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九 列传一百九十六 内容: 塔齐布毕金科 多隆阿孙寿长 鲍超宋国永 娄云庆 谭胜达唐仁廉 刘松山   塔齐布,字智亭,陶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由火器营鸟枪护军擢三等侍卫。 咸丰初,拣发湖南,以都司用,署抚标左营守备。 以长沙守城功擢游击,署中军参将。 侍郎曾国藩在籍治乡兵,月调官兵会操。 每校阅,塔齐布从侍,国藩与语,奇之,试所辖兵,特精整。 为副将清德所忌,嗾提督鲍起豹将加摧辱。 国藩劾罢清德,荐塔齐布“忠勇可大用,如将来出战不力,甘与同罪”,加副将衔,兼领练军。 巡抚张亮基亦特荐之,以副将用。 三年,剿平茶陵、安化土匪,赐花翎。 四年,率所部进剿粤匪,至湖北通城、崇阳,贼由岳州上犯,奉檄援宁乡。 未至,湘潭亦陷,贼势甚张,遂改援湘潭。 长驱至高岭,猝遇贼,塔齐布手持大旗陷阵,麾军纵击,斩其酋数人,逐北数里,至城下。 明日,贼大出,塔齐布伏兵山左右,贼近,炮殪百馀人,伏起夹击,僵仆枕藉,燔城外贼栅皆尽。 水师会战,焚贼舟,浮尸蔽江。 贼弃城走,六日而湘潭平。 时曾国藩师挫于靖港,长沙震动,赖此一战破贼,人心始定。 捷闻,加总兵衔,赐号喀屯巴图鲁。 诏斥鲍起豹畏葸不出战,罢之,即超擢塔齐布署提督,寻实授。 初,所部辰勇与标兵私斗有衅,鲍起豹频齮龁之;至是代其位,遍赏提标兵,示无修怨意,标兵大讙。 众见其由都司不三年立功骤膺专阃,莫不惊服,军气顿振。 贼自湘潭败后,退走岳州,分党陷常、澧。 塔齐布驰抵新墙为援,进与罗泽南合军,会水师攻岳州,七月,克其城。 贼退泊城陵矶,势犹盛,水陆夹击,屡挫之。 曾国藩亲率新募水师至,战失利。 越日,贼由城陵矶舍舟登陆踞险,三路来扑,塔齐布分路迎击,匹马陷阵,士卒皆猛进,破其中路,贼复包钞;愈战愈奋,贼败走,追至擂鼓台,斩馘八百,落水者无数。 迭偕罗泽南合力攻贼,旬日三捷。 水师乘隙进剿,贼势始衰,岳州危而不失。 闰七月,偕罗泽南、李续宾进高桥,贼出二万人抗拒。 塔齐布首先冲入,诸军继之,会大雨,贼炮不燃;逾沟入垒,连破贼营十三座,歼毙及逃散者数千。 水师亦分路剿杀,贼遁走,追击二百馀里,破之于羊楼峒,又破之于崇阳,克其城,咸宁亦复。 曾国藩师抵金口,令罗泽南攻花园,塔齐布趋洪山。 八月,武昌贼遁走,塔齐布预设伏,贼至,要击,左右夹湖无去路,歼戮溺毙八九千人,武、汉同时克复。 进攻大冶,克之。 十月,与罗泽南会攻田家镇,泽南攻半壁山,塔齐布屯富池口,中隔小河,作浮桥以通两军之路。 贼以万人来争,泽南率李续宾奋战,塔齐布隔港对击,浮桥成。 贼复由田家镇渡江扑富池口营垒,迎击败之。 遂与水师约大举,杨岳斌、彭玉麟分队毁其横江铁锁,陆师从半壁山拥下,鏖战一昼夜,铁锁尽毁,贼舟尽焚。 贼弃垒而遁,克田家镇,蕲州亦复,赐黄马褂,予骑都尉世职。 偕罗泽南渡江至莲花桥,遇伏,前队少却,塔齐布手刃贼目,追奔五十里,遂克广济。 悍酋秦日纲、陈玉成、罗大纲效力守黄梅,以数万贼布小池口、孔垅驿,而大河埔、龙头寨皆立坚垒。 军抵双城驿,贼突来袭,坚持不动,旋突起凭高下击,斩其渠。 贼奔大河埔,纠党返斗,连击败之,殪三千馀,进攻黄梅,肉薄而登。 塔齐布被石击,流血被面,督战益力,克其城。 贼麕聚孔垅驿,三面筑土城,塔齐布从西南进,累肩为梯,卓矛而跃,大破之。 贼悉窜小池口,分党奔湖口,与九江之贼相犄角。 曾国藩率水师抵九江,塔齐布偕罗泽南渡江会攻。 诏嘉诸将转战直前,同心效力,特颁珍赉。 十二月,攻九江西南门不克,骁将童添元死之。 会水师为贼所袭,丧失辎重。 罗泽南攻小池口,塔齐布亲率勇士二十人往督战,众寡不敌,且战且退,匹马冲突,为诸营扞蔽。 