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前汉孝武皇帝纪卷第十四 内容: 五年冬十月。 行幸雍。 祠五畤。 遂登陇崆峒而还。 十有二月辛巳朔旦冬至。 始立泰畤于甘泉。 夏五月。 谏议大夫终军使者安国少季使南越。 欲令入朝。 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大冠。 衣长缨。 必羁王之颈。 致之阙下。 军既至。 越王听命。 上大悦。 赐南越王大臣印绶。 令一用汉法。 使者留镇抚之。 王太后皆庄严将入朝。 越相吕嘉不欲内属。 初尉他言事天子。 期无失礼。 要之不可以怵好言入见。 亡国之势也。 故他欲入朝而不果。 王太后置酒。 请使者及嘉等。 欲因使者权谋。 因以诛嘉。 使者相倚伏。 莫敢发。 嘉觉之则趋出称疾。 阴谋作乱。 令国中曰。 王少年。 太后中国人。 与使者安国少季私通。 专欲内属。 无顾我越民社稷万世之计。 遂攻杀太后及王。 尽杀使者。 齐相卜式上书。 愿父子将兵死南越。 以尽臣节。 上不遣而贤之。 赐爵关内侯。 黄金四十斤。 田十顷。 布告天下。 丁丑晦。 日有食之。 秋。 有蛙虾蟆斗阙下。 上遣伏波将军路□德。 楼船将军杨仆。 戈船将军严助。 下濑将军祖广明。 因击南越。 别道出咸阳。 会番禺城下。 九月。 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 夺爵者百六十人。 栾大乐通侯坐诬罔腰斩。 西羌众十余万人反。 与匈奴通使。 攻安定。 围枹罕。 匈奴入五原。 杀太守。 六年冬十月。 遣将军李息征西羌。 上将幸缑氏。 至安邑桐乡。 闻南越破。 因改桐乡为闻喜县。 春。 至汲新中乡。 得吕嘉首。 因以中乡为获嘉县。 以南越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址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 又遣将军韩说平西南夷。 以其地为武都牂牁越嶲沈黎文山五郡。 秋东越王余善反。 遣横海将军韩说等击之。 又遣浮海将军公孙贺出九原。 彊弩将军赵破奴出令居。 击匈奴。 皆出塞二千余里。 不见虏而还。 乃分武威酒泉郡。 置张掖炖煌。 徙民以实之。 是岁。 齐相卜式为御史大夫。 元封元年冬十月。 上自帅师巡边。 置十二部将军。 勒兵十八万骑。 连旌旗径千余里。 历上郡西河五原。 出长安城。 北登单于台。 望朔方。 临北海。 威震匈奴。 遣使者邴吉告乌维单于曰。 南越王头巳悬于汉矣。 今天子自将待边。 单于能战。 亟来。 不能则臣服。 何但逃伏漠北寒苦之地。 为单于垄焉。 单于怒。 囚吉。 迁之北海上。 然终不敢出。 上还祠皇帝于泰山。 迺归甘泉。 东越杀其王余善以降。 迁其民于江淮之间。 遂空其地。 春正月。 行幸缑氏。 登□高。 闻声称万岁者三。 群臣吏卒。 莫不称皆闻之。 于是封太室。 以三百户为奉邑。 禁民无伐其山木。 复其民。 遂东巡海上。 御史大夫卜式贬为太子太傅。 内史倪宽为御史大夫。 夏四月癸卯。 上遂登封太岳。 初议封禅。 诸儒对者五十余人。 未有所定。 先是司马相如病故。 有遣书言封禅事。 上以问内史倪宽。 宽曰。 陛下躬发圣德。 统缉群元。 宗祀天地。 荐礼百神。 精神所向。 征兆必报。 天地并应。 瑞符着明。 封太山。 禅梁父。 昭姓考瑞。 帝王之盛节也。 将举大事。 优游数年。 使群臣人人自画。 终莫能成。 唯天子建中和之极。 兼总条贯。 金声玉振。 以顺承天。 庆垂万世之基。 上乃自制礼仪。 采儒术以文焉。 拜宽为御史大夫。 从封禅。 行。 自太山复东巡海至碣石。 自辽西历北边九原。 归于甘泉。 初梁相有褚大通。 通五经。 为博士时。 倪宽为弟子。 