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四 内容: 丁宝桢 李瀚章 杨昌濬 张树声 弟树屏 卫荣光 刘秉璋 陈士杰 陶模 李兴锐 史念祖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 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 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战始不利,继获大胜。 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 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 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 ”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 ”遂去。 越岁,调长沙。 有客军数千,以无主将譁变,立请大府贷发三万,斩五人,事遂定。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 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 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 又明年,迁布政使。 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 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 时捻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 六年,东捻走潍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 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职留任。 先是东军守潍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 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 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 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 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 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宝桢治军善乘势,不主画疆自守,以故诸军会集,东西二渠率皆就歼山东。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着人口。 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 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 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 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 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 ”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 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 ”奏上,遂正法。 河决郓城侯家林,运道梗,河臣议次年兴工,宝桢谓宜及水涸时,力疾请自任。 水齧堤,植立不退,费半功倍。 又塞铜瓦厢决口,驻贾庄。 闻日本构衅,遂密陈海防计,请筑山东烟台、威海、登州炮台,设泺口制造机器局,从之。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 至即严劾贪墨吏,澄肃官方,建机器局,修都江堤,裁夫马以恤民,革陋规以恤吏。 又改盐法,官运商销,置总局泸州,其井灶分置厂局,盐岸分置岸局,岁增帑金百馀万。 而猾商奸吏不便所为,争中以蜚语,于是台谏交章纠奏。 宝桢已坐堤毁镌秩矣,而言者复劾停机器局,褫监工成绵龙茂道丁士彬、灌县令陆葆德职,而尤龂龂争盐务。 上以川盐有成效,勿为动。 已而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 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 寻予实授。 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穀,严督捕。 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 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 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 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 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 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 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 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 子五人,体常尤着名,官广东布政使。 李瀚章,字筱泉,安徽合肥人,大学士鸿章兄也。 瀚章以拔贡生为知县,铨湖南,署永定,调益阳,改善化。 曾国藩出治军,檄主饷运,累至江西吉南赣宁道,调广东督粮道,就迁按察使、布政使。 同治四年,擢湖南巡抚。 时粤逆李世贤等聚福建,分犯赣南,窥两楚,贵州苗匪、教匪又阑入楚界,而霆军溃卒复窜湖、湘,三路告警。 瀚章至,则遣前江苏按察使陈士杰壁郴州防闽贼,前云南按察使赵焕联壁岳州防叛卒,闽贼旋引去。 叛卒犯江西不得逞,则折入湘,犯攸县,陷安仁、兴宁、副将张义贵击走之;士杰率军会剿,遁入粤,卒就歼焉。 先是瀚章遣总兵周洪印败黔匪于边界,又越境解铜仁围,因奏言:“悬军深入,兵家所忌,请敕新任贵州布政使兆琛缓赴任,专治军事,与楚军合。 ”从之。 遂遣已革知府李元度进剿思南、石阡教匪,兆琛、洪印进剿清江、台拱苗匪,所向克捷。 苗、教复蚁结,连窜晃州凤凰厅,各军蹑击,皆大破之,黔匪遂不敢窥楚境。 自盗起,国藩及胡林翼治师不主画疆自守。 瀚章久习楚军,既受任,即出境讨贼,亦其风类也。 六年,调抚江苏。 未至,署湖广总督。 