有黄衣贼酋三来犯,塔齐布以套马竿圈一酋斩之,夺其马,馀贼皆靡,俟大队沿江上,始单骑渡江回营,已除夕三鼓。 五年正月,城贼出犯,斩获二百馀,又伏地雷诱贼来扑,毙之,战屡捷而城不下。 三月,总督杨霈师溃,武昌复陷,塔齐布分兵遣将回援。 时水师半顿鄱阳湖,半回湖北,陆师留攻九江,力甚单,贼益坚拒。 六月,与曾国藩会于青山议军事,国藩谓宜移师东渡,剿湖口、东流、建德,塔齐布誓攻九江。 七月,方传令薄城,遽气脱卒于军,年三十有九。 事闻,文宗震悼,诏依将军例赐恤,湖南省城建专祠,谥忠武。 同治三年,江南平,加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昭忠祠。 塔齐布忠勇绝伦,自擢提督,涅“忠心报国”四字于左臂。 每战,匹马当先,不使士卒出己前。 他军被围辄驰救。 背负枪,挟弓矢,二卒持长矛、套马竿从,皆精绝,无虚发。 每逼贼垒觇形势,濒危辄免,贼惊为神,而从容谦退,未尝自伐其能。 在岳州,率四骑觇擂鼓台,忽有悍酋狞髯睅目,持槊来犯。 健卒黄明魁矛刺酋坠马,塔齐布手刃殪之,获其旗,知为伪丞相曾天养,骁桀称最,群贼夺气,寻皆引去。 先是水师毁天养坐船,已报歼毙。 塔齐布不欲争功,终不上闻。 军中与下卒同甘苦,尝共中夜絮语家事,念及老母,泣下。 其卒也,军民皆恸。 湘潭、岳州两捷,关系湘军大局。 曾国藩尤痛惜焉。 毕金科,字应侯,云南临沅人。 以征开化苗功,叙外委。 从王国才赴湖北,破贼荆州龙会桥、天门丁司桥,累擢都司。 曾国藩奇其才,令从攻九江,改隶塔齐布部下。 及塔齐布殁,石达开扰江西。 金科每战陷阵,骁勇为诸军冠。 五年冬,破贼樟树镇,而周凤山军败,寻失之。 六年,破贼章田渡,未几,饶州陷,又失之。 金科愤为他部所累,募死士攻取饶州。 誓曰:“今日上岸不破贼,吾不复归舟! ”一鼓克其城,赐号呼尔察巴图鲁,补临沅镇都司,以游击升用。 名大振而忌者众,军食不继,金科郁郁,思立奇功。 江西大吏责其破景德镇始给饷。 七年正月,骤往攻之,入市不见一人,率十卒搜捕,贼蜂起,伤其七,亡其三,只身纵横击刺,践血而出。 贼以喷筒环攻于王家洲,殒焉。 曾国藩为勒碑纪事,称其勇与塔齐布相埒。 洎江南平,疏请优恤,赠总兵衔,谥刚毅,立祠景德镇。 多隆阿,字礼堂,呼尔拉特氏,满洲正白旗人,黑龙江驻防。 由前锋补骁骑校。 咸丰三年,从胜保剿粤匪,解怀庆围。 及贼扰畿辅,僧格林沁督师,徵兵黑龙江,多隆阿率二起马队从克连镇、冯官屯,擢佐领。 五年,调援湖北,隶将军都兴阿部下。 破贼黄州、新洲,从克广济。 六年,克武昌、汉阳,加副都统衔,补协领,充行营翼长。 进剿蕲州,败贼于曹家河,复广济,次孔垅;贼复来犯广济,击走之。 时湘军围攻九江,贼于对岸小池口筑土城,环以坚垒,附近数十里内,段窑、枫树坳、独山镇等处贼垒凡数十。 七年三月,都兴阿与鲍超攻小池口,令多隆阿趋段窑,甫至,贼数千来拒,一战破之,毁其垒。 扬言攻独山镇,而暗袭枫树坳,贼三路分拒,分击之。 别遣队绕山南袭贼营,贼阵乱纷窜,进殪三千馀,乘胜疾趋独山镇。 四鼓至,月明如昼,见贼垒浚深壕,木椿竹签环之,不易攻。 以轻骑诱贼出,散队设伏,伺贼至,以劲骑冲突,又分队潜越壕纵火,贼大奔,追杀至晓,毙贼五千,生擒数百。 自是贼畏其军,见旗辄走。 陈玉成率悍党踞黄梅,连营百里,官军屡挫。 六月,多隆阿偕鲍超赴援,战于黄梅十里铺,分兵潜攻西路亿生寺贼垒,贼出不意,骇奔,而十里铺之贼亦大败;水师进毁童司牌贼垒,湘军自九江来援,合击,大破贼于黄蜡山,平贼垒凡百馀,逐北至宿松城下,遂克黄梅,以副都统记名。 贼寻弃宿松而去,多隆阿率马队驻守。 鲍超以步队屯二郎河。 九月,贼陷太湖,分路来犯,偕鲍超合击于凉亭河,破之;又合击于枫香驿,贼死抗,鏖战逾时,尽破其垒,乃遁太湖。 八年春,贼由渡船口等处上犯,将缀官军,以缓九江之攻。 多隆阿伺其初至,急击走之。 