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之十五 德川氏前記 豐臣氏上 内容: 豐臣氏。 出於尾張。 尾張愛智郡有中邑。 邑多銀杏樹。 因或呼銀杏村。 享祿天文之際。 村民有彌助者焉。 彌助無子。 與其妻祈之於天。 妻夢日輪入其懷。 已而有身。 天文五年。 正月。 朔。 生一男兒。 因名曰日吉。 日吉生而英異。 八歲失父。 其母挈日吉。 轉寄食邑人。 邑人患之。 同閭有筑阿彌者。 爲國主織田信秀之僕。 以疾歸耕。 邑人爲議。 納爲繼父。 生一男一女。 乃託日吉于邑傍光明寺。 欲使爲僧。 日吉機敏而不曉誦梵。 每聞人談武事。 輒傾聽之。 慨然歎曰。 僧乞丐徒耳。 大丈夫生於亂世。 安學乞丐爲。 於是游嬉任意。 與人諍。 輒毆擊之。 欲使僧厭苦己。 僧遂議逐歸其家。 日吉恐繼父怒己也。 大言曰。 果逐我。 我且焚寺。 悉擊殺群僧。 僧頗懼。 乃託事辭謝。 予衣物。 禮而歸之。 日吉時甫十歲。 父素貧。 不能共存。 復遣爲人奴。 所至皆數月而去。 轉徙於尾張美濃間。 比二十歲。 遂如遠江。 爲土豪松下之綱家奴。 之綱愛其才幹。 每事使之。 命名與助。 之綱一日從容問曰。 汝尾張人也。 知織田氏所用鎧何樣邪。 與助對曰。 天下之鎧皆桶皮。 尾張獨用胴圜。 施縢右肋。 屈伸如意。 之綱曰。 吾欲得胴圜一領。 汝爲吾往買來。 卽附黃金六兩遣之。 與助行自計曰。 吾攘此金。 以資仕進。 苟得意。 他日償之易耳。 小節不足拘也。 乃入尾張。 就其叔父謀焉。 叔父可之。 因勸仕織田氏。 當是時。 信秀旣沒。 信長嗣立。 攻略四疆。 與助亦以爲非信長無足與成功名者。 於是用其金。 辨刀劍衣服。 自造姓名。 曰木下藤吉。 瞷信長出。 跪謁道側曰。 臣父筑阿彌。 嘗爲君先公奴。 臣幼流寓他方。 不能自達君門。 願君復收臣爲奴。 信長熟視。 笑曰。 汝面類猴。 其心必捷矣。 乃收爲奴。 常拏鞋以從。 以其筑阿彌子也。 呼曰小筑。 藤吉奉仕甚勤。 依託近臣。 給其使令。 信長嘗侵晨獨出。 從者未屬。 而藤吉輒從之。 如斯者數。 信長寖親近之。 其明年。 信長所居清州城。 壁壞可百步。 命吏發卒補之。 彌月不成。 藤吉從過城下。 仰視而嘆曰。 嘻。 危矣。 因獨語久之。 信長微聞之。 呼藤吉。 面詰曰。 小筑。 汝欲何言。 藤吉畏憚左右。 不敢答。 信長佯怒。 拉其手近之。 藤吉乃曰。 方今君國。 東有今川武田。 西有齋藤淺井六角。 日窺我隙。 然而弛備如此。 有司爲君謀不忠。 信長默然。 旣而歸舍。 召藤吉曰。 使汝司工事。 則汝能速竣之乎。 藤吉曰。 能。 信長曰。 吾今日命汝司工事矣。 藤吉拜謝。 徑詣吏。 告曰。 主公命僕司工事。 願諭徒屬。 使聽僕令。 吏意憎之。 曰。 子好爲之。 吾不復管也。 藤吉乃盡會役徒。 以君命賜之酒食。 乃分爲十隊。 以一隊充十步。 身自獎勵督促之。 兩日而成。 信長適獵歸。 見而大驚曰。 猴奴乃能如此。 因加俸升爲吏。 是歲。 永祿二年也。 三年。 藤吉又上言曰。 清洲城乏水。 徙小牧便。 信長已欲之。 而憚勞費未果。 且惡人知乏水也。 乃叱曰。 猴奴何知。 敢進妄言。 罪當死。 凡藤吉言事。 輒見叱斥。 衆目笑之曰。 彼面皮何厚也。 藤吉不以爲意。 獨欲深結於信長。 信長之士。 前田利家。 淺野長勝。 與藤吉善。 淺野養中邑人杉原某二女。 利家悅其長女。 欲娶之。 女不肯。 強之不已。 淺野患之。 藤吉權謂利家曰。 子舍諸。 吾已通之矣。 利家笑曰。 吾未之知也。 苟然。 子盍速婚媾。 吾爲子媒焉。 藤吉亦不甚辭。 遂因柴田勝家請信長。 見允。 藤吉家貧。 成婚之夕。 夫妻布藁于簀而坐。 以瓦缸敗盞相酬。 妻知其非常人也。 事之甚謹。 後淺野養近江人安井長政者爲子。 妻以其少女。 於是淺野加藤福島小出諸人。 皆以外戚屬藤吉。 六年。 夏。 信長閱兵河洲。 戲以藤吉爲將。 藤吉部勒指麾之。 如老兵法者。 其九月。 信長出舍洲股。 近臣福富某。 失其刀筓。 意藤吉。 藤吉急赴津島市。 密懸金購之。 有一卒。 來鬻刀筓。 藤吉驗之。 乃盜刀筓者也。 卽執縛之。 候信長還。 携卒要謁。 俯伏垂泣。 信長問故。 藤吉具對曰。 臣唯貧。 故爲人所意。 信長憫之。 爲償其懸金。 遂賜以百貫邑。 信長方行儉富國。 患薪炭費多。 命藤吉司之。 費省十七。 因試之數事。 皆效。 然未使將兵也。 藤吉私制一旗。 集少年自從。 信長覩之。 怒其妄。 命斫其旗。 藤吉意色自如。 信長已克今川氏。 定尾張。 西攻齋藤氏於美濃。 踰洲股河用兵。 數不得志。 因會諸將。 謀築壘于河西。 以一將守之。 諸將人人自危。 莫敢當者。 信長密謀之藤吉。 藤吉對曰。 孤壘斗入敵地。 我兵必不欲往。 卽往。 不諳其地形險易。 一敗莫復往者。 不若因其土人用之。 臣嘗寓美濃。 與其豪俠大盜相識。 宜誘爲我用。 因屈指擧其姓名。 得蜂須賀小六。 稻田大炊。 梶原隼人。 靑山新七以下六十餘人。 其黨屬千二百人。 信長曰。 吾亦聞有此輩矣。 誰將此者。 曰。 臣願當之。 信長許之。 九年。 九月。 發卒築壘。 敵將守近邑者。 以八千人出而沮之。 我兵且戰且築。 數日而成。 於是授藤吉以甲士五百。 戒而遣之。 藤吉乃招聚所識者。 壘兵凡可三千。 敵欲誘出而陷之。 以輕卒挑戰。 藤吉不肯出。 卽夜。 聚其衆。 議曰。 敵必疲矣。 且以我爲怯。 不復設備。 可襲而破也。 乃令小六等以數十人襲敵城。 戒曰。 莫使敵尾入我壘。 大炊曰。 公勿憂。 開門可容二三人以待之。 臣請殿焉。 藤吉曰。 前言以主公意爾。 不行危道。 莫以爲大功。 自固而棄士。 吾所不爲也。 公等勉之。 衆踴躍而出。 頃之。 邑中火起。 大囂。 藤吉又遣兵援之。 衆大獲而至。 乃效首虜於信長。 信長賜藤吉一旗。 就壘傍賜三千貫。 命名曰秀吉。 美濃豪傑大澤某。 據宇留間城。 爲信長所患。 秀吉以計降之。 携謁信長。 信長大喜。 其夜。 密召秀吉曰。 大澤叛服不可必。 不若速殺之。 對曰。 叛則誅之耳。 今而殺之。 無復來者。 不聽。 秀吉歸舍。 不佩刀。 而召大澤曰。 吾於子之身。 有所不安。 子第速亡。 吾爲子留爲質。 大澤乃亡去。 諸豪傑聞之。 多願屬秀吉。 竹中重治者。 好奇計。 從齋藤氏不見遇。 亦來屬焉。 十一年。 從信長。 擊六角義賢。 爲先鋒。 與諸將攻箕作城。 拔之。 信長擁立將軍足利義昭于京師。 三好氏兵屢犯之。 十二年。 義昭謂信長曰。 爲吾置一將智勇兼備者。 以鎮京師。 信長曰。 諾。 將擇以進。 衆意擬柴田勝家丹羽長秀佐久間信盛三人。 至命發。 則木下藤吉也。 衆大驚。 秀吉旣拜命。 卽日。 詣足利氏。 面謁義昭。 裁決京師事。 無不立辨。 三好氏不敢犯。 