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归田录卷二 内容: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 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时丁晋公(谓)《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 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 赵元昊二子:长曰佞令受,次曰谅祚。 谅祚之母,尼也,有色而宠,佞令受母子怨望。 而谅祚母之兄曰没藏讹★者,亦黠虏也,因教佞令受以弑逆这谋。 元昊已见杀,讹★遂以弑逆之罪诛佞令受子母,而谅祚乃得立,而年甚幼,讹★遂专夏国之政。 其后谅祚稍长,卒杀讹★,灭其族。 元昊为西鄙患者十馀年,国家困天下之力,有事于一方,而败军杀将,不可胜数,然未尝少挫其锋。 及其困于女色,祸生父子之间,以亡其身,此自古贤智之君或不能免,况夷狄乎 ! 讹★教人之子杀其父,以为己利,而卒亦灭族,皆理之然也。 晏元献公喜评诗,尝曰: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 人皆以为知言。 契丹阿保机,当唐末五代时最盛。 开平中,屡遣使聘梁,梁亦遣人报聘。 今世传(一有学士二字)李琪《金门集》有《赐契丹诏》乃为阿布机,当时书诏不应有误,而自五代以来,见于他书者皆为阿保机,虽今契丹之人,自谓之阿保机,亦不应有失。 又有赵志忠者,本华人也,自幼陷虏,为人明敏,在虏中举进士,至显官。 既而脱身归国,能述虏中君臣世次、山川风物甚详,又云:阿保机虏人实谓之阿保谨。 未(一作莫知孰是。 (一作也字)此圣人所以慎于传疑也。 真宗尤重儒学,今科场条制,皆当时所定。 至今每亲试进士,已放及第,自十人已上,御试卷子并录本于真宗影殿前焚烧,制举登科者亦然。 近时名画,李成、巨然山水,包鼎虎,赵昌花果。 成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 巨然之笔,惟学士院玉堂北壁独存,人间不复见也。 包氏宣州人,世以画虎名家,而鼎最为妙,今子孙犹以画虎为业,而曾不得其仿佛也。 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俗,(一作劣)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 (一作未有过此者)寇莱公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的对。 朝廷之制,有因偶出一时而遂为故事者。 契丹人使见辞赐宴,杂学士员虽多皆赴坐,惟翰林学士★召当直一员,(一作人)馀皆不赴。 诸王宫教授入谢,祖宗时偶因便殿不御袍带见之,至今教授入谢,必俟上入内解袍带复出见之。 有司皆以为定制也。 处士林逋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 〔一〕逋工笔画,〔二〕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颇为士大夫所称。 又《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评(一作能)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又其临终为句云:茂陵他日求遗★,〔三〕犹喜曾无《封禅书》。 〔四〕尤为人称(一作传)诵。 自逋之卒,湖山寂寥,(一作寞)未有继者。 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 不知是何等语,虽士大夫(一作君子)亦往往道之。 天圣中有尚书郎赵世长者,常以滑稽自负,其老也求为西京留台御史,有轻薄子送以诗云:此回真是送灯台。 世长深恶之,亦以不能酬酢为恨。 其后竟卒于留台也。 官制(一作称)废久矣,今其名称讹谬者多,虽士大夫皆从俗,不以为怪。 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驸马都尉,故谓之驸 马。 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也。 唐制:三卫官有司阶、司戈、执干、执戟,谓之四色官。 今三卫废,无官属,惟金吾有一人,每日于正衙放朝喝,〔五〕不坐直,谓之四色官,尤可笑也。 