七年,调浙江,再署湖广总督,旋实授。 光绪元年,调四川。 明年,还督湖广。 瀚章性简静,更事久,习知民情伪,务与休息。 其督湖广最久,前后四至,皆与弟鸿章更迭受代,其母累年不移武昌官所,人以为荣。 寻遭忧去官,家居六年,再起授漕运总督。 未几,移督两广。 粤俗旧有闱姓捐,四成助饷,巡抚马丕瑶议革之。 会日本构衅,瀚章请循旧收缴备海防,时论大譁,遂以疾归。 又数年,卒,谥勤恪。 子十人,经畲,翰林院侍讲。 杨昌濬,字石泉,湖南湘乡人。 粤寇乱,以诸生从罗泽南治团练,出援湖北,连复广济、黄梅,叙训导。 从征赣、皖,战枫树岭,下德兴,战高沙,下婺源,频有功,迁知县。 同治元年,从左宗棠入浙,规江山,与刘典、刘璈分三路攻石门,破寇卡数重。 进取花园港,纵火燔其棚,会天雨,止。 其秋,规龙游,昌濬御寇莲塘,破之;又败之孟塘,寇逸。 李世贤闻警,遣悍党赴救,中路寇方攻刘培元营,昌濬自山下击,寇大溃,迁知衢州府。 明年,师偪龙游城南,筑三垒。 寇夜奔,昌濬蹑之汤溪。 城拔,授粮储道。 与蒋益澧合兵万三千战馀杭城西北,寇益浚壕树垒拒师。 昌濬攻北门,寇出战,会诸军击之,寇却,昌濬连夷五卡。 次日,攻林清塘,去城北十里,汪海洋老巢也,昌濬觇寇垒阻水,虑日暮为寇乘,乃退师。 又明年,规武康,复其城。 进略湖州,寇窜泗安、梅溪,昌濬自簰头进桐岭扼之,北攻安吉,追寇至孝丰,遇湖州败寇,复与璈合攻之,降者七千馀人,辄解散。 浙西平,迁盐运使,累擢布政使。 九年,除巡抚。 巡视镇海海口,条具见闻,陈大恉,谓宜师敌伎,练劲旅,修筑炮台,上嘉纳之。 是时朝廷方锐意求治,诏举贤才,昌濬以粮道如山四人应,力荐甘肃知县陶模才器远大,卒如所言。 坐馀杭葛毕氏案褫职。 光绪四年,起佐新疆军事。 数迁至漕运总督。 十年,法人扰海疆,朝旨以闽事亟,命宗棠为钦差大臣,主军务,昌濬与穆图善佐之,张佩纶则会办也。 闽浙总督何璟自以不谙兵事,请解职,遂命昌濬代之。 昌濬未至军,而佩纶已遁,事下宗棠、昌濬。 覆奏入,上责其袒护,移督陕甘,加太子太保。 昌濬性和巽,而务为姑息。 督甘日,左右通回匪,莫能制,枪械反资寇,遂酿成湟中河、狄乱。 昌濬檄各路募土勇助战守,电令提督雷正绾往河州镇慑,张永清往西宁策应,苏员屿往巴燕戎甘、都堂驻防,并具起事颠末以上。 事闻,严旨责其庸〈目贵〉,乃罢官。 二十三年,卒,释处分。 嗣以魏光焘请,予甘肃建祠。 张树声,字振轩,安徽合肥人。 粤寇扰皖北,以禀生与其弟树珊、树屏治团杀贼。 复越境出击,连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潜山、无为;而太湖一役,以五百人陷阵,击退陈玉成众数万,功尤盛,复力行坚壁清野法。 其时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辈皆相继筑堡,联为一气,皖北破碎,独合肥西乡差全。 曾国藩檄守芜湖,调无为,迁知府。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援上海。 鸿章立淮军,与铭传等分领其众,从克江阴,晋道员。 鸿章亲视娄门程学启军,遣树声援荡口,破谢家桥,逐北至齐门,又败之黄埭,学启遂偪城而军,于是娄门寇道始绝。 二年,攻无锡、金匮,击寇芙蓉山,大破之,夺获战舰器械不可称计,赐号卓勇巴图鲁,予三品服。 树声乘胜趋常州。 逾岁,攻河干二十馀营,尽破之。 城拔,进复浙江湖州,诏以按察使记名。 四年,署江苏徐海道。 寻授直隶按察使,赴大名督防务。 九年,调补山西。 越二年,擢漕运总督,署江苏巡抚,十三年,实授。 遭继母忧,归。 光绪三年,起授贵州巡抚。 适广东总兵李扬才据灵山,构匪扰越南,朝旨调树声抚广西治之。 事宁,擢总督,先后剿平西林苗匪、武宣积匪。 