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六 辩通传 内容: 卷六之一 齐管妾婧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 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 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 其妾婧进曰:今君不朝五日而有忧色,敢问国家之事耶? 君之谋也? 管仲曰:非汝所知也。 婧曰:妾闻之也,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 管仲曰:何谓也? 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也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 由是观之,老可老邪? 夫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 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 由是观之,贱可贱邪? 睾子生五岁而赞禹。 由是观之,少可少耶? 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 由是观之,弱可弱耶? 于是管仲乃下席而谢曰:吾请语子其故。 昔桓公使我迎宁戚,宁戚曰:浩浩乎白水! 吾不知其所谓,是故忧之。 其妾笑曰: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 古有白水之诗。 诗不云乎: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 此宁戚之欲得仕国家也。 管仲大悦,以报桓公。 桓公乃修官府,齐戒五日,见宁子,因以为佐,齐国以治。 君子谓妾婧为可与谋。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此之谓也。 颂曰:桓遇宁戚,命管迎之,宁戚白水,管仲忧疑,妾进问焉,为说其诗,管嘉报公,齐得以治。 卷六之二 楚江乙母楚大夫江乙之母也。 当恭王之时,乙为郢大夫。 有入王宫中盗者,令尹以罪乙,请于王而绌之。 处家无几何,其母亡布八寻,乃往言于王曰:妾夜亡布八寻,令尹盗之。 王方在小曲之台,令尹侍焉。 王谓母曰:令尹信盗之,寡人不为其富贵而不行法焉。 若不盗而巫之,楚国有常法。 母曰:令尹不身盗之也,乃使人盗之。 王曰:其使人盗奈何? 对曰:昔孙叔敖之为令尹也,道不拾遗,门不闭关,而盗贼自息。 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王曰:令尹在上,寇盗在下,令尹不知有何罪焉? 母曰:吁,何大王之言过也! 昔日妾之子为郢大夫,有盗王宫中之物者,妾子坐而绌,妾子亦岂知之哉! 然终坐之,令尹独何人,而不以是为过也? 昔者周武王有言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上不明则下不治,相不贤则国不宁。 所谓国无人者,非无人也,无理人者也。 王其察之。 王曰:善。 非徒讥令尹,又讥寡人。 命吏偿母之布,因赐金千镒,母让金布曰:妾岂贪货而失大王哉,怨令尹之治也。 遂去,不肯受。 王曰:母智若此,其子必不愚。 乃复召江乙而用之。 君子谓乙母善以微喻。 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 此之谓也。 颂曰:江乙失位,乙母动心,既归家处,亡布八寻,指责令尹,辞甚有度,王复用乙,赐母金布。 卷六之三 晋弓工妻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 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 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 平公怒,将杀弓人。 弓人之妻请见曰: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 愿有谒于君。 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 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 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 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反饮之以酒。 