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 内容: 隋皇甫績《隋書皇甫績傳》:績,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 三歲而孤,為外祖韋孝寬所鞠養,嘗與諸外兄博弈。 孝寬以其惰業,督以嚴訓,憨績孤幼,特舍之。 績歎曰:我無庭訓,養於外氏,不能克躬勵己,何以成立。 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於是精心好學,略涉經史。 唐一李智雲《新唐書高祖諸子傳》:李智雲,高祖淵子,初名稚詮,善騎射,工書弈。 隋大業末從建成寓河東,高祖初,建成走太原,吏捕智雲送長安,為陰世忠所害,年十四。 武德元年,追王及諡。 劉黑闥《舊唐書劉黑闥傳》:劉黑闥,貝州漳南人。 無賴,嗜酒,好博弈,不治產業。 裴寂《舊唐書裴寂傳》:寂,字元真,蒲州桑泉人也。 大業中,歷侍御史、駕部承務郎、晉陽宮副監。 高祖留守太原,與寂有舊,時加親禮,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弈。 至於通宵連日,情忘厭倦。 張蘊古張蘊古,相州洹水人也。 性聰敏,博涉書傳,善綴文,能背碑復局。 唐武德末,為大理丞,上大寶箴。 《舊唐書刑法志》:時河內人李好德,風疾瞀亂,有妖妄之言。 詔案其事,蘊古奏:好德癲病有徵,法不當坐。 治書侍御史權萬紀,謐蘊古貫相州,好德之兄存德為其刺史,情在阿縱,奏事不實。 太宗曰:吾嘗禁囚於獄內,蘊古與弈棋,今復阿縱好德,是亂吾法也。 遂斬於東市,既而悔之。 高智周《新唐書高智周傳》:高智周,常州晉陵人。 第進士,常復弈誦碑無誤者。 官至右散騎常侍。 智周所善義興蔣子慎,有客嘗視兩人曰:高公位極人臣而嗣少弱,蔣侯宦不遠,後且興。 子慎終達安尉,其子繪往見智周,智周方貴,以女妻之,生子挺,歷湖、延二州刺史。 挺生洌、渙,皆擢進士。 洌子煉,渙子銖,又有清白名,而高氏後無聞。 王勃王勃,字子安,龍門人,通孫。 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摘其失。 《雲仙雜記》:王勃圍棋,率下四子,成一首詩,勃猶詫之,向人曰:吾自奪造化,雖一時之間,百用亦可。 王睃《舊唐書王方慶傳》:王睃,方慶少子。 雍州咸陽人。 工書知名,尤善琴棋,而性多嚴整,官至殿中侍御史。 盧藏用《舊唐書盧藏用傳》:藏用,字子潛,幽州范陽人,有集二十卷。 工篆隸,好琴棋,當時稱為多能之士。 少與陳子昂、趙貞固友善,二人並早卒。 藏用厚撫其子,為時所稱。 新書本傳,稱其弈思精遠。 李隆基唐玄宗,姓李氏,諱隆基,睿宗旦第三子。 性英武,善騎射,通音律曆象之始。 《酉陽雜俎》:玄宗夏日嘗與親王棋,貴妃立於局前觀之。 上數子將輸,貴妃放康國猧子上局,局子亂,上大悅。 王鉷《舊唐書王鉷傳》:王鉷、太原祁人也。 玄宗時,官至銀青光祿大夫,都知總督,兼二十餘使。 天寶十一載,邢縡潛構逆謀,鉷連累賜自盡。 鉷好弈棋,繹善棋,鉷弟戶部郎中銲與縡情密,因是致死。 楊季鷹楊季鷹,失其里居。 《舊唐書新羅傳》:開元二十五年,新羅王興光卒,詔贈太子太保,仍遣左讚善大夫邢璹攝鴻臚少卿,往新羅吊祭,並冊立其少子承慶,襲父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 璹將進發,上製詩序,太子以下及百僚,咸賦詩以送之。 上謂璹曰:新羅號為君子之國,頗知書記,有類中華,以卿學術,善與講論,故選使充此。 到彼宜闡揚經典,使知大國儒教之盛。 又聞其國人多善弈棋,因令善弈人率府兵曹楊季鷹,為璹之副。 璹等至彼,大為番人所敬,其國棋者,皆在季鷹之下。 