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二十五·魏四 内容: 献书秦王. .献书秦王曰:“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梁者,山东之要也。 有蛇于此,击其尾,其受救;击其首。 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 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断山东之脊也,是山东首尾皆救中身之时也。 山东见亡必恐,恐必大合,山东尚强,臣见秦之必大忧可立而待也。 臣窃为大王计,不如南出。 事于南方,其兵弱,天下必能救,地可广大,国可富,兵可强,主可尊。 王不闻汤之伐桀乎? 试之弱密须氏以为武教,得密须氏而汤之服桀矣。 今秦国与山东为雠,不先以弱为武教,兵必大挫,国必大忧。 ”秦果南攻蓝田、鄢、郢。 ----------------------------------------八年谓魏王八年,. .谓魏王曰:“昔曹恃齐而轻晋,齐伐厘、莒而晋人亡曹。 缯恃齐以悍越,齐和子乱而越人亡缯。 郑恃魏以轻韩,伐榆关而韩氏亡郑。 原恃秦、翟以轻晋,秦、翟年谷大凶而晋人亡原。 中山恃齐、魏以轻赵,齐、魏伐楚而赵亡中山。 此五国所以亡者,皆其所恃也。 非独此五国为然而已也,天下之亡国皆然矣。 夫国之所以不可恃者多,其变不可胜数也。 或以政教不修,上下不辑,而不可恃者;或有诸侯邻国之虞,而不可恃者;或以年谷不奉,畜积竭尽,而不可恃者;或化于利,比于患。 臣以此知国之不可必恃也。 今王恃楚之强,而信春申君之言,以是质秦,而久不可知。 即春申君有变,是王独受秦患也。 即王有万乘之国,而以一人之心为元也。 臣以此为不完,愿王之熟计之也。 ”----------------------------------------魏王问张旄魏王问张旄曰:“吾欲与秦攻韩,何如? ”张旄对曰:“韩且坐而胥亡乎? 且割而从天下乎? ”王曰:“韩且割而从天下。 ”张旄曰:“韩怨魏乎? 怨秦乎? ”王曰:“怨魏。 ”张旄曰:“韩强秦乎? 强魏乎? ”王曰:“强秦。 ”张旄曰:“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 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 ”王曰:“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 ”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 ”----------------------------------------客谓司马食其客谓司马食其曰:“虑久以天下为可一者,是不知天下者也。 欲独以魏支秦者,是又不知魏者也。 谓兹公不知此两这,又不知兹公者也。 然而兹共为从,其说何也? 从则兹公重,不从则兹公轻,兹公之处重也,不实为期。 子何不疾及三国方坚也,自卖于秦,秦必受子。 不然,构者将图子以合于秦,是取子之资,而以资子之雠也。 ”----------------------------------------魏秦伐楚魏、秦伐楚,魏王不欲。 楼缓谓魏王曰:“王不与秦攻楚,楚且与秦攻王。 王不如令秦、楚战,王交制之也。 ”----------------------------------------穰侯攻大梁侯攻大梁,乘北郢,魏且从。 谓穰侯曰:“君攻楚得宛穰以广陶,攻齐得刚、博以广陶,得许、鄢陵以广陶,秦王不问者,何也? 以大梁之未亡也。 今日大梁往,许、鄢陵必议,议则君必穷。 为君计者,勿攻便。 ”----------------------------------------白谓新城君白谓新城君曰:“夜行者能无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 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 ”----------------------------------------秦攻韩之管秦攻韩之管,魏王发兵救之。 昭忌曰:“夫秦强国也,而韩、魏壤梁,不出攻则已,若出攻,非于韩也必魏也。 今幸而遇韩,此魏之福也。 王若救之,夫解攻者,必韩之管也;致攻者,必魏之梁也。 ”魏王不听,曰:“若不因救韩,韩怨魏,西合于黔,秦、韩为宜,则魏危。 ”遂救之。 秦果释管而攻魏。 魏王大恐,谓昭忌曰:“不用子之计祸至,为之奈何? ”昭忌乃为之见秦王曰:“臣闻明主之听也,不以挟私为政,是参行也。 愿大王无攻魏,听臣也。 ”秦王曰:“何也? ”昭忌曰:“山东之从,时合时离,何也哉? ”秦王曰:“不识也。 ”曰:“天下之合也,以王之不必也;其离也,以王之必也。 今攻韩之管,国危矣,未卒而移兵于梁,合天下之从,无精于此者矣。 以为秦之求索,必不可支也。 故为王计者,不如齐、赵。 秦已制赵,则燕不敢不事秦,荆、齐不能独从。 天下争敌于秦,则弱矣。 ”秦王乃止。 ----------------------------------------秦赵构难而战秦、赵构难而战。 谓魏王曰:“不如齐、赵而构之秦。 王不构赵,赵不以毁构矣;而构之秦,赵必复斗,必重魏;是并制秦、赵之事也。 王欲焉而收齐、赵攻荆,欲焉而收荆、赵攻齐,欲王之东长之待之也。 ”----------------------------------------长平之役长平之役,平都君说魏曰:“王胡不为从? ”魏王曰:“秦许吾以垣雍。 ”平都君曰:“臣以垣雍为空割也。 ”魏王曰:“何谓也? ”平都君曰:“秦、赵久相持于长平之下而无决。 天下合于秦,则无赵;合于赵,则无秦。 秦恐王之变也,国外以垣雍饵王也。 秦战胜赵,王敢责垣雍之割乎。 ”王曰:“不敢。 ”“秦战不胜赵,王能令韩出垣雍之割乎? ”王曰:“不能。 ”“臣故曰,垣雍空割也。 ”魏王曰:“善。 ”----------------------------------------楼梧约秦魏楼梧约秦魏,将令秦王遇于境。 谓魏王曰:“遇而无相,秦必置相。 不听之,则交恶于秦;听之,则后王之臣,将皆务事诸侯之能令于王之上者。 且遇于秦而相秦者,是无齐也,秦必轻王之强矣。 有齐者,不若相之,齐必喜,是以有雍者与秦遇,秦必重王矣。 ”----------------------------------------芮宋欲绝秦赵之交芮宋欲绝秦、赵之交,故令魏氏收秦太后之养地秦王于秦。 芮宋谓秦王曰:“魏委国于王,而王不受,故委国于赵也。 李郝谓臣曰:’子言无秦,而养秦太后以地,是欺我也,故敝邑收之。 ’”秦王怒,遂绝赵也。 ----------------------------------------为魏谓楚王为魏谓楚王,曰:“索攻魏于秦,秦必不听王矣,是智困于秦,而交疏于魏也。 楚、魏有怨,则秦重矣。 故王不如顺天下,遂伐齐,与魏便地,兵不伤,交不变,所欲必得矣。 ”----------------------------------------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谓魏王曰:“鼻之与强,犹晋人之与楚人也。 晋人见楚人之急,带剑而缓之;楚人恶其缓而急之。 令鼻之入秦之传舍,舍不足以舍之。 强之入,无蔽于秦者。 强,王贵臣也,而秦若此其甚,安可? ”----------------------------------------成阳君欲以韩魏听秦成阳君欲以韩、魏听秦,魏王弗利。 白圭谓魏王曰:“王不如阴侯人说成阳君曰:“君入秦,秦必留君,而以多割于韩矣。 韩不听,秦必留君,而伐韩矣。 故君不如安行求质于秦。 ‘成阳君必不入秦,秦、韩不敢合,则王重矣。 ”----------------------------------------秦拔宁邑秦拔宁邑,魏王令之谓秦王曰:“王归宁邑,吾请先天下构。 ”魏魏王曰:“王无听。 魏王见天下之不足恃也,故欲先构。 夫亡宁者,宜割二宁以求构;夫得宁者,安能归宁乎? ”----------------------------------------秦罢邯郸秦罢邯郸,攻魏,区宁邑。 吴庆恐魏王之构于秦也,谓魏王曰:“秦之攻王也,王知其故乎? 天下皆曰王近也。 王不近秦,秦之所去。 皆曰王弱也。 王不弱二周,秦人去邯郸,过二周而攻王者,以王为易制也。 王亦知弱之召攻乎? ”----------------------------------------魏王欲攻邯郸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无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周肖谓宫他周肖谓宫他曰:“子为肖谓齐王曰,肖愿为外臣。 令齐资我于魏。 ”宫他曰:“不可,是示齐轻也。 夫齐不以无魏者以害有魏者,故公不如示有魏。 共曰:王之所求于魏者,臣请以魏听。 齐必资公矣,是公有齐,以齐有魏也。 ”----------------------------------------周靳善齐周靳善齐,翟强善楚。 二子者,欲伤张仪欲魏。 张子闻之,因使其人为见者啬夫闻见者,因无敢伤张子。 ----------------------------------------周靳入齐周靳入齐,秦王怒,令姚贾让魏王。 魏王为之谓秦王曰:“魏之所以为王通天下者,以周靳也。 今周屋迅寡人入齐,齐无通于天下矣。 敝邑之事王,亦无齐累矣。 大国欲急兵,则趣赵而已。 ”----------------------------------------秦魏为与国秦、魏为与国。 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劳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 ”魏王曰:“敬诺。 ”遂约车而遣之。 唐且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 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 ”唐且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 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 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信陵君杀晋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谓也?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魏攻管而不下魏攻管而不下。 安陵人缩高,其子为管守。 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 “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 使者自往,请使道使者,至缟高之所,复信陵君之命。 ”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 夫以父攻子守,人大笑也。 是臣而下,是倍主也。 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也。 敢再拜辞。 ”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大使之安陵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 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 愿君之生束缩高而致之。 若弗致也,无忌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 ”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地也,手受大府之宪。 宪之上篇曰:“子弒父,臣弒君,有常不赦。 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 今缩高谨解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 是使我负襄王诏而废大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而自用也。 此辞反,必为国祸。 吾已全己,无为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也。 ”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信陵君闻缩高死,素服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敢再拜释罪。 ”----------------------------------------魏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 王曰:“有所不安乎? 如是,何不相告也? ”对曰:“臣无敢不安也。 ”王曰:“然则何为涕出? ”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 “王曰:“何谓也? ”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也。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 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 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 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魏王曰:“误! 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 ”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由是观之,近习之人,其挚谗也固矣,其自篡繁也完矣。 今由千里之外,欲进美人,所效者庸必得幸乎? 假之得幸,庸必为我用乎? 而近习之人相与怨,我见有祸,未见有福;见有怨未见有德,非用知之术也。 ----------------------------------------秦攻魏急秦攻魏急。 或谓魏王曰:“弃之不如用之之易也,死之不如弃之之易也。 能弃之弗能用之,能死之弗能弃之,此人之大过也。 今王亡地数百里,亡城数十,而国患不解,是王弃之,非用之也。 今秦之强也,天下无敌,而魏之弱也甚,而王以是质秦,王又能死而弗能弃之,此重过也。 今王能用臣之计,亏地不足以伤国,卑体不足以苦身,解患而怨报。 “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故毕曰:’与嫪氏乎? 与吕氏乎? ’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欲之如是也。 今王割地以赂秦,以为嫪毐功;卑体以尊秦,以因嫪毐。 王以国赞嫪毐,以嫪毐胜矣。 王以国赞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最为天下上矣。 秦、魏百相交也,百相欺也。 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 天下必合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报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王,愿终受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濅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发布时间:2025-11-20 14:06:2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