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十五·志第五十二 内容: ○礼五   △宗庙下   亲祀时享仪,其目有八:   一曰斋戒。 前祀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治事如故,不作乐,停奏刑名事,不行刑罚。 致斋三日,惟专心祀事,其二日于大明殿,一日于大次。 致斋前一日,尚舍监设御幄于大明殿酉序,东向。 致斋之日质明,诸卫勒所部屯列。 昼漏下一刻,通事舍人引侍享执事文武四品以上官,俱公服诣别殿奉迎。 二刻,侍中版奏请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 三刻,侍中版奏外办,皇帝结佩出别殿,乘舆,华盖伞扇侍卫如常仪,奉引至大明殿御幄,东向坐,侍臣夹侍如常。 一刻顷,侍中前跪奏言请降就斋,俯伏兴。 皇帝降座入室,侍享执事官各还所司,宿卫者如常。 凡应祀官受誓戒于中书省。 散斋四日,致斋三日。 光录卿鉴取明水、火。 火以供爨,水以实尊。 二曰陈设。 祀前三日,尚舍监陈大次于西神门外道北,南向。 设小次于西阶西,东向。 设版位于西神门内,横街南,东向。 设饮福位于太室尊彝所,稍东,西向。 设黄道茵褥于大次前,至西神门,至小次版位西阶及殿门之外。 设御洗位于御版位东,稍北,北向。 设亚终献位于西神门内御版位稍南。 东向,以北为上,簠洗在其东北。 设亚终献饮福位于御饮福位后稍南,西向。 陈设八宝黄罗案于西阶西,随地之宜。 设享官宫县乐、省牲位,诸执事公卿御史位,并如常仪。 殿上下及各室,设簠、簋、笾、豆、樽、罍、彝、斝等器,并如常仪。 三曰车驾出宫。 祀前一日,所司备法驾卤簿于崇天门外。 太仆卿率其属备玉辂于大明门外。 千牛将军执刀于辂前,北向。 其日质明,诸侍享执事官,先诣太庙祀所。 诸侍臣直卫及导驾官于致斋殿前,左右分班立。 通事舍人引侍中跪奏请中严,俯伏兴。 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 少顷,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出斋室,即御座。 群臣起居讫,尚辇进舆,侍中奏请皇帝升舆。 皇帝升舆,华盖伞扇侍卫如常仪。 导驾官前导至大明门外,侍中进当舆前,跪奏请皇帝降舆升辂。 皇帝升辂,太仆执御,导驾官分左右步导。 门下侍郎进当辂前,跪奏请车驾进发。 车驾动。 称警跸,千牛将军夹而趋至崇天门外,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少驻,敕众官上马。 侍中承旨退,称曰‘制可’。 门下侍郎退,传制称众官上马。 赞者承传敕众官上马。 上马讫,门下侍郎奏请敕车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称曰“制可”。 千牛将军升讫,门下侍郎奏请车驾进发。 车驾动,秒警跸。 符宝郎奉八宝与殿中监部从在黄钺几,教坊乐前引,鼓吹不振作。 将至太庙,礼直官引诸侍享执事官于庙门外,在左右立班,奉迎驾至庙门,回辂南向。 将军降立于辂左,侍中于辂前奉称侍中臣某请皇帝降辂,步入庙门。 皇帝降辂导驾官前导,皇帝步入庙门稍西。 侍中奏请皇帝升舆,尚辇奉舆,华盖伞扇如常仪。 皇帝乘舆至大次,侍中奏请皇帝降舆入就大次。 皇帝入就次,帘降,宿卫如式。 尚食进膳如仪。 礼仪使以祝版奏御署讫,奉出,太庙令受之,各奠于坫,置各室祝桑上。 通事舍人承舍旨,敕众官各还斋次。 四曰省牲器。 祀前一日未后三刻,廪牺令丞、太官令丞、太祝以牲蹴位。 礼直官引太常卿、光录卿丞、监祭礼等官就位。 礼直官请太常、监祭、监礼由东神门北偏门大,升自东阶。 每位视涤祭器,司樽彝举幂曰“洁”。 俱毕,降自东阶。 由东神门北谝门出,复位,立定。 礼直官稍前曰“请省牲”,引太常卿视牲,退复位。 次引廪牺令出班,巡牲一匝,西向折身曰“充”。 诸太祝巡牲一匝,上一员出班西向折身曰“腯”毕,俱复位。 