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内容: ◎礼八嘉礼二   大婚仪皇子婚仪王公婚礼附公主下嫁仪郡主以下于归礼附   品官士庶婚礼视学仪临雍附经筵仪日讲附策士仪   颁诏仪迎接诏书附进书仪进表笺仪巡狩仪乡饮酒礼   大婚仪清初太祖戊子年,叶赫国贝勒纳林布禄送妹来归,帝率贝勒等迎之,大宴,礼成,时犹未定仪注也。 太宗即位后,行册立礼。 至顺治八年,世祖大婚,始定纳后仪。 先期诹吉行纳采礼,前一日,遣官祭告郊、社、太庙。 届日质明,设节案太和殿,礼物具丹陛上,陈文马其下。 正、副使俟丹墀东。 鸣赞官口赞,使臣三跪九拜讫,升东阶,立陛上。 宣制官传制,使臣跪。 制曰:“兹纳某氏某女为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礼。 ”大学士入,奉节出,授正使,正使受,偕副使兴,前行降中阶左。 执事官纳仪物采亭中。 仪仗前导,卫士牵马从,出太和中门,诣后邸。 后父朝服跪迎门外道右。 既入,使臣陈节中案,执事陈仪物左右案,陈马于庭。 使臣传制纳采,以次奉仪物授后父,后父跪受,兴,率子弟望阙行礼。 使臣出,跪送如初。 前期一日,行纳徵礼。 所司具大徵仪物,遣使传制,如纳采仪。 大婚前一日,复遣官祭告,届期卤簿、乐悬具。 帝御太和殿阅册、宝,制辞曰:“皇帝钦奉皇太后懿旨,纳某氏为皇后。 兹当吉月令辰,备物典册,命卿等以礼奉迎。 ”遣使如册后仪,使臣随册、宝亭出自协和门,驾还宫。 时皇后仪仗陈邸第,封使至,后父率亲属朝服迎门外,后礼服迎庭中,后母率诸妇咸朝服跪。 使臣奉册、宝入陈案上,后就案南北面跪,内院官西乡立,读册、宝文,次第授左女官,女官跪接献皇后,后祗受,转授右女官,亦跪接,陈案上盝内。 后兴,六肃三跪三叩,礼毕,升辇。 女官奉盝置采亭,鼓乐导前,次仪仗,次凤辇。 后父母跪送如跪迎仪。 辇至协和门,仪驾止。 女官奉盝前行置中宫,辇入自中门,至太和殿阶下降辇入宫。 帝御中和殿,率诸王诣皇太后前行礼。 毕,诸王退。 帝御太和殿,赐后父及亲属宴,王公百官咸与。 皇太后御位育宫,即保和殿,赐后母及亲属宴,公主、福晋、命妇咸与。 越三日,帝复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庆贺,颁诏如制。 赐后父母兄弟服物有差。 十一年大婚,越三日,后谒皇太后礼毕,始宴。 康熙四年大婚,就后邸设纳采宴,公主、辅臣命妇各三人,内大臣、侍卫及公以下、群臣二品以上咸与。 大徵亦如之。 赐后祖父母、父母衣服,谢恩如仪。 至日,使臣奉册、宝至,后祗受毕,钦天监报时,后升辇。 命妇四人导前,七人随后,皆骑。 内大臣、侍卫从,至太和殿阶下退。 后降辇,内监奉册、宝导至中和殿,命妇退。 执事命妇迎侍入宫,奉册、宝内监授守宝内监,退。 帝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前行礼,御殿、赐宴如初。 皇太后率辅臣命妇入宫,赐后母及亲属宴,公主、福晋不与。 时加酉,宫中设宴,行合卺礼。 翼日,后诣两宫朝见,三日受贺,颁诏如常仪。 同治十一年,纳采、大徵、发册、奉迎,悉准成式。 惟届时后升辇,使臣乘马先,内监扶,左右内大臣等骑从。 