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十八 晉紀十 内容: 起玄黓涒灘(壬申),盡昭陽作噩(癸酉),凡二年。 孝懷皇帝永嘉六年(壬申、三一二年)   春,正月,漢呼延后卒,諡曰武元。 漢鎮北將軍靳沖、平北將軍卜珝寇幷州;辛未,圍晉陽。 甲戌,漢主聰以司空王育、尚書令任顗女為左、右昭儀,中軍大將軍王彰、中書監范隆、左僕射馬景女皆為夫人,右僕射朱紀女為貴妃,皆金印紫綬。 聰將納太保劉殷女,太弟义固諫。 聰以問太宰延年、太傅景,皆曰:「太保自云劉康公之後,與隆下殊源,納之何害!」聰悅,拜殷二女英、娥為左右貴嬪,位在昭儀上;又納殷女孫四人皆為貴人,位次貴妃。 於是六劉之寵傾後宮,聰希復出外,事皆中黃門奏決。 故新野王歆牙門將胡亢聚衆於竟陵,自號楚公,寇掠荊土,以歆南蠻司馬新野杜曾為竟陵太守。 曾勇冠三軍,能被甲游於水中。 二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石勒築壘於葛陂,課農造舟,將攻建業。 琅邪王睿大集江南之衆於壽春,以鎮東長史紀瞻為揚威將軍,都督諸軍以討之。 會大雨,三月不止,勒軍中飢疫,死者太半,聞晉軍將至,集將佐議之。 右長史刁膺請先送款於睿,求掃平河朔以自贖,俟其軍退,徐更圖之,勒愀然長嘯。 中堅將軍夔安請就高避水,勒曰:「將軍何怯邪!」孔萇等三十餘將請各將兵分道夜攻壽春,斬吳將頭,據其城,食其粟,要以今年破丹陽,定江南。 勒笑曰:「是勇將之計也!」各賜鎧馬一疋。 顧謂張賓曰:「於君意何如?」賓曰:「將軍攻陷京師,囚執天子,殺害王公,妻略妃主,擢將軍之髮,不足以數將軍之罪,柰何復相臣奉乎! 去年旣殺王彌,不當來此;今天降霖雨於數百里中,示將軍不應留此也。 鄴有三臺之固,西接平陽,山河四塞,宜北徙據之,以經營河北,河北旣定,天下無處將軍之右者矣。 晉之保壽春,畏將軍往攻之耳;彼聞吾去,喜於自全,何暇追襲吾後,為吾不利邪! 將軍宜使輜重從北道先發,將軍引大兵向壽春。 輜重旣遠,大兵徐還,何憂進退無地乎!」勒攘袂鼓髥曰:「張君計是也!」責刁膺曰:「君旣相輔佐,當共成大功,柰何遽勸孤降! 此策應斬! 然素知君怯,特相宥耳。」於是黜膺為將軍,擢賓為右長史,號曰「右侯」。 勒引兵發葛陂,遣石虎帥騎二千向壽春,遇晉運船,虎將士爭取之,為紀瞻所敗。 瞻追奔百里,前及勒軍,勒結陳待之;瞻不敢擊,退還壽春。 漢主聰封帝為會稽郡公,加儀同三司。 聰從容謂帝曰:「卿昔為豫章王,朕與王武子造卿,武子稱朕於卿,卿言聞其名久矣,贈朕柘弓銀研;卿頗記否?」帝曰:「臣安敢忘之! 但恨爾日不早識龍顏!」聰曰:「卿家骨肉何相殘如此?」帝曰:「大漢將應天受命,故為陛下自相驅除,此殆天意,非人事也! 且臣家若能奉武皇帝之業,九族敦睦,陛下何由得之!」聰喜,以小劉貴人妻帝,曰:「此名公之孫也,卿善遇之。」   代公猗盧遣兵救晉陽,三月,乙未,漢兵敗走。 卜珝之卒先奔,靳沖擅收珝,斬之;聰大怒,遣使持節斬沖。 聰納其舅子輔漢將軍張寔二女徽光、麗光為貴人,太后張氏之意也。 涼州主簿馬魴說張軌:「宜命將出師,翼戴帝室。」軌從之,馳檄關中,共尊輔秦王;且言「今遣前鋒督護宋配帥步騎二萬,徑趨長安;西中郎將寔帥中軍三萬,武威太守張琠帥胡騎二萬,絡繹繼發。」   夏,四月,丙寅,征南將軍山簡卒。 漢主聰封其子敷為渤海王,驥為濟南王,鸞為燕王,鴻為楚王,勱為齊王,權為秦王,操為魏王,持為趙王。 聰以魚蟹不供,斬左都水使者襄陵王攄;作溫明、徽光二殿未成,斬將作大匠望都公靳陵。 觀漁於汾水,昏夜不歸。 