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十二 内容: 李僡 吴棠 英翰 刘蓉 乔松年 钱鼎铭 吴元炳   李僡,字惠人,陕西华阴人。 道光二年进士,直隶即用知县,补抚宁,调青县。 举卓异,历沧州、深州,擢大名知府。 调保定,擢大顺广道,迁按察使。 二十一年,擢顺天府尹。 二十三年,南河决,命偕侍郎成刚驰往督工。 二十六年,出为江苏布政使,以病归。 三十年,起授甘肃布政使。 咸丰元年,擢河南巡抚。 长芦盐政疲敝,言官请变通悬岸,僡偕直隶总督讷尔经额议改直、豫悬岸,分别官办、商贩。 二年,调山东。 粤匪由武昌东下趋江宁,僡遣精兵二千驰援,亲赴兖、沂、曹诸府察形势,分兵扼隘防守。 履行河堤,令黄河渡船悉归曹县刘家口、单县董家口,断他口私渡。 檄候补道庆凯等驻兵要隘,搜捕捻匪。 三年,江宁陷,徐州捻、枭诸匪蜂起,僡再赴兖、沂、曹诸府督防。 未几,扬州陷,僡令防军分三路:游击王凤祥等驻郯县红花埠为东南路,总兵百胜等驻峄县韩庄闸及阴平为中路,总兵三星保巡刘家、董家二口,遏贼北窜,为西南路。 传驻宿迁迤北,与百胜等犄角。 四月,贼自浦口北窜安徽,陷滁州,逼凤阳临淮关。 僡进驻宿迁,虑徐州守兵弱,请移山西、陕西、绥远诸路援兵策应。 五月,贼自亳州经米家集窜河南,陷归德、扰刘家口。 僡命防军进击,民团继之,毁北岸船,贼不得渡。 有由曹河驶入者,乘半渡击沉之,贼败退。 寻自河南汜水北渡温县,西路告警,僡自曹州分兵驰援,督师继之。 比贼围怀庆,僡会诸军力战,解其围。 捻匪扰归德境,毗连曹、单、僡留陕、甘兵九百会剿,自引师回防东路。 自粤匪起,所至各行省皆瓦解,疆吏能御贼不使入境且出境剿贼者,惟僡一人。 文宗深嘉之,屡欲擢任总督,以山东为畿辅屏蔽,倚僡为重,故未果。 寻卒于官,优诏悼惜,赠总督、太子少保,谥恭毅。 子启诏,署湖南桂阳州,殉难,赠道衔。 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人。 道光十五年举人,大挑知县,分南河,补桃源。 调清河,署邳州。 山东捻匪入境,率团勇击走之,还清河。 咸丰三年,粤匪陷扬州,时图北窜,棠招集乡勇,分设七十二局,合数万人,联络邻近十馀县,合力防御,有声江、淮间。 丁母忧,士民攀留,河道总督杨以增疏请令治丧百日后,仍署清河。 太常寺少卿王茂荫疏荐,诏询以增,亦以治绩上,特命以同知直隶州即补,赐花翎。 六年,丁父忧,仍留江苏,以剿匪功,累擢以道员即补。 十年,补淮徐道,命帮办江北团练。 皖北捻匪出入,以徐、宿为孔道,山东土匪时相勾结,一岁数扰,棠督军屡击走之。 十一年,擢江宁布政使,署漕运总督,督办江北粮台,辖江北镇、道以下,令总兵龚耀伦等破贼于阜宁、山阳,解安东围。 漕督旧驻淮安府城,棠以清江浦地当冲要,筑土城驻之。 捻匪大举来扑,督军力战击退,贼踞众兴集相持,令骁将陈国瑞进攻,战十日,大破之,贼遁泗州。 