八年,鸿章丧母归葬,树声摄直督任。 值朝鲜乱作,日使花房义质将兵五百入王京,迫朝议约,树声飞檄吴长庆等赴之,遂成约,寻盟而还。 于是长庆等宵攻乱党,悉歼其渠,乱乃定,树声奏令长庆暂戍朝,上嘉其能,加太子少保。 明年,还督两广。 会法越构兵,即以法人侵逼状上闻。 逮北宁陷,自请解总督职专治军,报可。 复坐按事不实,革职留任。 未几,病卒,谥靖达,予直隶、江苏及本籍建祠。 树珊自有传。 树屏,以收复江苏各州县,积勋至副将。 从征捻,驻周家口,战数捷。 捻平,擢提督,赐号额腾额巴图鲁。 赴晋防河。 光绪二年,徙守河曲、保德。 会皖军赴援乌鲁木齐,甘肃流贼曹洪照窜后山,树屏适奉檄诣省,闻警,乘大雪追击之。 事定,赐头品服,授太原镇总兵。 移防包头,调大同。 十三年,乞休。 既殁,鸿章状其绩以上,予优恤,太原建祠。 卫荣光,字静澜,河南新乡人。 咸丰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九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赴军,随荆州将军多隆阿攻剿黄州各郡,转战入安徽,平贼垒百馀,克太湖、潜山。 捷入,以侍讲待简。 林翼督师剿贼,荣光从,常以少击众。 林翼卒,乃还京供职。 道经新乡,适山东窜匪入境,遂与知县丁士选集团捍卫。 同治元年,入都,补翰林院侍讲。 明年,擢侍讲学士,疏陈剿匪、防河事宜。 是年授济东泰武临道,署山东盐运使、按察使。 四年,捻首赖文光、张总愚窜山东,巡抚阎敬铭奏委荣光督办河防。 荣光以贼无现粮,利速战,坚谕各军严守困贼。 贼乘夜偷渡,荣光燃炮击之,诸军继进,贼大败。 六年,卸运使任,仍兼署按察使。 时贼势复振,巡抚丁宝桢督师出境,省城兵单饷竭。 荣光募民团助守,贼屡逼城下,卒不能犯。 旋以父忧归。 十二年,起江安粮道,署按察使。 光绪元年,授安徽按察使,迁浙江布政使,护理巡抚。 母忧归,服阕,授山西巡抚。 八年,调江苏。 台湾道刘璈被重劾,诏刑部尚书锡珍往按,复命荣光赴台会鞫。 荣光言:“璈总营务,开支浮冒,罪当死;然其治事疏节阔目,政颇便民,故台地番民至今有尸祝者。 请从宽典。 ”其持法严而能恕皆此类。 十二年,调浙江巡抚,再调山西。 以疾乞休。 十六年,卒于家。 刘秉璋,字仲良,安徽庐江人。 参钦差张芾军,叙知县。 咸丰十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同治元年,李鸿章治兵上海,调赴营。 洋将戈登所练常胜军故驻沪,滋骄。 淮军初至,服陋械绌,西弁或侮笑之。 秉璋语众曰:“此不足病也,顾吾曹能战否耳。 ”明年,从克常熟、太仓。 鸿章使别募一军图嘉善分寇势,遂提兵五千赴难,克枫泾、西塘,迁侍讲。 进攻张泾汇,约水师夹击,弹丸贯胯下,不少却,卒克之。 规平湖,其酋陈殿选降,于是乍浦、海盐、澉浦皆反正。 又明年,与程学启攻嘉兴,秉璋入东门燔药库,寇駴乱,众军乘之,城拔。 进取湖州,攻吴氵娄、南浔,所向摧靡。 浙西平,赐号振勇巴图鲁。 历迁侍讲学士。 四年,授江苏按察使,从曾国藩讨捻。 时捻骑飙疾,国藩与鸿章皆主圈制策,秉璋力赞之,破捻丰、沛、宿迁南,追至仓家集,捻大溃。 又败之淮南,长驱蒙城,捻西走,自此捻分东、西。 国藩令秉璋军豫西,专剿东捻,与提督刘鼎勋俱。 其冬,追入鄂。 六年,除山西布政使。 未上,捻自孝感小河溪窜河口镇,与鼎勋军追之,勋军前锋遇伏,总兵张遵道战死,势益炽,秉璋横截之,始奔豫。 七年,鸿章代国藩督师,议扼运蹙捻海隅。 秉璋驻运西,捻扑潍河,将自沂、莒窥江淮。 秉璋亟渡河诣桃源,会浙军扼清江。 亡何,赖酋率残骑数千至,追破之淮城。 事宁,被赏赉。 父忧归。 服阕,起江西布政使。 光绪元年,擢巡抚。 以母老再乞终养。 六年,遭丧。 