楚庄王臣援其夫人之衣,而绝缨与饮大乐。 此三君者,仁着于天下,卒享其报,名垂至今。 昔帝尧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土阶三等,犹以为为之者劳,居之者逸也。 今妾之夫,治造此弓,其为之亦劳传。 其干生于太山之阿,一日三睹阴,三睹阳。 傅以燕牛之角,缠以荆麋之筋,糊以河鱼之胶。 此四者,皆天下之妙选也,而君不能以穿一札,是君之不能射也,而反欲杀妾之夫,不亦谬乎! 妾闻射之道,左手如拒,右手如附枝,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盖射之道也。 平公以其言而射,穿七札,繁人之夫立得出,而赐金三镒。 君子谓弓工妻可与处难。 诗曰:敦弓既坚,舍矢既钧。 言射有法也。 颂曰:晋平作弓,三年乃成,公怒弓工,将加以刑,妻往说公,陈其干材,列其劳苦,公遂释之。 卷六之四 齐伤槐女齐伤槐女者,伤槐衍之女也,名婧。 景公有所爱槐,使人守之,植木悬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于是衍醉而伤槐。 景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婧惧,乃造于相晏子之门曰:贱妾不胜其欲,愿得备陈于下。 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有淫色乎,何为老而见奔? 殆有说内之至哉! 既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 进而问焉,对曰:妾父衍,幸得充城郭为公民。 见阴阳不调,风雨不时,五谷不滋之故,祷祠于名山神水。 不胜曲糱之味,先犯君令,醉至于此,罪故当死。 妾闻明君之莅国也,不损禄而加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六畜伤民人,不为野草伤禾苗。 昔者宋景公之时,大旱三年不雨,召太卜而卜之曰:当以人祀之。 景公乃降堂北面稽首曰:吾所以请雨者,乃为吾民也,今必当以人祀,寡人请自当之。 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 所以然者何也? 以能顺夫慈民也。 今吾君树槐,令犯者死。 欲以槐之故杀婧之父,孤妾之身,妾恐伤执政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 邻国闻之,皆谓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晏子惕然而悟。 明日,朝,谓景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谓之暴;崇玩好,威严令谓之逆;刑杀不正,谓之贼。 夫三者,守国之大殃也。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也。 崇玩好,威严令,是逆民之明者也。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刑杀不正,贼民之深者也。 公曰:寡人敬受命。 晏子出,景公实时命罢守槐之役,拔植悬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君子曰:伤槐女能以辞免。 诗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此之谓也。 颂曰:景公爱槐,民醉折伤,景公将杀,其女悼惶,奔告晏子,称说先王,晏子为言,遂免父殃。 卷六之五 楚野辩女楚野辩女者,昭氏之妻也。 郑简公使大夫聘于荆,至于狭路,有一妇人乘车,与大夫遇,毂击而折大夫车轴,大夫怒,将执而鞭之,妇人曰:君子不迁怒,不贰过。 今于狭路之中,妾已极矣,而子大夫之仆不肯少引,是以败子大夫之车,而反执妾,岂不迁怒哉! 既不怒仆,而反怨妾,岂不贰过哉! 周书曰:毋侮鳏寡,而畏高明。 今子列大夫而不为之表,而迁怒贰过,释仆执妾,轻其微弱,岂可谓不侮鳏寡乎! 吾鞭则鞭耳,惜子大夫之丧善也! 大夫惭而无以应,遂释之,而问之,对曰:妾楚野之鄙人也。 大夫曰:盍从我于郑乎? 对曰:既有狂夫,昭氏在内矣。 遂去。 君子曰:辨女能以辞免。 诗云:惟号斯言,有伦有脊。 此之谓也。 颂曰:辩女独乘,遇郑使者,郑使折轴,执女忿怒,女陈其冤,亦有其序,郑使惭去,不敢谈语。 卷六之六 阿谷处女阿谷处女者,阿谷之隧浣者也。 孔子南游,过阿谷之隧,见处子佩瑱而浣,孔子谓子贡曰:彼浣者其可与言乎? 抽觞以授子贡曰:为之辞以观其志。 子贡曰:我北鄙之人也。 自北徂南,将欲之楚,逢天之暑,我思谭谭,愿乞一饮,以伏我心。 