督属县筑圩寨,坚壁清野,收抚海州,赣榆土匪,先后遣将击捻匪,擒李麻子于曹八集,斩何申元于洞里庄,歼卜里于半截楼,又破山东幅匪于郯城徐家圩、镒阳集、长城等处。 同治二年,实授漕运总督。 令陈国瑞进剿沂州,迭歼渠魁,国瑞遂隶僧格林沁军。 苗沛霖叛陷寿州,棠令总兵姚庆武、黄开榜水陆赴援。 疏言:“欲拯临淮之急,必须一军由宿、蒙直捣怀远,使苗逆急于回顾,临淮始可保全。 削平之策,尤须数道进兵,方能制其死命。 ”又密陈:“皖北隐患,淮北盐务疲敝,悉由李世忠盘剥把持,其勇队在怀、寿一方盘踞六年,焚掠甚于盗贼。 苗平而淮北粗安,李存而淮南仍困,请早为之计。 ”诏下僧格林沁等筹办。 三年,加头品顶戴,署江苏巡抚。 四年,调署两广总督。 棠疏陈:“江境尚未全平,请收回成命,专办清淮防剿。 ”诏嘉其不避难就易,仍留漕督任。 军事初定,即筹复河运。 署两江总督,未几,回任。 五年,调闽浙总督。 六年,调四川总督。 时蜀中军事久定,养兵尚多,而协济秦、陇、滇、黔,岁饷不赀。 棠令道员唐炯剿贵州龙井苗匪,复麻哈州。 道员张文玉等克黄平州,疏请遣周达武一军入黔助剿,即调达武贵州提督,饷仍由四川任之。 平苗之役,赖其力焉。 八年,云贵总督刘岳昭劾棠赴川时仆从需索属员馈送,言官亦劾道员锺峻等包揽招摇,命湖广总督李鸿章往按。 鸿章覆奏:“川省习尚钻营,棠遇事整顿,猾吏造言腾谤。 ”诏责棠力加整饬,勿稍瞻顾,斥岳昭率奏失实,惟坐失察锺峻等薄谴。 十年,署成都将军,奏拨捐输银二十万两赈饥民。 十三年,云南、贵州军事先后肃清,以协饷功被优叙。 灌县山匪作乱,令提督李有恒剿平之,斩其渠余其隆。 疏言:“部章新班遇缺先人员补官较易,服官川省者,报捐不惜重利借贷,其中即有可用之才,夙累既重,心有所分,官债虽清,民生必困。 请敕部另议变通,俾试用甄别年满、历练较久诸员,得有叙补之期,实于吏治有益。 ”   光绪元年,剿叙永厅匪及雷波叛蛮,平之。 以病乞罢。 二年,卒,诏优恤,谥勤惠。 英翰,字西林,萨尔图氏,满洲正红旗人。 道光二十九年举人。 咸丰四年,拣发安徽,以知县用。 九年,署合肥。 粤匪扰皖北,督乡团击败之。 又破贼华子冈、小河湾,擢同知。 十一年,署宿州。 同治元年,捻匪来犯,英翰偕总兵田在田克高黄山寨,进破湖沟,擢知府,赐花翎。 二年,捻首张洛行为僧格林沁大军所败,回老巢,英翰击败之于青甿。 会攻克雉河集,英翰授策降人,擒洛行送僧格林沁大营诛之,授颍州知府。 巡抚唐训方及袁甲三交章荐英翰沉勇有谋,剿浍北匪圩功多。 苗沛霖复叛,攻蒙城、寿州,英翰督兵攻克蒙城附近贼圩,又击败沛霖所遣攻寿州兵。 会总兵姚广武破韩村贼寨,攻狼山,贼弃垒遁,蒙城粮道始通。 署庐凤道,擢按察使。 复督兵援蒙城,攻蔡家圩,断贼粮道,遣参将程文炳等四出截击,夷贼垒数十。 僧格林沁、富明阿诸军先后至,大破贼,沛霖就歼,附沛霖诸圩尽克,赐号格洪额巴图鲁。 三年,粤匪合捻匪由陕南窜湖北,将遥为江宁声援,其锋甚锐。 