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二 内容: 汉元年冬十月。 五星聚于东井。 从岁星也。 东井。 秦之分野。 五星所聚。 是谓易行。 有德者昌。 无德者殃。 沛公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系颈以组。 奉皇帝玺降于轵道旁。 沛公执之以属吏。 于是秦遂亡矣。 本传曰。 贾生之过秦曰。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并吞八荒之心。 当此之时。 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备。 外连横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及惠文武昭襄。 蒙故业。 因遗策。 南取汉中。 西取巴蜀。 东割膏腴之地。 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 会盟而谋弱秦。 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常以十倍之地。 百万之军。 仰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 九国之师。 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 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 宰割天下。 分裂山河。 彊国请伏。 弱国入朝。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南取北粤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郤匈奴七百余里。 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峻。 临不测之深以为固。 良将劲弩。 守要害之地。 信臣精卒。 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 自以关中之固。 万世之业也。 于是废先王之典。 焚百家之言。 以威力为至道。 以权诈为要术。 百姓失望。 而天下怀怨矣。 故陈涉起于行阵之间。 将数万之众。 转斗而攻秦。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合响应。 赢粮而影从。 山东豪杰。 并起而亡秦族矣。 夫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权。 然后以六合为家。 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 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 何也。 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沛公入咸阳。 宫室妇女珍宝犬马之饰甚盛。 欲留之。 张良谏沛公曰。 秦为无道。 故使沛公得至于此。 今始至秦。 即安其乐。 此助桀为虐也。 乃还军霸上。 诸将皆争取秦宝货。 萧何独悉收秦图书。 十有一月。 沛公与秦人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 伤人者刑。 及盗抵罪。 吏人皆安堵如故。 民争献牛酒。 又让不受。 于是民知德义矣。 沛公乃遣兵距关。 欲王关中。 是时项羽率诸侯兵四十万众。 号百万众。 西至新安。 卒心不服出怨言。 羽乃夜击之。 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 十有二月。 遂至鸿门。 欲击沛公。 项羽季父项伯告张良令出。 良曰。 今事急亡去则不义。 乃告沛公。 令见项伯。 自解于项羽。 沛公遂见羽于鸿门。 亚父范增欲击沛公。 羽不听。 范增谓项庄曰。 汝入以剑舞。 因击沛公。 项庄既舞。 项伯常以身蔽沛公。 于是甚急。 贤成君樊哙闻之。 杖剑楯冲门而入。 立于帐下。 羽曰。 壮士哉。 赐之卮酒豚肩。 既饮酒。 拔剑切肉。 肉尽。 因责让羽曰。 沛公先定关中。 以待大王。 今大王听谗臣之言。 乃欲诛沛公。 