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十·志第四十七 内容: ○食货十三   △赈恤下 入粟补官内外诸仓 惠民药局   灾赈:   中统元年,平阳旱,赈之。 二年转懿州米万石,赈亲王塔齐尔部饥民。 赈桓州饥民。 三年,甘州饥,给银赈之。 发粟三十万石,赈济南饥民。 四年,赈河西饥民银三千七百两。 彰德路及洺、磁二州旱,赈之。 赈东平等处贫民钞四千锭。 赈诸王只必帖木儿部贫民。 五年,益都民饥,赈之。 至元元年,诸王算济所部营账火。 发粟赈之。 二年,辽东饥,发粟万石、钞百锭赈之。 一年,益都民饥,赈之。 六年,东平、河间十五属饥,赈之。 东昌路饥,赈米二万七千五百九十石。 济南路饥,赈米十二万八千九百石。 高唐、固安二州饥,以米二万六百石赈之。 八年,赈北京、益都饥。 赈济南路饥。 赈大都路饥。 九年,以籍田所储粮赈民不足,又发近地官仓济之,赈水达达部饥。 赈辽东等路饥。 十年,赈诸王塔察儿部民饥。 赈甘州等处诸驿饥民。 赈诸王塔察儿部布万司疋。 是岁,诸路虫蝻灾五分,霖雨害稼九分,赈米凡五十四万五千五百九十石。 十一年,诸路眶蝗等虫灾凡九所,民饥,发米七万五千四百十五石、粟四万五百九十九石以赈之。 十二年,卫辉、太原等路旱,河间霖雨伤稼,凡赈米三千七百四十八石、粟二万四千二百六石。 濮州等处,命代粮五千石。 十三年,东平、济南、泰安、德州、涟海、清河、平滦,西京西三州,以水旱,赈军民站户米二十二万五千五百六十石、粟四万七千七百十二石,钞四千三百八十二锭有奇。 十四年,赈东平、济南等郡饥民米二万一千六百十七石、粟二万八千六百十三石、钞一百三十锭。 十五年,咸淳府及良民户饥,以钞千锭赈之。 赈别失八里日忽思等饥民钞二千五百锭。 是岁,西京、奉圣州及彰德等处水旱民饥,赈米八万八百九十石、粟三万六千四十石、钞二万四千八百八十锭有奇。 十六年,以江南所运糯米不堪用者赈贫民。 十七年,高邮等处饥,赈粟九千四百石。 十八年,扬州火,发米七百八十三石赈被灾之家。 通、泰二州饥,发粟二万一千六百石赈之。 遣使赈瓜、沙州饥民。 开原等路六驿饥,命给帛万二千疋,鬻妻子者,官为赎之。 十九年,真定饥,赈粮两月。 二十年,以帛千匹、钞三百锭赈水达达四十九站。 二十一年,合剌禾州民饥,户给牛两头、种二石,更给钞十一万六千四百锭,粜粮六万四百石赈之。 二十二年,于京城南城设赈粜铺三所,发海运粮减直粜之,白米减钞五两,南粳米减三两。 自是岁以为常。 发钞二万九千锭、盐五万引、市米赈阿只吉所部饥。 二十三年,大都六属郡饥,赈粮两月。 二十四年,咸平等处霜雹为灾,诏以海运粮五万石赈之。 以陈米贷贫民。 诸王薛彻都等所部雨土七昼夜,牛羊死者不可胜计,市棉布给之,计直钞万四千六十七锭。 以粮给诸王阿只吉部贫民,大口二斗,小口一斗。 二十五年,杭州、平江连岁大水,赈其尤贫者,发海运米十万石,赈辽阳省军民饥者。 懿州饥,以米十五万石赈之。 莱阳、蒲台二县饥,出米下其直赈之。 尚书省臣言:“杭、苏、湖、秀四州大水,请辍上供米二十万石,赈之。 ”从之,减米价,赈京师。 发大路粟,赈流民。 胶州连岁大水,令减价粜米以赈之。 发米三千石,赈灭吉儿带所部饥民。 二十六年,发和林粮千石,赈诸王火你赤部曲。 西安饥,减价粜米二万石。 甘州饥,发钞万锭赈之。 辽阳饥,货高丽米六万石赈之。 宁夏路饥,下其价粜米万一千石赈之。 命甘肃行省给合的所部饥者粟。 安西饥,减价粜米二万石。 甘州饥,发钞万锭赈之。 桂阳路饥,下其价粜米八千七百二十石以赈之。 合剌部饥,出粟四千三百二十八石有奇以赈之。 驸马爪忽儿部曲饥,赈之。 蠡州饥,发河西务米二千石,减价粜以赈之。 诸王铁失、孛罗带部众饥,敕上都、辽阳发粟赈之。 河西务饥,发米赈之。 左右卫顿田大水伤稼,发米四百万石赈之。 武平路饥,发常平仓米万五千石赈之。 赈保锭等路屯田户饥。 平滦昌国屯田饥,赈米一千六百五十六石。 输米千石赈平滦饥。 赈文安县饥民。 桓州等驿饥,以钞给之,蠡州饥,发义仓赈之。 伯颜所部阿剌户饥,以粟七千四百七十石赈之。 赈马站户饥。 二十七年,大都饥,减价粜粮五万石赈这。 丰润署田户饥,给六十日粮。 开元路宁远县饥,发钞二千锭赈之。 兴州兴安饥,给九十日粮。 伯答罕民户饥,给六十日粮。 渐东诸路饥,给九十日粮。 任邱县饥,给九十日粮。 阇兀所部阑遗饥,给六十日粮。 保锭路锭兴饥,发粟五千二百六十四石赈之。 中山畋户饥,给六十日粮。 广济署饥,给粟二千二百五十石。 渔阳等处稻户饥,给三十日粮。 永昌站户饥,给米赈之。 令大都路以粟六万二千五百六十石赈通州流民。 诸王小薛部饥,给六十日粮。 定兴站户饥,给三十日粮。 出鲁等千一百十五户饥,给六十日粮。 平滦民万五千四百六十五户饥,赈粟五千石。 纳都等站户饥,给九十日粮。 