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二十八·韩三 内容: 或谓韩公仲或谓韩公仲曰:“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今公国,其利害之相似,正如孪子之相似也。 得以其道为之,则主尊而身安;不得其道,则主卑而身危。 今秦、魏之和成,而非公适束之,则韩必谋矣。 若韩随魏以善秦,是为魏从也,则韩轻一度,主卑矣。 秦已善韩,必将欲置其所爱信者,令用事于韩以完之,是公危矣。 今公与安成君为秦、魏之和,成固为福,不成亦为福。 秦、魏之和成,而公适束之,是韩为秦、魏之门户也,是韩重而主尊矣。 安成君东重于魏,而西贵于秦,操右契而为公责德于秦、魏之主,裂地而为诸侯,公之事也。 若夫安韩、魏而终身相,公之下服,此主尊而身安矣。 秦、魏不终相听者也。 齐怒于不得魏,必欲善韩以塞魏;魏不听秦,比务善韩以备秦是公择布而割也。 秦、魏和,则两国德公;不和,则两国争事公。 所谓成为福,不成亦为福者也。 愿公之无疑也。 ”----------------------------------------或谓公仲或谓公仲曰:“今有一举可以忠于主,便于国,利于身,愿公之行之也。 今天下散而事秦,则韩最轻矣;天下合而离秦,则韩最弱矣;合离之相续,则韩最先危矣。 此君国长民之大患也。 今公以韩先合于秦,天下随之,是韩以天下事秦,秦之德韩也厚矣。 韩与天下朝秦,而独厚取德焉,公行之计,是其于主也至忠矣。 天下不合秦,秦令而不听,秦必起兵以诛不服。 秦久天下结怨构难,而兵不决,函息士民以待其亹,公行之计,是其于国也,大便也。 昔者,周佼以西周善于秦,而封于梗阳;周启以东周善于秦,而封于平原。 今公以韩善秦,韩之重于两周也无计,而秦之争机也,万于周之时。 今公以韩为天下先合于秦,秦必以公为诸侯,以明示天下,公行之计,是其于身大利也。 愿公之加务也。 ”----------------------------------------韩人攻宋韩人攻宋,秦王大怒曰:“吾爱宋,与新城、阳晋同也。 韩珉与我交,而攻我臣所爱,何也? ”苏秦为韩说秦王曰:“韩珉之攻宋,所以为王也。 以韩之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 恐,必西面事秦。 王不折一兵,不杀一人,无事而割安邑,此韩珉之所以祷于秦也。 ”秦王曰:“吾固患韩之难知,一从一横,此其说何也? ”对曰:“天下国令韩可知也。 韩故已攻宋矣,其西面事秦,以完成、自辅;不西事秦,则宋地不安矣。 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秦、韩之交。 伏轼结靷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韩者也;伏轼结靷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 皆不欲韩、秦之合者何也’则晋、楚智而韩、秦愚也。 晋、楚合,必伺韩、秦;韩、秦合,必图晋、楚。 请以决事。 ”秦王曰:“善。 ”----------------------------------------或谓韩王或谓韩王曰:“秦王欲出事于梁,而于攻绛、安邑,韩计将安出矣? 秦之欲伐韩,以东窥周室,甚唯寐忘之。 今韩不察,因欲与秦,必为第三世界大祸矣。 秦之欲攻梁也,于得梁以临韩,恐梁之不听也,故欲病之以国交也。 王不察,因欲中立,梁必怒于韩之不与己,必折为秦用,韩必举矣。 愿王熟虑之也。 不如急发重使之赵、梁,约复为兄弟,使山东皆以锐师戍韩、梁之西边,非为此也,山东无以救亡,此万世之计也。 秦之欲并天下而王之也,不与古同。 事之虽如子之事父,犹将亡之也。 行虽如伯夷,欲将亡之也。 行虽如桀、纣,犹将亡之也。 虽善事之无益也。 不可以为存,适足以自令亟亡也。 然则山东非能从亲,合而相坚如一者,必皆亡矣。 ”----------------------------------------谓郑王谓郑王曰:“昭厘侯,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贤士也。 韩与魏敌侔之国也,申不害与昭厘侯执而见梁君,非好卑而恶尊也,非虑过而议失也。 申不害之计事,曰:’我执于魏,魏君必得志于韩,必外靡于天下矣,是魏弊矣。 诸侯恶魏必事韩,是我免于人一之下,而信于万人之上也。 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 ’昭厘侯听而行之,明君也;申不害事而言之,忠臣也。 今之韩弱于始之韩,而今之秦强于始之秦。 今秦有梁君之心矣,而王与诸臣不事为尊秦以定韩者,臣窃以为王之明为不如昭厘侯,而王之诸臣忠莫如申不害也。 “昔者,穆公一胜于韩原而霸西州,晋文公一胜于城濮而定天下,此以一胜立尊令,成功名于天下。 