〔六〕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 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 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 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一作精绝)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 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 宫人往往缕(一作覆)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太宗时有待诏贾玄,以棋供奉,号为国手,迩来数十年,未有继者。 近时有李憨子者,颇为人所称,云举世无敌手,然其人状貌昏浊,垢秽不可近,盖里巷庸人也,不足置之★俎间。 故胡旦尝语人曰:以棋为易解,则如旦聪明尚或不能;以为难解,则愚下小人往往造于精绝。 信如其言也。 王副枢畴之夫人,梅鼎臣之女也。 景彝初除枢密副使,梅夫人入谢慈寿宫,太后问:夫人谁家子 ? 对曰:梅鼎臣女也。 太后笑曰:是梅圣俞家乎 ? 由是始知圣俞名闻于宫禁也。 圣俞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余又闻皇亲有以钱数千购梅诗一篇者。 其名重于时如此。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杀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七〕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国朝宰相,最少年者惟王溥,罢相时父母皆在,人以为荣。 今富丞相(弼)入中书,时年五十二,太夫人在堂康强,后三年,太夫人薨,有司议赠恤之典,云:无见任宰相丁忧例。 是岁三月十七日春宴,百司已具,前一夕有旨:富某母丧在殡,特罢宴。 此事亦前世未有。 皇佑二年、嘉佑七年季秋大享,皆以大庆殿为明堂,盖明堂者,路寝也,方于寓祭圜丘,斯为近礼。 明堂额御篆,以金填字,门牌亦御飞白,皆皇佑中所书,神翰雄伟,势若飞动。 余诗云: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者,谓二牌也。 钱思公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 自云:平生不足者,不得于黄纸书名。 每以为恨也。 三班院所领使臣八千馀人,〔八〕莅事于外。 其罢而在院者,常数百人。 每岁干元节醵钱饭僧进香,合以祝圣寿,谓之香钱,判院官常利其馀以为餐钱。 群牧司领内外坊监使副判官,〔九〕比他司俸入最优,又岁收粪墼钱颇多,以充公用。 故京师谓之语曰:三班吃香,群牧吃粪也。 咸平五年,南省试进士《有教无类赋》,王沂公为第一,赋盛行于世,其警句有云: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草何知,尚熏莸而相假。 时有轻薄子,拟作四句云:相国寺前,熊翻筋斗;望春门外,驴舞柘枝。 议者以谓言虽鄙俚,亦着题也。 〔一○〕国朝之制,自学士已上赐金带者例不佩鱼。 〔一一〕若奉使契丹及馆伴北使则佩,事已复去之。 惟两府之臣则赐佩,谓之重金。 初,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惟金也。 乃创为金★之制以赐群臣,方团球路以赐两府,御 花在赐学士以上,今俗谓球路为笏头,御仙花为荔枝,皆失其本号也。 宋丞相(庠)早以文行负重名于时,晚年尤精字学,尝手校郭忠恕《佩★》三篇宝玩之。 其在中书,堂吏书牌尾以俗体书宋为宋,〔一二〕公见之不肯下笔,责堂吏曰:吾虽不才,尚能见姓书名,此不是我姓 ! 堂吏惶惧改之,乃肯书名。 京师食店卖酸★者,皆大出(一作书)牌★于通衢,而俚俗昧于字法,转酸从食,★从舀。 有滑稽子谓人曰:彼家所卖★★,(音俊叨)不知为何物也。 饮食四方异宜,而名号亦随时俗言语不同,至或传者转失其本。 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矣。 晋束皙《饼赋》,有馒头、薄持、起溲、牢九之号,惟馒头至今名存,而起溲、牢九皆莫晓为何物,薄持,荀氏又谓之薄夜,亦莫知何物也。 嘉佑八年上元夜,赐中书、枢密院御筵于相国寺罗汉院。 国朝之制,岁时赐宴多矣,自两制已上皆与。 惟上元一夕,★赐中书、枢密院,虽前两府见任使相,皆不得与也。 是岁昭文韩相、(一作公)集贤曾公、枢密张太尉皆在假不赴,惟余与西厅赵侍郎(概)、副枢胡谏议(宿)、吴谏议(奎)四人在席。 酒半相顾,四人者皆同时翰林学士,相继登二府,前此未有也。 因相与道玉堂旧事为笑乐,遂皆引满剧饮,亦一时之盛事也。 国朝之制:大宴,枢密使、副不坐,侍立殿上,既而退就御厨赐食,与★门、引进、四方馆使列坐庑下,亲王一人伴食。 