以米千二百石赈诸王赤只里部众。 河东山西道饥,敕宣慰使阿里火者购米赈之,又命阿里火者发大同钞本二十万锭赈饥民。 二十四年,赈桓州饥民五百石。 武平地震,发钞八百四十锭,转海运米万石赈之。 尚书省臣言:“江阴、宁国等路大水,民流移者四十五万八千四百七十八户。 ”帝曰:“此亦何待上闻,当速赈之。 ”凡出粟五十八万二千八百八十九石。 八鲁剌思部饥,命宁夏路给米三千石赈之。 隆兴苦盐泺等驿饥,发钞七千锭赈之,滦阳县饥,给六十日粮。 不耳答失所部饥。 给九十日粮。 二十八年,以去岁陨霜害稼,赈宿卫怯怜口粮二月,发米赈瓮古饥民。 太原饥民,口给粮两月或三月,遣官覆验。 水达达、咸平路饥,发粟赈之。 杭州、平江等五路饥,发粟赈之。 溧阳、太平、徽州、广德、镇江五路亦饥,赈之如杭州。 赈辽阳、武平饥民。 以沙不丁等米赈江南饥民。 以米三千石,赈阔里吉思饥民。 赈桓州等西站、女真等站饥。 大都饥,出米二十五万四千八百石赈之。 诸王出伯部曲饥,给米赈之。 塔叉儿、塔带民饥,发米赈之。 给按答儿民户四月粮。 女真部饥,借高丽粟赈给之。 平滦路及丰赡、饥民二署饥,出米万五千石赈之。 二十九年,清州饥,就陵州粟四万七千八百石赈之。 给辉州龙山、和平等县饥民粮。 赈德州齐河、清平、泰安州饥民。 山东廉访司言:“棣州春旱且霜,夏霖潦,乞赈恤。 ”敕依东平州,发附近官廪计口给之。 隆兴跑饥,给钞二千锭,复发粟以赈之。 辽阳水达达、女真饥,诏忽都不花趣海运给之。 河西务水,给米赈之。 帖木塔儿等所部民饥,诏给米五千石以赈之。 华容县水,发米二千一百二十五石赈之。 至元三十一年,赈宿卫士怯怜口粮三月。 辽阳所属九处大水,命赈恤之。 以伯要歹忽剌出所隶一千户饥,赐钞万锭。 元贞元年,以京师米贵,设肆三十所,发粮七万石粜之,白粳米每石中统钞十五两,白米十二两,糙米六两五钱。 以陨霜杀禾,赈安西王山后民米一万石。 赈辽阳民被水者粮两月。 宣德府大水,给粮两月。 以粮一千三百石赈隆兴路饥。 以二千石赈灭秃等军饥。 二年,平阳路之绛州、台州路之黄岩州饥,杭州火,并赈之。 济南民饥,发粟赈之。 福建、广西两江道饥,发粟赈之。 大都、保锭、济梁、江陵、沔阳、淮安水,金、复州风拔禾,太原闻喜、河南芍陂旱,免其田租。 大德元年,汴梁、归德水,木邻等九站饥,以米六百四十石赈之。 以饥,赈水达达粮五千石,公主囊家真位二千石。 卫辉路旱疫,澧州、常德、饶州、临江等处,温之平阳、瑞安二州大水,镇江之丹阳、金坛旱,并以粮给之。 庐州无为州江潮泛,溢历阳,合肥、梁县及安丰之蒙城、霍邱县,扬州、淮安路饥,韶州,南雄州、处州、温州皆大水,并赈之。 常德路大水,常州路及宜兴州旱,并赈之。 般阳路饥疫,给粮两月。 二年,建康等路水,发临江路粮二万石赈之。 发庆元粮五万石,减其直以赈饥民。 江西、江浙水,赈饥民二万四千九百有奇。 赈隆兴、临江两路饥民。 又赈金、复州屯田军粮二月。 三年,鄂、岳、汉阳等路旱,免其酒课、夏税。 江陵路旱蝗,弛湖泊之禁,仍以粮赈之。 四年,发粟十万石,赈湖北饥。 宁国、太平路旱,以粮二十万石赈之。 建康、常州、江陵饥民八十四万八千六十余,人给粮,二十二万九千三百九十余石。 建康、平江、浙东等处饥民,粮二十二万九千三百余石。 五年,平江等十四路大水,以粮万石随各处时直赈粜。 江湖泛滥,东起通、泰、常州,西尽真州,以粮八万七千余石赈之。 称海北十三站大雪,牛马多死,赐钞一万一千余锭。 五年,上都大水,减价粜粮万石赈之。 六年,湖州等路饥,赈粮二十五万一千余石。 大同等路亦饥,赈粮一万六千石。 济南霖南,民多流离,发粟赈之,并赐钞三万锭。 保定等路饥,以钞万锭赈之。 道州旱,辽阳饥,发粟赈之。 岳木忽而等部民饥,以乳牛、牡马济之。 以米二千石赈应昌府。 亦乞烈等二站饥,赈米一百五十石。 以粮四千余石,赈广平路饥民,万五千石,赈江西被水之家,二百九十余石,赈铁里平等四站饥户。 宁海州饥,以米九千四百石赈之。 七年,平江等十五路民饥,减直粜粮三十五万四千石。 武冈饥,减价粜粮万石以赈之。 常德路饥,减直粜粮万石以赈之。 平阳、太原地震,遣使分道赈济,为钞九万六千五百八锭,仍免太原、平阳今年差税。 诏内郡比岁不登,其民已免差者,并蠲免其旧租。 以钞万锭,赈归德饥民。 八年,平阳、太原地震,命赈恤之。 扶风、岐山、宝鸡诸县旱,乌撒、乌蒙、益州、忙部、东川等路饥疫,并赈恤之。 太原之交城、阳曲、管州、岚州,大同之怀仁雨雹陨霜杀禾,杭州火,发粟赈之。 潮州飓风海溢,民溺死者众,给其被灾户粮两月。 以平阳、太原去岁地大震,免其税课一年。 九年,归德濒岁被水,民饥,给粮两月。 大同路地震,怀仁县地裂二所,以钞四千锭、米二万五千余石赈之。 是年,租赋、税课、徭股一切除免,以汴梁、归德、安丰去岁被灾,潭州、郴州、桂阳、东平等路饥,并赈恤之。 以晋宁累岁被灾给钞三万五千锭。 宝庆路饥,发粟五千石赈之。 