处子曰:阿谷之隧,隐曲之地,其水一清一浊,流入于海,欲饮则饮,何问乎婢子? 授子贡觞,迎流而挹之,投而弃之,从流而挹之,满而溢之,跪置沙上,曰:礼不亲授。 子贡还报其辞。 孔子曰:丘已知之矣。 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为之辞。 子贡往曰:向者闻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拂不寤,私复我心,有琴无轸,愿借子调其音。 处子曰:我鄙野之人也。 陋固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子贡以报孔子,孔子曰:丘已知之矣。 过贤则宾。 抽絺绤五两以授子贡曰:为之辞。 子贡往曰:吾北鄙之人也。 自北徂南,将欲之楚,有絺绤五两,非敢以当子之身也,愿往之水旁。 处子曰: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于野鄙,妾年甚少,何敢受子。 子不早命,窃有狂夫名之者矣。 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曰:丘已知之矣。 斯妇人达于人情而知礼。 诗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辨女,不可求思。 此之谓也。 颂曰:孔子出游,阿谷之南,异其处子,欲观其风,子贡三反,女辞辨深,子曰达情,知礼不淫。 卷六之七 赵津女娟赵津女娟者,赵河津吏之女,赵简子之夫人也。 初简子南击楚,与津吏期,简子至,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欲杀之。 娟惧,持楫而走,简子曰:女子走何为? 对曰:津吏息女。 妾父闻主君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起,水神动骇,故祷祠九江三淮之神,供具备礼,御厘受福,不胜玉祝,杯酌余沥,醉至于此。 君欲杀之,妾愿以鄙躯易父之死。 简子曰:非女之罪也。 娟曰:主君欲因其醉而杀之,妾恐其身之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 若不知罪杀之,是杀不辜也。 愿醒而杀之,使知其罪。 简子曰:善。 遂释不诛。 简子将渡,用楫者少一人,娟攘卷掺楫而请,曰:妾愿备父持楫。 简子曰:不谷将行,选士大夫,齐戒沐浴,义不与妇人同舟而渡也。 娟对曰:妾闻昔者汤伐夏,左骖骊,右骖牝靡,而遂放桀。 武王伐殷,左骖牝骐,右骖牝騜,而遂克纣,至于华山之阳。 主君不欲渡则已,与妾同舟,又何伤乎? 简子悦。 遂与渡,中流为简子发河激之歌,其辞曰:升彼阿兮面观清,水扬波兮查冥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棹兮行勿疑。 简子大悦曰:昔者不谷梦娶妻,岂此女乎? 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 娟乃再拜而辞曰:夫妇人之礼,非媒不嫁。 严亲在内,不敢闻命。 遂辞而去。 简子归,乃纳币于父母,而立以为夫人。 君子曰:女娟通达而有辞。 诗云: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此之谓也。 颂曰:赵简渡河,津吏醉荒,将欲加诛,女娟恐惶,操楫进说,父得不丧,维久难蔽,终遂发扬。 卷六之八 赵佛肸母赵佛肸母者,赵之中牟宰佛肸之母也。 佛肸以中牟叛。 赵之法,以城叛者,身死家收。 佛肸之母将论,自言曰:我不当死。 士长问其故,母曰:为我通于主君,乃言;不通,则老妇死而已。 士长为之言于襄子,襄子出,问其故,母曰:不得见主君则不言。 于是襄子见而问之曰:不当死何也? 母曰:妾之当死亦何也? 襄子曰:而子反。 母曰:子反,母何为当死? 襄子曰:母不能教子,故使至于反,母何为不当死也? 母曰:吁,以主君杀妾为有说也,乃以母无教耶! 妾之职尽久矣,此乃在于主君。 妾闻子少而慢者,母之罪也。 长而不能使者,父之罪也。 今妾之子少而不慢,长又能使,妾何负哉! 妾闻之,子少则为子,长则为友,夫死从子,妾能为君长子,君自择以为臣,妾之子与在论中,此君之臣,非妾之子。 君有暴臣,妾无暴子,是以言妾无罪也。 襄子曰:善,夫佛肸之反,寡人之罪也。 遂释之。 君子曰:佛肸之母,一言而发襄子之意,使行不迁怒之德,以免其身。 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此之谓也。 颂曰:佛肸既叛,其母任理,将就于论,自言襄子,陈列母职,子长在君,襄子说之,遂释不论。 卷六之九 齐威虞姬虞姬者,名娟之,齐威王之姬也。 威王即位,九年不治,委政大臣。 佞臣周破胡专权擅势,嫉贤妒能,即墨大夫贤,而日毁之,阿大夫不肖,反日誉之。 