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内容: ◎礼十一凶礼一   皇帝丧仪皇后丧仪贵妃等丧仪   五曰凶礼。 三年之丧,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无贵贱一也。 有清孝治光昭,上自帝后丧仪,下逮士庶丧制,称情立文,详载会典与通礼。 兹依次类编,累朝损益,皎然若鉴焉。 皇帝丧仪天命十年,太祖崩。 远近臣民,号恸如丧考妣。 越五日,奉龙轝出宫,安梓宫沈阳城中西北隅。 国制,除夕、元旦备陈乐舞,至是悉罢。 时东邦甫建,制阙未详。 崇德八年,太宗崩。 男自亲王讫牛录章京、朝鲜世子,女自公主讫奉国将军妻,集清宁宫前,诣几筵焚香,跪奠酒三,起立,举哀。 固山额真、昂邦章京、承政以下官及命妇集大清门外,序立举哀。 次日,奉梓宫崇政殿,王公百官朝夕哭临三日。 其斋所,王、贝勒、贝子、公归第,部、院官宿署,闲散诸臣赴笃恭殿,固山额真等官及命妇,翌日暮还家。 世祖登极,年甫六龄,会天大寒,侍臣进貂裘,却弗御,帝曰:“若黄里,朕自衣之。 唯红,故不服耳。 ”是日不设卤簿,不作乐。 王大臣等谓已即位,冠宜缀缨,于是军民皆缀缨。 服官者暂停婚嫁宴会,民间不禁。 乃颁哀诏朝鲜、蒙古,制曰:“我皇考盛德弘业,侯服爱戴。 本年某月日,龙驭上宾,中外臣民,罔弗哀悼。 属在藩服,咸使闻知。 祭葬礼仪,悉从俭朴。 仍遵古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 ”诏到,国王以下举行丧礼如故,时犹在关外也。 顺治十八年,世祖崩,圣祖截发辫成服,王、公、百官、公主、福晋以下,宗女、佐领、三等侍卫、命妇以上,男摘冠缨截发,女去妆饰翦发。 既大敛,奉梓宫乾清宫,设几筵,朝、晡、日中三设奠,帝亲诣尚食祭酒,三拜,立,举哀。 王、公、大臣、公主、福晋、县君、宗室公夫人诣几筵前,副都统以上序立乾清门外,汉文官赴景运门外,武职赴隆宗门外,咸缟素,朝夕哭临,凡三日。 外藩陪臣给白布制服。 至四日,王公百官斋宿凡二十七日。 过此则日哭临一次,军民服除。 音乐、嫁娶,官停百日,军民一月。 百日内票本用蓝笔,文移蓝印。 禁屠宰四十九日。 京城自大丧日始,寺、观各声钟三万杵。 越日颁遗诏天安门,群臣素服,三跪九拜。 宣毕,举哀。 礼部誊黄,颁行各省。 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顺天府署,朝夕哭临三日。 诏至各省,长官帅属素服出郊跪迎,入公廨行礼,听宣举哀,同服二十七日除,命妇亦如之。 军民男女十三日除。 馀俱如京师。 殷奠,列馔筵二十一,酒尊十一,羊九,楮币九万。 读文。 帝诣几筵哭,内外传哭,奠酒,率众三拜,举哀,焚燎。 设启奠如殷奠仪。 届日奉梓宫登大升轝,三祭酒,并祭所过门、桥。 帝号泣从,群臣依次随行。 将至景山,内外集序,俟灵驾至,跪举哀。 奉安寿皇殿讫,设几筵,帝三祭酒,每祭一拜,哀恸无已。 皇太后再三抚慰,始还宫。 明日行初祭,帝释服。 又明日行绎祭,周月行月奠,自是百日内月奠,期年内月奠,仪并视殷奠,唯所陈品币有差。 期年满月致祭,不读文。 上尊谥庙号,祗告郊庙社稷。 届日殡宫外陈卤簿,作乐,大学士奉册宝陈案上,三叩,退。 帝素服御太和门,阅讫,一跪三拜,退立东旁。 大学士诣案前,复三叩,奉册、宝列采亭内,如初礼。 校尉舁行,御仗前导,车驾从。 王公百官先集协和门外,跪迎,随行寿皇殿大门外,册宝亭入,至檐前,帝入自左门,礼部长官先奉绢册宝陈中案,退。 大学士诣亭前三叩,奉香册宝陈左案。 