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内容: ◎地理二十五   △外蒙古   外蒙古喀尔喀:古北狄地。 唐、虞,山戎。 夏,獯鬻。 周,玁狁。 秦、汉曰匈奴。 汉初冒顿并有漠南,旋复北徙。 后汉仍为北匈奴地。 元魏曰蠕蠕,后入突厥。 唐初入回纥。 贞观四年来朝,以其地为瀚海、燕然、金微、幽陵、龟林、卢山六都督府,又置皋兰、高阙、鸡田、榆溪、鸡鹿、蹛林、寘颜等七州,皆隶燕然都护府。 其后并有九姓诸部,尽得匈奴故地。 五代至宋,回纥渐衰,与室韦妪厥律诸部散居其地,羁属于辽。 金大安初,蒙古始盛。 元太宗七年,建都和林,初立元昌路,后改转运和林使司,前后五朝都焉。 世祖迁都大兴,于和林置都元帅府。 大德十一年,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统和林总管府。 皇庆元年,改和林路为和宁路。 顺帝太子阿裕锡哩达赖汗依王保保于此,明兵破之,顺帝孙特古斯特穆尔汗遁于土喇河。 七传至本雅失里,又为明所败。 后诸部共立讬克讬布哈之子号小王子。 又数传,徙幕东方,其留漠北部落曰喀尔喀。 清崇德三年,遣使朝贡。 康熙二十八年,厄鲁特噶尔丹兴兵攻破喀尔喀,七旗举族款塞内附,安置喀伦边内,噶尔丹遂并其地。 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窜死,朔漠平。 喀尔喀诸部复还旧牧,为部三:一曰土谢图汗,一曰车臣汗,一曰札萨克图汗。 又善巴自为一部,曰赛音诺颜。 共部四,为旗八十有六。 东至黑龙江呼伦贝尔城,南至瀚海,西至阿尔台山,北至俄罗斯。 广五千里,袤三千里。 北极高四十二度至五十一度三十分。 京师偏东三度至偏西二十六度。 人约七十万口。 土谢图汗部:驻土拉河。 直大同边外漠北。 至京师二千八百馀里。 南界瀚海,西界翁金河,北界楚库河,东南界苏尼特、四子部落诸部,西北界唐努乌梁海。 所部佐领积三十七旗,以分设赛音诺颜部,析二十一旗隶之,后增四旗,凡二十旗。 乾隆四十六年,诏世袭。 北极高四十五度三十三分。 京师偏西十一度二十四分。 土谢图汗本旗其汗为噶尔丹所破,来降。 康熙三十年,许仍旧号世袭。 佐领一。 牧地在杭爱山东、喀里雅尔山南,跨鄂尔坤、喀鲁哈二河。 西:杭爱山,在鄂尔坤河源之北,其山最高大,山脉自西北阿尔泰山来,东趋,逾鄂尔坤、杜喇诸水,为大兴安、肯特诸山。 又自山西库库岭北折,环绕色楞格河上流诸水发源之处。 杭爱译言“橐驼”也,山形似之。 当即古之燕然山。 有鄂尔坤河,自附牧赛音诺颜之额鲁特旗界,东北经章鄂山东麓,又经西尔哈阿济尔罕山西麓,又东北出山,折而西北流,有济尔玛台河自南来会。 喀鲁哈河,源出翁金河北土喇、鄂尔坤二河间平地,西北流,转东北,入土喇河。 鄂尔坤河又东北经吉拉哈吉图布拉克地南,有西拉索博太河,北自布龙山南支阜,合三水南流来注之,又东北经喀里雅拉山西南麓,中有大洲。 又北流,有伊奔河,自西北布龙山东南支阜,合三水来注之。 又东北循山,会哈拉河、衣鲁河。 又正北流,至布龙山东北支阜,入色楞格河。 右翼左旗土谢图汗之从子,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传至乾隆二十一年,其孙累以功晋和硕亲王,世袭。 佐领七有半。 牧地跨色楞格河、土喇河之合流,南至达什尔岭,北至罕台山。 色楞格河自赛音诺颜部东北入,有厄赫河自西北大山东南流,合翁佳河诸水来会,水势始盛。 稍东,有市呼图河自南合三水来注之。 又东北,受北来一水。 又东北,有一河自西南沙昆沙拉之北,东北流,合东南一水,北来注之。 又东,受西南一小水,又东迳布龙山北麓。 山脉西南自巴颜济鲁克山、赛堪山绵亘而东北,为厄鲁墨得依山。 又东为西拉克山、布昆沙拉山,又东北为此山蜿蜒至两河合处,为色楞格、鄂尔坤界。 色楞格河自山北麓,又东北,鄂尔坤河自南合土喇诸河,东北流来会。 土喇河东南来,纳喀鲁哈河,东北折而北流,又合鄂尔坤河,当西十度北极出地四十九度处。 东有布噶勒台河。 中右旗土谢图汗之弟,康熙二十五年授札萨克,三十年封多罗贝勒。 雍正元年,晋其子郡王,世袭。 佐领三。 牧地当土喇河曲处。 东北:达什隆山。 土喇河循都兰喀拉折而西北流,曲曲四百馀里,有喀鲁哈河自西南来会。 左翼中旗土谢图汗裔,康熙三十年封多罗郡王,兼札萨克,世袭。 佐领十四。 牧地当阿尔泰军台所经。 北纬四十四度二十分。 西经七度五十分。 东北有札尔噶山。 中旗土谢图汗裔,康熙三十年封多罗郡王。 乾隆二十二年,改为札萨克固山贝子,世袭。 佐领四。 牧地在肯特山西南;当土喇河源。 西北:哈麻尔岭。 西南:达什隆山。 东北:肯特山,山高大,为漠北群山东至大海之祖。 山西阜曰即龙岭,又西曰特勒尔济岭。 凡诸岭以南,水皆流入克鲁伦河,以北,水皆流入敖嫩河。 敖嫩河源在克鲁伦河源西北小肯特山;土人呼为阿即格肯特山,山南为喀尔喀地,山北为俄边。 岭北麓水即楚库河源,北流入色楞格河者。 岭南干山西南麓水,即土喇河源,西南流,折而西北,会鄂尔坤河入色楞格河者。 此岭为漠北一大分水岭也。 自小肯特山东北行,为大兴安山,包络黑龙江诸水之北而东入海。 一支折而南,分为二干:一东南,为大肯特山起顶,又东南为必尔喀岭诸山,为北黑龙、南喀鲁伦诸水之界,绵亘千馀里,至会合处;一西南为图拉源山,又南为噶拉泰岭,折而西南为兴安岭,为东克鲁伦、西土喇诸水,又西南而西北,至土喇会鄂尔坤河处。 自此而西北,群山皆以阿尔泰山为祖。 若论漠北大分水之处,一东至东海,一北至北海,则莫高肯特山矣。 汗山,在兴安岭北、土喇河南岸,元秘史谓之不儿罕山。 天山,在图拉河之西,约出长城三千里。 山不甚高,藩名汗河岭。 汗山之北为库伦,即苦另山,山甚峻。 土喇河即图拉河,发源敖嫩河源之西南数十里许、特勒尔济岭之西,曰土喇色钦。 色钦,蒙古语“河源”也。 西南流,与北源喀拉图鲁河会。 西南流,哈溪河自西北合东来喀拉鄂模水、西北来空乌鲁河,东南流来会。 又南,噶尔泰河自东南大山西流来会。 又西南,迳启拉萨山西。 又西南,阿拉克他河自北来注之。 又西,特勒尔济河合东占河二水,东南流,会奎罗河。 左翼后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三十二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乾隆十九年封辅国公,寻晋贝子、贝勒、郡王。 五十七年降镇国公,世袭。 佐领四。 牧地当阿尔泰军台所经。 翁金河至是潴于胡尔哈鄂伦诺尔。 诺尔直漠南河套八百里许,旧作呼拉喀五郎鄂模,周二十馀里。 诺尔东北有哈喇哈达山、彻彻山、上凯山,皆沙海中孤屿也。 翁金水,源西十三度三分,极四十六度九分。 诺尔西九度四分,极四十五度二分。 自西北而东南,行大漠中,近千里也。 中右末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五十八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乾隆二十四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跨土喇河。 西北:达什隆山。 土喇河自中旗汗山北麓,会色勒弼河,又西至色勒弼岭南,曲曲西南,至杜兰喀喇山之北,山南即大漠。 西十度,极四十七度五分。 南经宁夏九度,经套北阴山六度。 河随山折,西北流入中右旗境,南岸即度兰支阜,绵亘北岸,即色勒弼岭支阜,又北行为查木勒山。 左翼左中末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五十年封札萨克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喀鲁哈河源。 喀鲁哈河流出平地,在翁金河之北二百里,鄂尔坤河北折之东四百里。 西十二度,极四十六度七分。 有二泉,西北流而合,又西北,有一水西南自科洛尔昆山东北流来会。 山在额尔德尼昭之东南。 又北流,迳昆库勒山,西折,东北经科克内山西。 又北流,折而东北,曲曲数百里,与土喇河会。 水口东即查木勒山西麓也。 水源流长七百馀里。 右翼右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乾隆二十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东至锡伯格图,南至诺昆陀罗海,西至乌逊珠尔东山,北至齐克达噶图岭。 左翼前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乾隆三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三。 