至九年,再起抚浙。 会法越构衅,缘海戒严,秉璋躬履镇海,令缘岸筑长墙,置地雷,悉所有兵轮五艘,辅以红单师船,据险设防。 十一年,法舰入蛟门,令守备吴杰轰拒之,伤其三艘。 越数日,复入虎蹲山北,再败之,法将迷禄中炮死。 然犹浮小舟潜窥南岸,复令总兵钱玉兴隐卒清泉岭下突击之,敌兵多赴水死。 逾岁,擢四川总督。 川境窎远,外接番、夷,内丛奸宄。 秉璋曰:“盗贼蛮夷,何代蔑有? 以重兵临之,幸而胜,不为武;不幸而不胜,饷械转资寇,是真不可为矣。 ”故督蜀八年,历平万县、茂州、川北、秀山土寇,其大小凉山、拉布浪、瞻对各夷畔服靡恒,则用赵营平屯田法,数月间皆忄习伏,加太子少保。 御史锺德祥劾提督钱玉兴及道员叶毓荣不职状,事下湖北巡抚谭继洵,廉得实,秉璋坐滥举罪罢。 初,丁宝桢督蜀,称弊绝风清。 秉璋承其后,难为继,故世多病之。 未受代而民教相閧,重庆先有教案,秉璋初至,捕教民罗元义、乱民石汇等寘之法。 至是各属继起,教堂被毁者数十,教士忿,牒总署,指名夺秉璋职。 朝廷不获已,许之,秉璋遂归。 三十一年,卒。 总督周馥及苏绅恽彦彬等先后上其功,复官,予优恤,建祠。 陈士杰,字俊丞,湖南桂阳州人。 以拔贡考取小京官,铨户部,与阎敬铭同曹司,并以戆朴称。 遭父忧,归。 值粤寇乱,土匪窃发,集团勇得百馀人,平之。 俄白水奸民陷永桂,新田告急,众议拒之。 士杰曰:“援新田乃所以自保也! ”越境击却之。 曾国藩治军衡州,辟参戎幕。 鲍超时为小校,坐法当斩,力请释之。 从援湖北,壁岳州城外,王珍军次蒲圻,违国藩诫,败退,入空城死守,国藩愤甚,将士莫敢为言,士杰独请赴救,弗应,固请之,曰:“救之如何? ”曰:“寇无战船,宜遣水师傍岸举炮为声援。 ”珍因获免于难,厥后鲍、王并为名将。 岳州既败,寇遂略湘阴,陆走宁乡,水断靖港,进陷湘潭据之。 国藩水师顿湘川,去宁乡、靖港皆数十里。 或请守省城,或请绝津迳夺寇艎,议未决。 士杰谓宜援湘潭,即不利,犹得保衡、永,图再举。 国藩如其言,果大捷。 论功,迁主事。 寻归省,复出佐粮运。 咸丰五年,永、桂土匪起,闻乱,单舸溯江归,专治团练。 亡何,连州匪构岭南北奸民,众十万,陷郴州。 与珍会师击之,复其城,遂以南防属之。 留州赋充饷,改团为营,号广武军。 永、郴、桂阳边地千里,广武当其冲,数挫寇锋,而以捍石达开功为盛。 达开故黠猾,麾下号百万,分七部,能检勒之使毋扰。 九年春,自赣而西,至桂阳,穿城北走。 时广武军军花园砦,有桥跨锺水,曰斗下渡,其南两山相崟,一迳中达,东西北皆环水。 士杰遣一裨将领百人扼桥,寇夜至,大惊,不敢前。 后来者欲退则隘塞,欲旁出则无路。 平明,士杰率师轰击之,自相蹈藉,坠死无算。 是役也,士杰以数百人败寇数十万众,达开袭省之计卒无所施,上嘉之,擢知府。 嗣录援蓝山、嘉禾、宁远功,晋道员。 同治元年,三吴军事棘,以国藩荐,超授江苏按察使。 士杰虑石党往来郴、永贻母忧,乞终养,以防遏上游为己任,数却寇。 四年,论功,加布政使衔。 时江南既定,而霆军所降寇复叛,自湖北金田入郴,数千里无与逆战者。 士杰要击之,寇大溃,赐号刚勇巴图鲁。 十年,母丧,服阕,除山东按察使。 光绪元年,到官,多所平反。 晋福建布政使。 未上,会巡抚文格被劾,词连士杰,罢免。 寻以台湾军务,命署福建按察使。 六年,迁布政使。 明年,擢抚浙江。 巡海口,增筑镇海笠山港及定海乍浦炮台。 八年,移山东,缘海设防。 吴大澂会办北洋防务,至登州、烟台,见广武军壁垒,颇采其法而增损之,奏请颁行各海口。 而忌者中以蜚语,至劾其海防草率,事下尚书延煦、左都御史祁世长,得白。 海防军罢,而士杰亦病矣,数请乞休,始允。 十八年,卒于家,予省城及本籍建祠。 陶模,字方之,浙江秀水人。 同治七年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授甘肃文县知县,调皋兰。 