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之十四 德川氏前記 織田氏下 内容: 天正二年。 正月。 元日。 近畿將士盡賀正于岐阜。 信長賜之酒。 酒三行。 謂衆曰。 我有佳肴。 請侑飲焉。 令左右取一函來。 置之座上。 衆屬目焉。 信長觴柴田勝家。 而手開其蓋。 則義景長政首也。 塗以金粉。 諸將皆笑曰。 有此好下物。 何辭滿酌也。 信長曰。 吾經略京畿。 爲二患所礙數年矣。 卿等爲吾積勞累苦。 以得致誅斃。 因各賜刀劍。 極驩而罷。 佐佐成政留而白曰。 臣無似。 從諸將之後。 叨被洪恩。 不知所報。 唯願君不自足焉。 遂定四方也。 信長大悅。 握成政手。 入室內。 與談政治。 侍史武井夕菴自傍贊之曰。 不圖成政能爲此言。 君莫忽焉。 信長厚賜二人。 二月。 甲斐兵侵東美濃。 圍明地城。 信長與信忠出拒之。 城內有叛者。 城陷。 乃修高野遠利二城。 令川尻鎮吉池田信輝守之。 時武田信玄旣死。 長尾謙信猶存。 信長與武田氏絕。 通好於長尾氏。 厚贈之。 三月。 信長入朝。 寓于相國寺。 詔。 敍從三位。 任參議。 以足利義政故事。 奏乞東大寺所藏名香。 自至多門城。 遣使令截香一寸八分。 而三分之。 自取其一。 分賜其二於諸將。 四月。 還京師。 大坂賊出要之。 擊破而過。 五月。 還岐阜。 六月。 武田勝賴出兵遠江。 圍高天神城。 德川氏使使請援。 信長信忠將兵至荒井。 會城陷。 還至吉田。 德川公來謝曰。 藉公餘威。 得以保國至此。 信長勞之曰。 卿爲我守東面。 以拒武田氏。 使吾毋東顧之患。 吾得以速定京畿。 卿之功也。 乃令左右四人擔二革囊。 盛以黃金。 以賜之曰。 薄以酬將士之勞。 乃還。 七月。 征長島。 信長之滅淺井朝倉氏。 遂攻長島。 屠二城。 置戍而還。 遇雨。 賊據險夾射。 林新三郎殿戰死之。 信長怒曰。 以草賊故。 多亡吾良。 吾必覆其巢窟。 殲其醜類。 以弔死者。 已而長島應武田氏。 信長覺之。 益怒。 於是與信忠將兵數萬。 三道赴討。 信雄與瀧川一益九鬼嘉隆。 以舟師會之。 行破賊兵而進。 賊入保五城。 八月。 大鳥居城賊夜乘風雨遁。 柴田勝家等追擊。 殲男女二千人。 截其耳鼻。 盛之一船。 送至長島。 篠橋城降。 九月。 長島賊出城乘船而去。 我弓銃手豫伏堤側。 擊鏖之。 餘衆可八百。 突入我中軍。 信長叔父信次。 庶兄信廣。 弟秀成。 從弟信成。 迎戰死之。 賊奔大坂。 遂燔殺三城男女二萬人。 臭聞數里。 乃以長島賜瀧川一益。 食北伊勢五郡。 三年。 正月。 命吏四人。 巡近畿諸國。 修橋道。 蠲關征。 三月。 信長入朝。 檢廷臣采田。 其賣於人者。 爲償還之。 四月。 信長聞大坂納長島逋逃。 又糾合三好氏遺黨。 以遙應武田氏也。 乃引兵南伐。 下新隍高尾二城而還。 五月。 武田勝賴大擧出參河。 圍長篠城。 德川氏復使使請援。 信長信忠以騎卒五萬赴之。 戒其軍曰。 人持杙與絚。 乃詣熱田祠。 祈戰勝。 至岡崎。 值城將奧平信昌使者。 曰。 城兵日夜望大旆來也。 信長慰勞遣歸。 而縱反間曰。 信長方患京畿北國。 不能來援。 勝賴大喜。 分兵備城。 築壘于鳶巢山。 留一將守之。 而自進二十餘町。 濟瀧澤川而陣。 信長至設樂鄉。 令將士議戰。 德川氏部將酒井忠次進曰。 臣請今夜間道遶出敵背。 襲鳶巢壘。 縱火敵營。 以褫其氣。 而大軍乘之。 莫不勝矣。 信長佯罵曰。 咄。 田舍兒何知。 諸將皆退。 信長使人陰招忠次。 曰。 汝計可用。 吾恐其漏泄。 故佯叱之耳。 汝宜速發。 顧如毋鄉導何。 忠次曰。 臣卽爲鄉導。 請賜監吏。 信長乃遣金森長近等四人從之。 當是時。 信長陣極樂寺。 信忠陣新御堂。 勒兵爲十五隊。 德川公爲右先鋒。 居前。 佐久間信盛。 木下秀吉。 瀧川一益。 爲左先鋒。 少卻。 信長下令。 爲柵于軍前。 用杙與絚。 立成。 乃抽諸隊銃手。 得三千。 以佐佐成政前田利家等司之。 曰。 勝賴恃勇無謀。 而其兵喜騎戰。 吾沮之以柵。 而銃斃之。 彼卽馳至。 勿遽發銃。 及其已逼。 每千迭發。 二十一日。 昧爽。 鳶巢火起。 敵軍顧而擾動。 信長自率司銃五人。 出柵十町。 發巨銃于敵中。 挑戰而退。 敵四將更進。 逼我右先鋒。 轉犯左先鋒。 銃丸亂發。 敵兵退靡。 敵三將敢死繼進。 直犯左先鋒。 破柵一層。 我銃乃齊發。 右先鋒以槍橫擊之。 成政馳白信長。 曰。 敵中軍旗幟搖動。 信長令先鋒縱兵乘之。 敵軍敗走。 乃令諸軍。 鼓譟齊進。 敵軍大潰。 逐走追北。 斬首一萬三千級。 擠餘兵於川。 獲其宗族將領二十餘人。 勝賴僅以身免。 參河諸城。 屬武田氏者皆解走。 信長收軍。 不敢窮追。 德川公來謝軍門曰。 今日之役。 不知所謝。 信長曰。 卿兵最力戰。 以得此捷耳。 德川公因請乘勢遂入甲斐。 前田利家。 木下秀吉。 亦以爲言。 信長不可曰。 我兵疲矣。 吾且養力再擧。 乃振旅而還。 賽熱田。 修其祠宇。 歸美濃。 於是令信忠攻岩村城。 越前假守前波長俊失政。 朝倉景健等。 與一向賊作亂。 據龍門虎杖木理火燧水津河野諸城。 以遙應大坂。 八月。 信長信忠乃統公族諸將兵凡八萬。 北伐至敦賀。 會大雨。 信長潛召木下秀吉曰。 敵必不設備。 汝潛以舟師取河野浦。 擊其不意。 遂破龍門。 則木理諸城不攻自破矣。 乃以明智光秀等助之。 夜發敦賀。 已而河野龍門火起。 木理諸城顧視之。 皆棄守潰走。 諸將邀擊大敗之。 柴田勝家等。 拔鳥羽城。 入加賀。 金森長近等自德山口入。 屠三城。 而丹波若狹將士。 以兵艦數千艘來會。 縱火沿海。 