中軍大將軍王彰諫曰:「比觀陛下所為,臣實痛心疾首。 今愚民歸漢之志未專,思晉之心猶甚,劉琨咫尺,刺客縱橫;帝王輕出,一夫敵耳。 願陛下改往修來,則億兆幸甚!」聰大怒,命斬之;王夫人叩頭乞哀,乃囚之。 太后張氏以聰刑罰過差,三日不食;太弟义、單于粲輿櫬切諫。 聰怒曰:「吾豈桀、紂,而汝輩生來哭人!」太宰延年、太保殷等公卿、列侯百餘人,皆免冠涕泣曰:「陛下功高德厚,曠世少比,往也唐、虞,今則陛下。 而頃來以小小不供,亟斬王公;直言忤旨,遽囚大將。 此臣等竊所未解,故相與憂之,忘寢與食。」聰慨然曰:「朕昨大醉,非其本心,微公等言之,朕不聞過。」各賜帛百匹,使侍中持節赦彰曰:「先帝賴君如左右手,君著勳再世,朕敢忘之! 此段之過,希君蕩然。 君能盡懷憂國,朕所望也。 今進君驃騎將軍、定襄郡公,後有不逮,幸數匡之!」   王彌旣死,漢安北將軍趙固、平北將軍王桑恐為石勒所幷,欲引兵歸平陽,軍中乏糧,士卒相食,乃自〈石交〉磽津西渡。 劉琨以兄子演為魏郡太守,鎮鄴,桑恐演邀之,遣長史臨深為質於琨。 琨以固為雍州刺史,桑為豫州刺史。 賈疋等圍長安數月,漢中山王曜連戰皆敗,驅掠士女八萬餘口,奔于平陽。 秦王業自雍入于長安。 五月,漢主聰貶曜為龍驤大將軍,行大司馬。 聰使河內王粲攻傅祗於三渚,右將軍劉參攻郭默於懷;會祗病薨,城陷,粲遷祗子孫幷其士民二萬餘戶于平陽。 六月,漢主聰欲立貴嬪劉英為皇后;張太后欲立貴人張徽光,聰不得已,許之。 英尋卒。 漢大昌文獻公劉殷卒。 殷為相,不犯顏忤旨,然因事進規,補益甚多。 漢主聰每與羣臣議政事,殷無所是非;羣臣出,殷獨留,為聰敷暢條理,商榷事宜,聰未嘗不從之。 殷常戒子孫曰:「事君當務幾諫。 凡人尚不可面斥其過,況萬乘乎! 夫幾諫之功,無異犯顏,但不彰君之過,所以為優耳。」官至侍中、太保、錄尚書,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乘輿入殿。 然殷在公卿間,常恂恂有卑讓之色,故能處驕暴之國,保其富貴,不失令名,以壽考自終。 漢主聰以河間王易為車騎將軍,彭城王翼為衞將軍,並典兵宿衞。 高平王悝為征南將軍,鎮離石;濟南王驥為征西將軍,築西平城以居之;魏王操為征東將軍,鎮蒲子。 趙固、王桑自懷求迎於漢,漢主聰遣鎮遠將軍梁伏疵將兵迎之。 未至,長史臨深、將軍牟穆帥衆一萬叛歸劉演。 固隨疵而西,桑引其衆東奔青州,固遣兵追殺之於曲梁,桑將張鳳帥其餘衆歸演。 聰以固為荊州刺史、領河南太守,鎮洛陽。 石勒自葛陂北行,所過皆堅壁清野,虜掠無所獲,軍中飢甚,士卒相食。 至東燕,聞汲郡向冰聚衆數千壁枋頭,勒將濟河,恐冰邀之。 張賓曰:「聞冰船盡在瀆中未上,宜遣輕兵間道襲取,以濟大軍,大軍旣濟,冰必可擒也。」秋,七月,勒使支雄、孔萇自文石津縛筏潛渡,取其船。 勒引兵自棘津濟河,擊冰,大破之,盡得其資儲,軍勢復振,遂長驅至鄴。 劉演保三臺以自固,臨深、牟穆等復帥其衆降於勒。 諸將欲攻三臺,張賓曰:「演雖弱,衆猶數千,三臺險固,攻之未易猝拔,捨而去之,彼將自潰。 方今王彭祖、劉越石,公之大敵也,宜先取之,演不足顧也。 且天下饑亂,明公雖擁大兵,遊行羈旅,人無定志,非所以保萬全,制四方也。 不若擇便地而據之,廣聚糧儲,西稟平陽以圖幽、幷,此霸王之業也。 邯鄲、襄國,形勝之地,請擇一而都之。」勒曰:「右侯之計是也!」遂進據襄國。 賓復言於勒曰:「今吾居此,彭祖、越石所深忌也,恐城塹未固,資儲未廣,二寇交至。 宜亟收野穀,且遣使至平陽,具陳鎮此之意。」勒從之,分命諸將攻冀州,郡縣壁壘多降,運其穀以輸襄國;且表於漢主聰,聰以勒為都督冀、幽、幷、營四州諸軍事、冀州牧,進封上黨公。 