左宗棠为总督,方征回,又创建贡院,兵工诸役并作,模躬自料量,民不知扰。 迁秦州直隶州。 岁旱,流徙饥民数十万麕集,出积俸,并割公使银四万馀金设粥厂,不足,贷金益之。 修养济院,增义田,恤嫠妇。 州南藉水齧城堙,模为筑堤沼三百五十丈,植芙蕖杨柳,蓄鳞介,取其利,以时缮完。 署甘州府知府,罢属县供亿。 宗棠奏模治行第一,调补迪化州。 编修廖寿丰荐模器识宏远,堪备阃寄。 时回久乱,民户寥落,模和辑汉、回,耕者复聚。 时议定赋则,模谓经画穷塞,当通周官一易再易之义,令民以二亩当一亩,徵其六缓其四。 宗棠采其议,边民始有久居志。 历署兰州府、兰州道、按察使,调直隶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护巡抚。 光绪十七年,授甘肃新疆巡抚。 当葱岭西,有地曰帕米尔,乾隆间为我军锋所及,高宗尝勒铭焉。 葱岭东南有小部落曰坎巨提,岁纳贡于我。 模未至新疆,俄侵帕米尔,谋通印度,英攻破坎巨提。 中外方议战,模谓:“将士能戡土匪,未能御强敌。 军资百物,运自内地,数月乃达。 俄、英铁轨,瞬息可至。 新疆与俄相接几五千里,增兵十倍未足固。 当民穷财匮之时,不可轻言战。 惟当购机炮,扩电线,饬边将严为备。 羁坎巨提故酋无令北走,而抚其流民,与驻俄、英使臣合争。 ”议未定,俄曰防英,英曰防俄,莫可究诘。 明年,二国兵益进,将吏咸愤激请战,终不许。 于是奏请废黜坎巨提故酋。 会英人亦立其弟买卖提艾孜木,令镇抚部民,岁纳贡如故事,坎巨提事乃定。 而俄兵在帕米尔,意叵测。 模以边防无效,自请罢斥,不允。 廷议将以帕米尔为三国瓯脱,英垂诺,俄犹不可,陈兵相持。 模取德意志兵法练边军,选幼童百馀,课以测算诸法,将徐推之各军。 见将佐必以惜劳苦、宝枪弹为戒。 初,俄人借巴尔鲁克山以处所属哈萨克,期十年。 山饶水泉林木,当塔城西北,广袤数百里。 至是期满,无还意。 模争之,逾年乃如约。 俄商及附英诸部至新疆皆不税。 模曰:“是独苦吾民! ”为奏请普免焉。 缠回文字语言不相通,汉民愚之,贷金辄取重息,至卖鬻妻子以偿。 模为之规定章条,令读书习汉语,于是回族欣欣向化矣。 罗布淖尔,古蒲昌海也,荒沙无垠,亘新疆中部。 模议辟径路,自新疆之南,青海、西藏之北,噶斯、乌兰达布逊、阿耨达、托古兹尼蟒依诸大雪山之阴,迂回出入,分道测绘,得金铁煤诸矿数十百计,欲开采利民,以绌于赀,工不克举。 乃于罗布淖尔北四百馀里筑蒲昌城,南百四十里设屯防局,回民徙居成村落。 其后设置营县,实自模开之。 二十年,日本略朝鲜,朝议决战,师屡败。 甘肃提督董福祥先以祝嘏在京,募兵备战,河湟回族闻乱思蠢动。 二十一年春,撒拉河州、西宁、大通诸回先后反。 西宁回酋刘四伏尤悍,模遣将援巴燕戎格,与总督杨昌濬合疏请命福祥帅师西援。 夏,平番回亦变,河西诸府东不能通省会,则西乞援新疆。 模奏陈回乱日亟,部遣诸将罗平安戍哈密,牛允诚守安西、玉门,赵有正屯肃州,而于哈密置东防营务处,以道员潘效苏护诸将。 诸乱回遣其徒出关煽新疆回部。 九月,绥来回发难,以有备,旋定。 迪化回应之,模诇知莠民与牙役密相结,捕斩六人而乱弭。 十月,回逼甘州,上罢昌濬,以模署陕甘总督,命入关剿抚。 时福祥将甘军渡洮,魏光焘将湘军临湟水。 模策东路兵大集,回且西窜,乃遣兵分驻天山北迪化、镇西为中权,而缮完防御天山以南诸要隘。 后路既设备,乃将马步八营驰入关,道经沙漠至吐鲁番城,回王玛木特来会,勖以大义。 至哈密,校阅各军,令缠回与焉。 模以有正兵寡,戒毋轻出。 有正喜功,出攻察汉俄博、永安二城皆下。 二十二年元夕,薄北大通营,败归。 模遣凉州戍军赴援。 二月,入关,群回敛聚山南,模至兰州视事,令效苏督诸将略北大通营,破所领十大庄堡,戮其酋,歼数千人,诸回气夺。 