衆妬之。 譖其自用太過。 信長斥不納。 尋修大內。 以秀吉及村井貞勝監工焉。 八月。 從擊伊勢。 攻淺香城。 先登。 元龜元年。 四月。 從擊朝倉義景于越前。 爲先鋒。 拔手筒城。 會淺井長政發兵斷後。 信長欲班軍。 恐義景尾擊。 曰。 誰留拒義景者。 衆不敢答。 秀吉進曰。 願命臣。 乃以三千人留當義景。 義景不肯出。 遂引兵而西。 參河國主德川公。 以客將殿信長軍。 秀吉與之合兵。 行擊土寇。 達于京師。 以功食愛智川三萬石。 木村生駒前野諸人屬之。 六月。 從擊淺井朝倉二氏于姊川。 因守橫山。 九月。 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合兵。 圍信長于大津。 秀吉赴援。 圍解而歸。 二年。 五月。 淺井長政發兵。 攻鎌羽城。 城距橫山頗遠。 秀吉以輕兵馳遶山背。 立旗於城後。 敵驚潰走。 八月。 從攻淺井氏山本城。 三年。 七月。 又攻之。 朝倉義景來救。 逆擊破之。 天正元年。 以信長命。 廢將軍義昭。 徙之若江。 淀城爲義昭守不下。 往說降之。 八月。 朝倉氏滅。 秀吉攻拔小谷。 獲淺井長政父子。 秀吉拒二氏有年。 使信長無北顧之憂。 得以經營畿內。 以功食淺井氏故地十八萬石。 明年。 城于長濱。 居焉。 三年。 五月。 信長援德川氏。 與武田勝賴戰于長篠。 秀吉爲左先鋒。 有功。 八月。 朝倉餘黨大起越前。 信長攻之。 至敦賀。 秀吉受命。 以舟師遶出敵後。 上岸毀舟。 襲河野。 取之。 遂拔龍門。 諸城皆潰。 是歲。 除筑前守。 更氏羽柴。 秀吉以桐爲號。 以金瓢爲馬表。 每一捷加一瓢。 曰。 吾必積至千矣。 因稱千瓢。 織田氏之出軍也。 桐號瓢表。 敵望而避之。 前後加封。 總二十二萬石。 秀吉私與其謀臣議曰。 主公外優裕而內猜吝。 吾受大封。 必不能保終。 因從容白信長曰。 臣敢請養二郎爲子。 讓之以臣祿。 信長喜。 因問曰。 汝祿如何。 曰。 君命臣西征者。 西國二三州。 可指日而取。 取輒獻君。 臣請其餘耳。 信長乃以其少子秀勝爲秀吉義子。 當是時。 毛利輝元割據山陽山陰十餘州。 浮田直家以備前美作附之。 播磨人赤松義祐。 別所長治。 小寺政職等。 恐被其兵。 送款於織田氏。 政職使者黑田孝高有器略。 因秀吉說毛利氏可擊狀。 曰。 臣請爲之鄉導。 秀吉具語之信長。 信長終決意西征。 五年。 以秀吉爲征西大將。 使取播磨以自封。 十月。 秀吉入辭。 信長授以記幟。 曰。 功成。 則擧中國予汝。 汝遂進取九州。 若其援師。 當依請遣之。 秀吉拜而對曰。 君不以臣鄙陋。 舍勳舊諸將。 而命大任於臣。 臣敢不竭力。 臣辱記幟之貺。 是君使臣得專制也。 討叛撫服。 臨機制變。 以定中國。 在臣度內耳。 君之近臣森矢部福富諸人。 積功累勞。 未有所報。 中國已定。 願以封此輩。 臣則直進。 乘勢遂下九州。 九州下。 則願賜其一歲之入。 蓄糧仗。 造舟艦。 濟海入朝鮮。 君欲賞臣功。 願以朝鮮爲請。 臣乃用朝鮮之兵。 以入於明。 庶幾倚君威靈。 席卷明國。 合三國爲一。 是臣之宿志也。 信長笑曰。 秀吉又復大言乎。 遂許便宜從事。 於是秀吉將兵數千。 入播磨。 至于御著。 政職中悔。 走歸毛利氏。 黑田孝高與其父宗圓居姬路。 迎說秀吉曰。 臣所居形勝之地也。 君宜據爲根本。 西面以圖毛利氏。 秀吉從之。 予孝高以宍粟郡。 十一月。 秀吉將兵攻佐用。 拔之。 進取上月。 浮田直家在岡山。 發兵來援。 孝高逆戰。 秀吉赴援。 令隊將堀尾吉晴進擊。 我兵少卻。 秀吉自後呼曰。 今日始與中國兒戰。 勿貽濃尾之羞。 我兵奮前。 擊走直家兵。 遂拔上月而還。 已而直家襲而復之。 六年。 正月。 秀吉大城姬路。 故出雲國主尼子勝久以兵來屬。 取上月。 以乏糧退還。 城復爲直家有。 二月。 秀吉赴攻。 盡焚殺其兵。 以城予勝久。 三月。 別所長治叛。 附毛利氏。 聚族黨八千。 據三木城。 城甚險。 而野口志方神吉櫛橋等諸寨皆應之。 秀吉按地圖。 議曰。 彼欲俟我攻三木而襲其後也。 吾當反其計以制勝矣。 乃攻野口。 下之。 四月。 毛利氏族將吉川元春。 小早川隆景。 與直家合兵七萬。 攻上月。 秀吉留兵備三木。 而自赴援之。 陣于高倉山。 信長使攝津守荒木村重等來助。 五月。 更遣其三子信忠信雄信孝來援。 相持不戰。 秀吉以爲敵兵衆食足。 未可勝。 卽勝。 非吾功也。 乃請信長班軍。 陣于書寫山。 攻拔神吉志方。 八月。 秀吉將二萬人。 攻三木。 直家知秀吉終不可抗。 欲送款焉。 會界港藥商子小西彌九郎者。 養於岡山賈人。 其生父老於京師。 秀吉微時。 數館其家。 與彌九郎親善。 直家因用充使者。 赴三木。 秀吉爲請信長。 許之。 伯耆國主南條元續亦以國降。 而荒木村重爲明智光秀所讒。 得罪。 叛。 應毛利氏。 十一月。 信長自將討村重。 秀吉往見信長曰。 臣識村重非叛者也。 是必有故。 臣請說降之。 乃輕裝赴伊丹。 面諭村重。 村重謝曰。 織田公豈終釋然於我哉。 秀吉泣別而出。 伊丹人請殺之。 村重曰。 彼肯輕身來此。 殺之不義。 秀吉更遣黑田孝高說之。 村重囚之。 孝高不屈。 秀吉乃歸三木。 休戰。 築長圍困之。 長治與村重通。 自間道潛出。 城于淡河丹生。 互爲應援。 七年。 正月。 長治出襲秀吉。 秀吉與異父弟秀長。 逆擊大破之。 斬其銳兵八百。 二月。 秀吉以風雨夜襲取丹生。 使秀長以五百騎攻淡河。 不利。 守將亦收入三木。 乃命加藤光泰。 築寨以絕其糧道。 九月。 村重棄伊丹走。 保華隈。 孝高乃得歸。 先是。 竹中重治死。 孝高獨爲謀主。 村重與長治。 皆告急於毛利氏。 毛利氏不能援。 獨送糧食。 襲破平田寨。 長治引兵出取其糧。 秀吉以麾下邀擊于大村。 近士脇坂安治。 斬敵驍將魚住源吾。 秀吉因大破之。 獲別所氏族十人。 徙壘逼城。 八年。 春。 遂陷之。 使長治自殺。 以免城兵。 於是盡定播磨。 乃令浮田直家以備前美作兵西圖毛利氏。 城于兒島。 小早川隆景數攻之。 乃遣淺野長政。 率舟師赴援。 擊走之。 時山名氏據但馬因幡。 屬毛利氏。 於是秀吉自將。 擊山名祐豐于但馬。 攻竹田城。 四月。 擊山名豐國于因幡。 因幡質子在鹿野城。 秀吉攻而取之。 七月。 再入但馬。 拔諸城。 山名祐豐以出石城降。 遂定但馬。 再入因幡。 至鳥取城。 縛所取質子於城外。 諭降之。 豐國乃出降。 而城兵未下。 乃引兵還。 九年。 春。 令海賈齎金數千兩。 赴因幡索粟。 倍價糴之。 因幡人大喜。 爭糶。 七月。 秀吉乃以兵五萬攻鳥取。 使秀長攻丸山。 二城食乏。 我牙兵加藤清正等。 日夜攻擊。 清正。 杉原氏戚屬也。 襁褓喪父母。 秀吉妻取育之。 是役。 甫十八。 與城兵戰。 多獲首級。 十月。 吉川元春發兵來救。 