至午门外,九凤曲盖前导,行及乾清门,龙亭止,使臣等退,礼部官奉册、宝陈交泰殿左右案,退。 辇入乾清宫,执事者俱退,侍卫合隔扇。 福晋、命妇侍辇入宫,宫中开合卺宴,礼成。 光绪十五年大婚,越六日,后始朝见皇太后,又越二日,帝受贺,馀仪同。 皇子婚仪先指婚,简大臣命妇偕老者襄事。 福晋父蟒服诣乾清门,北面跪,大臣西面传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为福晋。 ”福晋父三跪九拜,退。 择吉,简内大臣、侍卫随皇子诣福晋家行文定礼。 福晋父采服迎门外,皇子升堂拜,福晋父答拜,三拜,兴。 见福晋母亦如之。 辞出,福晋父送大门外。 行纳采礼,所司具仪币,并备赐福晋父母服饰、鞍马。 以内府大臣、宫殿监督领侍充使。 及门,福晋父迎入中堂,谢恩毕,与宴,大臣陪福晋父宴中堂,命妇、女官陪女眷宴内室,毕,使者还朝复命。 婚前一日,福晋家赍妆具陈皇子宫,至日,皇子诣帝后前行礼,若为妃嫔出,则并诣焉。 吉时届,銮仪卫备采舆,内府大臣率属二十、护军四十诣福晋第奉迎。 采舆陈堂中,女官告“升舆”,福晋升,父母家人咸送。 内校舁行。 女官从,出大门乘马。 至禁城门外,众步行随舆入,至皇子宫门降,女官导入宫。 届合卺时,皇子西乡,福晋东乡,行两拜礼。 各就坐,女官酌酒合和以进,皆饮,酒馔三行,起,仍行两拜礼。 于时宫所张幕、结采,设宴,福晋父母、亲族暨大臣、命妇咸与,礼成。 翌日皇子、福晋夙兴,朝见帝、后,女官引皇子居左稍前,三跪九拜,福晋居右稍后,六肃三跪三拜。 见所出妃嫔,皇子二跪六拜,福晋四肃二跪二拜。 越九日,归宁。 巳宴,偕还,不逾午。 王公婚礼,崇德间定制,凡亲王聘朝臣女为婚,纳采日,府属官充使,是日设宴,牲酒盛陈。 婚日宴亦如之。 给女父母服物鞍马符例。 若外藩亲、郡王,贝勒,台吉女,仪物视爵次为差。 婚日宴,牲多少异宜。 世子,郡王,贝勒,贝子,镇、辅国公聘娶,仪物暨宴日牲酒,其数递降,皆有差等。 顺治间,更婚制,限贝勒以下罢用珠缎。 赐婚,王公诣中和殿或位育宫谢恩,其子未受封者,婚礼视其父,已受封则从其爵。 康熙初,始令王公纳采易布为缎,馀如故。 公主下嫁仪指婚日,额驸蟒服诣乾清门东阶下,北面跪,襄事大臣西面立。 宣制:“以某公主择配某额驸。 ”祗受命,谢恩退。 初定,诹日诣午门,进一九礼,即纳采也。 驼马、筵席、羊酒如数。 得旨分纳所司。 次日燕飨,额驸率族中人朝服谒皇太后宫,礼讫,集保和殿。 帝升座,额驸等三跪九拜。 御筵既陈,进爵大臣跪进酒,帝受饮,还赐大臣酒,跪饮之。 时额驸等行礼惟一拜。 彻宴谢恩,一跪三拜。 出至内右门外,三跪九拜,退。 凡帝前谢恩皆赞,后宫前不赞。 是日额驸眷属诣皇太后、皇后宫筵宴如仪。 釐降前一日,额驸诣宫门谢恩,内府官率銮仪校送妆奁诣额驸第,内管领命妇偕女侍铺陈。 至日,额驸家备九九礼物,如鞍马、甲胄,诣午门恭纳,燕飨如初定礼。 吉时届,公主吉服诣皇太后、帝、后暨所生妃、嫔前行礼。 命妇翊升舆,下帘,内校舁出宫,仪仗具列,灯炬前引。 福晋、夫人、命妇乘舆陪从,诣额驸第行合卺礼。 其日设宴九十席,如下嫁外藩,但用牲酒。 成婚后九日,归宫谢恩。 公主入宫行礼,额驸诣慈宁门外、乾清门外、内右门外行礼。 天命八年,太祖御八角殿,训公主以妇道,毋陵侮其夫,恣意骄纵,违者罪之。 