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四 内容: 八年冬。 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 建武侯靳歙有功。 迁为车骑将军。 上还过赵。 赵相贯高伏。 兵柏人亭。 欲为逆。 上宿心动。 曰。 柏人者。 迫于人也。 乃去之。 初上过赵。 王甚卑恭。 上箕踞骂詈甚辱之。 贯高谓王曰。 皇帝遇王无礼。 请杀之。 王啮其指出血曰。 先人亡国。 赖皇帝得复。 德流乎子孙。 君无出口。 高等私相谓曰。 吾王长者。 终不背德。 何为污王。 事成归之于王。 不成独身坐之。 乃阴独为谋而王不知。 十有一月。 令士卒从军死者。 送归于县。 给衣衾。 长吏视葬。 祠以少牢。 十有二月至自东垣。 春三月行如洛阳。 令人无得衣锦绣绮縠絺纻。 九月至自洛阳。 九年冬十月。 淮南王赵王楚王来朝。 置酒前殿。 上为太上皇寿曰。 始者大人常以臣不如仲。 能治产业。 今臣之业孰与仲多。 殿上皆称万岁。 十有一月。 徙郡国大族豪杰名家十余万户以实关中。 娄敬之计也。 十有二月行如洛阳。 赵相贯高逆谋发觉。 同谋者赵午等十余人。 皆自刎死。 高曰。 若皆死。 谁当明王不反。 乃就槛车送诣长安。 言王不知。 考治身无完者。 终不复言。 上曰。 壮士哉。 令人私问之。 高曰。 人情岂不各爱其亲戚乎。 今吾三族皆以论死。 岂以王易吾亲戚哉。 具以情对。 上乃诏赦赵王。 嘉贯高之节。 乃赦之。 高曰。 所不死者。 欲明王不反。 今王已出。 吾责塞矣。 且人臣有篡弑之名。 将何面目复事上哉。 乃仰天绝吭而死。 赵王张敖尚鲁元公主。 故封敖为宣平侯。 荀悦曰。 贯高首为乱谋。 杀主之贼。 虽能证明其王。 小亮不塞大逆。 私行不赎公罪。 春秋之义大居正。 罪无赦。 赵王掩高之逆心。 失将而必诛之义。 使高得行其谋。 不亦殆乎。 无藩国之义。 减死可也。 侯之过欤。 初捕赵王。 诏有敢从者夷三族。 赵王郎中田叔孟舒皆贤。 召见之。 汉朝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皆以为郡守。 春正月。 徙代王如意为赵王。 夏六月乙未晦。 日有食之。 十年冬十月。 淮南王梁王燕王荆王楚王齐王长沙王来朝。 夏五月。 太上皇崩。 秋七月癸卯。 太上皇葬于万年。 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 上欲废太子。 立戚夫人子如意。 群臣争之不能得。 御史大夫周昌固争之。 上问其状。 昌为人刚直少言。 对曰。 臣虽口不能言。 然心知其不可。 陛下必欲废太子。 立戚夫人子如意。 臣期不奉诏。 昌尝奏事。 上方拥戚夫人。 昌还走。 上追之。 骑昌项。 上问曰。 我何如主。 曰。 陛下桀纣主也。 上笑之。 后上尝心不乐悲歌。 群臣不知所谓。 符玺御史郎赵尧进曰。 陛下所为不乐者。 非以为赵王年少。 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 万岁之后。 不能自全也。 上曰然。 尧曰。 宜为赵王置贵强相。 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惮者。 上曰谁可使。 对曰。 周昌可相赵王。 上谓昌曰。 吾极知其左迁。 然吾忧赵王。 非公莫可相者。 乃以昌为赵相。 以赵尧代昌为御史大夫。 初赵人方与公谓昌曰。 君之吏赵尧。 奇士也。 且代君位。 昌笑曰。 尧年少刀笔吏耳。 何至是乎。 卒如方与公言。 九月。 陈豨接下宾客。 从车千余乘。 初豨适代时。 辞淮阴侯韩信。 韩信既废。 恐惧怨望。 乃与豨谋曰。 赵代精兵处也。 公反于外。 上必自出。 吾从中起。 天下可图也。 豨反。 上欲自击之。 建成侯周□泣曰。 陛下常自行。 是无人可使。 初□从上。 每有不利。 终无离上之心。 上以为爱我。 赐上殿不趋。 上遂东至邯郸。 选壮士可令将者四人。 各封千户侯。 左右皆曰。 此人何功而封千户。 上曰。 非尔所知。 夫陈豨反。 赵代皆豨之有。 吾以羽檄征天下兵。 未有至者。 今独邯郸中兵至。 吾何爱四千户。 不以慰赵子弟心乎。 复求乐毅之后。 得乐叔。 封乐乡侯。 号曰华成君令吏民为豨所劫略皆赦其罪。 问豨将皆故贾人。 曰吾知易与之矣。 乃多与金购豨将。 将多降。 是时沛人任敖素善于上。 上以客从。 拜为上党太守。 坚守不下。 封敖广阿侯。 御史大夫赵尧击豨有功。 