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之二十 德川氏正記 德川氏三 内容: 天正十二年。 正月。 朔。 參河遠江駿河甲斐信濃五國將士。 盡賀正于濱松。 謁中將及世子長丸。 二月。 中將遷參議。 進從三位。 當是時。 故織田信長將羽柴秀吉爲政於京畿。 略有十餘國。 威權獨熾。 參議亦與之通好。 信長二孤。 信雄。 信孝。 勢皆出秀吉下。 信孝擧兵圖之。 不克而死。 其黨柴田勝家等。 皆爲所攻滅。 諸宿將豪傑皆俯首事秀吉。 信雄孤立無援。 秀吉復欲激而除之。 故遇之亡狀。 誘其驍將岡田重善津川義冬淺井多宮。 使叛降己。 信雄怒。 三月。 召三將誅之。 分兵攻其邑。 遂與秀吉絕。 池田信輝。 與二婿森長可堀秀政在美濃。 信雄秀吉竝招之。 秀吉特啗以利。 乃附秀吉。 瀧川一益稻葉通朝蒲生氏鄉等。 皆黨之。 信雄益窘。 乃來乞援於德川氏。 參議曰。 吾荷信長厚誼。 視其孤之窮蹙而不援焉。 將何以對天下。 卽諾之。 遣石川數正水野勝重其子勝成。 往助信雄。 攻拔星崎。 勝成先登。 秀吉陰誘諸將。 忠重不納而獻其書。 忠重。 故信元子也。 於是四近城邑交相攻擊。 迭有勝敗。 參議聞秀吉大擧且東下也。 欲親將援信雄。 虞北條上杉窺其後。 使大久保忠世備北面。 松平康親平岩親吉鳥居元忠備東面。 十日。 親將發濱松。 酒井忠次奧平信昌等。 以前軍先發。 敵攻城邑者聞之。 往往解圍去。 參議四日而至清洲。 見信雄。 信雄謝之。 參議曰。 公安之。 某在焉。 秀吉之兵。 雖有百萬。 不能以病公也。 乃引諸將。 議戰守之策。 榊原康政曰。 宜進取小牧山以瞰國內。 莫使敵據之。 參議然之。 本多康重曰。 往年勝賴侮敵。 踰川而進。 終以取敗。 今盍監焉。 酒井忠次曰。 勝賴之敵我。 我之敵秀吉。 不可比也。 參議遂命忠次修小牧故壘。 十六日。 自携信雄往。 駐軍焉。 發間使入南海。 招雜賀根來及阿波土佐諸豪。 使竝起圖大坂。 秀吉患之。 未果來。 遙令池田信輝據犬山。 森長可陣羽黑。 以拒我軍。 長可稱武藏守。 以驍勇著。 有鬼武藏之目。 忠次請曰。 嘗試一搏鬼武藏。 使京兵知參河技倆也。 乃與諸將進。 縱火誘之。 長可出軍八幡林。 隔水挑戰。 奧平信昌單騎先濟。 衆從之。 擊走長可。 斬首三百級。 信輝與稻葉通朝。 聞之來援。 或止之曰。 敵兵乘勝。 未可與爭鋒。 宜按兵憑高。 待其來而下突。 信輝從之。 參議諜知其謀。 令諸將收兵。 終留康政於小牧。 而自入清洲。 使本多廣孝築城小幡。 以便參河往來。 秀吉聞羽黑之敗。 大忿。 置戍南海。 而自將而來。 軍于犬山。 兵凡十二萬五千人。 分爲十五隊。 自按視地形。 仰視小牧山曰。 吾後矣。 乃穿空濠二重于山前。 使數千人守之。 起壘植柵。 以頓諸軍。 軍營彌亙數十里。 參議聞之。 留內藤信成等守清洲。 而自携信雄。 合兵一萬八千。 復陣小牧山。 康政爲信雄移檄敵軍曰。 秀吉蔑棄君恩。 爲鬼爲蜮。 加兵於君之遺孤。 天下之人。 孰不切齒。 汝將士。 嘗與之比肩以事先君。 乃爲其所驅役。 果何心哉。 德川公受依託圖征討。 盡發五國之卒。 親將至此。 大義所臨。 必梟豎子。 汝將士。 苟改過歸順。 皆聽其自償。 不然則倂誅戮之。 身首異處。 其勿悔。 秀吉覽之。 乃購康政首千金。 參議上樓櫓。 望見塹柵。 笑謂信雄曰。 彼襲尊公長篠之策。 豈以我比勝賴乎。 乃下令軍中。 禁擅進。 秀吉遺書參議請戰曰。 旦日吾欲背塹柵進戰。 使士無退志。 公亦盍倣我所爲。 渡部守綱以銃長在前部。 私答書曰。 來諭所言。 不足以聞寡君。 寡君固欲與君樂戰。 敢不奉約。 至斷後之備。 君自爲之。 弊邦之士。 有進無退。 不必須此也。 秀吉獲書大恚。 欲進戰而不敢。 乃上邱而罵。 四月。 秀吉兵益至。 充滿山野。 而我兵無繼。 四日。 池田信輝說秀吉曰。 敵悉銳拒此。 料參河必空虛。 我潛軍出敵背。 擣其窟穴。 則彼必顧而潰。 因夾擊之。 可以獲其渠魁矣。 秀吉沈吟不答。 明日。 復說曰。 公速斷之。 遲二三日。 敵亦爲備。 秀吉乃許之。 信輝將前軍。 森長可將二軍。 堀秀政將三軍。 長谷川秀一將四軍。 秀吉甥秀次將五軍。 兵凡三萬。 翌夜潛發。 秀吉戒曰。 慎勿侮敵。 信輝諾而往。 至篠木柏井。 誘土寇以向參河。 織田氏將丹羽氏次爲岩崎城主。 時從在小牧。 其弟氏重居守。 信輝等。 欲先取岩崎以及岡崎。 岡崎賈人聞警。 走至丸根。 告之守將酒井忠利。 忠利單騎來小牧。 白之。 參議發諜覘之。 悉得其實。 八日。 晡。 秀吉陣燧起。 參議曰。 是爲號也。 乃密戒諸將。 夜半傳發。 選輕騎四千人。 自將之。 皆卷旗裹馬銜。 尾信輝軍而馳。 榊原康政水野忠重等等先鋒。 至小幡砦。 遣斥兵五十詗敵。 敵前軍襲取岩崎。 斬氏重。 信輝檢其首級。 大喜。 報捷後軍。 遂向岡崎。 黎明。 我先鋒至稻葉。 則敵後軍頓東山下。 傳餐而坐。 我兵急擊之。 秀次秀一倉皇起鬬。 終大敗。 走於秀政。 秀政報敗前軍。 而自回擊。 當是時。 參議携信雄至勝川。 問其地名而喜之。 謂其兵曰。 吾勝矣。 擐甲而進。 途得捷聞。 遂至長湫。 有來告者曰。 先鋒再戰大敗矣。 我軍危懼。 已而康政歸謁。 參議執其手。 泣曰。 汝得無恙乎。 康政曰。 臣等一捷而兵疲。 爲秀政所乘。 以君在也。 忍恥至此。 秀政已與信輝長可合。 追北而來。 或說曰。 敵大衆乘勝。 勢不可抗。 不若速走保岡崎也。 參議哂而不答。 渡部守綱還報曰。 敵亂次追北。 以麾下迎擊。 必克。 高木清秀提敵首而還曰。 勝機在此。 急擊勿失。 本多正信侍側。 進曰。 是行危徼幸也。 盍就萬全之策。 