今秦数世强矣,大胜以千数,次胜以百数,大之不王,小之不霸,名尊无所立,制令无所行,然而《春秋》用兵者,非以求主尊成名于天下也。 昔先王之攻,有为名者,有为实者。 为名者攻其心,为实者攻其形。 昔者,吴与廷战,越人大败,保于会稽之上。 吴人入越而户抚之。 越王使大夫种行乘于吴,请男为臣,女为妾,身执禽而随讣御。 吴人果听其辞,与成而不盟,此攻其心者也。 其后越与吴战,吴人大败,亦请男为臣,女为妾,反以越事吴之礼事越。 越人不听也,遂残吴国而禽夫差,此攻其形者也。 今将攻其心乎,宜使如吴;攻其形乎,宜使如越。 夫攻形不如越,而攻心不如吴,而君臣、上下、少长、贵贱,毕呼霸王,臣窃以为犹之井中而谓曰:’我将为尔求火也。 ’“东孟之会,聂政、阳坚刺相兼君。 许异蹴哀侯而殪之,立以为郑君。 韩氏之众无不听令者,则许异为之先也。 是故哀侯为君,而许异终身相焉。 而韩氏之尊许异也,欲其尊哀侯也。 今日郑君不可得而为也,虽重申相之焉,然而吾弗为云者,岂不为过谋哉! 昔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命。 然则虽尊襄王,桓公亦定霸矣。 九合之尊桓公也,犹其尊襄王也。 今日天子不可得而为也,虽为桓公吾弗为云者,岂不为过辩而不知尊哉! 韩氏之士数十万,皆戴哀侯以为君,而许异独取相焉者,无他;诸侯之君,无不任事于周室也,而桓公独取霸者,亦无他也。 今强国将有帝王之亹,而以国先者,此桓公、许异之类也。 岂可不谓善谋哉? 夫先与强国之利,强国能王,则我必为之霸;强国不能王,则利用辟其兵,使之无伐我。 然则强国事成,则我立帝而霸;强国之事不成,犹之厚德我也。 今与强国,强国之事成则有福,不成则无患,然则先与强国者,圣人之计也。 ”----------------------------------------韩阳役于三川而欲归韩阳役于三川而欲归,足强为之说韩王曰:“三川服矣,王亦知之乎? 役且共贵公子。 ”王于是召诸公子役于三川者而归之。 ----------------------------------------秦大国秦,大国也。 韩,小国也。 韩甚疏秦。 然而见亲秦,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 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 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 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 ”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故客有说韩者曰:“不如止淫用,以是为金以事秦,是金必行,而韩之疏秦不明。 美人知内行者也,生物善为计者,不见内行。 ”----------------------------------------或谓韩相国或谓韩相国曰:“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使善扁鹊而无臃肿也,则人莫之为之也。 今君以所事善平原君者,为恶于秦也;而善平原君乃所以恶于秦也。 愿君之熟计之也。 ”----------------------------------------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而恐楚之怒也。 唐客谓公仲曰:“韩之事秦也,且以求武隧也,非弊邑之所憎也。 韩已得武隧,其形乃可以善楚。 臣愿有言,而不敢为楚计。 今韩之父兄得众者毋相,韩不能独立,势必不善楚。 王曰:’吾欲以国辅韩珉而相之可乎? 父兄恶珉,珉必以国保楚。 ’”公仲说,士唐客于诸公,而使之主韩、楚之事。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 韩侈在唐,公仲珉死。 韩侈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侈。 ’韩辰曰:’不可。 秦王仕之,又与约事。 ’使者曰:’秦之仕韩侈也,以重公仲也。 今公仲死,韩侈之秦,秦必弗入。 入,又奚为挟之以恨魏王乎? ’韩辰患之,将听之矣。 今王不召韩侈,韩侈且伏于山中矣。 ”秦王曰:“何意寡人如是之权也! 令安伏? ”召韩侈而仕之。 ----------------------------------------客卿为韩谓秦王客卿为韩谓秦王曰:“韩珉之议,知其君不知异君,知其国不致可异国。 辟公仲者,秦势能诎之。 秦之强,首之者,珉为疾矣。 进齐、宋之兵至首坦,远薄梁郭,所以不及魏者,以为成而过南阳之道,欲以四国西首也。 所以不者,皆曰以燕亡于齐,魏亡于秦,陈、蔡亡楚楚,此皆绝地形,群臣比周以蔽其上,大臣为诸侯轻国也。 