四月,九江克复,多隆阿从都兴阿进规安庆,石牌为要冲,贼据山阻水为坚垒,水陆重兵守之。 多隆阿攻上石牌,鲍超攻下石牌,同时并下。 馀垒惊窜,马步截杀及落水溺毙者六千馀人,其酋以数十骑逃入安庆;遂进军逼安庆,破城外九垒,城贼屡出战,皆击败之。 会李续宾战殁三河,桐、舒、潜、太诸县皆不守。 安庆围师牵动,多隆阿退保宿松。 次日,贼麕至,值大雾,多隆阿驱劲骑陷阵,敢死士随之,斫杀无算。 鲍超军夹击,呼声震天,贼惊溃,自相践踏,陈玉成精锐损失过半。 自三河失利后,得此捷,军声复震。 是年冬,都兴阿以病离营,奏多隆阿素当前敌,请所部悉令统带。 诏责成督率将士,就近听胡林翼调度。 九年春,进逼太湖。 诸将犹谓贼锐,宜稍避,多隆阿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贼凭城出斗,力战挫之,营垒乃就。 胡林翼遣唐训方会攻,而石牌复为贼踞,攻太湖城连月不克。 多隆阿谓必先取石牌而后太湖可下,乃选精锐,自茶婆岭进兵,用火攻困之。 贼由潜山、安庆两路来援,分马队击却之。 九月,复猛攻,焚其垒,歼贼酋霍天燕、石廷玉等,遂克石牌,令部将雷正绾驻守之。 时湘军围安庆,陈玉成纠合捻匪纵十馀万来援,太湖当其冲。 胡林翼调集诸将为备,多隆阿已授福州副都统,战略威望最着,遂令前敌诸军并受节制。 岁将尽,贼分三路至,鲍超屯小池驿,蒋凝学屯龙家凉亭,多隆阿自以马步各队驻新仓,朱品隆与唐训方合军仍围太湖,初战,中贼伏,颇有伤亡。 贼势专趋小池驿,鲍军为所困。 多隆阿虑牵动局势,仅分队为护饷道。 会金国琛等军出潜山高横岭、仰天庵,密约夹攻。 十年正月,贼移垒罗山冲、白沙畈,与城贼互应。 多隆阿定计以大围包裹援贼,以伏兵横截城贼,令步队诱敌,马队骤起围击。 唐训方钞其后,朱品隆扼其右,鲍超遏其前,自率马步冲突陷阵,贼大败。 次日,分军三路,鲍超等东出小池驿,朱品隆等西趋罗山冲,多隆阿自居中路,见贼屯袤广二十馀里,陈玉成踞罗山冲,尤为悍贼所聚,列队进攻,为贼阵所压,遂督中西两路效力攻山,奋呼直上,贼始败窜。 鲍超亦由小池驿连破四路之贼,合队追奔,同攻贼垒,乘风纵火,贼栅、贼馆顷刻延烧,大小营垒百馀,一律平毁。 金国琛等沿山兜击,贼前后受敌,夺路狂窜,连夜追剿,擒斩无算。 城贼闻败,宵遁,伏兵四起,截杀未逸者,尽数歼之,即日克复太湖,乘胜追贼至潜山城下,亦克之。 是役时称奇捷,推多隆阿首功,诏加头品顶戴。 贼既败,回踞桐城,增垒为固。 七月,多隆阿率军进逼城西,昼夜环攻,其西北山冈曰毛狗洞,贼垒最据形势,攻下之。 俯瞰全城,掘隧道轰之,未克。 陈玉成复纠捻匪自舒城来援,十月,于挂车河隔河而阵,连战败之。 复与李续宜约期合攻,裹贼于中,战酣,以马队钞击,贼大败,歼殪近万,解散胁从万馀,贼弃垒夜遁,赐黄马褂。 陈玉成屡为多隆阿所挫,知不敌,乃谋犯湖北。 是年冬,又纠众绕英、霍,陷蕲水,掠黄州、德安。 十一年春,折回趋安庆,经挂车河,耀兵而过。 多隆阿曰:“此示假道,不欲战也。 ”设伏山隘,令贼过呼噪勿击,而以轻骑蹑之,斩馘甚众。 玉成入安庆,筑垒集贤关,多隆阿进驻高路埔。 桐城、庐江诸贼二万馀,将与玉成联合。 多隆阿分五路进击,迭败之于练潭、横山堡、金神墩、新安渡,馀贼遁回桐城。 未几,悍贼黄文金纠众二万馀踞天林庄,击走之。 陈玉成留悍党守集贤关,自率马步五六千窜马踏石,欲与桐城诸贼会合。 多隆阿要击于河岸,却之。 四月,玉成复率诸酋合粤、捻三万馀人图上犯,以解安庆之围。 多隆阿分路设伏,扼之于挂车河,左右往来冲击,伏发,四面夹攻,歼毙八九千,追剿,五战皆捷。 贼仍退桐城,安庆之援遂绝。 官文、胡林翼疏陈多隆阿朴诚忠勇,智略冠军,为众所悦服,于是奉帮办军务之命。 八月,安庆克复,急令穆图善攻桐城,即日克之。 数日中连克宿松、黄梅,而舒城贼亦弃城走庐州,予云骑尉世职。 