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 母仪传 内容: 卷一之一 有虞二妃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 长娥皇,次女英。 舜父顽母嚚。 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 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 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 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 瞽叟与象谋杀舜。 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 二女曰:往哉! 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 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 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 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 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 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 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 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 惟害若兹,思慕不已。 不怨其弟,笃厚不怠。 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 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 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焉。 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 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 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 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 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此之谓也。 颂曰:元始二妃,帝尧之女,嫔列有虞,承舜于下,以尊事卑,终能劳苦,瞽叟和宁,卒享福祜。 卷一之二 弃母姜嫄弃母姜嫄者,邰侯之女也。 当尧之时,行见巨人迹,好而履之,归而有娠,浸以益大,心怪恶之,卜筮禋祀,以求无子,终生子。 以为不祥而弃之隘巷,牛羊避而不践。 乃送之平林之中,后伐平林者咸荐之覆之。 乃取置寒冰之上,飞鸟伛翼之。 姜嫄以为异,乃收以归。 因命曰弃。 姜嫄之性,清静专一,好种稼穑。 及弃长,而教之种树桑麻。 弃之性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 尧使弃居稷官,更国邰地,遂封弃于邰,号曰后稷。 及尧崩,舜即位,乃命之曰:弃! 黎民阻饥,汝居稷,播时百谷。 其后世世居稷,至周文武而兴为天子。 君子谓姜嫄静而有化。 诗云: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 又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 此之谓也。 颂曰:弃母姜嫄,清静专一,履迹而孕,惧弃于野,鸟兽覆翼,乃复收恤,卒为帝佐,母道既毕。 卷一之三 契母简狄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 当尧之时,与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 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 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 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 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 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之序。 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 尧使为司徒,封之于亳。 及尧崩,舜即位,乃敕之曰: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其后世世居亳,至殷汤兴为天子。 君子谓简狄仁而有礼。 诗云:有娀方将,立子生商。 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此之谓也。 颂曰:契母简狄,敦仁励翼,吞卵产子,遂自修饰,教以事理,推恩有德,契为帝辅,盖母有力。 卷一之四 启母涂山启母者,涂山氏长女也。 夏禹娶以为妃。 既生启,辛壬癸甲,启呱呱泣,禹去而治水,惟荒度土功,三过其家,不入其门。 涂山独明教训,而致其化焉。 及启长,化其德而从其教,卒致令名。 禹为天子,而启为嗣,持禹之功而不殒。 君子谓涂山强于教诲。 诗云:厘尔士女,从以孙子。 此之谓也。 颂曰:启母涂山,维配帝禹,辛壬癸甲,禹往敷土,启呱呱泣,母独论序,教训以善,卒继其父。 卷一之五 汤妃有莘汤妃有莘者,有莘氏之女也。 殷汤娶以为妃,生仲壬外丙,亦明教训,致其功。 有莘之妃汤也,统领九嫔,后宫有序,咸无妒媢逆理之人,卒致王功。 君子谓妃明而有序。 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言贤女能为君子和好众妾,其有莘之谓也。 颂曰:汤妃有莘﹐质行聪明,媵从伊尹,自夏适殷,勤悫治中,九嫔有行,化训内外,亦无愆殃。 卷一之六 周室三母三母者,太姜、太任、太姒。 太姜者,王季之母,有吕氏之女。 太王娶以为妃。 生太伯、仲雍、王季。 顺率导,靡有过失。 太王谋事迁徙,必与。 太姜。 君子谓太姜广于德教。 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 王季娶为妃。 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 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溲于豕牢,而生文王。 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 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 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 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 太姒者,武王之母,禹后有莘姒氏之女。 仁而明道。 文王嘉之,亲迎于渭,造舟为梁。 及入,太姒思媚太姜、太任,旦夕勤劳,以进道。 太姒号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 太姒生十男:长伯邑考、次武王发、次周公旦、次管叔鲜、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霍叔武、次成叔处、次康叔封、次聃季载。 太姒教诲十子,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 及其长,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君子谓太姒仁明而有德。 诗曰: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又曰: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此之谓也。 颂曰:周室三母,太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 太姒最贤,号曰文母。 三姑之德,亦甚大矣! 卷一之七 卫姑定姜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 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 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 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不及,泣涕如雨。 送去,归泣而望之。 又作诗曰:先君之思,以畜寡人。 君子谓定姜为慈姑过而之厚。 定公恶孙林父,孙林父奔晋。 