时议谓王化所由始。 厥后定制,额驸及其父母见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赉赐必叩首,寻远古辙已。 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为非礼所宜,稍更仪注,额驸见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见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 如餽物,俱植立,免屈膝,以重伦纪,着为令。 又定下嫁时停进九九礼,并罢筵宴,自后罢宴以为常。 明年,改初定进羊九,继此踵行。 同治时,定公主归宁,免额驸内右门行礼,馀如前仪。 郡主于归礼,崇德间,定亲王嫁女聘仪,鞍马、甲胄十有五。 如嫁外藩,亲王以下纳采用驼、马、羊,准七九数。 媵婢八,男、妇五户。 顺治时,朝臣聘仪,鞍马、甲胄各七。 乾隆时,定郡王媵婢六,男、妇四户。 嫁朝臣聘用鞍马七,外藩纳采视崇德时为减。 郡主以下,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于归礼,以次递杀。 康熙八年,定郡主、县主归宁,禁母家给满洲人口,限用蒙、汉人八名,郡君至乡君,蒙、汉人六名,将军至宗室女,四名。 乾隆三十五年,罢朝臣进纳采礼,外藩如故。 不设宴。 品官士庶婚礼凡品官论婚,先使媒妁通书,乃诹吉纳采。 自公、侯、伯讫九品官,仪物以官品为降杀。 主婚者吉服,命子弟为使,从者赍仪物至女氏第,主婚者吉服迎。 从者陈仪物于庭,奉书致命,主婚者受书,告庙醴宾,宾退,送之门,使者还复命。 是日设宴具牲酒,公、侯以下,数各有差。 婚前一日,女氏使人奉箕帚往婿家,陈衾帷、茵褥、器用具。 届日,婿家豫设合卺宴。 婿吉服俟,备仪从。 婿承父命亲迎,以采舆如女氏第。 女氏主婚者告庙,辞曰:“某第几女某,将以今日归某氏。 ”乃笄而命之。 还醮女内室,父东母西。 女盛服出,北面再拜,侍者斟酒醴女,父训以宜家之道,母施衿结帨,申父命,女识之不唯。 婿既至,入门再拜。 奠雁,出。 姆为女加景盖首,出。 婿揖降。 女从姆导升舆,仪卫前导,送者随舆后。 婿先还。 舆至门,婿导升西阶,入室逾阈,媵布婿席东旁,御布妇席西旁,交拜讫,对筵坐。 馔入,卒食,媵御取盏实酒,分酳婿、妇,三酌用卺,卒酳,婿出。 媵御施衾枕,婿入,烛出。 是日具宴与纳采同。 品官子未任职,礼视其父,受职者各从其品。 士婚礼视九品官。 庶民纳采,首饰数以四为限,舆不饰采,馀与士同。 婚三日,主人、主妇率新妇庙见,无庙,见祖、祢于寝,如常告仪。 雍正初,定制,汉人纳采成婚,四品以上,绸缎、首饰限八数,食物限十品。 五品以下减二,八品以下又减二,军、民䌷绢、果盒亦以四为限。 品官婚嫁日,用本官执事,灯六、鼓乐十二人,不及品者,灯四、鼓乐八人。 禁糜费,凡官民皆不得用财礼云。 视学仪顺治建元,帝幸太学释奠。 先期衍圣公、五经博士至,圣裔五人,元圣及配、哲诸裔各二人,乘传赴京。 各氏子孙现列朝官者,各官学师生暨进士、举、贡,咸与观礼。 内阁拟经、书,祭酒、司业撰讲章进御。 届日,大成门东张大次,彝伦堂设黄幄御座,幄前置御案,左右讲案二,祭酒等奉讲章及进讲副本,书左经右,陈于案。 