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青溪 / 过青溪水作 内容: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唐诗三百首山水托物寄情译文/注释汉译我每次进入黄花川,都要沿着青溪溪水而行。 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但走过的路不过千里。 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 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侧映着芦苇。 我的心一向闲静,就像这淡泊的溪水。 请让我留在溪边岩石上,垂着钓竿了此一生。 韵译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韵译2每当我进入黄花川游历,常常循着青溪的水流方向辗转前行。 这青溪的流水,依随着山势千回万转,路途虽不足百里,却曲折蛇行,蜿蜓多姿。 当溪流从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流水陡然间浪花激荡,丁冬有声;当溪流经过松林深处时,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青翠苍劲的松色相映,显得那么娴静、安谧、清秀,几乎没有一点声息。 当溪水流经开阔地带,水面上漂浮的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随波荡漾,平添了很多生趣;溪流继续前行,水面清澈碧透,浅水边初生的芦苇,倒映在澄澄碧水之中,摇曳生姿。 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与我平素里自甘淡泊的心情、闲适的情趣是那么的和谐一致。 让我就留在这青溪边的盘石上好了,我要像东汉严子陵一样,终日悠闲自在地垂钓,一直到去世! 英译A GREEN STREAMI have sailed the River of Yellow Flowers,Borne by the channel of a green stream,Rounding ten thousand turns through the mountainsOn a journey of less than thirty miles. .. .Rapids hum over heaped rocks;But where light grows dim in the thick pines,The surface of an inlet sways with nut-hornsAnd weeds are lush along the banks. .. .Down in my heart I have always been as pureAs this limpid water is. .. .Oh, to remain on a broad flat rockAnd to cast a fishing-line forever! 注释①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②言:发语词,无义。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北。 ③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④声:溪水声。 色:山色。 ⑤漾漾:水波动荡。 菱荇:泛指水草。 “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⑥素:洁白。 心素:指高洁的心怀。 闲:悠闲淡泊。 澹:恬静安然。 ⑦磐石:又大又平的石头。 将已矣:将以此终其身;从此算了。 又有写作盘石. ⑧逐:顺,循。 ⑨将:将近。 ⑩万转:形容山路千回万转。 ⑾泛:飘浮。 ⑿澄澄:清澈透明。 ⒀映:倒映。 ⒁葭苇:泛指芦苇⒂请:愿。 全文赏析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 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 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 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 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 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 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能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 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 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 “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 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 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 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 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 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 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 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 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 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 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 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发布时间:2025-04-17 11:00:0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