於是厚賂璹等金寶及藥物等。 王積薪王積薪,玄宗時,官翰林,當時稱為圍棋第一。 《雲仙雜記》:積薪夢青龍吐棋經九部授己,其藝頓精。 王每出遊,必攜圍棋短具,畫紙為局,與棋子並盛竹筒中,繫於車轅馬鬛間。 道上雖遇匹夫,亦與對手,勝則徵餅餌牛酒取飽而去。 玄宗幸蜀,積薪隨扈,遇蜀山孤姥,事載仙異傳中。 《宋史藝文志》:載有王積薪等《棋訣》三卷。 鄭樵《通志》:《鳳池圖》一卷,積薪撰。 又《金穀九局圖》一卷,唐開元中,王積薪、馮汪二人於太原尉陳九言金穀第弈棋,為金穀園圖。 唐韓偓詩:手風慵展八行書,眼病休看九局棋。 即指此也。 釋一行《舊唐書方伎傳》:僧一行,姓張氏,少聰敏,博覽經史,尤精曆象陰陽五行之學。 出家為僧,隱於嵩山,尤明著述,撰《太衍論》三卷,《攝調伏藏》十卷,《天一》、《太一》及《太一局》、《遁甲經》、《釋氏係錄》各一卷。 又撰《開元大衍曆經》,為疇人推步之祖。 卒年四十五歲,諡曰:大慧禪師。 《酉陽雜俎》:一行本不解弈,因會燕公宅,觀王積薪一局,遂與之敵。 笑謂燕公曰:此但爭先耳,若念貧道四句乘除語,則人人可為國手。 李泌《舊唐書李泌傳》:李泌,字長源,魏八柱國弼六世孫,徙居京兆,七歲為文。 玄宗開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難,禁中有員俶者,九歲升堂,辭辨注射坐人皆屈。 帝異之,曰:半千孫固當然。 因問童子:豈有類若者? 俶跪奏:臣舅子李泌。 帝即馳召之。 泌即至,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棋,因使說試其能。 說請賦方圓動靜,泌逡巡曰:願聞其略。 說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聘材。 靜若得意。 說因賀帝得奇童。 帝大悅,曰:是子精神要大於身。 賜束帛,敕其家曰:善視養之。 (案:《李鄴侯外傳》較《唐書》詳備,附錄之:開元十六年,玄宗御樓大脯,夜於樓下置高座,召三教講論,泌姑子員俶,年九歲,潛求姑備儒服,夜升高座,辭辨鋒起,譚者皆屈。 玄宗奇之,召入樓中,問姓名,乃曰:半幹之孫,宜其若是。 因問外更有奇童兒者乎? 對曰:舅子泌,年七歲,能賦敏捷。 問其宅居所在,命中人潛伺於門,抱之以入,戒勿令其家知。 玄宗方與張說觀棋,中人抱泌至,俶與劉晏皆在帝側。 及玄宗見泌,謂說曰:後來者與前兒迥殊儀狀,真國器耳。 說曰:誠然。 遂命說試為詩,即令詠方園動靜,曰:願聞其狀。 說應曰:方如棋盤,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 說以其幼,仍教之曰:但可以意虛作,不得更實道棋子。 泌曰:隨意即甚易耳。 玄宗笑曰:精神大於身。 泌乃言曰: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 說因賀曰:聖代嘉瑞也。 玄宗大悅,抱於懷,撫其頭,命果餌啖之。 遂送申王院,兩月方歸。 仍賜及物及彩帛數十,且喻其家曰:年少恐與兒有損,未能與官,當善視之,乃國器也。)杜甫杜甫,字子美,其先自襄陽徙河南,父閑,為奉天令,遂居杜陵,而甫生焉。 少舉進士,肅宗時,拜左拾遺,後流寓劍南,依嚴武。 武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博極群書,善為詩歌,涵渾汪洋,千態萬狀,憂時即事,世號詩史。 甫能弈,屢形吟詠中,《秋興》云: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身世不勝悲。 