会光焘亦定西宁,诸回自水峡口西窜青海。 模令效苏等出塞,陈兵玉门诸山径,毋纵贼出平地。 青海蒙古积弱,久怵回悍,告急。 朝议令光焘、福祥二军追逐。 模以师行绝域,粮刍车驮,重为民累,内地空虚,为祸滋大,奏寝其议。 新疆将吏虑回更西窜,亦告急。 朝议令提督邓增出青海,张俊防北路。 模策贼非至玉门、敦煌掠食,不能遽犯新疆,复请罢移军议,而令增屯肃州为声援。 光焘将湘军还陕西,以与福祥不相能也。 贼自青海犯玉门,允诚等击却之。 模令玉门军赴安西。 五月,贼大至,刘四伏夺路求食,诸将力战,金兰益匹马陷阵,大败贼于牛桥,降斩各数千人,饥冻死碛中者过半。 四伏以千数骑遁,中道伏发,就擒。 于是徙降回塔里木河滨,计口授田。 关内外悉平,论功,实授总督。 方日事之初起也,和战议不决。 模言:“国强弱视人才,人才不足,和战皆不足恃,即战胜亦无益。 ”因言:“天下事当变通者非一,如减中额,停捐例,汰冗员,令京官升迁不出本部,司员分类治事,删弃旧案,破除旗兵积习,禁士大夫食鸦片,分设算学、艺学科目,废武科,变操法,择勋旧子弟游学各国,培植工艺。 尤原皇上鉴天灾之屡警,念民困之莫苏,懔内政之宜修,知外患之难弭,毋始勤终怠,毋狃目前而忘远虑。 ”时中外诸臣条奏,多言变法袪积习。 模言:“推行宜渐,根本宜急。 聚阘茸嗜利之辈以期富强,止于旧法外增一法,不得谓之变法;于积习外增一习,不得谓之袪积习。 欲求富强,当先崇节俭,广教化,恤农商。 ”其恉意大率类此。 模督陕甘数年,锐欲开矿制械,兴学广教,皆以用不足,不能尽举,累疏乞罢。 二十六年,述职入觐,道疾,留陕西。 俄调补两广总督。 两宫西幸,迎谒蒲州,再乞休,不允,乃力疾上官。 二十七年,疏请裁减宦官,略言:“宦官干政,史不绝书,我朝家法严明,从未有内监预闻政事。 然除弊如除莠,留其芽蘖,终恐发生,宜大加裁汰。 内廷差使悉可改用士人,定宫府一体之制,永不再选内监,非唯一时盛事,实亦千古美谈。 ”别疏言:“变通政治,宜务本原。 本原在朝廷,必朝廷实能爱国爱民,乃能以爱国爱民责百官;必朝廷先无自私自利,乃能以不自私不自利望天下。 转移之道,一曰除壅蔽,一曰去畛域,一曰务远大。 朝廷当以身作则,克己胜私,否则虽日言变通,无由获变通之效。 ”   粤故多盗,模定清乡章程,信赏必罚。 凡练军分屯,许所在州县节制。 一岁中捕斩名盗千馀人,钦、廉、肇、罗诸属盗薮,皆次第削平。 模谓民贫思乱,非杀可止,令府县设劝工厂,囚不至死者令入厂教养。 广东名饶富,然取诸民者已重于他行省,岁不足五百馀万,则取之赌规,仍不足,则贷之外人。 模睹民力已屈,追呼不得宽,欲有所兴革,皆坐中沮。 迭疏请疾,甫受代,九月,卒于广州,赠太子少保,谥勤肃。 模自为诸生,食贫力学,与平湖优贡生顾广誉、震泽诸生陈寿熊、吴江举人沈曰富以道义相勖。 既通籍,大学士阎敬铭、总督杨昌濬皆尝论荐,不以告模,模亦不谢也。 俭约自将,不立崖岸,恂恂卑下,将吏争为用,而无敢以私干者。 卒后,兰州、迪化皆允建专祠。 李兴锐,字勉林,湖南浏阳人。 粤寇乱,以诸生治乡团。 曾国藩治军东下,檄主军糈,驻祁门。 江南饥民就食者万计,兴锐虑为寇乘,先期结筏以济,获安全,叙知县。 数荐知府。 同治四年,唐义训、金国琛两军顿徽州,索饷譁变。 兴锐闻之,单骑叩其壁,谕之曰:“若辈不远千里,从军讨贼,为富贵计耳,奈何自戕为? 使寇知之而蹑吾后,吾无〈口焦〉类矣! 饷不给,咎在台。 期以三日,逾期请杀我! ”众曰:“唯命! ”乃潜访主谋者三人,白国藩僇之,事定。 金陵既克,储平馀银四十馀万。 目击戎烬后僵尸蔽野,因出所馀购义冢一区,聚暴骨瘗之。 八年,调直隶,补大名府,洊升道员,乞终养。 国藩再督两江,檄综营务,与彭玉麟规订水师营制。 国藩卒,李宗羲代督,亦颇信仗之。 时日本窥台湾,江海戒严。 