蒙古巫祝致词讫,礼直官稍前曰“请诣省馔位”,引太常卿、光录卿,监祭、监礼、光禄丞、大官令丞诣省馔位,东西相向立定,以北为上。 礼直官引太常卿诣馔殿内省馔。 视馔讫,礼直官引太常卿且斋所。 次引廪栖公丞、诸太祝以次牵牲诣厨,授大官令。 次引光禄卿丞、监祭、监礼诣厨省鼎镬,枧涤溉讫,各还斋所。 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各取毛血,每位共实一豆,以肝洗于郁鬯及取□□,每位共实一豆,置于各位。 馔室内,庖人烹牲。 五曰晨裸。 祀日丑前五刻,诸享陪位官各服其服。 光禄卿、良酝令、太官令人,实笾、豆,簠、簋、尊、罍,各如常仪。 太乐令率工人二舞,以次入。 奉礼郎赞者先入就位。 礼直官引御史,博士及执事者以次各入就位,并如常仪。 礼直官引司徒以下官升殿,分香设酒,如常仪。 礼直官引徒常官、御史、博士升殿,视陈设,就位。 复与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升殿。 太祝出帝主,宫闱令出后主讫,御史及以上升殿官于当陛近西,北向立。 奉礼于殿上赞神主讫,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诸官及执事者皆再拜,各就位。 礼直官引亚终献等官,由南神门东偏门入,就位,立定。 礼直官赞“有司谨具,请行事。 ”协律郎俯伏兴,举麾兴,工鼓柷,宫县乐作《思成之曲》,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征,应钟为羽,作文武九成止。 乐奏将终,通事舍人引侍中版奏请中严。 皇帝服衮冕,坐少顷,礼直官引博士,博士引礼仪使,对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 侍中奏外办,礼仪使跪奏请皇帝行礼,俯伏兴,帘卷。 符宝郎奉宝陈于陛之西黄罗案上。 皇帝出大次,博士、礼仪使前导,华盖伞扇如仪,大礼使后从。 至西神门外,殿中监跪进镇圭,皇帝执圭,华盖伞扇停于门外,近侍从入门。 协律郎跪俯伏兴,举麾,工鼓祝,官县《颀成之乐》作。 至版位东向,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引礼官分左右侍立,礼仪使前奏请再拜,皇帝再拜。 奉礼曰“众官再拜”,赞者承传,凡在位者皆再拜。 礼仪使奏诘皇帝诣盥洗位,宫县作乐,至洗位,乐止。 内侍跪取匜,兴,沃水。 又内侍跪取盘,兴,承水。 礼仪使奏请搢镇圭,皇帝搢圭,盥手讫,内侍跪取巾于篚,兴,以进,帨手讫,皇帝诣爵洗位,奉瓒官以瓒跪进,皇帝受瓒,内侍奉匜沃水。 又内侍跪,奉盘承水,洗瓒讫,内侍奉巾以进,皇帝拭瓒讫,内侍奠盘匜,又奠巾于篚,奉瓒官肫受瓒。 礼仪使奏请执镇圭,前导皇帝升殿,宫县乐作,至西阶下,乐止。 皇帝升自西阶,登歌乐作,礼仪使前导皇帝诣太祖樽彝所,东向立,乐止。 奉瓒官以瓒莅鬯,司樽者举幂,侍中诡酌郁鬯讫,礼仪使前导。 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立。 礼仪使奏请搢镇圭跪,奉瓒官西向立,以瓒跪进。 礼仪使奏请执瓒、以鬯裸地,皇帝执瓒以鬯裸地,以瓒授奉瓒官。 礼仪使奏请执镇圭、俯伏兴。 皇帝俯伏兴,礼仪使前导出户外褥位。 礼仪使奏请再拜。 皇帝再拜讫,礼仪使前导诣每二室以下,裸鬯并如上仪。 裸讫,礼仪使请还版位。 登砍作乐,皇帝降自西阶,乐止。 宫县乐作,至版位东向立,乐止。 礼仪便奏请还小次,前导皇帝行,宫县乐作。 将至小次,礼仪使奏请释镇圭,殷中监跪受。 皇帝入小次,帘降,乐止。 六曰进馔。 皇帝裸将毕,光禄卿诣馔殿视馔,复位。 大官令率斋郎诣馔幕,以牲体设于盘,各对举以行,自南神门入。 司徒出迎馔,宫具乐作,奏无射宫《嘉成之曲》。 札直官引司徒、斋郎奉馔升自太阶,由正门入。 诸太祝迎于阶上,各跪尊于神座前。 斋郎执笏俯伏兴,遍奠讫,乐止。 礼直官引司徒、大官令率斋郎降自东阶,各复位。 