未至而城陷。 秀吉進入伯耆。 助南條元續。 軍于鵠山。 與元春相持。 天已寒。 定因幡。 使降將宮部繼潤守之而還。 秀吉以五歲定五國。 十二月。 赴安土。 卽夜。 謁信長。 信長呼而前之。 撫其面曰。 汝面目非復昔日藤吉。 明日我且以客禮饗汝矣。 旦日。 秀吉獻寶刀一。 鞍馬百。 土物五千。 布旅蔽地。 信長自城樓視之。 欣然謂左右曰。 此大膽藤吉所獻者乎。 饗而遣之。 十年。 正月。 直家病卒。 秀吉爲請立其子秀家。 宮部繼潤使人來告吉川元春欲攻鳥取。 秀吉曰。 彼攻之於北。 吾將救之於南也。 乃引兵入淡路。 二十日定之。 四月。 將六萬人。 入備中。 攻宮地。 下之。 遂攻冠山。 加藤清正先登。 浮田氏兵繼之。 冠山兵盡走高松城。 秀吉隨圍城。 城傍平田多池沼。 而甲部河在其西。 秀吉登山熟視曰。 是可灌也。 五月。 自移營于蛙鼻岡。 築巨防於城南。 引河水灌之。 使淺野某以舟載大礮。 擊碎城樓。 於是吉川元春乃舍因幡來救。 與小早川隆景合兵。 陣于廂山。 輝元在其後。 秀吉分二萬人當之。 益築防使峻。 城兵結樔而坐。 元春隆景數挑戰。 秀吉固壘不出。 因謀曰。 吾連取數國。 今又擧毛利氏。 則功大而身危。 不若請主公於此。 而爲之先鋒。 乃馳使白信長曰。 城陷在旦夕。 而毛利大擧來援。 請出大旆。 分軍爲二。 一以當城。 一以擊援師。 不出一歲。 而中國可擧。 信長大喜。 使堀秀政先往。 乃命明智光秀。 筒井順慶。 池田信輝。 中川清秀。 高山友祥等。 率兵三萬五千。 援秀吉。 而自以百餘人入京師。 館于本能寺。 將親繼之也。 初光秀以事怨望。 至是亦不欲往。 信長迫而遣之。 使歸丹波治兵而西。 當是時。 高松城不漸水數尺。 東西之軍相去可百步。 毛利氏聞東軍大擧且至。 遂使使議和。 秀吉未之許也。 六月。 有人稱京師使者。 馳入軍門。 秀吉覽之。 所知宗仁者變報也。 曰。 光秀反。 以丹波兵攻右府于本能寺。 弒之。 右府者。 信長也。 秀吉大驚。 而未宣言。 明日。 率數十騎。 巡視堤防。 是日。 城陷。 城將自殺。 而毛利氏猶張軍不去。 明日。 遣使者來治前議。 秀吉卻之曰。 當俟明日議之。 明日。 使者復至。 秀吉自度事終泄。 不若自我發之。 乃具告使者以變故。 使返報曰。 事已至此。 公等猶與我和乎。 若欲擊我。 則莫今日若也。 公等徐計之。 使者返報。 輝元大喜。 謀於諸將。 諸將皆曰。 我與信長和。 非與秀吉和。 今信長死。 彼軍情沮廢。 危疑萠起。 我乘是時掩擊之。 必獲秀吉。 是天幸我家也。 不可失矣。 隆景曰。 吾所見異於此。 信長之死。 非天幸我家。 乃幸於秀吉也。 何則應仁以來。 七道分離。 爭亂相踵。 至今日而極矣。 天將生一豪傑以掃蕩天下。 吾視秀吉擧動。 得非是乎。 信長旣死。 其子弟將佐。 孰出秀吉右者。 夫和議發於外。 而變故起於內。 使常人處之。 必深祕其事。 速成前議。 今正告不隱。 任吾從違。 其量豈可測哉。 吾使人候視其陣。 不異平日。 今與之戰。 我曲彼直。 讐我必深。 敢死來戰。 能保必獲之乎。 苟不獲之。 使其脫歸。 異日雲蒸龍變。 我無遺類矣。 以吾計之。 莫如從前約。 彼遭際禍難。 多我不違約。 必厚遇我。 功名富貴。 將與我共。 是我與彼同慶幸也。 輝元然之。 乃送質成和。 且弔之。 於是秀吉欲還討光秀。 因乞毛利氏。 假弓銃各五百。 旗三十。 騎士一隊。 輝元如其言。 秀吉會諸將士。 垂泣謂之曰。 吾受右府之恩。 無物可比。 汝輩所知也。 今日致死復仇非吾而誰。 天下之事。 在此一擧。 汝輩其爲我勉之。 乃引兵上途。 兼程疾行。 至於尼崎。 當是時。 光秀旣弒信長及信忠。 遂進陷安土。 收其寶貨而西。 屯于京師。 施行政令。 復引兵適安土。 織田氏公族將帥。 皆觀望相仗。 莫敢先發。 秀吉旣至尼崎。 發哀。 斷髮毀形。 使人周告諸將曰。 明智光秀蔑棄浩恩。 敢行大逆。 天地所不容。 人神所共憤也。 秀吉義不與光秀共戴天。 悉發領國之兵。 自將至此。 願與諸公俱一戰。 必梟豎子。 以弔先君之靈。 於是諸將帥盡會尼崎。 初光秀之發難也。 與其衆謀曰。 方今柴田勝家當上杉氏。 瀧川一益當北條氏。 羽柴秀吉當毛利氏。 而丹羽長秀佐信孝。 將赴四國。 我出空虛之地。 得以成大事。 天下不足圖也。 至是聞秀吉在攝津。 大驚。 使其從子光春守安土。 而自至洞嶺。 十二日。 遂入淀城。 秀吉遣使告光秀曰。 明日會戰于山崎。 光秀諾之。 乃聚將士。 其將齋藤利三在洞嶺。 諫曰。 秀吉大衆新來。 其鋒甚銳。 戰必無利。 不如且避之。 退入坂下。 以爲後圖。 光秀怒曰。 天下視右府如鬼神。 而吾一擊獲之。 天下誰能敵我。 汝速來戰。 何畏藤吉也。 利三不得已來會。 遂以見兵一萬六千。 分爲六隊。 夜半。 冒雨渡桂川。 至山崎。 筒井順慶擧大和兵萬人。 軍洞嶺。 爲其後援。 黎明。 秀吉統諸將而至。 高山友祥爲先鋒。 中川清秀。 池田信輝。 丹羽長秀。 織田信孝。 以次相屬。 兵各數千。 秀吉自將騎卒二萬。 居其後。 已而兩軍皆陣。 秀吉北瞻天王山。 指謂左右曰。 今日之戰。 使敵先獲此。 非吾利也。 言未畢。 賊旗幟登焉。 乃命堀尾吉晴往奪之。 吉晴應聲而起。 單騎馳赴之。 則賊兵先上者已千餘人矣。 吉晴顧其兵。 能屬者十五六騎。 弓銃手二十人。 進躡其後。 賊弓銃在前。 不可用。 吉晴全兵。 與堀秀政皆至。 大呼奮擊。 賊兵遂棄山走。 吉晴等代陣焉。 友祥爲先鋒。 關山崎南門。 不聽他隊先進。 聞天王山軍聲起。 乃開門而進。 與賊左陣大殺。 殺傷相當。 清秀踰坂而進。 賊左陣不能進。 信輝亦濟川。 衝其右陣。 合擊大破之。 斬其三將。 洞嶺軍觀望勝敗。 不戰而走。 秀吉追北。 直逼光秀。 光秀怒。 欲親戰。 比田某叩其馬曰。 敵鋒不可犯。 請且入勝龍寺。 光秀惶惑曰。 勝龍安在。 比田騎而前導。 我兵充塞前後。 比田等戰且走。 纔得達城。 上閣而望。 則我兵已圍城數重。 城兵稍稍散亡。 所餘僅百人。 卽夜。 光秀與十餘騎潰圍北出。 馳向坂下。 至于小栗棲。 土兵四起。 自林中以槍刺其肋。 墜馬死。 秀吉旣破光秀軍。 收信長屍于灰燼中。 殯之。 進陣于園城寺。 聞光秀子光慶在龜山。 遣兵攻之。 斬光慶。 又聞從子光春在安土。 令堀秀政將萬人伐之。 會光春于大津。 擊破之。 光春騎渡湖水。 入坂下。 手刄光秀妻孥。 火城自殺。 齋藤利三亦被捕伏誅。 而光秀首至。 秀吉乃奏捷朝廷。 徇光秀首京師。 梟于本能寺。 去信長薨日十有三日矣。 遂留。 幕于山崎寶寺。 誅支黨。 納降附。 當是時。 秀吉威震畿內。 四方兵士。 來聚山崎者。 凡六七萬人。 天子嘉其功。 詔。 敍從四位下。 任右近衛中將。 秀吉辭。 不敢拜。 秀吉以信長繼嗣未定。 