信長乃進。 踰木理嶺。 至龍門。 景健斬賊帥下間和泉等。 乞降。 弗許。 誅之。 景健從士三人。 伏刄殉之。 信長恤三人妻孥。 分兵索賊黨。 斬獲五萬人。 進略加賀。 加賀越前十餘日而定。 九月。 信長還至北莊。 大論戰功。 令梁田出羽守檜屋大聖寺二城。 以鎮加賀。 分越前三郡。 賜前田利家佐佐成政。 及金森原不破武藤等。 以其餘八郡。 盡賜柴田勝家。 城北莊足羽。 使居焉。 身自經畫之。 因敕勝家曰。 越前。 北陸之要扼。 而當長尾氏之衝。 吾選於諸將以命汝。 汝其勉之。 夫守國之道。 不當徒恃勇武。 當恩威竝施。 以服民心。 乃申條制曰。 毋厚賦斂。 毋征關市。 毋侮士民。 毋偏訟獄。 毋遺武備。 毋喜遊田。 皇人之邑。 爲亂賊所掠者。 當據印券還付。 國內間地。 歸我倉廩者。 以待功勞之士。 不當徒費。 凡我所令。 有不便者。 輒來爭之。 我將改焉。 因命不破佐佐前田等。 與勝家相檢察。 以爲國政。 然後班師岐阜。 十月。 入朝。 廷臣二名來迎于澤山。 詔。 聽昇殿。 超拜右大臣。 信長固辭。 卽任權大納言。 兼右近衛大將。 信長從弓部百人入拜謝。 因賜宴於御前。 東西諸國。 交使使賀之。 大坂僧徒乞降。 獻珍玩。 許之。 會美濃使者至。 告武田勝賴來援岩村。 信長馳還赴之。 先是。 岩村城將出戰。 信忠擊卻之。 城將遂出降。 而信長至。 磔城將以徇。 以川尻鎮吉爲岩村城主。 勝賴聞之引去。 朝廷嘉言忠功。 擬以高爵。 信長固辭。 乃除秋田城介。 信長因奏請曰。 臣將校爲臣效力。 使臣奏功。 今臣父子獨辱顯爵。 而不及此輩。 臣意竊愧之。 於是以木下秀吉除筑前守。 明智光秀除日向守。 塙直正除備中守。 川尻鎮吉除肥前守。 先是。 西海豪姓多絕而無嗣。 信長欲使諸功臣繼之。 乃命各冒其姓。 明智光秀冒惟任氏。 塙直正冒原田氏。 梁田出羽冒別喜氏。 丹羽長秀冒惟住氏。 秀吉羨丹羽柴田氏威名。 請稱羽柴氏。 信長謂信忠及諸將曰。 我他日得混一海內。 則使汝輩實稱其名也。 當是時。 織田氏之國。 橫塞天下衢路。 以東國鷹馬。 贈遺西國。 以西國虎豹皮。 贈遺東國。 得贈遺者。 各以爲信長已略有其地也。 四年。 正月。 信長欲徙治于近江安土山。 以備長尾氏。 惟住長秀董役。 課畿內及尾張美濃若狹越前十一州之卒。 起天主閣。 閣凡七層。 高七丈。 布邸第于山下。 令信忠居岐阜。 以備武田氏。 是歲。 信忠敍從四位下。 尋進上。 四月。 信長入朝。 詔。 使修二條城址以爲館焉。 數年而成。 不敢自館。 請獻之皇太子居焉。 時大坂復叛。 與武田長尾毛利氏相結。 信長遣細川藤孝。 荒木村重。 惟任光秀。 原田直正。 筒井順慶。 將兵三萬赴討。 令佐久間信盛等守天王寺壘。 賊壘于木津難波。 舟船往來。 信長戒諸將曰。 必取木津。 直正率降將三好康長。 及根來寺兵。 攻之。 難波賊以銃手。 要之田中。 先鋒敗走。 直正戰死之。 五月。 賊遂以萬餘人圍天王寺。 信盛與光秀順慶等固守拒之。 梶川彌三郎從在城內。 數出力戰。 時溝壁未成。 乃刺殺牛馬。 張其皮代壁。 以扞矢石。 信長聞急。 方浴。 浴衣上馬。 與百餘騎赴援。 至若江。 兵聚者三千。 分爲三隊。 命先鋒於村重。 村重辭。 信長曰。 然則乃公爲之耳。 乃自雜輕卒。 指麾而進。 敵矢丸如雨。 信長傷足。 怒而益進。 城兵望見其旗。 大喜。 開門出戰。 夾擊破賊兵。 賊兵猶布陣不退。 信長欲再戰。 諸將諫曰。 衆寡不可敵。 俟我兵盡來然後戰。 信長叱曰。 機可失乎。 合兵爲二隊。 復擊大破之。 追北至大坂城門。 斬首二千餘級。 乃整軍以備敵返襲。 築壘十所。 以環大坂。 凱旋若江。 六月。 歸安土。 休兵二十日。 就役。 七月。 天主閣成。 十一月。 入朝。 詔。 進正三位。 拜內大臣。 固辭。 不許。 十二月。 獵尾張參河。 五年。 正月。 入朝。 二月。 紀伊賊雜賀孫一作亂。 應大坂。 信長招降賊將雜賀三緘根來杉房。 以爲鄉導。 率諸軍南伐。 自二道入。 拔貝塚及中野。 三月。 孫一降。 請攻大坂自效。 許之。 置戍于左野而還。 四月。 能登越中賊起。 長尾氏不能制。 信長聞之。 招降能登人長重連等。 乘機略地。 七月。 長尾謙信來攻重連。 重連弟連龍來告急。 乃遣羽柴秀吉等。 助柴田勝家赴救。 秀吉不告而還。 信長譴不許見。 八月。 松永久秀叛。 應大坂。 初久秀之降也。 信長不許曰。 彼智勇有餘。 而奸佞無比。 飢則伏。 飽則起。 彼已亂足利氏。 亦欲亂我家乎。 佐久間信盛曰。 彼事暗主。 乃能如此爾。 得主公駕馭之。 何能爲也。 宜且撫納之。 以示天下廣可也。 從之。 德川公嘗謁信長。 見一老人侍側。 問其爲誰。 信長笑曰。 此松永彈正者也。 此夫。 爲人所難能者三。 弒公方。 一也。 叛三好氏。 二也。 燔大佛殿。 三也。 久秀俯伏流汗。 意不自安。 久秀有茶鐺。 名平蛛。 信長欲得之。 久秀靳不獻。 於是與諸將俱戍大坂。 遂叛去。 據志貴城。 信長遣侍史楠友閑。 往問其意。 久秀弗答。 九月。 乃令信忠將數萬騎討之。 細川藤孝。 惟任光秀。 筒井順慶等。 別攻其屬城片岡。 藤孝二子。 忠興興正。 猶幼。 先登獲首級。 諸軍從之。 遂拔之。 與信忠合。 圍志貴。 久秀潛遣使。 與雜賀大坂約期夾攻。 使者誤入佐久間信盛營。 信盛捕獻之。 信忠喜曰。 是天授也。 乃令死士二百僞雜賀援兵。 夜至城門。 門開而入。 比及二城。 信忠鼓衆齊登。 二百人呼譟應之。 信忠遂入。 蹙久秀于天主閣。 久秀縱火。 抱所愛茶鐺。 自燒殺。 其子久通以下皆被捕誅。 信忠入朝。 廷臣傳詔。 敍從三位。 