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知足常乐 内容: 知足常乐【原文】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 始有,曰:苟合③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①卫公子荆:卫国的公子,字南楚,是卫献公的儿子。 吴国的公子季札曾把他列为卫国的君子之一。 ②居室:有多种解释,以居家过日子较为妥当。 ③苟合:苟,差不多。 合,足。 【译文】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居家过日子。 刚刚有一点财产,便说:差不多够了。 稍稍增加一点,便说:差不多完备了。 富有以后,便说:差不多美满了。 【读解】这显然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用我们今天一般的看法,会认为他很平庸,没有什么高标准的追求。 岂不闻:万元户,贫困户,十万元户才起步,一百万元不算富。 而公子荆刚有一点财产,充其量算个万元户吧,就在那里说什么差不多够了。 稍稍增加一点,肯定是不到十万元嘛,就声称差不多完备了。 这不是很没追求吗? 其实,话倒不能这么说。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常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足常乐。 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 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 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会使人生在欲一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 面对现实,我们看到不少铤而走险而落得声败名裂的人正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看到这些人的犯罪事实,很多人都会由衷感叹说:要是他早一点收手,大概也不会走到这一步罢了!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感叹所流露的,正是知足的思想啊! 问题是,一旦受贪欲支配,又哪里会知足,哪里会收得住手呢? 所以,知足不是没有追求;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 相反,倒是很难得修炼成的德一性一,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物欲诱一惑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的时代。 发布时间:2025-11-21 11:39:5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