帝就位,率众三跪九拜,大学士从左案奉册跪进,帝献册,授右旁大学士,跪受,陈中案上。 进宝亦如之。 乃宣册,宣册官奉绢册宣讫,三叩,退。 宣宝仪同。 帝率众行礼如初。 复诣几筵前致祭,奠帛,读文,三献爵,如仪。 焚绢册宝,礼成。 翌日颁诏如制。 百日内外集序,读文、哭奠如初祭。 是日题神主,大学士一人进观德殿,诣祔庙神主前上香,奉主至寿皇殿外陈案上,并三叩。 满、汉大学士各一人,诣香案前复三叩。 填青讫,行礼如初。 奉主登黄轝,至观德殿前止。 大学士进殿,诣祔奉先殿神主前三叩,奉主登安轝,随黄轝后,出景山东门,入东华门,帝素服跪迎景运门内,从至乾清门,轝止。 帝诣两神主前各三叩,先后陈案上,三献,九拜,礼成。 诹吉升祔,祥吉礼。 大祭如初祭仪。 毕,帝升殿,延见群臣。 清明、中元、冬至、岁除,并以时致奠。 既卜葬吉,将奉移山陵,前三日,遣告天地、宗社。 前一日,设祖奠,仪如启奠。 先是王大臣援引古礼,止驾远送,不许。 至是奉太后懿旨,不获已,勉遵慈命。 届日内外齐集,帝诣梓宫奠酒,尽礼尽哀。 辅臣率执事官奉梓宫登轝启行,卤簿前导,册宝后随,帝攀号。 俟过,步至东安门外泣奠,群臣从之。 所过门、桥皆致祭。 途中宿次,朝夕奠献,亲王行礼,群臣举哀。 百里内守土官素服跪迎道右。 至陵,奠献如在途。 大葬前期,遣辅臣及三品以上官诣陵陈祭。 先三日,祗告如常告仪。 届日辅臣诣梓宫告迁,三奠酒,奉梓宫登轝,群臣序立,跪举哀。 俟轝过,哭从。 至地宫,王大臣奉梓宫入,册宝陈左右,掩石门。 辅臣率众三奠酒,举哀,卤簿仪仗焚。 飨殿成,奉安世祖神位,致祭如时飨。 届二十七月,诣太庙祫祭,如岁暮祫祭礼。 康熙六十一年,圣祖崩,大敛,命王公大臣入乾清门瞻仰梓宫,并命皇子、皇孙行礼丹墀上,公主、福晋等咸集几筵殿前,帝及诸皇子成服。 以东庑为倚庐,颁遗诏,谕礼臣增订仪节。 届时帝立乾清宫外,西乡,大学士奉遗诏自中道出,帝跪,俟过,还苫次。 大学士出乾清门,礼部尚书三拜跪受,馀如故时遗诏。 二十七日释服,帝曰:“持服乃人子之道,二十七日服制,断难遵从。 ”群臣以万几至重,请遵遗诏除服。 不允。 复疏云:“从来天子之孝,与士庶不同。 孝经曰,天子以德教加于百姓、施于四海为孝。 书称高宗谅阴,晋杜预谓释服后心丧之文。 盖人君主宗庙社稷,祭为吉礼,必除服后举行。 若二十七日不除,祀典未免有阙。 ”复叩首固请,始俞允。 既释服,仍移御养心殿,斋居素服三年。 灵驾奉安寿皇殿,日三尚食。 退观德殿席地坐,有事此进奏。 晡奠毕,始还倚庐。 群臣议进尊谥,帝亲刺指血圈用“圣祖”字。 礼臣进仪注未惬意,更定。 前期并祗告奉先殿,至日阅册、宝讫,帝行一跪三拜礼,东次西乡立,俟册宝亭行始还宫,豫至殡殿倚庐恭俟。 会朝鲜贡祭品,设几筵前。 群臣咸集,鸿胪寺官引来使入,立仪仗南,北乡,三跪九拜。 遣官读文,三祭酒,每祭一拜,众及来使咸举哀行礼。 来使复行二跪六拜礼,焚燎,退。 外藩敖汉王请谒梓宫,报可。 自是蒙藩使者皆得入谒以为常。 雍正初元,将奉移景陵飨殿,廷臣援宋、明二代礼,谓嗣皇帝不亲送梓宫,帝不允。 礼臣议奉安地宫后,题太庙神主,令亲王敬奉还京。 帝曰:“明季帝王不亲送梓宫,故令王大臣代行。 朕既亲往,自宜亲奉以还焉。 ”先奉移二日,并遣告后土、昌瑞山神。 届日,帝诣梓宫祭酒,率众三拜,举哀毕,趋立大门东旁。 梓宫出,跪,举哀。 登大升轝,帝跪左。 礼臣祭轝,三叩。 灵驾发,帝步随。 至景山东门,俟宿次。 至景陵,帝跪迎红门外,举哀。 徒步从,抵三洞桥,跪俟。 降大升轝登小轝,安奉飨殿,设几筵,列册、宝。 三祭酒,三拜,礼成。 帝不忍别,群臣以皇太后为言。 