任左近衛中將。 聽昇殿。 信忠稽首曰。 天恩隆渥。 無物可比。 雖然。 臣不敢輒受。 請告之信長。 然後奉受。 強之。 不肯。 使者還報。 天子動容嘉賞。 聽其所言。 信長答書曰。 久秀老猾。 汝一擧斃之。 汝功多矣。 宜奉詔也。 信忠乃入朝拜謝。 覲安土而歸岐阜。 是役也。 筒井順慶最有功。 信長賜之大和。 十一月。 信長入朝。 進從二位。 轉右大臣。 信長略定畿內。 獨大坂未服。 毛利氏前納足利義昭。 終與我絕。 又援大坂。 爲餽糧食。 備前浮田氏屬毛利氏。 東窺播磨。 播磨人赤松義祐。 別所長治。 小寺政職。 黑田宗圓。 皆求援於我。 宗圓子孝高爲使者。 因羽柴秀吉以通信長。 信長譴秀吉之敗於北陸也。 於是命西征大將。 使略山陽山陰以償其罪。 秀吉感奮。 戰播磨有功。 十二月。 信長獵參河。 令菅谷長賴留守安土。 以名刀寶器授之。 戒曰。 秀吉來則與之。 旣歸而秀吉至。 六年。 正月。 饗信忠。 及秀吉等十二人于茗室。 親餽之。 終率以登天主閣。 曰。 所以就此城者。 卿等力也。 又遣秀吉西征。 四月。 辭兩職。 時長尾謙信已死。 信長乃令北陸降將齋藤氏神保氏。 與飛驒國主姊小路氏。 幷力以定越中。 遣惟任光秀略丹波。 細川藤孝略丹後。 五月。 毛利輝元發大兵。 至熊川。 秀吉告急。 信長欲自赴援。 諸將止之曰。 臣等先往。 詳其地形險易。 然後迎駕。 乃令荒木村重赴援。 又遣信忠信雄信孝信包。 率諸將繼之。 六月。 京師大水。 信長入朝。 秀吉來謁。 具白軍狀。 信長命之曰。 敵兵多食足。 我軍與之曠日持久。 特疲力耳。 不若引兵按定播磨。 待時進取。 秀吉乃去。 傳令於諸將。 信忠還兵。 攻下神吉志方諸城。 令秀吉守之。 以攻三木城。 三木與大坂海路相通。 信長乃命九鬼嘉隆。 以大艦數十艘。 自伊勢廻紀伊。 擊破雜賀賊船。 奪三十餘艘。 以傅界浦。 九月。 信長入朝。 南巡大坂。 獵于阿部野。 十月。 召嘉隆習水戰。 觀之。 自是三木大坂援路遂絕。 荒木氏士人有糶於大坂者。 監吏以告曰。 村重與大坂有私。 信長不信。 曰。 村重微者也。 吾擢以爲攝津守護。 何苦而反。 毋乃訛傳邪。 明智光秀嫉村重以新進聲績出己右也。 力媒孼之。 信長使人詰村重。 村重驚愕。 欲面陳謝之。 家臣皆諫。 不聽而往。 光秀馳書。 止之於途。 曰。 主公怒弗可犯。 足下何自投虎口爲。 村重乃還。 據伊丹城叛。 應毛利氏。 欲與三木城夾攻秀吉。 十一月。 信長自將討村重。 信忠以下皆從。 至郡山。 高槻城主高山友祥。 茨木城主中川清秀皆屬村重。 信長聞友祥崇天主教也。 召教主伴天連者使諭友祥。 友祥乃降。 信長自脫衣衣之。 賜芥川郡。 清秀聞之。 亦降。 進至昆陽。 屠兵庫。 秀吉來說村重改圖。 村重弗聽。 十二月。 圍伊丹。 不克。 信長恐其損兵。 築長圍。 令池田信輝瀧川一益蒲生氏鄉等守之而還。 七年。 二月。 入朝。 三月。 與信忠俱如伊丹。 慰勞諸將。 遊箕尾。 八月。 大賚于三木伊丹天王寺屯戍將士。 九月。 信長復如伊丹。 村重留族人守城而夜逃。 如華隈尼崎。 求援於毛利氏。 毛利氏辭以海路梗塞。 十月。 一益密招城兵中西某。 諭之曰。 而主怯恇。 棄若輩去。 若爲怯主致死。 曷若降織田公以樹功名哉。 中西乃與卒長五人。 謀啓我兵。 我兵乃入。 留守者請釋其孥。 則往說村重。 使致尼崎華隈二城也。 乃質其孥而遣之。 二城拒弗納。 乃散走。 信長命磔其孥于尼崎西北。 以示二城兵。 十二月。 徇荒木氏族三十餘人于京師。 誅之。 以攝津賜池田信輝。 令與其二子之助輝政俱攻華隈。 終拔之。 是歲。 令羽柴秀吉分兵。 助惟任光秀攻丹波。 招降國主秦秀治。 秀治不肯降。 光秀送母爲質。 秀治乃降。 光秀誘執之。 押送安土。 磔殺之。 丹波人聞之。 磔光秀母。 信長以丹波賜光秀。 居龜山城。 八年。 正月。 三木城將別所長治致城自殺。 信長以三木加賜於中川清秀。 以女妻其子。 令秀吉攻但馬。 降其國主山名宗仙。 浮田氏旣降。 與毛利氏相拒兒島。 大坂連失強援。 勢力日衰。 天子遣廷臣三輩。 就諭降之。 信長亦使楠友閑往焉。 於是僧光佐聚徒屬議之。 其老下間刑部等皆贊其降曰。 我有宜降者四。 我與織田氏交兵十一歲矣。 諸國門徒竝起應我而皆被誅殺。 不知其幾千萬也。 可不憫乎。 一宜降也。 本城諸將久在圍中。 粉骨虀身。 藉不能賞之。 猶息其肩。 二宜降也。 織田氏用武所當者破。 所擊者服。 若別所荒木秦氏。 莫不絕其根殲其類。 我雖因地利憑人和。 以至於今日。 而竟亦如此矣。 是非自絕滅我教乎。 三宜降也。 天子之詔。 不可不奉。 四宜降矣。 且夫天下英雄豪傑抗衡織田氏者。 孰若我耐久乎。 我武多矣。 誰得嗤我。 光佐從之。 請盟。 信長使靑山虎蒞焉。 賜光佐以下金。 有差。 四月。 光佐散遣其衆。 自遜于紀伊鷺森。 留子光壽。 以七月致城。 信長使矢部善七受之。 門徒陰說光壽曰。 信長爲人詐而忍。 我一旦失據。 恐陷其計矣。 光壽乃再修守備。 光佐懼。 使人止之。 弗肯。 信長聞之。 怒曰。 我終不得不剪滅之。 遣兵陷勝曼尼崎二壘。 光壽惶恐謝罪。 信長曰。 我徐圖之耳。 乃宥之。 七月。 光壽致大坂而去。 八月。 信長入朝。 自宇治舟行。 至大坂。 巡視城郭。 以書數佐久間信盛。 及其子正勝曰。 汝父子戍天王寺五年。 翫寇殖利。 不事進取。 夫羽柴秀吉以二歲定三國。 惟任光秀定丹波。 池田信輝二兒。 以幼齡拔華隈。 柴田勝家聞此數人樹功。 自愧不如也。 力戰以定加賀。 獨汝父子無尺寸功。 不養士卒。 而蓄金錢。 不論賞罰。 而品茗飲。 