與諸將領會于清洲。 議事。 八月。 瀧川一益。 柴田勝家。 皆引兵會焉。 議。 信雄冒比畠氏。 信孝冒神戶氏。 皆信長庶子。 不宜立。 乃以信忠遺命。 立其長子秀信爲嗣。 居安土焉。 而信雄攝之。 柴田丹羽池田氏。 與羽柴氏。 更置吏于京師。 信雄以下。 各分遺地領之。 秀吉自略定播磨但馬因幡丹波諸州。 至是皆爲其有。 則不復受分地。 諸將乃使浮田秀家。 及丹後國主細川藤孝附庸之。 長濱爲秀吉舊領。 勝家以其南出便地奪之。 勝家威望。 最於諸將。 號曰鬼柴田。 是日。 踞而飲酒。 以謾言挑秀吉。 長秀附秀吉耳。 語曰。 子欲定國家。 卽斬勝家。 秀吉哂而不答。 諸將視耳目非是。 促罷其宴。 信雄歸近江。 信孝歸美濃。 勝家歸越前。 一益歸伊勢。 長秀歸若狹。 秀吉與池田信輝歸攝津。 勝家聞秀吉在長濱。 不敢北。 秀吉乃遣義子秀勝爲質。 勝家拉而北行。 尋而還之。 初秀吉自長濱徙姬路。 未移其家。 本能寺之變。 阿閉長之。 京極高次。 欲取長濱應光秀。 家皆亡。 匿於伊吹山。 長之取其貲財。 從光秀。 戰山崎。 敗走而死。 於是秀吉族長之。 降高次。 而歸山崎。 十月。 詔。 敍從五位下。 任左近衛少將。 秀吉拜命。 因請追贈信長爵位。 告公族諸將。 葬于大德寺。 無來會者。 秀吉自爲喪主。 使弟秀長率卒萬人監護之。 旣而三氏皆罷其吏。 一決於秀吉。 秀吉又與信雄協心。 以佐秀信。 勝家嫉忌之。 信孝亦與信雄爭權相惡。 於是信孝遂與勝家一益。 及佐佐成政。 氏家行廣。 稻葉通朝等。 俱圖秀吉。 及信雄。 約期竝起。 信雄謀之秀吉。 秀吉曰。 越前多雪。 彼今未能出兵。 請及此時伐美濃。 乃與池田丹羽筒井細川諸將。 合五萬人。 攻岐阜。 行廣通朝皆降。 信孝佯請和。 丹羽長秀贊之。 和成。 秀吉乃取其質子。 歸山崎。 勝家欲出援之。 阻雪不能出。 視冰雪輒憤怒。 乃遣人說長秀。 連兵西向。 長秀弗肯。 一益以書教勝家曰。 不若佯和。 及來歲雪解。 出其不意。 夾攻之。 勝家然之。 使前田利家等五輩來山崎。 請釋憾協心。 共輔幼主。 秀吉許之。 使者還報。 勝家兵備稍懈。 秀吉旣遣使者。 謂左右曰。 彼欲怠我而來襲焉爾。 吾且破其膽。 十一月。 引兵至長濱。 勝家義子勝豐守焉。 勝豐素與勝家有隙。 秀吉招降之。 復取長濱。 益築城堡。 備其糧仗。 以拒越前衝路。 十二月。 還。 獻遺秀信。 及諸將。 遇勝家所親在京畿者。 故仇視之。 十一年。 正月。 朔。 歸姬路。 撫循士民。 頒賞賜酺。 七日。 入朝京師。 遂至安土。 議。 及雪未解取一益。 及雪已解圖勝家。 乃徵內外將士。 會于草津。 部兵七萬爲三隊。 三道入伊勢。 一益在長島。 分拒諸城。 秀吉留兵備之。 而進至桑名。 縱火城下。 退而爲營。 誡其衆曰。 瀧川亦老於兵者。 今夜必來。 一益謂其下曰。 我已分兵。 在者甚寡。 以寡擊衆。 不如夜襲。 卽夜。 潛兵赴秀吉陣。 視其有備。 乃去。 閏月。 秀吉攻下龜山。 納之信雄。 令蒲生氏鄉關萬徹攻嶺城。 嶺城未下。 勝家聞之。 發兵南出。 二月。 令佐久間盛政將步騎二萬。 出陣柳瀨。 前田利長爲先鋒。 縱火關原。 而退陣于木本。 秀吉乃留氏鄉以下七將。 以當一益。 而自引諸軍。 赴柳瀨。 自與老兵十餘騎上山。 望北軍曰。 是不可以速戰勝也。 乃勒兵爲十三隊。 據湖山形勢。 築連珠砦。 而自屯長濱。 三月。 勝家悉引兵至柳瀨。 我兵堅壁不出。 丹羽長秀來而助之。 四月。 信孝復擧兵。 應於勝家一益。 其十七日。 秀吉以其軍南攻信孝。 至大垣。 盛政欲進擊諸壘。 勝家不許。 是時。 柴田勝豐養疾在京師。 其部下山路將監者叛。 降北軍。 在盛政營。 衆中謂盛政曰。 聞神戶君擧兵應我。 而秀吉往擊之。 子豈得不赴援哉。 盛政曰。 固也。 道路阻絕。 敵充塞其間。 我將如之何。 將監進附其耳。 語曰。 敵諸壘皆固。 獨中川清秀之壘。 在賤岳之麓。 去我尤遠。 而其輩不固。 吾潛兵趨之。 出其不意。 必獲志矣。 秀吉在大垣。 不能速來。 子急擊勿失。 盛政大悅。 十九日。 往告勝家。 勝家曰。 可也。 吾與利家。 留當諸壘。 汝則往擊。 擊而勝。 速還。 慎勿留也。 盛政乃與從弟勝政。 將萬人。 乘夜至余吾湖東。 循湖而馳。 比曉。 至岳麓。 中川氏卒。 方飲馬于湖。 盛政先鋒執斬之。 其一人逃返。 告急。 清秀與高山友祥。 以數千人出戰。 盛政謂其部將曰。 長篠之戰。 火鳶巢而捷。 是可倣也。 遣人燒其壘下營。 我軍顧而敗。 友祥走。 依秀長。 秀長等惶急。 不敢援。 清秀苦戰終死。 盛政旣勝。 因留不還。 勝家召還之。 盛政答以日傾兵疲。 當俟明還。 勝家曰。 直路不過一里。 何不亟還。 盛政笑曰。 老怯過慮。 何足爲意。 使者五反。 而日已暮矣。 當是時。 秀吉欲攻岐阜。 會大雨。 呂久河漲。 未濟。 午時報至。 秀吉方食。 問使者曰。 盛政退未。 曰。 未。 秀吉乃投箸而起。 拔刀踴躍曰。 吾得大勝矣。 卽命駛卒五十人先往。 募沿道民曰。 吾將赴賤岳。 炬火導我。 酒食餉我。 遂令堀尾吉晴留當岐阜。 而自提輕兵一萬五千。 擧鞭疾馳。 及藤川而昏黑。 山谷皆炬。 餉者爭至。 兵皆立食。 秀吉行且呼曰。 記其里閭。 吾將凱旋賞之。 北軍相驚曰。 濃路諸山多炬火。 秀吉來矣。 盛政大駭。 將乘暗拔軍而北。 適月已出。 我軍覩之。 進躡其後。 盛政留銃隊殿之。 引兵上岳北陣。 勝政在麓。 欲與之合。 而金瓢馬表已在岳南。 銃丸亂發。 勝政兵立死者二百餘人。 其陣稍亂。 秀吉顧左右。 縱兵乘之。 加藤清正。 福島正則。 加藤嘉明。 平野長泰。 脇坂安治。 糟谷武則。 片桐且元。 爭先奮擊。 多所斬獲。 諸軍從進。 遂大破之。 擒勝政。 進蹙盛政。 又大破之。 斬首五千級。 遂進赴勝家。 勝家在核山。 聞賤岳軍大囂。 危之。 已而敗卒交至。 勝家曰。 盛政果敗我事矣。 遂北走。 過見前田利家于府中。 請其馬。 馳入北莊。 秀吉追走。 至府中。 單騎打城門。 連呼利家俗字曰。 又左又左。 利家乃出迎之。 以其兵從。 諸城望風解走。 旦日。 秀吉至北莊。 自上其後山。 令堀秀政縱火。 乘烟迫城。 或縛盛政。 及勝家義子權六。 獻麾下。 秀吉視之城中。 勝家遂自燒殺。 秀吉見城中火起。 則引兵北徇加賀能登。 盡下之。 信孝出走自殺。 一益降。 於是秀吉還軍坂下。 六月。 敍從四位下。 任參議。 七月。 大賞戰功。 予北莊于丹羽長秀。 大垣于池田信輝。 澤山于堀秀政。 金山于森長可。 賜近臣七人秩各五千石。 世呼曰賤岳七槍。 於是近畿粗定。 山陽山陰將士來。 尋去歲之盟。 上杉氏。 德川氏。 皆使使賀戰捷。 秀吉有霸天下之志。 謂京師狹迫。 不便遭運。 且無列邸第之地。 大坂北帶大河。 西控海水。 