及御史大夫缺。 上征大通。 自以为得御史大夫。 至洛阳。 闻宽为之。 大通大笑。 及至。 与宽议封禅于上前。 大通不及宽。 乃退而服曰。 上诚知人。 赐太山所过。 民年七十巳上。 及孤老帛。 秋无出租算。 赐天下民爵。 女子百户牛酒。 五月。 归甘泉。 秋。 有星孛于东井。 又孛于三台。 本志以为其后卫太子乱之应。 齐王闳薨。 无子国除。 二年冬十月。 行幸雍。 祠五畤。 春正月。 行幸缑氏。 遂至东莱。 夏四月。 祠太山。 至瓠子。 临决河。 令从臣等将军巳下。 皆负薪塞河。 作瓠子之歌。 赦所过徒。 赐孤独高年米。 行还。 筑通天台于甘泉。 作飞廉馆于长安。 公孙卿言仙人可见。 陛下每在常处。 故不见。 故作通天台以候神。 朝鲜王反。 杀辽东太守。 募天下死罪击朝鲜。 朝鲜本秦时属辽东。 汉兴以为其远难守。 故辽水为塞。 卢绾之反也。 燕人卫满亡命。 聚党千余人在辽。 居秦故地。 稍稍侵属其东小蛮夷而王之。 地方数千里。 保塞外为臣。 传子到孙。 至右渠抗命不宾。 故于是而伐之。 六月。 甘泉宫中生芝草九茎。 上嘉之。 乃赦天下。 作芝房之歌。 秋。 作明堂于太山下。 遣楼船将军杨仆。 左将军荀彘。 将应募罪人击朝鲜。 又遣将军郭昌等平西南夷未服者。 以为益州郡。 三年春。 作角抵戏。 以享外国朝献者。 三百余里内人皆观。 夏。 朝鲜斩其王右渠以降。 以其地为乐浪临屯玄菟贞番四郡。 杨仆坐失亡多。 免为庶人。 荀彘坐争功弃市。 秋七月。 济西王瑞薨。 瑞数犯法。 有司请诛瑞。 上不忍。 凡再削国。 去大半。 瑞怨讟。 瑞杜其南门。 从一门出入。 宫室府库坏漏。 财物以巨万计尽腐。 终不复收省。 吏二千石欲以法治瑞。 瑞辄求其罪诘之。 无罪者药之。 所杀伤二千石甚众。 无子国除。 武都氏人反。 分徙酒泉郡。 十二月雨雹如马头。 四年冬十月。 行幸雍。 祠五畤。 通回中道。 遂北出萧关。 至代而还。 行幸河东。 春三月祠后土。 有神光集于灵坛。 一夜三见。 夏大旱。 民多渴死。 秋。 匈奴寇边。 遣将军郭昌屯朔方。 五年冬。 上南巡至于盛唐。 望祀虞舜于九嶷。 登灊天柱山。 自浔阳浮江。 亲射蛟鱼于江中。 获之。 遂北至琅邪。 傍蒲浪海。 所过礼祀名山大川。 春三月。 还至泰山增封。 甲子。 祀高祖于明堂以配天。 因朝诸侯王。 列侯受郡国计。 夏四月。 赦天下。 赐鳏寡帛贫穷者粟。 所幸县无出租赋。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 谥曰烈侯。 青既尊贵。 而平阳侯曹孛有恶病。 就国薨。 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 左右皆言大将军。 公主笑曰。 此常骑从我。 奈何。 左右曰。 于今尊贵无比。 于是主讽太后。 太后白之上。 乃诏青尚平阳公主。 与主合葬。 起厮像庐山。 初置刺史。 部十二州。 诏曰。 盖有非常之人。 必有非常之功。 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 故马或奔踶而至千里。 士或负俗之累而立成功名。 其令州郡。 察吏民有茂才异等。 可为将相。 及使绝国者。 以闻。 六年冬。 幸回中。 春作首山宫。 三月行幸河东。 祠后土。 赦汾阴殊死巳下。 赐天下贫民帛。 益州昆明反。 遣将军郭昌击之。 夏。 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 秋大旱蝗。 太初元年冬十月。 行幸太山。 十有一月甲子朔旦。 冬至。 祠上帝于明堂。 乙酉。 柏梁台灾。 夏侯始昌先言其灾日。 始昌。 鲁人也。 明于阴阳以术进。 而为梁王太傅。 上甚重之。 以选昌为王太傅。 十有二月。 □高里。 祠后土。 东临渤海。 