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所以遣兵守关者。 以备他盗也。 羽默然。 遂无诛。 沛公乃还霸上。 范增怒曰。 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羽遂杀子婴。 收其宝货妇女而东。 烧秦宫室。 火三月不灭。 韩生说羽令都关中。 羽曰。 富贵不归故乡。 如衣锦夜行。 韩生曰。 人谓楚人曰沐猴而冠。 果然。 羽闻之怒。 杀韩生。 羽所过残贼。 秦人失望。 春正月。 羽阳尊怀王为义帝。 徙之长沙。 都郴。 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王梁楚地九郡。 都彭城。 立沛公为汉王。 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 都南郑。 三分关中。 立秦三将。 章邯为雍王。 司马忻为塞王。 董翳为翟王。 黥布为九江王。 徙赵王歇为代王。 立张耳为常山王。 徙魏王豹为西魏王。 徙燕王广为辽东王。 燕将臧荼为燕王。 徙齐王市为胶东王。 齐将田都为齐王。 赵将司马邛数有功。 立为殷王。 瑕丘申阳先下河南。 迎楚王于河上。 立阳为河南王。 吴芮率百越佐诸侯。 立芮为衡山王。 义帝柱国共敖。 别将击河南功多。 立敖为临江王。 旧齐王建之孙田安。 初以济北数城降。 立为济北王。 田荣背项梁。 陈余不从入关。 故皆不王。 然素闻余贤。 封南皮三县为鄱君。 别将枚鋗功多。 封十万户侯。 夏四月。 诸侯皆就国。 汉王欲叛楚。 萧何谏曰。 虽王汉中之恶。 不犹愈于死乎。 且语称天汉。 其称甚美。 夫能屈于一人之下。 则伸于万人之上。 汤武是也。 愿大王王汉。 抚其民以致贤人。 收用巴蜀。 还定三秦。 天下可图也。 乃就国。 赐曹参爵为建成侯。 樊哙为临武侯。 张良烧绝栈道。 示无还心。 良因绝栈道而还于韩。 于是沛公遂至南郑。 封吕公为临泗侯。 淮阴人韩信为治粟都尉。 初。 信家贫。 常寄食于下乡亭长。 亭长妻厌之。 乃自绝而去。 钓于下邳城下。 有漂母怜信。 食信数十日。 信曰。 富贵我必厚报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 吾岂求报乎。 淮阴市有少年众辱信曰。 能死杀我。 不能死出我跨下。 信遂俛而出其跨下。 市人大笑之。 信母死。 家贫无以葬。 乃行营高敞葬地。 令其傍可置万家者。 后事项羽为郎中。 羽不能用而去。 归于汉。 坐事当斩。 已伏锧。 仰视乃见夏侯婴曰。 王不欲取天下邪。 而斩壮士。 太仆婴言之于王。 赦之不诛。 以为都尉。 萧何知其贤。 王不能用。 信亡。 萧何遽自追之。 不及以闻。 三日乃至。 王怒曰。 何之。 何曰。 追亡者耳。 王曰。 诸将亡者十辈。 公无所追。 追信。 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 大王必欲定天下。 非信无可用者。 王乃以为大将军。 何曰。 大王性素慢人。 每拜大将军。 若召小儿。 此信所以去也。 宜立坛场。 斋七日。 设九宾礼而拜之。 既拜信。 众咸惊焉。 信见王曰。 今东向争天下。 岂非项王也。 王曰然。 信曰。 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 王曰。 不如也。 信再拜曰。 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 然项王喑呜叱吒。 千人皆靡。 然不能属任贤将。 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与人恭敬。 人有疾病。 流涕与之分食。 至于封赏。 吝而不能与。 此特匹妇之仁耳。 虽王天下。 不居关中。 都彭城。 又背义帝约。 而以亲疏王诸侯不平。 所过无不残灭。 百姓不附。 虽名为伯。 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 任天下武勇。 何所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何所不服。 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 何所不胜。 且三秦王诈其众降诸侯。 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 唯邯忻翳等三人得脱。 