无已,翌日还跸。 王大臣请御门听政,帝以梓宫未永安,命暂缓。 固请之,始行。 既卜葬,届日晨帝诣景陵奠献,躃踊哀恸,祭酒三拜,趋陵寝门外跪哭以俟。 龙輴入地宫,复祭酒三拜,出俟幄次。 题主、虞祭如常仪,归奉主升祔太庙。 二十七月将届满,允吏部尚书朱轼请,祫祭太庙,颁示臣民。 世宗崩,丧礼悉依景陵故事。 越日朝奠,特简王、贝子、公数人入内瞻仰,馀集乾清宫廊下行礼。 嗣后王公大臣、额驸暨台吉初至者,均得请旨瞻仰。 又命宗室三十人、觉罗二十人番上奠献申哀慕。 颁遗诏,大学士奉至乾清宫檐下,帝亲受之,陈案上,三拜。 大学士诣黄案前亦三拜。 诏出中门,帝跪迎,俟过,始还苫次。 诏至直省,军民男女改素服二十七日。 梓宫奉移雍和宫,帝徒步随行,群臣谏阻不获,遂留居是宫。 至二十七日后始还。 月内日叩谒,月外间日一次,二月外三日一次。 时帝欲行三年之丧,廷臣请以日易月,不许。 命详稽典礼。 寻议上:“一,祭祀,按礼记王制‘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越绋行事’。 注谓‘不敢以卑废尊’。 是知三年内本应亲行。 明吕坤谓祖宗不轻于父母,奉祭不缓于居丧,何可久废? 诚以天亲一理,宗庙之祭,亦当并举。 谨议:凡遇郊庙、社稷、奉先殿大祀,皇帝躬诣行礼,或遣官恭代,皆作乐。 先期斋戒,素服,冠缀缨纬,视祝版,御礼服。 朝日,夕月,飨帝王、先师、先农,遣官行礼,咸礼服作乐。 届日冠服如斋期。 宫内祭神,百日后举行。 经筵、耕耤,释服后举行。 一,朝会,典礼攸关,元旦朝正,万国瞻仰,朝仪最重。 谨议:二十七月内,遇元旦朝贺,吉服升太和殿,不宣表,不作乐,常朝亦然。 一,御门听政,典制至钜。 昔宋仁宗行三年丧,临朝改服。 孝宗时,二十七日后,百官请听政,援书被冕服出应门语固请,乃许。 稽之史册,自古为然。 谨议:常事及引见俱在便殿,百日后乃御门。 一,冠服,按谅阴之制,先儒谓古无可考。 史载魏孝文帝、唐德宗释服后仍素服练巾听政,宋仁宗虽用以日易月制,改服临朝,宫中实行三年之丧。 盖缟素不可以临朝。 前代行三年丧者,亦唯宫中素服而已。 谨议:百日内服缟素,百日外易素服,诣几筵仍服缟素,御门莅官听政或诣皇太后宫俱素服,冠缀缨纬。 升殿受朝则易吉。 祭祀及一切典礼俱礼服。 二十七月服满,如百日礼,致祭释服。 一,宫中服制,帝后齐体,服制不容有异。 二十七日后后素服,遇典礼易礼服,诣几筵仍缟素。 妃嫔亦如之。 皇子与诸王同。 一,在京王公百官,二十七日除服。 遇典礼及朝会、坐班吉服,在署治事、入朝奏事俱素服,冠缀缨纬。 诣几筵去冠缨。 各署进本章用朱印。 ”制可。 乾隆元年正旦,以御极初元,御太和殿常朝,次年仍罢,着为例。 将移泰陵,帝诣梓宫行礼毕,皇太后亦三祭酒,馀如故。 向例清明、中元、岁暮、国忌皆朝服行礼毕,素服举哀,唯冬至不更素服。 帝以梓宫未葬,且在服内,允礼臣请。 承祭执事各官不缀冠缨,仍用素服。 嘉庆四年,居高宗丧,如泰陵故事,唯遗诏到直省,文武官率绅耆摘缨素服出郊跪迎,入公署行礼。 听宣毕,举哀,始成服,哭临三日。 官吏军民自大事日始,百日不薙发。 大葬,帝躬引梓宫御龙輴入地宫。 复以朝正大礼元年已行,二十七月内不再举。 仁宗崩热河,越六日,梓宫至京,始大敛,奉安淡泊敬诚殿。 又四日,颁遗诏,礼官奉安龙亭,驿送入都。 旧制,自太后以下二十七日后俱素服,孝和睿皇后改服缟素,百日后始易。 丧将至,群臣出郊哭迎,帝先返,至安定门、东华门,并祗俟哭迎。 步随入大内,奉安乾清宫。 允礼臣议,丧服已届二十七日,改大祭后除服。 又几筵前奠献,陈法驾卤簿,百官会集暨各署用蓝印,俱大祭后停罢。 