劉琨移檄州郡,期以十月會平陽,擊漢。 琨素奢豪,喜聲色。 河南徐潤以音律得幸於琨,琨以為晉陽令。 潤驕恣,干預政事;護軍令狐盛數以為言,且勸琨殺之,琨不從。 潤譖盛於琨,琨收盛,殺之。 琨母曰:「汝不能駕御豪傑以恢遠略,而專除勝己,禍必及我。」   盛子泥奔漢,具言虛實。 漢主聰大喜,遣河內王粲、中山王曜將兵寇幷州,以令狐泥為鄉導。 琨聞之,東出,收兵於常山及中山,使其將郝詵、張喬將兵拒粲,且遣使求救於代公猗盧。 詵、喬俱敗死。 粲、曜乘虛襲晉陽,太原太守高喬、幷州別駕郝聿以晉陽降漢。 八月,庚戌,琨還救晉陽,不及,帥左右數十騎奔常山。 辛亥,粲、曜入晉陽。 壬子,令狐泥殺琨父母。 粲、曜送尚書盧志、侍中許遐、太子右衞率崔瑋于平陽。 聰復以曜為車騎大將軍,以前將軍劉豐為幷州刺史,鎮晉陽。 九月,聰以盧志為太弟太師,崔瑋為太傅,許遐為太保,高喬、令狐泥皆為武衞將軍。 己卯,漢衞尉梁芬奔長安。 辛巳,賈疋等奉秦王業為皇太子,建行臺於長安,登壇告類,建宗廟、社稷,大赦。 以閻鼎為太子詹事,總攝百揆;加賈疋征西大將軍,以秦州刺史、南陽王保為大司馬。 命司空荀藩督攝遠近,光祿大夫荀組領司隸校尉、行豫州刺史,與藩共保開封。 秦州刺史裴苞據險以拒涼州兵,張寔、宋配等擊破之,苞奔柔凶塢。 冬,十月,漢主聰封其子恆為代王,逞為吳王,朗為潁川王,皋為零陵王,旭為丹陽王,京為蜀王,坦為九江王,晃為臨川王;以王育為太保,王彰為太尉,任顗為司徒,馬景為司空,朱紀為尚書令,范隆為左僕射,呼延晏為右僕射。 代公猗盧遣其子六脩及兄子普根、將軍衞雄、范班、箕澹帥衆數萬為前鋒以攻晉陽,猗盧自帥衆二十萬繼之,劉琨收散卒數千為之鄉導。 六脩與漢中山王曜戰於汾東,曜兵敗,墜馬,中七創。 討虜將軍傅虎以馬授曜,曜不受,曰:「卿當乘以自免,吾創已重,自分死此。」虎泣曰:「虎蒙大王識拔至此,常思效命,今其時矣。 且漢室初基,天下可無虎,不可無大王也!」乃扶曜上馬,驅令渡汾,自還戰死。 曜入晉陽,夜,與大將軍粲、鎮北大將軍豐掠晉陽之民,踰蒙山而歸。 十一月,猗盧追之,戰於藍谷,漢兵大敗,擒劉豐,斬邢延等三千餘級,伏尸數百里。 猗盧因大獵壽陽山,陳閱皮肉,山為之赤。 劉琨自營門步入拜謝,固請進軍。 猗盧曰:「吾不早來,致卿父母見害,誠以相愧。 今卿已復州境,吾遠來,士馬疲弊,且待後舉,劉聰未可滅也。」遣琨馬、牛、羊各千餘疋,車百乘而還,留其將箕澹、段繁等戍晉陽。 琨徙居陽曲,招集亡散。 盧諶為劉粲參軍,亡歸琨,漢人殺其父志及弟謐、詵;贈傅虎幽州刺史。 十二月,漢主聰立皇后張氏,以其父寔為左光祿大夫。 彭仲蕩之子天護帥羣胡攻賈疋,天護陽不勝而走,疋追之,夜墜澗中,天護執而殺之。 漢以天護為涼州刺史。 衆推始平太守麴允領雍州刺史。 閻鼎與京兆太守梁綜爭權,鼎遂殺綜。 麴允與撫夷護軍索綝、馮翊太守梁肅合兵攻鼎,鼎出奔雍,為氐竇首所殺。 廣平游綸、張豺擁衆數萬,據苑鄉,受王浚假署;石勒遣夔安、支雄等七將攻之,破其外壘。 浚遣督護王昌帥諸軍及遼西公段疾陸眷、疾陸眷弟匹磾、文鴦、從弟末柸部衆五萬攻勒於襄國。 疾陸眷屯于渚陽,勒遣諸將出戰,皆為疾陸眷所敗。 疾陸眷大造攻具,將攻城,勒衆甚懼。 勒召將佐謀之曰:「今城塹未固,糧儲不多,彼衆我寡,外無救援,吾欲悉衆與之決戰,何如?」諸將皆曰:「不如堅守以疲敵,待其退而擊之。」張賓、孔萇曰:「鮮卑之種,段氏最為勇悍,而末柸尤甚,其銳卒皆在末柸所。 今聞疾陸眷刻日攻北城,其大衆遠來,戰鬬連日,謂我孤弱,不敢出戰,意必懈惰,宜且勿出,示之以怯,鑿北城為突門二十餘道,俟其來至,列守未定,出其不意,直衝末柸帳,彼必震駭,不暇為計,破之必矣。 