晋侯使郄犨为请还,定公欲辞,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 大国又以为请,而弗许,将亡。 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 君其忍之。 夫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 定公遂复之。 君子谓定姜能远患难。 诗曰: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此之谓也。 定公卒,立敬姒之子衎为君,是为献公。 献公居丧而慢。 定姜既哭而息,见献公之不哀也,不内食饮,叹曰:是将败卫国,必先害善人,天祸卫国也! 夫吾不获鱄也使主社稷。 大夫闻之皆惧。 孙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卫。 鱄者,献公弟子鲜也。 贤,而定姜欲立之而不得。 后献公暴虐,慢侮定姜。 卒见逐走,出亡至境,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于庙。 定姜曰:不可。 若令无,神不可诬。 有罪,若何告无罪也。 且公之行,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 先君有冢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 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 告亡而已,无告无罪。 其后,赖鱄力,献公复得反国。 君子谓定姜能以辞教。 诗云:我言惟服。 此之谓也。 郑皇耳率师侵卫,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曰:兆如山林,有夫出征而丧其雄。 定姜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 大夫图之。 卫人追之,获皇耳于犬丘。 君子谓定姜达于事情。 诗云: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此之谓也。 颂曰:卫姑定姜,送妇作诗。 恩爱慈惠,泣而望之。 数谏献公,得其罪尤。 聪明远识,丽于文辞。 卷一之八 齐女傅母傅母者,齐女之傅母也。 女为卫庄公夫人,号曰庄姜。 姜交好。 始往,操行衰惰,有冶容之行,淫泆之心。 傅母见其妇道不正,谕之云:子之家,世世尊荣,当为民法则。 子之质,通达于事,当为人表式。 仪貌壮丽,不可不自修整。 衣锦絅裳,饰在舆马,是不贵德也。 乃作诗曰:硕人其颀,衣锦絅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砥厉女之心以高节,以为人君之子弟,为国君之夫人,尤不可有邪僻之行焉。 女遂感而自修。 君子善傅母之防未然也。 庄姜者,东宫得臣之妹也。 无子。 姆戴妫之子桓公,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宠,骄而好兵,庄公弗禁。 后州吁果杀桓公。 诗曰:毋教猱升木。 此之谓也。 颂曰:齐女傅母,防女未然,称列先祖,莫不尊荣。 作诗明指,使无辱先,庄姜姆妹,卒能修身。 卷一之九 鲁季敬姜鲁季敬姜者,莒女也。 号戴巳。 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 博达知礼。 穆伯先死,敬姜守养。 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 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却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 文伯自以为成人矣。 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 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 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 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巳者也。 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 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以明矣。 文伯乃谢罪。 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 敬姜曰:子成人矣。 君子谓敬姜备于教化。 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此之谓也。 文伯相鲁。 敬姜谓之曰:吾语汝,治国之要尽在经矣。 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强,故幅可以为将。 画者,所以均不均、服不服也,故画可以为正。 物者,所以治羌与莫也,故物可以为都大夫。 持交而不失,出入不绝者,捆也。 捆可以为大行人也。 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 综可以为关内之师。 主多少之数者,均也。 均可以为内史。 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 轴可以为相。 舒而无穷者,摘也。 摘可以为三公。 文伯再拜受教。 文伯退朝,朝敬姜,敬姜方绩。 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敬姜叹曰:鲁其亡乎! 使童子备官而未之闻耶! 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组织施德。 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使师尹维旅牧宣叙民事。 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 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令,昼考其国,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 士朝而受业,昼而讲隶,夕而习复,夜而讨过,无憾,而后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自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则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否则有辟,古之制也。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 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辟! 吾冀汝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也曰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记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诗曰:妇元公事,休其蚕织。 言妇人以织绩为公事者也。 休之非礼也。 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堵父为客,羞鳖焉小,堵父怒,相延食鳖,堵父辞曰:将使鳖长而食之。 遂出。 敬姜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 鳖于人何有,而使夫人怒! 遂逐文伯。 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君子谓敬姜为慎微。 诗曰: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乐。 言尊宾也。 文伯卒,敬姜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 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 共祀先祀者,请毋瘠色,毋挥涕,毋陷膺,毋忧容,有降服,毋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 仲尼闻之曰:女知莫如妇,男知莫如夫,公父氏之妇知矣,欲明其子之令德。 诗曰:君子有谷,贻厥孙子。 此之谓也。 敬姜之处丧也,朝哭穆伯,暮哭文伯。 仲尼闻之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私,上下有章。 敬姜尝如季氏。 康子在朝,与之言,不应,从之,及寝门,不应而入。 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毋乃罪耶? 敬姜对曰:子不闻耶? 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内朝,自卿大夫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寝门之内,妇人治其职焉。 上下同之。 