潼川霖雨江溢,溺死者众,饬有司给粮一月,免其田租。 琼州屡经寇叛,隆兴、抚州等路水,汴梁霖雨为灾,并给粮一月。 澧阳县火,赈粮二月,沔阳之玉沙江溢,陈州之西华河溢,峄州水,赈米四千石。 扬、潭、郴及藤、沂等郡饥,减直粜粮五万一千六百石,赈之。 十年,奉圣州怀来县民饥,给钞九百锭。 镇西武靖王所部民饥,发甘肃粮赈之。 道川、营道等处江溢山裂,溺死者众,复其田租。 辽阳饥,赈贷有差。 宣德等处雨雹害稼,大同之浑源陨霜杀禾,平江大风海溢,道州、武昌、永州、兴国、黄州、沅州饥,减直赈粜七万七千八百石。 开成路地震,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以钞万三千六百余锭、粮四万五千一百余石赈之。 成都等县饥,减直赈粜米七千余石,吴江大水,发米万石赈之。 武昌路火,给被灾者粮。 益都、扬州、辰州饥,减直粜米二万一千余石。 十一年,以饥,赈安州高阳等县五千石,漷州谷一万石,奉符等处钞二千锭两,浙、江东等处钞三万余锭、粮二十万石。 又劝富民赈籴粮一百四十余万石。 凡施米者,验其数之多少授以院务等官。 又以钞十万七千余锭、盐引五千道、粮三十万石,赈绍兴、庆元、台州三路饥民。 至大元年,淮安等处铠,从河南行省言,以两浙盐引十万买粟赈之。 以北来贫民八十六万八千户仰食于官,非久计,给钞百五十万锭,币帛准钞五十万锭,命太师月赤察儿、太傅哈剌哈孙分给之。 江浙行省饥,赈米五十二万五千石、钞十五万四千锭、面四万斤。 又流民户百三十三万九百五十有奇,赈米五十三万六千石,钞十八万七千锭,盐折直为引五千。 河南、山东大饥,有父食其子者,以两道没入赃钞赈之。 济宁大水入城,诏遣官以钞五千锭赈之。 真定水,溺水者百七十余人,发米万七百石赈之。 以湖广米十万石贮于扬州,江西、江浙海漕三十万石内分五万石贮朱汪、利津二仓,以济山东饥民。 是年,增京城米肆为十五所,每肆日粜米一百石。 三年,东平人饥,赈米五千石。 循州大水,发米赈之。 汜水、长林、当阳、夷陵、宜城、远安诸县水,令尚书省赈之。 上都饥,遣刑部尚书撒都丁发粟万石,下其直赈粜之。 山东、徐、邳等处水、旱,以御史台没入赃钞四千余锭赈之。 河南水,死者给槥,漂庐舍者给钞,验口赈粮两月,免今年租赋。 四年,济宁、东平、归德、高唐、徐、邳诸州水,给钞赈之。 河间、陕西诸县水、旱伤稼,令有司赈之。 江陵属县水,必死者众,大宁等路陨霜,令有司赈恤。 太原、河间、真定、顺德、彰德、大名、广平路等路,濮、恩等州霖雨伤稼,赈钦察卫粮五千七百五十三石。 皇庆元年。 漷州饥,赈粮两月。 赈山东流民。 滨州饥,出仓米二万石,减价赈之。 赵王汝安郡饥,赈粮八百石。 宁国路泾县水,赈粮二月。 晋王郡告饥,赈钞一万五千钞。 皇庆二年,顺德、冀宁路饥,辰州水,赈以米钞。 上都民饥,出米五千石,减价赈粜。 保锭、真锭、河间民流不止,命有司给粮两月,仍免今年差税,云州蒙古军饥,户给米一石。 兴国属县蝗,发米赈之。 延祐元年,以钞六千三百锭赈良乡诸驿。 真定、保定、河间饥,给粮两月,畿内及诸卫顿田饥,赈钞七千五百锭。 归州告饥,出粮减价赈粜。 汉阳、潭州、思州民饥,武陵县水溢,并发廪减价粜之。 衡州、郴州、兴国、永州、耒阳州饥,发廪减价赈粜。 沅陵、庐溪二县水,武清县浑河堤决淹民田。 发廪赈之。 冀宁、汴梁及武安、涉县地震,台州、岳州、武冈、常德、道州等路水,发廪减价赈粜。 肇庆、武昌等路水,发廪减价赈粜。 赈诸王铁木儿不花部米千石,秃满部二千石。 沔阳、归德、汝宁、安丰等处饥,发米赈之。 二年,怀孟、卫辉等处饥,发粟赈之。 益都、般阳、晋宁民饥,给钞米赈之。 晋宁、宣德等处饥,给米、钞赈之。 真州扬子县炎,发米减价赈粜。 秦州成纪县山移,陷没居民,遣民赈恤。 泰元、隆兴、吉安、南康、临江、袁州、抚州、江州、建昌、赣州、南安、梅州、辰州、兴国、潭州、岳州、常德、武昌等路,南丰州、澧州等处饥,并发廪赈粜。 漷州,昌平、香河、宝坻等县水,没民田庐,潭州、全州、永州路,茶陵州河溢,没民田,出米减价赈粜。 三年,汉阳路饥,出米赈之。 河间、济南、滨、棣等处饥,给粮两月,辽阳盖州及南丰州饥,发仓赈之。 潭水、宝庆、桂阳、澧、道、袁州等路饥,发粟赈粜。 四年,汴梁、扬州、河南、淮安、重庆、顺庆、襄阳民皆饥,发廪赈之。 五年,以红城米赈净州、平池等处流民。 辽阳饥,漕粮十万石于义、锦州,以赈贫民。 德庆路地震,巩昌、陇西大雨山崩,给粮赈之。 六年,命输粟上都、兴和,赈蒙古饥民,济宁等路大水,视其民乏食者赈之。 发粟赈东平、东昌、高唐、德州、般阳、扬州等路饥。 上都民饥,发官粟万石,减价赈粜。 七年,赈宁夏路军民饥,赈木怜、浑都儿等十一驿饥。 那怀、浑都儿驿户饥,赈之。 括马三万匹,给蒙古流民。 河间、真定、济南等处蒙古军饥,赈之。 赈大都、净州等处流民。 