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九 内容: 神雀元年春正月。 行幸甘泉。 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东。 祠后土。 赐天下勤事吏及民爵。 鳏寡孤独高年帛。 所赈贷贫民勿收。 行所过无出田租。 诏曰。 夫江海、百川之大者。 今阙无祀。 其令祠官以时祠江海及洛水。 胶东王相张敞为京兆尹。 敞字子高。 河东人。 先是敞为洛阳太守。 郡内清治。 上书自请曰。 山阳户九万三千。 计盗贼未得者十七人。 他课皆如此。 臣久居闲处。 而忘国事。 非忠臣也。 请治剧郡。 时胶东盗贼并起。 长吏不能治。 乃拜敞为胶东王相。 至郡。 明设购赏。 开贼盗令相捕斩除罪。 吏追捕有功。 上名尚书。 调补县令者数人。 国中清平。 王太后数游猎。 敞上书谏曰。 臣闻秦王好淫声。 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曲。 楚庄王好畋猎。 樊姬为之不食鸟兽之肉。 口非恶甘旨。 耳非恶丝竹也。 所以抑心意。 绝嗜欲者。 将欲率二君全宗祀也。 礼。 君母出门则乘軿辎。 下堂则从傅母。 进退则鸣佩玉。 内饰则结纫绸缪。 此则至尊至贵。 所以自敛制。 不自恣纵之义也。 今后姿质淑美。 慈爱宽仁。 诸侯莫不闻之。 而少以畋猎从恣为名。 于是以此上闻。 亦未宜也。 唯观览于往古。 合行于来今。 令后姬有法则。 臣下有所称颂。 及为京兆尹。 长安多盗贼。 自赵广汉后。 守尹皆不称职。 敞到则求问长安父老。 偷长得数人。 皆温厚。 出从僮骑。 闾里以为长者。 敞皆召见责问。 赦其罪。 令致诸偷。 偷长曰。 今君一旦召诣府。 恐诸偷惊散。 请一切受署。 敞皆补为吏。 遣归休。 置酒。 诸小偷悉贺。 饮酒醉。 偷长阴以赭土污其衣。 吏坐里门阅出。 衣赭污者悉收。 一旦乃得数百人。 由此桴鼓希鸣。 世无偷盗。 敞治京兆。 修广汉之迹。 其方略耳目不及广汉。 然颇以经术儒雅。 以辅其政。 不纯用刑。 故能免于戮。 西羌反。 夏四月后将军赵充国讨西羌。 充国字翁孙。 陇西人也。 时年七十六。 初出兵。 上问谁可将者。 充国曰。 无逾老臣。 愿陛下以兵属老臣。 勿以为忧。 上笑曰诺。 充国既行。 尝以远斥候为务。 行必有战备。 止必坚营壁。 尤能持重。 爱士卒。 先计而后战。 遂至西部都尉府。 日飨军士。 虏数挑战。 充国坚守。 于是酒泉太守辛武贤奏。 言郡兵皆屯备南山。 北边空虚。 势不能久。 或曰至秋冬乃进兵。 此虏在境外之策也。 今虏朝夕为寇。 胡地苦寒。 汉马不能冬。 屯兵在武威张掖酒泉。 万骑已上可以悉发。 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粮。 分兵并出张掖酒泉。 合击罕幵在鲜水之上者。 虏以畜产为命。 今皆离散。 兵出虽不尽诛。 且夺其畜产。 虏其妻子。 复引军还。 冬复击之。 大兵仍出。 虏必振壤。 上下其书于充国。 充国以为武贤欲轻引万骑。 为两道出张掖酒泉。 回远千里。 以一马自驮负三十日食。 为米二斛四斗麦八斛。 又有衣装兵器。 难以追逐。 勤劳而至。 虏必商军进退。 稍稍引去。 逐水草。 入山林。 随而深入。 虏必据前险。 守后阨。 以绝粮道。 必有伤危之忧。 而武贤以为可夺畜产虏妻子。 此殆空言。 非至计也。 