秦人父兄怨此三人。 痛入骨髓。 大王入关。 秋毫一无所取。 除秦苛法。 吏人无不欲得大王王秦。 于诸侯之约。 大王当王关中。 王失职之蜀。 秦人无有不恨者。 今大王举兵而东。 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王大喜。 自以为得信晚也。 五月。 与韩信俱东。 萧何留守蜀。 王进兵袭雍王章邯。 败走废丘。 令将军樊哙围之。 王遂东。 田荣怨项羽不肯王己。 又不令市徙胶东。 市畏楚。 亡之国。 六月。 田荣杀市。 自立为齐王。 而击田都。 都亡走楚。 田荣与彭越将军印绶。 令反徇梁地。 越者。 昌邑人也。 初少年相聚百余人。 请越为长。 与期会。 十余人后至。 越曰。 请斩最后至一人。 众皆笑曰。 何至如是。 越遂斩之。 立约束而盟。 徒属皆惊而不敢仰视。 后众万余人在钜野中无所属。 乃受荣印绶。 击杀济北王安。 荣遂并三齐之地。 辽东王韩广不肯徙之国。 故燕王臧荼杀广。 并其地。 塞王忻翟王翳来降。 项王杀韩王成。 以张良从汉入秦故也。 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 距汉。 张良遗项羽书曰。 汉失职之蜀。 欲得关中。 如约则止。 不敢反也。 又以齐反书遗羽曰。 齐欲灭楚国。 羽以故不南而北击齐兵。 九江王称疾。 遣四千人助楚。 是岁实乙未也。 二年冬十月。 项羽使九江王布杀义帝于郴。 陈余既怒张耳。 且怒项羽之不王己也。 乃请兵于齐以伐赵。 破常山。 赵王张耳欲走楚。 齐客有甘公者说耳曰。 汉王入秦。 五星从岁星于东井。 其占曰当以义取天下。 汉入秦可谓能义矣。 楚虽彊。 后终属于汉耳。 乃走汉。 汉以故秦柱下史阳武人张苍为常山太守。 陈余迎赵王歇。 反之于赵。 立余为代王。 余以赵王弱乃使夏说为国相居代。 余相赵。 张耳间行归汉。 汉以为成信侯。 河南王韩王来降。 十有一月。 立旧韩王孙信为韩王。 使诸将略地。 若一郡降者。 封万户侯。 王使人招陈余。 陈余曰。 汉杀张耳乃从。 汉乃求人类耳者送其首。 余将从汉。 闻耳诈死。 乃止。 春正月。 项羽伐齐杀田荣。 齐降于楚。 羽焚其城郭。 杀降卒。 系虏老弱。 齐复叛楚降汉。 汉王立社稷于长安。 施恩惠。 赐人爵。 蜀汉人从军者家复租税二岁。 关中人从军者复租一岁。 人年五十已上。 能善道教训者复徭役。 常以十月赐民牛酒。 萧何守关中。 治栎阳宫。 定约束。 转漕给军。 专任关中事。 是时沛人王陵聚党数千人在南阳。 始来从汉。 项羽得陵母。 汉使至楚。 羽使母招陵。 陵母见使者曰。 为我告陵。 汉王长者也。 终事之无二心。 因伏剑死。 三月。 魏王豹降。 陈平因魏无知始来。 陈平、阳武人也。 家贫好读书。 少时尝为里中社宰。 分肉甚平均。 父老善之。 平曰。 嗟乎。 使平宰天下。 亦如此肉矣。 事魏王及项羽不能用。 归汉。 汉王与参乘。 令典护诸将。 诸将皆怒曰。 大王一旦得楚之亡卒。 乃命监护长者。 王愈益任用之。 王至洛阳。 新城三老董公说王曰。 臣闻顺德者昌。 逆德者亡。 兵出无名。 事故不成。 明其为贼。 敌乃可服。 项王杀义帝。 是天下之贼也。 夫仁者不以勇。 义者不以力。 若三军之众。 为之素服。 以告诸侯。 而事东伐。 此汤武之举也。 王善之。 乃与义帝发丧。 大临三日。 素缟以告诸侯。 夏四月。 田横立荣子广为齐王。 横为相。 止城阳。 项羽与齐战。 汉王率诸侯之师凡五十六万人东袭楚。 至外黄。 彭越将三万人归汉。 汉拜为相国。 令定梁地。 王遂入彭城。 悉收楚美人宝货。 置酒高会。 羽闻之。 留其将击齐。 自以精兵三万人归。 晨袭汉军于濉水上。 从旦至日中。 杀汉士卒十余万人。 皆入濉水。 濉水为之不流。 汉军大败。 围王三匝。 会天大风。 扬沙昼晦。 楚军大乱。 而王得与数十骑遁去。 道逢孝惠鲁元公主载行。 楚追急。 辄推堕之。 夏侯婴尝收载之。 遂得免。 而太公吕后被获于楚。 时诸侯皆复归楚。 楚进兵而西。 萧何悉发关中卒诣军。 韩信亦收余兵。 与王会击楚于京索间。 大败之。 骑将灌婴又败楚骑于荥阳东。 故楚师不能复进。 陈平为亚将。 属韩信。 或曰。 陈平虽美丈夫。 如冠玉耳。 未有所知也。 平居家盗淫其嫂。 在官受金。 王以让魏无知。 无知曰。 大王所知者行也。 臣所言者能也。 顾其计诚足以益国耳。 又何疑。 王以平为护军中尉。 尽监护诸将。 诸将乃不敢言。 王谓群臣曰。 谁能为我说九江王令背楚。 项羽必留。 必留三月。 我之取天下。 可以万全。 有儒者随何请使。 至九江。 