虞姬谓王曰︰破胡谗谀之臣也,不可不退,齐有北郭先生者,贤明有道,可置左右。 破胡闻之,乃恶虞姬曰:其幼弱在于闾巷之时,尝与北郭先生通。 王疑之,乃闭虞姬于九层之台,而使有司即穷验问,破胡赂执事者,使竟其罪,执事者诬其辞而上之。 王视其辞,不合于意,乃召虞姬而自问焉,虞姬对曰:妾娟之幸得蒙先人之遗体,生于天壤之闲,去蓬庐之下,侍明王之燕,泥附王着,荐床蔽席,供执埽除,掌奉汤沐,至今十余年矣。 惓惓之心,冀幸补一言,而为邪臣所挤,湮于百重之下,不意大王乃复见而与之语。 妾闻玉石坠泥不为污,柳下覆寒,女不为乱。 积之于素雅,故不见疑也。 经瓜田不蹑履,过李园不正冠,妾不避,此罪一也。 既陷难中,有司受赂,听用邪人,卒见覆冒,不能自明。 妾闻寡妇哭城,城为之崩。 亡士叹市,市为之罢。 诚信发内,感动城市。 妾之冤明于白日,虽独号于九层之内,而众人莫为豪厘,此妾之罪二也。 既有污名,而加此二罪,义固不可以生。 所以生者,为莫白妾之污名也。 且自古有之,伯奇放野,申生被患。 孝顺至明,反以为残。 妾既当死,不复重陈,然愿戒大王,群臣为邪,破胡最甚。 王不执政,国殆危矣。 于是王大寤,出虞姬,显之于朝市,封即墨大夫以万户,烹阿大夫与周破胡。 遂起兵收故侵地,齐国震惧,人知烹阿大夫,不敢饰非,务尽其职,齐国大治。 君子谓虞姬好善。 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此之谓也。 颂曰:齐国惰政,不治九年,虞姬讥刺,反害其身,姬列其事,上指皇天,威王觉寤,卒距强秦。 卷六之十 齐锺离春锺离春者,齐无盐邑之女,宣王之正后也。 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行年四十,无所容入,衒嫁不售,流弃莫执。 于是乃拂拭短褐,自诣宣王,谓谒者曰:妾齐之不售女也。 闻君王之圣德,愿备后宫之扫除,顿首司马门外,唯王幸许之。 谒者以闻,宣王方置酒于渐台,左右闻之,莫不掩口大笑曰:此天下强颜女子也,岂不异哉! 于是宣王乃召见之,谓曰:昔者先王为寡人娶妃匹,皆已备有列位矣。 今夫人不容于乡里布衣,而欲千万乘之主,亦有何奇能哉? 锺离春对曰:无有。 特窃慕大王之美义耳。 王曰:虽然,何喜? 良久曰:窃尝喜隐。 宣王曰:隐固寡人之所愿也,试一行之。 言未卒,忽然不见。 宣王大惊,立发隐书而读之,退而推之,又未能得。 明日,又更召而问之,不以隐对,但扬目衔齿,举手拊膝,曰:殆哉殆哉! 如此者四。 宣王曰:愿遂闻命。 锺离春对曰:今大王之君国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雠,外有二国之难。 内聚奸臣,众人不附。 春秋四十,壮男不立,不务众子而务众妇。 尊所好,忽所恃。 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定,此一殆也。 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玕笼疏翡翠珠玑,幕络连饰,万民罢极,此二殆也。 贤者匿于山林,谄谀强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 饮酒沈湎,以夜继昼,女乐俳优,纵横大笑。 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 故曰殆哉殆哉。 于是宣王喟然而叹曰:痛乎无盐君之言! 乃今一闻。 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延及侧陋。 卜择吉日,立太子,进慈母,拜无盐君为后。 而齐国大安者,丑女之力也。 君子谓锺离春正而有辞。 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此之谓也。 颂曰:无盐之女,干说齐宣,分别四殆,称国乱烦,宣王从之,四辟公门,遂立太子,拜无盐君。 卷六之十一 齐宿瘤女宿瘤女者,齐东郭采桑之女,闵王之后也。 项有大瘤,故号曰宿瘤。 初,闵王出游,至东郭,百姓尽观,宿瘤采桑如故。 王怪之,召问曰:寡人出游,车骑甚众,百姓无少长皆弃事来观,汝采桑道旁,曾不一视,何也? 对曰:妾受父母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 王曰:此奇女也,惜哉宿瘤! 女曰:婢妾之职,属之不二,予之不忘,中心谓何,宿瘤何伤? 王大悦之曰:此贤女也。 命后乘载之,女曰:赖大王之力,父母在内,使妾不受父母之教,而随大王,是奔女也,大王又安用之? 王大惭,曰:寡人失之。 又曰:贞女一礼不备,虽死不从。 于是王遣归,使使者加金百镒,往聘迎之,父母惊惶,欲洗沐,加衣裳,女曰:如是见王,则变容更服,不见识也,请死不往。 于是如故,随使者,闵王归见诸夫人,告曰:今日出游,得一圣女,今至斥汝属矣。 