帝礼服乘舆诣学,祭酒、司业率官属诸生跪迎成贤街右。 驾入幄,诣大成殿释奠。 礼毕,出易衮服,幸彝伦堂,御讲幄。 升座,王公立阶上,百官立阶下,衍圣公率博士、各氏裔,祭酒等率官生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礼。 毕,自王公讫九卿以次赐坐,寻诣堂内跪,一叩。 鸿胪官赞“进讲”,祭酒、司业入,北乡立,所司举经案进御前。 赐讲官座,祭酒等一叩,坐。 依次宣讲。 翰詹四品以下官,监官、师儒、博士、圣贤后裔、肄业诸生圜听。 讲毕,退,听讲者咸退。 复位序立,跪聆传制。 辞曰:“圣人之道,如日中天,讲贯服膺,用资治理,尔师生勉之。 ”祭酒等三跪九叩,退。 赐茶,群臣受饮。 一叩,礼成。 驾出,咸跪送。 翼日,监官、博士暨诸生表谢,帝御太和殿,礼赐如常仪,并赐衍圣公、各官宴礼部。 越三日,颁敕太学,诏诸生策励,赉衍圣公冠服,监官、博士等衣一袭,助教、诸生白金有差。 康熙八年,圣祖释奠太学,讲经、悉准成式。 雍正二年,谕:“视学大典,称幸非宜,嗣后更‘幸’为‘诣’。 ”   乾隆二年,命闵、冉、言、卜、颛孙、端木六氏博士陪祀观礼,准五氏例行。 明年,帝亲视学,圣、贤各裔暨东野氏来观礼者三十二人,送监求学,即召衍圣公等面谕之。 谓:“既为圣贤后,当心圣贤心,非徒读其书而已。 必躬行实践,事求无愧,方为不负所学。 其务勤思勉励,克绍心传。 ”   三年三月上丁,帝亲诣太学行释菜礼。 越六日,临雍讲学,王公大臣,圣贤后裔,以至太学诸生,环集桥门璧水间者以万数。 临雍命下,既诹吉,所司设御幄大成门外,其辟雍殿阶陈中和韶乐,太学门内陈丹陛大乐、清乐。 殿内经书案、讲案备具如前。 帝释奠毕、御彝伦堂,易衮服,临辟雍。 太学鸣钟鼓,升座,乐奏,止有节。 赞“齐班”,讲官、侍班、纠仪各官就拜位,赞“跪,叩,兴”,行二跪六叩礼,兴。 若衍圣公入觐,先进讲,大学士以至诸生分班立,行礼讫,满、满讲官入,一叩,就坐,讲四书,帝阐发书义,宣示臣工,圜桥各官生跪聆毕,兴。 祭酒讲经,帝阐经义如初礼。 馀同视学仪。 先是御史曹学闵上言:“宜考古制,建辟雍于国子监。 ”格部议。 至四十九年,新建国学成,明年将临雍,命大臣规濬圜水,礼乐备举。 特旨奖学闵,并令朝鲜使臣随班观礼。 礼成,赏赉有差。 翼日加赉圣、贤各氏裔及诸生绸帛。 道光三年临雍,命荫生豫听宣讲,谕监官曰:“化民成俗,基于学校,兴贤育德,责在师儒。 士先器识,渐摩濡染,厥有由来。 尔监臣式兹多士,尚其端教术,正典型,毋即于华,毋邻于固。 入孝出弟,择友亲师。 庶几成风,绍休圣绪。 ”   令甲,车驾幸鲁,展礼先师,讲学阙里,豫选圣、贤裔二人直讲,翰林官撰讲章。 前一日,张大次奎文阁,设御座诗礼堂。 前置案,讲案列西檐下。 届日,陈讲章及副本于案,帝出行宫,衍圣公采服率五经博士暨各氏跪迎庙门右。 帝入,诣大成殿祭孔子,如上丁仪。 驾出,御诗礼堂,升座。 衍圣公以下官随至,序立庭中,行三跪九叩礼。 讫,进讲,直讲者一跪三叩,兴。 讲经书讫,俱退。 驾谒孔林。 翼日,赐衍圣公等帛、金、书籍有差。 简各氏弟子有文行者贡太学,凡登仕版,并进一阶。 经筵仪初沿明制,阁臣例不兼经筵。 顺治九年,春、秋仲月一举,始令大学士知经筵事。 