牧地跨喀鲁哈河。 西北:乌噶勒札山。 右翼右末旗土谢图汗裔。 雍正九年,以功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十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哈拉河源。 东:恰克图山。 南:乌里雅呼岭。 北:诺不图布拉克山。 东南:达喇勒济山。 西南:哈玛尔岭。 哈拉河源出土喇河北与汗山相对之色勒弼岭。 北有那林河、布勒哈太二河,阿达海河、松纳拉河均来会。 又北,通勒河。 东北至阿即格肯特山西麓,合三源,西南流,又折西北,有一河自东北合数水来注之。 又西迳陀罗什山北、哈达图尔山南,纳博罗河、查克都勒河,西北折,迳都拉逊那拉酥查克丹地之东,大松林也。 又北迳喀里雅喇山东麓,又北入鄂尔坤河。 源委六百馀里。 中左旗土谢图汗裔。 初授一等台吉。 乾隆三年,晋辅国公、贝子品级。 二十三年授札萨克。 后遂以功品级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东至察奇尔哈喇,南至善达勒,西至阿尔噶棱,北至阿鲁哈朗。 左翼右末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三十六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五。 牧地当阿尔泰军台之东。 达库伦之驿于是分道。 左翼末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阿尔泰军台之东。 左翼中左旗土谢图汗裔。 雍正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罔替。 佐领一。 牧地当阿尔泰军台之西。 中次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五十八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左翼中旗之东。 右翼右末次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三十五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有半。 牧地跨鄂尔坤河、色楞格河。 东:萨尔金河。 西:塔里雅那台河。 北:札勒图尔河。 东北:桑喀勒图河。 东南:札克图勒河。 右翼左后旗土谢图汗裔。 雍正八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土喇河、喀鲁哈河之合流。 南:达什隆山。 西:珠格楞岭。 中左翼末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三十三年授车棱札布一等台吉,兼札萨克,世袭。 佐领四。 牧地当鄂尔坤河、色楞格河之合流。 鄂尔坤河自东南向西流入色楞格河。 色楞格河自西南来,环绕山北,东北流,过俄罗斯之楚库柏兴,又北流入柏海儿湖。 东:乌雅勒噶河。 西:萨尔金河。 北:察罕乌苏河。 东北:博拉河。 右翼左末旗土谢图汗裔。 康熙三十年封札萨克辅国公,后降一等台吉兼札萨克,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哈拉河、伊逊河东南哈台山北二百里。 有哈拉河南流,受南来揆河,折西北,迳右翼右末旗东北。 左得博罗河、查克杜儿河,又北注鄂尔坤河。 土喇河北岸诸山,有色尔毕谷口三处,及松吉纳山岭三处,皆自各山发源,流入土喇、鄂尔坤。 又东北,衣鲁河,自东南合三水来注之。 又正北流至布龙山支阜,与色楞格河会。 东北:敏吉河。 西北:札克都勒河。 以上统盟于汗阿林。 满语“山”。 在库伦南。 赛音诺颜部:直甘肃凉州边外西套之北。 至京师三千馀里。 格埒森札之孙图蒙肯护持黄教,唐古特达赖喇嘛贤之,授赛音诺颜号。 康熙中,其孙善巴来归,旋以善巴从弟策凌从征有功,始自为一部。 乾隆中,以善巴曾孙诺尔布札布袭赛音诺颜号,世袭与三汗同。 所部东界博罗布尔哈苏多欢,南界齐齐尔里克,西界库勒萨雅孛郭图额金岭,北界齐老图河。 辖旗二十二。 北极高四十五度四十四分。 京师偏西十二度五十分。 赛音诺颜本旗初,信顺额尔克岱青诺颜善巴率属来归。 康熙三十五年封和硕亲王。 乾隆三十一年,许仍其赛音诺颜旧号,世袭。 佐领四有半。 牧地当鄂尔坤河源,在北纬四十七度、西经十四度五十分处。 西北:库尔布拉克灰图山。 鄂尔坤河出旗境,二水合东流,北纳一水,入土谢图汗部。 西:塔楚河,源出都兰喀喇山东南大干南麓,二水南流而合,会东北来三水,折流迳塔奇驿,西南至阿勒察图山。 中左末旗善巴再从弟策凌,康熙六十年授札萨克。 雍正元年封多罗郡王。 九年,晋和硕亲王,世袭。 佐领四。 牧地当塔米尔、哈绥、齐老图三河源。 北:伊克沙巴尔山。 东北:绰咙山。 西北:鞥克岭。 西南:库克岭。 塔米尔河亦曰他米勒,有南北两源。 南源出杭爱山北麓,在鄂尔坤河之西者曰阿索郭特河,西北流,合三涧而东北流,有西北来二水皆会,又东北,始曰塔米尔河,又北而会阿索郭特河,皆杭爱以北水也。 又东北,会东南来一水,其东即苏巴勒干山。 又东北受朝木多河、齐齐尔里克河,并会诸小水,东北与北源合。 北源出枯库岭东麓,在杭爱山西北,有二涧,东北流而合,又东北合三涧水,并纳诸小水,始曰塔米尔河,北岸连山,即哈瑞河诸源也。 又东流,受四水,潴为台鲁勒倭黑池,广数十里,中有一山。 又东流,有察罕乌伦河,自西北来会,其南岸即布拉干北山也。 又东北百数十里,而南源自西南来会,又东折北,会鄂尔坤河。 此水两源,俱五百馀里始合入鄂尔坤。 自杭爱山以北、枯库岭以东,诸泉皆会焉。 喀绥河亦曰哈瑞河,即古和林河,出杭爱西南榦山,在齐老图源之南,流数百里,合北来伊逊都兰喀喇地山南二水,又东北,有一河合二水自南来会,始曰喀绥河。 又东北,有朱萨兰河自西合二水东流来会,又东北,会瑚伊努河,入色楞格河。 河源流都长九百里。 齐老图河即石河,源出杭爱西界山下之额尔哲伊图察罕泊,泊周六十里,在鄂勒白稽山之南榦大山下,西北经隔山之桑锦达赉泊。 自泊东北流出,迳乌尔图乌雅山南麓,稍东,会西北来一水,又东,会西南来二水,始曰齐老图河。 右翼右后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镇国公。 雍正二年封固山贝子。 乾隆二十一年,晋多罗贝勒。 寻以功晋郡王,世袭。 佐领二。 牧地当拜塔里克河源。 北:札克额沁山。 拜塔里克旧作贝德勒克,源出枯库岭南麓,其北麓隔山即塔米尔河源也。 三水南流,合而西南,有查克河自北山合五水南流三百馀里来会,迳库伦伯勒齐尔之地。 又南有察罕帖睦尔河,东北自索阿都依岭合二水西南流来会。 又南出两山间,西南流平地中百数十里,西弥河自南合一水北流来会,又西南潴为察罕泊。 源流八百馀里。 中右旗亲王策凌次子。 雍正十年封辅国公。 乾隆二十年封多罗贝勒。 二十一年,晋郡王,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推河源。 北:库克岭。 推河亦曰颓河,旧作拖衣河,源出杭爱山尾南麓,西南流,会三小水,又西南,有乌可克河,西北自乌可克岭合三水东南流来会。 岭在杭爱山西南,岭南水入推河,岭北水为塔米尔河南源。 推河又南,有雅马图河自东北合三水西流来会,即鄂尔吉图都兰喀喇山西水也。 又南受库塞楞图河。 稍南,有一水自东合二涧来会,又南迳两山间,额勒屯图河自东合三水来会,皆都兰喀喇山西南麓水也。 又南出山,曲曲流平地中百八十里,迳博济和硕驿东,又南折西流,潴为鄂洛克泊,形东西长四十里。 西十五度五分,极四十五度六分。 源流五百馀里。 此水东三百里为塔楚河。 中前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镇国公。 雍正元年,晋固山贝子。 乾隆二十年,晋贝勒,世袭。 佐领一。 牧地跨济尔玛台河、鄂尔坤河、翁金河。 济尔玛台河出右翼中右旗,东流,迳额鲁特旗入土谢图汗部界。 鄂尔坤河自与姑洛河会,东南流两山间,折而东北,入额鲁特旗境。 北岸山即杭爱东南支阜,南岸即西自都兰喀喇绵亘而东之杭亦哈马勒山。 隔山而南即翁金河也。 翁金河出右翼左末旗,二水合东流,迳右翼中左旗、中前旗,北合二水,亦入土谢图汗部界。 中左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二十五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封多罗郡王,后降贝勒,世袭。 