汝宁府雨伤稼。 发粟五千石赈粜。 边民赈米三月。 诸王告住等部火,赈粮三月、钞万五千贯。 晋王部饥,赈钞五千贯。 诸王木南郎部饥,兴圣宫牧驼部饥,并赈之。 沈阳民饥,给钞万二千五百贯赈之。 昌王阿失部饥,赐钞千万贯赈之。 广东新州饥,赈之。 至治元年,诸王斡罗思部饥,发净州仓赈之。 蕲州饥,赈粮三月。 归德饥,发粟十万石赈粜。 河南安丰饥,以钞二万五千贯、米五万石赈之。 营王也先帖木儿部畜牧多死,赈钞五千贯。 赈宁国路饥,益都、般阳路饥,以粟赈之。 江州、赣州、临江、南安、袁州、建昌旱,民饥,发粟四万八千石赈之。 广德路旱,发米九靠三真赈粜。 濮州大饥,命有司赈之。 赈益都、胶州饥。 女真蛮赤兴等十九驿。 赈之。 赈南恩新州饥。 京师饥,发粟十万石减价粜之。 安陆府汉水溢,坏民田,赈之。 庆远路饥,真锭路疫,并赈之。 河间路饥,赈之。 二年,山东、保定、河南、汴梁、归德、襄阳、汝宁等处饥,发米三十九万五千石赈之。 仪封县河溢伤稼,发粟赈之。 临安路、河西诸县饥,赈之。 延安路饥,赈粮一月。 赈辽阳女真、汉军等户饥。 赈濮州水灾。 辽阳哈里滨民饥。 赈之。 赈真锭、彰德路饥。 恩州水,民饥疫。 赈之。 真州火,徽州饥,并赈之。 赈东昌、霸州饥。 赈固安州饥。 赈夏津、永清二县饥。 京师饥,发米二十万石赈粜。 河南、陕西、河间、保定、彰德等路饥,发粟赈之,仍免常赋之半。 兴元褒城县饥,赈这。 广元路绵谷、昭化饥,官市米赈之。 恩州风雹,建德路水,皆赈之。 南康路大水,庐州六安、舒城水,并赈之。 瑞州高安县饥,赈之。 大宁路水达达等驿水,赈之。 临安路、河西诸县旱,命有司赈之。 岷州旱疫,赈之。 宣德府宣德县地震,赈被灾者粮钞。 南唐建昌州大水山崩,死者四十七人,命赈这。 三年,镇西武宁王部饥,赈之。 就师饥,发粟赈粜。 平江路嘉定州饥,发粟赈之。 芍陂屯田女真户饥,赈粮一月,崇明诸州饥,发米万八千三百二十石赈之。 台州黄岩州饥,赈粮两月。 察罕脑儿驿户饥,赈之。 南丰州民及巩昌蒙古军饥,赈之。 蒙古万户府饥,赈粮两月,真定骆驿户饥,赈粮二千四百石。 扬州江都火,云南西平王卫士饥,皆赈之。 袁州路宜春县、镇江路丹徒县饥,赈米四万九千石。 沅州黔阳县饥,芍陂顿田旱,并赈之。 平江嘉定州饥,辽阳答失蛮、阔阔部雹,并赈之。 澧州、归州饥,赈粜米二万石。 泰锭元年,粜米二十万石,赈京师。 广德、信州、岳州、惠州、南恩州民饥,发粟赈之。 绍兴、庆元、延安、岳州、潮州五路及镇远府、河州、集州饥,赈之。 临洮狄道县,冀宁石州、离石、宁乡旱,赈米两月。 撒儿蛮部及北边饥,赈粮钞有差。 袁州水,龙庆、延安、吉安、杭州、大都诸路属县水,饥,赈粮有差。 大都,真定晋州、深州,奉元诸路及甘肃河渠营田等处雨伤稼,赈粮二月。 大司农田诸卫屯田,彰德、汴梁等路雨伤稼,顺德、大名、河间、东平等二十一郡蝗,晋宁、巩昌、常德、龙兴等处饥,皆赈之。 秦州成纪县大雨山崩,水溢、汴梁、济南属县雨水伤稼,赈之。 延安、冀宁等十二属,诸王哈伯等部饥,赈粮有差。 奉元路长安县大雨,澧水溢,延安路洛水溢,濮州馆陶县及诸卫屯田,建昌、绍兴二路,赈粮有差。 广东道及武昌路江夏县饥,赈粮有差。 河间路饥,赈粮二月。 汴梁、信州、泉州、南安、赣州等路赈粜有差。 嘉锭、龙兴县赈粮一月。 大都、上都、兴和等路十三路,赈钞八千五非常锭。 延安路雹灾,赈粮一月。 二年,减京城赈粜米价为二十贯,后又减为十五贯。 肇庆、巩昌、延安、赣州、南安、英德、新州、梅州等处饥,赈粜有差。 保定路饥,赈钞四万锭、粮万五千石。 雄州归信诸县大雨,河溢,被灾者万一千六百五十户,赈钞三锭。 济南滨州、棣州等处水,民饥,赈粮三万石。 五花城突灭秃、拙只干、麻兀三驿饥,赈粮二千石。 衡州衡阳县民饥,瑞州蒙山银场丁饥,赈杰有差。 通、漷二州饥,发粟赈粜。 蓟州宝坻县、庆元路象山诸县饥,赈粮二月。 大都、凤翔、宝庆、衡州、谭州、全州诸路饥,赈粜有差。 荆门州旱,漷州、蓟州、凤州、延安、归德等处民及山东蒙古军饥,赈粮钞有差。 肇庆、富州、惠州、袁州、江州诸路及南恩州、梅州饥,赈粜有差。 镇江、宁国、瑞州、桂州、南安、宁海、南丰、潭州、涿州等处赈粮五万石。 陇西、汉中、秦州饥,赈钞三万锭。 大都路檀州大水,汴梁路十五县河溢,江陵路江溢,洮州、临洮府雨雹,潭州兴国属县旱,彰德路蝗,龙兴、平江等十二路饥,赈粜米三十二万五千余石。 巩昌路、临洮府饥,赈钞五万五千锭。 济宁、兴元、宁夏、南京、归德等十二路饥,赈粜米七万石。 镇西武靖王部及辽阳水达达路饥,赈粮一月,庆远溪洞民饥,发米二万五百石,平价粜之。 敕山东州县收养流民所弃子女。 延安、鄜州、绥德、巩昌等处雨雹,般阳新城县蝗,宗仁卫陨霜杀禾,睢州河决,大都路檀州、巩昌府静宁县、延安路安塞县雨雹,卫辉路汲县河溢,并赈之。 南恩州、琼州饥,赈粮一月,临江路、归德府饥,赈粮二月。 