望祀蓬莱。 还受计于甘泉宫。 春二月。 起建章宫。 夏五月。 正律历。 以寅月为正首。 色尚黄。 数用五。 定官名。 正律历。 协音乐。 昔夏以寅月为正。 殷以丑月为正。 周以子月为正。 承三统。 十一月。 干之初九。 其位在子。 天气始起。 生阴阳之化。 故子为天统。 六月坤之初六。 其位在未。 阴受阳任。 成刚柔之刑。 其冲在丑。 故十二月为地统。 正月干之九三。 万物凑出于地。 人奉之而承之。 故寅为人统。 自夏殷及周。 三变而复故。 汉用夏正。 天统始施化于子半。 日萌生而色赤。 地统受之于丑始。 化而色黄。 半日色化而白。 人统受之于寅始。 孽成而黑。 至寅半日生色青。 故夏色尚黑。 殷色尚白。 周色尚赤。 律历。 一曰备数。 二曰和声。 三曰审度。 四曰嘉量。 五曰权衡。 参伍以变。 错综其数。 校之气物。 和之心耳。 以达自然之数。 以顺性命之理。 数者。 一十百千万也。 本起黄钟之数。 始于一。 积之无穷。 以周备事物之数。 职在太史掌之。 声者。 宫商角征羽。 所以谐八音。 正情性。 移风俗也。 八音者。 土曰缶。 匏曰笙。 皮曰鼓。 竹曰管。 丝曰弦。 石曰磬。 金曰钟。 木曰柷敔。 角者。 触也。 物出于地。 载芒角也。 征者。 祉也。 物盛而繁祉也。 宫者。 中也。 商者。 量也。 物盛而可量度也。 羽者。 宇也。 物聚而覆宇之也。 合之五行。 则角为木。 于五常为仁。 于五事为貌。 商为金为义为言。 征为火为礼为视。 羽为水为智为听。 宫为土为信为思为心。 宫为君。 商为臣。 角为民。 征为事。 羽为物。 六律。 律法也。 以统气类物。 子曰黄钟。 寅曰太族。 辰曰姑洗。 午曰蕤宾。 申曰夷则。 戊曰无射。 六吕。 吕。 助也。 以助阳宣气。 未曰林钟。 酉曰南吕。 亥曰应钟。 丑曰大吕。 卯曰夹钟。 巳曰中吕。 黄钟。 黄中色也。 钟。 种也。 言以中色布种物也。 大吕。 吕。 助阳也。 太族。 族。 凑也。 言凑地上尔也。 夹钟。 夹辅阳也。 姑洗。 姑。 固也。 洗。 洁也。 言固洁物也。 中吕。 阴始起未发。 居中而助阳也。 蕤宾。 蕤。 继也。 宾。 导也。 言阳导物而继之也。 林钟。 林。 居也。 言阴受阳任。 居钟物也。 夷则。 夷。 伤也。 则。 法也。 言阳正法。 使阴夷当伤之物也。 南吕。 南。 任也。 阴受阳。 任成物也。 无射。 射。 厌也。 阳究阴。 成终而复始。 无厌之也。 应钟。 阴应阳而后钟物也。 五声之本。 生于黄钟。 黄钟之律。 长九寸为管。 或损或益。 以定五声。 九六相生。 阴阳之应。 故三分黄钟。 损一下生林钟。 三分林钟。 益一上生太族。 三分太族。 损一下生南吕。 三分南吕,益一上生姑洗。 三分姑洗。 损一下生应钟。 三分应钟。 益一上生蕤宾。 三分蕤宾。 损一下生大吕。 三分大吕。 益一上生夷则。 三分夷则。 损一下生夹钟。 三分夹钟。 益一上生无射。 三分无射。 损一下生中吕。 阴阳相生。 自黄钟始。 而左转八八六十四为位。 其法皆用铜。 职在太乐。 太常掌之。 度者。 分寸尺丈引也。 所以度长短也。 本起于黄钟之长。 以秬黍之中者。 一黍广度之。 九十分黄钟之长。 一黍为一分。 十分为一寸。 十寸为尺。 十尺为丈。 十丈为一引。 而五度审矣。 职在内官。 廷尉掌之。 量者。 籥合升斗斛也。 所以量多少。 本起黄钟之籥。 以秬黍之中者。 千有二百实为一籥。 十籥为合。 十合为升。 十升为斗。 十斗为斛。 而五量为嘉矣。 籥者兴也。 合者。 合也。 升者。 登也。 斗者。 聚也。 斛者。 角也。 职在太仓。 大司农掌之。 权衡者。 所以平轻重铢两斤钧石也。 本起黄钟之重。 籥容千有二百黍。 重十二铢。 二十四铢为两。 十六两为斤。 三十斤为钧。 四钧为石。 铢者。 从微至见。 可殊异也。 两者。 两钟之重也。 二十四气为象。 