清秀守綱怒曰。 子坐褥握籌可耳。 何沮戰機乎。 參議曰。 二人之言然。 乃命幢主。 擎葵章白旗金扇馬標。 遶出山後。 敵兵望見驚沮。 參議乃麾軍而進。 井伊直政自南山下。 以銃手橫擊。 敗秀政軍。 奪其陣據之。 長可信輝與麾下相挑。 勝敗未決。 安藤直次獻計。 循左麓發銃。 長可挺進指揮。 中丸而斃。 其陣大亂。 參議大呼曰。 二婿旣敗矣。 盍擊破阿翁。 我兵爭進。 陷池田氏陣。 永井直勝覩信輝據胡床也。 擧槍刺之。 安藤直次斬信輝子之助。 諸將追走。 斬首一萬五千級。 而日已加午。 高木清秀內藤正成白曰。 我兵疲矣。 卒與生兵遇。 必敗。 參議曰。 然。 卽收兵而退。 入小幡砦。 秀吉聞敗大怒。 獨度以爲我兵恃勝懈備也。 以數萬騎疾發。 酒井忠次石川數正本多忠勝松平家忠留守小牧。 忠次欲乘虛襲其營。 數正沮之而止。 忠勝曰。 敵大兵赴援。 主公必危。 自率兵五百。 追及秀吉。 與之竝行。 相距可四百步。 秀吉問曰。 彼爲誰。 左右曰。 本多平八也。 秀吉曰。 名不虛已。 每兩軍相近。 忠勝輒發銃。 其騎逸馬。 追入敵中。 忠勝獨騎馳取之。 授騎共還。 秀吉兵請擊之。 秀吉不肯。 遂至長湫。 則僵尸蔽野。 而不見隻騎。 問偵人曰。 敵安之。 曰。 入小幡矣。 秀吉歎曰。 家康可謂具華實者也。 乃欲遂攻小幡。 以日暮兵疲乃止。 下令曰。 二魁在一砦。 是天所予。 旦日。 圍而取之。 遂舍龍泉寺。 忠勝見參議于小幡。 說曰。 臣不與於戰。 人馬皆銳。 秀吉之兵。 衆而不整。 臣遣老兵視之。 悉其可擊矣。 願主公益臣一隊兵。 夜襲敵軍走之。 必取秀吉首于犬山以南。 致之麾下。 參議曰。 吾得大勝。 狃勝者必危。 且秀吉未可侮也。 卽夜。 取路於平戶。 以歸小牧。 旦日。 秀吉來攻。 不及。 曰。 家康何神也。 乃引兵還樂田。 益增壘柵。 使堀秀政蒲生氏鄉等。 以萬人守重濠。 參議出。 勒兵濠前。 氏鄉等馳使中軍。 請戰。 秀吉曰。 俟彼來攻。 整隊防之。 不然則勿出。 參議亦下令曰。 敵未踰濠。 勿戰。 西軍最畏井伊直政。 以其裝赤色。 目曰赤鬼。 五月。 朔。 秀吉留戍樂田。 撤軍西還。 自度大擧徒歸。 恐取人笑。 乃攻取美濃二砦。 入大垣。 六月。 參議使酒井忠次留守小牧。 而收入清洲。 信雄亦歸長島。 是時。 織田氏故將瀧川一益九鬼嘉隆。 皆黨秀吉。 一益將略最著。 侵信雄統內。 誘蟹江及下市前田三城。 降之。 又誘大野。 大野守將山口重政拒戰不屈。 一益將以舟師入蟹江。 城中擧烽爲應。 參議望見之。 急發兵赴援。 呼記室作檄。 有吾可親往之語。 參議曰。 可字沮兵機。 命削之。 卽絺衣上鞍。 奪鞭而馳。 井伊直政成瀨正成內藤宗成水野勝成等。 追及於路。 信雄亦來。 俱至蟹江。 江潮方落。 一益舟膠不能進。 我兵急迫之。 一益兵潰。 僅得以身入城。 我兵隨攻之。 別使石川數正安倍信勝攻拔前田。 走其叛將岡部長盛。 山口重政又擊嘉隆于下市。 走之。 參議與信雄。 以中軍攻下市城。 城負大澤。 澤多蘆葦。 參議曰。 蘆葦蟠根。 或可踐而行。 使人試之。 果然。 乃徑澤逼城。 城兵不備。 因立拔之。 斬其守將。 乃合兵圍蟹江。 榊原康政起土山。 下射城中。 城中大困。 嘉隆以大艦來援。 我兵迎擊。 復走之。 一益終乞降。 參議曰。 斬叛將獻之。 盡致邑於信雄。 則宥死。 一益盡如其命。 七月。 出城遁去。 秀吉在大垣。 得蟹江急報。 悉軍來援。 不及。 乃屯桑名。 參議進至神戶。 修築諸砦。 聞秀吉引去。 乃還清洲。 八月。 秀吉將兵八萬。 復入尾張。 前軍至樂田。 參議出陣岩倉。 信雄陣冰村。 九月。 秀吉至茂呂。 參議與信雄拔軍赴之。 親出巡師。 西軍覩我馬表曰。 金扇復至矣。 相驚擾不可定。 大久保忠佐率騎乘之。 秀吉夜退軍二十餘里。 砦于大野奈良。 自入大垣。 參議乃還。 是月。 信濃諸將攻妻籠。 聞西軍來援解還。 城兵追躡。 保科正直殿戰卻之。 十月。 參議留酒井忠次守清洲。 榊原康政守小牧。 松平家忠菅沼定盈守小幡。 而收兵入岡崎。 德川氏。 羽柴氏。 相持美濃尾張之間者。 幾乎一歲。 天下聞德川氏屢克。 羽柴氏不競。 多來通款者。 南海兵倍奮。 屢侵大坂。 土佐國主長曾我部元親與故紀伊國主畠山貞政。 皆應於我。 欲刻期夾擊秀吉。 而未來約也。 秀吉懼。 十一月。 將兵入伊勢。 信雄與之對軍。 參議聞之赴援。 秀吉遽乞降於信雄。 信雄許之。 秀吉面謁獻誓。 馳歸大坂。 參議至清洲。 聞之憮然。 使石川數正賀和成。 十六日。 還岡崎。 而土佐紀伊書至。 參議慨然大息曰。 使此書在十日前。 則秀吉可生致也。 今已後矣。 勞使者遣之。 南海之兵。 所在皆解。 居六日。 參議凱旋濱松。 論賞長湫戰功。 秀吉遣富田知信津田信季來請和。 信雄亦遣瀧川雄利介之。 參議召詢之諸將。 石川數正嘗爲秀吉所誘。 心竊嚮之。 進說曰。 主公之國。 不能當秀吉之半。 而氏政劫其背。 景勝逼其肩。 三面受敵。 事不可爲矣。 宜速聽和以爲國家之計。 參議怒曰。 問義如何耳。 至勝敗之數。 則乃公自計之。 乃遣歸三使。 秀吉復使土方雄久數來請焉。 十二月。 信雄自來濱松。 謝出援之勞。 且謂曰。 公與秀吉素無仇怨。 特爲援我構兵耳。 今我已與之和矣。 公獨何自執乎。 宜聽其所言。 秀吉以無子。 欲養公之子。 公宜予之一人。 參議不得已聽之。 欲遣異父弟松平定勝。 母水野氏泣曰。 渠兄嚮質於今川武田。 已極艱楚。 其忍復之乎。 參議愍然。 乃止。 時世子之外有三庶子。 曰秀康。 忠吉。 信吉。 秀康乃荻丸。 忠吉嗣東條松平氏。 信吉嗣穴山氏。 乃遣荻丸。 時年十二。 本多重次。 石川數正。 皆以其子從之。 