衡州、岳州饥,赈粜米一万三千石。 以郡县饥,诏运米十五万石贮濒河诸仓,以备赈救。 开元路三河溢,复州、南安、德庆诸路饥,赈粮钞有差。 三年,大都路属县饥,赈粮六万石。 恩州水,以粮赈之。 归德府属县河决,民饥,赈粮五万产六千石。 河间、保定、真定三路饥,赈粮四月。 建昌路饥,粜米三万石。 永平、卫辉、中山、顺德诸路饥,赈钞六万六千余锭。 宁夏、奉元、建昌诸路饥,赈粮二月。 雄州饥,太平兴化属县水,并赈之。 奉元属县大雨雹,峡州旱,东平属县蝗,大同属县水,莱芜等处饥,赈钞三万锭。 河决郑州阳武县,漂民万六千五百家,赈之。 赈永平、奉元钞七万锭。 赈粜濠州饥民麦三万八千余石。 大都昌平大风,坏民舍九百家。 龙庆路雨雹一尺,真锭蠡州、奉元蒲城等县及无为州大水,河中府、永平、建昌、邛都、中庆、太平诸路及广西两江饥,并发粟赈之。 扬州崇明州大风雨,海水溢,溺死者给棺敛之。 杭州火,赈粮一月。 扬州、宁国、建德、南恩州旱,赈之。 京师饥,发粟八十万石,减价粜之。 沈阳、辽阳、大宁等路及金、复水、民饥,赈钞五万锭。 宁夏路万户府、庆远安抚司饥,并赈之,广宁路霖雨伤稼,赈钞三万锭。 汴梁、建康、太平、池州诸路及甘肃亦集乃路饥,并赈之。 锦州水溢,坏田千顷,漂死者万人,人给钞一锭。 崇明州海溢,漂民舍五百家,赈粮一月,给死者钞二十锭。 保定饥,赈粮八万一千五百石。 怀庆路饥,赈钞四万贯。 广西静江、象州诸路及辽阳路饥,并赈之。 大宁路大水,溺死者人给钞一锭。 四年,辽阳行省诸州县饥,赈钞十八万锭。 彰德、淮安、扬州诸路饥,并赈之。 永平路饥,赈钞三万锭。 诸王朵来、兀鲁兀等部畜牧灾,赈钞三万五千锭。 大宁、广平二路属县饥,赈钞二万八千锭。 河南行省诸郡及建康属县饥,赈粮有差。 奉元路及通、顺、檀、蓟等州,渔阳、宝坻、香河等县饥,赈粮两月。 江南江陵属县饥,赈粮有差。 发义仓赈盐官州民。 庐州路饥,赈粮七万九千石。 镇江、兴国二路饥,赈粜有差。 籍田蝗,圣州黑河水溢,衢州大雨,发廪赈饥者,给溺死者棺。 辽阳河溢,右卫率部饥,并赈之。 扬州路崇明州海门县海溢,汴梁路扶沟、兰阳县河溢,并赈之。 保定、真定二路饥,赈粮三万石,钞五千锭。 大都路诸州霖雨水溢,赈粮二十四万九千石。 卫辉获嘉等县饥,赈钞六千锭,仍蠲于地税。 大名、河间二路属县饥,并赈之。 诸王塔思不花所部饥,赈粮千石。 发米三十万石,赈京师饥。 致和元年,陕西诸路饥,赈钞五万锭。 河间、汴梁二路属县及开城、乾州蒙古军饥,并赈之。 晋宁、卫辉二路,泰安州饥,赈钞四万八千三百锭。 冀宁路平定州饥,赈粜米三万石。 陕西、四川及河南府等处饥,并赈之。 大都、东昌、大宁、汴梁、怀庆等路饥,赈之。 保定、冠州、德州、般阳、彰德、济南属州县饥,发钞赈之。 诸王喃答失等部风雪,毙死畜牧,赈粮五万石、钞四十万锭。 奉元、延安二路饥,赈钞四千四百九十锭。 天历元年,赈陕西临潼、华阳二十三驿钞二千八百锭,晋宁路十五驿八百锭。 赈粜京城米十万石,石为钞十五贯。 杭州火,命浙江行省赈被灾之家。 二年,陕西饥,赈以钞五万锭。 赈大都路涿州、房山、范阳等县饥民粮两月。 陕西大饥,赐钞十四万锭赈之。 大同路旱,民多流殍,以本路及东胜州粮万三千石,减时直十之二赈粜之。 奉元临潼、咸阳二县及畏兀儿八百余户告饥,以钞万三千锭赈咸阳,麦五千四百石赈临潼,麦百余石赈畏兀儿。 永平、大同二路,上都、云需两府,安赤卫,皆告饥;悄平赈粮五万石,大同赈粜粮万三千石,云需府赈粮一月,贵赤卫赈粮二月。 陕西诸路饥民百二十三万四千余口,诸县流民又数十万,发孟津合粮八万石及河南、汉中所贮官租赈之。 德安府屯田饥,赈粮千石。 常德、澧州、滋利州饥,赈粜粮万石,赈卫辉路饥民万七千五百余户。 括江淮僧道余粮,赈河南府饥民。 池州、广德、宁国、太平、建康、镇江、常州、湖州、庆元诸路及江阴州饥民六十万户,赈粮十四万三千余石。 诸王忽剌答儿所部旱蝗,赈粮二月。 大都、兴和、顺德、大名、彰德、怀庆、卫辉、汴梁、中兴诸路,泰安、高唐、曹、冠、徐、邳诸州饥民六十七万六千余户,赈以钞九万锭,粮万五千石。 大都宛平县,保锭遂州、易州,赈粮一月。 靖州赈粜粮九千八百石。 凤翔府饥民十九万七千八百人,以官钞万五千锭赈之。 丰乐八屯及万户府军士饥,以官钞百三十锭赈之。 益都莒、密二州春水、夏旱蝗,饥民三万一千四百户,赈粮一月。 集庆、河南路旱疫、晨以本府屯田租及安丰务递云粮三月。 莒、密、沂诸州饥,赈以米二万一千石。 赈晋宁路饥民。 湖广常德、武昌、澧州诸州旱饥,出官粟赈粜之。 庐州旱饥,以粮五千石赈之。 冀宁路旱饥,赈粮二千九百石。 蕲州路夏秋旱饥,赈米五千石。 武昌江夏火,赈粮一月。 至顺元年,扬州、安丰、庐州等路,以两淮盐课钞五万锭、粮五万石赈之。 真州、单、黄等路,汝宁府、郑州饥,各赈粮一月。 开元路胡里改万户府饥,给粮赈之。 