诸夫人皆怪之,盛服而卫,迟其至也,宿瘤,骇,宫中诸夫人皆掩口而笑,左右失貌,不能自止,王大惭曰:且无笑不饰耳。 夫饰与不饰,固相去十百也。 女曰:夫饰与不饰,相去千万,尚不足言,何独十百也! 王曰:何以言之? 对曰:性相近,习相远也。 昔者尧舜桀纣,俱天子也。 尧舜自饰以仁义,虽为天子,安于节俭,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后宫衣重采,食不重味。 至今数千岁,天下归善焉。 桀纣不自饰以仁义,习为苛文,造为高台深池,后宫蹈绮縠,弄珠玉,意非有餍时也。 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至今千余岁,天下归恶焉。 由是观之,饰与不饰,相去千万,尚不足言,何独十百也。 于是诸夫人皆大惭,闵王大感,瘤女以为后。 出令卑宫室,填池泽,损膳减乐,后宫不得重采。 期月之间,化行邻国,诸侯朝之,侵三晋,惧秦楚一立帝号。 闵王至于此也,宿瘤女有力焉。 及女死之后,燕遂屠齐,闵王逃亡,而弒死于外。 君子谓宿瘤女通而有礼。 诗云: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此之谓也。 颂曰:齐女宿瘤,东郭采桑,闵王出游,不为变常,王召与语,谏辞甚明,卒升后位,名声光荣。 卷六之十二 齐孤逐女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 初,逐女孤无父母,状甚丑,三逐于乡,五逐于里,过时无所容。 齐相妇死,逐女造襄王之门,而见谒者曰:妾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父母,摈弃于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 左右复于王,王辍食吐哺而起。 左右曰:三逐于乡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礼也。 不忠少礼之人,王何为遽? 王曰:子不识也。 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 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 遂见与之语三日。 始一日,曰:大王知国之柱乎? 王曰:不知也。 逐女曰:柱,相国是也。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 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 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 今大王既有明知,而国相不可不审也。 王曰:诺。 其二日,王曰:吾国相奚若? 对曰:王之国相,比目之鱼也,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 王曰:何谓也? 逐女对曰:朋其左右,贤其妻子,是外比内比也。 其三日,王曰:吾相其可为乎? 逐女对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 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 今则未有。 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 故楚用虞丘子,而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 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 王曰:吾用之奈何? 逐女对曰: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而有道之士归之。 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 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 物之所征,固不须顷。 王曰:善。 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 齐国以治。 诗云: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此之谓也。 颂曰:齐逐孤女,造襄王门,女虽五逐,王犹见焉,谈国之政,亦甚有文,与语三日,遂配相君。 卷六之十三 楚处庄侄楚处庄侄者,楚顷襄王之夫人,县邑之女也。 初,顷襄王好台榭,出入不时,行年四十,不立太子,谏者蔽塞,屈原放逐,国既殆矣。 