是胡爲也。 前朝倉之敗也。 汝懈不肯追。 吾以麾下獨進。 汝乃曰。 雖爾懈矣。 若信盛者。 焉可復得。 審如所言。 則五歲之戍。 何不一戰。 自吾執弓箭。 未嘗敗也。 前使汝援家康以拒信玄。 家康有所指教。 汝不肯從。 乃餧平手於敵。 貽吾羞辱。 何顏返見吾乎。 吾以四方未平。 含忍至于今。 汝終不悛。 日累罪戾。 次不復能用汝。 汝猶悔過引咎。 欲立功自贖乎。 不則宜削髮而去。 吾不忍置汝於怯也。 使人齎書往視之。 曰。 吾所言非。 則直爭之。 信盛正勝弗能答。 削髮遁于高野。 部將皆散。 獨山口重政從之。 初水野信元爲信盛所讒殺。 至是得白。 信長乃召信元弟忠重。 復其邑。 信長自大坂至京師。 乃流林通勝伊賀範俊。 以通勝嘗謀逆。 範俊嘗謀叛也。 後二歲。 信盛死于高野。 信長憐之。 召正勝祿之。 使仕信忠。 九年。 二月。 信長率諸子入朝。 二月。 柴田勝家以謙信旣死。 北陸稍定。 乃來謁。 獻金銀及土物。 信長褒其成功。 親饗之。 初織田氏有傳家茶鐺。 名姥口。 勝家嘗請之。 信長曰。 先君臨終。 授之我曰。 愛護勿失。 必得有大勳勞者予之。 汝勉之。 至是勝家請曰。 臣藉君威靈。 定越前加賀。 不足稱勳勞。 雖然。 四方漸平。 臣等莫復可以樹功也。 願以是時。 得前所請者。 信長欣然。 出而賜之。 是月。 信長大閱馬京師。 爲埒于皇宮東。 請天子蒞視焉。 四方將士皆會。 會長尾景勝窺虛侵越中。 至于小出。 而加賀賊起應之。 是時。 越中守將佐佐成政與降將神保某。 來在安土。 信長得警報。 令成政等馳還拒之。 柴田勝家義兒佐久間盛政在加賀尾山。 擊賊殲之。 走景勝。 成政至則事已平。 乃進。 悉定越中。 信長以越中賜成政。 先是。 前田利家定能登。 以能登加賀增賜之。 於是細川藤孝定丹後。 誘殺其國主一色義定。 以丹後賜之。 八月。 使信雄與筒井順慶定伊賀。 分賜伊賀于信雄信包。 乃令秀吉大擧以伐毛利氏。 十月。 拔鳥取城。 定因幡。 織田氏旣代足利氏。 定近畿二十餘國。 法令嚴峻。 雖竊一錢者處斬。 奸盜屏息。 路不拾遺。 行旅委橐而睡。 當是時。 大坂以下強賊已屬攘除。 而西有毛利氏。 東有長尾武田二氏。 與我接境。 未服從也。 德川氏數攻武田氏。 克之。 北條氏以關東八州求內屬。 東北豪傑皆使使獻方物。 武田勝賴大懼。 是歲。 十一月。 勝賴送致勝長。 勝長。 信長季子。 質於甲斐者也。 信濃人木曾義昌。 因美濃人苗木某。 言於信忠曰。 臣不勝勝賴誅求。 願爲前導。 以伐甲斐。 信忠告之信長。 信長曰。 吾欲伐甲斐。 未有釁可乘。 今得此報。 我事成矣。 雖然。 吾聞。 木曾地險隘。 人心不可測。 宜徵其質子。 然後踐其地。 信忠乃徵義昌任子。 十二月。 輸粟二萬石于吉良。 誡德川氏曰。 明春將有事於甲斐。 十年。 二月。 信忠旣收義昌任子。 將五萬騎。 入木曾。 信長自將步騎七萬繼之。 德川氏以三萬餘騎自駿河。 北條氏以三萬騎自相摸。 金森長近以三千騎自飛驒。 竝進應之。 信忠以瀧川一益川尻鎮吉爲先鋒。 入伊奈。 伊奈人降。 導鎮吉兵納之。 我兵進陷松尾飯田小山三城。 木曾義昌擊破甲斐前軍于鳥居嶺。 獻捷於信忠。 信忠遣兵五千助之。 自進陣桔梗原。 復進陣飯田。 陷大島城。 甲斐信濃士民。 素苦勝賴弊政。 爭先來降。 信忠留兵守大島。 而進陣飯島。 勝賴在諏訪。 走歸甲斐。 信忠乃圍高遠城。 城當衝要。 守將仁科信盛小山田昌辰等力戰。 不可下。 三月。 信忠使諸將攻其前。 而自攻其後。 凌城而登。 獲信盛昌辰以下將領十七人。 斬首二千餘級。 齎信盛首。 獻信長于呂久川。 梟之路左。 信忠進陷高島深志二城。 遂入甲斐。 勝賴以下已逃匿山谷。 信忠陣古府。 誅其留者。 遣弟勝長。 及森可成子長可。 徇上野。 下之。 聞勝賴在天目山。 遣瀧川一益圍之。 獲勝賴。 及其子信勝。 齎首獻信長于波合。 信長大喜曰。 出師三十日。 乃定四國。 獲其巨魁。 此兒真大奇也。 以信長所傳佩刀賜之。 使人梟勝賴首于京師。 曰。 乃父一生以入京爲志。 吾使豎子繼其志也。 於是信長進陣諏訪。 兵聚諏訪者。 凡十餘萬。 下令於甲斐信濃駿河上野。 撫納降附。 收武田氏奸臣數十人。 數其罪誅之。 北條氏獻黃金梁米。 以賀戰捷。 德川公旣定駿河。 來謁于諏訪。 信忠亦來會焉。 信長與之謀。 大論功行賞。 賜駿河于德川公。 甲斐于川尻鎮吉。 上野于瀧川一益。 信濃四郡于森長可。 岩村地五萬石于長可弟蘭丸。 諸降將穴山信良。 真田昌幸等。 因舊邑而增損之。 四月。 信長巡視二府。 革武田氏弊政。 使諸將罷歸。 而自入駿河。 觀富士岳。 德川氏除道供帳。 信長賜之吉良粟二萬石。 曰。 今無用矣。 以賞乃將士。 乃西歸。 遺命瀧川一益曰。 吾以汝爲關東管領。 凡關八州以至陸奧出羽。 皆汝處分之。 所不能獨決者。 謀之家康。 賜之名馬曰。 宜騎焉以入封也。 因令柴田勝家等與一益相爲應援。 以圖長尾氏。 遂經尾張歸安土。 以南海未定。 命信孝。 與織田信澄。 丹羽長秀。 蜂屋賴隆等。 南征。 曰。 事平分賜四國。 五月。 信孝等軍于大坂。 信澄。 信行子也。 十五日。 德川公與穴山信良入謝。 信長待之甚渥。 令惟任光秀饗之。 旦日。 得羽柴秀吉書。 曰。 秀吉圍高松城。 吉川元春。 小早川隆景。 擁毛利輝元。 將數萬騎來救。 請得援軍。 信長曰。 彼擧其巢穴而來。 是自速覆滅也。 吾自往掃殄之。 梟元春隆景首。 乘勢遂定九州耳。 乃遣堀秀政。 馳誡秀吉曰。 汝與之相持。 勿使歸入。 於是大徵兵。 命池田信輝。 細川忠興。 高山友祥。 中川清秀。 