兴锐言于宗羲,躬履江阴、狼山、吴淞、崇明,择险设守,始倡缘海筑炮台议。 光绪改元,综办上海机器制造局,博采西国新器,增建铁船炮厂,鸠工庀材,阅十稔,规模略备。 遭母丧去官,服竟,命偕鸿胪寺卿邓承修往勘中越边界。 十二年,充出使日本大臣。 会遘疾,未上。 居三年,补天津道,旋调山东东海关道。 威海为日人所据,居民惶恐,兴锐建议勘地分界,主客互守,闾市获安堵。 其办交涉,独条理精整,事可许者,一诺辄立办;遇所不可,则抗辩广坐,常服远人。 迁长芦盐运使,历福建按察使、布政使。 二十六年,擢抚江西。 拳匪衅作,顽民相率不靖,旬日间毁教堂数十,掠教民财产,积案二千馀。 兴锐劾罢疏防官十馀人,限三月定谳,议偿恤费八十馀万,唯节饷以弥罅漏。 和议成,偿款累百万,仍以节饷资挹注;犹不足,则取之土药釐榷,绝不累民间毫末。 署南赣镇申道发统军骄蹇不奉法,首劾罢之,军纪始肃。 兴锐事国藩久,论治壹循轨迹,重实行。 是时上方乡新政,乃以十事上,曰:开特科,整学校,课官吏,设银行,铸银币,维圜法,立保险,修农政,讲武备,而归本于用人,为安内攘外之策,言至深切。 旋移抚广东。 二十九年,署闽浙总督。 闽自军兴,局所林立,有善后、济用、劝捐、稽覈、税釐诸目,丛弊益甚。 兴锐受事,裁诸局所,并为财政局,事权始一。 于是釐定常备军制,汰虚冗,节浮费,而闽事稍稍振矣。 逾岁,调署两江。 旋病卒,谥勤恪。 史念祖,字绳之,江苏江都人,刑部尚书致俨孙。 念祖幼颖异,好读兵家言。 逾冠,入赀为通判。 从乔松年军解蒙城围,有功。 僧格林沁战殁曹州,捻益炽,皖北麋沸。 念祖率师复英山,克高圩。 雉河集者,张洛行老巢也,英翰守之,陷重围,誓必死,念祖计出之,而自驻其地,期以二十日相见城下。 乃为均粮法,数却寇。 尝坐堞上弹琵琶,教士卒歌,寇出视,皆惊叹。 一日,闻枪炮声,知援至,与寇战,乃令居民登陴守,别选锐卒四千分道夹击,纵横扫荡,寇大溃,谒英翰止逾二日云。 数保道员。 同治六年,移师凤阳。 时捻酋李允谋窥庐、凤,诣五河就李世忠。 念祖诇知之,计说世忠缚以献,钅巢送寿州寘之法,晋按察使。 援滕县,既捷,师还,寇逾万蹑其后,乃掘深沟,布机械,阴徙去,追骑多坠死,人服其智略。 直东平,赐号捷勇巴图鲁。 八年,除山西按察使,年未及三十也。 上虑其资名轻,与直隶按察使张树声易官,令曾国藩察覆,称念祖明爽,磨厉当成大器,宜稍缓任事,遂解职,留直差序。 十年,左迁甘肃安肃道,主关内外粮运,给食不乏,征西军倚以集事,颇见赏于左宗棠。 光绪四年,晋按察使。 多所平反,理俞应钧等杀降回谳忤宗棠意,再被劾去。 十年,起云南按察使。 历贵州,调补云南布政使。 时总督岑毓英督师出关,需饷亟,而巡抚张凯嵩与有郄。 念祖为陈公私利害,请以地丁钱漕受巡抚指麾,釐金杂税供总督兵饷,复为贷商款备粮械,毓英德之,密荐其贤。 二十一年,授广西巡抚。 桂故多匪,至则选卒逐捕,痛绳以法,匪皆敛迹。 坐失察赃罪,罢免。 三十一年,赏加副都统衔,命赴奉天随将军赵尔巽治赈。 寻督三省盐务及财政局。 奉省吏治不饬,冒宪黩货,弊风相踵,念祖佐尔巽力抉其弊,蠲苛息烦,岁入倍蓰。 期年奏绩,上嘉之,晋记名副都统。 尔巽移蜀,徐世昌代之,又劾罢。 宣统二年,卒。 尔巽先后上其功,复巡抚原官,恤如制。 论曰:寇乱初平,安民保土,自以吏治为先,然非负文武干用如宝桢诸人,亦不易言效也。 宝桢政尚威猛,瀚章治参清静,而昌濬则不免于姑息。 树声有智略,秉璋称综覈。 荣光、士杰皆善于用兵,而疏于行政。 兴锐重实效,念祖好行权。 模独识议宏远,能见本原。 此十人中虽治绩不必尽同,其贤者至今犹絓人口,庶几不失曾、左之遗风欤。 发布时间:2025-11-25 14:47:3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