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鲁山山行 内容: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古诗三百首初中古诗登山写景抒怀译文/注释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 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 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全文赏析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家人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  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颔联  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小路迷糊了的优雅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 “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 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发布时间:2025-04-17 09:33:4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