僧格林沁调英翰赴援,贼方围麻城,袭破柏子塔贼屯,贼渠陈得才等自白臬走阎家河,英翰督军迎战,破之。 寻以请奖冒滥,夺勇号,降五级留任。 贼自松子关窜皖境,巡抚乔松年奏调英翰回援,克金家寨。 贼窜六安、青山,会诸军击走之。 群贼麕聚英山、霍山,连破之于乐儿岭、土门、黑石渡。 时江宁已下,僧格林沁大军进逼,贼皆携贰,陈得才仰药死。 马融和有众数万,英翰令郭宝昌招致之。 贼首蓝成春亦降,馀小头目纷纷求抚。 僧格林沁以成春乃粤中老贼,斩之以徇。 未至者遂散走,而张总愚、牛洛红、任柱、赖文光等勾结复炽。 论功,英翰复赐号铿僧额巴图鲁,擢安徽布政使。 四年,捻匪自河南窜山东,僧格林沁战殁,遂大举犯安徽,觊复踞蒙、宿旧巢,英翰屯雉河集,为贼所围。 道员史念祖佐英翰且战且守,凡四十五日,援军至,突围夹击,大破之,贼乃解围引去,晋号达春巴图鲁。 五年,就擢巡抚。 前抚乔松年调陕西,剿西捻张总愚,以皖军郭宝昌从行,其饷仍由英翰筹供。 东捻由固始犯皖境,皖军扼之,复窜麻城,英翰率军防六安。 六年,贼复由楚、豫入山东,方议就运河筑长围圈贼,英翰分拨皖军,令黄秉钧扼宿迁,张得胜扼猫儿窝滩,程文炳以骑兵备游击,余承先率水师由洪湖入运河,捻势渐蹙。 英翰丁父忧,予假一月治丧,改署任。 是年冬,捻首任柱为淮军所歼,馀党散扑运河,皖军截击,收降数千人,赖文光走扬州就擒。 东捻平,论功,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再疏请终制,报可,而西捻渡河北犯。 七年春,畿辅戒严,英翰率军驰援,命驻河南。 英翰奏以所部交河南巡抚李鹤年调遣,请回旗守制,诏慰留之。 遂会诸军围贼于运河东,捻众聚歼,加太子少保,辞,不许。 八年,回旗营葬,请留京,予假两月,期满仍回任。 十年,于亳州捕叛捻宋景诗,诛之。 十三年,擢两广总督。 粤匪悍酋杨辅清败逸后,犹潜匿福建晋江,令降将马融和等往捕,至是始就擒,奏请诛之。 光绪元年,入觐,晋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广东闱姓捐奉旨严禁,英翰奏请弛禁助饷,又因随员招摇,为广州将军长善等所劾,召还京,被议,褫职。 未几,命还世职,以二品顶戴署乌鲁木齐都统。 二年,实授。 寻卒,赠太子太保,复勇号,赐恤,谥果敏。 安徽省城及凤阳、寿州、宿州、阜阳、蒙城、涡阳并立专祠,赐其母银二千两,人葠六两。 无嗣,弟英寿袭世职。 刘蓉,字霞仙,湖南湘乡人。 诸生。 少有志节,与曾国藩、罗泽南讲学。 军事起,佐泽南治团练。 咸丰四年,从国藩军中,既克武昌,转战江西。 五年,泽南由江西回援湖北,蓉从之,领左营。 弟蕃,战殁于蒲圻,蓉送其丧归,遂辞军事。 寻丁父忧,胡林翼奏徵之,不出。 十一年,骆秉章督师四川,聘参军事,疏荐其才,诏以知府加三品顶戴,署四川布政使,寻实授。 秉章于军事吏治,悉倚蓉赞助,亦时出视师,蓝、李诸匪以次削平。 事详秉章传。 同治元年,石达开由滇、黔边境入四川。 