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三 仁智传 内容: 卷三之一 密康公母密康公之母,姓魏氏。 周共王游于泾上,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 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 王田不取群,公行下众,王御不参一族。 夫粲美之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 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康公不献,王灭密。 君子谓密母为能识微。 诗云:无已大康,职思其忧此之谓也。 颂曰:密康之母,先识盛衰,非刺康公,受粲不归,公行下众,物满则损,俾献不听,密果灭殒。 卷三之二 楚武邓曼邓曼者,武王之夫人也。 王使屈瑕为将,伐罗。 屈瑕号莫敖,与群帅悉楚师以行。 斗伯比谓其御曰:莫敖必败。 举趾高,心不固矣。 见王曰:必济师。 王以告夫人邓曼,曰:大夫非众之谓也,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 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 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 于是王使赖人追之,不及。 莫敖令于军中曰:谏者有刑。 及鄢,师次乱济。 至罗,罗与卢戎击之,大败,莫敖自经荒谷,群师囚于冶父以待刑。 王曰:孤之罪也。 皆免之。 君子谓邓曼为知人。 诗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此之谓也。 王伐随且行,告邓曼曰:余心荡,何也? 邓曼曰:王德薄而禄厚,施鲜而得多。 物盛必衰,日中必移。 盈而荡,天之道也。 先王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 若师徒毋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 王遂行,卒于樠木之下。 君子谓邓曼为知天道。 易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此之谓也。 颂曰:楚武邓曼,见事所兴,谓瑕军败,知王将薨,识彼天道,盛而必衰,终如其言,君子扬称。 卷三之三 许穆夫人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 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 言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 若今之世,强者为雄。 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 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 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 其后翟人攻卫,大破之,而许不能救,卫侯遂奔走涉河,而南至楚丘。 齐桓往而存之,遂城楚丘以居。 卫侯于是悔不用其言。 当败之时,许夫人驰驱而吊唁,卫侯因疾之,而作诗云: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君子善其慈惠而远识也。 颂曰:卫女未嫁,谋许与齐,女讽母曰,齐大可依,卫君不听,后果遁逃,许不能救,女作载驰。 卷三之四 曹僖氏妻曹大夫僖负羁之妻也。 晋公子重耳亡,过曹,恭公不礼焉。 闻其骈胁,近其舍,伺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 负羁之妻言于夫曰:吾观晋公子,其从者三人皆国相也。 以此三人者,皆善戮力以辅人,必得晋国。 若得反国,必霸诸侯而讨无礼,曹必为首。 若曹有难,子必不免,子胡不早自贰焉? 且吾闻之:不知其子者,视其父;不知其君者,视其所使。 今其从者皆卿相之仆也,则其君必霸王之主也。 若加礼焉,必能报施矣。 若有罪焉,必能讨过。 子不早图,祸至不久矣。 负羁乃遗之壶餐,加璧其上,公子受餐反璧。 及公子反国,伐曹,乃表负羁之闾,令兵士无敢入。 士民之扶老携弱而赴其闾者,门外成市。 君子谓僖氏之妻能远识。 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此之谓也。 颂曰:僖氏之妻,厥智孔白,见晋公子,知其兴作,使夫馈餐,且以自托,文伐曹国,卒独见释。 卷三之五 孙叔敖母楚令尹孙叔敖之母也。 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见其母而泣焉,母问其故,对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今者出游见之。 其母曰:蛇今安在? 对曰:吾恐他人复见之,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汝不死矣。 夫有阴德者,阳报之。 德胜不祥,仁除百祸。 天之处高而听卑。 书不云乎: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尔嘿矣,必兴于楚。 