又武威张掖皆当北塞。 有通谷水草。 臣恐匈奴与羌有谋。 且欲大入。 其郡兵尤不可悉发。 先零首为叛逆。 他种劫略。 故臣欲捐罕幵闇昧之过。 隐而勿彰。 先行先零之诛以振动之。 宜悔过反善。 因舍其罪。 选良吏抚循和辑。 此全师保胜。 安边之长策也。 上下其书。 公卿议者。 咸以为先零兵盛。 而负罕幵之助。 不先破罕幵。 则先零亦未可图也。 上乃拜侍中许延寿为彊弩将军。 即拜酒泉太守武贤为破羌将军。 赐玺书嘉纳其奏。 因以书敕切让充国曰。 将军不早及秋共水草之利。 争其畜食。 欲至冬。 虏皆畜食。 多藏匿山林中。 依险阻。 将军士卒寒。 手足皲瘃。 宁有利乎。 将军不念中国之费。 而欲以岁数而胜微。 将军谁不乐此者。 今诏破羌将军武贤等击罕幵。 将军其自引兵便道西并进。 虽不相及使虏闻东方北方兵并来。 分散其心意。 离其党与。 虽不能殄灭。 当有瓦解者。 勿复有疑。 夏六月有星孛于东方。 秋七月大旱。 充国上书曰。 臣前奉诏告谕罕幵。 宣天子至德。 以解其谋。 罕幵之属。 皆知明诏。 今先零已为寇日久。 而罕幵未有所犯。 今先击罕幵。 释先零。 赦有罪。 诛无辜。 去一难。 就两害。 诚非陛下本计也。 先零欲为背叛。 故与罕幵解仇结约。 其心恐汉兵至而罕幵背之。 先击罕幵。 而先零必救之。 以坚其交。 迫胁诸小国种附者稍集。 虏兵浸多。 用力数倍。 恐国家忧累繇十年数。 不一二岁而已。 臣之愚计。 先诛先零。 则罕幵之属。 不烦兵而服之矣。 以今进兵。 诚未见其利。 上乃玺书报从充国计击先零。 充国引兵至先零。 虏久屯聚解弛。 望见大军。 弃车重欲渡湟水。 水道阨狭。 充国曰。 此穷寇不可迫也。 缓之则走不顾。 急之则还致死。 乃徐行驱之。 虏赴水溺死数百人。 乃降。 斩首五百余级。 虏遂败走。 获牛马羊十万余头。 车四十余两。 兵至罕幵地。 令军无燔烧聚落。 刍牧田中。 罕幵羌闻之喜曰。 汉兵果不击我。 豪靡忘使人来言。 愿得故地。 充国以闻。 未报。 靡忘自来归充国。 充国以闻。 赐饮食。 遣还谕种人。 罕幵竟不烦兵而降。 上赐充国书。 令破羌将军为充国副。 进兵击先零。 时先零降者万余人。 充国度其必壤。 欲罢骑兵。 留屯田。 或谏曰。 将军数不奉诏。 一旦绣衣来责。 将军身不能自保。 何国家之能安。 今此利病之间。 又何足争。 充国曰。 是何言之不忠也。 今汉兵久不决。 四夷卒有动摇。 相因而起。 虽有智者。 不能善其后事也。 诸君徒欲自营。 不为国计也。 吾固以死争之。 明主可以忠言。 遂上屯田罢兵状。 奏曰。 虏易以计破。 难以用兵。 臣愚以为击之不便。 今吏士马牛谷粮刍□之费甚重。 转输不能给。 愿罢骑兵。 留屯田。 兵士屯要害处。 益畜积。 省大费。 谨上屯田处器用簿。 上报曰。 如将军计。 虏何时伏诛。 兵当何时得决。 其熟计复奏。 充国上状曰。 帝王之兵。 以全取胜。 今虏亡其美地茂草。 寄讬远遁。 骨肉离心。 人有叛志。 散师屯田。 以待其变。 此坐支解羌虏之具也。 臣谨条屯田便宜十一事。 分步兵九校。 吏士各万人。 留屯田以为武备。 因田致谷。 威德并行。 一也。 排抑羌虏。 使不得肥饶之地。 分破其众。 成相叛之渐。 二也。 居民得并田作。 不失农业。 三也。 军马一月之食。 度支田土一岁。 罢骑兵以省大费。 四也。 至春省甲。 士卒漕运谷至临羌。 以示胡虏。 扬威武折冲之具。 五也。 以闲暇时伐材木。 缮治邮亭。 充入金城。 六也。 兵出乘危徼幸。 