斤者。 明也。 三百八十四铢为易。 二篇之文。 阴阳变动之象。 十六两为斤。 斤者。 四时乘四方之象也。 钧者。 以平均物也。 三十斤。 一月之象也。 石者。 大也。 权之大者也。 四钧。 四时之象也。 重一百二十斤。 十二月之象也。 而五权备矣。 物与权均而生衡。 衡运而生规。 规圆而生矩。 矩方而生绳。 绳直而生物定矣。 是谓五则。 君臣用焉。 以定国礼。 百工由焉。 以为法式。 职在鸿胪。 鸿胪掌之。 夫推历生律。 制器。 权衡规矩。 准绳度量。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莫不用焉。 匈奴单于好杀伐。 左右大都尉。 欲杀单于以降汉。 于是使因杆将军公孙敖。 筑受降城于塞外。 事觉。 左右大都尉诛死。 秋八月。 行幸安定。 发天下谪民。 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 秋。 大蝗自东方飞至炖煌。 二年春正月戊申。 丞相石庆薨。 庆即奋之小子。 世以淳厚为行。 奋四子皆以孝谨。 位至二千石。 故景帝并其号曰万石君。 万石君过宫门阙。 必下车步走。 见路马必轼。 子孙胜冠者在侧。 虽燕必冠。 申申如也。 童仆侃侃如也。 唯谨尔。 上赐食于家。 稽首俯伏而食。 如在上前。 其执丧哀戚。 而子孙遵教亦如之。 以敬谨闻于郡国。 奋长子建。 为郎中令。 建奏事。 事下建读之。 而马字少一点。 建惊恐曰。 死罪矣。 其畏惧如此。 有言于上。 屏人言极切。 廷见若不能言。 庆为太仆从出。 上问车中几马。 庆以鞭数马毕。 乃举手曰六马。 庆于兄弟最为轻易。 然犹如此。 诸孙皆孝。 唯建最甚。 万石君卒。 建在丧。 扶杖乃能行。 岁余亦死。 初庆为齐相。 齐相慕其家行。 不言而治。 及为丞相。 厚谨而已。 太仆公孙贺为丞相。 二月行幸河东。 祠后土。 令天下大酺五日。 膢五日。 祠门户比腊。 夏五月。 藉吏民而补车骑马。 秋蝗。 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骑出朔方击匈奴。 为匈奴八万骑所围。 遂没其军。 破奴居匈奴中十余年。 后亡归汉。 冬十有二月。 御史大夫倪宽卒。 初宽以儒学进。 家贫。 受业博士。 尝为弟子都养。 时行赁作。 带经而锄。 休息辄诵读。 为廷尉卒吏。 以不习吏事。 除为从史。 徙之北地视畜。 数年还。 廷尉适有疑奏。 已再见却矣。 掾吏莫知所为。 宽言其意。 事即得可。 后上问张汤。 前奏事非掾吏所为。 谁为之。 汤对曰。 臣从史倪宽。 汤由是以宽为奏谳掾。 徙为侍御史。 见上。 问尚书经义数事。 为太中大夫。 迁左内史。 民甚信重之。 后有军发左内史粟负租。 课殿当免。 吏民闻之。 输租襁负不绝。 课更以最。 三年春正月。 行巡狩海上。 胶东相王延广为御史大夫。 夏四月。 还修封泰山。 禅石闾。 遣光禄大夫徐息筑五原塞外列城。 西北到卢朐山。 游击将军韩说将兵屯之。 彊弩将军路博德筑居延城。 秋。 匈奴黎湖涂单于入定襄云中。 杀略数千人。 入张掖酒泉。 杀都尉。 四年春正月。 贰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 获汗血马。 初广利将骑六千。 步兵数万人。 至贰师城下取善马。 西至郁夷城。 当道小国各城守。 不肯给食。 食乏而还。 往来二岁。 到炖煌。 士卒十遣二三。 上书请罢兵。 上大怒。 乃益发兵卒六万人。 负从者不豫。 牛十万。 马二万。 驴骡馲驼以十万数。 多齎粮。 转运奉军。 天下骚动。 广利遂进兵。 当道小国皆送迎给廪食。 径到大宛城。 围宛三十余日。 宛中贵人共杀其王母寡。 奉其首。 出食给军。 悉出善马。 汉择取其善马十匹。 中马三千余匹。 乃共与立宛贵人昧察为王。 