帖麦赤驿户及建康、广德、镇江诸路饥,赈粮一月。 卫辉、江州二路饥,赈钞二万锭。 宁国路尝赈粮二万石,不足,复赈万五千石。 赈常德、澧州饥。 吐蕃等处民饥,命有司以粮赈之。 豫王阿剌忒纳失里所部饥,赈粮二月。 淮安饥,以两淮盐课钞五万锭赈之。 赈河南流民复归者钞五千锭。 泰安州饥民三千户,真定南乐县饥民七千七百户,松江府饥民万八千三百户,土蕃朵里只失监万户部内饥,命有司赈之。 济宁路负,赈以盐钞万锭。 杭州火,赈粮一月。 察罕脑儿宣慰司所部饥民万四千四百五十六人,人给钞一锭。 东平路须城饥,赈以山东盐课。 安庆、安丰、蕲、黄、庐五路饥,以淮南赃罚库钞赈之。 赈东昌饥民三万三千六百。 濮州临清、馆陶二县饥,赈钞七千锭。 光州光山县饥,出杰万石,下其直赈粜。 信阳、息州及光州固始县饥民,以附近仓粮赈之。 河南登封、偃师、孟津诸县饥,赈以两淮盐课钞三万锭。 巩昌、临洮、兰州、定西州饥。 赈钞三千五百锭。 沂、莒、胶、密、宁、海五州饥,赈粮五千石。 中兴、陕州、归州、安陆、沔阳饥户三十万有奇,赈粮四月。 广平路饥,以河间盐课钞万三千锭赈之。 沿边部落饥民八千二百人,人给钞三锭、布二匹、粮二月。 天临之醴陵、湘阴等州,台州之临海等县饥,各粜赈五千石。 芍陂屯田饥,赈粮二月。 吐蕃等处民饥,命有司赈之。 赈怀庆、孟州等驿钞千锭。 德州饥,赈以盐课钞三千锭。 武昌路饥,赈以粮五万石、钞二千锭。 赈卫辉、大名、庐州饥,民钞六千锭,粮五千石。 开元路胡里改万户府、宁夏路哈赤千户所饥,各赈粮二月。 镇江饥,赈粮四万石,饶州饥,命有司赈之。 增大都赈粜米五万石。 铁里干、木邻等三十二驿大饥,人赈粮二石,命中书赈粮十万石。 二年,以钞万锭赈胶州饥,钞万锭赈察罕脑儿蒙古民饥,赵王不鲁纳部民饥,发近仓粮万石赈之。 又发山东盐课钞、朱汪仓粟赈登、莱饥民,兴和粟仓赈保昌饥民。 浙西诸路水、旱,饥民八十五万余户,劝富家入粟补官,仍益以本省钞十万锭并俗僧道度牒一万道。 赈云内州饥民及察忽凉楼戍兵共七千户。 发通州官粮,赈檀、顺、昌平等处饥民九万余户。 以山东盐课钞三千五百锭赈益都三万余户。 赈诸王伯颜也不干部内饥民。 以山东盐课钞五千锭赈博兴饥民,一千锭赈信阳等场。 赈镇宁王那海部饥民两月粮。 赈辽阳东路万户府饥民三千五百户粮两月。 以河间盐这时候钞四千锭,赈河间饥民四千一百户。 三年,赈永昌路流民。 庆远、南丹等处安抚司之宜山县饥,以军积谷二百八十石赈粜。 梅州水旱,民大饥,发粟七百石赈粜。 赈肇庆路高要县饥民九千五百四十石。 安州饥,给河间盐课钞赈之。 赈木怜、七里等二十三驿,人米二石杭州、池州俱火,赈之。 崇宁州饥,赈粜米二千四百石。 赈宗仁卫九百户,各钞一锭。 以亦畿运司粮万石,赈大都宝坻县饥民。 左钦察卫士饥,赈粮二月。 元统元年,京畿大水,饥民四十余万,以钞四万锭赈之。 赈恤宁夏饥民五万三千人一月粮。 二年,东平须城县、济宁济州、曹州济阴县水灾民饥,诏以钞六万锭赈之。 塞北东凉亭雹,民饥,发仓廪赈之。 安丰路旱饥,赈粜麦六千七百石。 永平诸县水,赈钞五千锭。 瑞州路水,赈米一万石。 杭州、镇江、嘉兴、常州、松江、江阴水、旱,发义仓,赈饥民五十二万二千石。 山东饥,赈粜米二万二千石。 淮西饥,赈粜米二万石。 成州旱,饥,出库钞及常平仓米赈之。 江浙大饥,计户五十九万五百六十四,发米六万七千石、钞二千八百锭。 云南大理诸路,发钞十万锭赈之。 宣德府火。 出钞二千锭赈之。 大宁、广宁、辽阳、开元、沈阳懿州水、旱,以钞二万锭遣官赈之。 池州青阳、铜陵饥,发米一千石赈之。 南康路旱蝗,以米十二万三千石赈粜之。 吉安路水,民饥,发粮二万石赈粜。 至元元年,道州、永兴水,发米五千石及义仓粮赈之。 沅州民饥,赈米二万七千七百石。 宝庆路饥,粜米三千石。 二年,沅州路泸阳县饥,赈粜六千石。 抚州、袁州、瑞州诸路饥,发米六万石赈粜。 松江府上海饥,发义仓粮赈之。 安丰路饥,赈粜麦四万二千四百石。 庆元慈溪饥,遣官赈之。 三年,临江路新淦州、新喻州,瑞州民饥,赈粜米二万石。 发钞四十万,赈江浙饥民。 发义仓米,赈蕲州及绍兴饥民两月。 发钞一万锭,赈宝坻县饥民,发义仓,赈溧阳州饥民。 以米八千石、钞二千八百锭,赈哈剌奴儿饥民。 龙兴路南昌新建县饥,太皇太后发徽政院粮二万六千七百七十石赈粜。 四年,赈京师、河南北被水灾者。 龙兴路南昌州饥,以江西运粮赈粜。 五年,濮州鄄城、范县饥,赈钞二千一百八十锭。 冀宁路交城等县饥,赈米七千石。 桓州饥,赈钞一千锭。 云需府饥,赈钞五千锭。 开平县饥,赈米两月。 兴和、定昌等路饥,赈钞万五千锭。 三不剌等处民饥,发米赈之。 汀州路长汀县大水,户赈钞半锭,死者一锭。 水达达民饥,赈粮三月。 沂、莒二州饥,发粮赈粜。 诸王脱欢脱木儿所部饥,以钞三万四千九百锭赈之。 脱怜浑秃所部饥,以锭万一千百三十五七锭赈之。 