馔之升殿也,太官丞率七祀斋郎奉馔,以序跪于七祀神座前,退从殿上斋郎以次复位。 诸太官令率割牲官诣各室,进割牲体盟俎上,皆退。 七曰酌袱。 礼直官于殿上赞太祝立茅苴,礼仪使奏请诣盥洗位。 帘卷,出次,宫县乐作,殿中监跪进镇圭,皇帝执镇圭至盥洗位,乐止。 北向立。 礼仪使奏请搢镇圭,执事者跪取搢,兴。 沃水。 又跪取盘,承水。 礼仪使奏订皇帝盥手,执事者诜取巾于篚,兴,进。 帨手讫,礼仪使奏请执镇圭,请诣爵洗位,北向立。 礼仪使奏请搢镇圭,奉爵官以爵跪进。 皇帝受爵,执事者奉搢沃水。 奉血承水。 皇帝洗爵讫,执事者奉巾跪进。 皇帝拭爵,执事者奠盘匜,又奠巾于篚,奉爵官受爵。 礼仪使奏请执镇圭,升殿。 宫县乐作,至西阶下,乐止。 升自西阶。 登歌乐作,礼仪使前导诣太祖室樽彝所,东向立,乐止。 礼仪使奏谙搢镇圭执爵,奉爵官以爵跪进。 皇帝受爵,司尊者举幕,良酝令跪酌牺樽之泛齐,以爵授执事者。 礼仪使奏请执镇圭,皇帝执圭,入诣太祖神位前,北向立。 宫县乐作,奏《开成之曲》。 礼仪使跪奏请搢镇圭跪,又奏请三上香。 三上香讫,奉爵官以爵授进酒官,进酒官东向以爵跪进。 礼仪使奏请执爵,三祭酒于茅苴,以虚爵授进酒官,进酒官以投奉爵官,奉爵官退立尊彝所。 进酒官进取酒案上所奠玉爵马潼,东向跪进,礼仪使奏请执爵祭马潼。 祭讫,以虚爵授进酒官,进酒官进奠神案上,退。 礼仪使奏请执圭,俯伏兴,司徒搢笏于俎前,奉牲西向以进。 礼仪使奏请搢镇圭,皇帝搢镇圭,俯受牲盘,北向跪奠神案上。 寨古祝史致辞讫,礼仪使奏请执镇圭兴,前导出户外褥位,北向立,乐止。 举祝官搢笏跪,对举祝版,读祝官北向跪,读祝文讫,俯伏兴,举祝官奠祝版讫,先诣次室。 礼仪便奏请再拜。 拜讫,礼仪使前导诣各窒,各奏本室之乐。 其酌献、进牲、祭马潼,并如第一室之仪。 既毕,礼仪便奏请诣饮福位。 登歌乐作,至位,西向立,乐止。 登歌《厘成之乐》作,礼直官引司徒立于饮福位恻,太祝以爵酌上尊饮福酒,合置一爵,以奉侍中。 侍中受爵,奉以立。 礼仪使奏请皇帝再拜。 拜讫,奏请搢镇圭跪。 侍中东向以爵跪进,礼仪使奏请执爵,三祭酒,又奏请啐酒。 啐酒讫,以爵授侍中。 礼仪使奏请受胙,太祝以黍稷饭笾授司徒,司徒东向跪进。 皇帝受,以授左右。 太祝又以胙内俎跪授司徒,司徒跪进。 皇帝受,以授左右。 礼直官引司徒退立。 侍中再以爵酒跪进,礼仪使奏请皇帝受爵饮福。 饮福讫,侍申受虚爵,兴,以授大祝。 礼仪使奏请执镇圭,俯伏兴,又奏请再拜。 拜讫,乐止。 礼仪使前导还版位,登歌乐作,降自西阶,乐止。 宫县乐作,至位乐止。 礼仪使奏请还小次。 宫县乐作。 将至小次,礼仪使奏请释镇圭,殿中监跪受。 入小次,帘降,乐止。 文舞退,武舞进。 先是皇帝酌献讫,将至小次,礼直官引亚献官诣盥洗位。 盥洗讫,升自阼阶,酌献并如常仪。 酌献讫,礼直官引亚献官诣东序,西向立。 诸太祝各以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捧爵进亚献之左,北向立。 亚献再拜受爵,跪祭酒,遂啐饮。 太祝进受爵,退,复于坫上。 亚献兴再拜,礼直官引亚献官降复位。 终献如亚献之仪。 初终献既升,礼直官引七祀献官各诣盥洗位,搢笏盥执讫,执笏诣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讫,谐次位,如上仪。 终献毕,赞者唱“太祝彻笾豆”。 诸太祝进彻笾豆,登歌《丰成之乐》作,卒彻乐止。 奉礼曰“赐胙”。 赞者唱“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礼仪使奏请诣版位。 帘卷,出次,殿中监跪进镇圭。 皇帝执圭行,宫县乐作,至位乐止。 送神《保成之乐》作,一成止。 礼仪使奏请皇帝再拜,赞者承传,凡在位者皆再拜。 礼仪使前奏礼毕,前导皇帝还大次。 官县《昌宁之乐》作,出门乐止。 礼仪使奏请释镇圭,殿中监跪受,华益伞扇引导如常仪。 入大次,帘降。 