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学士侍班,翰林二人进讲。 豫设御案、讲官案,列讲章及进讲副本,左书右经,届时,帝常服御文华殿,记注官立柱西,东面。 讲官等二跪六叩,兴,序立左右,侍班官分立其后。 纠仪官立东西隅。 鸣赞官赞“进讲”,直讲官诣案前跪,三叩,兴,分就左右案。 先后讲四书与经,复位。 帝宣示清、汉文御论,各官跪聆毕,大学士奏辞感悦。 兴,降阶行二跪六叩礼。 毕,帝临文渊阁,赐坐、赐茶。 礼成,还宫。 赐宴本仁殿。 宴毕,谢恩。 康熙十年举经筵,命大学士熊赐履为讲官,知经筵事。 顷之,圣祖以春、秋两讲为期阔疏,遂谕日进讲弘德殿。 二十四年,定制,以大学士、左都御史、侍郎、詹事充经筵讲官。 二月,文华殿成,举行典礼。 世宗践阼,居亮阴,未举。 雍正三年八月吉日,诏言:“帝王御宇,咸资典学。 朕承庭训,时习简编。 味道研经,实敷政宁人之本。 兹当释服,亟宜举行。 ”于是进讲如仪。 乾隆五年,谕曰:“经筵之设,藉献箴规。 近进讲章,辞多颂美,殊失咨儆古意。 人君敷政,正赖以古证今,献可替否。 其务剀切敷陈,期裨政学,庶有当稽古典学实义。 ”   七年,经筵日雨,礼臣依例请改期。 谕曰:“魏文侯出猎遇雨,尚不失信虞人。 矧兹大典,复经祭告,讵宜改期? 执事诸臣,可衣雨服列班,暂罢阶下行礼、殿内赐茶诸仪。 嗣后遇雨仿此。 ”   翰林院专司日讲,冬、夏至前一日乃辍。 十四年,以进呈经史,渐等具文,谕令停止。 五十一年,御经筵,赐宴礼臣随侍者,分东西班,特命歌抑戒诗。 嘉庆中,张鹏展疏请翰林科道日进经义、奏议。 诏责其迂。 文宗登极,曾国藩请复日讲旧典,格部议。 次年咸丰纪元,正月,遂奉特旨令翰詹诸臣番直,并躬制题目,俾撰讲义,分日呈览。 迄光、宣之际,犹依此例云。 策士仪天聪间,始开科取士。 顺治初,会试中式举人集天安门考试。 十五年,改试太和殿丹墀,定临轩策士制。 先期一日,丹陛上正中,太和殿内东偏,分设黄案,东西阁檐下备试桌。 届日质明,内阁官朝服捧策题置殿内案上,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侍立,鸿胪寺官引贡士诣丹陛下立。 大学士取题授礼部官,跪受,置丹陛案上,三叩。 举案降左阶,陈御道正中。 读卷官执事官各三跪九叩,诸贡士亦如之。 毕,驾还宫。 徙试桌丹墀左右,北乡。 礼部官散题,贡士跪受,三叩,就桌。 对策讫,受卷、弥封诸官俟左庑檐下,收封盛入卷箱,收掌官送读卷官校阅,不御殿,王以下官不会集,不陈卤簿。 阅卷三日毕,翼辰,前列十卷签拟名次,缄封呈御览。 帝御养心殿西暖阁,阁毕,召读卷官入,亲定甲乙授之。 出拆弥封,依次缮写绿头签,引十人进乾清门,祗俟西阶下。 帝御宫,读卷官捧签入,跪呈。 引班官引十人跪丹陛中,依次奏名籍,兴,退。 帝亲定一甲三人,二甲七人,授签读卷官,跪受,兴,退,率十人侍立西阶下。 驾还便殿。 十人先出。 读卷官捧卷诣红本房,填写名次毕,交内阁题金榜。 传胪日,设卤簿,陈乐悬,王公百官列侍。 贡士皆公服,冠三枝九叶顶冠,立班末。 帝御太和殿,读卷等官行礼如初,奉榜授受如奉策题仪。 鸿胪寺官引贡士就位,跪听传。 制曰:“某年月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赞“一甲一名某”,令出班前跪。 