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慎微第六 内容: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是以伊尹负鼎,居于有莘之野,修道德于草庐之下,躬执农夫之作,意怀帝王之道,身在衡门之里,志图八极之表,故释负鼎之志,为天子之佐,克夏立商,诛逆征暴,除天下之患,辟残贼之类,然后海内治,百姓宁。 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 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 此二者,修之于内,着之于外;行之于小,显之于大。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之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礼以行之,逊以出之。 盖力学而诵诗、书,凡人所能为也;若欲移江、河,动太山,故人力所不能也。 如调心在己,背恶向善,不贪于财,不苟于利,分财取寡,服事取劳,此天下易知之道,易行之事也,岂有难哉? 若造父之御马,羿之用弩,则所谓难也。 君子不以其难为之也,故不知以为善也,绝气力,尚德也。 夫目不能别黑白,耳不能别清浊,口不能言善恶,则所谓不能也。 故设道者易见晓,所以通凡人之心,而达不能之行。 道者,人之所行也。 夫大道履之而行,则无不能,故谓之道。 故孔子曰:“道之不行也。 ”言人不能行之。 故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言颜渊道施于世而莫之用。 由人不能怀仁行义,分别纤微,忖度天地,乃苦身劳形,入深山,求神仙,弃二亲,捐骨肉,绝五? ,废诗、书,背天地之宝,求不死之道,非所以通世防非者也。 若汤、武之君,伊、吕之臣,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上瞻天文,下察人心,以寡服众,以弱制强,革车三百甲卒三千,征敌破众,以报大雠,讨逆乱之君,绝烦浊之原,天下和平,家给人足,疋夫行仁,商贾行信,齐天地,致鬼神,河出图,洛出书,因是之道,寄之天地之间,岂非古之所谓得道者哉。 夫播布革,乱毛? ,登高山,食木实,视之无优游之容,听之无仁义之辞,忽忽若狂痴,推之不往,引之不来,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邻,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而非怀道者也。 故杀身以避难则非计也,怀道而避世则不忠也。 是以君子居乱世,则合道德,采微善,绝纤恶,? 父子之礼,以及君臣之序,乃天地之通道,圣人之所不失也。 故隐之则为道,布之则为文,诗在心为志,出口为辞,矫以雅僻,砥砺钝才,雕琢文彩,抑定狐疑,通塞理顺,分别然否,而情得以利,而性得以治,绵绵漠漠,以道制之,察之无兆,遁之恢恢,不见其行,不睹其仁,湛然未悟,久之乃殊,论思天地,动应枢机,俯仰进退,与道为依,藏之于身,优游待时。 故道无废而不兴,器无毁而不治。 孔子曰:“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言德行而其下顺之矣。 发布时间:2025-11-19 14:02:0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