沈阳民饥,赈粜米一千石。 八番顺元等处饥赈钞二万二千锭。 袁州饥,赈粜米五千石。 胶、莒、密、潍等州饥,赈钞二万锭。 六年,邳州饥,赈米两月。 福宁州大水,每户赈米两月。 益都、般阳等路饥,发粟赈之。 淮安路山阳县饥,赈钞二千五百锭。 给粮两月。 邢台县饥,赈钞三千锭。 济南路历城饥,赈钞二千五百锭。 赈怯里等十三站,每站一千锭。 河南宜阳县大水,溺死者多,人给殡殓钞一锭,仍赈义仓两月。 处州、庐州饥,以常平仓粜赈之。 东平路民饥,赈之。 至正元年,湖南诸路饥,赈粜米十八万九千七十六石。 济南滨沾化等县饥,以钞五万三千锭赈之。 大都宝坻县饥,赈米两月。 河间莫州、沧州等处饥,赈钞三万五千锭。 晋州饶阳、阜平、安喜、灵寿四县饥,赈钞一万锭。 般阳路长山等县饥,赈钞万锭。 彰德路安阳等县饥,赈钞万五千锭。 漷州河西务、彰德饥,赈钞万五千锭。 赈阿剌忽等处被灾民三千九百二十户。 扬州路崇明、通、泰等州海溢,溺死一千六百余人,赈钞万一千八百二十锭。 二年,大同饥,运京师粮赈之。 顺宁保安县饥,赈钞一万锭。 广平磁州饥,赈钞五万锭。 彰德路安阳、临漳等县饥,赈钞二万锭。 大同路浑源州饥,以钞六万二千锭、粮二万石赈之。 大名路饥,以钞万二千锭赈之。 河南路饥,以钞五万锭赈之。 冀宁路饥,赈粜米二万石。 顺德路平乡县饥,赈钞万五千锭。 卫辉路饥,赈钞万五千锭。 归德府睢阳县水,民饥,赈粜米万三千五百石。 三年,胶州及属邑高密地震,河南等处民饥,赈粜麦十万石。 四年,永平、澧州等路饥,赈之。 巩昌陇西民饥,每户贷常平粟三斗。 赈东昌、济南、般阳、庆元、抚州民饥。 五年,大都、永平、巩昌、兴国、安陆等处并桃源万户府民饥,赈之。 汴梁、济南、邠州、瑞州等处民饥,赈之。 七年,河东大旱,民多饥死,遣使赈之。 八年,西北边军民饥,遣使赈之。 十二年,大名路开、滑、浚三州,元城十一县,水、旱、虫蝗,饥民七十一万六千九百八十口,给钞十万锭赈之。 十五年,上都饥,赈粜米二万石。 入粟补官,始于天历三年时,各路亢旱,用太师答剌罕等言举而行之。 江南、陕西、河南等处锭为三等,令富民依例出米,无米者折钞,陕西每石八十两,河南并腹里每石六十两,江南三省每石四十两,实授茶盐流官,让封父母者听。 陕西省:一千五百石之上,从七品。 千石之上,正八品。 五百石之上,从八品。 三百石之上,正九品。 二百石之上,从九品。 一百石之上,上等钱谷官。 八十石,中等。 五十石,下等。 三十石之上,旌门。 河南并腹里:二千石之上,从七品。 一千五百石之上,正八品。 一千石之上,从八品。 五百石之上,正九品。 三百石之上,从九品。 二百石之上,上等钱谷官。 一百五十石之上,中等。 一百石之上,下等。 江南三省:一万石之上,正七品。 五千石之上,从七品。 三千石之上,正八品。 二千石之上,从八品。 一千石之上,正九品。 五百石之上,从九品。 三百石之上,上等钱谷官。 二百百五十石之上,中等。 二百石之上,下等。 先已入粟遥授虚名,今再入粟者,验其粮数,照依资品实授茶盐流官。 陕西:一千石之上,从七品。 六百六十石之上,正八品。 三百三十石之上,从八品。 二百石之上,正九品。 一百三十石之上,从九品。 河南并腹里:一千三百三十石之上,从七品。 一千石之上,正八品。 六百六十石之上,从八品。 三百三十石之上,正九品。 二百石之上,从九品。 江南三省:六千六百六十石之上,正七品。 三千三百三十石之上,从七品。 二千石之上,正八品。 一千三百三十石之上,从九品。 先已入粟实授茶盐等官,今再入粟者,验其粮数加等升除。 陕西:七百五十石之上、五百石之上、二百五十石之上、一百五十石之上、一百石之上。 河南并腹里:一千石之上、七百五十石之上、五百石之上、二百五十石之上。 僧道入粟:三百石之上,赐六字师号,敕省给之。 二百石之上,四字师号,一百石之上,二字师号,礼部给之。 四川省富民入粟赴江陵者,依河南补官例。 至顺元年罢之;至正五年复入补官之令,以备赈济。 后盗起,国用不足,十五年,榜行各路,命有司招徕,并遣兵部员外郎刘谦赉空名告身,至江南募民补官即任,以州县自五品至七品入粟有差。 然百姓无一应者,松江知府崔思诚集属县豪右大姓列庭下,不问有粟与事,辄施考掠,副使就官。 惟平江达鲁花赤六十不为使者威力所怵,极争其不可云。 元之京仓,属京畿漕运司者:曰相应仓,中统二年建;曰千斯仓,曰通济仓,曰万斯北仓,并中统二年建;曰永济仓,曰丰实仓,曰广贮仓,并至元四年建;曰永年仓,曰丰闰仓,并至元十六年建;曰万斯南仓,曰既盈仓,曰既积仓,曰盈衍仓,并至元二十六年建;曰大积仓,至元二十八年建;曰广衍仓,至元二十九年建;曰屡丰仓,皇庆二年建;曰大有仓,曰广贮仓,曰广济仓,曰丰穰仓,并皇庆二年建。 通州诸仓:曰乃积仓,曰及秭仓,曰富衍仓,曰庆丰仓,曰延望仓,曰足食仓,曰广储仓,曰乐岁仓,曰盈止仓,曰富有仓,曰南狄仓,曰德仁仓,曰林舍仓。 