不出。 使虏因窜于风寒之地。 罹于疾疫霜露之患。 坐得必胜之道。 七也。 亡经险阻远迫死伤之患。 八也。 内无损威武之重。 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 九也。 又无惊动河南大小罕幵。 使生他变之忧。 十也。 治皇□中道桥。 令可至鲜水。 以制西域。 申威西极。 使师从枕席上过。 十一也。 既省大费。 徭役豫息。 以戒不虞。 十二也。 诏复报曰。 将军独不计虏兵将攻挠屯田者。 及杀略人民。 将何以止之。 大小罕幵前言。 我告汉军先零所在。 兵久不往。 得无不分别人而并击我邪。 其意常恐。 今兵不出。 得无变生。 与先零为一。 熟计复奏。 充国奏曰。 虞失地远客。 分散饥寒。 皆闻天子明诏令相捕斩之赏。 臣愚以为其势自坏。 今留屯田。 地势平易。 多高山远望之便。 部曲相保。 堑垒木樵。 便兵饰弩。 烽火相连。 势足并力。 以逸待劳。 兵之大利。 骑兵虽罢。 虏见屯田为必擒之具。 必有土崩以归之意。 宜不久矣。 今虞马羸瘦。 必不敢捐其妻子于他种中。 远来为寇。 又见屯田兵精。 必不敢将其累重还归故地。 若为小寇。 势不足患。 臣闻战不必胜。 不苟接刃。 攻不必取。 不敢劳众。 释坐胜之道。 乘从危之势。 兵不见其利。 而内自疲弊。 贬重自损。 非所以示蛮夷也。 又大兵一出。 还不可复留。 湟中亦不可空。 如是徭役自复发也。 且匈奴不可不备。 乌桓不可不忧。 今见转运烦费。 倾国家不虞之用。 以赡一隅。 臣愚以为不便。 且校尉临众。 宣明威德。 奉厚币。 抚循罕幵羌众。 喻以明诏。 必无异心。 不足以疑故出兵。 臣今奉诏出塞。 引军远攻。 罢天子之精兵。 散车甲于山野。 虽无尺寸之功。 偷得避嫌之便。 而无后咎。 此人臣不忠之利。 非明主社稷之福也。 臣不敢避斧钺之诛。 谨昧死以闻。 充国初奏事。 议臣非难充国。 十七人中十五人。 最在后十三人。 有诏诘前言不便者。 皆顿首服。 于是诏报听之。 京兆尹张敞上书。 言充国兵在外已经夏。 发陇西以北安定以西吏民给输。 田事废。 业无余积。 虽羌虏必破。 来春民必困乏。 愿令诸有罪。 非盗贼受财杀人犯不道者。 皆得以差入谷。 比八郡赎罪。 务益致谷。 以备预百姓之急。 事下有司。 左冯翊萧望之曰。 民含阴阳之气。 有仁义利欲之心。 在上之教化。 虽尧舜在上。 不能去民利欲之心。 而能令其利欲不胜仁义也。 虽桀纣在上。 不能去民好义之心。 而能令其好义不胜利欲也。 故尧舜桀纣之分。 在于义利而已矣。 故道民不可不慎也。 令民以粟赎罪。 则富者得生。 贫者独死。 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也。 人情父兄囚絷。 闻以财得生。 为人子弟者。 将不顾死伤之患。 败乱之行。 以赴财利。 求亲戚一人得生。 十人已死。 如此则伯夷之行坏。 公绰之名灭。 政教一倾。 不可卒复。 古者藏财于人。 不足则取之。 有余则与之。 故诗云。 爰及矜人。 哀此鳏寡。 上惠下也。 又曰。 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下惠上也。 今西边之役。 民失作业。 虽户赋口敛以赡其用。 古之通道也。 百姓莫以为非。 以死救生恐未可。 陛下布德施教。 教化既成。 尧舜无以加也。 今议开利路以伤既成之化。 臣窃痛之。 上复下其议。 敞曰。 令罪人出钱减死。 