擢正红旗蒙古都统,又擢荆州将军。 进规庐州,同治元年春,连破贼,绝其运道,贼党相率投诚,散遣千馀人。 四月,大破援贼,陈玉成战败不敢入城,窜走,遂克庐州。 令穆图善、雷正绾追玉成,玉成奔寿州,为练总苗沛霖擒献胜保营,诛之。 捷闻,优诏褒嘉,加予骑都尉世职。 寻命督办陕西军务,率所部西征。 时粤匪陈得才合捻匪姜台凌、张洛行众二十万,三路窥陕。 多隆阿令雷正绾、陶茂林率三千人前驱,大军继之,七月,抵商南。 陈得才蹑后路,图截饷道,乃率穆图善回军掩击,大破贼于荆子关。 贼夜遁,令马队追贼,步队休息,自携数十人入商南,姜台凌大队突薄城下。 调卫队四营犹未至,阳示镇静,设伏城外,亲率百馀人开城冲出,伏兵齐应,贼不知众寡,仓皇退窜。 次日,复出城诱战,正与相持,总兵朱希广率四营由间道来援,连日力战,擒斩二千馀,贼乃西窜,檄温德勒克西马队要截,王万年步队蹑追。 金顺守荆子关,陶茂林遏武关,自率亲军于捉马沟筑垒,贼夜来袭,俟其近,排枪炮击之,穆图善自外夹攻,毙贼无算。 至晓,见贼蚁聚,亘数十里,令降俘指认贼旗居中之红边白旗为姜台凌,先集攻之。 战方酣,自率穆图善从山侧绕击,贼败如山倒,斫杀万计,追至三角池,截其尾队。 姜台凌仅以身免,张洛行闻风亦遁。 诏嘉其旬日内剿除巨寇,颁赐黄马褂及江绸刀〈角枼〉,以示优异。 时胜保入陕督师,移多隆阿赴南阳防剿,连败贼于樊城、唐县。 寻复命赴陕。 十一月,入潼关。 胜保以罪逮,诏授多隆阿钦差大臣,督办军务。 回匪方炽,遍扰东西北三路,陕南则为粤、捻、川匪所出没。 多隆阿令雷正绾任西路,自剿东路,克韩村、背坡诸贼营,同州解围。 二年春,督军并攻王阁村、羌白镇,破之。 回匪自倡乱,至是始被痛创,遂进攻仓头镇。 多隆阿积劳致病,将士亦多染疫,遣将分攻庞谷、雷化、乔千、孝义诸镇,皆克,惟仓头为老巢,负嵎未下。 四月,移营进逼,挥军纵击,破其土城,贼大奔,追杀无算,东路肃清。 令曹克忠一军赴西安护运道,自率穆图善等攻高陵,分路夹击,八月,克之,扫荡附近贼巢。 关辅略定,而汉南诸贼纷扰。 川匪蓝朝柱近踞盩厔,三年春,亲督兵力攻,城小而固,多隆阿愤甚,临高指挥督战,城已垂破,忽中枪,伤头目,将士攻城益力,旋克之。 事闻,温诏慰劳,赐上方药,遣其子驰驿省视。 寻命督办陕、甘两省军务。 四月,创甚,卒于军。 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立功地建专祠,谥忠勇。 未几,江宁复,加一云骑尉,并为一等男爵。 子双全袭,官头等侍卫。 孙寿长,光绪中,官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统奉天仁字军,因事革职。 二十六年,俄兵入边,寿长力请战,召回京,未行,为俄人所执,不屈死。 鲍超,字春霆,四川奉节人。 咸丰初,以行伍从提督向荣广西剿匪,寻入湖南协标。 四年,曾国藩治水师,调充哨长。 勇锐过人,每以单舸冲贼队,当者辟易。 从克岳州、武昌、汉阳,破贼田家镇、武穴,积功擢守备,赐花翎。 五年,武昌复陷,赴援,胡林翼拔充营官。 击贼于汉阳小河口、鲇鱼套,屯沌口,破宗关贼垒,擢都司。 会金口陆军溃,贼聚攻胡林翼于高庙。 超飞棹往救,力战却之。 德安、应城之贼复由涢口来犯,火其舟,拔林翼于重围。 进捣贼营,右肋中炮,裹创而战,复金口。 论功最,擢游击,赐号壮勇巴图鲁。 六年,林翼疏荐超勇敢冠军,晓畅兵略,以水师总兵记名。 夏,会攻汉阳,扼沙口,断贼往来,江面肃清,擢参将。 武昌既复,林翼令赴长沙募勇三千,创立霆字五营,改领陆军。 七年,补陕西宜君营参将。 攻小池口,破贼于孔垅,援黄梅。 时总兵王国才战殁濯港,贼甚张。 众议水陆暂扼守,超不可,主速战,多隆阿赞之,以骑兵助攻亿生寺贼垒。 战一日夜,伤左膝右臂,不退,遂破黄蜡山贼巢,生擒贼渠,斩馘五千有奇。 