地勢宏壯。 可以管攝七道。 十一月。 遂起十餘州卒。 城大坂。 成而徙焉。 信雄視秀吉威權日隆。 心不能平。 其下有三驍將。 秀吉厚遇之。 信雄疑其有私。 十二年。 三月。 殺三將。 與秀吉絕。 乞援於德川氏。 池田信輝。 森長可。 堀秀政。 皆爲秀吉拒信雄。 信雄將瀧川雄利。 初送質於秀吉。 秀吉屬之脇坂安治。 於是雄利詐奪還之。 據其邑上野。 安治怒。 以從者二十人入伊賀。 夜募土兵。 襲上野城。 拔之。 走雄利。 秀吉令安治留定伊賀。 信輝長可亦拔犬山。 守之。 秀吉遣尾藤知定。 監二人軍曰。 彼必負勇浪戰。 汝往制之。 遂欲親將而東。 會南海盜起。 乃令中村一氏等當南面。 浮田秀家當西面。 丹羽長秀前田利家當北面。 而自將東下。 至犬山。 德川氏。 北畠氏。 合兵陣小牧。 對壘未戰。 秀吉遺書請戰。 德川氏不肯。 四月。 信輝自請間道擣參河。 秀吉不答。 明日復請。 乃許之。 信輝率二婿秀政長可以往。 曰。 親戚赴軍。 無他證左。 秀吉乃令三好秀次助之。 秀次。 秀吉妹子也。 臨發。 誡信輝曰。 宜寨于篠木柏井。 募土兵縱火東參河。 勿侮敵輕進。 恃勝不備。 旣遺之。 自徙陣樂田。 信輝長可進拔岩崎。 或走告德川公。 公與信雄伺其懈。 襲擊于長湫。 殺之。 其將佐曰。 秀吉敏軍機。 今必來矣。 乃收兵退。 秀吉得敗聞。 奮袂起曰。 敵亂次而來。 吾迎而疾擊。 可以鏖之。 急抽精兵二萬。 自將赴長湫。 聞敵退入小幡。 欲隨攻之。 稻葉通朝諫以日暮兵疲。 乃止。 下令曰。 旦日攻擒二帥。 參河將士爭請襲秀吉陣。 德川公不肯曰。 秀吉勇略不世出。 其可狃而輕之乎。 夜退還小牧。 秀吉亦還樂田。 五月。 留諸將守樂田。 引兵攻拔利井。 嶺。 神戶。 松島。 竹鼻諸城。 六月。 以竹鼻予一柳直末。 令森長可弟忠政襲兄邑。 封蒲生氏鄉于松島。 食十二萬石。 統攝傍近諸城。 秀吉自陣大垣。 往來伊勢尾張間。 修諸城砦。 遣脇坂安治徇志摩。 移大和國主筒井定次于伊賀。 以大和賜弟秀長。 以志摩賜九鬼嘉隆。 十月。 陣羽津。 信雄陣桑名。 其君臣內相猜疑。 軍中數驚。 秀吉乃請富田知信津田信季曰。 我爲先君復仇。 務鎮定國家。 而諸郎聽細說。 遂欲誅我。 我不得已。 起與之較。 神戶君旣不良死。 我至今悼焉。 爲我謝北畠君。 盍捐細故與共富貴。 二人往告之信雄。 信雄許之。 相見于矢田河原。 和成。 德川公使使賀之。 公尋送其子秀康爲質。 秀吉之東也。 南海盜數攻岸和田。 土佐國主長曾我部元親。 略定四國。 發兵援之。 窺大坂。 中村一氏守岸和田。 擊却之。 佐佐成政又以越中應北畠氏。 將兵萬餘。 攻末盛城。 城屬前田利家。 城將奧村永福與其妻。 獎厲士卒固守。 利家赴救。 大破成政。 成政求援於德川公。 公辭之。 十一月。 秀吉進從三位。 任大納言。 十三年。 二月。 進正二位。 陞內大臣。 於是議用兵於南海北陸。 欲先定南海。 南海賊根來雜賀最強。 聞羽柴氏且來。 築三寨于千石濠。 悉銳守之。 三月。 秀吉將兵十萬南伐。 令秀次備三寨。 而直指根來寺。 寨兵以弓銃要之。 秀次縱騎傍擊。 遂合兵圍寨。 我軍發火箭。 中賊硝櫃。 賊悉焚死。 諸寨皆解走。 秀吉則以生兵六萬。 急襲根來焚之。 遂攻下雜賀。 引紀伊川。 灌大田壘。 磔其魁首五十人。 進下熊野高野。 撤諸關寨。 以紀伊和泉加賜秀長。 以近江賜秀次。 四月。 歸大坂。 秀吉遂以書諭長曾我部元親。 當獻伊豫讚岐來朝天子。 否則有罰。 元親弗聽。 五月。 秀吉令秀長秀次以舟師六萬往討之。 自阿渡入。 又令浮田秀家自讚岐。 小早川隆景自伊豫。 竝攻元親。 元親將兵拒羽津。 秀次攻和氣。 秀長攻一宮。 皆降之。 合攻木津。 又降之。 諸城解走。 仙石秀久前受封淡路。 七月。 以其兵拔屋島。 秀家隆景亦陷數城。 諸軍刻期萃于羽津。 元親乃乞降送質。 遂入朝。 秀吉讓曰。 來何晚也。 乃奪其三國。 賜阿波于蜂須賀家政。 讚岐于仙石秀久十河一存。 伊豫于小早川隆景來島康親。 以伊豫正木賜加藤嘉明。 以淡路洲本賜脇坂安治。 南海盡定。 初秀吉起微賤。 無姓氏。 始稱平氏。 中稱藤原氏。 於是欲爲征夷大將軍。 右大臣藤原晴季素與秀吉善。 爲之謀曰。 故事。 大將軍非源氏不可。 公稱藤原氏。 宜爲關白。 秀吉曰。 關白何物。 晴季曰。 位亞天子。 統御百官。 秀吉大喜。 時藤原昭實爲關白。 晴季諷辭其官。 以秀吉代之。 朝廷重違其意。 遂詔許之。 秀吉具騶從。 入朝謝恩。 奏請授子弟將士以官爵。 秀吉羞冒他姓。 請賜新姓。 曰。 豐臣。 置吏五人。 奉行政令。 淺野長政。 石田三成。 增田長盛。 掌訟獄。 長束正家。 掌錢穀。 前田玄以。 掌僧祝。 長政任彈正少弼。 後封甲斐。 玄以稱德善院。 任法印。 嘗爲織田氏吏。 後封篠山。 正家任大藏少輔。 嘗爲丹羽氏吏。 後封水口。 三成任治部少輔。 後封澤山。 長盛任右衛門尉。 後封郡山。 秀吉戒五人曰。 大事會議決之。 小事不必然。 勿使有留滯。 勿納贈賄。 勿挾恩仇。 訟獄之事。 無貧富貴賤。 一切從事。 當是時。 豐臣氏歲入二百萬石。 府庫稱之。 曰。 吾不可獨自封殖。 遂下令。 分金五千枚銀三萬枚於諸將士。 償其軍費。 設場于京師第門。 一日悉散之。 八月。 自將騎卒十萬北伐。 北畠信雄以尾張伊勢兵。 前田利家以加賀能登兵。 皆會焉。 佐佐成政據富山。 築三十餘壘于栗殼嶺。 秀吉張疑兵當之。 而航海直襲富山。 成政惶駭。 削髮出降。 乃加賜越中于利家子利長。 以丹羽氏有罪。 奪越前。 割其半予堀秀政。 令村上溝口二氏屬之。 以鎮北陸。 而越後國主上杉景勝未來。 秀吉旣勝成政。 則與石田三成等十餘騎。 踰險直入越後。 謂其疆上吏曰。 吾秀吉也。 汝主已通使於我。 我故來見。 欲面議事。 吏馳使。 告景勝。 景勝大驚。 遂來盟。 秀吉屏左右與語。 旣畢西還。 使金森長近略飛驒。 攻其國司姊小路賴綱。 滅之。 因封長近焉。 先是。 信濃豪族真田昌幸來送款。 納子幸村爲質。 昌幸自父幸隆屬武田氏。 及武田氏亡。 屬德川氏。 領上田。 攻北條氏。 取沼田。 德川氏與北條氏婚。 令昌幸還致沼田。 答曰。 公之所賜上田。 掌大之地耳。 至沼田。 我以吾兵力取之。 焉得予他人哉。 德川公怒。 率步騎七千來攻。 閏月。 上杉景勝以秀吉旨發兵。 援昌幸。 昌幸延之內城。 而自居外城。 植柵城內。 伏兵城外。 而出羸卒誘敵。 敵進入城。 柵內銃發。 敵陣亂。 二城夾擊破之。 敵走出。 伏起。 又破之。 昌幸子信幸亦迎擊北條氏兵于沼田。 破之。 九月。 景勝自將來援。 敵軍退去。 小笠原貞慶亦因昌幸。 送款。 與景勝竝連衡於豐臣氏。 以圖關東。 德川氏。 北條氏。 懼而約從。 十一月。 德川氏將石川數正來奔。 