佐领三。 牧地有特尔克河、伊第尔河,合于齐老图河,为色楞格河。 伊第尔旧作厄得勒,亦作依得尔。 色楞格河南源有四,稍北者曰厄得勒河,源出喀尔喀西界鄂勒伯稽山,共合七水,行四百馀里,而齐老图河合诸源水自西南来会。 又东北,受南来一水,疑即特尔克河也。 又东北,循山麓流百馀里,而乌里雅苏台河自西南来会。 又东北三十里,而阿济勒克河自南来会,始曰色楞格河。 中末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一年授一等台吉兼札萨克。 雍正二年封辅国公。 乾隆二年,晋镇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哈绥河至是合于色楞格河。 右翼中左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四十六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后晋辅国公,世袭。 佐领四。 牧地当翁金河源。 南:阿哈尔山。 翁金河亦作翁吉,又作瓮金,两源出鄂尔吉图都兰喀喇山东行大榦山中。 其西隔山即塔楚河源也。 其北隔山即鄂尔坤河,东南流出平地合焉。 又东南,会西南来一水,又东,会北来一水,又东南,迳杭亦哈马勒山前,受二水。 又东南,曲曲流八百馀里,于大漠潴为呼拉喀乌浪诺尔,周二十馀里。 右翼末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雍正十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二。 牧地墨特河至是合于拜塔里克河。 北:札木图岭。 东北:库首库尔岭。 墨特河疑即察罕帖睦尔河也,东北自索阿都依岭合二水西南流来会。 南有绷察罕诺尔,广二十馀里。 其北三十里有济尔哈朗图池,广十里许。 又东北有伊洛河,北自山麓克库池南流,迳哈拉图科山西麓,又南数十里涸。 哈拉图科山南有鄂洛克池,山东百里即推河也。 右翼前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三十五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胡努伊河至是合于哈绥河。 胡努伊旧作呼纳衣,又作库诺衣,源自西南山中,东北四百里,迳赛坎山北麓,又东北入哈绥河。 赛坎山甚高大,即巴颜济鲁克山之北行正榦,又折而东北,为厄勒黑图诸山。 中后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五十一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乾隆元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有布尔噶苏台河合于札布噶河。 布尔噶苏台河出旗北马喇噶山,山脉自阿尔泰顶南行,分一榦东行,为乌苏郭玛山。 又东连峰相接,东南数百里,为伯勒奇那克科克伊山。 又东为昂奇山。 又东北行为马喇噶山。 此水源即马喇噶山东北将折东南之南麓也。 出山南流,会东来二水、西北来一水。 又南有乌海河,西北自昂奇山两源合东南流来会。 又南与西喇河会。 二源既合,西南流,迳巴颜山北麓,曰札布噶河。 又有乌里雅苏台河,出旗境,西流八百馀里,纳苏布拉河来会。 北有布音图河源。 左翼左旗赛音诺颜之裔。 乾隆三十一年封札萨克辅国公,世袭。 佐领二。 牧地当札布噶河源。 札布噶旧作查巴哈,又作札布堪,源有二,最东者曰西喇河,出库伦伯勒齐尔西北大山,凡四水,南流并为二支,又西南百馀里合焉。 又西南受北来一水,又南受东来之西喇河,又西受北来一水。 又西南,布尔噶苏台河自北来会,即西源也,出北马喇噶山南麓,南流会二水,又南有乌海河,两源合东南流来会,又南流与西喇河会。 二源既合,迳巴颜山北麓,曰札布噶河。 又南入札萨克图汗旗南界。 左翼中旗赛音诺颜之裔。 初授一等台吉。 乾隆二十二年,晋贝子品级,授札萨克。 后降袭公品级,世袭。 佐领一。 牧地跨哈绥河。 左翼右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三。 牧地在哈鲁特山。 左翼左末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五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跨塔米尔河、胡努伊河。 右翼中末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五十一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拜塔里克河东支至是潴于察罕诺尔,其西支在青素珠克图诺们罕游牧诺尔,当西十度、北极出地四十五度七分,库伦伯勒齐尔地南界,形如瓜,周百里,东西长,诺尔东有呼里图克白尔池,广十馀里。 又东为西弥河源。 又东为一小河,又东为绷察罕诺尔。 右翼左末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六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跨翁金河。 东有图鲁根山。 右末旗赛音诺颜之裔。 乾隆三年授一等台吉。 四年授札萨克,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伊第尔河源。 南:雪山。 西北:索郭图岭。 伊第尔河出鄂勒白稽山,即杭爱山顶之西南大榦也。 隔山西即桑锦达赉泊,西十六度九分,北极出地四十九度。 两水自山麓东流而合,又东,会七水,名伊第尔河。 又东北会齐老图河,以入于色楞格河。 右翼中右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五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无。 牧地当济尔玛台河源。 济尔玛台旧作朱勒马台,亦作朱尔马台,源出额黑铁木儿山南麓,东南流,绕布库铁木儿山足三面,东北流,曲曲二百馀里,潴为池,曰察罕鄂模,广数十里。 又东北流,有布勒哈尔台河,南自达尔湖喀喇巴冷孙地之池水东北流来会。 又东北入鄂尔坤河。 右翼后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一年授一等台吉兼札萨克,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哈绥河北岸、色楞格河南岸。 中后末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四十八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跨齐老图河。 中右翼末旗赛音诺颜之裔。 康熙三十五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无。 牧地当塔米尔河南岸。 东北:乌尔图特莫尔河。 附额鲁特部本旗准噶尔之裔。 康熙三十六年来降。 四十四年封札萨克辅国公。 雍正元年,晋固山贝子,世袭。 佐领一。 牧地跨济尔玛台河、鄂尔坤河。 西:察汗山。 东南:博勒克山。 鄂尔坤河自中前旗境折而东北,迳西尔哈阿济尔罕山西麓之额尔德尼昭,即大喇嘛寺也。 河迳其西及章鄂山之东麓。 山亦高大,即杭爱之东支阜,唐时回鹘牙帐西之乌德鞬山也。 又东北出山,折而西北流三百馀里,济尔玛台河自西南来会。 额鲁特前旗噶尔丹同祖弟丹津之孙,号丹津阿喇布坦,康熙四十一年来降,封多罗郡王。 四十二年授札萨克。 乾隆十三年,降固山贝子,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塔米尔河北岸,隶赛音诺颜部。 东南有温奎诺尔。 以上统盟于齐齐尔里克。 车臣汗部:驻克鲁伦翁都尔多博,直古北口边外漠北。 至京师三千五百里。 格埒森札之孙谟罗贝玛号车臣汗。 东界额尔德尼陀罗海,南界塔尔滚柴达木,西界察罕齐老图,北界温都尔罕。 辖旗二十三。 北极高四十五度三十四分。 京师偏西五度三十四分。 车臣汗本旗故车臣汗阿喇布坦之子,康熙二十七年,率众十馀万户来降,仍其故号。 雍正六年,赐印文曰格根车臣汗,世袭。 佐领二。 牧地跨喀鲁伦河。 东:乌兰温都尔山。 南:阿尔图山。 