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秦二 内容: 齐助楚攻秦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 ”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 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 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 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王],(令)而[令]仪不得为臣也。 大王茍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谷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 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 ”王曰:“何也? “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 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 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至,称病不朝。 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 ”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月:“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 “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臣可以言乎? ”王曰:“可矣。 “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国不尚全(事)[乎]? 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固)[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韩氏从之。 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 ”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 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 意亦思乎? ’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 今轸将为王吴吟。 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 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齐、楚今战,战必败。 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 “(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 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 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 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秦惠王死公孙衍欲穷张仪秦惠王死,公孙衍欲穷张仪。 李雠谓公孙衍曰:“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公用之,则诸侯必见张仪之无秦矣! ”----------------------------------------义渠君之魏义渠君之魏,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复过矣,请谒事情。 ”义渠君曰:“愿闻之。 ”对曰:“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焫(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 ”义渠君曰:“谨闻命。 ”居无几何,五国伐秦。 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王不如赂之以抚其心。 ”秦王曰:“善。 ”因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 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乃公孙衍之所谓也。 ”因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 ----------------------------------------医扁鹊见秦武王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听,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 :“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秦武王谓甘茂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矣] ! ”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 ”王令向寿辅行。 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 ’事成,尽以为子功。 ”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问其故。 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 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 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 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 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 甘茂对曰:“息壤在彼。 ”王曰:“有之。 ”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 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 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 ”王曰:“善。 ”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 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冯章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固)[因]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 ’”----------------------------------------甘茂攻宜阳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 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 ”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 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中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荗]之日已! 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 ”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 明日鼓之,宜阳拔。 ----------------------------------------宜阳未得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 左陈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 公不如进兵攻宜阳,宜阳拔,则公之功多矣。 是樗里疾、公孙衍无事也,秦众尽怨之深矣。 ”----------------------------------------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于韩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于韩。 秦王惧。 甘茂曰:“楚虽合韩,不为韩氏先战;韩亦恐战而楚有变其后。 韩、楚必相御也。 楚言与韩,而不余怨于秦,臣是以知其御也。 ”----------------------------------------秦王谓甘茂秦王谓甘茂曰:“楚客来使者多健,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为之奈何? ”甘茂对曰:“王勿患之! 其健者来使(者),则王勿听其事;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 然则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 王因而制之。 ”----------------------------------------甘茂亡秦且之齐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 ”苏子曰:“不闻。 ”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苏子曰:“善。 请重公于齐。 ”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 其居秦累世重矣,自淆塞、溪谷,地形险易尽知之。 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 ”秦王曰:“然则奈何? ”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 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 ”秦王曰:“善。 ”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 甘茂辞不往。 苏秦(伪)[为]谓齐王曰:“甘茂,贤人也。 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 今王何以礼之? 王若不留,必不德王。 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 ”齐王曰:“善。 ”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甘茂相秦甘茂相秦。 秦王爱公孙衍,与之间有所立,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 ”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以告甘茂。 甘茂因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再拜贺。 ”王曰:“寡人托国于子,焉更得贤相? ”对曰:“王且相犀首。 ”王曰:“子焉闻之? “对曰:“犀首告臣。 ”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甘茂约秦、魏而攻楚。 楚之(相)[拒]秦者屈盍,为楚和于秦,秦启关而听楚使。 甘茂谓秦王曰:“怵于楚而不使魏制和,楚必曰:’秦鬻魏’。 不悦而合于楚,楚、魏为一,国恐伤矣。 王不如使魏制和,魏制和必悦。 王不恶于魏,则寄地必多矣。 ”----------------------------------------陉山之事陉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 齐惧,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 赵王喜,乃案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 敢告下吏。 ”秦王使公子他之赵,谓赵王曰:“齐与大国救魏而倍约,不可信恃,大国不义,以告弊邑,而赐之二社之地,以奉祭祀。 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 请益甲四万,大国裁之。 ”苏代为齐献书穰侯曰:“臣闻往来之者言曰:’秦且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是何也? 夫三晋相结,秦之深雠也。 三晋百背秦,百欺秦,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 一也。 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而后制晋楚之胜。 ’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决]溃痈也。 秦王安能制晋、楚哉! 二也。 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 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 三也。 齐割地以实晋、楚,则晋、楚安。 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 四也。 是晋、楚以秦破齐,以齐破秦,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 五也。 秦得安邑,善齐以安之,亦必无患矣。 秦有安邑,则韩、魏必无上党(哉)[矣]。 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 故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 ”魏子患之。 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 ”太后曰:“无知也。 ”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 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 ”太后曰:“善。 ”乃止。 发布时间:2025-11-20 12:29:2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