其國大擾。 秀吉乃謂信雄曰。 吾旣定中州。 東西未服。 近日將西伐。 宜先與德川和以拒北條也。 子爲我圖之。 信雄乃遣二使。 諭德川公。 公恐其有變。 不敢來。 是歲。 毛利氏遣小早川隆景吉川元長來大坂。 元長。 元春子也。 秀吉善待之。 曰。 天主閣新成。 當使卿等一觀。 乃自從一侍女。 導隆景元長。 及其從者數十人。 上閣。 指示近江山海。 因謂元長曰。 吾予乃叔以伊豫。 乃翁未有所予。 吾數與乃翁治兵。 常恨不相見以談往日戰略。 明年。 吾將伐九州。 煩乃翁爲先導。 事平。 予之筑前也。 十四年。 二月。 內野第成。 命名聚樂。 秀吉將請天子幸焉。 率諸侯朝之也。 是歲。 又建方廣寺。 以木造大佛。 高十六丈。 興卒數萬人。 四方工人盡集。 四月。 以其妹妻德川公。 五月。 上杉景勝入覲。 先是。 豐後國主大友義鎮亦入觐。 初島津義久自薩摩起。 荐食九國。 義鎮與肥前國主龍造寺政家。 歲被其兵。 竝乞援於秀吉。 窟城主高橋鎮種。 立花城主戶次宗茂。 皆來送款焉。 於是秀吉將西伐。 下教列國。 竝固守以俟。 七月。 義久遣弟義弘家久。 略二筑。 降秋月氏筑紫氏。 乃攻鎮種。 鎮種自殺。 宗茂固守。 來使告急。 秀吉乃遣黑田孝高。 趣毛利輝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 九月。 又遣加藤嘉明脇坂安治。 趣長曾我部元親十河存保。 皆發兵西向。 遂遺書義久曰。 關白問。 何以不朝貢。 何以坐取官爵。 何以縱出兵攻略隣國。 使仙石秀久齎書往。 因誡義久曰。 彼若不服。 且勿與戰。 退以俟我。 秀久至。 義久投書於地曰。 我族國于此十四世矣。 促朝貢者。 獨有近衛氏。 猴冠者。 敢欲屈致我乎。 秀久憤恚。 以大友氏兵。 進擊家久。 元親存保從之。 元親子信親。 與存保。 皆敗死。 元親走伊豫。 秀久走豐後。 嘉明安治力戰而退。 義久遂大擧入豐後。 下十六城。 大友義鎮旣死。 其子義統出戰。 大敗。 事聞。 秀吉怒。 奪秀久邑。 予之尾藤知定。 終議西伐。 益促德川公入朝。 十月。 公從萬餘人而發。 秀吉母曰大廳。 往問女于岡崎。 以安其國人。 德川公到京師。 秀吉從數人。 就其館。 握手款語。 遂呼酒。 召其諸將。 談小牧之戰。 盡歡而出。 十一月。 德川公入謁于聚樂第。 畢禮而去。 先是。 皇太子殂。 是月。 天皇禪位于皇太孫。 皇太孫卽位。 是爲後陽成天皇。 十二月。 天皇詔。 以秀吉爲太政大臣。 關白職如故。 於是秀吉奏請曰。 臣徵島津義久入朝。 義久不奉命。 臣請自將伐之。 乃令越中尾張以西三十七國發兵。 以明年二月會大坂。 命石田三成大谷吉隆長束正家。 掌糧餉。 小西隆佐建部壽德。 掌漕運。 先赴小倉。 具三十萬人糧。 二萬匹馬芻。 使可支一歲。 十五年。 二月。 兵會大坂者。 十五萬人。 秀吉下令。 禁鹵掠。 止鬬諍。 又置吏于沿道驛舍。 使軍行莫蹇滯。 乃遣秀長。 將前軍先發。 三月。 朔。 秀吉自將諸軍。 發京師。 水陸俱下。 義久旣逐大友義統。 居豐後府內。 發兵四出。 聞豐臣氏前軍至豐前。 乃使家久守耳川。 引兵而退。 秀長至耳川。 諸將先濟。 家久夜襲南條宮部氏營。 南條敗。 宮部擊卻之。 明日。 秀長乃濟。 敵遂退保高城。 旣而又退。 二十五日。 秀吉至赤間關。 留增田長盛。 守關戶城。 丸毛某城戶某。 守門司城。 徵國人質子。 濟海入豐前。 廿八日。 陣于馬岳。 分兵竝進。 時秋月種實招島津氏兵。 據岩石城。 城跨豐前筑前之間。 以險固聞。 秀吉遣義子秀勝攻之。 令蒲生氏鄉前田利家輔之。 自以麾下登杉原山。 四月。 氏鄉攻其南。 利家攻其北。 城兵能拒。 氏鄉先入其郛。 秀吉自山上望見其徽號。 自脫其袍。 使人齎馳賜之曰。 被此以登內城。 氏鄉感激。 身先士卒。 會風大起。 縱火焚城。 城卽陷。 秀吉乃進至小熊。 種實遁走。 使子種長以城降。 秀吉悉收其地。 進軍高良山。 龍造寺政家以肥前兵來會焉。 肥後諸城皆解走。 薩摩驍將新納忠元。 伊集院忠棟。 守合子城。 走保八代。 與島津征久合兵堅守。 秀吉以兵艦攻之。 忠元等夜逃。 秀吉入其城。 謂諸將曰。 吾征誅僻遠之國。 苟期於鏖盡。 勢有所不可。 且見吾狹也。 宜從優容。 速成大功。 乃榜于衢路曰。 名門故家脅從於敵者。 及豪俠大盜聚徒結黨者。 一切皆宥。 聽其自新。 令初下。 軍門如市。 秀吉進入薩摩。 降島津忠良。 五月。 進至千代河。 河接海港。 前所發漕舶盡湊焉。 乃命水軍將加藤嘉明脇坂安治九鬼嘉隆。 造浮梁濟軍。 建牙于太平寺。 環布軍營。 填池澤。 夷丘阜。 方二里餘。 中開門巷。 縱橫四達。 遠近望風而潰。 乃遣水軍三將。 攻桂忠昉于平佐。 脇坂安治先登。 忠昉降。 於是秀長以日向故主伊東祐丘爲先鋒。 以五萬人自日向入。 前田利長與淺野彈正。 以龍造寺政家爲先鋒。 以五萬人自大隅入。 家久以佐土原降。 義弘退陣求麻。 諸軍合而南下。 臨見鹿兒島。 島津氏將佐交勸義久乞降。 乃遣伊集院忠棟。 因秀長謝罪。 秀吉曰。 吾初欲誅不庭之臣。 使無遺類。 吾聞島津氏源右大將之遠裔也。 四百歲名族。 一日滅之。 吾亦不忍也。 其宥之。 義久大喜。 削髮被僧衣。 從近臣五六人。 詣太平寺降。 秀吉延見。 以溫言慰藉之。 命以義弘爲嗣。 琉球國馳使修貢獻。 七月凱旋。 至太宰府。 盡收九州質子。 大論功罪。 令島津氏因故土。 領薩摩大隅日向。 削其侵地。 賜肥後于佐佐成政。 筑前于小早川隆景。 豐前于黑田孝高。 森勝信。 筑後于毛利秀包。 立花宗茂。 而大友義統。 高橋統增。 伊東祐丘。 龍造寺政家皆復舊領。 差有增損。 使政家族鍋島直茂攝國事。 及政家夭。 乃立直茂。 耳川之事。 尾藤知定教秀長不卽救。 因奪其讚岐。 後以賜生駒親正。 丹羽長重犯軍法。 因奪其若狹。 賜之淺野氏。 削阿蘇大宮司邑。 律彥山僧徒。 大村氏私舍西蠻妖賊。 奪其長崎邑。 磔賊二十餘人于邑中。 使鍋島氏監外國互市焉。 禁天主教。 遂大修西海政令。 七月。 復命于京師。 天皇遣使郊勞之。 八月。 德川公自來賀戰捷。 是歲。 西海諸侯皆就國。 秀吉誡成政。 善待土豪。 勿擾國民。 成政違教。 土民皆叛。 踰年粗定。 秀吉讓之賜死。 以肥後分賜加藤清正小西行長。 清正爲主計頭。 行長爲攝津守。 行長。 卽彌九郎也。 秀吉謂二人曰。 他日將有以用汝也。 十六年。 正月。 秀吉遂奏請臨幸。 時承大亂之後。 典籍殘亡。 乃令前田玄以與公卿雜議。 用足利義滿義教故事。 四月。 十四日。 天皇幸聚樂第。 關白秀吉率文武百官扈從。 扈從者。 蓋新典也。 遠近縱觀。 父老或有流涕者曰。 吾儕聞有行幸之儀久矣。 今得親覩之。 卽日。 行享禮。 使伶人奏五常太平諸樂。 明日。 