宣宗崩,梓宫奉移圆明园,安正大光明殿。 会衍圣公至京,遇二周月致祭,命赴园随行礼。 文宗崩热河,依宣宗故事,梓宫移东陵。 穆宗年尚幼,群臣援康熙二年例,止帝远送。 同治二年释服,奉两宫皇太后懿旨,诸庆典及筵宴,俟山陵事毕再行。 穆宗、德宗崩,并循斯例。 自世宗亲营泰陵吉壤,工需动用内帑,并谕毋建石像,惜人力。 宣宗葬慕陵,规制简约。 至同治时,侍郎宋晋言定陵工程宜法慕陵,虽廷臣囿于成宪,而制度毋稍逾侈,时称其俭。 宣统初,为德宗营崇陵,颁帑数百万,亲贵主其事,移以营私第,致逾三年未成。 逊国后,当道拨款营治,及葬,工甫半,故较旧制为略云。 皇后丧仪太祖癸卯年九月,皇后叶赫纳喇氏崩。 越三载,葬尼雅满山。 天聪三年,与太祖合葬福陵,制甚简也。 入关后,凡遇列后大事,特简大臣典丧仪,会礼臣详议。 顺治六年四月,太宗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崩,梓宫奉安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门外右旁。 首亲王讫骑都尉,公主、福晋、命妇咸集。 世祖率众成服,初祭、大祭、绎祭、月祭、百日等祭,与大丧礼同。 七年,上尊谥曰孝端文皇后,葬昭陵。 圣祖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康熙二年二月崩。 初违豫,帝时年十一,朝夕侍。 及大渐,废餐辍寐。 至是截发成服,躃踊哀号,水浆不入,近侍感泣。 日尚三食,王公大臣二次番哭。 停嫁娶,辍音乐,军民摘冠缨,命妇去装饰,二十七日。 馀凡七日。 四日后,入直官摘冠缨,服缟素。 五日颁诏,文武官素服泣迎,入公署三跪九拜,听宣举哀,行礼如初。 朝夕哭临三日,服白布,军民男女素服如京师。 上尊谥曰孝康章皇后。 梓宫移坝上,帝祭酒行礼攀号,太皇太后、皇太后念帝冲龄,止亲送。 与世祖合葬孝陵,升祔太庙。 十二年五月,皇后赫舍里氏崩,辍朝五日,服缟素,日三奠,内外会集服布素,朝夕哭临三日。 移北沙河巩奉城殡宫,帝亲送。 自初丧至百日,亦躬亲致祭。 时用兵三藩,虑直省举哀制服易惑观听,免治丧,馀如故。 册谥仁孝。 三周后,致祭如陵寝。 后葬昌瑞山。 世宗登极,谥曰孝诚仁皇后。 十七年二月,皇后钮祜禄氏崩,丧葬视仁孝后,册谥孝昭。 世宗加谥曰仁。 二十六年,世祖母博尔济吉特氏崩。 先是太皇太后违豫,帝躬侍,步祷南郊,原减算益慈寿。 亲制祝文,词义垦笃。 太常宣读,涕泗交颐。 既遭大丧,悲号无间。 居庐席地,毁瘠过甚,至昏晕呕血。 自是日始,内外咸集,日三哭临,四日后日二哭临。 官民斋宿凡二十七日。 寺、观各声钟三万杵。 文移蓝印,题本朱印,诏旨蓝批答。 值除夕、元旦,群臣请帝暂还宫,不许。 唯令元旦辍哭一日。 礼臣议上尊谥曰孝庄文皇后。 帝以升遐未久,遽易徽号为尊谥,心实不忍。 谕俟奉安寝园,称谥以祭。 及梓宫启攒夕,攀慕不胜,左右固请升辇,坚不就驾,断去车靷,恸哭步送。 遇舁校番上,辄长跽伏泣,直至殡宫,颜悴足疲,凄感衢陌。 又传旨还宫日仍居乾清门外幕次。 并定志服三年丧,不忍以日易月。 群臣交章数请除服,国子生五百馀人咸以节哀顺礼为请,帝骨立长号,勉释衰绖,而有触辄痛,阅三年不改。 初太皇太后病笃时,谕帝曰:“太宗梓宫奉安已久,卑不动尊,未便合葬。 若别营茔域,不免劳费。 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必安厝遵化为宜。 ”帝遂相孝陵南建飨殿,奉安梓宫,称暂安奉殿,设官奉祀如孝陵制。 