与盟而还。 诸所过小国。 皆遣子弟从入献见。 因为质焉。 还玉门关。 死者万余人。 马数千余匹。 行乏食。 战死甚多。 将吏贪。 不爱士卒。 故死亡者多。 上以为万里而伐。 不录其过。 乃封广利为海西侯。 封骑士赵弟杀郁城王为新畤侯。 拜卿三人。 二千石数百人。 千户以下千有余人。 广利者。 李夫人兄也。 广利弟延年。 性知音。 善歌舞。 上爱之。 乃为新声变曲。 闻者莫不感动。 而李夫人亦善舞。 甚姣丽有宠。 李夫人病笃。 上自临候之。 夫人蒙被。 上问而谢曰。 妾闻妇人貌不修饰。 不见君父。 妾不敢宴堕见。 上曰。 夫人病甚。 殆将不起。 宜见我嘱讬兄弟乎。 将加赐千斤。 而与兄弟尊官乎。 李夫人答曰。 尊官在帝。 不在一见。 上固欲见之。 夫人遂转向壁歔欷不复言。 于是上不悦而起。 姊妹让之曰。 贵人独不见嘱讬兄弟邪。 何为恨上如此。 夫人曰。 所以不见帝者。 乃所以深讬兄弟也。 夫以色事人者。 衰则爱弛。 爱弛则思绝。 上所以恋恋者。 乃以为平生容貌。 今见我颜色毁坏。 必有咄弃我意。 尚复肯追思悯录其兄弟哉。 及夫人卒。 上以后礼葬之。 图画其形于甘泉宫。 而尊重其兄弟。 广利为将军。 延年为协律都尉。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 有方士少翁。 言能致其神。 乃夜张烛。 设帷幄。 陈酒食。 而令上居他帷。 遥见好女子如李夫人。 还帐。 坐而眇然。 不得就视。 初。 上发谶书曰。 神马当从西北来。 后得乌孙好马。 名曰天马。 及得宛马。 马汗血。 言其先天马子也。 名曰天马。 更名乌孙马曰西北极马。 上甚好宛马。 每使使者相望于道。 率十辈。 大者数百人。 小者百余人。 一岁中使多者十余辈。 少者五六辈。 远者八九岁。 近者五六岁而还。 不能无侵盗币物。 及使失旨者。 辄案重罪以激怒之。 因复求使自赎。 由是使无穷已。 而轻犯法。 募吏民自占使者。 无问所从来皆遣之。 而汉使穷河源矣。 外国朝贡并至。 上乃悉从外国客。 巡行至海上。 大都多人民则过之。 观民人府库之饶厚。 赏赐作角抵戏。 出奇戏。 酒池肉林。 以观示之。 秋。 起明光宫。 冬行幸回中。 徙弘农都尉。 治武关。 税出入者。 以给吏卒食。 大宛既破。 外国振恐。 上欲遂困匈奴。 下诏曰。 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 高后时。 单于书绝悖逆。 齐桓公复九世之雠。 春秋大之。 于是复图匈奴矣。 遣中郎将苏武至匈奴。 匈奴留武不得归。 武固执汉节。 不肯降。 天汉元年春正月。 行幸甘泉。 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东。 祠后土。 匈奴使使来献大羽白牦。 夏大旱。 五月赦天下。 秋。 发谪戍屯五原。 监军御史穿北军垒垣。 以为贾区宇。 军正丞胡建欲诛之。 阴约其从卒。 监军御史与诸校尉列坐。 建趋至拜谒。 因令卒引御史斩之。 诸校尉惊愕不知所谓。 建遂上奏曰。 监军御史。 穿北军垣以为贾利。 于使文吏。 议不至重。 高皇帝法曰。 璧垒已定。 穿逾不由路。 是谓奸人。 奸人者杀之。 臣谨案军法曰正无属将军。 将军有罪以闻。 二千石以下行军法焉。 臣谨案以法斩。 上壮其节制。 书答曰。 国容不入军容。 军容不入国容。 何文吏也。 建有何疑焉。 是岁济南太守王延年为御史大夫。 二年春。 行幸东海还。 幸回中。 夏五月。 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 出酒泉击匈奴。 斩首虏万余级。 因杆将军出西河。 骑都尉李陵将步卒五千出居延。 与鞮汗单于战。 斩首万余级。 陵兵败降匈奴。 陵者。 李广孙。 敢兄当户之子。 上使陵为贰师将军督辎重。 