西:塔奇勒噶图山。 北:哈喇莽鼐山。 东北:色勒格图山。 东南:鄂尔楚克山。 西南:库特肯额里雅山。 喀鲁伦河自右翼中前旗境拖诺山南麓,稍折东北流数十里,又东北迳克勒和硕山北麓,入左翼右旗境。 左翼中旗乌默客之叔,康熙二十八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封多罗郡王。 乾隆二十年,晋和硕亲王,世袭。 佐领二。 牧地在科勒苏河之东,跨喀鲁伦河。 东:卜固尼和硕山。 西有特克玛尔图山。 西北:图木斯泰山。 科勒苏河出西南大山,两源,东北合二水,北入敖嫩河。 东北:喀鲁伦河,入旗南界,有固尔班博尔龙山,三峰并峙,在南岸沙中,至库鲁诺尔南,入中左旗境。 中右旗乌默客之叔,康熙二十八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封固山贝子。 三十五年,晋多罗郡王,世袭。 佐领四。 牧地喀尔喀河至是潴于贝尔诺尔。 喀尔喀河在齐齐哈尔城西,源出摩克讬里山,西北流入于贝尔诺尔。 又北流出,曰鄂尔顺河,入呼伦诺尔。 贝尔诺尔旧作布伊尔湖,亦作布育里鄂模,元之捕鱼儿海子也。 明蓝玉破脱古思帖木儿处。 东北有沙喇勒济河。 右翼中旗乌默客之族叔,康熙二十八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封多罗贝勒,世袭。 佐领八。 牧地在喀鲁伦河之南乌纯地。 西:伊克噶札尔阿齐图山。 中末旗乌默客之族,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固山贝子,世袭。 佐领三。 牧地在喀鲁伦河之南博罗布达。 北:库特肯额里雅山。 东北:伊克阿尔图山。 西北:额尔克纳克山。 东南:鄂斯奇山。 中左旗乌默客之族,康熙二十八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封固山贝子,世袭。 佐领二有半。 牧地在喀鲁伦河之布色鄂埒客。 东:和尔盖山。 北:伯尔克山。 中后旗乌默客之族,康熙二十八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封固山贝子,后降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有半。 牧地跨敖嫩河。 南:色勒格图山。 北:达喇特河。 东北:莽阿泰河。 敖嫩河自大肯特山北麓会北来一水,又东有一河,西北合二水,东南流来会。 稍东南,启查鲁河西南自大肯特山折向东南支阜,东北流来会,折东北流,又折东,巴拉喀河合二水自西南毕尔喀岭东北流来会。 又东南流,呼玛拉堪河自南大山合两源北流来会。 又东北流,有一河合两源西北自大兴安山东南流来会。 大兴安山,土人曰阿母巴兴安,甚高大,自此绵亘而东,直抵黑龙江入海处。 山之南为喀尔喀界,山之北为俄界。 又南,北合科勒苏河。 左翼前旗乌默客之族,康熙二十八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封镇国公,世袭。 佐领一有半。 牧地当索岳尔济山北,滨喀尔喀河。 索岳尔济山袤延数百里,其西麓临大漠,东北与齐齐哈尔城相近。 喀尔喀河有数源,最东者出阿鲁特拉奇岭西麓,有池广数十里,西南流,南源合三水来会。 又西南流,有一河自北合三源来会。 又西分为二支,一南流,有阿母巴哈尔浑河合三水自南来会。 又西,合北支西流,伊兰塞罕河自北大山西南流来会。 又一河自西北合三源南流注之。 又西南,受哈尔浑河。 又西,噶尔查布鲁克图河自东南合噶尔图思台及噶尔巴哈尼二河北流注之。 又西会和尔和河,折西北,迳喀勒河朔之北,其北岸有小山,受东北来之呼鲁思太河,折而西流,曰喀尔喀河。 西南流,分支渠,汇为贝尔诺尔。 右翼中右旗乌默客之族,康熙五十年授一等台吉。 五十一年授札萨克。 雍正二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有半。 牧地在达尔汉彻根。 东:依札噶尔山。 南:巴噶额里彦山。 西:鄂罗克依山。 西北:依尔盖山。 左翼后旗乌默客之族祖,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二有半。 牧地在察汉布尔噶苏台。 东有鄂尔布勒山。 西有布哈山。 北:乌兰温都山。 西南:布勒格图山。 左翼后末旗乌默客族,康熙五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有半。 牧地在乌尔图。 西:鄂尔布勒山。 右翼后旗乌默客族,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三。 牧地在巴颜济鲁克。 西:阿克索那山。 南:乌尼格特山。 中末右旗乌默客族,雍正十三年授一等台吉。 乾隆十四年授札萨克,世袭。 佐领一。 牧地东至特克什乌苏,南至多木达哲尔克特山,西至鄂尔和山,北至库登图山。 东北:讬克台山。 西北:阿尔图山。 东南:布哈山。 西南:乌斯奇山。 右翼中左旗乌默客族,康熙五十二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在腾格里克。 东南:库里彦山。 北:僧库尔河。 右翼前旗乌默客族,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有半。 牧地在喀喇莽鼐。 西北:色布素勒山。 东:萨喇克河。 右翼左旗乌默客之叔,康熙四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半。 牧地在额尔得墨。 东:鄂博克图山。 北:得勒山。 西南:鄂尔楚克山。 中末次旗乌默客族,康熙三十四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有半。 牧地在白尔格库尔济图。 东:哈尔噶朗图山。 南:图木斯图山。 西北:得勒山。 左翼右旗乌默客之叔,康熙四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跨喀鲁伦河。 东:特格里木图山。 西:哈噶勒噶山。 北:玛勒胡尔山。 东北:图木斯图山。 西南:讬克特依山。 喀鲁伦河自喀勒和朔北麓,又东北会塔尔河,旧名他拉即儿即河,自毕尔喀岭西南麓,合二源东南流沙土中,隐见不常。 又东北数十里,迳厄窝得哈尔哈小山西北麓,即北岸厄莫勒山之西南麓也。 折东流,至东南麓,两岸沙漠,又东北入左翼中旗境。 中右后旗乌默客族,康熙三十六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半。 牧地在肯特山东,当喀鲁伦、敖嫩二河源。 东:得勒格尔罕山。 南:巴颜乌兰山。 西北:罕台山。 西:塔尼特河。 东北:塔喇塔河。 有喀鲁伦河,即胪朐河,北史之怯绿怜河也。 源出肯特山东南支峰西南麓。 两源西流而合,又西,有一河,东北亦自肯特山南麓西南来注之。 又西南流,迳肯特山顶之南,受北来衣鲁河。 又西南,受西北即龙河。 又西南,至布塞山东南麓,受撒内河,东自毕尔喀岭西麓西流合东南一水来会。 又东南,有一河,北自忒勒儿吉岭东南流来会。 又西南,白勒肯河自土喇色钦东麓东南流来会。 又西南,至噶拉太岭之东,循两山间,折而东南流,迳巴颜乌兰山西麓,入右翼中前旗境。 又东经车臣汗旗、左翼右旗、左翼中旗、中左旗、左翼左旗、中左前旗、中前旗境,凡二千数百里,东北入枯伦湖。 敖嫩河乃黑龙江上源,亦名俄侬河,元之斡难河也,自肯特山西忒勒尔吉岭西北小肯特山东麓,折东南流,纳东北一水,经忒勒尔吉岭北麓,有一水自岭西北东流来会,亦敖嫩一源也,又东入中后旗境。 左翼左旗乌默客叔,康熙三十五年授一等台吉。 四十年授札萨克,世袭罔替。 佐领一有半。 牧地跨喀鲁伦河。 南:巴彦罕山。 西:鄂喇霍图山。 喀鲁伦河自库鲁鄂模南稍东,迳西拉得克西博格山之阴,又东百里,中有沙洲曰术尔呼术,东北流,入旗境必拉城南。 隔河而南,有乾诸可客蒲山,绵亘东北百里许,即塔本陀罗海也。 又东迳杜勒鄂模南,入中左前旗境。 中左前旗乌默客裔,康熙三十六年,授贡楚克一等台吉兼札萨克,世袭。 佐领一。 牧地跨喀鲁伦河。 喀鲁伦河自杜勒鄂模南入旗境。 又东,河心有沙洲,南岸为塔本陀罗海之北麓。 折东南流,又东入中前旗境。 中前旗乌默客裔,康熙二十八年授济农及札萨克。 三十年封固山贝子。 乾隆二十二年,降一等台吉兼札萨克,世袭。 佐领五。 牧地跨喀鲁伦河。 东:札尔噶山。 北:鄂克讬木山。 喀鲁伦河自塔本陀罗海北麓,折东南流,又东迳南岸小山北麓,折东北至南岸大山东北麓,东南流,折向正北,又东北流,中有沙洲,其东南岸外,则杜勒鄂模也。 