爲先鋒先發。 光秀亦與焉。 初光秀以土岐氏疏屬流寓諸國。 無所遇。 終干信長。 信長擢爲坂下城主。 終賜丹波。 信長待將士。 不設禮節。 嘲謔嫚罵以爲常。 而光秀爲人文深。 喜自修飾。 以材藝自高。 先是。 稻葉通朝家臣齋藤那須有罪。 去仕光秀。 通朝訴之信長。 信長令光秀還致那須。 賜齋藤死。 光秀不奉命。 信長怒。 召光秀罵詈之。 嘗飲將士酒。 光秀逃酒。 信長親追。 捉而伏之。 騎其項。 拔刀擬曰。 不飲酒則飲此。 光秀素不勝飲。 強嚼一觥。 信長乃掖光秀。 手擊其頭曰。 好禿顱。 可以代鼓。 光秀慚憤。 自揣信長欲殺己。 故形於言動。 信長寵森蘭丸。 嘗陳珍翫。 謂之曰。 汝所欲得。 吾輒予之。 蘭丸曰。 臣所欲得。 不在於此。 近江志賀郡。 先臣可成舊領也。 願得還賜。 幸甚。 非所敢望也。 信長曰。 暫俟之。 三歲後當充汝願。 光秀在屏後。 聞之。 自疑曰。 志賀今屬我。 我之被誅。 其在三歲後乎。 旣而信長命光秀。 以蘭丸爲女婿。 欲令予之志賀也。 光秀復不奉命。 至是受命饗德川氏。 盛治帳具。 周旋甚勤。 俄而有出征之命。 他人來代之。 光秀大恚曰。 使我徒勞。 悉投其具於湖中而去。 於是遂有反心。 而信長不之覺也。 乃令津田益信。 及蒲生賢秀等守安土。 而自以近臣百餘人入京師。 館于本能寺。 信忠與弟勝長等。 館于妙覺寺。 光秀之發安土也。 治行于坂下。 遂入丹波。 詣愛宕山祠。 拈鬮再三。 夜宿祠下。 寢而不寐。 數有嘆聲。 從者問何故嘆。 光秀叱曰。 非汝輩所知也。 其明。 會于西坊。 爲連歌。 或供粽焉。 光秀不脫苞而食。 卒然問傍人曰。 本能寺湟深幾尺。 衆異之。 旣罷。 歸龜山。 六月。 朔。 光秀召從子光春。 及其將齋藤利三等五人。 謂之曰。 汝等能爲我死乎。 則有一事可與議。 議苟不合。 則速斫吾頭。 五人相目不能答。 光春曰。 臣等業已委質矣。 詎必問也。 抑所議者何事。 光秀曰。 吾殆爲右府所殺者數矣。 因具語以故。 曰。 今事已迫矣。 吾將先發之。 五人欲諫止之。 視光秀意色旣決不可諫。 乃贊成其謀。 光秀使五人納誓效質。 於是悉丹波兵卽發。 宣言奉命西援秀吉。 夜度大江山。 至老坂。 右折則走備中道也。 光秀乃左馬首而馳。 士卒驚異。 旣涉桂川。 光秀乃擧鞭東指。 颺言曰。 吾敵在本能寺矣。 衆始知其反也。 昧爽。 圍本能寺。 呼譟而入。 弓銃交發。 信長在臥內。 驚起曰。 反者誰。 令蘭丸出視其旗幟。 反報曰。 惟任光秀也。 信長曰。 豎子敢爾。 乃手弓而出。 蘭丸以下宿直者。 皆肉薄拒戰。 信長親射斃數人。 弦絕。 執槍而鬬。 傷右肱。 乃走入。 揮姬妾使逃去。 縱火自殺。 年四十九。 蘭丸。 及二弟坊丸力丸。 及金森長則。 高橋寅松。 矢代勝介伴正林等百餘人。 皆力戰死之。 光秀索信長首。 不得。 意甚懼。 齋藤利三得其衣焦爛者。 示之。 光秀猶不安。 大索之。 信忠聞變大愕。 馳赴之。 途望見本能寺烟起。 村井貞勝來跪路左。 報曰。 右府已遇殺矣。 君宜急保二條第。 信忠從之。 使貞勝徙皇太子于禁內。 而入保之。 衆或議曰。 及賊未來。 馳歸安土。 建我旗鼓。 則數萬騎立至矣。 討賊復仇。 一擧可辨。 信忠曰。 彼旣謀此大事。 豈有不置兵塞路者乎。 與其暴尸於路。 寧自裁于此。 衆以爲然。 日中。 賊合二萬餘騎來圍。 吾兵僅二三百人。 連鋒奮擊。 相逐于庭。 猪子兵介。 小澤六郎。 在于逆旅。 聞警赴之。 主人止之。 弗聽而入。 梶原松千代。 亦欲入援。 其家僕又右衛門止之而代入。 信忠褒之。 賜長刀。 斃數十人而死。 賊患我兵力戰。 乃遣弓銃手。 登近衛第屋上。 瞰而亂發。 我兵死傷略盡。 信忠乃割腹而死。 毛利秀高。 福富貞次。 菅谷正賴。 齋藤新五。 皆死之。 其餘從兵無一人逃者。 初安藤範俊家臣松野平助。 有材名。 範俊敗。 信長祿之。 於是宿于八幡祠。 不及於難。 齋藤利三素與之善。 以書招之。 平助佯應。 欲窺隙刺光秀。 光秀覺其意。 不敢親近。 平助乃自殺。 光秀大索織田氏臣僚在京師者。 殺之。 獨前田玄以帶信忠遺命。 逃至岐阜。 抱信忠子三法師。 走入清洲。 信長起尾張。 常以平定四方爲志。 不喜虛美。 廷臣或勸爲征夷大將軍。 信長曰。 吾何遽襲室町故號爲。 然將士有功。 輒急賞之。 獎用公廉。 政無偏私。 獄內贖金。 悉以爲修橋道之資。 尤憎浮圖氏。 嘗有一僧。 自稱得神通。 愚民景附。 信長召見詰問。 使人捉其兩手。 而親擧刀斫其頭。 曰。 猶得神通乎。 柴田勝家獻一向賊首級。 信長有喜色。 楠友閑在側。 諫曰。 誰非天下之民乎。 因極論仁暴是非。 信長嘉納之。 然時承室町氏媮惰之後。 以刑殺立威。 所得之地。 必誅其主。 以予家臣。 性亦猜忍。 追咎諸將舊惡。 若光秀者。 皆不自安。 所以不終其志也。 光秀旣定京師。 欲取安土。 卽日。 馳至瀨田。 遺書於城主山岡景隆。 景隆斬使者。 燒橋而逃。 光秀發卒修橋。 初安土城中聞變。 未得確報。 物情恟然。 日暮。 有數騎。 馳歸自京師。 士民要路問之。 騎曰。 兩公薨矣。 城中大擾。 蒲生賢秀欲鎮衆拒守。 衆一夜四五驚。 諸將士多逃亡者。 賢秀乃令其子氏鄉具輿馬數百。 迎夫人以下。 逃於其邑日野。 姬人或勸賢秀取天主貨寶而火之。 毋以予賊也。 賢秀曰。 先君所盡心經營。 不忍燒也。 光秀其或燒之。 卽取焉以自殖。 豈能久乎。 今吾取其貨。 人謂之何。 使木村某守之而去。 保守日野。 光秀至。 與其將士分取貨寶。 會天使來勞之。 光秀意益驕。 遣使招其女婿細川忠興。 忠興逐其使者。 招其友人筒井順慶。 順慶不至。 