擢副将,加总兵衔。 乘胜焚黄梅后山,进屯宿松二郎河,平凉亭、祝家塝贼垒。 陈玉成拥众数万踞枫香驿,连破之,夺其十三垒。 八年,援麻城,克黄安,偕多隆阿进规太湖。 超攻北门,烧贼火药库,破雷公埠、石牌贼营,斩馘万馀,授湖南绥靖镇总兵。 进攻安庆省城,而三河军败,陈玉成纠捻众上犯,都兴阿令超退守二郎河,遏贼冲。 超偕多隆阿大破贼于宿松东北花凉亭,斩伪成天侯韦广新以下渠目三百馀,歼贼八千,散胁从数万。 捷闻,优叙。 九年,会诸军围太湖,陈玉成纠众十馀万来援。 多隆阿总统诸军,撤围分屯,备大战。 超壁小池驿,十二月,贼至,压超军而垒,凡百馀座。 超破其十馀垒,贼悉锐更番环逼,昼夜力御,棚帐皆为炮裂,士卒伤痍,粮道将断,超志气弥奋,相持二十馀日。 十年正月,援军自潜山天堂出,诸军乃约期夹击。 超空壁而出,贼围之数重,为方阵拒战,四路贼皆破。 合诸军尽焚贼垒,斩馘无算,遂克太湖。 官文等奏捷,谓:“非超勇鸷坚强,以二千人独御前敌,血战兼旬,则援应各师,必有缓不济急之势。 ”诏加提督衔。 超与多隆阿不相下,为胡林翼故,勉屈听节制。 临危,多隆阿复不力救,虽成功,颇觖望,林翼慰解之,遂乞假省亲去军。 曾国藩方规皖南,奏令超增募万人以从,未至,悍贼黄文金由浙入赣,李秀成亦由芜湖上犯,取包围远势。 诏促超赴军,而宁国陷,褫勇号,责图克复。 贼已直犯祁门大营,国藩兵单,誓死守。 超至休宁,闻警,日驰百馀里,连战皆捷,驱贼出岭,国藩亦不意超军遽至也。 诏嘉其神速,赐号博通额巴图鲁。 进援江西景德镇,与左宗棠会剿,因雨迟至。 宗棠假霆军旗帜,贼见之却走。 复回踞洋塘、谢家滩。 十一年正月,超至,大战破之。 黄文金负创遁,追败之黄麦铺,复建德。 曾国藩奏请以超军为江、皖游击之师。 陈玉成与安庆城贼夹攻官军,颇为所困。 超渡江援之,大破贼于赤冈岭,生擒悍党刘玱琳。 既而李秀成犯江西,连陷二十馀城。 超破之于樟树镇,斩馘万馀,被珍赉。 又进解抚州围。 调援江北,至南昌,闻安庆已克复,回军战于贵溪、双港、湖坊河口,大破贼,遂克铅山,解广信围,李秀成遁走。 命遇提督缺出侭先题奏。 规取青阳,败援贼,尽毁城外贼垒。 同治元年,诏推恩诸将,嘉超屡着战功,赐黄马褂,授浙江提督。 时贼聚皖南,东连苏、浙,西濒江,上自建德、东流,下至铜陵、芜湖。 超东西策应,解铜陵围,克青阳、石埭、太平、泾县,大破杨辅清于宁国,复其城,予云骑尉世职。 贼首洪容海、张遇春先后投诚,受降,编其众为启化营、春字营,从战皆有功。 是年冬,丁母忧,请终制,诏夺情留军。 二年,战泾县。 贼设伏来诱,超亦潜伏山坳以伺,断贼后路,夹击,大破之,遂克西河,湾沚。 黄文金窜鄱阳,方欲赴援,李秀成又陷江浦、浦口,超驰救,破贼青溪镇,连克巢县、含山,和州、江浦、浦口,北岸肃清;遂会水师克九洑洲,而青阳又被围,驰至,贼遁,追破之于曹塘,进攻东坝贼巢,克之。 贼酋先后率众降者数万,建平、溧水皆复。 曾国藩奏以东坝为重隘,令超驻守,以备游击。 三年春,克句容、金坛。 时苏、浙败贼聚于江西,命超驰援,破贼于丰城。 会江宁克复,论功,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七月,破许湾贼巢,连克崇仁、宜黄、东乡、奎谿、南丰。 贼酋陈炳文以六万人降,受之。 追贼赣南,解宁都围,歼贼万计,赐双眼花翎。 贼酋汪海洋遣党诈降,整军以待,骤击之,溃,入瑞金,城下尸积为阜,城贼亦遁,追至福建境。 洪秀全幼子福瑱为赣军所擒,诏锡封超一等子爵。 先是,超请回籍葬亲,赐银五百两,命俟江、皖肃清后予假。 是年冬,申前请,允之,复命假满率旧部出关援新疆。 所部多南人,畏远征,疆臣多以为言,请留剿粤匪馀孽,曾国藩亦请先留甘肃内地。 超已令部将宋国永率八千人先发,四年春,至湖北金口,军溃。 