赞二三名亦然。 赞“二甲一名某等若干名,三甲某等若干名”,不出班,同行三跪九叩礼。 退立。 礼部官举榜出中路,一甲进士从,诸进士出左右掖门,置榜龙亭,复行三叩礼。 校尉舁亭,鼓乐前导,至东长安门外张之,三日后缴内阁。 于是顺天府备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 越五日,状元偕诸进士上表谢恩如常仪。 乾隆五十四年,殿试改保和殿举行。 自后为恒例。 颁诏仪清初诏书用满、蒙、汉三体文。 顺治间,定制用满、汉二体。 颁诏日,太和殿前具卤簿,丹墀内植黄盖、云盘、殿东设诏案,丹陛中设黄案。 午门外备龙亭、香亭。 天安门楼雉口中豫置朵云金凤,其东筑宣诏台。 王公百官朝服集午门,内阁学士奉诏书至乾清门用宝讫,铺黄案。 帝御殿,王公以下行礼毕,大学士奉诏书诣殿檐下授礼部尚书,尚书跪受讫,陈丹陛案上。 行礼毕,置诏书云盘内,覆黄盖。 礼部官奉盘自中路出太和门,百官从至午门外,置龙亭。 至天安门外桥南,奉诏书置高台黄案上。 各官按序北乡立,宣读官台上西乡立,众跪听宣。 先宣满文,次汉文,众行三跪九叩礼。 奉诏官取朵云承诏书,系以采绳,自金凤口中衔下。 礼部官接受,仍置龙亭。 出大清门,赴礼部,望阙列香案,尚书率属行礼。 诏书誊黄,刊颁各省。 驾不御殿,百官祗俟天安门外桥南,馀仪同。 乾隆间,定制,凡诏书到日,有司备龙亭、旗仗郊迎。 朝使降骑,奉诏书置龙亭,南乡,守土官北乡行礼。 鼓乐前导,朝使骑以从。 及公廨,众官先入序立,龙亭至庭中,朝使东立。 俟行礼讫,奉诏书授展读官。 跪受,众官皆跪。 宣读毕,授诏朝使,复置龙亭,跪叩如初礼。 退。 长吏誊黄,分颁各属。 诏书所过,凡属五里内府、州、县、卫各官,咸出郭门迎送。 进书仪定制,纂修实录、圣训,择吉进呈。 帝御殿受书,王公百官表贺。 玉牒、本纪次之。 康熙十一年,世祖实录成,前期一日,太和殿陛东设表案,阶下列实录案。 至日具卤簿,陈乐悬,监修官奉表陈表亭,纂修官奉实录陈采亭,王公百官齐集行礼如仪。 校尉分舁香亭、采亭出中道,表亭由左,监修各官从至太和殿丹墀,监修等奉实录与表分陈案上。 帝御殿,鸿胪官奏进实录,乐作。 礼部官举实录案自中道升,至殿门外,帝兴座,乐止。 举案入,乃坐。 设案保和殿正中,监修等立阶下齐班,赞“跪”,则皆跪。 赞“进表”,宣表官跪宣。 毕,乐作,众官三跪九叩,退立,乐止。 众复跪,宣表官代奏致词云:“某亲王臣某等暨文武群臣奏言,惟世祖皇帝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群臣欢忭,礼当庆贺。 ”鸿胪卿宣制答云:“世祖皇帝功德配天,实录纂成,朕心欢庆,与卿等同之。 ”宣讫,行礼如初。 赐茶,俱一叩。 驾还。 监修等奉实录至乾清门,交送大内,退。 雍正中,圣祖实录与圣训同进,后以为常。 乾隆间,定实录、圣训归皇史宬,遣监修等奉藏金匮,副本存内阁。 嘉庆十二年,更定举案、奉书,选贝子以下宗室官将事。 自仁宗以来,帝仍诣皇史宬拈香,如往制。 进玉牒,不上表,不传制。 监修等随采亭入中和殿,置案上,展正中四箧。 帝立阅,俟进全书览毕,送皇史宬。 十年一纂,或不御殿,则于宫中览之。 凡实录、圣训、玉牒,并送盛京尊藏。 