礼直官引太常卿、御史、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升殿纳神主,降就拜位,奉礼赞升纳神主讫,再拜,御史以下诸执事者皆再拜,以次出。 礼宜官各引享官以次出,太乐令率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庙令阖户以降乃退。 祝册藏于柜。 八曰车驾还宫。 皇帝既还大次,侍中奏请解严。 皇帝释衮冕,停大次。 万刻顷,尚食进膳。 所司备法驾卤簿,与侍祀官序立于太庙棂星门外,以北为上。 侍中版奏请中严,皇帝改服通天冠、绛纱袍。 少顷,侍中版奏皇帝出次升舆,导驾官前导,华盖伞扇如仪。 至庙门外,太仆卿率其属进金辂如式。 侍中前奏请皇帝降舆升辂。 升辂讫,大仆卿、门下侍即奏请车驾进发,俯伏兴,退。 车驾动,称警跸。 至棂星门外。 门下侍郎奏请车驾权停,敕众官上马。 侍中承旨退称曰“制可。 ”门下侍郎退传制,赞者承传。 众官上马毕,门下侍郎奏请敕车右升。 侍中承旨退称“制可”千牛将军升讫,导驾官分左右前导,门下侍郎奏请车驾进发。 车驾动,称警跸。 符宝郎奉八宝与殿中监从,教坊乐鼓吹振作。 驾至崇天门外垣棂星门外,门下侍郎奏请车驾权停,敕众官下马。 赞者承传,众官下马。 车驾动,众官前引入内石桥,与仪仗倒卷而北,驻立。 驾入崇天门,至大明门外降驾。 升舆以入。 驾既入,通事舍人承旨敕众官皆退,宿卫官率卫士宿卫如式。 亲谢仪,其目有八:   一曰斋戒。 前享三日,皇帝散斋二日于别殿,致斋一日于大次。 应享官员受誓戒于中书省,如常仪。 二曰陈设,如前亲祀仪。 三曰车驾出宫。 前享一日,所司备仪从、内外仗,与应享之官两行序立于崇天门外,太仆卿控御马立于大明门外,诸侍臣及导驾官二十四人,俱于斋殿前左右分班立侯。 通事舍人引侍中跪奏请中严,俯伏兴。 少顷,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即御座。 四品以上应享执事官起居讫,侍中奏请升舆。 皇带出斋段,降自正阶,乘舆,华盖伞扇如常仪。 导驾官前导至大明门外,侍中进当舆前,奏请降舆,乘马讫,导驾官分左右步导。 门下侍郎跪奏请进发,俯伏兴,前称警跸。 至崇天门,门下侍郎奏请权停,敕众官上马。 侍中承旨退,称制可,门下侍郎退传制,称众官上马。 赞者承传。 众官出棂垦门外,上马讫,门下侍郎奏请进发,前称警跸,华盗伞扇仪仗与众官左右前引,教坊乐鼓吹不振作。 至太庙棂星门外,红桥南,赞者承传众官下马。 下马讫,自卑而尊与仪仗倒卷而北,两行驻立。 驾至庙门,侍中奏请皇帝下马,步入庙门。 入庙门讫,侍中奏请升舆,尚辇奉舆,华盖伞扇如常仪。 导驾官前导。 皇帝乘舆至大次前,侍中奏请降舆,皇帝降舆入就位,帘降,侍卫如式。 尚食进膳,如常仪。 礼仪使似祝册奏御署讫,奉出,太庙令受之,各其于坫,置各室祝案上。 通事舍人承旨,敕众官各还斋次。 四曰省牲器,风前亲祀仪。 五曰晨裸。 享日丑前五刻,光禄卿、良酝令、大官令入实笾、豆、簠、簋、樽、罍,各如常仪。 太乐令率工人二舞,以次入就位。 礼直官引御史及执事者以次人就位。 礼直官引太常卿、御史升殿点视陈设,退复位。 礼直官引司徒等官诣各室,分香设酒如常仪。 礼直官复引太常卿及御史、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升殿,奉出帝后神主讫,各退降就拜位,立定。 奉礼于殿上赞奉神主讫,奉礼赞曰“再拜”,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各就位。 礼直官引摄太尉由南神门东偏门入就位,立定。 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兴,工鼓祝,宫县乐作《思成之曲》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簇为征,应钟为羽,作文舞九成止。 太尉以下皆再拜讫,礼直官引太尉诣盥洗位,宫县乐作《肃宁之曲》,至位乐止,北向立,搢笏、盥手、悦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瓒、拭瓒,以瓒授执事者。 