又东北,曲曲注阿勒坦厄莫尔山东北,潴为枯伦湖,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城西千三百馀里也。 湖自西南而东北,长径二百馀里,东西阔百馀里,周可五六百里。 枯伦今作呼尔,即古之具伦泊也。 右翼中前旗乌默客裔,初授二等台吉。 乾隆十九年晋一等台吉。 二十年,封辅国公兼札萨克,后降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喀鲁伦河曲处。 东:库里叶山。 北:巴颜乌兰山,绵亘东南二百里许。 喀鲁伦河自噶拉太岭之东,西南至两山间,循山麓东南流,迳巴颜乌兰山西麓,至南岸山尽处,稍折东流,有僧库尔河南流沙中来注之。 喀鲁伦河又东南,自沙地经拖诺山南麓,入车臣汗旗境。 以上统盟于巴尔和屯。 即巴拉斯城。 札萨克图汗部:驻杭爱山阳,直甘肃、宁夏边外漠北。 至京师四千馀里。 东界翁锦锡尔哈勒珠特,西界喀喇乌苏额埒克诺尔,南界阿尔察喀喇讬辉,北界特斯河,接唐努乌梁海。 本元裔,号札萨克图汗。 康熙二十七年,沙喇兵败,为噶尔丹所戕。 其弟策旺札布率族来归,封和硕亲王,诏仍袭汗号。 辖旗十九。 北极高四十三度三十五分。 京师偏西十九度九分。 札萨克图汗兼管右翼左旗策旺札布,以从征退缩削爵。 雍正四年,诏其族格埒克延丕勒袭汗号,兼郡王爵,领右翼左旗札萨克事,世袭。 佐领三。 牧地有博格尔诺尔。 东南:札布噶河,自赛音诺颜部左翼左旗界西南流,迳巴颜山北麓尼鲁班禅喇嘛游牧,折西流,席喇乌苏河南自阿尔洪山水所汇之大泊来会。 又西北流,乌里雅苏台河东来入之。 博格尔诺尔,旧作白格尔察罕鄂模,在库克西勒克山之南、都忒岭之东。 又有都鲁泊。 中左翼左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康熙三十五年封多罗贝勒兼札萨克。 乾隆二十二年,以功晋郡王品级。 四十六年,诏以贝勒世袭。 佐领二。 牧地当特斯河源。 东:库兰阿济尔噶山。 北:伯尔克山。 东北:巴彦集鲁克山。 特斯河源出阿尔泰东北大干之唐努山西南麓,西南流山中,受南北来四水,又西南入乌梁海境。 曲曲西潴为乌布萨泊。 泊在阿尔泰顶之东南麓六十里。 左翼中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雍正五年授札萨克二等台吉。 乾隆二十一年晋一等台吉。 二十三年封辅国公,复晋镇国公,世袭。 佐领一。 右翼后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与左翼中旗同游牧。 牧地当札布噶河西岸。 左翼右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康熙二十九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封多罗贝勒。 雍正十二年降镇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在都尔根诺尔之南。 诺尔在科布多城西、伊克阿拉克泊之西南,北与喀喇诺尔相联,形如葫芦,亦札布噶河之支流所汇也。 左翼前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康熙二十八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授一等台吉。 五十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二。 左翼后末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雍正四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与左翼前旗同游牧。 牧地在奇勒稽思诺尔之东,一作柯尔奇思诺尔,在阿尔泰顶东南,去两旗札萨克驻处八百里。 东南:札布噶河、空归河。 西南:伊克阿拉克池水所汇也,周百数十里,西南相联一泊曰爱拉克诺尔,南与喀喇诺尔相直。 右翼右末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雍正二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二。 牧地当德勒格尔河西岸、桑锦达赉之东。 德勒格尔河一作哈喇台尔河,源出唐努山南、锡巴里喀伦北,东北流,当阿哈里喀伦之北,有一小水西北来入之。 折东南流,与德勒格尔河会。 又东南流,讬尔和里克河北自博尔图斯喀伦,两源并导,百里而合,又南,德勒格尔河自西来会。 又南流,布克绥河自西北来会。 又南入齐老图河。 中左翼右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初授二等台吉。 乾隆二十一年封辅国公并札萨克,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桑锦达赉之南。 桑锦达赉泊在旗境及中左翼左旗之间。 西南有色楞格河。 右翼右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康熙二十八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封固山贝子,后降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在乌喇特界内库埒谟多。 左翼后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康熙三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 三十六年晋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在伊克敖拉里克察罕郭勒。 北:乌兰泊。 中右翼末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康熙四十三年授一等台吉。 五十三年授札萨克。 雍正二年封辅国公,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济尔哈河,至是潴于察罕诺尔。 所部察罕诺尔有二,一在左翼右旗之西,其南为齐齐克泊,接科布多界;一即此,济尔哈河所潴也。 右翼后末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康熙三十六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在奇齐格讷洪果尔阿齐喇克。 中右翼左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乾隆二十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在左翼左旗西南。 右翼前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康熙二十八年授札萨克。 三十年授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有半。 牧地在阿尔察图、和岳尔敖拉、雅苏图、鄂和多尔、纳默格尔诸界。 左翼左旗札萨克图汗之族。 乾隆二十一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在奇勒稽思诺尔、爱拉克诺尔之南,跨空归河。 空归河又名空阴河,旧作空格依河,出昂奇山南麓,合三水西南流,入札布噶河。 中右翼末次旗罗卜藏台吉之孙。 康熙四十八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 佐领一。 牧地有特们诺尔、委衮诺尔,两诺尔水皆发源乌里雅苏台军营城北大山,东北流,潴为两大泊,委衮在北,特们在南,中隔一岭,南北相望,形拟蝌蚪也。 中左翼末旗罗卜藏台吉之裔。 雍正十二年授二等台吉。 乾隆二十二年授一等台吉兼札萨克,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德勒格尔河东岸。 附辉特一旗额鲁特部辉特族人罗卜藏,为噶尔丹所虐,来归。 乾隆二十年授其孙一等台吉。 三十年授札萨克,世袭。 佐领一。 牧地当济尔哈河东岸。 济尔哈河自旗南界合三源东北流,至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界,潴为察罕诺尔。 