三日不得见。 何说太宰曰。 今臣所言是邪。 大王所欲闻。 非邪。 何等二十人伏斧锧于淮南市。 以明大王背汉而与楚也。 太宰言之于王而见之。 何曰。 窃见大王之与楚。 何也。 王曰。 寡人北面而臣事之。 何曰。 大王臣事楚者。 以为可讬国也。 项王伐齐。 身自负版筑以为士卒先。 大王宜悉举淮南之众。 身为先锋。 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夫北面而臣事人者。 固若是乎。 汉王战于彭城。 项王未出齐也。 大王宜埽淮南之众。 日夜会战。 今无一人渡淮者。 垂拱而观其孰胜。 夫讬国于人固若是乎。 大王提空名以向楚。 而欲厚自讬。 臣窃危之。 夫楚兵虽彊。 负不义之名。 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 汉王收诸侯之兵。 还守成皋荥阳下。 独深沟高垒。 分卒守徼乘塞。 楚人还兵间行。 以梁地深入敌国八九百里。 楚欲战则不得。 攻城则力不能。 老弱转输千里之外。 汉坚守不动。 进则不得前。 退则不得解。 楚亦不足恃也。 楚胜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 夫楚之彊。 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 臣非以淮南之众。 足以亡楚也。 今大王举兵而背攻楚。 楚王必留数月。 汉之取天下。 可以万全。 大王不与万全之汉。 而自讬于危亡之楚。 臣窃惑之。 布阴许之。 会楚使至。 方急责布发兵。 何直入曰。 九江王已归汉。 楚何得以令发兵。 布甚愕。 何因令布杀使者而起兵项羽使龙且击淮南而身攻下邑。 六月汉王归栎阳。 引水灌废丘。 章邯自杀。 壬午。 立子盈为太子。 赦罪人。 关中大饥。 米斗五千。 人相食。 秋八月如荥阳。 使郦食其说魏王豹。 豹曰。 汉王侮慢人。 骂詈诸侯王如奴虏耳。 吾不忍复见也。 食其还。 王问魏大将军谁也。 曰柏直也。 王曰此将其口尚乳臭。 不能当韩信。 骑将冯敬不能当灌婴。 步将项他不能当曹参。 吾无患矣。 乃以韩信为左丞相。 与曹参灌婴俱击魏。 韩信闻魏不以周叔为大将军乃喜。 遂进兵。 伪陈船欲渡临晋。 魏聚伏兵以距之。 信乃伏兵从下阳。 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 虏魏王豹。 初。 豹有姬曰薄姬。 许负相之。 当生天子。 豹恃此而反。 豹败。 王遂纳薄姬。 是生文帝。 三年冬十月。 韩信张良及曹参等破代。 擒夏说。 进伐赵。 获赵王歇。 斩成安君陈余。 韩信之伐赵也。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陈余曰。 汉兵乘胜远斗。 其锋不可当也。 臣闻千里馈粮。 士有饥色。 樵苏后爨。 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 车不得方轨。 骑不得成列。 行数百里。 其势粮食必在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从间路绝其辎重。 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彼前则不得斗。 退则不得还。 野无所掠。 不十日。 两将之头可悬于麾下矣。 陈余曰。 韩信兵号数万。 千里径来袭我。 亦不罢劳。 今我二十万。 避而不击。 后有大者。 何以距之。 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不听。 韩信使人窥之。 知其不用广武君计。 乃敢进兵。 未至井径口三十里。 止舍。 夜半选轻骑二千人。 人持一赤帜。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信戒曰。 赵见我走。 必空壁逐我。 汝疾入。 拔赵帜。 立汉赤帜。 乃使万人先行。 背水为阵。 平旦。 信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 赵开壁击之。 大战良久。 于是信耳佯不胜。 伪弃旗鼓。 走还水上军。 赵空壁争汉旗鼓。 逐信耳。 于是二千骑驰入赵壁。 皆拔赵帜。 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不能败水上军。 乃还。 见汉赤帜。 大惊。 以为汉皆已破赵众矣。 遂乱而走。 