执笏升殿。 宫县乐作,至阼阶下,乐止。 升自阼阶,登歌乐作,诣太祖尊彝所,西向立,乐止。 执葵者以瓒奉大尉,太尉搢笏执瓒。 司樽者举幂酌郁鬯讫,大尉以瓒授执事者,执笏诣太祖神位,搢笏跪。 三上香。 执事者以瓒奉太尉,太尉执瓒以鬯裸地讫,以虚瓒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退出户外,北向再拜讫,次诣各室,并如上仪。 礼华,降自阼阶,复位。 六曰进馔。 太尉裸将毕,进馔如前仪。 七曰酌献。 太尉既升裸,礼直官引博士,博士引礼仪使至大次前,北向立。 通事舍人引侍中诣大次前,版奏请中严,皇帝服衮冕。 坐少顷,侍中奏外办,礼仪使跪奏请皇帝行礼,俯伏兴。 帘卷出次,礼仪使前导至西神门,华盖伞审停于门外,近侍从入,大礼使后从。 殿中监跪进镇圭,皇帝执圭入门,协律郎跪,俯伏兴,举麾,宫县《顺成之乐》作,至版位东向立,乐止。 引礼官分左右侍立,礼仪使荬诂里帝再拜。 奉礼曰“众官再拜”,负者承传,凡在位皆再拜。 礼仪使奏请皇帝诣盥洗位,宫县乐作,至位乐止。 内侍跪取匜,兴,沃水,又内侍跪取盘,承水。 礼仪使奏请搢镇圭,皇帝搢圭盥手。 内侍跪取巾于篚,兴,进。 帨手讫,奉爵官以爵跪进。 皇帝受爵,内侍奉匜沃水,又内侍奉盘承水。 皇帝洗爵讫内,内侍奉巾跪进。 里帝拭爵讫,内侍奠盘匜,又奠巾于篚,奉爵官受爵。 礼仪使奏请执镇圭,导升殿,宫县乐作,至西阶下乐止。 升自西阶登歌乐作。 礼仪使前导诣太祖室樽彝所,东向立,乐止。 宫县乐作,奏《开成之曲》,奉爵官以爵莅樽,执事者举幂,侍中跪酌牺樽之泛齐,以爵授执事者。 礼仪使前导,入诣太祖神位前,北向立。 礼仪使奏请搢镇圭,跪,又奏请三上香。 上香讫,奉爵官以爵授进酒官,进酒官东向以爵跪进,礼仪使奏请执诗祭酒。 执爵三祭酒于茅苴讫,以虚爵授进酒官,进酒官受爵以授奉爵官,退立樽彝所。 进酒官进彻神案上所奠玉爵马潼,东向跪进,礼仪使奏请执爵祭马潼。 祭讫,以虚爵授进酒官,进酒官进奠神案上讫,退。 礼仪使奏请执圭。 俯伏兴,司徒搢笏跪俎前,举牲盘西向以进。 礼仪使奏请搢镇圭,皇帝搢圭,俯受牲盘,北向跪,奠神案上讫,礼仪使奏诘执圭兴,前导出户外褥位,北向立,乐止。 举祝官搢笏跪,对举祝版。 读祝官北向跪,读祝文讫,俯伏兴。 举祝官奠祝版讫,先诣次室。 次蒙古祝史诣室前致辞讫,礼仪使奏请再拜。 拜讫,礼代使前导诣各室,奏各室之乐。 其酌献、进牲体、祭马潼,并如第一室之仪。 既毕,礼仪便安请诣饮福位。 登歌乐作,至位,西向立,乐止。 宫县《厘成之乐》作,礼直官引司徒立于饮福位恻,太祝以爵酌上樽福酒,合置一爵,以奉侍中,侍中受爵奉以立。 礼仪使奏请皇帝再拜。 拜讫,奏搢镇圭跪,侍中以爵跪进。 礼仪使奏请执爵三祭酒,又奏请啐酒。 啐讫,以爵授侍中。 礼仪使奏请受胙,太祝黍稷饭笾授司徒,司徒东向跪进,皇帝受,以授左右。 太祝又以胙肉俎跪授司徒,司徒跪进,皇帝受,以授左右,礼直官引司徒退立。 侍中再以爵酒跪进,礼仪使奏请皇帝受爵,饮福酒讫,侍中受虚爵兴,以授太祝。 礼仪使奏请执镇圭,俯伏兴,又奏请再拜。 拜讫,乐止。 礼仪使前导还版位。 登歌乐作,降自西阶,乐止。 宫县乐作,至位乐止。 奉礼于殿上唱大祝彻笾豆。 宫县《丰宁之乐》作,卒彻,乐止。 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送神乐作《保成之曲》作一成,止。 礼仪使奏主皇帝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 拜讫,礼仪使前奏礼毕,皇帝还大次。 宫县《昌宁之乐》作,出门,乐止。 礼仪使奏请释镇圭,殿中监跪受,华盖伞扇如常仪。 入次,帘降。 礼直官引大常刀、御史、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升殿纳神主讫,各降就位。 