秀吉大喜。 養爲子。 稱羽柴秀康。 給邑萬石。 後任參河守。 是月。 織田氏故將佐佐成政自越中來。 見參議及信雄。 請戮力攻秀吉。 信雄不許。 參議厚遇之。 諸將念成政倨傲。 交勸勿援。 曰。 北地阻絕。 不可赴援。 參議乃謂之曰。 吾不必與秀吉戰。 卽戰。 亦不必借子力也。 雖然。 子之來意。 不可不答。 他日有緩急。 當爲之聲援。 成政謝而去。 十三年。 二月。 城吉良。 三月。 參議患疔。 危篤。 臣民憂懼。 本多重次造枕。 請曰。 臣嘗患此疾。 有一醫。 治之而愈。 君請命焉。 參議曰。 毋爲也。 吾已決死矣。 重次懣曰。 君自絕命。 臣請先焉。 乃趨出。 參議驚。 命左右止之。 重次不顧。 強而率至。 參議曰。 汝何得此言。 吾賴有汝曹也。 以瞑也。 汝曹宜全軀撫循子弟以保我家。 汝何得此言。 重次泣曰。 否。 否。 臣不欲生也。 臣近視甲斐將士。 喪其首領。 折腰於我門。 情狀可羞。 今臣喪主公。 亦將如是也。 臣少小從軍。 面目創。 手足缺。 一疲癃翁耳。 特以主公眷顧。 頗爲人所畏。 主公一瞑。 鄰國四襲。 我子弟沮喪不支。 事可知矣。 當是時。 臣彷徨支吾。 人將指曰。 彼疲癃翁。 何不恥之甚。 臣故寧速死。 不欲生也。 參議曰。 然。 吾能從汝意矣。 汝亦能從吾意。 爲吾忍恥乎。 否。 重次曰。 君苟聽於臣。 臣豈敢違。 乃召其醫。 醫曰。 宜灸。 重次手灼艾進藥。 其夜。 疔潰而瘥。 重次喜極而哭。 是月。 秀吉南取紀伊。 根來僧兵來奔二百人。 乃置根來部。 五月。 參議巡甲斐。 先是。 真田昌幸侵上野。 取沼田。 北條氏直請還之。 參議諭昌幸使還之。 取嘗於內地。 昌幸不奉命。 終屬上杉氏。 因降於秀吉。 大久保忠世鳥居元忠平岩親吉。 率將士攻之。 八月。 秀吉北取越中。 降佐佐成政。 上杉景勝又擧越後降之。 秀吉密與景勝議。 使援昌幸以圖我。 閏月。 我兵攻上田。 不利。 敵追至利川。 忠世以十餘騎殿而濟。 陣南岸。 欲返擊。 二將不肯。 明日。 忠世濟筑摩川。 陣八重原。 昌幸陣手白塚。 忠世使柴田康忠還告二將曰。 公等壓河而陣。 與我夾擊。 必殲之。 二將曰。 吾暗於地理。 不若持重。 忠世怒。 又使謂曰。 公等怖敵。 猶當來我後以爲聲援。 亦不肯。 往復之間。 昌幸已退。 陣于城下。 忠世切齒曰。 脫籠禽也。 於是諸將列壁相持。 昌幸不敢出。 參議遣井伊直政等援之。 昌幸出兵。 犯康忠營。 康忠擊走之。 岡部長盛要其歸途。 又敗之。 九月。 聞景勝大擧且至。 解兵而還。 直政康忠爲殿。 昌幸子幸村請追之。 昌幸曰。 將勇陣整。 不可追也。 忠世於是留守小室。 以備景勝昌幸來襲。 參議欲徙國都于駿河。 命諸將士。 修築府中。 北條氏聞景勝與秀吉連衡也。 大懼。 十月。 使將士來尋盟。 益固從約。 本多重次自度曰。 物情恟恟。 而我兒在上國。 恐受携貳之疑。 乃使使大坂曰。 兒之母有篤疾。 請使一訣。 因取其兒而還。 石川數正守岡崎。 其兒亦在大坂。 秀吉資望日隆。 位至關白。 賜姓豐臣。 諸名族大邦入謁者。 皆被恩榮。 數正竊歆之。 秀吉亦以八萬石邑招之。 數正遂送款焉。 與真田昌幸及小笠原貞慶通謀。 又誘其部將松平近正。 近正怒。 不肯曰。 使者再來斬之。 因獻其書。 十一月。 數正挈家出奔大坂。 時將士孥多在岡崎。 松平家忠自深溝馳至。 護其四門。 酒井忠次亦至自吉田。 馳使上變。 中外動搖。 參議行放鷹。 至岡崎。 卽日。 臨忠次第。 命張散樂。 人心卽定。 乃召大久保忠世。 忠世曰。 景勝日伺我隙。 而貞慶擧兵應之。 又聞昌幸迎故信玄櫱子某以煽將士。 吾一動。 則甲斐信濃皆覆沒矣。 弟忠教曰。 敢請代守。 生死以之。 忠世喜。 乃發。 會大雪踰歲。 景勝昌幸不能出兵。 忠教得代而歸。 參議修岡崎塹壘。 厚褒近正。 以數正部兵屬內藤家長。 於是諸將皆獻質。 參議多還之。 數正旣至大坂。 秀吉遇之甚薄。 或榜其門嗤之。 數正羞縮不出。 秀吉旣定南海北陸。 以爲我已奪德川氏左右臂。 嗾景勝脅之。 其國又有內訌。 於是時而與家康和。 和必成。 家康必來。 天下莫足復圖者。 乃與信雄議。 使羽柴勝雅土方雄久來議和。 戒使者曰。 德川以數正故也。 意必不平。 汝輩善處之。 二使來岡崎。 卑辭厚禮陳秀吉信雄之意。 請參議入覲京師。 參議面諭曰。 長湫之獲。 皆秀吉所愛重。 其欲甘心於我久矣。 吾不敢往。 至旗鼓相見。 敢不努力。 二使乃去。 或諫曰。 主公不往。 則次郎將不免。 參議曰羽柴秀康爲其父所殺。 我何與焉。 遠近傳言。 秀吉大擧東下。 參議乃修守備。 問群臣曰。 岡崎我墳墓之地。 而當敵之衝。 誰可使守者。 本多正信曰。 緩急能手刄妻兒。 枕城而死者而後可。 參議曰。 作左衛門其人也。 乃以精兵數百屬本多重次。 往守之。 重次辭出。 意色甚決。 參議乃約其子成重襲封。 給以手書。 十四年。 正月。 參議適岡崎。 秀吉復使羽柴勝雅來。 固請入覲。 信雄亦使其叔父長益來慫恿之。 參議不肯。 使者不敢去。 在其館候之。 參議獵于吉良。 使者承間來見。 參議臂鷹而顧曰。 可一搏擊。 不能就人絛制。 明日。 復見。 參議曰。 若未去乎。 吾不欲復聞若說。 勝雅進曰。 願君侯少容之。 使臣得終其說。 夫關白以百萬之兵。 翼天子出令。 西有毛利之援。 東有上杉之助。 俊雄豪傑。 爭爲之用。 復何欲而不致。 而屈節招君侯。 使者三反矣。 君侯不思安危之決。 徒以放鷹逐禽爲事。 臣視君侯境內。 城壘不固。 溝池不浚。 關白一擧趾。 則上田之南。 鳴海以東。 非君侯之有也。 臣竊爲君侯危之。 參議起色曰。 何呶呶也。 秀吉兵雖衆不過十萬。 我兵雖寡可得三四萬。 