及叔敖长,为令尹。 君子谓叔敖之母知道德之次。 诗云:母氏圣善。 此之谓也。 颂曰:叔敖之母,深知天道,叔敖见蛇,两头岐首,杀而埋之,泣恐不及,母曰阴德,不死必寿。 卷三之六 晋伯宗妻晋大夫伯宗之妻也。 伯宗贤,而好以直辩凌人。 每朝,其妻常戒之曰:盗憎主人,民爱其上。 有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 夫子好直言,枉者恶之,祸必及身矣。 伯宗不听,朝而以喜色归。 其妻曰:子貌有喜色,何也? 伯宗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知似阳子。 妻曰:实谷不华,至言不饰,今阳子华而不实,言而无谋,是以祸及其身,子何喜焉! 伯宗曰:吾欲饮诸大夫酒,而与之语,尔试听之。 其妻曰:诺。 于是为大会,与诸大夫饮。 既饮,而问妻曰:何若? 对曰:诸大夫慕子若也,然而民之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 子之仕固不可易也,且国家多贰,其危可立待也。 子何不预结贤大夫,以托州犁焉。 伯宗曰:诺。 乃得毕羊而交之。 及栾不忌之难,郄害伯宗,谮而杀之。 毕羊乃送州犁于荆,遂得免焉。 君子谓伯宗之妻知天道。 诗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伯宗之谓也。 颂曰:伯宗凌人,妻知期亡,数谏伯宗,厚许毕羊,属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祸,州犁奔荆。 卷三之七 卫灵夫人卫灵公之夫人也。 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 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 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 公曰:何以知之? 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 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变节,不为冥冥惰行。 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 仁而有智,敬于事上。 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 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 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曰:子何以贺寡人? 夫人曰: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臣也。 国多贤臣,国之福也。 妾是以贺。 公惊曰:善哉! 遂语夫人其实焉。 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 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 诗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 此之谓也。 颂曰:卫灵夜坐,夫人与存,有车辚辚,中止阙门,夫人知之,必伯玉焉,维知识贤,问之信然。 卷三之八 齐灵仲子齐灵仲子者,宋侯之女,齐灵公之夫人也。 初,灵公娶于鲁声姬,生子光,以为太子。 夫人仲子,与其娣戎子,皆嬖于公。 仲子生子牙,戎子请以牙为太子代光,公许之。 仲子曰:不可。 夫废常,不祥;闻诸侯之难,失谋。 夫光之立也,列于诸侯矣。 今无故而废之,是专绌诸侯,而以难犯不祥也。 君心悔之。 在我而已。 仲子曰:妾非让也,诚祸之萌也。 以死争之,公终不听,遂逐太子光,而立牙为太子,高厚为傅。 灵公疾,高厚微迎光。 及公薨,崔杼立光而杀高厚。 以不用仲子之言,祸至于此。 君子谓仲子明于事理。 诗云: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仲子之谓也。 颂曰:齐灵仲子,仁智显明,灵公立牙,废姬子光,仲子强谏,弃适不祥,公既不听,果有祸殃。 卷三之九 鲁臧孙母臧孙母者,鲁大夫臧文仲之母也。 文仲将为鲁使至齐,其母送之曰: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 凡奸将作,必于变动。 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 汝其戒之。 鲁与齐通壁,壁邻之国也。 鲁之宠臣多怨汝者,又皆通于齐高子、国子。 是必使齐图鲁而拘汝。 留之,难乎其免也。 汝必施恩布惠,而后出以求助焉。 于是文仲托于三家,厚士大夫而后之齐。 齐果拘之,而兴兵欲袭鲁。 文仲微使人遗公书,恐得其书,乃谬其辞曰:敛小器,投诸台。 食猎犬,组羊裘。 琴之合,甚思之。 臧我羊,羊有母。 食我以同鱼。 冠缨不足,带有余。 公召大夫相与议之,莫能知之。 人有言:臧孙母者,世家子也,君何不试召而问焉? 于是召而语之曰:吾使臧子之齐,今持书来云尔,何也? 臧孙母泣下襟曰:吾子拘有木治矣。 公曰:何以知之? 对曰:敛小器投诸台者,言取郭外萌,内之于城中也。 食猎犬组羊裘者,言趣飨战斗之士而缮甲兵也。 琴之合甚思之者,言思妻也。 臧我羊羊有母是善告妻善养母也。 