末柸敗,則其餘不攻而潰矣。」勒從之,密為突門。 旣而疾陸眷攻北城,勒登城望之,見其將士或釋仗而寢,乃命孔萇督銳卒自突門出擊之,城上鼓譟以助其勢。 萇攻末柸帳,不能克而退。 末柸逐之,入其壘門,為勒衆所獲,疾陸眷等軍皆退走。 萇乘勝追擊,枕尸三十餘里,獲鎧馬五千匹。 疾陸眷收其餘衆,還屯渚陽。 勒質末柸,遣使求和於疾陸眷,疾陸眷許之。 文鴦諫曰:「今以末柸一人之故而縱垂亡之虜,得無為王彭祖所怨,招後患乎!」疾陸眷不從,復以鎧馬金銀賂勒,且以末柸三弟為質而請末柸。 諸將皆勸勒殺末柸,勒曰:「遼西鮮卑健國也,與我素無仇讎,為王浚所使耳。 今殺一人而結一國之怨,非計也。 歸之,必深德我,不復為浚用矣。」乃厚以金帛報之,遣石虎與疾陸眷盟于渚陽,結為兄弟。 疾陸眷引歸,王昌不能獨留,亦引兵還薊。 勒召末柸,與之燕飲,誓為父子,遣還遼西。 末柸在塗,日南嚮而拜者三。 由是段氏專心附勒,王浚之勢遂衰。 游綸、張豺請降於勒。 勒攻信都,殺冀州刺史王象。 浚復以邵舉行冀州刺史,保信都。 是歲大疫。 王澄少與兄衍名冠海內,劉琨謂澄曰:「卿形雖散朗,而內實動俠,以此處世,難得其死。」及在荊州,悅成都內史王機,謂為己亞,使之內綜心膂,外為爪牙。 澄屢為杜弢所敗,望實俱損,猶傲然自得,無憂懼之意,但與機日夜縱酒博弈,由是上下離心;南平太守應詹屢諫,不聽。 澄自出軍擊杜弢,軍于作塘。 故山簡參軍王沖擁衆迎應詹為刺史,詹以沖無賴,棄之,還南平,沖乃自稱刺史。 澄懼,使其將杜蕤守江陵,徙治孱陵,尋又奔沓中。 別駕郭舒諫曰:「使君臨州雖無異政,然一州人心所繫,今西收華容之兵,足以擒此小醜,柰何自棄,遽為奔亡乎!」澄不從,欲將舒東下。 舒曰:「舒為萬里紀綱,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誠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 琅邪王睿聞之,召澄為軍諮祭酒,以軍諮祭酒周顗代之,澄乃赴召。 顗始至州,建平流民傅密等叛迎杜弢,弢別將王真襲沔陽,顗狼狽失據。 征討都督王敦遣武昌太守陶侃、尋陽太守周訪、歷陽內史甘卓共擊弢,敦進屯豫章,為諸軍繼援。 王澄過詣敦,自以名聲素出敦右,猶以舊意侮敦。 敦怒,誣其與杜弢通信,遣壯士搤殺之。 王機聞澄死,懼禍,以其父毅、兄矩皆嘗為廣州刺史,就敦求廣州,敦不許。 會廣州將溫卲等叛刺史郭訥,迎機為刺史,機遂將奴客門生千餘人入廣州。 訥遣兵拒之,將士皆機父兄時部曲,不戰迎降;訥乃避位,以州授之。 王如軍中飢乏,官軍討之,其黨多降;如計窮,遂降於王敦。 鎮東軍司顧榮、前太子洗馬衞玠皆卒。 玠,瓘之孫也,美風神,善清談;常以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色。 江陽太守張啟殺益州刺史王異而代之。 啟,翼之孫也,尋病卒。 三府文武共表涪陵太守向沈行西夷校尉,南保涪陵。 南安赤亭羌姚弋仲東徙榆眉,戎、夏襁負隨之者數萬,自稱護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風公。 孝愍皇帝建興元年(癸酉、三一三年)   春,正月,丁丑朔,漢主聰宴羣臣於光極殿,使懷帝著青衣行酒。 庾珉、王儁等不勝悲憤,因號哭;聰惡之。 有告珉等謀以平陽應劉琨者,二月,丁未,聰殺珉、儁等故晉臣十餘人,懷帝亦遇害。 大赦,復以會稽劉夫人為貴人。 荀崧曰:懷帝天姿清劭,少著英猷,若遇承平,足為守文佳主。 