要客兵於熟地。 邀險而擊之。 何難之有。 歸語秀吉。 能來則來。 不能往也。 勝雅長益返大坂。 慮秀吉怒。 匍伏復命。 秀吉徐曰家康言良然。 堀秀政蒲生氏鄉等。 爭勸東伐。 秀吉不聽。 沈思竟日。 其夜四更。 急召勝雅及信雄。 被衣而出曰。 吾業已使家康來矣。 二人驚問故。 曰。 彼亡室。 吾以我妹繼之。 彼寧不來。 國人猶有不安。 則以我大廳爲質。 堀尾吉晴生駒親正侍坐。 問曰。 尊妹何在。 曰。 佐治之室是也。 初秀吉有異父妹。 適佐治日向者。 秀吉欲奪之改適於我也。 明日。 使吉晴親正諭告佐治。 佐治勉強聽命。 遣妻而自殺。 二月。 乃使長益勝雅。 及富田知信天野雄光來議婚。 別授密旨於淺野彈正少弼繼發。 四使至。 因酒井忠次求見。 參議不見。 忠次告故固請。 數日延見之。 四使曰。 嚮關白無子。 得養君侯子。 聞君侯亡室。 欲進關白妹。 參議曰。 好意至此。 吾豈拒之。 猶有三事。 約之而後婚。 請問。 不答。 使者曰。 淺野彈正帶密諭在清洲。 乃以馹召至。 參議書三事。 示之曰。 新婦有出。 不可爲嗣。 故嗣子不可出質。 吾或蚤世。 不可割寸地。 彈正少弼曰。 某袖關白手書。 亦有三條。 出而視之。 皆暗合焉。 參議怡然。 遂許婚。 信雄來賀。 北條氏聞之。 意頗危疑。 請盟。 三月。 參議與氏直盟于黃瀨河。 極歡而止。 遂毀沼津郛以示意。 四月。 納幣京師。 秀吉使彈正少弼送女。 參議使榊原康政往告禮成。 館于富田氏。 秀吉就見曰。 吾欲見子面久矣。 小牧之役。 醜詆我者。 非子乎。 吾嘗購子頭千金。 今德川已爲我婿。 我婿有材臣如子者。 吾所喜也。 七月。 參議將自將討上田。 秀吉聞之。 使使來言。 關白爲昌幸請。 願釋之。 八月。 令昌幸及小笠原貞慶來謝罪焉。 參議遂議西上。 酒井忠次曰。 彼雖婚未可輕信。 宜確得其情然後往。 是月。 秀吉遺親書固請。 九月。 使彈正少弼以下六輩來。 約送大廳爲質。 秀吉弟秀長諫曰。 以母爲質。 天下後世謂之何哉。 何不征伐之。 秀吉哂曰。 汝何狹中。 是非汝所知也。 十月。 詔。 遷參議中內納言。 秀吉奏請之也。 中納言遂決意入朝。 諸將皆諫曰。 秀吉威力如此。 豈真以其母爲質。 恐有詐謀。 吾陷其計中。 雖悔可追。 願君勿往。 秀吉怒而來。 臣等當以死拒之。 中納言曰。 吾亦不保其非僞。 雖然。 彼百方修好。 至以母爲質。 而吾猶遲回。 世謂吾怯也。 且彼亦有天命。 吾當助之共定天下之亂。 今復與構兵。 則亂曷有止乎。 捐我一人之命。 以救億萬生靈。 不亦多乎。 乃令世子留監國。 大久保忠世石川家成輔之。 井伊直政助本多重次守岡崎。 而親帥士卒萬人西上。 至岡崎。 遇秀吉母至。 迎夫人見之。 信矣。 秀吉命沿道諸國。 修橋梁。 供帳。 二十七日。 至京師。 館于茶屋晴延。 秀吉與弟秀長。 及彈正少弼以下來見曰。 自長篠之役。 不相面見十二年矣。 今吾子一爲天下屈節。 吾事成矣。 遂見扈從諸將。 謂本多忠勝曰。 小牧之役。 汝與我軍抗而行。 可謂一騎當千者也。 遂命酒饌。 自嘗而進。 贈賄極厚。 如是者連夜。 因從容問曰。 我起微賤。 諸侯多不心服。 奚爲則可。 中納言對曰。 公第莫違義。 義所在。 天下從之。 秀吉曰。 善。 旣而曰。 明日見子于聚樂。 子枉意降我。 以視諸侯。 十一月。 二日。 入聚樂第。 秀吉大會諸侯。 延見如儀。 中納言拜跪甚恭。 諸侯皆改容。 其明日。 大饗。 當此時。 秀吉母在岡崎。 岡崎役卒。 日積薪其館外。 其侍婢怪之。 召役卒問故。 對曰。 作左遲中納言歸也。 曰。 若有短長。 焚殺大廳。 此老性急。 今旦已欲縱火。 井伊公留之而止。 婢大怖。 相謂曰。 往年參河任子來。 關白指其ㄧ人曰。 彼鬼作左之兒也。 今其鬼乃欲殺我輩。 遂白之大廳。 大廳憂悸。 馳書秀吉。 促中納言歸。 中納言方受秀長之饗。 宴酣。 秀吉至。 楮袍點茗曰。 請祖於聚樂。 乃與偕出。 諸侯皆在門外。 秀吉曰。 吾欲我母之早歸。 故使我婿趣就國。 秀長躡中納言足。 中納言進乞其楮袍。 秀吉曰。 此戎衣也。 中納言曰。 家康在焉。 不使公復戎衣。 秀吉笑。 脫而附之。 因左右顧曰。 吾得快婿矣。 衆讙然。 蓋使秀長豫教中納言也。 秀吉遂起德川氏第于二條。 賜酒井忠次宅。 命秀長部將藤堂高虎監役。 以近江地三萬石爲湯沐邑。 賜忠次千石邑。 五日。 中納言進正三位。 井伊直政任兵部大輔。 榊原康政任式部大輔。 皆敍從五位下。 其餘將領受官爵有差。 鳥居元忠以爲是秀吉假朝爵結納我輩也。 乃辭曰。 臣關東野人。 創夷之餘。 不便跪起。 豈任衣冠哉。 後秀吉使羽柴勝雅以女妻元忠子忠政。 因養爲子。 元忠曰。 臣兒不可使有二君。 亦辭之。 十四日。 中納言歸參河。 重次以下迎賀。 乃令直政送還大廳。 諸侍女譽直政有禮。 秀吉喜。 饗之。 中納言之在京師也。 秀吉請許石川數正謁見。 及饗直政。 又使數正接伴焉。 終饗。 直政不交一言。 指數正謂衆曰。 彼人面而獸心者。 一座失色。 大廳侍女又愬重次亡狀。 請加罰。 秀吉笑曰。 家康多佳士。 可羨。 十二月。 駿府城成。 中納言留菅沼定政守濱松。 而徙居駿府。 以板倉勝重爲奉行。 勝重幼爲僧。 喜讀書。 父好重。 弟定重。 皆死事。 兄忠重卒。 無子。 中納言乃令勝重蓄髮爲吏。 終識拔之。 勝重固辭。 不許。 乃請曰。 願得歸家與妻計焉。 中納言哂。 許之。 妻欣迎曰。 有人告夫婿有慶事。 何也。 勝重脫朝服坐。 謂之曰。 吾受奉行之命。 欲與汝計之。 且辭而歸。 顧汝謂何。 妻驚曰。 是公事也。 妾何得辨之。 勝重曰。 不然。 自古爲吏者。 誰不以內謁敗事。 自今以往。 汝於我所爲。 無一有議。 