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内容: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原文】子张间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 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说是仁了。 ”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呢? ”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群众,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够使唤别人。 ”【读解】仁是儒学的核心内容。 据有人统计,“仁”仅在《论语》中就出现了109次,可见其重要地位。 由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所以,不同的学生问他同一个问题他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又增加了“仁”的复义一性一。 现在,当子张问他什么是仁时,他作了一个较为具体的五方面回答,这当然还是仁德的修养和运用问题,而不是仁的本质问题。 具体到这五个方面的回答来看,并没有什么深奥难解的地方倒是实行起来,一是非常困难,二是非常有用,不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用于各界都有益的。 尤其是做政治导人的,做到了这几条,起码得人心是没有问题。 发布时间:2025-11-25 11:41:2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