秦欲袭其国,乃使张仪间之,使其左右谓王曰:南游于唐,五百里有乐焉。 王将往。 是时庄侄年十二,谓其母曰:王好淫乐,出入不时。 春秋既盛,不立太子。 令秦又使人重赂左右,以惑我王,使游五百里之外,以观其势。 王已出,奸臣必倚敌国而发谋,王必不得反国。 侄愿往谏之。 其母曰:汝婴儿也,安知谏? 不遣,侄乃逃。 以缇竿为帜,侄持帜伏南郊道旁。 王车至,侄举其帜,王见之而止,使人往问之,使者报曰:有一女童伏于帜下,愿有谒于王。 王曰:召之。 侄至,王曰:女何为者也? 侄对曰: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于王,恐壅阏蔽塞,而不得见闻。 大王出游五百里,因以帜见。 王曰:子何以戒寡人? 侄对曰:大鱼失水,有龙无尾。 墙欲内崩,而王不视。 王曰:不知也。 侄对曰:大鱼失水者,王离国五百里也,乐之于前,不思祸之起于后也。 有龙无尾者,年既四十,无太子也。 国无强辅,必且殆也。 墙欲内崩而王不视者,祸乱且成而王不改也。 王曰:何谓也? 侄曰:王好台榭,不恤众庶,出入不时,耳目不聪明。 春秋四十不立太子,国无强辅,外内崩坏。 强秦使人内间王左右,使王不改,滋日以甚,今祸且构。 王游于五百里之外,王必遂往,国非王之国也。 王曰:何也? 侄曰:王之致此三难也以五患。 王曰:何谓五患? 侄曰:宫室相望,城郭阔达,一患也。 宫垣衣绣,民人无褐,二患也。 奢侈无度,国且虚竭,三患也。 百姓饥饿,马有余秣,四患也。 邪臣在侧,贤者不达,五患也。 王有五患,故及三难。 王曰:善。 命后车载之,立还反国,门已闭,反者已定,王乃发鄢郢之师以击之,仅能胜之。 乃立侄为夫人,位在郑子袖之右,为王陈节俭爱民之事,楚国复强。 君子谓庄侄虽违于礼,而终守以正。 诗云:北风其喈,雨雪霏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此之谓也。 颂曰:楚处庄侄,虽为女童,以帜见王,陈国祸凶,设王三难,五患累重,王载以归,终卒有功。 卷六之十四 齐女徐吾齐女徐吾者,齐东海上贫妇人也。 与邻妇李吾之属会烛,相从夜绩。 徐吾最贫,而烛数不属。 李吾谓其属曰:徐吾烛数不属,请无与夜也。 徐吾曰:是何言与? 妾以贫烛不属之故,起常先,息常后,洒扫陈席,以待来者。 自与蔽薄,坐常处下。 凡为贫烛不属故也。 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余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 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 李吾莫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 君子曰:妇人以辞不见弃于邻,则辞安可以已乎哉! 诗云:辞之辑矣,民之协矣。 此之谓也。 颂曰:齐女徐吾,会绩独贫,夜托烛明,李吾绝焉,徐吾自列,辞语甚分,卒得容入,终没后言。 卷六之十五 齐太仓女齐太仓女者,汉太仓令淳于公之少女也,名缇萦。 淳于公无男,有女五人。 孝文皇帝时,淳于公有罪当刑。 是时肉刑尚在,诏狱系长安,当行会逮,公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 缇萦自悲泣,而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廉平,今坐法当刑。 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使得自新。 书奏,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何其至治也? 令法有肉刑五,而奸不止,其咎安在? 非朕德薄而教之不明欤? 吾甚自媿。 夫训道不纯,而愚民陷焉。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 或欲改行为善,而其道毋繇。 朕甚怜之。 夫刑者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 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其除肉刑。 自是之后,凿颠者髡,抽胁者笞,刖足者钳。 淳于公遂得免焉。 君子谓缇萦一言发圣主之意,可谓得事之宜矣。 诗云: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此之谓也。 颂曰:缇萦讼父,亦孔有识,推诚上书,文雅甚优,小女之言,乃感圣意,终除肉刑,以免父事。 发布时间:2025-11-19 17:04:0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