而繼惠帝擾亂之後,東海專政,故無幽、厲之釁而有流亡之禍矣! 乙亥,漢太后張氏卒,諡曰光獻。 張后不勝哀,丁丑,亦卒,諡曰武孝。 己卯,漢定襄忠穆公王彰卒。 三月,漢主聰立貴嬪劉娥為皇后,為之起〈皇鳥〉儀殿。 廷殿陳元達切諫,以為「天生民而樹之君,使司牧之,非以兆民之命窮一人之欲也。 晉氏失德,大漢受之,蒼生引領,庶幾息肩。 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無重茵,后妃不衣錦綺,乘輿馬不食粟,愛民故也。 陛下踐阼以來,已作殿觀四十餘所,加之軍旅數興,餽運不息,饑饉、疾疫,死亡相繼,而益思營繕,豈為民父母之意乎! 今有晉遺類,西據關中,南擅江表;李雄奄有巴、蜀;王浚、劉琨窺窬肘腋;石勒、曹嶷貢稟漸疏;陛下釋此不憂,乃更為中宮作殿,豈目前之所急乎! 昔太宗居治安之世,粟帛流衍,猶愛百金之費,息露臺之役。 陛下承荒亂之餘,所有之地,不過太宗之二郡,戰守之備,非特匈奴、南越而已。 而宮室之侈乃至於此,臣所以不敢不冒死而言也。」聰大怒曰:「朕為天子,營一殿,何問汝鼠子乎,乃敢妄言沮衆! 不殺此鼠子,朕殿不成!」命左右:「曳出斬之! 幷其妻子同梟首東市,使羣鼠共穴!」時聰在逍遙園李中堂,元達先鎖腰而入,卽以鎖鎖堂下樹,呼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計,而陛下殺臣。 朱雲有言:『臣得與龍逢、比干遊,足矣!』」左右曳之不能動。 大司徒任顗、光祿大夫朱紀、范隆、驃騎大將軍河間王易等叩頭出血曰:「元達為先帝所知,受命之初,卽引置門下,盡忠竭慮,知無不言。 臣等竊祿偷安,每見之未嘗不發愧。 今所言雖狂直,願陛下容之。 因諫諍而斬列卿,其如後世何!」聰默然。 劉后聞之,密敕左右停刑,手疏上言:「今宮室已備,無煩更營,四海未壹,宜愛民力。 廷尉之言,社稷之福也,陛下宜加封賞;而更誅之,四海謂陛下何如哉! 夫忠臣進諫者固不顧其身也,而人主拒諫者亦不顧其身也。 陛下為妾營殿而殺諫臣,使忠良結舌者由妾,遠近怨怒者由妾,公私困弊者由妾,社稷阽危者由妾,天下之罪皆萃於妾,妾何以當之! 妾觀自古敗國喪家,未始不由婦人,心常疾之,不意今日身自為之,使後世視妾由妾之視昔人也! 妾誠無面目復奉巾櫛,願賜死此堂,以塞陛下之過!」聰覽之變色。 任顗等叩頭流涕不已。 聰徐曰:「朕比年已來,微得風疾,喜怒過差,不復自制。 元達,忠臣也;朕未之察。 諸公乃能破首明之,誠得輔弼之義也。 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命顗等冠履就坐,引元達上,以劉氏表示之,曰:「外輔如公,內輔如后,朕復何憂!」賜顗等穀帛各有差,更命逍遙園曰納賢園,李中堂曰愧賢堂。 聰謂元達曰:「卿當畏朕,而反使朕畏卿邪!」   西夷校尉向沈卒,衆推汶山太守蘭維為西夷校尉。 維率吏民北出,欲向巴東;成將李恭、費黑邀擊,獲之。 夏,四月,丙午,懷帝凶問至長安,皇太子舉哀,因加元服;壬申,卽皇帝位,大赦,改元。 以衞將軍梁芬為司徒,雍州刺史麴允為尚書左僕射、錄尚書事,京兆太守索綝為尚書右僕射、領吏部、京兆尹。 是時長安城中,戶不盈百,蒿棘成林;公私有車四乘,百官無章服、印綬,唯桑版署號而已。 尋以索綝為衞將軍、領太尉,軍國之事,悉以委之。 漢中山王曜、司隸校尉喬智明寇長安,平西將軍趙染帥衆赴之,詔麴允屯黃白城以拒之。 石勒使石虎攻鄴,鄴潰,劉演奔廩丘,三臺流民皆降於勒。 勒以桃豹為魏郡太守以撫之;久之,以石虎代豹鎮鄴。 