封江邑侯。 诏御史曰。 狱之疑者。 吏或不敢决。 或有死者。 久而不能论。 无罪者久系。 自今已后有疑狱者。 各谳所属二千石。 二千石不能决。 移之廷尉。 廷尉不决。 具奏以闻。 十一年冬十月。 遣周勃征代地。 春正月。 淮阴侯韩信谋反。 与陈豨为内应。 欲夜诈诏诸宫徒奴。 以袭吕后太子。 其舍人告之。 吕后与萧何谋。 诈令人从上所来。 言陈豨已死。 群臣皆贺。 遂执信斩之。 夷三族。 信方斩。 叹曰。 悔不用蒯通之言。 为女子所执。 上自邯郸至洛阳。 召蒯通。 将烹之。 通曰。 臣闻狗各吠非其主。 当彼之时。 臣但知有齐王信。 不知有陛下。 且秦失其鹿。 天下争逐之。 高才轻足者先得。 当此之时。 争欲为陛下所为。 顾力不能。 可尽烹邪。 乃赦之。 上使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 益封五千户。 令卒五百人一都尉。 为相国卫。 诸群臣皆贺。 故秦东陵侯邵平独揖曰。 祸自此始矣。 上暴露于外。 而君守其内。 非有矢石之难。 而益封置卫者。 以今淮阴侯新反于中。 有疑君心。 夫置卫者卫君。 非所以宠君也。 顾君让封勿受。 以家财给军。 何从之。 上大悦。 立皇子恒为代王。 都晋阳。 赦天下。 三月。 梁王彭越反。 诛三族。 上击陈豨时。 征兵梁王。 梁王但遣将往。 上怒之。 梁王欲自行。 其将扈辄曰。 王始不行。 见让而往。 即为擒矣。 不如遂发兵反。 梁王不听称疾。 梁王太仆有罪亡者。 告彭越与扈辄谋反。 上捕囚越。 赦为庶人。 徙之蜀。 道逢吕后于路。 涕泣曰无罪。 愿归昌邑。 吕后与俱还洛阳。 谓上曰。 彭越壮士徙之蜀。 自贻后患。 不如遂诛之。 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 乃诛之。 夷三族。 枭其首。 令曰。 敢有收视者辄捕之。 梁太傅栾布为彭越使于齐还。 报命首下。 祠而哭之。 上欲烹之。 方提头趋汤镬。 布曰。 愿一言而死。 曰。 陛下非彭越。 项氏不亡。 今天下已定。 彭王剖符受封。 亦欲传之万世。 今一征兵。 王不自行。 而疑以为反。 反形未见。 以苛察诛之。 臣恐功臣人人自危。 彭王已死。 臣生不如死。 请就汤镬。 上赦之。 拜为都尉。 于是醢彭越。 以醢遍赐诸侯。 淮南王英布闻越死见醢。 乃惊恐。 阴有疑谋。 立皇子恢为梁王。 皇子友为淮阳王。 夏四月。 上行自洛阳。 五月。 遣楚人陆贾使南越。 立尉佗为王。 佗者。 秦时为南海郡尉。 因天下之乱。 遂有南越。 贾至。 尉佗椎髻箕踞见贾。 贾曰足下中国之人。 亲戚昆季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反天性。 弃冠带。 欲以区区之越。 与天子抗行为敌国。 祸且及身矣。 天子闻君王南越。 不助天下诛暴秦。 将欲移兵于王。 天子为百姓勤劳。 遣臣授君王印绶。 剖符通使。 王且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 屈彊于此。 汉诚闻之。 掘烧王先人坟墓。 夷灭宗族。 遣一偏将。 将十万师以临越。 越人即杀王降汉。 如反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而谢曰。 吾居蛮夷中久。 殊失礼仪。 因问贾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贤。 贾曰。 王则贤矣。 复问我孰与皇帝贤。 贾曰。 皇帝起丰沛。 讨暴秦。 诛彊楚。 为天下兴利除害。 继五帝三王之业。 统治中国。 政由一家。 自天地剖判已来。 未曾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 皆蛮夷崎岖山海。 譬犹汉之一郡。 何乃比于汉也。 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使我起中国。 何遽不若汉。 乃遂受符印称王。 赐贾橐中装直千金。 余赠送亦千金。 贾还报命。 拜太中大夫。 贾时上前说诗书。 上骂之曰。 吾居马上得天下。 安用诗书乎。 贾对曰。 陛下居马上得之。 宁能马上治之乎。 且汤武逆取而顺守。 文武并用。 久长之道。 昔吴王夫差极武而亡。 泰任刑法不变而灭。 向使秦已兼天下。 行仁义。 法先王。 陛下安得而有之。 上有惭色。 谓贾曰。 试为我着秦之所以失天下。 吾所以得天下。 