今王位正,张仪之贵,不得议公孙郝,是从臣不事大臣也;公孙郝之贵,不得议甘戊,则大臣不得事近臣矣。 贵贱不相事,各得其位,辐凑以事其上,则群臣之贤不肖,可得而知也。 王之明一也。 公孙郝尝疾齐、韩而不加贵,则为大臣不敢为诸侯轻国矣。 齐、韩尝因公孙郝而不受,则诸侯不敢因群臣以为能矣。 外内不相为,则诸侯之情伪可得而知也。 王之明二也。 公孙郝、樗里疾请无攻韩,陈四辟去,王犹攻之也。 甘茂约楚、赵而反敬魏,是其讲我,茂且攻宜阳,王犹校之也。 群臣之知,无几于王之明者,臣故愿公仲之国以侍于王,而无自左右也。 ”----------------------------------------韩珉相齐韩珉相齐,令吏逐公畴竖,大怒于周之留成阳君也。 谓韩珉曰:“公以二人者为贤人也,所入之国,因用之乎? 则不如其处小国。 何也? 成阳君为秦去韩,公畴竖,楚王善之。 今公因逐之,二人者必入秦、楚,必为公患。 且明公之不善于天下。 天下之不善公者,与欲有求于齐者,且收之,以临齐而市公。 ----------------------------------------或谓山阳君或谓山阳君曰:“秦封君以山阳,齐封君以莒。 齐、秦非重韩则贤君之行也。 今楚攻齐取莒,上及不交齐,次弗纳于君,是棘齐、秦之威而轻韩也。 ”山阳君因使之楚。 ----------------------------------------赵魏攻华阳赵、魏攻华阳,韩谒急于秦。 冠盖相望,秦不救。 韩相国谓田苓曰:“事急,愿公虽疾,为一宿之行。 ”田苓见穰侯,穰侯曰:“韩急乎? 何国外使公来? ”田苓对曰:“未急也。 “穰侯怒曰:“是何以为公之王使乎? 冠盖相望,告弊邑甚急,公曰未急,何也? ”田苓曰:“辟韩急,则将变矣。 ”穰侯曰:“公无见王矣,臣请令发兵救韩。 ”八日中,大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秦招楚而伐齐,冷向谓陈轸曰:“秦王必外向。 楚之齐者知西不合于秦,必且务以楚合于齐。 齐、楚合,燕、赵不敢不听。 齐以四国敌秦,是齐不穷也。 ”向曰:“秦王诚必欲伐齐乎? 不如先收互楚之齐者,楚之齐者先务以楚合于齐,则楚必即秦矣。 以强秦而有晋、楚,则燕、赵不敢不听,是齐孤矣。 向请为公说秦王。 ”----------------------------------------韩氏逐向晋于周韩氏逐向晋于周,周成恢为之谓魏王曰:“周必宽而反之,王何不为之先言,是王有向晋于周也。 ”魏曰:“诺。 ”成恢因为谓韩王曰:“逐向晋者韩也,而还之者魏也,岂如道韩反之哉! 是魏有向晋于周,而韩王失之也。 ”韩王曰:“善。 “亦因请复之。 ----------------------------------------张登请费绁张登请费绁,曰:“请令公子年谓韩王曰:’费绁,西周雠之,东周宝之。 此其家万金,王何不召之,以为三川之守。 是绁以三川与西周戒也,必尽其家以事王。 西周恶之,必效先王之器以止王。 ’韩王必为之。 西周闻之,必解子之罪,以解子之事。 ”----------------------------------------安邑之御史死安邑之御史死,其次恐不得也。 输人我之谓安令曰:“公孙綦为人请御史于王,王曰:‘彼固有次乎? 吾难败其法。 ’”因遽置之。 ----------------------------------------魏为九里之盟魏王为九里之盟,且复天子。 房喜谓韩王曰:“勿听之也,大国恶有天子,而小国利之。 王与大国弗听,魏安能与小国立之。 ”----------------------------------------建信君轻韩熙建信君轻韩熙,赵敖为谓建信侯曰:“国形有之而存,无之而亡者,魏也。 不可无而从者,韩也。 今君之轻韩熙者,交善楚、魏也。 秦见君之交反善于楚、魏也,其收韩必重矣。 从则韩轻,横则韩重,则无从轻矣。 秦出兵于三川,则南围鄢,蔡、邵之道不通矣。 魏急,其救赵必缓矣。 秦举兵破邯郸,赵必亡矣。 故君收韩,可以无亹。 ”----------------------------------------段产谓新城君段产谓新城君曰:“夫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己。 今臣处郎中,能无议君于王,而不能令人毋议臣于君。 愿君察之也。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段干越人谓新城君曰:“王良之弟子驾,云取千里马,遇造父之弟子。 造父之弟子曰:‘马不千里。 ’王良弟子曰:‘马千里之马也;服,千里之服也。 而不能取千里,何也? ’曰:“子纆牵长。 故屋牵于事,万分之一也,而难行千里之行。 ‘今臣虽不肖,于秦亦万分之一也,而相国见臣,不释塞者,是纆牵长也。 ” 发布时间:2025-11-20 14:20:2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