至世宗改建地宫,号昭西陵,始大葬。 圣祖仁皇后佟佳氏,二十八年七月崩,时由妃立后第二日也。 帝辍朝亲临,制四诗悼之,谥曰孝懿,丧仪如孝昭。 世祖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五十六年十二月崩。 先是疾大渐,礼臣请如孝康后丧礼。 帝言:“孝康升遐,朕甫十岁,辅臣治丧,礼恐未备。 后见仁孝后丧仪,条理颇晰,如遇大事,其悉议以行。 ”及崩,会帝病足,舁近几筵,就榻成服。 哭而晕,有间苏。 群臣环跽叩劝,乃勉舁侧殿。 将移殡宫,设启奠,礼臣请遣皇子代。 帝曰:“此初祭,朕必亲奠,宁寿宫中岂能复行此礼耶? ”至日遣代奠爵,仍舁几筵旁榻上行礼。 梓宫启行,舁榻哭送,出宁寿宫西门,仰望不见灵驾,乃止哀,还苫次。 大祭,足疾少愈,即亲诣殡宫行礼。 谥曰孝惠章皇后,葬孝东陵。 雍正元年,世宗母仁寿皇太后乌雅氏崩,丧礼如孝惠,谥曰孝恭仁皇后,与圣祖合葬景陵。 时帝遭圣祖丧,斋居养心殿。 服竟,仍终太后丧。 辅臣援圣祖丧礼请服阕行祫祭,帝曰:“父母之丧,人子之心则一,帝后之礼,国家之制迥殊。 今届皇妣释服期,诹日祭告奉先殿,无颁谕中外为也。 ”   九年九月,世宗皇后那拉氏崩,帝服缟素十三日除,奉移田村,三周年后,殡宫时奠与沙河殡宫礼同,唯承祭各官改补服。 高宗立,上尊谥曰孝敬宪皇后。 乾隆二年,与世宗合葬泰陵。 十三年三月,帝奉皇太后东巡,皇后富察氏从,还至德州崩,亲制悼亡篇。 丧将至,王公大臣诣通州芦殿会集,皇子祭酒,举哀行礼。 既至,群臣素服跪迎朝阳门,公主近支王福晋集储秀宫,诸王福晋及命妇集东华门外,咸丧服跪迎梓宫,奉安长寿宫。 帝亲临成服,辍朝六日。 中宫之丧,自孝诚仁皇后后,直省治丧仪制久未举行。 至是王大臣言:“周礼为王后服衰,注谓诸臣皆齐衰,是内外臣工无异也。 明会典载后丧仪,十三布政使司暨直隶、礼部请敕差官讣告。 外省官吏军民,服制与京师同。 今大行皇后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应令外省文武官持服如制。 ”从之。 册谥孝贤。 五月,廷臣奏言:“后虽俪体,礼统所尊,升殿视朝,事关典制。 孝贤皇后丧仪,应遵祖制,百日后皇帝升殿,文武百官及外藩使臣朝服行礼如常仪。 帝两月除沐礼,御门听政,群臣朝服不挂珠,礼毕仍素服。 百日后如御门,群臣常服挂珠,庶协礼制分义。 ”帝曰:“孝贤皇后丧仪,朕皆斟酌古今,不参私意。 考明嘉靖七年孝洁陈皇后之丧,张璁援引古礼,谓‘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特为旁期言。 若妻丧本三年报服,杀为期年,固未尝绝。 上宜为后服期丧’云云。 今据议奏,如升殿作乐,凡大朝祀典,自当如例。 唯常日视朝,但鸣钟鼓,乐悬而不作。 至明年正月,将届期年,一切典礼如常仪。 ”   时沂州营都司姜兴汉、锦州知府金文醇国恤期内薙发,所司以闻,下部逮治。 并申明祖制,禁百日内薙发,违者处斩。 谕载入会典。 三十一年,皇后那拉氏薨,时帝幸热河,留京王大臣以闻。 诏言:“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 去年侍太后南巡,性忽改常,未尽孝道,理应废黜。 今仍存其名号,丧仪依贵妃例,内务府大臣承办。 ”   仁宗母魏佳氏,四十年正月在贵妃位崩,诏称令懿皇贵妃,命皇八子、十二子、十五子、皇孙绵德等穿孝,葬胜水峪。 嗣立仁宗为皇太子,遂赠谥孝仪皇后,升祔奉先殿,后复上庙谥为纯皇后,乃升祔太庙。 