝世后,被逐出家门。 不忍让秀芬的痛苦拖那么久,而宁愿她因流产而死亡,一了百了。 此故事中的这种怪事在中国旧社会时有所闻,在别的国家则是匪夷所思。 而大伯的兄弟六叔与秀芬之间,却发生了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以当时的社会伦理,这一场注定了无力翻转命运、有缘无分的苦涩恋情当然必须以悲剧收场了。 大妈替丈夫纳妾生子,其实是出自于她自私的动机:希望把丈夫从那个二太太交际花的身边夺回来。 所以秀芬的死,我想大妈要负责任的。 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大妈又是一个那样豆腐心肠的大好人。 而大伯按传统的标准也没有不对,因三妻四妾是被当时社会所容许的。 而最苦了秀芬,因不能跟喜欢的人不能长相厮守,拥有她 的人却如此薄倖。 这篇故事,有着挥不去的哀伤。 至少我很庆幸自己是生在婚姻自主的时代,比那些旧社会的女子多了一些对生命的掌控权。 虽然 男人好像都是喜欢左拥右抱,巴不得自己可身为大享后宫三千佳丽的古代皇帝,或是当个讨四个老婆的回教徒,但是想到那些失宠冷落时的无尽悲凉,和看那些争风 吃醋的残忍手段,才感觉到妻妾成群真是罪过至极。 这颗红橘子可说实在是太苦太涩了,所以吃这么一次就够了。 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弱点吧! 人们总是很会计划很会空想? 也许,在心中的那些想法都是对的。 又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与错,但是人们总是还会退缩、会害怕最后,真要执行之时,总还是会选择最保守最安全的一条路走去以前的人是如此,现在的人是否又有进步几分呢? 三个传统女子的悲哀,大妈只为了去稍稍留住丈夫的人,而却好像摧毁了秀芬的一生,二老婆何尝又不哀呢? 生不出孩子的她,知道有另一个女子即将以子为贵,夺去她的地位时,她只能风尘僕僕赶来拼命想打压敌手,甚至只能靠肚皮争不争气? 在那新旧时代的交替里,新观念与旧观的冲突是可想而知的。 我想最后要恨就得恨秀芬为何是生于那个时代里吧! 毕竟,他们都已经作古也奋斗努力挣扎过,虽然在许多人的眼中还是失败了,但 相信那股生命的韧性依旧可以传承就等待现在的人开花结果 发布时间:2025-11-06 08:37:1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