光秀乃懼。 入京師。 務行惠政。 以收人心。 復適安土。 欲攻賢秀。 賢秀遣使伊賀。 求援於信雄。 信雄危疑不發。 賢秀乃送質爲信。 信雄乃出。 次椎山。 光秀不敢動。 會伊賀盜起。 信雄以故不能進。 信孝初在大坂。 奉信長密旨。 宣言修艦於紀伊。 因急襲鷺森。 幾殺光佐。 而變報至。 信孝與信澄長秀議。 解圍而退。 至大坂。 信澄亦光秀婿也。 叛。 應光秀。 據其子城。 信孝長秀迫之。 使自殺。 欲遂誅光秀。 而兵潰不可收。 會羽柴秀吉以數萬騎至自備中。 信孝大喜。 乃會議于尼崎。 諸將爭先不決。 乃因信長在時之法。 次以城邑前後。 高山友祥爲先鋒。 中川清秀次之。 池田信輝丹羽長秀又次之。 信孝自將四千人在其後。 秀吉爲後拒。 討光秀于山崎。 大破之。 光秀伏誅。 明智光春守安土。 聞敗。 燒城。 走坂下。 殺其妻子。 自殺。 齋藤利三等皆被捕誅。 清秀俗字瀨兵衛。 山崎之役。 戰最力。 信孝下馬握其手曰。 吾子力戰。 吾不忘德。 秀吉自輿中呼曰。 瀨兵勞矣。 清秀曰。 筑前守氣貌已吞天下矣。 信輝秀吉等。 收信長尸于本能寺。 葬之。 遂之清洲。 謁三法師。 柴田勝家。 佐佐成政。 與長尾景勝相持越中。 拔魚津。 聞變。 收兵。 入討光秀。 至柳瀨。 得捷聞。 直之清洲。 瀧川一益在廐橋城。 是月七日。 得變聞。 部下將士說曰。 變故之際。 人心不測。 且祕之。 更取諸客將質。 然後託事西上。 一益曰。 是豈可終祕乎。 不若自我發之。 乃急傳令。 召諸客將。 告變事曰。 事已至此。 吾在此地與否。 在諸君所計。 吾且還諸君質。 客將皆相謂曰。 管領推誠遇我輩。 我輩誓不相負。 乃請重納質。 一益謝而遣歸之。 明日。 變報四至。 北條氏直欲乘變擊一益。 一益乃率部下八千人。 軍于鉋川。 諸客將以萬騎來援。 擊走敵一將。 氏直以全軍繼至。 一益使言於客將曰。 諸君惠然一戰。 可以休矣。 一益請代進。 乃進戰。 不利。 其將篠岡某等二百人止死。 一益歸廐橋。 盡返質子。 徑信濃而西。 遣使告沿道城主。 真田昌幸。 木曾義昌。 皆送質。 出兵護送。 達於尾張。 川尻鎮吉在甲斐。 甲斐亂。 會德川氏使者至。 鎮吉疑其有異。 殺之。 鎮吉亦爲國人所殺。 森長可在信濃。 挾諸質子。 馳入美濃。 盡斬之。 前田利家定能登。 丹羽長秀定若狹。 皆收兵。 與秀吉會議于清洲。 以三法師爲信長嫡長孫。 立爲嗣。 更名秀信。 居安土。 奉以近江三十萬石。 其餘分領之。 以俟秀信長。 信雄領尾張。 信孝領美濃。 勝家領長濱。 長秀素有若狹。 幷領志賀高島。 信輝幷領兵庫尼崎。 而秀吉領播磨丹波但馬因幡。 秀吉與勝家長秀信輝。 更置吏於京師。 已而專決於秀吉。 秀吉國最富兵最強。 矜貴自持。 而秀信幼孩。 信雄暗弱。 皆不能制馭之。 信孝有英氣。 曰。 我家遭遇變故。 而我家奴輩。 舍長立幼。 以爭攫遺地。 且吾與信雄同年生。 特以月日少後。 故有兄弟之名耳。 吾有復讐之功。 秀吉乃攘而沒之。 其篡竊之勢已成矣。 不速誅之。 後不復可制。 乃密與勝家一益謀討秀吉。 又使人說長秀。 長秀不肯。 秀吉聞之。 乃結信雄。 急發兵。 攻信孝于岐阜。 岐阜兵寡。 長秀勸信孝。 出其母及乳母爲質。 和之。 十一年。 正月。 信雄攻信孝黨北畠具親于篠山。 陷之。 遂與秀吉俱攻一益于長島。 二月。 勝家出軍于柳瀨。 秀吉自赴當之。 四月。 信孝復起兵。 應於勝家一益。 秀吉殺信孝母于安土城下。 乳母有子幸田某。 在岐阜。 母遺之書曰。 臣致身於君。 大義也。 親先子而死。 常道也。 汝事三七君。 行其大義。 以常道自釋。 勿以我故懷貳心也。 秀吉招幸田。 不至。 乃磔殺乳母。 秀吉遂圍岐阜。 信孝戰敗。 幸田兄弟力戰死之。 當是時。 長秀以下諸將皆屬秀吉。 爲之拒勝家。 勝家令佐久間盛政襲殺中川清秀。 收兵速歸。 盛政狃勝不歸。 秀吉令堀尾吉晴。 及降將稻葉通朝。 氏家行廣等。 備信孝。 而馳擊盛政。 擒之。 勝家曰。 盛政不用我言。 果取此敗。 吾自往決戰。 乃檢其兵。 兵已逃亡。 在者僅三千。 諸將皆勸退。 勝家曰。 吾嘗以少擊衆。 獲勝者數。 諸君何抳我也。 家臣毛受勝介曰。 往時君所將。 皆濃尾驍卒。 今領北兵。 非素拊循。 所以逃亡。 摧敗之餘。 何堪折衝。 臣請假君背幟。 僞稱君死。 君逃入北莊。 徐自爲計。 勝家從之。 秀吉縱兵追擊。 遇其背幟。 大驚。 急整隊圍之。 勝介大呼曰。 柴田勝家死于此。 與其兄皆力戰死。 勝家得間走。 過府中。 入見前田利家曰。 子爲我出力。 不知所謝。 吾命窮至此。 復何言也。 吾飢矣。 請供飯焉。 利家供之。 勝家食畢。 借善馬而出。 利家欲從之。 勝家揮之曰。 子與秀吉善。 毋以我爲也。 終歸北莊。 諭其將領與敵有姻者。 皆遣之。 願留者九人。 秀吉至。 圍城數重。 勝家夜宴將士于天主閣。 慷慨曰。 吾欲報先君之恩。 終爲猴面藤吉所困。 豈非天哉。 其妻。 信長之妹也。 勝家使之逃去。 妻泣曰。 妾自去秋出岐阜。 業已委身於良人矣。 今日之事。 固期於心。 何必逃也。 於是夫妻訣飲徹曉。 終伏刄駢死。 侍。 臣文荷者。 縱火于閣。 殉之。 當是時。 信雄圍岐阜。 城兵潰。 信孝出奔內海。 信雄使人迫之自殺。 五月。 秀吉斬佐久間盛政柴田勝政于京師。 盛政素虓武。 每戰用鐵棓。 躬自陷陣。 人呼曰鬼盛政。 臨刑言曰。 我悔不聽修理言。 苟聽修理言。 則使秀吉如我也。 修理。 勝家也。 六月。 一益降秀吉。 秀吉放之近江。 使信雄取其地。 以長秀助己。 使之取柴田氏地。 池田。 堀。 森氏。 皆有分地。 