陵稽首曰。 愿得自当一队。 上曰。 吾无骑与汝。 陵曰。 不用骑。 愿以少击众。 步兵五千人。 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陵至浚稽山。 与单于相遇。 以骑三万攻陵。 陵千余弩俱发。 应弦皆倒。 虏还走上山。 陵追击之。 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 召左右贤王。 驰兵八万骑攻陵。 陵且战且却。 南行数日。 抵山谷中。 复大战。 斩首三千余级。 引兵东南。 五日抵大泽葭苇中。 虏从上风纵火烧陵。 陵亦令军纵火以自救。 南行至山下。 单于在山上。 使其子将骑击陵。 陵自步斗树木间。 复杀虏数千。 因发连弩射。 单于下走。 是日捕得生口。 言单于曰。 此汉精兵也。 日引吾南行近塞。 得无有伏兵乎。 诸君长皆曰。 单于自将数万骑。 击汉数千人不能胜。 后无以复使边臣。 令汉益轻匈奴。 匈奴复力战山谷间。 尚四五十里得平地。 不能破。 乃还。 是日战数十合。 复力战。 杀伤虏二千余人。 虏不利欲去。 会陵军中候管敢为校尉所辱。 亡降匈奴。 具言军无后救。 射矢且尽。 单于大喜进兵。 使骑并击汉军。 疾呼曰。 李陵韩延年趋降。 遂遮道攻陵。 四面射。 矢下如雨。 陵矢且尽。 即弃军去。 士卒尚三千余人。 徒斩车辐持之。 军吏持尺刀。 抵入山谷。 单于入遮。 从山上坠石下。 士卒多死。 不得行。 陵曰。 兵败。 吾死矣。 军吏或劝陵降。 陵曰。 吾不死。 非壮士也。 陵叹曰。 使人有数十矢。 足以免矣。 今无兵复战。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 一片冰。 令各散去。 遮虏鄣相待。 陵与延年俱上马。 壮士从者数十人。 虏千骑追之。 延年死。 陵曰。 无面目以报陛下。 遂降。 士卒分散。 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 单于以大女妻陵。 立为右校王。 上闻陵降。 大怒。 大臣忧惧。 太史公司马迁上言陵功。 以陵之不死。 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初上遣贰师将军出时。 令陵为助兵。 及陵与单于相持。 而贰师无功。 上以迁欲沮贰师。 为陵游说。 后捕得匈奴生口。 言陵教单于为兵法。 上怒。 乃族陵家。 而下迁腐刑。 陵闻之曰。 教单于为兵者。 乃绪也。 非陵也。 李绪者。 故塞外都尉。 先是降匈奴。 陵痛其家以绪诛。 乃使人刺杀绪。 司马子长既遭李陵之祸。 喟然而叹。 幽而发愤。 遂着史记。 始自黄帝以及秦汉。 为太史公记。 后为中书令。 尊宠任职。 益州刺史任安与迁书。 责以不推贤贡士。 迁报书曰。 仆赖先人绪业。 得待罪辇毂下。 三十余年矣。 尝厕下大夫之列。 陪外庭末议。 不能引纲维。 尽思虑。 今以亏形在●茸之间。 当何言哉。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 孔子适陈。 商鞅因景监见。 赵良为之寒心。 同子参乘。 袁丝变色。 自古而耻之。 奈何使刀锯之余。 荐天下之豪杰哉。 仆少负不羁之气。 长无乡曲之誉。 幸得奉薄技。 出入周卫。 而事乃有大谬。 夫仆与李陵。 趋舍异路。 素非相善也。 然观其为人。 事亲孝。 与士信。 临财廉。 取与义。 尝思奋不顾身。 以徇国家之急。 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赴公家之难。 斯亦奇矣。 今举事一不当。 而全驱保妻子之臣。 随而媒孽其短。 仆诚痛心。