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隰有长楚摆脱不了的思想痛苦-译文与读解 内容: 隰有长楚——摆脱不了的思想痛苦【原文】隰有苌楚(1),猗傩其枝(2)。 天之沃沃③,乐子之元知(4)。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注释】(1)苌楚:植物名,即猕猴桃。 (2)猗傩(enuo):枝条柔美的样子。 (3)夭:肥嫩的样子。 沃沃:有光泽的样子。 (4)乐:羡慕。 子:指代猕猴桃树。 元知:没有知觉。 【译文】洼地长着猕猴桃,枝条柔美随风摇。 鲜一嫩光润惹人一爱一,羡慕你无觉无知。 洼地长着猕猴桃,花儿鲜艳春一光好。 鲜一嫩光润惹人一爱一,羡慕你无累无家。 洼地长着猕猴桃,果实累累真漂亮。 鲜一嫩光润惹人一爱一,羡慕你无室无家。 【读解】毫无疑问的是,人类有了思想,就有了痛苦,有了情感,有了忧虑。 当痛苦和忧虑达到极点之时,竟会觉得做人反不如做没有思想的其它生物好,原因很简单,没有思想,就没有痛苦和忧虑。 从这个角度去看,便容易理解古人所说的“至乐无乐”(最大的快乐是没有快乐)的意思了。 情愿做没有知觉、没有思想的草木,是不是一种悲观和绝望? 显然是。 生存本身就充满无数让人悲观绝望的东西,活着本身就是烦和畏。 因此,悲观和绝望的产生,一点不值得大惊小怪、没有丝毫可以加以责难的。 从根本上说,没有对生活的执着,没有时生存的意义的思索和追问,哪里会有悲观和绝望? 没有时命运无常、现实丑恶的深刻领悟,哪里来的厌世和畏惧? 执着的追求,往往通过其反面表现出来。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疑,恰恰证明了理想境界的存在;对生存的悲观和绝望,正说明了看重生命和生活。 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变成草木,也不可能没有思想。 只要还能思想,就摆脱不了痛苦,也摆脱不了悲观和绝望。 发布时间:2025-11-09 11:57:0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