旣而秀吉欲激信雄除之。 設飛語曰。 羽柴將不利北畠氏。 十二年。 正月。 諸將賀正於安土。 皆過見信雄。 獨秀吉至大津而不入。 信雄怒。 諸將和解之。 盟于三井寺。 信雄將岡田重善。 津川義冬。 淺井多宮。 瀧川雄利。 皆驍勇。 秀吉先盟招四人。 誘以厚利。 三人聽之。 獨雄利佯聽。 臨盟告信雄。 信雄驚。 馳歸長島。 遂議討秀吉。 三人以爲不可。 信雄曰。 吾誅猴奴。 易易耳。 汝輩何得沮我。 三人稱疾不出。 三月。 信雄伏甲。 召三人誅之。 分攻其邑。 拔松島。 予之雄利。 求援於德川公。 德川公之來安土也。 信長令之游界府。 聞信長遭害。 走歸其國。 於是發兵助信雄。 信雄又招池田信輝。 及其二婿森長可堀秀政。 秀吉亦誘信輝。 信輝子輝政質于長島。 信雄還之曰。 先考待卿最厚。 卿必不負我。 我持其質。 是疑卿也。 信輝已收其質。 乃應秀吉。 誂瀧川一益。 亦應秀吉。 聚兵據木造。 以復舊封。 織田信包。 蒲生氏鄉。 關萬徹。 皆應一益。 攻嶺城。 城將佐久間正勝。 與部將山口重政等。 固守拒之。 敵聞援兵至。 解圍去。 正勝乃還長島。 又守蟹江。 信雄在清洲。 與德川公合兵二萬。 軍于小牧。 秀吉以十二萬人軍犬山。 四月。 秀吉令信輝長可襲參河。 信雄與德川公邀擊。 獲二將。 秀吉亦令筒井定次九鬼嘉隆攻松島。 月餘。 雄利與德川氏將服部正成。 固守拒之。 以定次講和。 致城而卻。 秀吉拔嶺神戶利井竹鼻數城。 退軍于大垣。 六月。 信雄使正勝城萱生。 一益乃誘降蟹江留守前田種利。 種利二子。 長種。 定利。 守前田下市二壘。 山口重政守大野壘。 二子皆降。 遂招重政曰。 汝母在蟹江。 不聽則殺之。 重政答曰。 吾知受命守城。 不知其他。 豈倣公等人面獸行乎。 一益與嘉隆。 迫以兵艦。 重政投炬。 燒而走之。 敵轉赴下市。 又擊走之。 信雄與德川公來援。 拔前田下市。 走長種。 斬定利。 大賞重政。 遂圍蟹江。 七月。 一益斬種利以降。 信雄宥其死。 乃走歸木造。 城將富田知信疑而弗納。 一益乃走京師。 後死於北陸。 八月。 秀吉又入尾張。 令萬徹氏鄉攻伊勢諸城。 佐佐成政起兵于外山。 以遙應信雄。 攻前田利家。 不克。 十一月。 秀吉以八萬人入伊勢。 信雄出而對陣。 秀吉使人請和。 信雄許之。 盟于桑名城下。 秀吉陽尊信雄。 執臣禮如故。 信雄大喜。 成政未之知也。 欲就德川公協謀。 以圖秀吉。 乃稱疾屏居。 潛與壯士百餘人。 冒雪入信濃。 留侍臣於外山。 餽食稟啓如常。 誡之曰。 度我往還。 不過二十日。 利家必不能覺。 卽覺。 治兵。 則我已歸至矣。 於是乘橇兼行。 所經皆山谷。 絕無人烟。 得一樵家。 入之。 樵父大愕。 以爲鬼物。 從者曰。 吾輩自越中赴深志者。 汝爲鄉導。 吾重賞汝。 樵父乃燒柴燎之。 導至下諏訪。 使健步告德川氏。 德川氏乃遣人馬迎之。 十二月。 至遠江。 說曰。 願公擧五國兵。 吾亦擧越中。 兩雄戮力。 鼓行而西。 必禽秀吉。 德川氏以其言爲倨。 且知北地不便出援。 乃辭之。 成政遂適尾張。 勸信雄再擧兵。 信雄不肯。 成政失意而歸。 信雄敍從三位。 任參議。 十三年。 進正三位。 遷大納言。 初丹羽長秀以秀吉爲有忠功也。 枉意助之。 於是視其勢出織田氏上。 則大悔恨。 託疾自殺。 其子長重猶弱。 舊臣相共謀。 欲擧兵繼長秀志。 謀頗漏。 八月。 秀吉北攻成政。 成政逆戰不克。 降。 秀吉乃予越中于前田利家。 予越前于堀秀政。 返長重以若狹。 十五年。 秀吉以長重犯軍法。 奪若狹。 擯爲松任城主。 給五萬石。 家臣成田某憤懣。 謂其同僚曰。 吾欲擧事。 誰與我者。 衆莫敢答。 成田罵曰。 皆非人也。 秀吉聞之。 使人殺成田。 是歲。 秀吉予成政以肥後。 肥後盜起。 秀吉怒。 明年。 閏五月。 成政自赴大坂。 謝之。 秀吉使人迎之尼崎。 賜死。 信雄陞從二位內大臣。 秀吉以其據咽喉地。 欲徙之。 未果。 十八年。 秀吉伐北條氏。 信雄以兵一萬五千助之。 攻韮山。 及事平。 秀吉封德川氏于關東八州。 欲以其舊國五州致於信雄。 信雄辭曰。 尾張伊勢。 吾故地也。 得仍居焉。 足矣。 敢膺大封。 秀吉怒其不屑受己封也。 乃奪二州。 予之己甥秀次。 逐信雄于出羽秋田。 明年。 徙之伊豫。 山口重政等。 皆事德川氏。 文祿元年。 秀吉召信雄。 至大坂。 予其子秀雄。 以大野五萬石。 信雄退居伏見。 削髮稱常真。 常真之弟次丸。 自信長在時。 爲秀吉所養。 更名秀勝。 封之丹波。 爲左近衛少將。 四年。 秀勝卒。 無嗣。 國除。 是歲。 蒲生氏鄉卒。 氏鄉幼英敏。 信長識拔之。 予十餘萬石。 以女妻之。 秀吉又任以方面。 累加封至百萬石。 鎮會津。 已而悔之。 石田三成因譖其有異心。 毒之。 疾作。 不起。 孤子秀行嗣。 秀吉聞其寡婦織田氏美。 欲取之。 織田氏不肯。 秀吉脅之。 家臣交勸其往。 織田氏削髮。 以死自矢。 秀吉怒。 慶長三年。 託事。 削其八十二萬石。 徙之宇都宮。 當是時。 秀信年已長。 爲中納言。 秀吉徙之岐阜。 食邑如故。 秀吉薨。 子秀賴嗣。 德川公攝天下政。 上杉景勝與石田三成。 謀除公。 五年。 六月。 德川公率諸將攻上杉氏。 秀信佚遊奢侈。 國用窮竭。 以故不能從軍。 七月。 石田三成擧兵關西。 追躡德川公。 使人脅秀信曰。 岐阜當東下之衝。 不從則虀粉矣。 秀信疑懼。 欲附三成。 老臣木造具康諫曰。 公以右府嫡孫。 顧役於豐臣氏家奴乎。 秀信猶豫不決。 具康等請謀之於前田玄以。 玄以是時爲京師所司代。 秀信乃遣之。 玄以曰。 速東嚮。 具康馳還。 未至。 近習爭勸其應西軍。 