秀吉早盛服出。 侍于御座之右。 盡召天下牧伯。 使列於前。 內大臣信雄。 大納言家康。 大納言秀長。 中納言秀次。 左近衛中將秀家。 右近衛少將利家。 侍從元親。 侍從義統以下。 以次而進。 盟曰。 奉戴皇恩。 竭力王事。 莫敢或怠。 皇家之邑。 莫敢或侵。 侵者相共誚責之。 戒囑子孫。 莫敢或渝。 關白所令。 事無大小。 莫敢或不奉。 所違斯盟者。 六十六州神祇。 大罰殛之。 覆其家國。 莫能享其祿。 明日。 宴諸牧伯。 天皇賜歌。 關白以下皆賡之。 車駕駐五日。 還宮。 秀吉以京師戶稅。 奉供御。 以其戶租爲上皇湯沐邑。 以近江高島郡充廷臣采田。 凡金帛珍貴之獻。 前後無算。 九月。 諭毛利氏。 割其出雲伯耆。 予族吉川廣家。 廣家。 元春子。 元長弟也。 十月。 大張茗燕于北野。 十七年。 五月。 復分金銀各三十六萬五千兩于文武百官。 是時。 秀吉威令幾遍天下。 東北豪傑。 佐竹。 里見。 結城。 那須。 岩城。 葦名。 松前諸族。 爭修使幣。 秀吉禁其私鬬。 使之朝覲。 而獨北條氏政據關東八州。 伊達政宗據陸奧出羽。 不肯降。 天子幸聚樂之次月。 秀吉遣富田知信津田信季。 赴相摸。 諭氏政曰。 吾子席五世之勢。 擅有八州。 而不修朝貢。 不義。 今天子新立。 天下莫不嚮歸。 吾子宜速入覲。 氏政與子氏直議。 不敢堅對。 八月。 氏政使使來請曰。 真田昌幸取我沼田。 請令昌幸還之。 然後入朝。 諸將皆忿曰。 氏政亡狀。 請發兵討之。 秀吉曰。 未也。 是年。 七月。 復使知信信季就昌幸諭之。 昌幸奉命。 致沼田于北條氏。 於是二使遂往小田原。 趣其入朝曰。 不朝則有罰。 氏政與其親族將領議曰。 我與彼相距遼遠。 彼何輒來。 且彼特能服畿內西國耳。 古稱關八州可敵天下。 且箱根天險也。 彼果來乎。 我以八州勁兵。 要諸箱根。 彼何能爲。 在昔平氏。 發大軍來攻源氏。 至富士川。 聞鵝鴨起。 遂恇悸而潰。 關白亦如此爾。 乃不禮使者。 使者微聞其言。 歸報秀吉。 秀吉怒曰。 氏政以吾比平維盛邪。 吾將示之我技倆也。 德川公數勸氏政入朝。 不肯。 是歲。 伊達政宗滅葦名氏。 幷會津四郡。 滅二階堂氏。 幷仙道七郡。 佐竹岩城諸族討之。 皆敗。 秀吉使使責讓政宗。 命其入朝。 政宗亦不肯。 十月。 真田昌幸來告曰。 沼田有那胡桃城。 爲臣墳墓之地。 北條氏將守沼田者。 欲遂取之。 臣曰。 殿下命致沼田。 未聞致那胡桃也。 彼不聽。 遂攻取之。 敢告。 秀吉大怒。 遂奏請討氏政。 氏政使者石卷康昌在京師。 懼。 陳謝之。 秀吉不聽。 押送康昌相摸。 遺書氏政。 絕之曰。 秀吉起微賤。 爲先右府所拔擢。 攻城野戰。 立功弓馬之間。 旣而遇變故。 提兵東上。 誅夷逆臣。 以答右府恩眷。 遂忝太政之任。 佐天子以定亂逆。 叛者伐。 服者撫。 七道豪傑。 無不從我所麾。 汝氏政。 負險恃力。 敢不修朝貢。 狡詐貪婪。 輕蔑天子之命。 夫天地之際。 一有違詔敕者。 而漏於誅討。 秀吉恥之。 修乃城池。 厲乃甲兵。 明年。 吾將操王節。 率諸軍。 以正汝氏政之罪。 書至相摸。 氏政不以爲意曰。 彼欲以虛聲脅我。 彼誡來。 大擧則少食。 小擧則少力。 是易與耳。 秀吉遂令駿河越後以西四十五國發兵。 以明年三月。 會京師。 其遠京師者。 便道直赴關東。 命長束正家。 運粟二十萬石至駿河。 又出金一萬枚。 糴於海道諸國。 時海路久絕。 民皆憚風濤之險曰。 海龍王爲祟。 秀吉笑曰。 吾受王命。 討不庭。 何物龍王。 敢得沮我也。 作檄授之。 投海而進。 使水軍三將與長曾我部元親護糧舶以東。 十二月。 德川公來請約束。 氏直因公謝罪。 請入朝。 秀吉弗許。 於是會德川公以下將帥。 開關東地圖。 指畫部署。 真田昌幸素與德川公惡。 時在下座。 不得窺圖。 秀吉呼前之曰。 吾以家康爲海道先鋒。 以汝爲山道先鋒。 昌幸感喜。 退而謂人曰。 得殿下一言。 多於得百萬封矣。 十八年。 正月。 德川公送其嗣子爲質。 秀吉賜之姓羽柴氏。 名秀忠。 遣歸之曰。 卿以其與氏直有姻焉乎。 吾何疑卿哉。 德川公乃空海道諸城。 除道供帳以待。 二月。 秀吉召毛利輝元守京師。 弟秀長守大坂。 令德川北畠前田上杉諸將以其兵先發。 三月。 朔。 自戎服入朝。 受節刀于陛。 拜辭。 起出闕上馬。 率騎卒十七萬而東。 部伍整肅。 鎧仗鮮明。 使士民縱觀之。 氏政盡召八州城主。 集于小田原。 遣親信將帥。 拒箱根諸城。 以兵數萬守其後。 二十七日。 秀吉至沼津。 明日。 自上山。 候視敵城寨。 卽夜。 下令。 令秀次以五萬攻山中。 信雄以三萬攻韮山。 而德川公以二萬五千直踰箱根。 明日。 諸將蓐食竝發。 秀次以中村一氏爲先鋒。 令徙陣近城。 城上銃丸雨注。 一柳直末死之。 一氏厲衆。 攻破其郛。 斬敵將間宮好高。 進薄內城。 其騎士渡部了攀堞而上。 秀次乃麾軍齊登。 走城將北條氏勝。 信雄亦破韮山郛。 德川公陷三城。 至酒勾。 戍兵皆潰。 四月。 秀吉率諸軍抵小田原。 建牙于石垣山。 夜令萬卒築城焉。 糊紙于壁。 望之如堊。 城兵驚以爲神。 秀吉携德川公登城樓。 下視曰。 關東八州。 在我目中。 不日取以予卿耳。 德川公拜曰。 幸甚。 秀吉附其耳。 語曰。 卿亦居小田原乎。 曰。 然。 秀吉曰。 不可。 我嘗觀地圖。 自此迤東可二十里。 有地曰江戶。 襟帶山海。 地濶土肥。 卿宜居此。 德川公曰。 謹奉教。 於是令諸軍圍城數重。 水軍將士又破沿海諸城而來會焉。 上杉景勝。 前田利家。 將北陸兵三萬。 以真田昌幸爲先鋒。 入上野。 大導寺政繁以松枝降。 導入武藏。 下七城。 攻鉢形。 秀吉遣淺野彈正少弼木村常陸介助之。 二將別徇武藏。 攻岩築。 淺野氏嗣子幸長。 稱左京大夫。 甫十五。 先登。 遂拔之。 二將遂徇上野。 至二總安房。 一月下六十餘城。 而小田原固守不下。 有流言曰。 德川織田通款城中。 衆情疑懼。 秀吉卽從近臣數人。 與信雄俱飲于德川氏營。 明日。 與德川公俱飲于織田氏營。 衆疑卽釋。 遂令諸軍休戰。 築長圍。 更番游息。 徵海道妓樂。 置酒高會。 秀吉與德川公以下。 造歌詞被之。 讙呼連晝夜。 以示據久之意。 城兵大困。 德川公初度大衆久屯。 穀價必騰。 私命其吏。 多蓄糧餉。 已而長束正家掌漕轉。 米粟狼戾。 乃服秀吉善用人也。 當是時。 豐臣氏軍。 環城而陣者。 幾三十萬。 山陵林麓。 莫非兵者。 關以東望風降附。 相馬。 秋田。 南部。 津輕。 諸族。 或執謁軍門。 或使使納幣。 項背相望。 伊達政宗使人覗形勢。 還報則大懼。 乃肯修使幣。 就德川氏乞降。 德川公戒使者曰。 不可不亟來謁。 六月。 政宗與百餘騎入下野。 路塞不得通。 還由越後信濃。 間行至箱根。 請謁秀吉。 秀吉問謁者曰。 政宗狀貌如何。 