初,劉琨用陳留太守焦求為兗州刺史,荀藩又用李述為兗州刺史;述欲攻求,琨召求還。 及鄴城失守,琨復以劉演為兗州刺史,鎮廩丘。 前中書侍郎郗鑒,少以清節著名,帥高平千餘家避亂保嶧山,琅邪王睿就用鑒為兗州刺史,鎮鄒山。 三人各屯一郡,兗州吏民莫知所從。 琅邪王睿以前廬江內史華譚為軍諮祭酒。 譚嘗在壽春依周馥。 睿謂譚曰:「周祖宣何故反?」譚曰:「周馥雖死,天下尚有直言之士。 馥見寇賊滋蔓,欲移都以紓國難,執政不悅,興兵討之,馥死未踰時而洛都淪沒。 若謂之反,不亦誣乎!」睿曰:「馥位為征鎮,握強兵,召之不入,危而不持,亦天下之罪人也。」譚曰:「然,危而不持,當與天下共受其責,非但馥也。」   睿參佐多避事自逸,錄事參軍陳頵言於睿曰:「洛中承平之時,朝士以小心恭恪為凡俗,以偃蹇倨肆為優雅,流風相染,以至敗國。 今僚屬皆承西臺餘弊,養望自高,是前車已覆而後車又將尋之也。 請自今,臨使稱疾者,皆免官。」睿不從。 三王之誅趙王倫也,制己亥格以賞功,自是循而用之。 頵上言:「昔趙王篡逆,惠皇失位,三王起兵討之,故厚賞以懷嚮義之心。 今功無大小,皆以格斷,乃至金紫佩士卒之身,符策委僕隸之門,非所以重名器,正紀綱也,請一切停之!」頵出於寒微,數為正論,府中多惡之,出頵為譙郡太守。 吳興太守周玘,宗族強盛,琅邪王睿頗疑憚之。 睿左右用事者,多中州亡官失守之士,駕御吳人,吳人頗怨。 玘自以失職,又為刁協所輕,恥恚愈甚,乃陰與其黨謀誅執政,以諸南士代之。 事泄,玘憂憤而卒;將死,謂其子勰曰:「殺我者,諸傖子也;能復之,乃吾子也。」   石勒攻李惲於上白,斬之。 王浚復以薄盛為青州刺史。 王浚使棗嵩督諸軍屯易水,召段疾陸眷,欲與之共擊石勒,疾陸眷不至。 浚怒,以重幣賂拓跋猗盧,幷檄慕容廆等共討疾陸眷。 猗盧遣右賢王六脩將兵會之,為疾陸眷所敗。 廆遣慕容翰攻段氏,取徒河、新城,至陽樂,聞六脩敗而還,翰因留鎮徒河,壁青山。 初,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北依王浚,浚不能存撫,又政法不立,士民往往復去之。 段氏兄弟專尚武勇,不禮士大夫。 唯慕容廆政事脩明,愛重人物,故士民多歸之。 廆舉其英俊,隨才授任,以河東裴嶷、北平陽耽、廬江黃泓、代郡魯昌為謀主,廣平游邃、北海逄羨、北平西方虔、西河宋奭及封抽、裴開為股肱,平原宋該、安定皇甫岌、岌弟真、蘭陵繆愷、昌黎劉斌及封奕、封裕典機要。 裕,抽之子也。 裴嶷清方有幹略,為昌黎太守,兄武為玄菟太守。 武卒,嶷與武子開以其喪歸,過廆,廆敬禮之,及去,厚加資送。 行及遼西,道不通,嶷欲還就廆。 開曰:「鄉里在南,柰何北行! 且等為流寓,段氏強,慕容氏弱,何必去此而就彼也!」嶷曰:「中國喪亂,今往就之,是相帥而入虎口也。 且道遠,何由可達! 若俟其清通,又非歲月可冀。 今欲求託足之地,豈可不慎擇其人。 汝觀諸段,豈有遠略,且能待國士乎! 慕容公修仁行義,有霸王之志,加以國豐民安,今往從之,高可以立功名,下可以庇宗族,汝何疑焉!」開乃從之。 旣至,廆大喜。 陽耽清直沈敏,為遼西太守,慕容翰破段氏於陽樂,獲之,廆禮而用之。 游邃、逄羨、宋奭,皆嘗為昌黎太守,與黃泓俱避地於薊,後歸廆。 王浚屢以手書召邃兄暢,暢欲赴之,邃曰:「彭祖刑政不修,華、戎離叛。 以邃度之,必不能久,兄且磐桓以俟之。」暢曰:「彭祖忍而多疑,頃者流民北來,命所在追殺之。 今手書殷勤,我稽留不往,將累及卿。 且亂世宗族宜分,以冀遺種。」邃從之,卒與浚俱沒。 宋該與平原杜羣、劉翔先依王浚,又依段氏,皆以為不足託,帥諸流寓同歸於廆。 