及古今成败之故。 贾凡着书十二篇。 每奏一篇。 上读之未尝不称善。 号其书曰新语。 秋淮南王黥布谋反。 谓其将曰。 上老矣。 厌兵。 必不能自来。 诸将独韩信与彭越。 今皆死矣。 余不足畏。 遂反。 汝阴侯问故楚令尹薛公曰。 布何故反。 对曰。 往年杀韩信。 今年杀彭越。 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 自疑祸及其身故反耳。 夏侯婴乃言薛公于上。 上召问之。 薛公对曰。 布出上计。 则山东非汉之有也。 出中计。 胜败之数未可知。 布出下计。 陛下高枕而卧耳。 上曰。 何谓上计。 对曰。 东取吴。 西取楚。 并齐与鲁。 传檄燕赵。 固守其所。 山东非汉之有。 何谓中计。 对曰。 东取吴。 西取楚。 并齐韩。 取魏。 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 胜败之数。 未可见也。 何谓下计。 东取吴。 西取蔡。 归重于越。 身归长沙。 陛下无患矣。 上曰。 此计将安出。 曰必出下计。 布故骊山徒耳。 致万乘之王。 此皆为身。 不顾其后。 不为百姓万世之业也。 上曰善。 封薛公为千户侯。 上遂自征布。 赦死罪已下。 皆令从军。 立皇子长为淮南王。 布果东击楚。 楚王分军为三。 欲以相救为奇兵。 或谓楚将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今分军为三。 布散其一。 两军散走。 安能相救。 不听。 布果败其一军。 而二军皆走。 布遂与帝遇于齐西会□。 布兵精甚。 其置阵如项羽军。 上恶之。 上谓布曰。 何苦反。 布曰。 我欲为帝耳。 上骂之。 遂战。 布败。 十二年冬十月。 上破布军。 布走江南。 长沙王使人杀之。 上击布也。 数使使劳相国。 或谓何曰。 君居关中。 甚得百姓心。 上畏君倾动关中。 君何不多买人田宅。 贱贳贷以自污。 不然。 上心不安。 何从之。 上还过沛。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置酒。 上自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上乃起舞。 慷慨伤怀。 泣数行下。 叹息曰。 游子悲故乡。 吾万岁之后。 魂魄犹思沛。 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复其人。 世无所与。 又以丰比沛。 既至长安。 立丰县。 丰之枌榆故庐社。 皆如旧制也。 周勃定代斩陈豨。 或言燕王绾与豨通谋。 上召卢绾。 卢绾谓其臣曰。 往年族淮阴侯彭越。 皆吕后计。 今上疾病。 吕后妇人。 专欲诛异姓及大功臣。 遂称疾不行。 上怒。 使樊哙将兵击之。 绾将其家属。 与数千骑。 居长城下。 欲候上差。 自入谢之。 上立沛侯濞为吴王。 濞者。 郃阳侯仲之子也。 已拜。 上相曰。 汝面状有反相。 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 岂非汝也。 然天下一家。 慎勿反也。 濞顿首曰不敢。 上过鲁。 以大牢祀孔子。 十有二月还京师。 民遮道上书数千人。 言相国彊贱买民田宅。 上笑曰。 相国亦爱利乎。 使相国自谢民。 后萧何为民复请上林苑中空地。 令民得入田。 无收稿为禽兽食。 上怒曰。 相国多受贾人金钱。 为人请吾苑。 乃诏下廷尉。 王卫尉谏曰。 相国何罪。 系之暴也。 上曰。 吾闻李斯相秦。 有善归主。 有恶自与。 今相国多受贾人钱。 为请吾苑。 以自媚于人。 王卫尉曰。 事苟有便于人而请之。 宰相职也。 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金乎。 且陛下拒楚数年。 及陈豨反时。 上自将兵往。 当时相国守关中。 关中摇足。 则关西非陛下之有。 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今利贾人金钱乎。 且秦以不闻其过而亡天下。 夫李斯之分过。 又何足法哉。 上乃令相国复其位。 诏为秦始皇帝置守厮三十家。 楚隐王十家。 复无所与。 春二月。 荧惑守心星。 占曰王者恶之。 立皇子建为燕王。 上击黥布时。 为流矢所中。 疾甚。 吕后迎良医。 良医曰可治。 上怒曰。 吾以布衣。 提三尺取天下。 此非天命乎。 命乃在天。 虽扁鹊何益。 遂不使治。 吕后问曰。 陛下即百岁之后。 萧相国终。 