赵将虽斩之不能禁。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之。 既而诸将问信曰。 兵法右背山陵。 前左水泽。 今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 何也。 信曰。 置之死地而后生。 此兵法也。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所谓驱市人而战。 故置之死地。 既人人自为战。 即与生地皆走。 尚安得而用之乎。 诸将皆服。 曰非所及也。 信令军中曰。 生得广武君购千金。 信得之。 乃东面师事之。 问曰。 吾欲北攻燕。 东伐齐。 何如。 对曰。 败军之将。 不可以语勇。 亡国之大夫。 不可以图存。 又何问焉。 信曰。 向使成安君听子之计。 则信亦将为子擒矣。 固问之。 对曰。 足下威振诸侯。 名闻海内。 然士卒罢劳。 其实难用。 今足下举倦弊之兵。 顿之燕坚城之下。 情见力屈。 旷日粮竭。 若燕不拔。 齐必距境以自彊。 二国相持。 则刘项之权。 未有所分也。 不如按甲休兵。 日享士卒。 大夫北首燕路。 然后使一乘之使。 奉咫尺之书。 燕不敢不从。 燕从而临齐。 齐虽有智者。 亦不能为齐计也。 兵法固有先声而后实者。 此之谓也。 信曰善。 乃发使使燕。 燕听命。 于是请立张耳为赵王。 以拊循赵众。 甲戌晦日有食之。 十二月。 九江王布及随何至。 布为楚所攻败。 故间行而来。 王拒楚于成皋。 与郦食其谋挠楚权。 食其曰。 昔汤伐桀。 封其后于杞。 武王伐殷。 封其后于宋。 秦灭六国。 使无立锥之地。 大王诚复六国之后。 彼皆戴仰大王德义。 愿为大王臣妾。 德义已行。 南面称伯。 楚必敛衽而朝。 王曰善。 趋刻印。 未行。 张子房至。 王以问之。 良曰。 大事去矣。 汉王方食。 良曰。 臣请借前箸以筹之。 昔汤武封桀纣之后者。 度能制其死命也。 今大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 其不可一矣。 武王入殷。 表商容之闾。 释箕子之囚。 封比干之墓。 今大王能乎。 其不可二矣。 发钜桥之粟。 散鹿台之财。 以赈贫穷。 今大王能乎。 其不可三矣。 偃革为轩。 倒戢干戈。 示不复用武。 今大王能乎。 其不可四矣。 休马华山之阳。 示无所为。 今大王能乎。 其不可五矣。 息牛桃林之野。 示天下不复输积。 今大王能乎。 其不可六矣。 天下游士。 离亲戚捐坟墓。 去故旧。 从大王游者。 日夜望尺寸之地。 今乃立六国后。 游士各归事其主。 从亲戚及故旧。 大王谁与取天下乎。 其不可七矣。 且楚唯无彊。 六国复挠而从之。 大王安得复臣之哉。 其不可八矣。 诚用此计。 大事去矣。 汉王辍食吐哺。 骂郦生曰。 竖儒几败乃公事。 令趋销印。 荀悦曰。 夫立策决胜之术。 其要有三。 一曰形。 二曰势。 三曰情。 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 势者言其临时之宜也。 进退之机也。 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意也。 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何。 三术不同也。 初。 张耳陈余说陈涉以复六国。 自为树党。 郦生亦说汉王。 所以说者同。 而得失异者。 陈涉之起也。 天下皆欲亡秦。 而楚汉之分。 未有所定。 时天下未必欲亡项也。 且项羽率从六国。 攻灭彊秦之时势则不能矣。 故立六国于陈涉。 所谓多己之党。 而益秦之敌也。 且陈涉未能专天下之地也。 所谓取非其有以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也。 立六国于汉王。 所谓割己之有以资敌。 设虚名而受实祸也。 此同事而异形也。 及宋义待秦赵之毙。 与昔卞庄刺虎同说者也。 施之战国之时。 邻国相攻。 无临时之急。 则可也。 战国之立。 其日久矣。 一战胜败。 未必以存亡也。 其势非能急于亡敌国也。 进乘利。 退自保。 故累力待时。 乘敌之毙。 其势然也。 今楚赵所起。 其与秦势不并立。 安危之机。 呼吸成变。 进则成功。 退则受祸。 此同事而异势者也。 伐赵之役。 韩信军于泜水之上。 而赵不能败。 彭城之难。 汉王战于濉水之上。 士卒皆赴入濉水。 而楚兵大胜。 何则。 赵兵出国迎战。 见可而进。 知难而退。 怀内顾之心。 无必死之计。 