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十一·齐四 内容: 齐人有冯谖者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 ”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 ”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接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闻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 ”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迎之者,富而兵强。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谋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孟尝君为从孟尝君为从。 公孙弘谓孟尝君曰:“君不以使人先观秦王? 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奚暇从以难之? 意者秦王不肖之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 ”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 ”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 昭王闻之,而欲媿之以辞。 公孙弘见,昭王曰:“薛公之地,大小几何? ”公孙弘对曰:“百里。 ”昭王笑而曰:“寡人地数千里。 犹未敢以有难也。 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难寡人,犹可乎? ”公孙弘对曰:“孟尝君好人,大王不好人。 。”昭王曰:“孟尝君之好人也,奚如? ”公孙弘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志不惭为人主,不得志不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而治可为管、商之师,说义听行,能致其如此者五人;万乘之严主也,辱其使者,退而自刎,必以其血污其衣,如臣者十人。 ”昭王笑而谢之曰:“客胡为若此,寡人直与客论耳! 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谕寡人之志也! ”公孙弘曰:“敬诺。 ”公孙弘可谓不侵矣。 昭王,大国也,孟尝,千乘也。 立千乘之义而不可凌,可谓足使矣。 ----------------------------------------鲁仲连谓孟尝鲁仲连谓孟尝:“君好士也! 雍门养椒亦,阳得子养,饮食、衣裘与之同之,皆得其死。 今君之家富于二公,而士未有为君尽游者也。 ”君曰:“文不得是二人故也。 使文得二人者,岂独不得尽? ”对曰:“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者,岂有骐麟? 騄耳哉? 后宫十妃,皆衣缟纻,食梁肉,岂有毛嫱、西施哉? 色与马取于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 故曰君之好士未也。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 谭拾子迎之于境,谓孟尝君曰:“君得无有所怨齐士大夫? ”孟尝君曰:“有。 ”“君满意杀之乎? ”孟尝君曰:“然。 ”谭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孟尝君曰:“不知。 ”谭拾子曰:“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 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 请以市谕。 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 求存故往,亡故去。 愿君勿怨。 ”孟尝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去之,不敢以为言。 ----------------------------------------齐宣王见颜斶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 ”斶亦曰:“王前! ”宣王不悦。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 士贵乎?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有说乎? ”斶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陇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陇也。 ”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 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簴。 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求万物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 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 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何则? 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 及汤之时,诸侯三千。 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 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 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据慢骄奢,则凶从之。 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 ’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 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 无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 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 (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 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 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则再拜而辞去也。 斶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 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 ”使者复还报。 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王斗对曰:“王闻之过。 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今王有四焉。 ”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七国,惟恐失抎之,焉能有四焉? ”斗曰:“否。 先君好马,王亦好马。 先君好狗,王亦好狗。 先君好酒,王亦好酒。 先君好色,王亦好色。 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 ”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世无骐驎騄耳,王驷已备矣。 世无东郭俊、庐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 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 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王曰:“何谓也? ”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魏后曰:“不然。 茍无岁,何以有民? 茍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于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齐王见田骈齐王见田骈,曰:“闻先生好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 “田骈曰:“子何闻之? ”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 ”田品曰:“何谓也? ”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 今先生设为不宦,訿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 ”田子辞。 ----------------------------------------管燕得罪齐王管燕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 ”左右默然莫对。 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 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 ”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糅罗纨,曳绮縠,而士不得以为缘。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苏秦自燕之齐苏秦自燕之齐,见于华章南门。 齐王曰:“嘻! 子之来也。 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生者微。 今不听,是恨秦也;听之,是恨天下也。 不如听之以卒秦,勿庸称也以为天下。 秦称之,天下听之,王亦称之,先后之事,帝名为无伤也。 秦称之,而天下不听,王因勿称,(其于)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苏秦谓齐王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 且尊齐乎? ”王曰:“尊秦。 ”“释帝则天下爱齐乎? 且爱秦乎? ”王曰:“爱齐而憎秦。 ”“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 ”对曰:“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宋之利。 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 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 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 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 愿王熟虑之也! ” 发布时间:2025-11-20 12:57:3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