每春秋赐衣门谢,则与内诸司使、副班于垂拱殿外廷中,而中书则别班谢于门上。 故朝中为之语曰:厨中赐食,阶下谢衣。 盖枢密使唐制以内臣为之,故常与内诸司使、副为伍,自后唐庄宗用郭崇韬,与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自此之后,其权渐盛。 至今(一作本)朝遂号为两府,事权进用,禄赐礼遇,与宰相均,惟日趋内朝、侍宴、赐衣等事,尚循唐旧。 其任隆辅弼之崇,而杂用内诸司故事,使朝廷制度轻重失序,盖沿革异时,因循不能厘正也。 蔡君谟既为余书《集古录邓》刻石,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余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龙茶、惠山泉等物为润笔,君谟大笑,以为太清而不俗。 后月馀,有人遗余以清泉香饼一箧者,〔一三〕君谟闻之叹曰:香饼来迟,使我润笔独(一作犹)无此一种佳(一无此字)物。 兹又可笑也。 清泉,地名,香饼,石迪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 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 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 其安装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 〔一四〕闻者皆以为善对。 (一作:昔梅圣俞以诗名当世,然终不得一馆职。 晚年在《唐书》局充修书官,尚冀书成畴劳,得一贴职,以偿素愿,书垂就而卒,时人莫不叹其奇薄。 其初修《唐书》也,常窃叹曰:吾今可谓猢狲入布袋。 仁宗初立今上为皇子,令中书召学士草诏,学士王(★)当直,诏至中书谕之,〔一五〕王曰:此大事也,必须面奉圣旨。 于是求对。 明日面禀得旨,乃草诏。 群(一作诸)公皆以王为真得学士体也。 〔一六〕盛文肃公丰肌(一作肥)大腹,而眉目清秀。 丁晋公疏瘦如削。 二公皆两浙人也,并以文辞知名于时。 梅学士询在真宗时已为名臣,至庆历中为翰林侍读以卒,性喜焚香,其在官所,每晨起将视事,必焚香两炉,以公服罩之,撮其袖以出,坐定撒开两袖,郁然满室浓香。 有窦元宾者,五代汉宰相正固之孙也,以名家子有文行为馆职,而不喜修饰,经时未尝沐浴。 故进人为之语曰:盛肥丁瘦,梅香窦臭也。 宝元中赵元昊叛命,朝廷命将讨代,以★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各置经略安抚招讨使。 余以为(一作谓)四路皆内地也,当如故事灵夏四面行营招讨使。 今自于境内,何所招讨 ? 余因窃料王师必不能出境。 其后用兵五、六年,刘平、任福、葛怀敏三大将皆自战其地而大败,是由至于罢兵,竟不能出师。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一七〕公笑曰:吾面不过★(一作镜)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 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以谓贤于李卫公均匀矣。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国朝百有馀年,年号无过九年者。 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九年改为雍熙,大中祥符九年改为天禧,庆历九年改为皇佑,嘉佑九年改为治平。 惟天圣尽九年,而十年改为明道。 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子,亦谓之录子,今谓之★子。 凡群臣百司上殿奏事,两制以上非时有所奏陈,皆用★子,中书、枢密院事有不降宣敕者,亦用★子,与两府自相往来亦然。 若百司申中书,皆用状,惟学士院用咨报,其实如★子,亦不书(一作出)名,但当直学士一人押字而已,谓之咨报,(今俗谓草书名为押字也〔一八〕)此唐学士旧规也。 唐世学士院故事,近时隳废殆尽,惟此一事在尔。 燕王,(元俨)太宗幼子也。 太宗子八人,真宗朝六人(一无此字)已亡殁,至仁宗即位,独燕王在,以皇叔之亲,特见尊礼,契丹亦畏其名。 其疾亟时,仁宗幸其宫,亲为调药。 平生未尝语朝政,遗言一二事,皆切于理。 余时知制诰,所作赠官制,所载皆其实事也。 华原郡王〔一九〕,(允良)燕王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一作★)濯栉漱,衣冠而出,燃灯烛治家事,饮食宴乐,达旦而罢,则复寝以终日。 无日不如此。 由是一宫之人皆昼睡夕兴。 允良不甚喜声色,亦不为佗骄恣,惟以夜为昼,亦其性之异,前世所未有也。 