赞者于殿上唱升纳神主讫,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诸执事者皆再拜讫,以次出。 通事舍人礼直官各引享官以次出,太乐令率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庙令阖户讫降乃返。 祝版藏于柜。 八曰车驾还官。 皇帝既还大次,侍中奏请解严。 皇帝释衮冕,停大次。 五刻顷,尚食进膳,如常仪。 所司备仪从、内外仗,与从祀诸执事官两行序立于太庙棂星门外。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出次升舆,导驾官前导,华盖伞扇如常仪。 至庙门,太仆卿进御马,侍中奉请皇帝降舆乘马。 乘以讫,门下侍郎奏请进发,俯伏兴退,前称警跸。 至棂垦门外,门下侍即奏请权停,敕众官上马。 侍中承旨返称曰“制可”,门下侍郎退传制,赞者承传,众官上马毕,导驾官及华益伞扇分左右前导,称警跸,教坊乐鼓吹振作。 至崇天门棂星门外,门下侍郎奏请权停,敕众官下马。 赞者承传,众官下马讫,左右前引入内石桥北,与仪仗倒卷而北,驻立。 驾入祟天门,至大明门外降马,升舆以入。 驾既入,通事舍人承旨敕众官皆退,宿卫官率卫士宿卫如式。 摄祀仪,其目有九:   一曰斋戒。 享前三日,三献官以下凡与祭员,皆公服受誓戒于中书省。 是日质明,有司设金椅于省庭,一人执红罗伞立于其左。 奉礼郎率仪鸾局陈设版位,献官诸执事位,俱藉以席,乃加紫绫褥。 设初献太尉位于省阶少西,南向;大礼使位于其东,少南,西向;监祭御使位二,于通道之西,东向;监礼博士位二,于通道之西,东向;俱北上。 设司徒亚终献位于其南,北向,西上。 次助奠七祀献官,次太常卿、光禄卿、光禄丞、读祝官、太官令、良酝令、廪牺令、司樽彝、举祝官、太官承、廪牺丞、奉爵官、奉瓒官、盥爵官二、巾篚官、蒙古太祝、巫祝、点视仪卫、清道官及与祭官,依吕级陈设,皆异位重行。 太庙令、太乐令、郊杜令、太祝位于通道之西,北向,东上。 太庙丞、太乐丞、郊杜丞、奉礼郎、协律郎、司天生位于通道之东,北向,西上。 斋郎位于其后。 赞者引行事等官,各就位,立定。 次引初献官立定。 礼直官搢笏,读誓文曰“某年某月某日,享于太庙,各扬其职,其或不敬,国有常刑。 ”散斋二日宿于正寝,致斋一日宿于祠所。 散斋日治事如故,不吊丧问病,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字,不决罚罪人,不与秽恶事。 致斋日惟享事得行。 余悉禁,凡与享之官,己斋而阙者。 通摄行事。 七品以下官先退,余官再拜。 礼直官赞“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礼毕”。 守庙兵卫与太乐工人,俱清斋一宿。 赴祝所之曰,官给酒馔。 二曰陈设。 享前二日。 所司设兵卫于庙门,禁断行人。 仪鸾局设幄幔于馔殿,所司设三献官以下行事执亨官次于斋房之所。 前一日,太乐令率其属设宫县之乐于庭中。 东方、西方磬彻起北,钟彻次之。 南方、北方。 磬彻起西,钟彻次之。 设十二彻钟于编县之间。 各依辰位,树建鼓于四隅。 置祝敔于北县之内。 柷一在道东,敔一在道西。 路鼓一在柷之东南,晋鼓一在其后,又路鼓一在柷西南。 诸工人各于其后。 东方、西方,以北为上。 南方、北方,以西为上。 文舞在北,武舞在南,立舞表于酂缀之间。 又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 玉磬一彻在西,金钟一芦在东,敔一在金钟北稍西,敔一在玉磬北稍东。 搏栿二,一在敔北。 一在柷北,东西相向。 歌工次之,余工各位于县后。 其匏竹者立于阶间,重行北向,相对为首。 享前一日,太庙令率其属扫除庭之内外。 枢密院军官一员。 率军人划降除草秽,平冶道路。 又设七祀镣柴于庙门之外。 又于室铺设神位于北牖下,当户南向。 每位设黼黼一,紫绫厚褥一,薄褥一,莞席一,缫席二,虎皮次席二。 时暄则用桃枝竹席,几在筵上。 又设三献官拜跪褥位二,一在室内,一在室外。 