曰。 齡可二十歲。 眇而被髮。 奇偉甚。 秀吉不許輒見。 使人詰責之曰。 吾受王命。 經略天下。 雖遐方絕域之人。 莫不來歸。 汝屈強東北。 擁兵數萬。 未嘗發一介之使。 葦名義廣歸心王室。 而汝擅攻之。 是何故。 政宗答曰。 義廣納臣之叛將。 結佐竹岩城。 以圖滅臣。 臣欲討二本松氏以復父仇。 又爲義廣所拒。 故臣日夜攻擊。 終得克之。 臣在敵中。 不知四方事。 及殿下東伐。 然後知天下有所歸也。 是以來謁。 秀吉又使言之曰。 汝之所陳。 果無僞也。 則盡獻所侵會津仙道之地耳。 不則亟歸汝國。 徐修守備。 吾討滅北條氏。 然後見汝於戎馬之間也。 政宗曰。 臣生死唯殿下之令。 況邑土乎。 致其侵地。 乃入見。 秀吉便服而坐。 慰勞之。 問曰。 卿在陸奧幾戰。 曰。 三十餘戰。 秀吉曰。 是村巷小鬬耳。 意未知部勒大兵之法。 因起。 引政宗而出。 下臨廣壑。 秀吉在前。 指示曰。 彼畿內軍也。 彼坂以西軍也。 彼海道軍也。 政宗唯唯。 莫敢仰視。 旣罷。 遣歸。 諸將交勸留之不遣。 曰。 遣之。 是猶縱虎於野已。 秀吉哂曰。 吾不用寸兵。 而取五十四郡。 非汝輩所知也。 政宗退謂人曰。 關白天威也。 遂去之國。 石田三成。 大谷吉隆。 長束正家等。 於是攻降館林。 遂攻忍城。 城將成田長康在小田原。 其兵留守不下。 秀吉令彈正少弼父子助攻。 終降之。 景勝利家亦降鉢形以下諸城。 幷降附五萬人來謁。 秀吉不甚賞。 二人頗嗛之。 秀吉謂近臣曰。 二人非無功。 然降輒受之。 不足稱勤勞。 或降或屠。 恩威竝行。 然後可賞耳。 二人聞之復發。 屠八王子城。 還效首級。 秀吉乃賞之。 於是八州諸城大半皆破。 而其將士在小田原城內。 我兵虜其父母妻子視之。 將士逃降相踵。 我侍史山中某。 與成田長康善。 秀吉命陰以書招之。 長康乃送款。 秀吉使德川公以其降書遺氏直曰。 子之將帥。 皆有貳心。 事已危迫。 子盍早自爲計。 氏直與氏政議。 召長康。 不至。 乃環柵長康營。 置兵監護。 自是城內人人相疑。 秀吉遣黑田孝高羽柴勝雅入城。 見氏政父子。 說以禍福。 氏政不肯。 七月。 氏直遂出。 就德川氏營乞降。 德川氏避嫌不敢通。 使之因勝雅。 勝雅以告。 秀吉許之。 使氏政致城而出。 因謂諸將曰。 吾此行。 欲誅不庭之臣。 今而釋之。 是失信天下也。 吾欲誅氏政而釋其餘。 諸將曰。 善。 乃遣使者四輩。 就氏政舍賜死。 秀吉覽其首。 罵曰。 汝輕蔑王命。 敢笑侮我。 今如何也。 使石田三成齎之京師。 梟于一條戾橋。 氏規聞小田原旣下。 亦以韮山降。 乃縱氏直氏規等三十人于高野。 給俸百口。 尋給萬石。 乃擧北條氏故地八國。 以賜德川氏。 別以十萬石爲其湯沐邑。 擧德川氏故地五國。 以賜信雄。 信雄不肯受。 秀吉怒曰。 卿才不可爲民上。 吾特以先右府之子也。 欲厚封之。 卿乃薄之乎。 乃放之秋田。 賜駿河于中村一氏。 甲斐于加藤光泰。 尾張及北伊勢五郡于秀次。 參河于池田輝政田中吉政。 遠江于堀尾吉晴山內一豐有馬豐氏。 信濃于森忠政石川數正仙石秀久。 論關東諸豪功罪。 黜陟之。 執大導寺政繁。 誚之曰。 汝以北條氏舊將。 首而降於我。 我之功臣。 乃北條氏之叛臣。 叛臣。 天下罪人。 吾不能私釋焉。 乃誅之于櫻田。 遂引兵東下。 至宇都宮。 伊達政宗南部信直等皆謁焉。 八月。 至白河。 命淺野彈正少弼大谷吉隆石田三成。 檢陸奧出羽地。 問諸謀臣曰。 吾欲擇一將鎮撫東北。 卿等皆陳所見。 衆所對各異。 秀吉曰。 皆非也。 非蒲生氏鄉無可者。 賜氏鄉以會津仙道十一郡。 以葛西大崎賜木村秀俊。 政宗因故土賜米澤長井。 謂氏鄉曰。 爲我守東門。 因指授方略。 戒德川前田上杉氏爲之應援。 終整諸軍。 凱旋至岡崎。 吉川廣家受命守焉。 則迎饗之。 明日。 以鞍馬三百餘匹送秀吉。 秀吉擇黑馬騎焉。 屏其徒御。 獨吉川氏卒栗棲武格者爲之圉。 行入尾張。 秀吉指路傍聚落。 謂武格曰。 此名中邑。 吾所生長也。 吾欲一往觀。 汝能從我乎。 武格曰。 謹諾。 於是秀吉騎入中邑。 留武格于閭首而入。 周馳街巷。 出。 遂召邑中父老。 笑曰。 吾藤吉也。 父老皆惶恐俯伏。 秀吉曰。 比吾少時。 邑閭甚整。 戶口亦似滋息也。 因賜之酒及物。 與語舊故而去。 九月。 復命於京師。 於是東國盡定。 而伊達政宗心懷觖望。 陰誘土兵作亂。 少弼豫度陸奧必亂。 造十餘砦。 留兵守之而西。 大谷吉隆猶留。 檢田甚急。 十月。 土兵四起。 葛西大崎亦苦秀俊之政。 叛。 攻其城。 秀俊走。 保佐沼。 告急於氏鄉。 氏鄉卽發。 會雪。 橇行至井繩。 察政宗有異心。 遣人促使會師。 政宗不得已。 出次吉岡。 氏鄉身往其陣。 面議事。 政宗大驚。 氏鄉破賊二壘。 乘勝而進。 政宗稱疾不從。 氏鄉行布陣以備之。 進破名生壘。 政宗迫躡視其陣堅。 不敢擊。 氏鄉乃迎秀俊。 置之名生。 政宗數謝無他。 氏鄉使立功自效。 乃攻下宮崎城。 賊黨悉潰。 少弼時至駿河。 聞亂卽還。 十二月。 氏鄉欲歸。 而慮政宗有變。 少弼乃令政宗納質。 十九年。 正月。 氏鄉取其質還會津。 秀吉得警報。 遣秀次赴討。 使石田三成促德川公會師。 聞氏鄉已定亂。 則皆途還。 閏月。 氏鄉來京師上狀。 秀吉奪木村氏封。 予之氏鄉。 氏鄉又獻政宗通賊手書。 秀吉怒。 馳使召政宗。 政宗卽發。 二月。 至。 曰。 吾自分誅戮也。 作貼金磔柱。 使人揭前行。 及詰問。 陳謝甚辯。 乃示其手書。 政宗佯愕曰。 其書甚肖。 特華押有微異者。 驗之果然。 秀吉卽釋之。 先是。 南部氏族九戶政實叛。 氏鄉與少弼攻而下之。 是歲五月。 復叛。 據福岡城。 葛西莊內應之。 秀吉命秀次赴討。 曰。 必勦之。 使莫復萠。 命德川公助之。 曰。 命卿掌東北三道軍務。 其便宜從事。 乃奏。 以政宗爲四位侍從。 與氏鄉俱爲先鋒。 令少弼及堀尾吉晴監其軍。 因密諭氏鄉曰。 吾知政宗反計矣。 顧彼膽略可愛。 故釋不問。 以安反側。 事平。 則奪其地予之汝耳。 八月。 秀次入陸奧。 陣三迫。 氏鄉政宗攻下五城。 上杉氏奉命會師。 擊平莊內。 諸將遂圍福岡。 誘降政實以下魁首三十人。 效之三迫。 秀次斬以徇。 焚殺其餘黨。 以秀吉命。 徙政宗于葛西大崎。 以其他加賜氏鄉。 幷食百萬石。 遂巡視國內。 按據士民。 課東邊諸侯。 築城大崎。 以置政宗。 然後歸。 是歲四月。 大納言秀長卒。 以秀次弟秀俊爲嗣。 襲其封。 十一月。 秀吉大獵于參河。 初秀吉定關西。 召松下之綱。 賜邑于丹後。 及定關東。 更賜遠江伊勢之一萬石。 曰。 償攘金也。 日本外史卷之十五終 发布时间:2025-04-16 17:09:4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