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秦五 内容: 谓秦王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 胜而不骄,故能服世;月塞入不忿,故能从邻。 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 骄忿非伯部之业也。 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 何以知其然? 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秦)[齐]。 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 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 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 何以知其然也? 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 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成]。 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 楚先得(齐)[之],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 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秦王与中期争论秦王与中期争论,不胜。 秦王大怒,中期徐行而去。 或为中期说秦王曰:“悍人也。 中期适遇明君故也,向者遇桀、纣,必杀之矣。 ”秦王因不罪。 ----------------------------------------献则谓公孙消献则谓公孙消曰:“公,大臣之尊者也,数伐有功,所以不为相者,太后不善公也。 (辛)[芈]戎者,太后之所亲也。 今亡于楚,在东周。 公何不以秦、楚之重资而相之于周乎? 楚必便之矣。 是(辛)[芈]戎有秦、楚之重,太后必悦公,公相必矣。 ”----------------------------------------楼忤约秦魏楼忤秦、魏,魏太子为质,纷强欲败之。 谓太后曰:“国与还者也,败秦而利魏,魏必负之。 负秦之日,太子为粪[土]矣。 ”太后坐王而泣。 王因疑于太子,令之留于酸枣。 楼子患之。 昭衍为周之梁,楼子告之。 昭衍见梁王,梁王曰:“何闻? ”曰:“闻秦且伐魏。 ”王曰:“为期与我约矣。 ”曰:“秦疑于王之约,以太子之留酸枣而不之秦。 秦王之计曰:’魏不与我约,必攻我;我与其处而待之见攻,不如先伐之。 ’以秦强折节而下与国,臣恐其害于东周。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 ”曰:“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 ”曰:“百倍。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 ”曰:“无数。 ”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愿往事之。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聊城。 故往说之曰:“子傒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 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 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 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 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 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 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 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 ”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 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 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 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 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 ”阳泉君曰:“然。 ”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 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 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 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 “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 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 ”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 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 ”王罢之,乃留止。 间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赵之豪桀,得知名者不少。 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 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 ”王以为然,奇其计。 王后劝立之。 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如楚。 ”立以为太子。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 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 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文信侯去而不快。 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 ”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 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 ”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 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 ”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 ”曰:“知之。 ”“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 ”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唐曰:“请因孺子而行! ”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 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 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 “曰:“闻之。 ”闻张唐之相燕与? “曰:“闻之。 ”“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文信侯出走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 秦下甲而攻赵。 司空马说赵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习秦事。 今大王使[臣]守小官,习赵事。 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观其孰胜。 赵孰与秦大? ”曰:“不如。 ”“民孰与之众? ”曰:“不如。 ”“金钱粟孰与之富? ”曰:“弗如。 ”“国孰与之治? ”曰:“不如。 ”“相孰与之贤? ”曰:“不如。 ”“将孰与之武? ”曰:“不如。 ”“律令孰与之明? ”曰:“不如。 ”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 ”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 “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 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 秦受地而郄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国]危,诸侯必惧。 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 臣请为大王约从。 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 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 愿卿之更计。 ”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 ”赵王不能将。 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能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 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 ”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 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 ”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 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 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 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 ”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杖]以接手。 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 ”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捆,缠之以布。 “愿公入明之。 ”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 臣不敢言。 ”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 ”(遇)[过]司空马门,趣甚疾,出諔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 武安君死。 五月赵亡。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嗞乎,司空马! ”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 赵去司空马而国亡。 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群臣莫对。 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 ”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带]以其剑。 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秦王大悦。 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短]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 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 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 ”对曰:“有[之] 。 ”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 ”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 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 贾不归四国,尚焉之? 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 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 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雠]庸,文王用之而王。 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 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 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 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于]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 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 ”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发布时间:2025-11-20 12:43:2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