学士院定撰祝册讫,书祝官于馔幕具公服书祝讫,请初献官署御名讫,以授太庙令。 又设祝案于室户外之右。 又设三献官位于殿下横街之南,稍西,东向。 亚献终献位稍却,助奠七祀献官又于其南。 书祝官、读祝官、举祝官、太庙令、太官令、良酝令、廪牺令、太庙丞、太官丞位,又于其南。 司撙彝、奉瓒官、奉爵官、盥洗巾篚、爵洗巾篚、蒙古太祝、蒙古巫祝、太祝、宫闱令及七祀司樽彝、盥洗巾篚,以次而南。 又设斋郎位于其后。 每等异位,重行,东向,北上。 又设大礼使于南神门东偏门稍北,北向。 又设司徒、太常卿等位于横街之南,稍东,西向,与亚终献相对,司徒位在北,太常卿稍。 太常同知、光禄卿、佥院、同佥、院判、光禄丞、拱卫使,以次而南。 设监祭御史位二、监礼博士位二于横街之北,西向,以北为上。 又设协律郎位在宫县乐芦西北,东向,大乐丞在乐芦之间。 又设大乐令、协律郎位于登歌乐芦之间。 又设牲榜于东神门外,南向。 设太常卿位于牲位南向。 监祭御史位在太常卿之左,太官令次之,光禄丞、大官丞又次之,廪牺令位在牲西南,廪牺丞稍却,俱北向,以右为上。 又设诸太祝位于牲东,西向,以北为上。 又设蒙古巫祝位于牲东南,北向。 又设首馔位于省馔殿前,太常卿、光禄卿、光禄丞、太官令位于东,西向;监祭、监礼位于西,东向;皆北上。 太庙令陈祝版于室右之祝案,又率祠祭局设笾、豆、芦、簋。 每室左十又二笾,右十又二豆,俱为四行。 登三在笾豆之间,铏三次之,芦二、簋二又二次之,芦左簋右,俎七在芦簋之南,香案一次之,沙池又次之。 又设每室樽罍于通廊,斝彝、黄彝各一,春夏用鸡彝、乌彝、牺樽二、象樽二,秋冬用着樽、壶樽、着樽二、山罍二,以次在本室南之左,皆加勺幂。 为酌樽所,北向,西上。 彝有舟坫幂。 又设壶樽二、太樽二、山罍四,在殿下阶间,俱北向。 望室户之左,皆有坫加幂,设而不酌。 凡祭器,皆藉以席。 又设七祀位于横街之南道东,西向,以北为上。 席皆以莞。 设神版位,各于座首。 又设祭器,每位左二笾,右二豆,芦一、簋一在笾豆间,俎一在笾前,爵坫一次之,壶尊二在神位之西,东向,以北为上,皆有坫勺幂。 又设三献盥洗、爵洗在通街之西,横街之南,北向。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冼东,皆实以巾。 爵洗仍实以瓒,爵加盘坫,执罍篚者各位于后。 又设七祀献官盥洗位于七祀神位前,稍北。 罍在洗西,篚在洗东,实以巾。 又实爵于坫。 执罍篚者各位于后。 三日习仪。 享前二日,三献以下诸执事官员赴太庙习仪。 次日早,各具公服乘马赴东华门,迎接御香至庙省牲。 四曰迎香。 享前一日,有司告谕坊市,洒扫经行衢路,只备香案。 享前一日质明,三献官以下及诸事官,各具公服,六品以下官皆借紫服,诣崇天门下。 太常礼仪院官一员奉御香。 一员奉酒,二员奉马潼,自内出。 监祭、监礼奉礼郎、太祝分两班前导。 控鹤五人,一人执伞,从者四人,执仪仗在前行。 至大明门,由正门出,教坊大乐作。 至崇天门外,奉香、酒、马潼者安置于舆,导引如前。 行至外坦棂星门外。 百官上马,分两班行于仪仗之外,清道官行于仪卫之先,兵马司之兵夹道次之,金鼓又次之,京尹仪从又次之,教坊大乐为一队次之。 控鹤帨手各服其服,执仪仗左右成列次之,拱卫使居其中。 仪凤司细乐又次之。 太常卿与博士、御史导于舆前,献官、司徒、大礼使、助奠官从入至殿下,献官奉香、酒、马潼升自东阶,入殿内通郎正位安置。 礼直官引献官降自东阶,由东神门北偏门出,释服。 五曰省器,见亲祀仪。 六曰尺裸。 祀曰丑前五刻,太常卿、光禄卿、太庙令率其属设烛于神位,遂同三献官、司徒、大礼使等每室一人,分设御香酒醴,以金玉爵斝,酌马冲、葡萄尚酝酒奠于神案。 又陈笾豆之实。 笾四行,以右为上。 第一行鱼鱐在前,糗饵、粉糍次之。 第二行,乾撩在前,干枣、形盐次之。 第三行。 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 第四行,菱在前,茨、栗次之。 豆四行,以左为上。 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蕰次之。 