韩信军孤在水上。 士卒必死。 无有二心。 此信之所以胜也。 汉王深入敌国。 饮酒高会。 士卒逸豫。 战心不固。 楚以彊大之威。 而丧其国都。 项羽自外而入。 士卒皆有愤激之气。 救败赴亡之急。 以决一旦之命。 此汉之所以败也。 且韩信选精兵以守。 而赵以内顾之士攻之。 项羽选精兵以攻。 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 此同事而异情者也。 故曰权不可预设。 变不可先图。 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 设策之机也。 陈平进谋曰。 项王大臣不过数人。 大王能捐数万斤金。 间楚君臣。 使相疑惑。 可以破楚必矣。 乃与陈平金四万斤。 不问出入。 平多行反间。 谓项羽曰。 诸将功多矣。 而终不得裂地而王。 欲与汉为一以灭楚分王其地。 项王疑之。 夏四月。 楚围汉王于荥阳。 历阳侯范增欲急击荥阳。 项羽不信。 增怒乞骸骨归。 未到彭城。 疽发背而死。 五月。 纪信谓王曰。 臣请诳楚。 可以间出。 纪信乃乘王车出东门曰。 汉王降楚。 楚军皆称万岁。 之城东观。 汉王得与数十骑出城西门。 令御史大夫周苛与魏王豹守荥阳。 周苛曰。 反国之王。 难与共守。 苛乃杀魏豹。 项羽见纪信非汉王。 乃大惊。 怒烧杀纪信。 王自西入关。 收兵复东。 辕生说曰。 今出武关。 项王必引兵而南大王深壁勿与战。 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令成皋荥阳间且得休息。 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 连燕齐。 君王乃复屯荥阳。 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 于汉王得休息。 后与之战。 破楚必矣。 汉王从之。 王复出军宛叶间。 项羽果引而南。 汉兵深垒自守。 是时彭越等击楚。 得项声薛公于下邳。 杀之。 羽乃自击彭越。 越败走。 羽乃引兵还。 拔荥阳。 获周苛。 谓苛曰。 吾方以公为将军。 封万户侯。 能为我尽节否。 苛瞠目骂之。 羽怒乃烹之。 遂围成皋。 下之。 所杀亦无数。 秋七月。 有星孛于大角。 大角为王坐。 本志以为楚王亡之征也。 八月。 王飨师河南。 欲复战。 郎中令郑忠说曰。 王高壁深垒勿与战。 王乃使从兄刘贾与庐绾将兵入楚地。 佐彭越。 焚楚积聚。 复击破楚师于燕西。 下梁地十七城。 九月。 东击彭越。 令大司马曹咎长史欣守成皋。 郦食其说王曰。 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 臣闻其下乃有积粟甚多。 楚人不坚守敖仓。 乃引兵而东。 令士卒分守成皋。 此天所以资汉也。 且两雄不俱立。 楚汉又相持不决。 百姓搔动。 海内摇荡。 农夫失耒。 红女下机。 天下之心未有所定。 愿大王急复进兵。 收荥阳。 据敖仓之粟。 塞成皋之险。 杜太行之道。 距飞狐之口。 守白马之津。 以示诸侯形制之势。 则天下知所归矣。 今燕赵已定。 唯齐未下。 虽数十万之师。 未可以岁月破也。 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 使为汉称东藩臣。 王曰。 善。 乃进兵复守敖仓。 食其说齐王曰。 知天下所归。 即齐国可得而有也。 齐王曰。 天下何归。 曰。 汉王定三秦。 出武关。 而诛杀义帝之贼。 收天下之兵。 诏诸侯之业。 降城即以侯其将。 得赂即以分其士卒。 与天下同其利。 豪杰俊才皆乐为之用。 诸侯之兵。 四面而会。 蜀汉之粟。 方船而下。 项王有杀义帝之名。 有背约之负。 于人之功无所记。 于人之罪无所忘。 战胜而不得其赏。 拔城而不得其封。 非项氏莫敢用事。 为人刻。 印刓而不能授。 积财而不能散。 故天下叛之。 贤才怨之。 故天下归汉。 可坐而策也。 夫汉王发蜀汉。 定三秦。 涉西河之外。 授上党之兵。 北破赵魏。 诛成安君。 此黄帝之兵。 非人之力。 天之所授也。 今已据敖仓之粟。 塞成皋之险。 守白马之津。 杜太行之阪。 距飞狐之口。 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王疾下汉。 社稷可得而保也。 齐王以为然。 乃罢守兵。 与食其日纵酒焉。 发布时间:2025-11-18 17:33:3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