食我以同鱼同者,其文错。 错者,所以治锯。 锯者,所以治木也。 是有木治系于狱矣。 冠缨不足带有余者,头乱不得梳,饥不得食也。 故知吾子拘而有木治矣。 于是以臧孙母之言军于境上,齐方发兵,将以袭鲁,闻兵在境上,乃还文仲而不伐鲁。 君子谓臧孙母识微见远。 诗云: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此之谓也。 颂曰:臧孙之母,刺子好威,必且遇害,使援所依,既厚三家,果拘于齐,母说其书,子遂得归。 卷三之十 晋羊叔姬叔姬者,羊舌子之妻也,叔向、叔鱼之母也,一姓杨氏。 叔向名肸,叔鱼名鲋。 羊舌子好正,不容于晋,去而之三室之邑。 三室之邑人相与攘羊而遗之,羊舌子不受。 叔姬曰:夫子居晋不容,去之三室之邑,又不容于三室之邑,是于夫子不容也,不如受之。 羊舌子受之,曰:为肸与鲋亨之。 叔姬曰:不可。 南方有鸟名曰干吉,食其子,不择肉,子常不遂。 今肸与鲋,童子也。 随大夫而化者,不可食以不义之肉,不若埋之,以明不与。 于是乃盛以瓮,埋垆阴。 后二年,攘羊之事发,都吏至,羊舌子曰:吾受之,不敢食也。 发而视之,则其骨存焉。 都吏曰:君子哉,羊舌子! 不与攘羊之事矣。 君子谓叔姬为能防善远疑。 诗曰:无曰不显,莫予云觏。 此之谓也。 叔向欲娶于申公巫臣氏,夏姬之女,美而有色,叔姬不欲娶其族。 叔向曰:吾母之族,贵而无庶,吾惩舅氏矣。 叔姬曰:子灵之妻杀三夫一君一子,而士一国两卿矣。 尔不惩此,而反惩吾族,何也? 且吾闻之:有奇福者,必有奇祸。 有甚美者,必有甚恶。 今是郑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 子貉早死无后,而夭钟美于是,将必以是大有败也。 昔有仍氏生女,发黑而甚美,光可监人,名曰玄妻。 乐正夔娶之,生伯封。 宕有豕心,贪惏毋期,忿戾毋餍,谓之封豕。 有穷后羿灭之,夔是用不祀。 且三代之亡,及恭太子之废,皆是物也。 汝何以为哉! 夫有美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也。 叔向惧而不敢娶,平公强使娶之,生扬食我,食我号曰伯硕。 伯硕生时,侍者谒之叔姬曰:长姒产男。 叔姬往视之,及堂,闻其号也而还,曰:豺狼之声也。 狼子野心,今将灭羊舌氏者,必是子也。 遂不肯见。 及长,与祁胜为乱,晋人杀食我,羊舌氏由是遂灭。 君子谓叔姬为能推类。 诗云: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此之谓也。 叔姬之始生叔鱼也而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赂死。 遂不见。 及叔鱼长,为国赞理。 邢侯与雍子争田,雍子入其女于叔鱼以求直,邢侯杀叔鱼与雍子于朝。 韩宣子患之。 叔向曰:三奸同罪,请杀其生者而戮其死者。 遂族邢侯氏,而尸叔鱼与雍子于市。 叔鱼卒以贪死,叔姬可谓智矣。 诗云:贪人败类。 此之谓也。 颂曰:叔向之母,祭于情性,推人之生,以穷其命,叔鱼食我,皆贪不正,必以货死,果卒分争。 卷三之十一 晋范氏母晋范氏母者,范献子之妻也。 其三子游于赵氏。 赵简子乘马园中,园中多株,问三子曰:柰何? 长者曰:明君不问不为,乱君不问而为。 中者曰:爱马足则无爱民力,爱民力则无爱马足。 少者曰:可以三德使民。 设令伐株于山将有马为也,已而开囿示之株。 夫山远而囿近,是民一悦矣。 夫险阻之山而伐平地之株,民二悦矣。 既毕而贱卖民,三悦矣。 简子从之,民果三悦。 少子伐其谋,归以告母。 母喟然叹曰:终灭范氏者必是子也。 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 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其后智伯灭范氏。 君子谓范氏母为知难本。 诗曰:无忝尔祖,式榖尔讹。 此之谓也。 颂曰:范氏之母,贵德尚信,小子三德,以诈与民,知其必灭,鲜能有仁,后果逢祸,身死国分。 卷三之十二 鲁公乘姒鲁公乘姒者,鲁公乘子皮之姒也。 其族人死,姒哭之甚悲。 子皮止姒曰:安之,吾今嫁姊矣。 已过时,子皮不复言也。 鲁君欲以子皮为相,子皮问姒曰:鲁君欲以我为相,为之乎? 姒曰:勿为也。 子皮曰:何也? 姒曰:夫临丧而言嫁,一何不习礼也! 后过时而不言,一何不达人事也! 子内不习礼,而外不达人事,子不可以为相。 子皮曰:姒欲嫁,何不早言? 姒曰:妇人之事,唱而后和。 吾岂以欲嫁之故数子乎! 子诚不习于礼,不达于人事。 以此相一国,据大众,何以理之! 譬犹揜目而别黑白也。 揜目而别黑白,犹无患也。 不达人事而相国,非有天咎,必有人祸。 子其勿为也。 子皮不听,卒受为相。 居未期年,果诛而死。 君子谓,公乘姒缘事而知弟之遇祸也,可谓智矣。 待礼然后动,不苟触情可谓贞矣。 诗云:萚兮萚兮,风其吹汝,叔兮伯兮,唱予和汝。 又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此之谓也。 颂曰:子皮之姊,缘事分理,子皮相鲁,知其祸起,姊谏子皮,殆不如止,子皮不听,卒为宗耻。 卷三之十三 鲁漆室女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 过时未适人。 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 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 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 子欲嫁耶? 