〔二○〕故观察使刘从广,燕王婿也,尝语余:燕王好坐木马子,坐则不下,或饥则便就其上饮食,往往乘兴奏乐于前,酣饮终日。 亦其性之异也。 皇子颢封东阳郡王,除婺州节度使、检校太传。 翰林贾学士(黯)上言:太傅,天子师臣也。 子为父师,于体不顺。 中书检勘自唐以来亲王无兼师傅官者。 盖自国朝命官,★以差遣为职事,自三师三公以降,皆是虚名,故失于因循尔。 议者皆以贾言为当也。 端明殿学士,五代、后唐时置,国朝尤以为贵,多以翰林学士兼之。 其不以翰院兼职及换职者,〔二一〕百年间才两人,特拜程戡、王素是也。 庆历八年正月十八日夜,崇政殿宿卫士作乱于殿前,杀伤四人,取准备救火长梯登屋入禁中,逢一宫人,问:寝★在何处 ? 宫人不对,杀之。 既而宿直都知闻变,领宿卫士入搜索,已复逃窜。 后三日,于内城西北角楼中获一人,杀之。 时内臣杨怀敏受旨获贼勿杀,而仓卒杀之,由是竟莫究其事。 叶子格者,自唐中世以后有之。 说者云,因人有姓叶号叶子青(一作清或作晋)者撰此格,因以为名。 此说非也。 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 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如吴彩鸾《唐韵》、李★《彩选》之类是也。 骰子格,本备检用,故亦以叶子写之,因以为名尔。 唐世士人宴聚,盛行叶子格,五代、国初犹然,后渐废不传。 今其格世或有之,而无人知者,惟昔杨大年好之。 仲待制,(简)大年门下客也,故亦能之。 大年又取叶子彩(一作歌)名红鹤、★鹤者,别演为鹤格。 郑宣征、(戬)章郇公(得象)皆大年门下客也,故皆能之。 余少时亦有此二格,后失其本,今绝无知者。 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 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 举动为其所制。 太祖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使与长吏协和,(二字一作同押)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 至此遂稍稍戢。 〔二二〕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 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馀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 至今士人以为口实。 嘉佑二年,余与端明韩子华、翰长王禹玉、侍读范景仁龙图梅公仪同知礼部贡举,辟梅圣俞为小试官。 凡锁院(一有经字)五十日。 六人者相与唱和,为古律歌诗一百七十馀篇,集为三卷。 禹玉,余为校理时,武成王庙所解进士也,至此新入翰林,与余同院,又同知贡举,故禹玉赠余云: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东堂。 余答云:昔时叨入武成宫,曾看挥毫气吐虹,梦寐闲思十年事,笑谈今此(一作日)一★同。 喜君新赐黄金带,顾我宜为白发翁也。 天圣中,余举进士,国学南省皆忝第一人荐名,其后景仁相继亦然,故景仁赠余云:澹墨题名第一人,孤生何幸继前尘也。 圣俞自天圣中与余为诗友,余尝赠以《蟠桃诗》有韩、孟之戏,故至此梅赠余云:犹喜共量天下士,亦胜东野亦胜韩。 而子华笔力豪赡,公仪文思温雅而敏捷,皆★敌也。 前此为南省试官者,多窘束条制,不少放怀。 余六人者,欢然相得,群居终日,长篇险韵,众制交作,笔吏疲于写录,僮史(一作隶)奔走往来,间以滑稽嘲谑,形(一作加)于风刺,更相酬酢,往往烘堂绝倒,自谓一时盛事,前此未之有也。 往时学士,唐故事,见宰相不具靴笏,至中书与常参官杂坐于客位,有移时不得见者。 学士日益自卑,丞相礼亦渐薄,盖(一作并)习见已久,恬然不复为怪也。 张尧封者,南京进士也,累举不第,家甚贫,有善相者谓曰:视子之相,不过一幕职,然君骨贵,必享王封。 人初莫晓其旨。 其后,尧封举进士及第,终于幕职。 尧封,温成皇后父也,后既贵,尧封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清河郡王,由是始悟相者之言。 〔二四〕治平二年八月三日,大雨一夕,都城水深数尺,上降诏责躬求直言,学士草诏,有大臣惕思天变之语,上夜批出云:淫雨为灾,专戒不德。 遽令除去大臣思变之言。 上之恭己畏天,〔二五〕自励如此。 章郇公(得象)与石资政(中立)素相友善,而石喜谈(一作诙)谐,尝戏章云:昔时名画,有戴松牛、韩干马,而今有章得象也。 世言闽人多短小,而长大者必为贵人。 郇公身既长大,而语声如钟,岂出其类者是为异人乎 ! 其为相务以厚重,镇止浮竞,时人称其德量。 