诏急起超于家,免其出关,改赴福建,命沿途招抚溃勇。 溃勇多降众,仍由江西趋粤与匪合,超由赣州进剿。 时粤匪馀党聚踞嘉应州,汪海洋已为闽军所歼,贼中推谭体元为首。 十二月,战于平成铺,贼踞岭而阵。 超合闽、粤诸军大破之,追至城下,宵遁。 预设伏于黄沙障及北溪、白沙坝,五路兜击,谭体元中枪坠崖死,诸酋擒斩无漏网者,获叛勇欧阳辉、黄矮子等磔之。 粤匪荡平,加一云骑尉世职。 五年,仍授浙江提督,命移师剿捻,追逐于湖北、河南、陕西界上,贼望风辄走。 疆臣争欲得其兵为助,以西安戒严,诏饬赴陕。 六年正月,抵樊城,闻捻匪至,与淮军将刘铭传约期于安陆永隆河夹击。 铭传先至,为贼所败,夷伤颇重。 超至,击贼背,大破之。 任柱、赖文光遁走,俘其妻孥,夺回所失军装。 超久为名将,铭传后起与之埒。 是役超自以转败为胜有功,而铭传咎其后至,李鸿章右铭传,超大愤,称病。 迭诏慰勉,曾国藩及鸿章驰书相继。 超终乞罢去军,所部三十营,令部将宋国永、唐仁廉分领。 诏娄云庆代将,皆虑其军难制,遣散过半焉。 超既归,屡敕问病状。 十三年,召来京,因病未复,仍续假。 光绪六年,起授湖南提督,募军驻乐亭防俄罗斯,事定回任。 八年,复以病请解职。 十一年,法越战起,命率师驻云南马白关外。 和议成,撤防回籍。 十二年,卒,赠太子少保,赐银三千两治丧,立功地建专祠,谥忠壮。 子祖龄袭爵,官浙江金衢严道。 超治军信赏必罚,不事苛细,得士卒死力。 进战,疾如风雨,贼望而披靡,弃械跪马前,即不杀,以此服其威信。 所部多骁将,宋国永、娄云庆最为所倚。 谭胜达、唐仁廉亦并至专阃。 国永,四川人。 由军功补千总。 初从鲍超隶水师,以战金口功,擢守备。 破贼童司牌、黄蜡山,克麻城、黄安,累擢参将。 霆军初立,为营官。 咸丰十年,曾国藩调霆军赴皖南。 鲍超方假归,国永暂统其军。 及超至,从攻休宁,分兵复黟县,连破贼于羊栈岭、卢村、洋塘、黄麦铺,功皆最,超擢以总兵记名。 十一年,补广西梧州协副将。 从援江西,破贼樟树镇,加提督衔。 克铅山,解抚州、广信围,以提督记名。 同治元年,克青阳、宁国,授直隶宣化镇总兵。 时杨辅清仍踞宁国附近图返攻,国永屯老祖山,迭破来犯之贼。 二年,进克西河、湾沚,赐黄马褂。 三年,江南平,鲍超回籍,国永与娄云庆分领其军,调赴福建,未行。 四年,鲍超将赴新疆,国永率所部由江西先发,军中索饷鼓噪,抚定之。 道经湖北,复譁溃于金口。 坐不能约束,褫职留营。 从克嘉应州,复原官。 从剿捻匪,自永隆河破贼后,鲍超乞病,军中事一倚国永。 及超去军,国永先请散遣己所部众,馀付娄云庆统之。 八年,授云南鹤丽镇总兵。 李鸿章疏陈国永战绩,称为胆识兼优、不可多得之才。 留于两江委用,驻防镇江。 光绪初,调赴福建。 四年,卒,诏念前功,允祀四川、湖北霆军昭忠祠。 云庆,湖南长沙人。 初入水师,累功至都司,寻充霆军营官。 咸丰十年,小池驿之战,功最,擢参将。 从战皖南,会鲍超赴援江西,留云庆率四营扼渔亭。 贼闻大军远出,突来犯,击走之。 追至岩勍,毙贼酋黄世瑚等,复击败上溪口贼。 十一年,会克休宁。 既而攻徽州,诸军失利,云庆仍挫贼,全军而退。 寻会张运兰战卢村,遂克徽州,以总兵记名。 从鲍超转战江西,数破贼,功最,授直隶正定镇总兵。 同治元年,从克青阳,乘胜攻石埭,云庆率士卒负板薄城,蚁附而登,克之。 时霆军威名益着,营队日增。 曾国藩令云庆与宋国永为其军分统,克宁国,以提督记名,赐黄马褂。 三年,分兵克金坛。 及江宁既下,调援江西。 既而鲍超奉命西征,分兵令宋国永赴陕甘,云庆率万人援福建。 国永军再譁溃,云庆军不远役,又得饷,未为摇动。 寻从鲍超灭贼于嘉应,始赴正定镇本任。 六年,鲍超病归,众虑霆军难制,曾国藩荐云庆才能应变,诏饬接统。 遂裁撤全军,改募五千人,号曰霆峻营,驻防湖北。 明年,捻平,云庆请归养。 光绪初,复起授正定镇总兵。 十七年,擢湖南提督。 