於外人苞苴。 無一有受。 則吾拜命矣。 妻曰。 敢不唯命是聽。 勝重與之誓。 復被朝服。 穿袴而出。 妻送。 見其袴後拗也。 呼返。 欲正之。 勝重怒曰。 何背誓也。 妻惶恐謝。 於是往拜命就職。 訟獄平允。 百事大治。 十五年。 二月。 造駿府二城。 秀吉旣與我和。 不慮東面。 於是大擧西伐。 中納言遣本多廣孝勞師。 師攻岩石城。 廣孝力戰受賞。 七月。 秀吉定九州而還。 中納言赴大坂賀之。 八月。 轉大納言。 進從二位。 乃還。 十二月。 兼左近衛大將左馬寮御監。 十六年。 二月。 辭兩職。 三月。 大納言朝京師。 秀康以從西征有功。 進左近衛少將。 我諸臣多遷任者。 四月。 後陽成天皇幸聚樂。 大納言與內大臣信雄等爲先驅。 關白秀吉爲後乘。 秀吉要大納言以下盟辭。 特詔大納言。 與信雄秀長秀次及浮田秀家。 班清華之上。 禮畢東還。 於是秀吉以北條氏未至。 乃遣使責其不庭。 北條氏遷延。 意欲得婚及質如德川氏。 而秀吉不加於意。 閏五月。 氏政使來。 因我請和。 六月。 大廳有疾。 大納言與夫人赴京師。 問之。 九月。 留夫人而還。 十一月。 酒井忠次請致仕。 大納言優旨答之。 固請。 乃蒞其第。 盡讙竟日。 使其子家次襲封。 是歲。 陸奧伊達氏來通好。 十七年。 正月。 真田昌幸。 以子信幸質於我。 是月。 大納言獵于中泉。 息清見寺。 有一兒。 捧茗而出。 問其名。 僧曰甲斐人土屋惣藏之孤也。 惣藏事武田氏。 死於天目山之難。 大納言喜得其胤也。 載歸。 謂世子曰。 吾與汝以一口護身刀。 拉兒附之。 後賜名忠直。 常侍世子。 時少將秀康在京師。 益長有英氣。 嘗習騎。 秀吉牙騎失禮。 秀康馳斬之。 秀吉不問。 是時。 關東諸豪往往因我降。 結城晴朝亦降。 請得豐臣氏族爲子。 秀吉乃遣秀康。 三月。 大納言如京師。 兩月而還。 先是。 北條氏政。 請得我侵地沼田而後入朝。 秀吉不懌曰。 吾欲伐北條氏。 以其爲德川姻戚。 姑假之耳。 七月。 秀吉發三使來請。 大納言乃使人諭真田昌幸致沼田。 而就內地償之。 因說氏政以順逆。 勸其入朝。 亦勸伊達政宗。 皆不聽。 沼田守將亦侵其傍地。 十二月。 大納言如大坂。 秀吉入朝。 請東伐。 詔。 許之。 以大納言爲前軍。 秀吉謂諸將曰。 家康爲前軍。 秀吉爲後繼。 雖橫行萬國可也。 況於北條氏乎。 令大納言還國治兵。 十八年。 正月。 夫人病。 卒于京師。 以東事興。 祕不發喪。 大納言遣世子如京師。 井伊直政內藤正成等從。 至聚樂。 秀吉喜迎曰。 佳兒也。 執其手入內。 使夫人淺野氏結其髮更衣袴。 親取金飾刀帶之。 携出。 謂直政曰。 變野樣爲京樣。 大納言見之必驚喜。 大納言朴實。 其送幼兒。 蓋以與北條有姻。 故以此擬質也。 吾豈有所擬哉。 宜速護去。 世子還至。 大納言曰。 秀吉不留我兒。 是欲借我諸城也。 乃命本多重次本多正信。 掃除海道諸城。 命伊奈忠次。 造浮梁于富士河。 居三日。 秀吉使者至。 果如其言。 二月。 大納言發兵二萬五千。 誓師而發。 軍于長窪。 三月。 秀吉發京師。 入岡崎。 本多重次留守焉。 不肯出迎。 秀吉召見之。 重次曰。 非我君。 何謁爲。 辭不入。 秀吉至吉田。 伊奈忠次曰。 天雨河漲。 請待霽而行。 秀吉曰。 吾聞。 兵行臨水。 宜川涉。 不則後者病焉。 對曰。 是所以行寡兵耳。 以行大衆則溺矣。 秀吉從之。 留三日。 至駿府。 將入。 石田三成耳語曰。 聞德川與北條通謀。 勿入。 秀吉猶豫。 彈正少弼諫浮言勿信。 乃入。 三成自童年以面首承寵。 及長慧巧過人。 秀吉以爲奉行。 任治部少輔。 與少弼同僚。 自是寖有釁隙。 大納言聞秀吉至。 留兵而來會。 與上國諸將皆在其次。 本多重次以事來謁。 自後罵曰。 咄。 主公爲此大怪事。 主於國者。 豈有空其城假人哉。 如是則人或欲借夫人。 亦許之乎。 且罵且出。 諸將相視而嘻。 大納言謂諸將曰。 彼本多重次者。 僕舊臣也。 自僕幼時。 從而百戰。 僕亦愛愍之也。 然天質頑縱。 及老益甚。 今於稠人中。 詬僕如此。 諸公可以想其平時矣。 衆謝曰聞此老之名久矣。 今乃得見。 有臣如此。 真可倚賴。 已而大納言復至其軍。 秀吉至沼津。 二十八日。 親巡敵寨。 就我營諮曰。 諸將皆說我曰。 氏政父子。 擁數萬精甲而不出戰。 是欲誘我於險而四襲之也。 卿以爲何如。 大納言對曰。 以某觀之。 是畏我焉爾。 今宜爲三軍。 一攻韮山。 一攻山中。 彼或來援。 則以一軍邀擊之。 秀吉曰。 彼果來。 煩卿邀擊。 對曰。 諾。 某嘗將一萬。 與彼之四萬。 戰於甲斐信濃。 十合九勝。 固易與耳。 雖然。 今彼據險決死。 某若不利。 公幸繼之。 秀吉曰。 諾。 是必勝之計也。 雖然。 彼不肯出則奚爲。 曰。 二城必取一。 某則以手軍。 自古道出於酒勾驛。 陣于早川。 以扼八州援路。 而公以大軍直撞小田原。 敵必不能支焉。 曰。 酒勾之道。 得無城寨乎。 曰。 有鷹巢足柄新莊三城。 曰。 何以踰之。 曰。 彼不能守也。 武田信玄嘗以二萬入小田原。 如行無人之地。 今兵什倍信玄。 其不能守必矣。 曰。 焉知無鯁將拒我者乎。 曰。 能然。 我所欲也。 某當攻而殲之。 秀吉乃還其軍。 夜發令。 旦日。 攻二城。 豐臣秀次中村一氏攻拔山中。 北條氏不出。 大納言則以別軍出古道。 松平康重本多忠勝等爲先鋒。 攻鷹巢。 陷之。 足柄城潰。 進攻新莊。 守將拒戰。 不克而走。 秀吉繼至。 與諸將相見于湯本。 出戰袍三領。 使大納言取其ㄧ。 且使以其ㄧ授秀次。 因戒秀次曰。 汝宜學德川也。 又使大納言召世子於駿府。 秀吉自取甲被之曰。 宜類我也。 自取其偏名。 名曰秀忠。 秀吉蓋以事勢未定。 務結納我也。 