三成又遺黃金百枚。 啗以大封。 秀信終與三成盟于澤山。 具康至嘆恨。 因又請誘殺三成。 弗聽。 終爲西軍守岐阜。 尾張美濃諸城。 因是多屬西軍。 旣而東軍還至清洲。 秀信出兵拒木曾川。 具康曰。 我兵寡。 請堅壁待後援。 弗聽。 東軍濟川來戰。 追北傅城。 秀信分兵守外城。 具康曰。 寡兵不可分。 請專守內城。 又弗聽。 城遂陷。 具康力戰被創。 秀信降。 逃于高野。 數歲卒。 東將福島正則使人勞問具康。 旣而前田氏欲聘之。 延以厚祿。 辭曰。 福島公已知臣矣。 遂就正則。 爲其國老。 信雄在伏見。 德川公之東征。 秀雄以疾不從。 三成誂信雄。 信雄辭以無疾。 乃約給金千枚以募兵。 曰。 事成復封尾張。 信雄乃應之。 請金。 乃予銀千枚。 信雄曰。 尾張可知矣。 召秀雄謀之。 秀雄力諫而止。 秀雄卒。 無嗣。 德川氏收其封。 而不問信雄。 信雄徙居京師。 遂徙大坂。 以與秀賴母有中表之親也。 初信長妹適淺井長政。 生三女。 再適柴田勝家。 勝家臨死。 使人匿三女于一乘谷。 秀吉收而育之。 皆有容色。 秀吉自取其長女。 次女嫁京極高次。 三女嫁少將秀勝。 秀勝卒。 更爲德川氏婦。 長女專秀吉寵。 生秀賴。 母子共居大坂。 乃迎信雄。 居天滿第。 十九年。 秀賴傅片桐且元使關東而歸。 或讒之於淺井氏。 淺井氏乃延信雄。 使人說之曰。 且元與關東通諜。 圖我母子。 吾將待其歸伏甲誅之。 遂擧兵也。 內兄爲我將。 信雄驚曰。 是大事也。 且彼叛狀未見。 請熟思之。 淺井氏聞之弗懌。 曰。 再請不從。 當先除此翁以防漏泄。 一侍女與信雄有故。 捧茗而出。 附其耳告之。 淺井氏使再請。 信雄佯諾曰。 事已至此。 吾豈固辭。 吾之少也。 亦將一萬。 指揮之方。 固所慣熟。 今雖老矣。 猶能得當方面。 淺井氏大喜。 使歸俟報。 信雄歸第。 謂其下曰。 吾豈可再背德川之德哉。 乃走京師。 使人馳要且元警之。 且元以故得免。 信長弟長益。 屬秀吉。 食大和二萬石。 爲從四位下侍從。 削髮稱有樂。 以淺井氏外叔在大坂。 與大野治長等。 。竝輔秀賴。 以拒東軍。 城中倚賴焉。 及和議起。 先納質於東。 勸淺井氏成和。 和成。 長益乃赴駿府。 請曰。 僕在圍中。 欲拔歸東軍。 而和適成。 以得有今日。 僕無復所願。 獨願於京師界府之間。 得一隙地。 以爲終老之計。 德川公優旨慰藉。 元和元年。 兵再起。 長益與少子尚長。 出奔京師。 遂赴關東。 遇德川公于尾張。 悉告城中虛實。 其長子長正稱雲生寺。 猶在大坂。 請爲元帥。 衆不許之。 長正曰。 吾信長從子而秀賴從父也。 乃爲元帥。 何爲不可。 今如此。 復何望哉。 亦出奔京師。 及事平。 德川氏分長益地。 賜芝村于長正。 柳本于尚長。 無幾何。 長益卒賜信雄以大和宇多郡五萬石。 卒于寬永七年。 第五子信友嗣。 第四子信良。 及兄秀雄國除。 召至關東。 賜上野小幡。 食二萬石。 信友之後有故削二萬石。 徙于丹波柏原。 信良之後有故削一萬石。 徙于出羽高畠。 此四家竝立以至於今。 位不過從四位下。 然豐臣氏旣亡。 而織田氏之祀。 永與德川氏俱存。 識者以爲其流澤遠出重盛之忠孝。 近由信長之功德也。 外史氏曰。 往時平安故老。 有及覩元龜間事。 言其時宮闕隳廢。 群兒入頹垣中。 搏土爲戱。 及織田公來。 始有可觀云。 夫應仁以還。 海內分裂。 輦轂之下。 每爲兵馬馳逐之場。 非右府。 誰能闢除草萊。 以再造王室哉。 及朝廷醻其功。 擬以征夷之拜。 則辭不受。 蓋將家與王室。 俱極衰頹。 名重實輕。 不猶所謂大將軍告身僅直一醉者耶。 右府志在混同海宇。 不欲遽冒虛名爾。 視之彼假關東管領以誇隣國者。 其器量固有間焉。 抑朝廷名器。 不足輕重天下豪傑。 至於如此。 挾焉以令天下。 天下未必聳動也。 而右府爲之扶植經紀。 懃懃不置。 是其高義雖謂凌齊桓而駕晋文可也。 當是之時。 群雄之割據方隅者。 環視傍觀。 而莫能出於此。 其日夜所務以代眠食者。 曰。 戰而已矣。 而其所謂戰。 徒較勝負於銖兩之間。 拏攫搏囓。 以爭尋常。 如武田上杉北條毛利。 槪無不然。 獨右府以超世之材。 籠葢而取之。 其視武田上杉。 猶我藩籬。 使其相持不決。 日費其財賦。 月敝其甲兵。 適足以隔閡我東面。 而我得以專力經略畿甸。 畿甸已定。 西面以臨毛利氏。 如拉枯摧朽耳。 於是我疆土益大。 兵力益強。 以強大之我。 加費敝之敵。 上杉武田固不能支我。 而北條氏孤立矣。 則東國皆可圖也。 是其成算。 夙定於胸中。 奚必較區區勝敗哉。 猶夫奕碁也。 天下群雄。 方守角依傍。 而右府獨以全局制其勝。 可不謂之超世之才歟。 然定數百年分裂之世。 如治盤根錯節。 必以鋤蹷斬斷見功。 其間必有大矯拂人心者。 而取之甚難者。 持之必太急。 待將帥。 御臣民。 不能無猜忍刻厲之病。 所以中道遭禍。 亦勢之必至。 不足深咎也。 昔周世宗以英明之資。 而抱混一之志。 不牽衆言。 厲精進取。 雖半途而沒。 而能開趙宋之業。 右府之迹葢似之矣。 而豐臣氏以右府將校。 繼其成緒。 能就其志。 而至於尊王之義。 經營四方之略。 無一不師右府者。 卽德川氏之興。 亦不能不因此。 以致王室將家竝見今日之盛。 佐成大業。 藩屏四方者。 槪係右府所置焉。 則謂之右府之業。 亦何不可。 譬之築室。 治其蕪穢。 鏟其高卑。 而又爲之鳩其材木。 使後人加之繩墨斧斤。 成而居之。 嗚呼。 其勞寧可沒也。 日本外史卷之十四終 发布时间:2025-04-16 17:07:1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