以上统盟于札克毕赖色钦毕都尔诺尔。 喀尔喀四部八十六旗,统称外札萨克。 自雍正中用兵准噶尔,即于乌里雅苏台筑城驻兵,城以木为之,中实以土,高丈六尺,厚一丈,在乌里雅苏台河北岸。 光绪七年,收还伊犁,改订条约,许俄人在乌里雅苏台通商,俟商务兴旺,再设领事。 定边副将军治之。 总统四部兵,内蒙古各部兵统于各部札萨克。 盖内札萨克多从龙功臣,而游牧之地悉附近盛京、直隶、山西、陕西一带,与外札萨克之后来归附远在漠北者有别。 兼理札萨克图汗、赛音诺颜两部事。 又设库伦办事大臣,库伦在土喇河上游西岸,人三万口,喇嘛教徒甚众。 其胡土克图殿宇严庄,蒙民每夏从诸部来顶礼者,道路不绝。 理俄罗斯边事。 康熙六十年与俄立约,定为陆路通商埠,各遣官监视。 乾隆二年,并停京师贸易,统归恰克图办理,总其权于库伦大臣。 互市处在恰克图南买卖城,有路南通库伦,北达上乌丁斯克,与新修铁路接。 有俄国领事署。 贸易茶最盛。 车臣汗、土谢图汗两部事亦归监理。 杜尔伯特部十六旗:至京师六千馀里。 元臣孛罕之裔,姓绰罗斯。 六传至额森,即乜先,生二子。 长伯罗纳哈勒,为杜尔伯特部祖;次额斯墨特达尔诺颜,为准噶尔部祖。 杜尔伯特本分牧额尔齐斯河。 乾隆十八年,为准噶尔所逼,率族来归,编所部佐领左翼旗十一,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旗、中旗、中左旗、中前旗、中后旗、中上旗、中下旗、中前左旗、中前右旗、中后左旗、中后右旗。 右翼旗三,前旗、前右旗、中右旗。 附辉特旗二。 下前旗俱在科布多河,下后旗俱在乌布萨泊南、杜东辉西。 授札萨克,世袭。 设科布多参赞大臣以辖之。 同游牧科布多金山之东乌兰固木地。 东至萨拉陀罗海、纳林苏穆河,南至哈喇诺尔、齐尔噶图山,西至索果克河,北至阿斯哈图河。 北极高四十九度十分至二十分。 京师偏西二十四度至二十七度二十分。 科布多一作和卜多,其水源名索果克河,盖即索和克萨里也。 东流,南合瑚尔噶泊、辉美泊、和通泊水,东北流,西合噶斯河,折而东南流,迳辉特下前旗、杜尔伯特右翼旗,南合塔尔巴泊、讬尔博泊水,北合乌里雅苏图河、根德克图泊、戴舒尔泊水,遂名科布多河。 东南流,经科布多城西,布彦图河出阿尔泰乌梁海旗西北流来会。 又东流入阿勒克泊。 纳林苏穆河,发源特斯河南沙地,西南流,与古萨尔泊水会,西北入乌布萨泊。 乌布萨泊在左翼旗北,西与北接唐努乌梁海界。 喀喇奇拉河、古萨尔泊水,俱出左翼界,北流,萨克里哈拉河亦出左翼界,东流,俱潴于乌布萨泊。 又东,特斯河、和赖河,东北特里河,北伊尔河、博尔河、札尔河、齐塔齐河,西有哈拉莽鼐山水,俱流入乌布萨泊。 南:哈喇泊水、札布噶河,自札萨克图汗部西北流,东纳空归河,又西北会奇勒稽思泊、爱拉克泊水,西流,南合都尔根泊、哈喇泊水,迳明阿特旗,汇于阿拉克泊。 明阿特部一旗:系出于乌梁海。 后为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之属。 乾隆三十年,撤出设一旗,隶科布多大臣辖。 牧地在科布多城西。 东界起塔拉布拉克至齐尔噶图山、科布多河止,南界起齐尔噶图山至茂垓止,北界起茂垓至塔拉布拉克止,俱与杜尔伯特连界。 北极高四十八度五十分。 京师偏西二十六度二十分。 阿尔泰乌梁海七旗:东界起都噜淖尔至哈叨乌里雅苏台止,与额鲁特连界;南界起乌兰波木、乌龙古河至巴噶诺尔止,与塔尔巴哈台所属土尔扈特连界;西界起碑尔素克讬罗垓至巴尔哈斯淖尔止,与喀伦连界;北界起巴尔哈斯淖尔至哈窦里达巴止,与喀伦连界。 曰左翼副都统旗、散秩大臣旗各一,总管旗二;右翼散秩大臣旗一,总管旗二。 北极高四十九度二十分。 京师偏西二十九度十分。 哈屯河二源,东曰喀喇河,西曰噶老图河,俱出阿尔泰乌梁海旗北境阿尔泰山北麓,二源合为纳尔噶河,东北流,鄂依满河入之。 又东北流,札尔满河入之。 折东流,达尔钦图河自西南来汇。 又东北流,始曰哈屯河。 又东北流,迳阿尔泰诺尔乌梁海旗,西纳乌赖河、僧玛尔达河,东纳喀达林河。 又北流,会亨吉河,入唐努乌梁海界。 阿尔泰河亦自科布多西北流来会,又西北入俄罗斯界。 西南:华额尔齐斯河,源出阿尔泰山。 阿尔泰诺尔乌梁海部二旗:在索果克喀伦外。 东界起哈勒巴哈雅山至布古素山、博罗布尔噶苏河止,南界起博罗布尔噶苏至讬申图山、习伯图山、达尔钦图河止,西界起达尔钦图河至阿尔占山、巴勒塔尔罕山、呼巴图噜山止,北界起呼巴图噜山至阿尔泰诺尔、伯勒山、楚勒坤诺尔、哈勒巴哈雅山止。 北极高五十三度。 京师偏西二十五度四十分。 旗东北有阿尔泰泊,绰尔齐河、沙尔河、巴什库斯河、阿斯巴图河,合北流潴焉。 东纳格吉河,西纳巴哈齐里河、伊克齐里河、郭尔达尔河,北流为阿尔泰河,又西北入唐努乌梁海界,会哈屯河。 博东齐旗、布图库旗:均杜尔伯特族。 乾隆二十一年来归,编置佐领。 同牧于呼伦贝尔。 隶呼伦贝尔都统辖,黑龙江将军节制。 新土尔扈特部二旗:在科布多城西南。 至京师七千馀里。 元为乃蛮国,太祖灭之。 后为和林行省所属地。 明属卫拉特。 初,始祖翁罕裔舍棱为准噶尔台吉。 七传至贝果鄂尔勒克。 其长子卓立甘鄂尔勒克,即徙牧俄国一支之祖。 数传至渥巴锡,来款,赐牧新疆,号旧土尔扈特。 其次子卫衮察布察一支,依准噶尔,传至舍棱,为准噶尔台吉。 大军征准噶尔,舍棱奔俄。 乾隆三十六年来归,编佐领,设札萨克,赐牧,号新土尔扈特。 二旗:曰新左旗,曰新右旗。 自为一盟,曰青色特启勒图。 隶科布多大臣兼辖。 光绪三十二年,划隶阿尔泰办事大臣。 牧地当金山南、乌隆古之东。 东至奔巴图、扪楚克乌兰、布勒干和硕,南至胡图斯山、乌龙古河,西至清依勒河、昌罕阿璊、那彦鄂博,北至绰和尔淖尔、那郭干诺尔之中山。 北极高四十六度。 京师偏西二十七度二十分。 拜塔克,地以山名,其山至哈布塔克西、青吉斯河南岸。 由拜塔克西南行,至奇台界,唐时以沙陀部为沙陀州,此其故壤也。 乌隆古河二源,东曰布尔干河,西曰青吉斯河。 布尔干河出新和硕特旗北,合喀喇图泊水,南流,经札哈沁旗东南流。 青吉斯河出旗境北,合哈泊水,西南流,合哈弼察克河。 又东南,与布尔干河合,为乌隆古河。 折西流,迳阿尔泰乌梁海旗,潴为赫萨尔巴什泊。 新和硕特部一旗:在科布多城南。 至京师七千馀里。 和硕特台吉巴雅尔拉瑚之族蒙衮。 乾隆三十七年来归,附新土尔扈特贝子旗。 后为所虐,移牧杜尔伯特近处。 嘉庆元年,给札萨克印,隶科布多大臣兼辖。 光绪三十二年,划隶阿尔泰办事大臣。 牧地当金山东南哈弼察克,西临青吉斯河。 东至和讬昂鄂博,西至扪楚克乌兰,北至奔巴图、哈弼察克河。 北极高四十七度。 京师偏西二十七度。 哈弼察克一作哈布塔克,地以山名,在镇西府西北四百里。 北六十里即布拉干郭勒河南山北之地,饶水草,宜畜牧。 札哈沁部一旗:初为准噶尔宰桑。 乾隆十九年,大军获之。 其随来之札哈沁,即令统辖。 四十年,设一旗。 嘉庆五年,增设一旗。 隶科布多大臣。 牧地在科布多城南。 东界起德杜库库图勒至巴尔噜克止,与喀尔喀连界;南界起昂吉尔图至哈布塔克山止,与巴尔库勒连界;西界起和讬昂鄂博至布尔干河东岸止,与阿尔泰乌梁海连界;北界起惠图僧库尔至土古里克止,与喀尔喀屯田兵官厂连界;东北界由土古里克起至德杜库库图勒止,与喀尔喀连界。 北极高四十六度五十分。 京师偏西二十六度十分。 科布多额鲁特部一旗:本台吉达木拜属,有罪削爵,以其众属科布多大臣辖。 东界起齐尔噶朗图至布古图和硕止,南界起布古图和硕至哈叨乌里雅苏台止,东南均与喀尔喀屯田兵连界,西界起哈叨乌里雅苏台至都噜诺尔止,北界起都噜诺尔至习集克图河止,西北均与阿尔泰乌梁海连界。 北极高四十八度五十分。 京师偏西二十七度三十分。 以上并隶科布多大臣定边左副将军辖。 阿拉善额鲁特部一旗:在河套以西,袤延七百馀里。 至京师五千里。 本汉北地郡西境,及武威、张掖二郡北境地。 晋为前凉、后凉、北凉所有。 唐属河西节度使。 广德初,陷于西番。 宋景德中,陷于西夏。 元属甘肃行中书省。 明末为额鲁特蒙古所据。 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裔,世驻牧河西套。 后为噶尔丹所灭,其酋逃窜近边。 康熙二十五年,上书求给牧地,诏于宁夏、甘州边外画疆给之。 东至宁夏府边外界;南至凉州、甘州二府边外界,西至古尔鼐接额济纳土尔扈特界,北逾戈壁接札萨克图汗部界。 三十六年,编佐领,授札萨克,封多罗贝勒,驻定远城。 雍正二年,晋郡王。 乾隆三十年,晋和硕亲王,世袭。 佐领八。 牧地当贺兰山西、龙头山北。 北极高三十八度至四十二度。 京师偏西十度至十八度。 城北有吉兰泰盐池,名曰“吉盐”,归阿拉善王管辖。 自为部,不设盟。 贺兰山在旗东,土人名阿拉善山。 山有树木,青白如駮马,北人呼駮为“贺兰”。 