四月。 松平康重等攻宮城野。 破之。 湯本竹浦解走。 三日。 大納言先諸軍。 至於酒勾。 城中讋怖。 我兵復伏衢路。 要擊敵援兵。 多所俘斬。 秀吉大喜。 約我事平盡領北條氏地。 我將松平康國鳥居元忠平岩親吉。 助前田上杉氏。 入上野武藏。 下諸城。 本多忠勝酒井家次等。 助淺野木村氏。 會前三將。 徇上總下總。 還入武藏。 攻岩築。 陷之。 本多忠勝子忠政手斬首級。 城兵就元忠降。 五月。 康國次總社。 爲降將所戕。 弟康貞手斬十餘人定之。 大納言以康貞爲嗣。 是月。 小田原城兵夜出。 襲蒲生氏陣。 轉赴我陣。 陣堅不動。 乃收入。 六月。 大納言召伊達政宗使來見。 甘索城主北條氏勝初守山中。 敗保其邑。 秀吉遣黑田孝高。 說降之。 弗聽。 大納言使本多忠勝諭之。 乃降。 江戶城主遠山景佐初守新莊。 爲我兵所敗。 走入小田原。 其弟川村兵部。 其姪遠山丹波。 與真田信尹處守江戶。 丹波信尹納款於我。 大納言遣兵。 逐兵部。 取其城。 石田三成大谷吉隆攻館林。 不拔。 氏勝諭城兵。 乃降。 三成等轉攻忍城。 彈正少弼助攻。 將諭降之。 三成忌其多功。 紿曰。 城兵已有內應者。 請分陴攻之。 城兵怒而戰。 三成曰。 內應敗矣。 遂引水灌之。 不得地利而罷。 前田上杉氏以降附萬餘來謁。 秀吉不賞曰。 彼無血刄之功。 或屠之。 或降之。 可也。 西將加藤嘉明竊言曰。 是豈主天下者言乎。 二將遂攻屠八王子。 守將中山家範狩野一菴等死之。 大納言索一菴子主膳。 家範二子昭守信吉。 祿之。 時小田原固守數月。 兩軍禁戰。 徒以弓銃相挑。 先是。 我軍徙于築地。 鑿地道入城。 未達。 井伊氏營前有敵別堡。 一橋通城。 城兵時出戍堡。 直政私計。 以部下子弟襲之。 會暴雨。 地道壞。 城樓崩陷。 直政設伏塹外而進攻。 輒取堡。 直政至橋。 自發銃。 銃炸傷手。 進而不已。 士卒力戰。 斬首四百。 縱火于城。 城兵益出。 而我兵無繼。 乃收兵卻。 城兵追躡。 遇伏敗還。 我中軍望火而愕。 松平家忠曰。 少年輩乘雨入城耳。 捷聞至。 秀吉大喜。 賞之。 是役得城中首級。 是爲始也。 織田信雄及西將數人攻韮山。 數不利。 大納言遣小笠原廣勝視之。 廣勝怒諸將逗撓。 自進奪其門。 無繼而死。 七月。 大納言又遣內藤信成。 諭城將北條氏規。 降之。 五日。 氏直遂出。 就我營。 乞降致城。 大納言遣井伊本多榊原三將。 與西將二人。 入受城。 嚴禁抄掠。 盡出氏政以下。 我叛將小笠原長忠自甲斐亡。 依小田原。 於是執誅之。 十日。 大納言入城。 其明。 氏政自殺。 秀吉遣四使。 大納言遣榊原康政蒞焉。 縱氏直高野。 厚給之。 德川氏於是領關東八國。 近江地九萬石爲朝宿邑。 海道地萬石爲田獵邑。 凡二百五十五萬七千石。 秀吉害我國逼京畿。 而人心固結日久也。 乃乘事徙之。 以八國之名厭其心。 其實武藏相摸伊豆上總下總上野六州而已。 安房有里見氏。 下野有宇都宮氏。 其他結城佐野皆川諸族。 割據方隅者頗多。 而北條氏餘黨所在潛伏。 兵燹之餘。 城邑荒廢。 乃趣我使徙居焉。 而以駿河甲斐信濃遠江參河。 割予於親臣宿將。 放織田信雄。 奪尾張伊勢。 予之於甥秀次。 以拒塞我。 陸奧會津。 葦名氏故國也。 爲伊達氏所侵。 請復之。 秀吉不許。 予之於蒲生氏鄉。 以鎮壓我。 五國士民大夫望。 諸將亦怏怏不樂。 大納言曰。 可也。 關八州亦我宗故國。 自古稱用武之地。 養士撫民。 足以觀天下之變矣。 乃發兵四出。 伐諸城邑未服者。 盡定之。 遂相地建都。 將士以爲非小田原則鐮倉也。 大納言乃與秀吉議。 營于江戶。 八月。 朔。 振旅入焉。 卽論功分地。 賜武藏忍于松平家忠。 其私部于松平康重。 其岩築于高力清長。 其東方于松平康長。 其松山于松平家廣。 其羽生于大久保忠隣。 其河越于酒井重忠。 其本莊于小笠原信嶺。 其八幡山于松平清宗。 相摸小田原于大久保忠世。 其甘索于本多正信。 伊豆韮山于內藤信成。 下總矢造于鳥居元忠。 其古河于小笠原秀政。 其關宿于松平康元。 其相馬于土岐定政。 其蘆戶于木曾義就。 上總緒瀧于本多忠勝。 其久留里于大須賀忠正。 其鴨渡于石川康道。 其佐貫于內藤家長。 上野碓冰于酒井家次。 其厩橋于平岩親吉。 其大胡于牧野康成。 其吉井于菅沼定利。 其阿布于菅沼定盈。 其那波于松平家乘。 其宮崎于奧平信昌。 其藤岡于松平康貞。 其白井于本多廣孝。 其館林于榊原康政。 其箕輪于井伊直政。 直政康政忠勝皆食十萬石。 忠世元忠康元食四萬石。 其餘有差。 總內外士人。 分爲五隊。 以直政忠勝康政康通親吉領之。 更番京師。 北條三浦木曾保科久能岡部諸族。 皆給封邑。 乃促就封焉。 命吏度遠近輕重。 以給資用。 衆皆忘其遷徙之勞。 十月。 遣使京師。 致五州地。 秀吉服其神速。 江戶之地。 東帶隅田川。 南控海灣。 西北接武藏野。 上杉氏將太田道灌者始城之。 而平衍沮洳。 蘆葦叢生。 城郭隘陋。 至用船板爲階。 本多正信白曰。 是不可以視外賓。 請更之。 大納言哂曰。 汝乃執此婦女之見乎。 土木之事。 徐議之耳。 乃因地勢。 區處士民。 賜大番士。 以西北地。 鏟高填卑。 以置第宅東南鑿渠疏淤。 輦泥土。 起街市。 以通運漕之道。 復以板倉勝重爲奉行。 諸制度盡因北條氏之舊。 而除其煩苛者。 國內大服。 秀吉之東下。 有人獻佐藤忠信冑。 今日當被之者。 本多忠勝也。 乃賜之忠勝。 忠勝長子忠政謂其父曰。 忠信。 源九郎從僕耳。 大人以德川氏將領而被其冑。 以爲榮乎。 亟還之。 秀吉之西還。 銜本多重次無禮。 諷我罰之。 大納言不得已。 置之上總小原。 潛給三千石。 時使人慰問之。 尋病卒。 是月。 陸奧出羽寇起。 