三十年,以老乞归,卒于家。 胜达,湖南长沙人。 咸丰中,投效霆军,无役不从。 石牌、羊栈岭、洋塘、赤冈岭诸战,功皆最,累擢至副将。 从战双港,克铅山,赐号协勇巴图鲁。 同治元年,赴援铜陵,战横塘,斩贼酋于阵。 进攻城外贼垒,胜达偕唐仁廉冒炮烟逾壕,夺其一垒,馀垒皆下。 贼夜遁,复铜陵,以总兵记名。 又战于寒亭,胜达横冲贼队截为四,不能成伍,大破之,复宁国,加提督衔。 二年,分兵解泾县围,连夺西河、湾沚要隘,诏遇总兵缺先行简放。 三年,克句容,以提督记名。 鲍超以东坝为重隘,令胜达守之。 贼至,蔽山谷。 胜达陷阵,刺杀其酋,贼大溃。 践尸追击,歼毙数千。 寻赴援江西,克新城,解宁都围。 四年,霆军以索饷殴伤粮道段起,胜达坐褫职,寻复之。 及嘉应殄灭粤匪,赐黄马褂,授直隶正定镇总兵。 八年,始赴任,练军捕盗,濬河修堤,颇着劳勚。 光绪元年,卒于官,赐恤,谥勇悫。 唐仁廉,湖南东安人。 初隶杨岳斌部下。 粤匪韦志俊以池州降,仁廉从彭玉麟往受之。 贼党忽变,仁廉手刃其悍者数人,岳斌嘉其勇,令选降众立仁字营。 咸丰十年,改隶霆军。 从战太平、石埭间,擢守备。 克黟县、建德,擢游击,赐号壮勇巴图鲁。 破安庆援贼于赤冈岭,战丰城,克铅山,累擢副将。 同治元年,克青阳,以总兵记名。 三年,克金坛,以提督记名。 四年,战嘉应,粤匪荡平,赐黄马褂。 五年,从剿捻匪,率马队逐贼于鄂、豫之交。 六年,大破贼于永隆河,连败之于锺祥池河、枣阳平林店。 鲍超解军事,仁廉分统其众,从李鸿章剿匪。 东捻平,论功,遇提督侭先简放。 西捻张总愚犯畿辅,仁廉追贼于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之间,连败之濬县大伾山、海丰郝家寨、商河李家坊。 又偕郭松林合击于沙河,总愚中枪遁,再败之于高唐卢寨。 西捻平,以一等军功议叙。 九年,从李鸿章援陕西,平北山土匪。 寻调防畿辅,驻青县马厂。 十三年,授通永镇总兵。 光绪十年,擢广东水师提督。 二十年,皇太后万寿恩,诏加尚书衔。 日本犯辽东,时以唐仁廉为霆军旧将,召至京。 仁廉奋发陈方略,请募二十营当前敌,允之。 及成军出关,和议旋定,遂还。 二十一年,卒,赐恤。 刘松山,字寿卿,湖南湘乡人。 初应募入湘营,隶王珍部下,从平永州、郴、株诸匪,以功擢千总。 咸丰七年,克崇阳、通山,擢守备,始领一营。 从援江西,克广昌、乐安,擢都司。 王珍卒,张运兰分领其军。 松山从战克建昌,擢游击。 贼由福建回窜江西,陷安仁。 松山从破贼于青山铺,进攻安仁,攀堞先登,克之,擢参将。 会剿广东连州踞贼,擒其酋,折回江西。 九年,转战至徽州,屯祁门。 贼自卢村来犯,突击败之。 会诸军克景德镇,追至浮梁,争渡桥,贼返斗,城贼出助。 松山据桥血战,军赖以全,遂克浮梁,擢副将。 十年,追叙连州功,加总兵衔,赐号志勇巴图鲁。 十一年,克建德、黟县,进攻徽州,贼夜劫营,诸营皆溃,松山列队月下不少动,贼不敢逼。 遮诸将曰:“我第四旗刘松山也! ”戒勿奔,众始定。 曾国藩自是待之以国士。 贼再入黟县,再克之。 毁樟岭、卢村贼垒,贼弃徽州遁,进克休宁,以总兵记名。 杨辅清复纠党围徽州,松山四战皆捷。 援军至,会击于岩市,贼引去。 同治元年,克旌德。 张运兰以病归,松山与总兵易开俊分领其众。 守宁国,大疫,士卒多病,松山加意抚循,力疾战守。 二年,援泾县,破贼于金村、李村,而贼乘虚袭宁国,松山驰还,设伏敬亭山,伺贼至,分三路鼓噪而进,伏起夹击,伏尸塞途,蹙馀贼水滨多死。 三年,大军克江宁,松山收降溃贼四千人。 皖境肃清,署皖南镇总兵。 四年,授甘肃肃州镇总兵,仍调皖南镇。 曾国藩督师剿捻匪,奏以松山独统湘军从征,屯临淮。 时湘将久役思归,又不习北方水土,皆不原从。 惟松山投袂而起,立率所部渡江。 有譁饷者,诛数人而定。 