吾为子求偶。 漆室女曰:嗟乎! 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 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 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 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 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 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 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 逢霖水出,溺流而死。 令吾终身无兄。 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 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二伪日起。 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 吾甚忧之。 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 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 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 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 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 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此之谓也。 颂曰:漆室之女,计虑甚妙,维鲁且乱,倚柱而啸,君子嗣幼,愚悖奸生,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卷三之十四 魏曲沃负曲沃负者,魏大夫如耳母也。 秦立魏公子政为魏太子,魏哀王使使者为太子纳妃而美,王将自纳焉。 曲沃负谓其子如耳曰:王乱于无别,汝胡不匡之? 方今战国强者为雄,义者显焉。 今魏不能强,王又无义,何以持国乎! 王中人也,不知其为祸耳。 汝不言,则魏必有祸矣。 有祸,必及吾家。 汝言以尽忠,忠以除祸,不可失也。 如耳未遇闲,会使于齐,负因款王门而上书曰:曲沃之老妇也,心有所怀,愿以闻于王。 王召入。 负曰:妾闻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妇人脆于志,窳于心,不可以邪开也。 是故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早成其号谥,所以就之也。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所以开善遏淫也。 节成,然后许嫁,亲迎,然后随从,贞女之义也。 今大王为太子求妃,而自纳之于后宫,此毁贞女之行而乱男女之别也。 自古圣王必正妃匹妃。 匹正则兴,不正则乱。 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 殷之兴也以有莘,亡也以妲己。 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 周之康王夫人,晏出朝关雎起兴,思得淑女以配君子。 夫雎鸠之鸟,犹未尝见乘居而匹处也。 夫男女之盛,合之以礼,则父子生焉,君臣成焉,故为万物始。 君臣、父子、夫妇三者,天下之大纲纪也。 三者治则治,乱则乱。 今大王乱人道之始,弃纲纪之务。 敌国五六,南有从楚,西有横秦,而魏国居其间,可谓仅存矣。 王不忧此而从乱无别,父子同女妾,恐大王之国政危矣。 王曰:然,寡人不知也。 遂与太子妃,而赐负粟三十锺,如耳还而爵之。 王勤行自修,劳来国家,而齐楚强秦不敢加兵焉。 君子谓魏负知礼。 诗云:敬之敬之,天维显思。 此之谓也。 颂曰:魏负聪达,非刺哀王,王子纳妃,礼别不明,负报王门,陈列纪纲,王改自修,卒无敌兵。 卷三之十五 赵将括母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 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王所赐金帛,归尽臧之。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 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 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君子谓括母为仁智。 诗曰: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 此之谓也。 颂曰:孝成用括,代颇距秦,括母献书,知其覆军,愿止不得,请罪止身,括死长平,妻子得存。 发布时间:2025-11-19 16:41:4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