東夷校尉崔毖請皇甫岌為長史,卑辭說諭,終莫能致;廆招之,岌與弟真卽時俱至。 遼東張統據樂浪、帶方二郡,與高句麗王乙弗利相攻,連年不解。 樂浪王遵說統帥其民千餘家歸廆,廆為之置樂浪郡,以統為太守,遵參軍事。 王如餘黨涪陵李運、巴西王建等自襄陽將三千餘家入漢中,梁州刺史張光遣參軍晉邈將兵拒之。 邈受運、建賂,勸光納其降,光從之,使居成固。 旣而邈見運、建及其徒多珍寶,欲盡取之,復說光曰:「運、建之徒,不修農事,專治器仗,其意難測,不如悉掩殺之,不然,必為亂。」光又從之。 五月,邈將兵攻運、建,殺之。 建壻楊虎收餘衆擊光,屯于厄水;光遣其子孟萇討之,不能克。 壬辰,以琅邪王睿為左丞相、大都督,督陝東諸軍事;南陽王保為右丞相、大都督,督陝西諸軍事。 詔曰:「今當掃除鯨鯢,奉迎梓宮。 令幽、幷兩州勒卒三十萬直造平陽,右丞相宜帥秦、涼、梁、雍之師三十萬徑詣長安,左丞相帥所領精兵二十萬徑造洛陽,同赴大期,克成元勳。」   漢中山王曜屯蒲坂。 石勒使孔萇擊定陵,殺田徽;薄盛率所部降勒,山東郡縣,相繼為勒所取。 漢主聰以勒為侍中、征東大將軍。 烏桓亦叛王浚,潛附於勒。 六月,劉琨與代公猗盧會于陘北,謀擊漢。 秋,七月,琨進據藍谷,猗盧遣拓跋普根屯于北屈。 琨遣監軍韓據自西河而南,將攻西平。 漢主聰遣大將軍粲等拒琨,驃騎將軍易等拒普根,蕩晉將軍蘭陽等助守西平。 琨等聞之,引兵還。 聰使諸軍仍屯所在,為進取之計。 帝遣殿中都尉劉蜀詔左丞相睿以時進軍,與乘輿會於中原。 八月,癸亥,蜀至建康,睿辭以方平定江東,未暇北伐。 以鎮東長史刁協為丞相左長史,從事中郎彭城劉隗為司直,邵陵內史廣陵戴邈為軍諮祭酒,參軍丹陽張闓為從事中郎,尚書郎潁川鍾雅為記室參軍,譙國桓宣為舍人,豫章熊遠為主簿,會稽孔愉為掾。 劉隗雅習文史,善伺候睿意,故睿特親愛之。 熊遠上書,以為:「軍興以來,處事不用律令,競作新意,臨事立制,朝作夕改,至於主者不敢任法,每輒關諮,非為政之體也。 愚謂凡為駁議者,皆當引律令、經傳,不得直以情言,無所依準,以虧舊典。 若開塞隨宜,權道制物,此是人君之所得行,非臣子所宜專用也。」睿以時方多事,不能從。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 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遺民旣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疋,不給鎧仗,使自召募。 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胡亢性猜忌,殺其驍將數人。 杜曾懼,潛引王沖之兵使攻亢。 亢悉精兵出拒之,城中空虛,曾因殺亢而幷其衆。 周顗屯潯水城,為杜弢所困;陶侃使明威將軍朱伺救之,弢退保泠口。 侃曰:「弢必步向武昌。」乃自徑道還郡以待之,弢果來攻。 侃使朱伺逆擊,大破之,弢遁歸長沙。 周顗出潯水投王敦於豫章,敦留之。 陶侃使參軍王貢告捷於敦,敦曰:「若無陶侯,便失荊州矣!」乃表侃為荊州刺史,屯沔江。 左丞相睿召周顗,復以為軍諮祭酒。 初,氐王楊茂搜之子難敵,遣養子販易於梁州,私賣良人子一人,張光鞭殺之。 難敵怨曰:「使君初來,大荒之後,兵民之命仰我氐活,氐有小罪,不能貰也?」及光與楊虎相攻,各求救於茂搜,茂搜遣難敵救光。 難敵求貨於光,光不與。 楊虎厚賂難敵,且曰:「流民珍貨,悉在光所,今伐我,不如伐光。」難敵大喜。 光與虎戰,使張孟萇居前,難敵繼後。 難敵與虎夾擊孟萇,大破之,孟萇及其弟援皆死。 