五年,败捻首张总愚、牛洛红于湖团,又败之于徐州西,追剿入河南。 张总愚踞西华,牛洛红踞上蔡,设伏万金寨,图钞袭官军。 松山与总兵李祥和击破之,进攻双庙,大破之,又败之郾城、南阳、新野。 总愚挟众窜陕西,自此与任柱等分,不复合,号为西捻。 时议遣援剿之师,因陕境残破,诸将皆观望。 惟松山毅然自任,率师西行,曾国藩尤重之。 六年,擢广东陆路提督。 张总愚与回匪合,踞郿县,进击走之。 转战扶风、岐山间,于泾阳要击窜贼,歼毙数千。 追至富平,破其垒,而陕军战灞桥失利,贼犯同州、朝邑。 松山疾趋,及贼于晋成堡、姜彦村,张两翼击之,贼败走。 追至许家庄,复返斗,血战四时,大破之,同、朝围解,被珍赉。 贼势犹张,渡渭犯西安,松山会战于城南,斩馘数千,解散万人。 六月,左宗棠莅陕督师,张总愚复结回匪窥同州、朝邑,分党踞流曲镇、王寮镇以阻师。 松山连拔二镇,绕北山趋朝邑,截贼前。 贼走高陵,复渡泾而东,松山据泾,濬壕筑墙而守。 贼铤走入北山,陷绥德州。 十一月,松山偕郭宝昌击败之。 贼弃绥德城,践冰渡河,入山西,陷吉州、乡宁。 松山偕郭宝昌追剿,克二城,解河津、稷山之围,又追败之洪洞。 贼由垣曲入河南境,七年正月,迳犯畿辅。 松山间道逾太行,冒雪日行百数十里,先诸军抵保定,特诏嘉奖,优叙。 败贼于献县商家林,又败之深州、博野。 偕郭宝昌、张曜、宋庆合击于深泽,大破之,贼渡滹沱南窜。 畿辅解严,晋号达桑阿巴图鲁。 迭追击于河南延津、封丘,山东海丰,直隶长垣、庆云、沧州、吴桥,大小数十战,与淮、楚诸军长围困贼,六月,张总愚赴水死。 捻匪平,赐黄马褂,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从左宗棠还陕剿回。 松山在军十馀年,仅因募勇一归里,聘妇二十年未娶;至是妇家待于洛阳,成礼旬日即行。 冬,抵陕,议先平土匪,乃可专力剿回。 次绥德,分军攻怀远大理川回巢。 自督攻小理川、店子寺、周家崄,悉拔之。 破定边回酋马万得、马棘子众数万。 八年,部卒合会匪叛,踞绥德,松山驰捕首逆百馀人而定,自请重处,革职留任。 进剿西北路诸堡,收降董福祥等众凡十七万人,榆、延、绥、鄜四郡皆肃清。 秋,度陇规灵州,破李旺堡、黑城子回寨数百,克灵州,开复处分。 败匪乞抚,察其诈,击之,平大小堡寨数十。 进攻金积堡。 堡酋马化隆悍狡为诸回之最,党众粮足,负嵎已久,官军屡为所挫。 松山先筹粮运,败其党援,大举稳进。 西宁、河州、临洮、靖远诸回皆震其威,不敢来救,先平堡北诸庄寨。 九年正月,贼在秦渠南,踞石家庄及马五、马七、马八诸寨,负嵎抗拒。 松山先破石家庄,督攻马五寨,破其援贼,毁外卡,纵火焚寨门。 垂克,炮中左乳,坠马,诸将来视,叱令整队速攻,毋乱行列,遂破马五寨。 松山创甚,顾诸将曰:“我受国恩未报,即死,毋遽归我尸,当为厉鬼杀贼。 ”遂卒,年三十有八。 事闻,诏嘉其谋勇兼优,无愧名将,赠太子少保,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入祀京师昭忠祠,立功地建专祠,谥忠壮。 松山既殁,兄子锦棠代领其众,留其柩未归以系军心。 次年,克金积堡,特诏赐祭一坛。 十二年,甘回悉平,追论前功,加一等轻车都尉,并世职为二等子爵。 嗣子鼒袭,官至山西按察使。 论曰:曾国藩湘军初起,赖塔齐布为助,及规江宁,清江、皖后路,则鲍超之力为多。 胡林翼由鄂规皖,悉倚多隆阿、鲍超二人。 塔齐布不幸早殁。 多隆阿才略冠时,朝廷倚以剿回,中道而殒,未竟其用。 鲍超攻战无敌,动招众忌,功成身退,亦以保全之。 刘松山后起,忠诚独着,左宗棠平捻、平回,胥资其力;使获永年,其建树未可量也。 发布时间:2025-11-24 18:17:5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