预调诸军罗布以待,秉章令蓉赴前敌督战,达开不得逞,徘徊于土司地,穷蹙就擒。 蓉亲往受俘,槛送成都诛之,被旨嘉奖。 时粤、捻诸匪蓝成春、陈得才等窜扰陕南,踞汉中、城固等城,川匪馀孽亦入陕蔓延,势方炽。 多隆阿督师关中,注重北路回匪,于南路未能兼顾。 官文疏荐蓉堪当一面,于是命蓉督办陕南军务,擢陕西巡抚。 秉章分兵四千授蓉,总兵萧庆高、何胜必两军先赴援,亦隶之。 又遣将赴湖南增募万人,蓉于十月进屯广元。 三年春,汉中粤、捻诸匪因江宁被围急,促其回援,遂自退,趋湖北。 蓉入汉中部署屯防,清馀匪。 多隆阿围盩厔久未下,闻蓉将至,督攻益急,克之,而多隆阿受重伤。 三月,蓉抵省城,多隆阿寻卒于军,其所部雷正绾、陶茂林诸军剿西路回匪,入甘肃;穆图善一军议令赴援湖北。 五月,川匪合粤、捻由镇安、孝义突犯省城,蓉集诸军击之于鄠、盩厔之间,寻偕穆图善会击于郿县,贼西走略阳,入甘肃,陷阶州,令何胜必等会川军周达武攻之。 四年,克阶州,川匪馀孽悉平。 雷正绾军譁变,其部将胡士贵率叛兵回扰泾州,蓉遣军扼隘,散其胁从,诛士贵。 会编修蔡寿祺疏劾恭亲王奕䜣,牵及蓉,指为夤缘,诏诘蓉令自陈。 蓉奏办,自言荐举本末,并讦寿祺前在四川招摇,擅募兵勇,为蓉所阻,挟嫌构陷。 复为内阁侍读学士陈廷经所劾,命大学士瑞常、尚书罗惇衍按究,坐漏泄密摺,降调革任。 陕甘总督杨岳斌疏言陕西士民为诉枉乞留,诏蓉仍署巡抚。 五年,奏荐贤能牧令龚衡龄等,请予升阶,下部议駮。 蓉疏言:“近来登进之途,多出于从军,而究心民瘼者,仍潦倒于下吏。 陕西疮痍未起,急应旌举贤能以为之劝。 ”上特允之。 先是,蓉任凤邠道黄辅辰经理回民叛产,设法垦治,岁获穀数百万斛,成效甚着,因奏:“陕西兵后荒芜,以招徕开垦为急务。 应视兵灾轻重,荒地多少,以招垦成数为州官吏劝惩。 ”报可。 寻以病乞开缺,上允其请,以乔松年代之,仍留陕西治军。 捻匪张总愚入陕,逼省城,蓉与松年议不合,所部楚军三十营,统将无专主,士无战心,屯灞桥,为贼所乘,大溃。 诏斥蓉贻误,夺职回籍。 十二年,卒。 湖南巡抚王文韶疏闻,命复官,陕西请祀名宦祠。 乔松年,字鹤侪,山西徐沟人。 道光十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再迁郎中。 咸丰三年,以知府发江苏,除松江,调苏州。 会匪刘丽川据上海,省城潮勇潜与通,松年侦知之,白上官诛其为首者。 丁父忧,总督怡良奏留,从克上海,擢道员,赐花翎,授常镇通海道。 六年,从怡良驻常州,署两淮盐运使。 八年,丁本生父忧,总督何桂清复奏留。 九年,授两淮盐运使,兼办江北粮台。 十年,奏劾南河河道总督庚长擅提淮北存盐变价充饷,又截留山西解江北粮台饷银;复劾庚长在清江闻警犹演剧设宴,迨寇急,仓皇退守。 命侍郎文俊往按得实,庚长褫职逮问。 又疏论用勇不如用兵,请发京师护军营暨北五省绿营赴江北防剿。 英吉利、法兰西兵入犯,京师戒严,松年请赴畿辅督兵御敌,谕止之。 