便于烦扰良民横兴赋敛。 又诸盗贼及杀人犯不道者皆不得赎。 首匿见知纵犯所不当得为之。 属议者或颇言其法不可蠲除。 今因此令赎甚明。 何伤教化所乱。 甫刑之罚小过。 赦薄罪。 赎有金选之品。 其所从来久矣。 何贼之敢生。 今凉州方秋饶之时。 民尚饥乏。 况至来春。 必将大困。 不早虑赈恤必全之策。 而引常经以难常人。 常人可与守经。 未可与从权也。 望之复对曰。 先帝圣明。 贤良在位。 立宪垂法。 为无穷之基。 故今布令曰。 边郡数被兵难饥寒。 夭绝天年。 父母相失。 天下共给其费。 故为军旅卒暴之事。 臣闻天汉四年。 常使罪人赎罪。 出钱五十万。 减死一等。 豪彊吏民。 请夺假借。 至为盗贼以赎罪。 奸邪并起。 臣以为使死罪赎之败也。 故曰不便。 时丞相御史大夫以为羌虏且破。 转输略足相给。 遂不施行敞议。 赐大司农朱邑子黄金百斤。 以奉祭祀。 邑字仲卿。 庐江人。 身为列卿。 居处节约。 奉禄以供九族乡党。 家无余财。 敦厚公正。 不可交以私。 上甚重之。 将死。 属其子曰。 我故桐乡啬夫。 其民爱我。 必葬我桐乡。 后世子孙奉祀。 不如桐乡。 桐乡民为起立祠。 岁时常祭之。 是岁韩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封龙□侯。 二年春正月乙丑。 甘露降。 凤皇集于京师。 群鸟从之有万数。 夏五月西羌平。 斩其首恶大豪杨玉首以降。 置金城属国。 以处降羌。 赦天下。 后将军充国还。 所善浩星赐。 迎说充国曰。 众人皆以破羌彊弩将军出击。 斩首获降。 虏以破坏。 然有识者以为虏势穷困。 兵虽不出。 必自服矣。 虽然。 将军即见上。 宜归功于二将军。 充国曰。 吾年老矣。 爵位已极。 岂嫌伐一时之功哉。 兵势国之大事。 当为后法。 老臣不以余命。 一为陛下言兵之利害。 卒死。 谁当复言之者。 卒以其意对。 上然其计。 武贤由是怨充国。 上书告充国子中郎将邛。 前从军在西羌时。 言车骑将军张安世。 常不快上意。 上数欲诛之。 邛家将军为上言安世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称忠谨。 宜见全恕。 由是得免。 邛又坐禁止。 而入至充国幕府司马中乱屯兵。 邛下吏自杀。 充国乞骸骨。 赐金。 安车驷马。 免罢就第。 充国初以司马从二师将军击匈奴。 大为虏所困。 汉军乏食数日。 死伤者多。 充国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阵。 二师引军随之。 遂得解。 身被二十余疮。 武帝叹之。 擢为车骑将军长史。 太始之际。 与霍光定策安宗庙。 封营平侯。 秋。 匈奴大乱。 日逐王先贤单于来降时卫司马会稽人郑吉使护鄯善西南道。 以攻破车师。 日逐王请降于吉。 吉发诸国兵五万人。 迎日逐王。 口万二千人。 小王将十二人。 及河曲。 颇有亡者。 吉追斩之。 遂将诣京师。 封日逐王为归德侯。 吉为安远侯。 使吉并护车师以西北道。 故号都护。 都护之号。 自吉始也。 于是吉始中西域而立幕府。 治□垒城。 镇抚诸国。 汉之号令。 颁于西域。 始自张骞。 而成于郑吉。 九月。 司隶校尉盖宽饶下狱自杀。 宽饶魏人。 为儒学者所宗。 刚直公清。 数干犯上意。 在位久不迁越。 先之者多。 宽饶自伐其行能。 意终不满。 时上方用刑法。 任中书官。 宽饶奏封事曰。 方今圣道浸微。 儒术不行。 