孰可代者。 上曰曹参可。 又问其次。 曰王陵可。 然少戆。 陈平可以佐之。 平智有余。 然难独任。 周勃厚重少文。 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可为太尉。 又问其次。 上曰。 过此以后。 非乃所知。 先是上尝疾困。 恶见人。 诏户者无纳群臣。 群臣莫敢入。 十余日。 樊哙乃排闼直入。 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 陛下疾甚。 大臣震恐。 久不见臣等计事。 顾独枕一宦者。 嗟乎。 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上笑而起。 初上欲废太子。 吕后闻之。 使留侯为太子计。 留侯曰。 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 曰东园公。 夏黄公。 用里先生。 绮里季。 皆逃在山中。 然上高之。 今令太子卑辞安车。 迎此四人来以为客。 时随入朝。 则一助也。 吕后从其计。 四人果来。 年皆八十。 须眉皓白。 故谓之四皓。 初黥布反时。 上欲使太子将兵击布。 四人相谓曰。 凡来将以安太子。 太子将兵。 事危矣。 有功则位无益也。 无功从此受祸。 乃令吕后对上泣涕。 而言黥布善为兵。 诸将皆陛下故人。 今乃令太子独将兵击之。 恐诸将莫肯为用。 且惧布闻之。 鼓行而西耳。 陛下虽疾。 彊载辎车卧而护之。 诸将不敢不尽力。 上乃自行。 及还。 其疾稍愈。 欲易太子。 太保叔孙通固谏曰。 晋献公以骊姬故。 废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晋国大乱数十年。 秦不早定扶苏。 胡亥诈诏自立。 使灭绝秦祀。 臣敢以死争之。 上虽听之。 而心欲废太子。 及宴置酒。 太子侍。 四人从。 上怪而问之。 四人前对。 各言姓名。 上乃惊曰。 吾召公等不奉诏。 今侍太子者何。 四人对曰。 陛下喜骂轻士。 臣等义不受辱。 故亡。 今闻太子仁孝。 爱人敬士。 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 臣等故来。 上曰烦公等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退。 上召戚夫人指示曰。 吾欲易太子。 彼四人者为之辅。 羽翼已成。 难摇动也。 太子遂定。 春三月。 诏曰。 吾有天下十二年。 于今与天下贤士大夫共安辑之。 至于褒赏功臣。 可谓无负矣。 其不义。 背天下约。 擅起兵者。 与天下共伐诛之。 夏四月甲辰。 帝崩于长安宫。 吕后畏诸将大臣。 与审食其谋。 欲尽诛大臣。 数日不发丧。 郦商谓辟阳侯曰。 今陈平灌婴将十万众守荥阳。 樊哙周勃将二十万众定燕代。 此四人闻帝崩。 诸将皆诛。 必连兵还向京师。 大臣内叛。 诸将外反。 亡可翘足而待。 审食其言之于吕后。 乃以丁未发丧。 大赦天下。 卢绾闻上已崩。 遂亡入匈奴中。 五月丙辰。 皇帝葬长陵。 本志曰。 高祖入秦。 初顺人心。 作三章之约。 天下既定。 命萧何定律令。 韩信申军法。 张苍定章程。 叔孙通制礼仪。 陆贾进新语。 又与功臣剖符作誓。 丹书铁券。 藏之宗庙。 虽日不暇给规模弘远矣。 赞曰。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 奋剑而取天下。 不由唐虞之禅。 不阶汤武之王。 龙行虎变。 率从风云。 征乱伐暴。 廓清帝宇。 八载之间。 海内克定。 遂何天之衢。 登建皇极。 上古已来。 书籍所载。 未尝有也。 非雄俊之才。 宽明之略。 历数所授。 神祇所相。 安能致功如此。 夫帝王之作。 必有神人之助。 非德无以建业。 非命无以定众。 或以文昭。 或以武兴。 或以圣立。 或以人崇。 焚鱼斩蛇。 异功同符。 岂非精灵之感哉。 书曰。 天工人其代之。 易曰。 汤武革命。 顺乎天而应乎人。 其斯之谓乎。 故观秦项之所亡。 察大汉之所兴。 得失之验。 可见于兹矣。 太史公曰。 夏政忠。 政忠之弊野。 故殷承之以敬。 以敬之弊鬼。 故周承之以文。 以文之弊薄。 救薄莫若忠。 三王之道。 周而复始。 周秦之间。 可谓文弊。 秦不改文酷刑。 汉承秦弊。 得天下矣。 发布时间:2025-11-18 17:38:1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