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深距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 垂饵虎口。 横挑彊胡。 挫亿万之师。 虏救死扶伤不给。 悉举引弓之民。 一国共攻之。 转斗千里。 矢尽道穷。 救兵不至。 士卒死伤如积。 然李陵一呼劳军。 军士无不奋躬流涕。 沬血饮泣。 张空卷。 冒白刃。 北首争死敌场。 虽古名将。 不见过也。 身虽陷败。 其所摧破。 亦足暴功于天下。 仆以为陵之不死。 直欲得当报汉也。 时主上闻陵败。 食不甘味。 听朝不怡。 忧惧不知所出。 仆窃不自量。 欲效其款款之愚。 因推此意以言之。 欲以广主上之意。 上以仆非沮贰师而为陵游说。 遂下之于吏。 拳拳之忠。 终不能自明列。 身非木石。 独与法吏为伍。 深幽囹圄之中。 谁可告愬者。 仆闻太上不辱先。 其次不辱身。 其次不辱色。 其次不辱辞令。 且藏获婢妾。 犹能引决。 仆所以引忍苟活。 身陷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私心有所不尽。 疾没世而名不称于后世也。 昔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左丘明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足。 兵法修列。 仆窃不自量。 讬于无能之辞。 欲网罗天下放逸旧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仆诚以着此书。 藏之名山。 传之后人。 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 太史公记。 凡百三十篇。 五十余万言。 迁父谈亦为太史公。 自叙其先。 重黎之后。 世掌天地官也。 本传曰。 司马迁据左氏春秋国语。 采世家战国策。 逮楚汉春秋。 接其后事。 迄于天汉。 其言秦汉详矣。 至于采摭经传。 分散百家之事。 甚多疏略。 或有抵忤。 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 述货殖则崇奸利而羞贫贱。 此其所蔽也。 然则刘向扬雄。 博极群书。 皆称迁有良史之才。 服其善序事理。 辩而不华。 质而不野。 其文直。 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 泰山琅邪群盗徐勃等。 阻山攻城。 断道路。 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 衣绣衣。 仗斧钺。 分部逐捕。 刺史郡守已下皆伏诛。 三年春二月。 御史大夫王延年有罪自杀。 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初搉酒酤。 三月。 上行幸太山。 修封禅。 祠明堂。 因受计还北海。 祠恒山。 瘗玄玉。 夏大旱。 四月。 赦天下。 所过无出田租。 秋。 匈奴入雁门。 太守坐畏懦弃市。 四年春正月。 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余骑。 步兵七万人出朔方。 因杆将军公孙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 游击将军韩说将步兵三万人出五原。 彊弩将军路博德将步兵万余人。 与贰师将。 军会。 与匈奴战不利。 皆引还。 夏四月。 立皇子髆为昌邑王。 秋九月。 令死罪人赎钱五十万。 减死一等。 发布时间:2025-11-18 18:25:3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