光嬰城自守。 九月,光憤激成疾,僚屬勸光退據魏興。 光按劍曰:「吾受國重任,不能討賊,今得死如登仙,何謂退也!」聲絕而卒。 州人推其少子邁領州事,又與氐戰沒,衆推始平太守胡子序領梁州。 荀藩薨于開封。 漢中山王曜、趙染攻麴允于黃白城,允累戰皆敗,詔以索綝為征東大將軍,將兵助允。 王貢自王敦所還,至竟陵,矯陶侃之命,以杜曾為前鋒大都督,擊王沖,斬之,悉降其衆。 侃召曾,曾不至。 貢恐以矯命獲罪,遂與曾反擊侃。 冬,十月,侃兵大敗,僅以身免。 敦表侃以白衣領職。 侃復帥周訪等進擊杜弢,大破之,敦乃奏復侃官。 漢趙染謂中山王曜曰:「麴允率大衆在外,長安空虛,可襲也。」曜使染帥精騎五千襲長安,庚寅夜,入外城。 帝奔射鴈樓。 染焚龍尾及諸營,殺掠千餘人;辛卯旦,退屯逍遙園。 壬辰,將軍麴鑒自阿城帥衆五千救長安。 癸巳,染引還,鑒追之,與曜遇於零武,鑒兵大敗。 楊虎、楊難敵急攻梁州,胡子序棄城走,難敵自稱刺史。 漢中山王曜恃勝而不設備,十一月,麴允引兵襲之,漢兵大敗,殺其冠軍將軍喬智明;曜引歸平陽。 王浚以其父字處道,自謂應「當塗高」之讖,謀稱尊號。 前勃海太守劉亮、北海太守王摶、司空掾高柔切諫,浚皆殺之。 燕國霍原,志節清高,屢辭徵辟。 浚以尊號事問之,原不答。 浚誣原與羣盜通,殺而梟其首。 於是士民駭怨,而浚矜豪日甚,不親政事,所任皆苛刻小人,棗嵩、朱碩,貪橫尤甚。 北州謠曰:「府中赫赫,朱丘伯;十囊、五囊,入棗郎。」調發殷煩,下不堪命,多叛入鮮卑。 從事韓咸監護柳城,盛稱慕容廆能接納士民,欲以諷浚;浚怒,殺之。 浚始者唯恃鮮卑、烏桓以為強,旣而皆叛之。 加以蝗旱連年,兵勢益弱。 石勒欲襲之,未知虛實,將遣使覘之,參佐請用羊祜、陸抗故事,致書於浚。 勒以問張賓,賓曰:「浚名為晉臣,實欲廢晉自立,但患四海英雄莫之從耳;其欲得將軍,猶項羽之欲得韓信也。 將軍威振天下,今卑辭厚禮,折節事之,猶懼不信,況為羊、陸之亢敵乎! 夫謀人而使人覺其情,難以得志矣。」勒曰:「善!」十二月,勒遣舍人王子春、董肇多齎珍寶,奉表於浚曰:「勒本小胡,遭世饑亂,流離屯厄,竄命冀州,竊相保聚以救性命。 今晉祚淪夷,中原無主;殿下州鄉貴望,四海所宗,為帝王者,非公復誰! 勒所以捐軀起兵,誅討暴亂者,正為殿下驅除爾。 伏願陛下應天順人,早登皇祚。 勒奉戴殿下如天地父母,殿下察勒微心,亦當視之如子也。」又遺棗嵩書,厚賂之。 浚以段疾陸眷新叛,士民多棄己去,聞勒欲附之,甚喜,謂子春曰:「石公一時豪傑,據有趙、魏,乃欲稱藩於孤,其可信乎?」子春曰:「石將軍才力強盛,誠如聖旨。 但以殿下中州貴望,威行夷、夏,自古胡人為輔佐名臣則有矣,未有為帝王者也。 石將軍非惡帝王不為而讓於殿下,顧以帝王自有曆數,非智力之所取,雖強取之,必不為天人之所與故也。 項羽雖強,終為漢有。 石將軍之比殿下,猶陰精之與太陽,是以遠鑒前事,歸身殿下,此乃石將軍之明識所以遠過於人也,殿下又何怪乎!」浚大悅,封子春、肇皆為列侯,遣使報聘,以厚幣酬之。 游綸兄統,為浚司馬,鎮范陽,遣使私附於勒;勒斬其使以送浚。 浚雖不罪統,益信勒為忠誠,無復疑矣。 是歲,左丞相睿遣世子紹鎮廣陵,以丞相掾蔡謨為參軍。 謨,克之子也。 漢中山王曜圍河南尹魏浚於石梁,兗州刺史劉演、河內太守郭默遣兵救之,曜分兵逆戰於河北,敗之;浚夜走,獲而殺之。 代公猗盧城盛樂以為北都,治故平城為南都;又作新平城於灅水之陽,使右賢王六脩鎮之,統領南部。   发布时间:2025-11-15 13:44:1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