高宗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四十二年正月崩,帝衰服百日,如世宗丧,馀仍素服。 亲拟尊谥曰孝圣宪皇后。 礼臣上丧仪,援雍正九年例,二十七日内遇郊庙大事,素服致祭,乐设不作。 帝曰:“郊庙典重,不应因大丧而稍略。 ”复下军机大臣议。 旋议上:“遇郊庙大祀,遣官致祭,仍作乐,朝服行礼,常祀素服致祭,乐设不作。 ”制可。 颁遗诏,自到省会日始,停嫁娶,王公百官百日,军民一月。 辍音乐,王公百官一年,军民百日。 馀如故。 先是历代丧礼,百日后服色礼制,未载会典,至是命军机大臣会典丧仪王大臣详议。 议上御殿视朝仪注。 得旨:“元正朝会,二十七月内不必举行。 其常日视朝,百日后行之。 ”   又议定御用服色:“一,百日内缟素。 百日释服后,二十七月内素服。 诣几筵,冠摘缨。 一,百日内遇祭郊、社、日坛,遣官将事。 斋戒日,素服冠缀缨。 百日外,亲诣行礼。 又斋期,常服不挂珠。 阅祝版,先期宿坛,常服挂珠。 祭日朝服作乐,还宫乐设不作。 一,百日外祭事御龙袍褂。 百日内祭奉先殿冠缀缨、青袍褂,百日外珠顶冠、蓝袍、金龙褂。 一,二十七月内祭月坛、帝王、先师、先农,俱遣官行礼。 一,宫中祀大神,百日后亲诣行礼,龙袍、蓝褂、挂珠。 一,二十七日外,遇元旦,前后七日貂褂挂珠,百日外,御门听政,常服不挂珠。 一,二十七日外百日内,召见及引见俱在便殿,服缟素。 遇万寿节。 七日常服。 一,阅视大行皇太后册、宝,素服冠缀缨,先期斋戒带牌。 一,阅视玉牒,朝服。 一,十二月封宝,正月开宝,御龙褂。 一,文武传胪不升殿。 一,经筵、耕耤,二十七月后举行。 一,山陵礼制,二十七月内谒陵,青袍褂,冠摘缨,其往返在途,冠并缀缨。 一,内廷主位,二十七日释缟素后,二十七月内常服。 遇元旦万寿,俱七日吉服。 百日内遇亲蚕,遣王福晋恭代。 朝服,百日外二十七月内,依旧行礼,吉服。 其文武百官,二十七日缟素,百日内素服,冠缀缨,夏用雨缨冠,诣几筵仍摘缨。 一,百日内祭郊庙、社稷、日坛,遣官恭代。 先期省牲、视牲咸素服。 祭日,承祭、执事各官咸朝服。 作乐。 百日外二十七月内,亲诣行礼。 斋戒日常服挂珠,阅祝版、省视牲、宿坛并补褂。 冬貂褂挂珠。 祭日,朝服作乐。 一,百日外祭堂子,俱蟒袍、补褂、挂珠。 百日内祭奉先殿,青袍褂,冠缀缨。 百日外补褂、挂珠。 一,百日外祭月坛、帝王、先师、先农,遣官行礼,皆素服斋戒。 祭日,朝服,作乐。 百日内素服行礼,乐设不作。 一,二十七月内遇元旦谒堂子,百官皆蟒袍、补褂、挂珠。 其前后三日及万寿前后七日皆常服挂珠。 一,二十七日外百日内引见官,青袍褂。 百日外青褂。 一,百日外二十七月内,遇升殿、常朝、坐班俱朝服。 遇朔、望常服挂珠。 一,奉移山陵,随从官在途青袍褂、冠摘缨。 礼成后,神主还京,并百日后随从谒陵,在途俱青袍褂,冠缀缨。 谒陵日如之。 还京时,仍短襟袍、马褂。 一,百日内雨衣、雨冠均青色。 百日外雨冠按品级,雨衣仍青色。 皇子以下同。 ”制可。 四月,葬泰东陵,梓宫迳泰陵,命暂停道旁,帝代向陵寝行礼,着为令。 至陵翼日行飨奠礼。 初,帝以会典旧称“遣奠”,称名未当,命儒臣稽所自昉。 大学士言:“遣奠之称,礼经并无明文,唯见诸孔颖达士丧礼疏,唐以后相沿用之。 盖颖达第用仪礼葬日将行苞牲体之车名为遣车,遂取遣字为奠名,牵合无当。 复考仪礼,将行之祭,‘彻巾苞牲。 ’郑康成注:‘象既飨而归宾俎也。 ’又礼记杂记:‘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所以为哀也。 ’郑注:‘既飨归宾俎,言孝子哀亲之去也。 ’是将行之祭,本用飨礼,旧称遣奠,似不若作飨奠为长。 ”敕下部更正从之。 四十四年四月,帝诣陵释服。 谕曰:“朕昔遭皇考大故,思持服三年,因遵圣母慈谕,断以百日。 然缟素虽释,其服仍存。 嗣值圣母大丧,百日后即不存,非厚前薄后也。 盖彼时年力正壮,可终三年丧制。 今春秋望七,设存之而弗克尽礼,于心转不安也。 ”   仁宗皇后喜塔腊氏,嘉庆二年二月崩,奉太上皇敕旨,丧仪如皇后。 改为辍朝五日,素服七日。 奠醊时,皇子等成服如制。 官民俱素服七日,不摘缨,不蓄发。 寻谕辍朝期内,仍进章疏,毋废引见诸事。 其奏事官暨引见官,俱常服不挂珠。 凡停嫁娶、辍音乐,官二十七日,军民七日,馀如仪。 册谥孝淑,嗣葬太平峪。 十三年正月,宣宗皇后钮祜禄氏崩,时在福晋位,暂安王佐村园寝,二十五年帝即位,追封孝穆皇后。 拟改园寝为陵寝,礼部言:“园寝规制未备,忌辰大祭,朔、望小祭,请如孝淑后殡宫例举行。 ”制可。 遂命大学士戴均元等勘定宝华峪,嗣以地宫渗水,道光十一年,改葬龙泉峪。 越二年,宣宗皇后佟佳氏崩,帝辍朝九日,素服十三日,册谥孝慎。 又越二年,卜葬,与孝穆后同吉壤。 二十年正月,皇后钮祜禄氏崩,帝服青袍褂十三日除,临奠仍素服。 谥孝全。 亦葬龙泉峪。 二十九年十二月,仁宗皇合钮祜禄氏崩,谥曰孝和睿皇后。 时帝年七十,二十七日释缟素,数日而崩。 咸丰三年,葬昌西陵。 方孝和后崩次日,文宗后萨克达氏崩福晋位,内府治丧,殡田村。 次年正月帝即位,追封孝德皇后,其丧仪先期豫改,如大丧礼。 同治四年,与文宗合葬定陵。 康慈皇贵太妃,宣宗皇贵妃也。 咸丰五年七月,尊为皇太后。 俄崩,帝持服百日如制。 加谥孝静,升祔奉先殿,改慕陵妃园为慕东陵。 同治初元,加庙谥曰成,升祔太庙。 光绪元年二月,嘉顺皇后蒙古阿鲁特氏崩,去穆宗丧未百日,帝释缟素后,率群臣服丧二十七日,仪如故事。 谥曰孝哲毅皇后。 五年,与穆宗合葬惠陵。 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文宗后也。 七年二月崩,谥曰孝贞显皇后,葬定东陵。 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皇太后后德宗一日崩,诏礼部从优具议。 寻议百日内上谕用蓝笔,章疏十五日后具奏。 王、公、百官、公主、福晋、命妇二十七日内日三哭临。 官停嫁娶期年,辍音乐二十七月,京师军民二十七日罢祭祀,馀如大丧礼。 谥曰孝钦显皇后,葬定东陵。 贵妃等丧仪顺治初,定制,妃、殡之丧,内务府掌行,临时请旨。 康熙四年,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薨,帝辍朝三日,大内及宗室咸素服。 王、公、大臣、公主、福晋、命妇毕集。 初祭,陈楮币十四万,画缎万,馔筵三十有一,牛一,羊十八,酒九尊,读文致祭。 次日绎,陈楮币万,馔筵五,羊三,酒三尊。 大祭同初祭。 奉移豫祭,陈楮币二万,馔筵十三,羊五,酒五尊。 岁时致祭如例。 九年,慧妃博尔济吉特氏薨,辍朝三日,大内、宗室咸素服。 三日不祀神。 妃宫中女子翦发,内监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 又定金棺至殡宫,初祭陈楮币十四万,画缎千,帛九千,馔筵二十一,羊十九,酒十九尊,设采仗行礼。 奉移则陈楮币三万,馔筵十三,羊、酒各五。 不直班官员跪迎十里外,俟过随行。 次日行奉安礼,如奉移仪。 十三年,太宗懿静太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薨,帝摘冠缨,躬诣致祭,馀同太妃仪。 