《江村》云: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贈王侍御契》云:置酒高林下,觀棋積水濱。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云:且將棋度日,應用酒國年。 《贈鄭讜處士》云:寒歸山觀隨棋局,暖入汀洲逐釣輪。 《題終明府水樓》云:楚江巫峽半雲雨,清簟疏簾看弈棋。 (《東坡詩話》:參寥子言,老杜詩云:楚江巫峽半雲雨,清簟疏簾看弈棋。 此句可畫,是恐畫不就耳。 僕言公禪人,亦復愛此綺語耶。 寥云:譬如不事口腹人,見江瑤柱,豈免一朵頤哉。)《奉寄江寧旻上人》云:棋局動隨幽澗竹,袈裟憶上泛湖船。 (案朱瀚注:旻居幽澗,公攜棋局以相隨,公在湖船,旻著袈裟而同泛。)詠棋甚多,略舉數聯,足知甫之能弈矣。 呂元膺呂元膺,字景夫,鄆州東平人。 學識深遠,處事得體,正色立朝,有台輔之望。 由河中節度使,入拜吏部侍郎,改太子賓客卒。 《玉泉子》云:元膺為東都留守,常與處士對棋之次。 有文簿堆擁,元膺方秉筆閱覽,棋侶謂呂必不顧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勝。 呂輒已窺之,而棋侶不寤。 翌立,呂請處士他適,內外人莫測,棋者亦不會,仍以束帛贐之。 如是十年許,呂疾亟,命兒侄列前曰:遊處交友,爾宜精擇,吾為東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 當日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跡可畏。 亟言之,慮其憂長,終不言,又恐汝輩滅裂於知聞。 言皆,惘然長逝王叔文《新唐書王叔文傳》:王叔文,越州山陰人,以棋待詔,頗讀書,班班言治道。 德宗詔直東宮,太子引以侍讀。 與呂溫、李景儉、柳宗元、劉禹錫為死友。 劉禹錫有子劉子傳云:王叔文以善棋得通籍,超拜起居舍人,翰林學士,薦丞相杜佑為度支鹽鐵使,自為副,貴震一時,自言猛之後,有遠祖之風。 東平呂溫,隴西李景儉,河東柳宗元,以為信然。 三子者皆予厚善,日夕過言其能,叔文實工言治道,能以口辨移人。 後貶虔州司馬,誅死。 釋儇《湖南通志》:僧儇,長沙人,工弈棋。 劉禹錫作《觀棋歌》送之云:長沙男子東林師,間讀藝經工弈棋。 有時凝思如入定,暗復一局誰能知。 今年仿餘來小桂,為袍袖中貯新勢。 山城無事秋日長,白晝懵懵眠匡床。 因君臨局看鬥智,不覺遲景沈西牆。 自從仙人遇樵子,直到開元王長史。 前身後身付餘習,百變千化無窮已。 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見搏擊三秋兵。 雁行布陣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驚。 行盡三湘不逢敵,終日饒人損機格。 自言台閣有知音,悠然遠起西遊心。 商山夏木陰寂寂,好處徘徊駐飛錫。 忽思爭道畫平沙,獨笑無言心有適。 靄靄京城在九天,貴遊豪士足華筵。 此時一行出人意,賭取聲名不要錢。 鄭注《舊唐書王守澄傳》:鄭注,翼城醫人。 敏悟過人,博通典藝,棋弈醫卜,尤臻於妙,人見之者,無不歡然。 嘗出入節度使李家,元和中,宦官王守澄為徐州監軍,遇於處,能為反老成童之劑,與守澄,服之頗效。 張南史《唐詩紀事》:張南史,字季直,幽州人。 以試參軍,好弈棋,其後折節讀書,遂入詩境。 李端哭之云:諫草文猶在,圍棋智不如,高仲武云:張君弈棋者,中年感激,苦節學文,數年間稍入詩境,如:已被秋風教憶膾,更聞寒雨勸飛觴。 事與物力俱矣。 发布时间:2025-04-17 12:59:3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