伊達氏陰助之。 蒲生氏鄉等。 來乞援於我。 彈正少弼西還。 途聞變亦來乞援。 乃遣結城秀康榊原康政赴之。 十二月。 秀吉遣甥秀次東伐。 使石田三成來請親出。 是歲。 世子敍從四位下。 任侍從。 秀康襲封食十萬石。 忠吉敍從五位下。 任下野守。 信吉封下總小金。 食三萬石。 以故世子信康女妻小笠原秀政。 秀政。 貞慶子也。 十九年。 正月。 八國將士皆賀正于江戶。 大納言親出至岩築。 聞亂平乃還。 勸伊達氏入謝。 閏月。 如京師。 二月。 天子賜之御香。 敕。 入朝觀花禁園。 三月。 東歸。 五月。 陸奧復亂。 六月。 秀吉復使人來請節度東北諸將。 七月。 親征。 井伊本多榊原各將一軍。 從焉。 八月。 軍于岩手。 九月。 盡定陸奧。 十月。 還江戶。 最上義光世主出羽山形。 通於織田豐臣氏。 大納言輒爲說其名家。 使善遇之。 義光深德之。 於是請以其次子臣我。 乃賜名家親。 屬之侍從。 是月。 侍從轉左近衛少將。 兼武藏守。 尋遷右近衛中將。 於是海內盡定。 將休息於無爲。 而秀吉汰侈喜事。 諸輕銳小人承旨進說。 會其愛兒死。 欲用兵朝鮮以自遣。 浮田秀家首慫恿之。 乃讓關白職于秀次。 自稱太閣。 建行營于肥前。 使人來告我。 令來會焉。 伐木伊豆。 以造舟艦。 海內騷然。 諸將皆心知其非。 莫敢匡拂。 十一月。 中將陞參議。 帶前職。 文祿元年。 二月。 大納言命榊原康政。 輔參議處守。 而自將兵萬五千西行。 率伊達佐竹南部最上諸將。 會于肥前。 是月。 徙松平家忠于下總小美川。 以忍封下野守忠吉。 三月。 徙五郎信吉于下總佐倉。 各食十萬石。 尋封外孫奧平忠明于上野小幡。 四月。 浮田秀家等。 將兵入朝鮮。 七月。 大納言遙命松平家忠。 修拓江戶城。 參議如京師。 九月。 參議遷中納言。 進從三位。 十二月。 還江戶。 先是京師儒人藤原肅忤秀吉。 避之肥前。 豐臣秀秋與之有故。 迎客之。 大納言聞其名。 時延之幕中。 諮詢古道。 二年。 三月。 江戶土功告竣。 先是。 外征諸將取朝鮮。 所過殘滅。 明氏出軍援之。 連戰不決。 黑田孝高在行營。 議以爲元帥不堪其任。 堪其任者新田公。 不則前田利家。 若孝高而已。 秀吉又慮功不成而有內變。 會諸將。 宣言欲自與前田利家蒲生氏鄉。 將三軍入朝鮮。 而留大納言守國。 大納言卽奮辭色願從行。 彈正少弼極諫秀吉。 秀吉怒。 欲手斬之。 諸將救而止。 秀吉斥少弼不許見。 會肥後寇起。 秀吉乃悟。 大納言携少弼入謝。 令少弼長子左京大夫討寇。 以本多忠勝助而平之。 淺野氏嘗坐其臣僞造金幣。 獲罪。 大納言潛往其家。 審實爲白之。 事得以寢。 日益親善。 八月。 秀吉庶子秀賴生。 秀吉大喜。 東歸。 大納言自西。 中納言自東。 皆往賀之。 豐臣氏將吏在朝鮮。 竊懷歸志。 罔蔽秀吉。 曲成和議。 弭兵而還。 十月大納言還江戶。 聘藤原肅。 待以賓禮。 講論益力。 三年。 春。 秀吉大城伏見。 課諸國助役。 大納言令榊原康政諭管內將士。 貸徭錢。 出役丁。 尋自西上監視。 秀吉要之。 共遊吉野。 四月。 永井直勝敍五位。 爲右近大夫。 大納言之在肥前。 秀吉過其營與語。 直勝出進茗。 秀吉問知其名。 曰。 是往年獲池田者乎。 因問大納言曰。 爾時吾與卿對壘。 卿何以不攻我重濠之兵。 對曰。 慮樂田兵夾擊之也。 抑公亦何以不來戰。 秀吉拊掌曰。 吾誠置餌兵于濠。 欲俟卿來夾而殲之。 故不往戰耳。 諸將傍聽者皆悅服。 秀吉於是來請。 冒直勝以豐臣氏。 遂有斯命。 大納言二女。 適北條氏而寡。 秀吉自媒。 再嫁於池田信輝子輝政。 以釋其憾。 次年。 又以三女嫁蒲生氏鄉子秀行。 九月。 大久保忠世卒。 子忠隣嗣。 守小田原。 兼世子傅。 四年。 大納言中納言少將共在京師。 大饗秀吉。 秀吉旣生秀賴欲廢秀次。 秀次素淫虐。 石田三成增田長盛等從而構之。 五月。 大納言東還。 留中納言于京師。 戒之曰。 秀次將及禍。 卽來誘。 慎勿應之。 七月。 秀吉自伏見使使京師。 就聚樂第詰秀次。 秀次誓而遣之。 以事已迫。 欲取我中納言爲質。 因扳我兵自援。 卽夜五更。 使人來告曰。 關白欲供朝餐。 請速來。 土井利勝答曰。 世子未起。 當俟起告之。 使者去。 利勝告大久保忠隣。 忠隣使之奉奔伏見。 從者六人。 議取間道。 利勝直由大路南馳。 使者復來促。 忠隣故留之。 度中納言已遠。 乃出見曰。 世子早有茶會之約。 赴于伏見。 秀次聞之大悔。 秀吉見中納言來。 悅曰。 真新田公之子也。 乃以書告變江戶。 大納言卽發。 途聞秀次已被殺。 兼程而至。 秀吉大喜。 秀吉素嗜刑殺。 及老。 喜怒不測。 至治秀次獄。 尤極慘酷。 三成旣陷秀次。 遂欲連累諸將異己者。 誣伊達政宗爲反黨。 秀吉大怒。 欲徙政宗于伊豫。 政宗在京師第。 使人往伏見。 就請大納言營救。 大納言不答。 賜使者食。 食畢。 請對。 大納言罵曰。 而主怯懦。 不足與言也。 且若輩欲徙伊豫餧於魚乎。 死京中餧於狗乎。 必居一焉。 因召而前之。 授對遣歸。 旣而伊達氏兵皆衷甲而譟。 京師大擾。 秀吉聞之大驚。 使使詰問政宗。 政宗便服出迎。 言曰。 臣僕從皆曰。 失累世之國。 漂泊客土。 不若死也。 臣制止之。 輒斥爲怯夫。 在目下者。 猶如此。 留在國者。 不審其爲何狀。 使者還報。 秀吉患之。 會大納言親往申雪。 事遂得釋。 最上義光女嘗侍秀次。 及敗被倂殺。 三成又誣義光。 亦爲大納言所救。 衆皆睚眦三成。 而秀吉寵之益甚。 三成專權。 無復忌憚。 獨畏德川氏。 九月。 我中納言以秀吉旨娶淺井氏。 淺井氏有二姊。 秀吉自取其長者。 生秀賴。 稱淀君。 少者。 嫁京極高次。 後稱常光。 皆故織田信長外姪也。 