金橘产于江西,以远难致,都人初不识。 明道、景佑初,(一作中)始与竹子俱至京师。 竹子味酸,人不甚喜,后遂不至。 而金橘香清味美,置之★俎间,光彩灼烁(一作的★)如金弹丸,诚珍果也。 都人初亦不甚贵,其后因温成皇后尤好食之,由是价重京师。 余世家江西,见吉州人甚惜此果,其欲久留者,则于★豆中藏之,可经时不变,云橘性热而豆性凉,故能久也。 凡物有相感者,出于自然,非人智虑所及,皆因其旧俗而习知之。 今唐、邓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 凡百十柿以一★★置其中,(★★亦可)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 土人谓之烘柿者,非用火,乃用此乐。 淮南人藏盐酒蟹,凡一器数十蟹,以★荚半挺置其中,则可藏经岁不沙。 (一作损)至于薄荷醉猫,死猫引竹之类,皆世俗常知,而翡翠屑金,人气粉犀,此二物,则世人未知者。 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 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 在颍州时,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 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悴盏一只,所以识也。 其后予偶以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如砚中磨墨,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 诸药中犀最难捣,必先镑屑,乃入众药中捣之,众药筛罗已尽,而犀屑独存。 (四字一作犀独在)余偶见一医僧元达者,解犀为小块子,方一雨半许,(四字一作半雨许)以极薄纸裹置于(一无此字)怀中(一有使字)近肉,以人气蒸之,候气熏蒸浃洽,乘热投臼中急捣,应手如粉,因知人气之能粉犀也。 然今医工皆莫有知者。 〔二六〕石曼卿磊落奇才,知名当世,气貌雄伟,饮酒过人。 有刘潜者,亦志义之士也,常与曼卿为酒敌。 闻京师沙行王氏新开酒楼,遂往造焉,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所饮过多,非常人之量,以为异人,稍献肴果,益取好酒,奉之甚谨。 二人饮啖自若,★然不顾,至夕殊无酒色,相揖而去。 明日都下喧传:王氏酒楼有二酒仙来饮,久之乃知刘、石也。 燕龙图(肃)有巧思,初为永兴推官,知府寇莱公好舞柘枝,有一鼓甚惜之,其★忽脱,公怅然,以问诸匠,皆莫知所为。 燕请以★脚为★簧内之,则不脱矣。 莱公大喜。 燕为人宽厚长者,博学多闻,其漏刻法最精,今州郡往往有之。 刘岳《书仪》,婚礼有女坐婿之马鞍,父母为之合髻之礼,不知用何经义。 据岳自叙云:以时之所尚者益之,则是当时流俗之所为尔。 岳当五代干戈之际,礼乐废坏之时,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固不足为后世法矣。 然而后世犹不能行之,今岳《书仪》十已废其七、八,其一、二仅行于世者,(一作悉)皆苟简粗略,不如本书。 就中转失乖缪,可为大笑者,坐鞍一事尔。 今之士族,当婚之夕,以两椅相背,〔二七〕置一马鞍,反令婿坐其上,饮以三爵,女家遣人三请而后下,乃成婚礼,谓之上高坐。 凡婚家举族内外姻亲,与其男女宾客,堂上堂下,竦立而视者,惟婿上高坐为盛礼尔。 或有偶不及设者,则相与怅然咨嗟,以为阙礼。 其转失乖缪,至于如此。 今虽名儒巨公,衣冠旧族,莫不皆然。 鸣呼 ! 士大夫不知礼义,而与癌阎鄙俚同其习,(一作所)见而不知为非者多矣。 前日濮园皇伯之议是已,岂止坐鞍之缪哉。 世俗传讹,惟祠庙之名为甚。 今都城西崇化坊显圣寺者,本名蒲池寺,周氏显德中增广之,更名显圣,而俚俗多道其旧名,今转为菩提寺矣。 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嶷然独立,而世(一作俚)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余尝过小孤山,庙像乃一妇人,而敕额为圣母庙,岂止俚俗之缪哉。 西京龙门山,夹伊水上,自端门望之如双阙,故谓之阙塞。 而山口吸庙曰阙口庙,余尝见其庙像甚勇,手持一屠刀尖锐,按膝而坐,问之,云;此乃豁口大王也。 此尤可笑者尔。 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缪者,惟打字尔。 (打丁雅反)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欧、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一作挝)击之义也。 