十一年,设江南北两粮台,仍命松年办理。 叙劳,以按察使记名。 同治二年,擢江宁布政使,仍留办粮台,擢安徽巡抚。 三年,抵任,驻防临淮。 时苗匪已平,李世忠亦解兵柄,捻匪窜河南、湖北。 松年增募勇千人,就颍、宿间设防,奏请雉河集地处交冲,当建县设官,从之。 又奏苗沛霖馀党自非积恶,请予宽贷;李世忠散遣勇丁,恐流为盗,饬州县整顿捕务。 粤、捻诸匪自湖北麻城、罗田东窜入皖境,松年移军寿州,急调英翰自湖北回援,令朱淮森屯正阳关,蒋凝学迎击于英山,克金家寨。 英翰等败贼于陶家河、黑石渡,僧格林沁大军追至合击,诸贼穷蹙,纷纷乞降,先后凡十馀万。 贼首陈得才后至,为蒋凝学击败,服毒死,获其尸。 上饬英翰等移军进剿,松年请留英翰防皖境,郭宝昌援河南,蒋凝学赴湖北。 四年,僧格林沁战殁,上命曾国藩督师山东。 松年奏:“国藩久治军务,气体较逊于前。 李鸿章才识亚于国藩,而年力正强,如以代国藩督师山东,必能迅奏荡平。 ”疏上,报闻。 时捻匪大举犯皖北,围英翰于雉河集,国藩遣援军至,乃击走之。 五年,调陕西巡抚,前任巡抚刘蓉奉命留陕办理军务。 时捻匪张总愚窜入陕境,松年初至,与蓉意见不合,奏劾蓉军政隳坏,留陕无益,蓉亦劾松年掣肘,贪利徇私。 十二月,贼逼省城,蓉军溃于灞桥。 六年正月,提督刘松山援军至,破贼雨花寨,连战皆捷,省城始安。 迭奏请师,鲍超军援陕迄不至,皖军郭宝昌应调来援,偕刘松山转战泾、渭之间,屡捷。 总愚窥同州,欲渡河,未得逞,趋陕北。 六月,总督左宗棠至陕,军事始有统辖。 松山、宝昌等连破贼于北路,至冬,总愚由垣曲渡河,循太行东趋,松山、宝昌尾追。 七年春,宗棠率师入卫畿辅,陕西自捻匪出境,西路回氛仍未靖,松年以病乞假归。 九年,病痊,授仓场侍郎。 十年,授河东河道总督。 奏言:“今日言治河,不外两策:一则堵铜瓦厢决口,复归清江浦故道;一则就黄水现到处筑堤束之,俾不至横流,至利津入海。 权衡轻重,以就东境筑堤束黄为顺水之性,事半功倍。 前数年大溜全趋张秋,后又决胡堰、洪川口、霍家桥、新兴屯诸地,黄流穿运,节节梗阻。 惟有尽堵旁泄之路,自张秋西南,沙河迤北,就旧堤修补,为黄河北堤;又自张志门起,至沈家口、马山头,筑新堤一百八十馀里,为黄河南堤:俾仍全趋张秋,借以济运。 ”下廷臣议行。 十三年,奏请裁东河总督,以巡抚兼领河工,下部议,格不行。 光绪元年,卒,谥勤恪。 钱鼎铭,字调甫,江苏太仓人。 父宝琛,湖北巡抚。 鼎铭,道光二十六年举人,从宝琛治团练。 会匪刘丽川据上海,青浦周立春起应之,陷嘉定,鼎铭与嘉定举人吴林募勇从官军复其城,授赣榆训导。 入赀为户部主事,丁父忧归。 江南大营再溃,诸郡县沦陷,巡抚薛焕退保上海一隅。 曾国藩既克安庆,团练大臣庞锺璐等议乞援,道路梗阻。 鼎铭奋然请行,乘洋商轮船溯江上,至安庆谒国藩,陈吴中百姓阽危,上海中外互市,榷税所入,足运兵数万,不宜弃之资贼。 策画数千言,继以痛哭,国藩遂决策济师。 时薛焕遣将至湖南募勇万二千,国藩知所募皆各军汰遗,不可用,令鼎铭往解散。 