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六 齐语 内容: 1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 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桓公曰:“若何? ”鲍子对曰:“请诸鲁。 “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 若之何? ”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若何? ”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 ”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 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比至,三衅、三浴之。 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毕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 九妃、六嫔,陈妾数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绣。 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裂,戎士待陈妾之余。 优笑在前,贤材在后。 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 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此若何? ”管子对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比缀以度,竱本肇末,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桓公曰:“为之若何? ”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 ”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 ”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 ”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士之子恒为士“令夫工,群萃而州处,申其四时,辩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工之子恒为工。 “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轺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旦暮从事于此,以饬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商之子恒为商。 “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及寒,击草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改良而疾耰之,以待时雨。 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 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途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于田野。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生物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昵。 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 有司见而不以告,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 ”管子对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 ”桓公曰:“善。 ”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 参国起案,以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 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 ”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 ”桓公曰:“安国若何? ”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桓公曰:“诺。 ”遂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 国既安矣,桓公曰:“国安矣,其可乎? “管子对曰:“未可。 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 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 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 ”桓公曰:“为之若何? ”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 ”桓公曰:“善。 ”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 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 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 春以搜振旅,秋以狝治兵。 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 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 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 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 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 其欢欣足以相死。 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 2正月之朝,乡长复事。 君亲问焉,曰:“于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桓公又问焉,曰:“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二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桓公又问焉,曰:“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悌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是故乡长退而修德进贤,桓公亲见之,遂使役官。 桓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选,选其官之贤者而复用(《述闻》卷 20,谓“用”字衍。 《管子·小匡》无“用”字)之,曰:“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惟慎端悫以待时,使民以劝,绥谤言,足以补官之不善政。 ”桓公召而与之语,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 设之以国家之患而不疚,退问之其乡,以观其所能而无大厉,升以为上卿之赞。 谓之三选。 国子、高子退而修乡,乡退而修连,连退而修里,里退而修轨,轨退而修伍,伍退而修家。 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也。 政既成,乡不越长,朝不越爵,罢士无伍,罢女无家。 夫是,故民皆勉为善。 与其为善于乡也,不如为善于里;与其为善于里也,不如为善于家。 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终岁之计;莫敢以终岁之议,皆有终身之功。 桓公曰:“伍鄙若何? ”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茍;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 ”管子对曰:“制鄙。 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 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焉;立五正,各使听一属焉。 是故正之政听属,牧政听县,下政听乡。 ”桓公曰:“各保治尔所,无或淫怠而不听治者! ”3正月之朔,五属大夫复事。 桓公择是寡功者而谪之,曰:“制地、分民如一,何故独寡功? 教不善则政不治,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桓公又亲问焉,曰:“于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桓公又问焉,曰:“于子之属,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桓公又问焉,曰:“于子之属,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悌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 ”有司已于事而竣。 五属大夫于是退而修属,属退而修县,县退而修乡,乡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而退而修万。 是故匹夫有帅,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也。 政既成矣,以守则固,以征则强。 4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 ”管子对曰:“未可。 邻国未吾亲也。 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 ”桓公曰:“若何? ”管子对曰:“审吾疆埸,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而重为之皮币,以骤聘眺于诸侯,以安四邻,则四邻之国亲我矣。 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 皮币玩好,使民鬻之四方,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 ” 5桓公问曰:“夫军令则寄诸内政矣,齐国寡甲兵,为之若何? ”管子对曰:“轻过而移诸甲兵。 ”桓公曰:“为之若何? ”管子对曰:“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赎以鞼盾一戟,小罪谪以金分,宥间罪。 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甲兵大足。 6桓公曰:“吾欲南伐,何主? ”管子对曰:“以鲁为主。 反其侵地棠、潜,使海于有蔽,渠弭于有渚,环山于有牢。 ”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 ”管子对曰:“以卫为主。 反其侵地台、原、姑与漆里,使海于有蔽,渠弭于有渚,环山于有牢。 ”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 ”管子对曰:“以燕为主。 反其侵地柴夫、吠狗,使海于有蔽,渠弭于有渚,环山于有牢。 “四邻大亲。 既反侵地,正封疆,地南至于饀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巂,有革车八百乘。 择天下之甚淫乱者而先征之。 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莱、莒、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 遂南征伐楚,济汝,逾方城,望汶山,使贡丝于周而反。 荆州诸侯莫敢不来服。 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 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 与诸侯于是饰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与诸侯戮力同心。 西征攘白狄之地,至于西河,方舟设泭,乘桴济河,至于石枕。 县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西服流沙、西吴。 南城于周,反胙于绛。 岳滨诸侯莫敢不来服,而大朝诸侯于阳谷。 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诸侯甲不解缧,兵不解翳,弢无弓,服无矢。 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 7葵丘之会,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孔致胙。 ”且有后命曰:“以尔自卑劳,实谓尔伯舅,无下拜。 ”桓公召管子而谋,管子对曰:“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 ”桓公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尔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为天子羞。 ”遂下拜,升受命。 赏服大辂,龙旗九旒,渠门赤斾,诸侯称顺焉。 8桓公忧天下诸侯。 鲁有夫人、庆父之乱,二君弒死,国绝无嗣。 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 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男女不淫,牛马选具。 狄人攻卫,卫人出庐于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 其畜散而无育,桓公与之系马三百。 天下诸侯称仁焉。 于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是故诸侯归之。 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 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綦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处垂橐而入,捆载而归。 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可为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诸侯称宽焉。 通七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 筑葵兹、晏、负夏、领釜丘,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筑五鹿、中牟、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权于中国也。 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 是故大国惭愧,小国附协。 唯能用管夷吾、宁喜、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 发布时间:2025-11-19 17:46:5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