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黏纸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而遍检字书,了无此字。 (丁雅反者)其义主考击之打自音谪(疑当作滴)耿,以字学言之,打字从手、从丁,丁又击物之声,故音谪耿为是。 不知因何转为丁雅也。 用钱之法,自五代以来,以七十七为百,谓之省陌。 今市井交易,又★其五,谓之依除。 咸平五年,陈恕知贡举,选士最精,所解七十二人,王沂公(曾)为第一,御试又落其半,而及第者三十八人,沂公又为第一。 故京师为语曰:〔二八〕南省解一百依除,殿前放五十省陌也。 是岁取人虽少,得士最多,宰相三人:乃沂公与王公(随)、章公(得象),参知政事一人:韩公(亿),侍读学士一人:李仲容,御史中丞一人:王臻,知制诰一人:陈知微。 而汪白青阳楷〔二九〕二人虽不达,而皆以文学知名当世。 唐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述梦朴,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 余之所录,大抵以肇为法,(六字一作亦然)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 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志也。 览者详之。 校勘记〔一〕处士林逋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 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十九(以下简称《诗话总龟》卷)及《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十引《归田录》此条均作:林逋字君复,居杭州西湖之孤山,真宗闻其名,赐号和靖居士,诏长吏岁时劳问。 〔二〕逋工笔画 《诗话总龟》作逋工于画,于义为长。 〔三〕茂陵他日求遗★ 《五朝名臣言行录》及《类苑》卷三十五★均作藁。 〔四〕犹喜曾无封禅书 《五朝名臣言行录》及《类苑》曾均作初。 〔五〕每日于正衙放朝喝 《职官分纪》卷三十五放朝喝作候朝谒。 〔六〕此条及上条《类苑》卷二十六作一条。 〔七〕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类苑》卷十三走作登。 〔八〕三班院所领使臣八千馀人 八千原误作八十,据元刊《文集》本、《说郛》本及《类苑》卷二十六改。 〔九〕群牧司领内外坊监使副判官 坊原误作功,据元刊《文集》本等改。 〔一○〕亦着题也 宋曾★《类说》卷十三及宋人(阙名)《锦绣万花谷》后集卷十九引《归田录》此条亦上有事字,于义较长。 〔一一〕赐金带者例不佩鱼 金原误作命,据元刊《文集》本等改。 〔一二〕以俗体书宋为★ 《类苑》卷十作以俗体书宋字。 〔一三〕有人遗余以清泉香饼一箧者 泉字原脱,据元刊《文集》本等补。 〔一四〕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竿耶二字原误倒,据元刊《文集》本等改正。 〔一五〕诏至中书谕之 诏下夏校:《宋本》作召。 今案:元刊《文集》本、《类苑》等二十九及宋洪遵《翰苑遗事》(以下简称《翰苑遗事》)引《归田录》此条均作召。 似以作召为是。 〔一六〕群(一作诸)公皆以王为真得学士体也 一作诸下夏校:诸元刻作诘,祠堂本亦作诘,宋本作诸,《稗海》本同,从改。 〔一七〕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类苑》卷八伺作因。 〔一八〕谓之咨报(今俗谓草书名为押字也) 小字下夏校:元本为误作谓,从宋本改。 今案:《类苑》卷二十九小字作今俗谓草书书名为押字也,于义较长。 〔一九〕华原 夏校:元本原作元,从宋本改。 〔二○〕以下《类苑》卷六十二另作一条。 〔二一〕其不以翰院兼职及换职者 元刊《文集》本及《类苑》卷三十五、《翰苑遗事》院均作苑。 〔二二〕自此遂稍稍戢 夏校:戢字宋本空缺。 今案《类苑》卷二十五亦无戢字。 〔二三〕见宰相不具靴笏 《类苑》卷二十九靴作鞋。 〔二四〕由是始悟相者之言 《古今类事》卷十此下尚有知官禄之前定也一句,疑为此书编者所增。 〔二五〕上之恭己畏天 己原误作已,据元刊《文集》本及《类苑》卷四改。 〔二六〕此条与上条《类苑》卷产十一为一条。 〔二七〕以两椅相背 椅原误作倚,据《类苑》卷十八改。 〔二八〕故京师为语曰 《职官分纪》卷十为下有之字,长。 〔二九〕阳楷 阳字下夏校:宋本作杨。 发布时间:2025-11-19 16:28:1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