自乾隆年始进本纪,第诹吉藏皇史宬,方略则进二部,一藏史宬,一交礼部刊发。 时宪书成,钦天监官岁以十月朔日进,并颁赐王公百官。 午门行颁朔礼,颁到直省,督、抚受朔如常仪。 进表笺仪凡万寿节及元日、长至,在京王公百官各进表文,在外将军、都统、副都统、督、抚、提、镇各进贺表、笺,汇齐驿递送部。 届日设表案太和殿左楹。 表文列采亭,舁至午门外,奉陈于案。 帝御殿,宣表行礼讫,并表、笺送内阁收储。 皇太后圣寿、皇后千秋,王公暨内外文武表、笺,俱陈午门外。 礼讫,亦送内阁。 表文初用三体字式,后专用汉文,惟满洲驻防用清文。 先期内阁撰拟定式颁发,临期恭进。 庆贺三大节表式,在京称“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等”;在外称“某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末云:“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欢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进太皇太后、皇太后同。 皇太子笺式,首具官同,末云:“臣等无任欢忭踊跃之至,谨奉笺称贺以闻。 ”   初,元旦、冬至,直省文武五品以上各进贺表、笺,万寿节祗进皇帝表文,并由长官汇进。 督、抚不进表、笺,凡遇大典,具本庆贺。 寻令各省表、笺通省用总火牌一,专遣赍奉。 乾隆时,以布政使、副将不能专达章疏,停附进表、笺例。 又定皇后千秋节暨元旦、冬至,永停笺贺。 皇太子庆典,京朝官集贺,不具笺,外吏亦免笺贺。 六十年,高宗内禅,称太上皇帝,具贺表式云:“子臣某率王公大臣等谨奏,某岁元旦,太上皇帝亲授大宝,子臣敬承慈命,谨率同王公文武大臣等奉表贺者。 ”末云:“子臣及诸臣等曷胜钦悦庆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贺皇帝登极表式,惟“顿首”下云:“恭逢皇上受宝礼成,登极纪元,谨奉表庆贺者。 ”馀如前式。 巡狩仪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 既诹吉,帝御征衣,乘舆出宫,领侍卫内大臣等率禁旅翊卫扈跸,诸臣征衣乘骑以次发。 銮辂所经,禁随驾官弁扰吏民、践禾稼。 办治粮刍,悉用公帑。 将入境,督、抚、提、镇率属迎道右,绅耆量远近⻊忌迎。 已驻跸,疆吏等朝行营门外。 翼日,望秩方岳,祭昔帝王、先师,咸亲诣。 至名贤祠墓则遣官。 官吏入觐,询风土人情。 临视河防,指授方略。 召试献词赋者,拔尤授官。 阅方镇兵,藉辨材武。 经过州县,赐复蠲租,存问高年,差给恩赉。 顺治八年,定制,驾出巡幸,别造香宝携行,并铸扈从各印,加“行在”字。 部院章奏,内阁汇齐,三日一送行在,所过禁献方物。 又定乘舆所经,百里内守土官道右迎送。 康熙二十三年,圣祖南巡,定扈从王公大臣及部院员限驾发按次随行。 厥后南巡江浙者五,至泰安躬祀岱岳,渡河祠河神,诣江宁谒明太祖陵,四幸五台,一幸西安,大率禁奢尚实,亟勤民事。 乾隆间,数奉太后南巡,若河南,若五台,若山东、天津,翠华所莅,百姓蒙庥。 六巡江浙,揆示工要,大建堤堰,虽糜巨万帑金不恤也。 