太宗五年,诏:沿河以南州府达鲁花赤等官,各于濒岸置立河仓,差官收纳每岁税石,依限次运赴通州限立仓处,其差人取。 辛卯、壬辰二年,原科每岁一石,添带一石,并附余者,拨燕京。 命陈家奴田芝等用意催督。 其通州北起仓,仰达鲁花赤、管民官速修及拨守仓夫役。 至元九年,中书工部奉省札:通仓、广盈两仓损坏者,勒监造官以己赀修补,若二年之外损坏者,官为修理。 河西务诸仓,属都漕运使者:曰大盈仓,曰充溢仓,曰崇墉仓,曰广盈北仓,曰广盈南仓,曰永备北仓,曰永备南仓,曰丰备仓,曰恒足仓,曰既备仓,曰足用仓,曰大京仓,曰丰积仓,曰大稔仓。 至元二十四年,修河西务仓。 三十年,平章政事不忽木奏:“阿西务、通州仓储粮最多,俱在旷野东城红门内,近新河有隙地,复迁红门稍入五十余步,广其基址,数年间尽建仓屋,移贮河西务、通州粮甚便。 ”帝韪之,敕曰:“不必再虑,尽力为之可也。 ”   上都诸仓:曰体源仓,曰广济仓,曰云州仓。 宣德府仓:曰如京仓,曰御河仓。 至元三年,省臣奏:“御河旁近,每岁露积粮多损。 臣等议:今岁于沿仓筑仓贮米。 “从之。 纳兰不剌仓。 至元二十六年,丞相桑哥、平章阿鲁浑撒里等奏:“纳兰不剌建仓,宁夏府粮船顺流而下,易于交卸。 忙安仓粮虽是溯流,亦得其便。 迤北孔居烈里、火阿塞塔儿海里、镇海等处各军屯及和林运粮俱近。 ”进呈仓图,从之。 塔塔里仓。 至治元年,河东宣慰司委官朔州知州答里牙赤言:“塔塔里诸屯田相视拟议各项事理,计禀中书省,移枢密院,逐开于后:一,纳怜平远仓距黄河口十里,上年屯军所收子粒,见贮本仓。 如蒙大同路委官,与东胜、云内二州正官,于年消钱雇夫买物修之,拨付万户府贮粮,较之移坼忙安仓所费,省十之九,公私俱便。 一,忙安仓去黄河颇远,运粮不便,已别建新仓,移拆旧仓,并新建新安州故城内屯田万户公廨。 ”   甘州仓,元贞二年建,延祐三年展修。 常平仓,始于至元六年。 其法:丰年米贱,官增价籴之,至米贵之时,官减价粜之。 八年,以和籴粮及诸路仓所拨粮贮常平仓。 是年,户部奏锭常平收籴粮斛,验各月时估之十分为率,添答二分,委各处正官提点,不得椿配百姓。 十九年,复以官降斗斛,依添答之值,收籴,贫家缺食者即依例出粜焉。 二十三年,定铁法,又以铁课籴充之。 凡真定路常平仓五:曰真定府仓,曰冀州仓,曰中山府仓,曰赵州仓,曰蠡州仓。 洺名磁路仓:曰洺州仓,曰磁州仓。 彰德路仓一,东平府仓一,博州路仓一,济宁路仓三:曰在城仓,曰兖州仓。 曰单州仓。 曹州仓一,德州他一,濮州仓一,顺备路仓一。 大名路仓五:曰大名路仓,曰开州仓,曰魏县仓,曰滑州仓,曰浚州仓。 河间路仓三:曰在城仓,曰长芦仓,曰安陆仓。 顺天路仓七:曰在城仓,曰祁州仓,曰易州仓,曰雄州仓,曰安州高阳仓。 济南路仓二:曰在陈仓,曰清县仓。 南阳府等处三仓。 南阳府仓五:曰在城仓,曰汝州仓,曰裕州仓,曰邓州仓,曰唐州仓。 归德府仓四:曰在城仓,曰徐州仓,曰亳州仓,曰邳州仓,曰宿州仓。 南京路仓六:曰南京仓,曰郑州仓,曰钧州仓,曰许州仓,曰陈州仓,曰蔡州仓,曰睢州仓。 太原路仓七:曰在城仓,曰崞州仓,曰邠州仓,曰岚州仓,曰平锭州仓,曰石州仓,曰坚州仓。 平阳路仓五:曰在陈仓,曰绛州仓,曰河中府仓,曰泽州仓,曰潞州仓,曰沁州仓,曰隰州仓,曰霍州仓。 中都路仓五:曰中都仓,曰檀州仓,曰涿州仓,曰霸州仓,曰冠州仓在城仓。 至元九年,敕添盖常平仓,命各路总管府摘差正官及坐去造作人员催督。 每间约储粮千石。 计料估值,于各路官钱下支买会计铁数,就于附近炉冶关造,其夫役,令各路于本管旁近丁多之户借用,官为日支盐米。 所盖仓廒,须管完固,若近年损坏,罪用监造官,责令出资修葺。 义仓,始于至元七年,每社立一仓,社长主之。 丰年验各家口数,每口留粟一斗,小口半之。 无粟者,存留杂色粮,官吏不得拘检借贷。 歉岁就给社户食之。 皇庆二年,大司农司复请申明旧制,诏从之。 太宗九年,立燕京等十路惠民药局,以奉御田阔阔、太医齐楫等为局官,给钞五百两为规运之本。 中统二年,诏成都路置惠民药局。 三年,敕太医大使王猷、副使王为仁管领诸路医人惠民药局,四年,复置局于上都,每中统钞一百两收息钱一两五钱。 二十五年,以失陷官本,悉罢之。 大德三年,又准旧例于各路分置焉。 凡局皆从各路正官提调,上路总医二名,下路、府、州各一名,其所给钞,亦验民户多寡以为等差。 各路钞本之数。 腹里,三千七百八十锭。 河南行省,二百七十锭。 湖广行省,一千一百五十锭。 辽阳行省,二百四十锭。 四川行省,二百四十锭。 陕西行省,二百四十锭。 江西行省,三百锭。 浙江行省,二千六百一十五锭。 云南,真贝八一万一千五百索。 甘肃行省,一百锭。 发布时间:2025-11-27 14:42:3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