秀吉夫人淺野氏。 稱北廳。 及淀君專寵。 北廳失勢。 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小西行長大野治長等。 皆附淀君。 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 爲北廳親屬。 不敢附。 清正與行長。 竝爲外征將。 爭功相惡。 內旨各有所助。 及秀賴生。 諸將益黨淀君。 大納言亦與之有姻戚。 而獨禮北廳。 慶長元年。 五月。 詔。 以大納言爲內大臣。 敍正二位。 後二日入朝。 是日。 秀吉亦以秀賴入朝。 敍從三位。 任中將。 九月。 明及朝鮮使者來謁。 秀吉以來辭非其所望。 復大徵兵。 以明春濟海。 而置吏行營。 不復親出。 十月。 酒井忠次卒。 十二月。 以松平康親松平家乘爲大番頭。 初內大臣置大番五隊。 以內藤永井栗生三家子弟爲頭。 皆不滿萬石者。 於是諭二人曰。 吾以此職累子。 子必不厭心。 雖然。 世事未定。 中軍之鋒。 非子不可。 又令井伊本多榊原石川平岩五將。 更番伏見。 頓于藤杜。 以備非常。 三年。 正月。 二日。 內大臣感吉夢。 潛詣石清水祠。 當是時。 內大臣及前田利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浮田秀家等。 爲巨藩大老。 秀吉嘗會諸侯。 而抱秀賴。 自室中闚視。 問曰。 彼列坐者。 誰最可畏。 輝元狀貌尤魁偉。 秀賴指之曰。 彼最可畏。 秀吉哂曰。 否。 首座黧面翁可畏耳。 秀吉欲試內大臣。 從容語諸將曰。 弓箭之事。 方今莫及乃公者。 諸將皆伏曰。 誰敢望殿下。 內大臣作色而跽曰。 某在於此。 殿下未可出此言。 殿下獨不記小牧之事乎。 諸將相顧駭栗。 秀吉默然。 起入內。 諸將交謂內大臣曰。 適所聞。 公戲言之邪。 內大臣曰。 否。 否。 雖太閣有天下。 至弓箭之道。 僕不肯讓一步。 雖觸譴怒。 所不避也。 頃焉。 秀吉復出。 談他事而罷。 諸將皆謂內大臣善直言也。 秀家等再伐朝鮮。 與明人戰。 不決。 自外師興至此。 前後七年。 丁壯苦軍旅。 老弱罷轉漕。 秀吉亦自倦。 乃置軍事於度外。 獨與秀賴。 及諸姬侍。 日爲宴樂。 窮極奢侈。 媮取快一時。 性素喜土木。 天下未定時。 建方廣寺。 造大佛。 索材諸道。 費累鉅萬金。 遇震而崩。 是年五月。 欲復更造之。 罹疾而止。 於是豐臣氏紀綱寖弛。 其中軍將士。 與諸牧伯互相讎視。 六月。 秀吉疾篤。 召奉行淺野彈正少弼石田三成增田長盛長束正家前田玄以曰。 如聞諸侯與麾下有郤。 是大亂之本也。 宜使相協和以翼冲子。 十六日。 五人乃大會內外牧伯將吏傳旨。 衆對曰。 協心奉嗣君。 則敢不奉命。 至於私憾。 各有所由。 不能輒聽從。 告諭再三。 終弗肯也。 秀吉乃召內大臣告之曰。 願以煩卿。 內大臣乃出而諭之。 衆對如初。 內大臣作色厲聲曰。 公等已言協心奉上。 協心奉上者。 猶挾私怨乎。 果挾私怨。 是懷貳也。 安在其奉上也。 衆屈服頓首曰。 唯。 唯。 謹奉命。 內大臣入報。 秀吉大喜。 命五人大饗衆。 衆復爭座位。 雜席而食。 及酒行。 皆離次忿諍。 中村一氏生駒親正傳旨周旋。 不能定。 復入告內大臣。 內大臣復出。 跽而按劍曰。 公等賣家康乎。 家康以公等言報太閣。 太閣乃喜賜此饗。 公等獨尚如此。 非賣而何。 擧座皆我仇敵。 我誓不縱一人。 因顧五人。 趣關諸門。 一座讋服。 莫敢出聲。 淺野中村自傍慰藉之。 使衆謝罪。 更獻酬爲讙而罷。 明日。 秀吉聞之召內大臣曰。 疇昔之事。 雖古名將。 不能過焉。 非卿威信素著於衆。 則安能如此哉。 垂涕謝之。 秀吉已憂內難。 又悔外征。 欲班師鎮國。 而兵連弗解。 又恐明朝鮮乘喪來侵。 計不知所出。 七月。 終召內大臣。 盡以後事委託之曰。 秀賴當立與否。 一在卿之心。 內大臣謝不敢當。 秀吉曰。 天下莫若卿者。 故不得不煩卿。 內大臣固辭而退。 秀吉召石田三成增田長盛議之。 二人素有異謀。 因大諫。 以爲勿專託德川。 秀吉然之。 乃定五大老三中老五奉行。 使前田利家輔秀賴。 已而伏見城下一夕大擾。 井伊直政自藤杜馳至。 內大臣使直政與天野康景出詗之。 還報曰。 石田大野氏有甲。 諸第相告自備。 故致此騷擾也。 已而事定。 人莫知其故者。 水野勝成爲父忠重所逐。 歷游西國。 聞警來歸。 請自效。 內大臣悅。 諭忠重宥之。 八月。 五日。 秀吉召內大臣曰。 以卿固辭。 置列老奉行。 今則悔之。 而令已布矣。 雖然。 雄武強任。 誰若卿者。 卿當冠諸人統軍國事。 乃要諸將盟誓。 旬餘。 薨於城中。 遺命彈正少弼及石田三成。 祕不發喪。 三成素惡少弼之善內大臣也。 乃紿之曰。 祕喪當以計。 吾與子貽魚於內府。 以視外人。 少弼從之。 其明。 內大臣以中納言入城問疾。 途與三成遇。 三成使人密訃之。 內大臣還。 歎曰。 治部疎於我者也。 猶告大故。 彈正何以外我乎。 人心固不易測也。 卽夜。 命世子治行。 旦日。 遣歸江戶。 以鎮本國。 九月。 命少弼及三成。 以遺令赴那古邪。 班外師。 遣德永壽昌濟海。 密令諸將。 十月。 有訛言。 明大擧扼我歸路。 內大臣曰。 我不可不親往。 前田利家寢疾。 聞之曰。 內府一動。 則海內搖矣。 我當輿疾往肥前。 指揮諸將。 衆皆止之。 以藤堂高虎習外事請遣之。 內大臣曰。 然。 乃使高虎代往。 外師已大克而還。 十一月。 盡至伏見。 內大臣與諸老俱慰勞之。 日本外史卷之二十終 发布时间:2025-04-16 17:34:0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