嘉庆时,幸五台清凉山,行庆施泽,如康熙故事。 乡饮酒礼顺治初元,沿明旧制,令京府暨直省府、州、县,岁以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行学宫。 前一日,执事敷坐讲堂习礼,以致仕官为大宾,位西北;齿德兼优为僎宾,位东北;次为介,位西南;宾之次为三宾;位宾、主、介、僎后;府、州、县官为主人,位东南。 若顺天府则府尹为主人,司正一人主扬觯,教官任之。 赞引、读律各二人,生员任之。 届日执事牵牲具馔,主人率属诣学,乃速宾。 宾至,迓门外,主东宾西,三揖让乃升,相乡再拜。 宾即席,延僎、介入,如宾礼。 就位,赞“扬觯”,司正升自西阶,北乡立,宾主皆起立。 赞“揖”,司正揖,宾、介以下答揖。 执事举幂酌酒于觯授司正,司正扬觯而语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 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 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 毋或废坠,以忝所生。 ”读毕,赞“饮酒”,司正立饮。 赞“揖”,则皆揖。 司正复位,宾、介皆坐。 赞“读律令”,生员就案北面立,咸起立旅揖。 读曰:“律令,凡乡饮酒,序长幼,论贤良,别奸顽。 年高德劭者上列,纯谨者肩随。 差以齿,悖法偭规者毋俾参席,否以违制论。 敢有譁譟失仪,扬觯者纠之。 ”读毕复位。 赞“供馔”,有司设馔。 赞“献宾”,则授主以爵,主受之,置宾席。 少退,再拜,宾答拜。 于僎亦如之。 皆坐,有司遍酌,赞“饮酒”,酒三五行,汤三品,毕,彻馔。 僎、主、僚属居东,宾、介居西,皆再拜。 赞“送宾”,各三揖,出,退。 雍正初元,谕:“乡饮酒礼所以敬老尊贤,厥制甚古,顺天府行礼日,礼部长官监视以为常。 ”乾隆八年,以各省乡饮制不画一,或频年阙略不行。 旧仪载图有大宾、介宾、一宾、二宾、三宾,与一僎、二僎、三僎,名号纷歧。 按古仪礼:“宾若有遵者,诸公大夫。 ”注云:“今文读为僎,此乡之人仕至大夫,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 ”戴记:“坐僎于西北,以辅主人。 ”其言主人亲速宾及介,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甚繁,无一言及僎,所谓“不干主人正礼”者也。 嗣后乡饮宾、介,有司当料简耆绅硕德者任之,或乡居显宦有来观礼者,依古礼坐东北,无则宁阙,而不立僎名。 五十年,命岁时举乡饮毋旷。 每行礼,奏御制补笙诗六章。 其制,献宾,宾酢主人后,酒数行。 工升,鼓瑟,歌鹿鸣。 宾主以下酒三行,司馔供羹,笙磬作,奏南陔,闲歌鱼丽,笙由庚。 司爵以次酌酒。 司馔供羹者三,乃合乐,歌《关雎》。 工告“乐备”,彻馔。 宾主咸起立再拜。 宾、介出,主人送门外,如初迓仪。 初,乡饮诸费取给公家,自道光末叶,移充军饟,始改归地方指办。 馀准故事行。 然行之亦仅矣。 发布时间:2025-11-21 15:15:1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