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 康子尝至敬姜,辟门而与之言,皆不踰阈。 祭悼子,康子与焉,酢不受,彻俎不燕,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饮则退。 仲尼谓敬姜别于男女之礼矣。 诗曰:女也不爽。 此之谓也。 颂曰:文伯之母,号曰敬姜,通达知礼,德行光明,匡子过失,教以法理,仲尼贤焉,列为慈母。 卷一之十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 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 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 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句践之伐吴? 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往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 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踰嗌,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升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 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言不失和也。 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 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君子谓子发母能以教诲。 诗云: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此之谓也。 颂曰:子发之母,刺子骄泰,将军稻粱,士卒菽粒,责以无礼,不得人力,君子嘉焉,编于母德。 卷一之十一 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 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及。 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 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 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 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妇人之义,盖不客宿。 请归父母。 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 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 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 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孟子谢,遂留其妇。 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孟子处齐,而有忧色。 孟母见之曰:子若有忧色,何也? 孟子曰:不敏。 异日闲居,拥楹而叹。 孟母见之曰:乡见子有忧色,曰不也,今拥而叹,何也? 孟子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 诸侯不听,则不达其上。 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 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 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 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 易曰:在中馈,无攸遂。 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 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 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 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 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 君子谓孟母知妇道。 诗云:载色载笑,匪怒匪教。 此之谓也。 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卷一之十二 鲁之母师母师者,鲁九子之寡母也。 腊日休作者,岁祀礼事毕,悉召诸子,谓曰:妇人之义,非有大故,不出夫家。 然吾父母家多幼稚,岁时礼不理。 吾从汝谒往监之。 诸子皆顿首许诺。 又召诸妇曰:妇人有三从之义,而无专制之行。 少系父母,长系于夫,老系于子。 今诸子许我归视私家,虽踰正礼,愿与少子俱,以备妇人出入之制。 诸妇其慎房户之守,吾夕而反。 于是使少子仆,归辨家事。 天阴还失早,至闾外而止,夕而入。 鲁大夫从台上见而怪之。 使人间视其居处,礼节甚修,家事甚理。 使者还以状对。 于是大夫召母而问之曰:一日从北方来,至闾而止,良久,夕乃入。 吾不知其故,甚怪之,是以问也。 母对曰:妾不幸,早失夫,独与九子居。 腊月,礼毕事间,徙诸子谒归视私家。 与诸妇孺子期,夕而反。 妾恐其酺醵醉拳饱,人情所有也。 妾反大早,不敢复返,故止闾外,期尽而入。 大夫美之,言于穆公,赐母尊号曰母师。 使明请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 君子谓母师能以身教。 夫礼,妇人未嫁,则以父母为天;既嫁,则以夫为天。 其丧父母,则降服一等,无二天之义也。 诗云:出宿于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颂曰:九子之母,诚知礼经,谒归还反,不揜人情,德行既备,卒蒙其荣,鲁君贤之,号以尊名。 卷一之十三 魏芒慈母魏芒慈母者,魏孟阳氏之女,芒卯之后妻也。 有三子。 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爱慈母。 遇之甚异,犹不爱。 慈母乃命其三子,不得与前妻子齐衣服饮食,起居进退甚相远,前妻之子犹不爱。 于是前妻中子犯魏王令当死,慈母忧戚悲哀,带围减尺,朝夕勤劳以救其罪人。 有谓慈母曰:人不爱母至甚也,何为勤劳忧惧如此? 慈母曰:如妾亲子,虽不爱妾,犹救其祸而除其害,独于假子而不为,何以异于凡母! 其父为其孤也,而使妾为其继母。 继母如母,为人母而不能爱其子,可谓慈乎! 亲其亲而偏其假,可谓义乎! 不慈且无义,何以立于世! 彼虽不爱,妾安可以忘义乎! 遂讼之。 魏安厘王闻之,高其义曰:慈母如此,可不救其子乎! 乃赦其子,复其家。 自此五子亲附慈母,雍雍若一。 慈母以礼义之渐,率导八子,咸为魏大夫卿士,各成于礼义。 君子谓慈母一心。 诗云: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言心之均一也。 尸鸠以一心养七子,君子以一仪养万物。 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 此之谓也。 颂曰:芒卯之妻,五子后母,慈惠仁义,扶养假子,虽不吾爱,拳拳若亲,继母若斯,亦诚可尊。 卷一之十四 齐田稷母齐田稷子之母也。 田稷子相齐,受下吏之货金百镒,以遗其母。 母曰:子为相三年矣,禄未尝多若此也,岂修士大夫之费哉! 安所得此? 对曰:诚受之于下。 其母曰: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 竭情尽实,不行诈伪。 非义之事,不计于心。 非理之利,不入于家。 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今君谈官以待子,厚禄以奉子,言行则可以报君。 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 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患。 今子反是,远忠矣。 夫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不义之财,非吾有也。 不孝之子,非吾子也。 子起。 田稷子惭而出,反其金,自归罪于宣王,请就诛焉。 宣王闻之,大赏其母之义,遂舍稷子之罪,复其相位,而以公金赐母。 君子谓,稷母廉而有化。 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无功而食禄,不为也,况于受金乎! 颂曰:田稷之母,廉洁正直,责子受金,以为不德,忠孝之事,尽财竭力,君子受禄,终不素食。 发布时间:2025-11-19 16:30:3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