三十五年,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薨,辍朝五日。 命所生皇子成服,大祭日除,百日薙发,馀如制。 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 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 大祭日除,薙发。 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 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 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 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 初祭陈楮币十八万,帛九千,画缎千,馔筵三十五,羊、酒各二十一。 大祭同。 又定贵妃晋封皇贵妃,未受册封前薨,罢制金册宝,以绢册宝书谥号。 遣正、副使读文致祭,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 届日内外会集,正、副使赴内阁诣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奉册宝出,至午门外陈采舆内,复三叩。 校尉舁至殡宫大门外,正、副使行礼如初。 奉册宝入中门,陈案上。 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宣讫,读文致祭如仪。 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 八年,寿祺皇贵太妃佟佳氏薨,礼部以辍朝五日请,诏改十日。 摘冠缨,亲诣行礼,谥悫惠,馀同贵妃仪。 二十九年,忻妃戴佳氏薨,诏加恩如贵妃例治丧。 先是,晋封时金册宝已镌字,未授受,至是陈设金棺前,其绢册宝增书贵妃字焚之。 又谕:“嗣后贵妃以上薨逝,王公大臣俱步送暂安处,妃、嫔豫往,满大臣年老艰步履者如之。 ”故事,皇贵妃金棺至园寝,始制神牌,甚稽时日,三十三年谕:“嗣后遇大祭,即往园寝制造,俟金棺至,刻字填青,大学士等监视。 奉安后,陵寝官朝服行礼,奉设飨殿。 着为令。 ”   四十年,奏定皇贵妃以下五等丧。 凡请辍朝、素服日期,传行内外齐集,请遣承祭大臣,奉安地宫前期祭告陵寝及金棺前,并所过门、桥奠酒诸事,均礼部掌行。 其追封赠谥制牌,会同二部奏办,馀归内府掌仪司牒礼、工二部襄治之。 四十九年,裕皇贵太妃耿氏薨,诏罢朝,仍亲诣奠酒行礼,谥纯懿,馀如故。 嘉庆四年,庆贵妃陆氏薨,帝念其抚育如生母,特追封庆恭皇贵妃,下所司议赠谥典礼。 寻议上,豫期工部制绢册宝,寝陵官制神牌,遣告太庙、奉先殿暨高宗几筵,俟高宗梓宫移山陵次日,遣正、副使诣园寝配殿致祭。 九年,议定皇贵妃丧,罢坤宁宫致祭酌减为五日,贵妃二日,妃、嫔不停止。 道光十三年,仁宗諴僖皇贵妃刘氏薨,不辍朝,不素服,命僧格林沁穿孝,谥和裕。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日,琳皇贵太妃乌雅氏薨,会初十日慈禧太后万寿,命大内、宗室王公百官展期十二日素服一日。 发布时间:2025-11-21 15:35:0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