以刑狱为周召。 以法律为诗书。 又引易传。 言五帝官天下。 三王家天下。 家以传子孙。 官以传圣贤。 若四时之运。 成功者去。 不得其人。 不居其位。 书奏。 上以宽饶为怨谤。 下其书。 时执金吾议。 以为宽饶旨意欲求禅。 大逆不道。 遂下狱。 谏议大夫郑昌上书曰。 司隶校尉。 食不求饱。 居不求安。 进有忧国之心。 退有死身之义。 上无许史之属。 下无金张之讬。 职在司察。 直道而行。 多仇少与。 上书谏国事。 下有司。 劾以大辟。 臣幸得与大夫之后。 官以谏为名。 不敢不言。 上不听。 遂下廷尉。 宽饶引佩剑自杀。 宽饶为司隶。 京师肃清。 居贫。 子弟常步行。 自戍北边。 然性颇深刻。 刺举无所回避。 贵戚大臣。 人人相与为怨。 平恩侯许伯入第。 丞相御史大夫中二千石皆贺。 宽饶不贺。 许伯请之。 乃往。 从西阶上。 东向特坐。 许伯自酌。 宽饶曰。 无多酌我。 我有酒狂。 丞相笑曰。 次公醒而如狂。 何必酒也。 坐皆属目卑下之。 酒酣作乐。 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 为沐猴与狗斗。 坐皆大笑。 宽饶不悦。 仰视屋而叹曰。 富贵无常。 忽辄易人。 如此传舍。 所阅多矣。 唯谨慎者得久矣。 君侯可不戒之。 因起趋出。 劾奏长信少府。 以列卿而猴舞。 失礼不敬。 上欲罪少府。 许伯为请。 乃止。 宽饶初为卫尉司马。 先是司马在部。 见卫尉拜谒。 尝为卫尉徭役。 使市买。 宽饶案旧令。 遂揖卫尉。 卫尉私使宽饶。 宽饶以令诣府门谒辞尚书。 尚书责问卫尉。 由是不敢私使。 而司马不拜。 宽饶为司马。 断其单衣令短。 躬案行士卒。 抚循之甚有恩信。 及岁尽交代。 上临飨。 罢卫士卒。 数千人皆叩头。 请留一年。 以报宽饶厚德。 匈奴单于遣名王奉献贺正。 始和亲。 三年春。 起乐游苑。 二月丙辰。 丞相魏相薨。 四月戊辰。 御史大夫邴吉为丞相。 吉起刑法小吏。 及为丞相。 以礼让临下。 掾吏尝有罪。 辄与长休假。 无案验。 吉曰。 丞相府有案吏之名。 窃陋焉。 公府不案吏。 自吉始也。 驭吏嗜酒。 醉欧吐吉车茵。 西曹白命斥之。 吉曰。 以醉之失去士。 此人将安所容乎。 西曹忍之。 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后边虏入塞。 发奔命卒。 至此驭吏习边事。 见驿骑持赤白囊。 知虏入塞。 遽白吉。 因曰。 恐虏复入。 长吏皆老。 不任兵马。 宜可预视。 吉即案省。 未毕。 有召问至。 吉具对。 御史大夫不能详知所以。 得谴让。 而吉见谓忧边思职。 吉叹曰。 士无不可容。 向不闻驭吏之言。 何见劳勉之有。 吉尝逢见郡斗。 死伤横道边。 不问。 前行见人逐牛。 牛吐舌喘息。 吉使骑问逐牛行几里已喘。 掾吏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以讥吉。 吉曰。 人斗相杀。 长安令京兆尹之职。 岁尽。 丞相课其殿最。 奏行赏罚而已。 丞相不亲小事。 非所以道路问也。 方春少阳用事。 未可以暑。 恐牛近行用暑喘。 此时气失节。 恐有所伤害。 三公典调阴阳。 职所当忧。 是以问之。 吉子显为议曹掾。 从祝高祖庙。 至夕牲日。 乃使出取斋衣。 吉怒曰。 宗庙至重。 而显不敬。 亡吾爵者必显也。 秋七月甲子。 大鸿胪萧望之为御史大夫。 八月诏曰。 吏不廉平。 则治道衰。 