遇诸汉口,鼎铭简留精壮九百人,馀悉罢归,无譁者。 还上海,筹饷十八万,租船五,复率赴安庆迎师。 于是国藩奏令延建邵道李鸿章率淮勇五千人赴之。 同治元年三月,至上海,鸿章寻署江苏巡抚,奏请以鼎铭参军事,多所赞画。 积功,擢道员,赐花翎,加布政使衔。 五年,鸿章代国藩督师剿捻匪,令鼎铭驻清江浦,主转运粮饷军仗,迄捻匪灭,始终无绌误。 鸿章与漕运总督张之万累疏荐。 国藩移督直隶,奏调以从。 八年,授大顺广道,就迁按察使,又迁布政使。 十年,擢河南巡抚。 十一年,捻匪馀孽蠢动,鼎铭令总兵崔廷桂剿平之。 用直隶练军制,就河南三镇额兵,简其精壮,抽练马步各三营,重其额饷,择驻冲要地训练,期年成军。 修水利,凿贾鲁河故道,南自周家口,北至朱仙镇,又西北至郑州京水寨,疏积沙,补残堤,俾上游无水涝,下游通舟楫。 复濬勺金河、丈八沟、馀济河、永丰渠以资灌溉。 令诸州县劝民按亩出穀,就乡分仓,择公正绅耆董其事,毋假手胥吏,通省积穀九十馀万石。 提督张曜一军出关剿回,全军饷由河南供给无缺。 光绪元年,卒,赐恤,谥敏肃。 吴元柄,字子建,河南固始人。 咸丰十年进士,选庶吉士。 从团练大臣毛昶熙回籍治团练,从解固始围,击退息县窜匪,擒捻首陈得一。 十一年,汝宁捻首陈大喜窜居霍庄寨,元炳偕道员张曜攻克之。 同治元年,巡抚严树森奏:“元柄骁捷善战,所向有功,军中最得力,请散馆后仍令回河南。 ”命免散馆授检讨,仍留河南委用。 大喜负固平舆,其党踞李旗屯,元炳偕张曜先平伊庄、陈庄、刘楼贼垒,乘胜下李旗屯,进攻杨楼,破之。 旋克平舆,歼捻首张凤林。 二年,克张冈贼巢,汝南肃清,擢侍讲。 寻攻息县鲍家寨,克之。 三年,拔谭家圩,附近贼寨,次第削平。 丁母忧,回籍,巡抚张之万奏起赴军。 四年,以汝、光诸地稍定,请终制,允之。 六年,补原官。 九年,超擢侍讲学士。 十年,命署湖南布政使。 十二年,擢湖北巡抚,调安徽,再调江苏。 光绪二年,疏陈:“银捐新例,新班遇缺先及遇缺两项,得缺最速,流弊亦多,于政体大有关系,不可不严防其弊。 请明定章程,变通办理。 ”下部议行。 山东、安徽比岁饥民流及淮、扬,元炳截漕抚恤,并疏高宝河、盐运河,以工代赈。 署两江总督者三,兼署江苏学政者一。 七年,丁本生母忧,去官。 十年,入觐,命察山东河工、海防,授漕运总督。 十一年,调安徽巡抚。 十二年,卒,赐恤。 河南巡抚倪文蔚疏陈元炳战功,遗爱在民,请于汝宁建专祠。 论曰:李僡守山东,吴棠保江淮,当时皆负时望。 英翰剿捻,战绩最多,及任皖疆,甚得民心。 刘蓉抱负非常,佐骆秉章平蜀,优于谋略而短于专将,治陕不竟其功。 乔松年在皖倚用英翰而奏绩,在陕不能与刘蓉和衷,徒促偾事。 钱鼎铭慷慨乞师,为平吴之引导,治豫亦有声。 吴元炳以词林事军旅,其际遇特异焉。 发布时间:2025-11-25 12:54:1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