其山与河东望云山形势相接,逦迤向北,经灵武西北,迳保静西,又北迳怀远西,又北迳定远,又东北抵河。 抵河之处名乞伏山,在黄河西,从首至尾像月形,南北约长五百馀里,边城之钜防也。 山之东,山口自北而南曰宁靖、镇北,至独树,凡十九口。 又南接边城曰青羊沟、乾沟,至小关儿,凡十九口。 又南则石空寺堡及胜金关也。 西山口自北而南曰归德、红儿,至黄峡,凡十三口。 又南,山势迤逦而西,其南曰山嘴口、金塔口、杏树口、赤木口,东接边城曰大佛寺口、三岔沟口。 其西曰靖湖埻,至崇庆,凡六口,镇北口、宁安口、向阳埻口、杀虎埻口。 龙首山一名龙头山,俗呼为甘峻山,在旗西南,与山丹接界,蒙名阿喇克鄂拉,绵亘广远,东大山之脉络也。 距山丹城三里。 山尽处为宁远堡。 山南为内地,蒙古俱于山北游牧。 旗南有松陕水,自古浪县北流,迳县东,又东北至土门堡流出边。 又东北至旗界,潴为泽。 汉志:“苍松县南山,松陕水所出,北至揟次入海。 ”一统志:“按陕音峡,松陕水即今古浪河,边外积水处总曰海。 ”有谷水,即三岔河,自河州府城东,东北流,迳镇番东北出边,土人呼为郭河,至旗界入白亭海子。 地形志:“武威郡襄城县有武始泽。 ”水经注:“马城河又东北迳武威县故城,东届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一水又东流入潴野。 ”有水磨川,一名云川,自永昌城西,东北流,迳新城堡北、水磨堡西,又东流迳永昌城北、宁远堡西,北流出边。 经旗界,潴为大泽,蒙古名沙喇鄂模。 有休屠泽,即古潴野。 汉志:“武威县,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潴野泽。 ”水经注:“武威北有休屠泽,俗谓之西海,其东有潴野泽,俗谓之东海,通谓之潴野。 ”有鱼海,即白亭海,一名小阔端海子,五涧谷水流入此海。 有沙喇鄂模,在休屠泽西。 水磨川自宁远堡北出边,注入其中,方广三四十里。 有昌宁湖,直永昌东北、宁远堡北四十里,东至镇番界,多水草杨木。 明季青把都游牧于此。 有长草湖,在宁罗山北。 有伯颜湖,直平番东北边外。 有双泉,直永昌西北,亦名双井。 有马跑泉,直永昌北。 有高泉、平泉、赤诺泉。 有三井,直镇番西北,有乱井儿。 有青盐池、鸳鸯白盐池、小白盐池,皆在镇番西北边外。 有红盐池,在山丹城北,池产红盐,其根可作器。 定远城北有盐池,所谓吉兰泰池也。 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一旗:在阿拉善旗之西,当甘肃甘州府及肃州边外。 袤延八百里。 至京师五千五百馀里。 本汉居延县地,张掖郡都尉治此。 后汉安帝时,改置张掖居延属国,别领居延一城。 献帝建安末,立为西海郡。 魏、晋因之。 永嘉以后,地属前凉、后凉、北凉、西凉,相继割据。 元魏为凉州所辖地。 隋、唐为甘州、肃州北境。 大历中,陷于吐蕃。 宋景德中,地属西夏,曰威福军。 元,亦集乃路,属甘肃行中书省。 明,甘州、肃州二卫边外地。 元臣翁罕裔。 明季为准噶尔所偪,徙居俄境之额济拉河。 额济拉即窝尔吉译音之变。 土尔扈特居俄久,常遣使入贡。 康熙四十二年,其汗阿玉奇之嫂携其子阿喇布珠尔入藏礼佛,准噶尔阻其归路,乃款塞乞内属,赐牧色尔腾。 旋定牧额济纳河。 雍正七年,封多罗贝勒。 乾隆十八年,授札萨克,世袭。 佐领一。 以来归在先,故亦称旧土尔扈特。 不设盟长。 牧地跨昆都伦河。 东至古尔鼐,南至毛目县丞民地,西至大戈璧,北至阿济山。 北极高四十一度。 京师偏西十七度。 旗境有扫林山。 明冯胜拔肃州,进至扫林山亦集乃路,即此。 别笃山今曰毕道山。 明纪,洪武五年,副将军傅友德下额济纳路,次别笃山,即此。 东:旗杆山。 北:阿济山。 自哈密北逾天山,至巴里坤池,又北渡大砂碛几三四百里,有阿吉山,亦曰阿济山。 山脉自西北阿尔泰山南来,蜿蜒东趋,横带瀚海中,起伏不断,为喀尔喀西路之南境,其长殆三四千里。 东南:合黎山,即禹贡弱水所经也。 水经云,“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注以为即合黎山。 史记正义,山在张掖县西北二百里。 行都司志云在高台所北十里、镇夷所东北三十里,与黑山相接。 黑山在镇夷所东北,屹立沙漠中,一名紫塞。 其山口东南至肃州百四十里。 东北有狼心山,在金塔寺堡北,南去镇夷所城五百里,为往来要路。 又有孤仁山,在金塔寺堡东北三百五十里,凡往来哈密北山者,必聚于此。 南有毛目城。 额济纳河在西套额鲁特西界。 又弱水源出山丹西南,自与张掖河合,其下通名为张掖河。 又讨来河发源肃州西南番界中,有三派,最西曰讨来河,其西又有哈土巴尔呼河,北流百馀里,与讨来河合,又东北百馀里,南有巴哈、额济纳二河,合流而北,与讨来河会为一,又东北流入边,绕州南至州东北,合西来之水,又东北出边,过金塔寺,折北转东,与张掖河合,又北入居延海。 昆都伦河自甘肃肃州北流,经旗境,分二道,汇为泽,俱曰居延海。 旗东有泽曰大苦水,南直甘肃张掖县边外。 大苦水之东有二泽,曰骗马湖,东南有泽曰沙枣湖,亦曰沙枣泉,在肃州东北金塔寺北,沙枣湖之东,直山丹县边外,有泽曰丰盈大泉。 以上诸泽,皆潴于沙。 又东有昌宁湖、鱼海、白海,其上源皆在甘州府、凉州府界。 南路旧土尔扈特部四旗:在喀喇沙尔城北,当天山之南,珠勒都斯。 至京师八千六百馀里。 本古西戎地。 汉及魏、晋为乌孙国地。 北魏,高车国地。 周,突厥地。 隋,西突厥地。 唐,鹰娑都督府地。 宋属西州回鹘。 明为回部所据。 乾隆二十三年,回疆平,入版图。 三十六年,元臣翁罕裔渥巴锡挈所部内附,遂以其地赐之,是为南路旧土尔扈特,与中路和硕特同游牧,编置佐领。 设旗四:曰南路汗旗,曰中旗,曰右旗,曰左旗。 授札萨克,世袭。 隶伊犁将军辖。 牧地有珠勒都斯河,东逾天山,至博尔图岭,南至扣克纳克岭,西至天山,北至喀伦。 北极高四十二度五十分。 京师偏西三十度四十分。 天山一名祁连,一名雪山,一名白山,又曰折罗漫山。 自叶尔羌西南蜿蜒而来,曰葱岭,至辟勒玉山分脉。 其东南一支,绕和阗而东行,其西北一支,绕英吉沙尔、喀什噶尔之西,又北行,达布鲁特境,东行绕乌什之北,又迳阿克苏之北,又迳库车、喀喇沙尔、吐鲁番之北,绵亘七八千里,而至哈密东北百馀里,为北天山,又百馀里截然而止,则在巴里坤之东,名盐池山,伏入地中矣。 此山为南路回疆、西路伊犁之分界。 山阳为自哈密至叶尔羌南路,山北则由巴里坤至伊犁北路也。 盐池山之南,沙碛漫野,即希尔哈戈壁,所谓“千里瀚海”也。 其山伏地千馀里,至嘉峪关外沙州之东,突兀起顶,东行名祁连山,所谓南天山也。 再东行至洞素达巴罕过脉,东北行至巴图尔达巴罕,北分一支,至八宝山,形如莲华,尊成岳体,乃西宁、凉州、甘州、肃州四郡之镇山也。 又自镇素达巴罕东行,至野马川之东,景阳岭自南而北,东分一支结凉州诸山,西分一支与察罕鄂博过脉,西行至祁连达巴罕,过脉向北,分一支结甘州诸山。 珠勒都斯山,在喀喇沙尔城北珠勒都斯之地,北连雪山,回环千馀里,水草丰茂。 博尔图岭亦名博罗图塔克,在辟展西南,当喀喇沙尔东北境,其山与阿勒癸山南北相接,形如锁钥,西通准部,南界回疆,天山南路一大关隘也。 山多积雪,博罗图河发源北麓,入北谷口西行,通珠勒都斯,出西南谷口,西南行,即喀喇沙尔境。 扣克纳克岭亦名库克纳克达巴罕,在爱呼木什岭西五十里,额什克巴什河发源南麓。 山脉自天山正干之额什克巴什山分支,东行六十里至此。 中路和硕特部三旗:至京师八千六百馀里。 旧为四卫拉特之一。 牧青海、伊犁诸境,后徙俄罗斯。 乾隆三十六年,从土尔扈特汗渥巴锡来归,诏附南路土尔扈特部同游牧珠勒都斯,编置佐领。 设旗三:曰中路中旗,曰中路右旗,曰中路左旗。 授札萨克,世袭。 归伊犁将军辖。 牧地在南路旧土尔扈特部之西。 东至乌沙克塔尔,南至开都河,西至小珠勒都斯,北至察汗通格山。 北极高四十二度五十分。 京师偏西三十一度十分。 察汗通格山在乌沙克塔勒西,西南距喀喇沙尔城百九十五里,地有废城,城西有泉,委折而南,经乌沙克塔勒城东,分导灌田,自辟展西入纳林奇喇塔克、博罗图塔克谷口,循博罗图郭勒,逾塔什海,至其地,为喀喇沙尔东北境。 开都河俗名通天河,源出大雪山,经喀喇沙尔西门外,水势甚宽。 东南流,上源曰珠勒都斯河,出布古尔东北山,数水合西南流,西纳达赖克河。 折东流,歧为二,复合,南北纳十馀水而东,北纳玛尔什河,经库勒尔北,折东南流,注塔里木河。 一统志载叶尔钦有塔里母河,下流与西北来之海多河合。 海多河即开都河,塔里母河即塔里木河也。 小珠勒都斯河出自阿尔泰阴克逊之北源处,极四十三度十分,西三十一度三十分,即和硕特牧地也。 北路旧土尔扈特部三旗:在塔尔巴哈台城东,当金山之西南霍博克萨里。 至京师九千七百馀里。 本汉时匈奴西境、乌孙北境。 