今小吏皆勤事。 而俸禄薄。 欲无侵涣难矣。 其益吏百石已下。 俸五十斛。 是岁光禄大夫梁丘贺为少府。 贺字长翁。 琅邪人。 初以能心计为武骑。 后为郎。 上祠孝昭庙。 先驱。 旄头大剑。 挺坠于地。 首陷泥中。 刃向上。 乘舆马惊。 于是上召贺筮之。 曰有兵不吉。 上还。 乃使有司代祠。 是时霍氏外孙任宣为代郡太守。 坐谋反诛。 宣子章为公车丞。 夜亡。 乃玄祛服。 入庙。 执戟郎间。 欲为逆。 发觉伏诛。 其后明而入庙。 自此始也。 贺以筮有应。 由是近幸。 为大夫至少府。 为人小心周密。 上信重之。 贺明易。 贺子临亦精于易。 为黄门侍郎。 讲论于石渠。 四年春二月。 诏曰。 迺者凤皇甘露。 降集京师。 嘉瑞并见。 修兴五帝太一后土之祠。 鸾凤翱翔。 降集于旁。 齐戒之暮。 神光显着。 及荐鬯之夕。 神光交错。 或登于天。 或降于地。 从四方来集于坛。 上帝嘉飨。 海内承福。 其赦天下。 赐民爵。 鳏寡高年帛。 夏五月。 颍川太守黄霸。 以治行尤异。 秩二千石。 赐爵关内侯。 加赐黄金百斤。 颍川吏民有行义者。 爵人二级。 力田一级。 其贞洁顺女赐帛。 霸为政。 尚先教化。 而后刑罚。 务农桑。 节用殖财。 去食谷马。 聪明尽知下情。 尝使吏人有所案察。 吏还。 霸劳曰。 甚苦。 食于道旁。 乃为鸟所盗肉。 吏大惊以为神。 以霸且知其委曲。 毫厘不敢有隐。 民有鳏寡孤独死者。 霸告吏曰。 某处大木可为棺。 某亭猪子可为祭。 吏往皆如其言。 吏民不知所出。 皆称神明。 奸人去入他境。 许丞老病耳聋。 督邮白欲逐之。 霸不听。 或问其故。 曰。 数易长吏。 送故迎新之费。 乃为奸吏因缘。 公私费耗甚多。 皆出于民。 新长吏又未必贤。 凡治道去其太甚耳。 霸外宽内明。 得吏民心。 户口岁增。 治为天下第一。 五月。 诏郡国举贤良。 匈奴遣弟呼留若胜之来朝。 冬十月。 有凤十一集杜陵。 十有一月。 河南太守严延年有罪弃市。 延年为治严酷。 冬月传属县囚会府下。 流血数里。 河南号曰屠伯。 府丞年老颇悖。 素畏延年。 恐见中伤。 延年实亲厚之。 而丞愈自恐。 自筮得死卦。 乃求告。 至京师上书。 言延年罪名十事。 拜奏。 因饮药自杀。 以明不欺。 事下案验。 有此数事。 延年坐诽谤政理不道。 先是延年母从东海来。 适见报囚。 母怒延年曰。 天道神明。 人不可独杀。 行矣去汝东归。 埽除墓地待汝耳。 母还归。 复为宗族昆弟言之。 后岁余而诛矣。 延年虽酷。 然敏于政事。 令行禁止。 郡国肃清。 先是为涿郡太守。 豪彊放纵。 盗贼横行。 吏民皆曰。 宁负二千石。 无负豪彊大家。 延年至则案诛大姓高氏等。 所杀十人。 郡中畏栗。 道不拾遗。 初上即位。 延年为御史。 劾奏霍光擅废立主上。 无人臣礼。 大不道。 奏虽寝。 朝廷肃然敬惮之。 延年兄弟五人。 皆有吏才。 至二千石大官。 东洋贤于严母。 号曰万石严妪。 延年次弟彭祖。 有才艺。 学春秋。 明传经注记。 即名严氏春秋也。 官至左冯翊太子太傅。 不求当世。 为儒者宗。 或谓彭祖曰。 天时不胜人事。 君不修小礼曲意。 无贵人左右之助。 经义虽高。 不至宰相矣。 愿少自勉。 彭祖曰。 大凡通经术。 故当修先王之道。 何可委曲从容。 苟求富贵乎。 卒以太傅官终。 十有二月。 凤皇集上林。 发布时间:2025-11-19 12:26:5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