北魏,蠕蠕地。 后周时入于突厥。 唐,西突厥地。 明时为卫拉特地。 旧为准噶尔台吉游牧处。 乾隆二十年,准部平,入版图。 三十六年,元臣翁罕裔衮札布来归,遂以其地赐之,是为北路旧土尔扈特部,编置佐领。 设旗三:曰北路旗,曰右旗,曰左旗。 授札萨克,世袭。 隶塔尔巴哈台大臣辖,伊犁将军节制。 牧地东至噶札尔巴什诺尔,西至察汉鄂博,南至戈壁,北至额尔齐斯河。 北极高四十六度三十分。 京师偏西二十九度十分。 有萨里山,即赛儿山。 东:噶札尔巴什诺尔,即赫萨尔巴什泊,在哈莽奈山北,凡金山东南乌龙古河、布尔干河、青吉斯河皆汇焉。 广七十里,袤三十里,馀波入于沙碛。 泊以东即新土尔扈特牧地。 北有额尔齐斯河,一源为华额尔齐斯河,一源为喀喇额尔齐斯河,均出阿尔泰山,二河合为额尔齐斯河。 西北流,纳苏布图河,罕达海图河、奇喇河,与克木齐克河、固尔图河、博喇河、哈布河、喀喇哈布河、讷恰库河、塔尔巴哈台河。 又西北,潴为宰桑诺尔。 俄侬河、果莫孙河汇其东南,纳林河、哈流图河汇其东北,阿布达尔摩多河汇其西。 复从诺尔西北溢为额尔齐斯河,科尔沁河入之。 又西北布昆河,又北乌柯尔乌苏,又东北流,纳林河、莫依璘河、布克克图尔玛河皆入之。 又东北流,经塔尔巴哈台北境、科布多西北境,入俄罗斯界。 东路旧土尔扈特部二旗:在库尔喀喇乌苏城西南,当天山之北,济尔噶朗。 至京师九千五百馀里。 本汉时乌孙国地。 北魏为蠕蠕地。 后周时入于突厥。 唐为西突厥地。 后为嗢鹿州都督府地。 明时为卫拉特地。 旧为准噶尔各鄂拓克及各台吉游牧处。 乾隆二十年,准部平,入版图。 元臣翁罕裔纳札尔玛穆特来归,遂以其地赐之,是为东路土尔扈特部,编置佐领。 设旗二:曰右旗,曰左旗。 授札萨克,世袭。 统隶伊犁将军节制。 牧地跨济尔噶朗河。 东至奎屯河,南至南山,西至库尔喀喇乌苏屯田,北至戈壁。 北极高四十四度二十分。 京师偏西三十一度二十分。 济尔噶朗河三源,发库尔喀喇乌苏南山,名古尔班恰克图水。 山中产金,置济尔噶朗金厂。 古尔班恰克图水北流,迳土尔扈特喇嘛寺,又西北流,迳布尔哈齐军台西,为济尔噶朗河,又曰多木达喀喇乌苏,言于三喀喇乌苏居中也。 布尔哈齐庄南五里许,沙阜涌泉,势甚湍急,北迳庄东,为布尔哈齐水,西北流,入于济尔噶朗河。 济尔噶朗河又西北流,入库尔喀喇乌苏河。 济尔噶朗厂西南有山曰额布图岭,发泉,东北流为额布图河,又曰固尔班喀喇乌苏,其水自东北折而西北流,入库尔喀喇乌苏河,又西入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 东:奎屯河,在库尔喀喇乌苏城东南,源出额林哈毕尔噶山。 山产金,置厂。 奎屯河北流出山,疏西流渠一,曰树窝子商户渠。 又北流,迳库尔喀喇乌苏城东。 又北流,东西各引渠一,东曰河沿子商户渠,西曰民户渠。 户屯之北为兵屯河,迳兵屯东,折而西北流,迳军台西,为库尔喀喇乌苏河。 西路旧土尔扈特部一旗:在伊犁城东,当天山之北,晶河东岸。 至京师一万馀里。 本汉时乌孙国地。 北魏时为悦般国。 寻为蠕蠕所并。 后周时入于突厥。 唐初西突厥地,后为嗢鹿州都督府地。 元,阿勒穆尔地。 明时为卫拉特地。 旧为准噶尔各鄂拓克及各台吉游牧处。 乾隆二十年,准部平,入版图。 元臣翁罕裔罗卜藏诺颜来归,遂以其地赐之,是为西路旧土尔扈特部,编置佐领。 设西路旗一,授札萨克,世袭。 隶伊犁将军节制。 牧地东至精河屯田,南至哈什山阴,西至讬霍木图台,北至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 北极高四十四度四十分。 京师偏西三十二度五十分。 哈什山在庆绥城西南,山之阳即伊犁哈什河源所出,合十馀水,西流来会,曰伊犁河。 有晶河,旧作精河,源出安阜城南山,其山即伊犁哈什河北岸山阴也。 山有峡口,曰登努勒台。 新唐书地理志云,黑水守捉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又七十里有西林守捉。 又经黄草泊、大漠小碛,渡石漆河,逾车岭,至弓月城。 过思浑川、蛰失密城,渡伊丽河,盖即由登努勒台至伊犁矣。 石漆河或晶河之旧称,河三源并出,为古尔班晶河,准语晶,谓“蒸笼”也。 河滨沙土,湿暖如蒸,故名。 西北流出山,经西路一旗土尔扈特游牧一百科树之西,北距安阜城九十里。 又西北流,导西流渠一。 又西北流,导东流渠一。 又西北流,迳晶河旧城西。 又北流,入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 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即盐海子也,在精河城北。 库尔喀喇乌苏河出库尔喀喇乌苏城南山中,三水合北流,迳城东及北,合南来一水;又西北,济尔噶朗河自其南注之。 又西,敦穆达河亦自其南注之,合流潴焉,曰盐海子。 唐努乌梁海部:本明时兀良哈部族。 至京师八千馀里。 清初来附,属乌里雅苏台定边副将军辖。 共二十五佐领。 二佐领在德勒格尔河东岸;二佐领在库苏古尔泊东北;四佐领当贝克穆河折西流处;四佐领当噶哈尔河源;三佐领当谟和尔阿拉河源;十佐领在西北,跨阿尔泰河、阿穆哈河。 又附札萨克图汗部所属乌梁海五佐领,赛音诺颜部所属乌梁海十三佐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门徒所属乌梁海三佐领。 东南至土谢图汗及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汗部,西南至科布多,北至俄罗斯。 北极五十五度四十分。 京师偏西二十四度二十分。 南:唐努山,延亘千馀里。 又有穆逊山。 西北:敖兰乌纳瑚山、鄂尔噶汉山,与唐努山相接。 阿努河、察罕米哈河、阿穆哈河,皆出其北麓。 北:塔尔噶克山,其南为额尔齐克山。 有克穆河,即剑河,元史谦河,亦即此水。 河出穆逊山西北之讬罗斯岭南麓,曰华克穆河,南流,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门徒所属乌梁海三佐领之西。 又南流,陶讬泊水自东来汇。 陶讬泊水出穆逊山西麓,两源并发,合流曰乌鲁河,西流潴为陶讬泊。 和金哈河汇其北,有二水汇其南。 复从泊西北流出,入于华克穆河。 华克穆河折西流,迳札萨克图汗部所属乌梁海一佐领之西北,又西流,布斯河出章哈山北麓自南来汇。 又西,多集玛河自北来会。 又西流,哈尔吉河自南来汇。 又西流,有札噶泊,周数十里,当唐努山北,近吉里克卡伦隔山之东,潴为泊。 其水东北流,哈拉穆楞河自东南来汇。 又东北流,南入于华克穆河。 又折而北流,经札萨克图汗部所属乌梁海一佐领境,纳东来一小水,又北流,会贝克穆河。 自发源至此,一千一百馀里。 贝克穆河源出讬罗斯岭南麓,在华克穆河源之西,水南流潴为伯鲁克泊。 复南流,博尔鲁克河自南来汇。 折西流,阿萨斯河亦出讬罗斯岭,潴为图集泊,从泊流出,自北来会。 又西流,库克穆河自南来汇。 又西流,哈彦萨拉克穆出讬罗斯岭西麓,潴为特尔里克泊,复从泊中流出,与北来之伯集克穆合,入于贝克穆河。 克穆齐克河出唐努山北麓,其南隔山即乌布萨泊也。 克穆齐克河东北流,巴尔鲁克河自南合一水来汇。 又东北,阿克河自西来汇。 又东流,北纳一小水,南纳集尔噶瑚河。 又东流,北纳一小水,南纳札达克河,东入大克穆河。 大克穆河西流,谟什克河、巴拉克河皆自南来入之。 又西流,乌兰乌苏河自北来入之。 又西流,谟和尔阿拉河、额锡穆河、察汉河、拉尔河、特穆尔乌苏河、札库尔河合三水,皆来汇。 图兰河出塔尔噶克山西南麓,南流,合鄂克河,入于大克穆河。 察汉米哈河发源鄂尔噶汉山北麓,北流,迳敖兰乌纳瑚山西,西北流入阿努河。 阿穆哈河亦发源鄂尔噶汉山西北麓,北流,迳乌梁海十佐领之东,折而东北流,入阿努河。 特里泊出唐努山北麓,西北流为泊,又西北流,入于华克穆河。 额赫河即厄赫河,上源为库苏古尔泊,在唐努山乌梁海东南境。 伊克杭哈河、纳林杭哈河、哈拉锡尔河、纳林和罗河俱出穆逊山南麓,南流潴焉。 复自泊东南流出,曰额赫河,南北合数水。 库克陀罗盖河、达尔沁图河、鄂依拉噶河、阿勒浑博勒尔河俱出卡伦外,东南流来会。 又东迳札萨克图汗部、赛音诺颜部境,又东南入土谢图汗部界,北纳努拉河、布科倭河,东南会色楞格河。 有德勒格尔河,出唐努山东南,东流逾卡伦,东南流,西纳伊克河,罗河、讬尔和里克河,出德勒格尔河源东,皆东南流,入札萨克图汗部界。 哈屯河自科布多北流入界。 阿尔泰河亦自科布多西北流来会,又西北入俄界。 苏特泊在鄂尔噶汉山南。 以上隶伊犁将军节制。 发布时间:2025-11-21 14:10:5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