第二行,菁菹在前,韭菹、米参食次之。 第三行,鱼醢在前,免醢、豚拍次之。 第四行,鹿臡前,簠醢、糁食次之。 簠实以稻梁,簋实以黍稷,登实以太羹,铏实以和羹,樽彝、斝彝实以明水。 黄彝实以郁鬯,牺樽实以泛齐。 象样实以醴齐,着樽实以盎齐,山罍实以三酒,壶樽实以醍齐,太樽实以沈齐。 凡齐之上樽实以明水,酒之上樽实以原酒,其酒齐以上酝代之。 又实七祀之祭器,每位左二笾。 栗在前,鹿脯次之。 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 簠实以黍,簋实以稷,壶尊实以醍齐,其酒齐亦以上酝代之。 陈设讫,献官以下行事执事官,各服其服,会于齐酝班厅。 礼直官引太常卿、监祭、监礼太庙令、太祝、宫闱令、诸执事官、斋郎,自南神门东偏门入就位,东西相向立定。 候监祭、监礼按殿之上下,彻去盖幂,纠察不如仪者,退复位。 礼直官引太常卿、监祭、监礼、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升自东阶,诣太祖室。 蒙古太祝起帝主神幂,宫闱令起后主神幂。 次诣每室,并如常仪毕,礼直官引太常卿以下诸执事官,当横街间,重行,以西为上,北向立定。 奉礼郎赞曰“奉神主讫,再拜。 ”礼直承传,太常卿以下皆再拜讫,奉礼郎又赞曰“各就位。 ”礼直官引诸执事官各就位,次引太官率斋郎由南神门东偏门以次出。 赞者引三献官、司徒大礼使、七祀献官、诸行事官,由南神门东偏门入,各就位,立定。 礼直官进于初献官之左,赞曰“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 协律郎跪,俯伏兴,举麾,兴,工鼓祝,宫县乐奏《思成之曲》九成,文舞九变。 奉礼郎赞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奉礼又赞诸执事者各就位,礼直官引奉瓒、奉爵、盥爵、洗巾篚执事官各就位,立定。 礼直官引初献官诣盥洗位,宫县乐作无射宫《肃宁之曲》,至位北向立定。 搢笏、盥手、执手,执笏诣爵洗位,至位北向立定。 搢笏、执瓒、洗瓒、拭瓒,以瓒授执事者,执笏,乐止。 登歌乐作,奏夹钟宫《肃宁之曲》,升自东阶,乐止。 诣太祖酌樽所,西向立,搢笏,执事者以瓒授初献官,执瓒。 司樽彝跪举幂,良酝令跪酌黄彝郁幂,初献以瓒授执事者。 执笏诣太祖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三上香。 执事者以瓒授初献,初献执瓒以鬯灌于沙池,以瓒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出室户外,北向立。 再拜讫,诣每室裸鬯如上仪。 俱毕,礼直官引初献降自东阶,登歌乐作,奏夹钟宫《肃宁之曲》。 复位,乐止。 七曰馈食。 初献既裸,如前进馔仪。 八曰酌献。 大祝立茅苴于盘。 礼直官引初献诣盥洗位,宫县乐作,奏无射宫《肃宁之曲》,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 至位,搢笏、执爵、洗爵、拭爵。 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乐止。 登歌乐作,奏夹钟宫《肃宁之曲》,升自东阶,乐止。 诣太祖酒樽所,西向立,搢笏执爵。 司樽彝搢笏跪举幂,良酝令措笏跪酌牺樽之泛齐,以爵执事者,执笏。 宫县乐作,奏无射宫《开成之曲》,诣太祖神座前,北向立,稍前,搢笏堍,三上香。 执爵,三祭酒于茅苴,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平立。 请出室出户外,北向立,乐止,俟读祝。 举祝官搢笏跪,对举祝版,读祝官跪读祝文。 读讫,举祝官奠祝版于案,执笏兴,读祝官俯伏兴。 礼直官赞再拜讫,次诣每室,酌献如上仪,各奏本室之乐。 献毕,宫县乐止。 降自东阶,登歌乐作,奏夹钟宫《肃宁之曲》。 初献复位,立定。 文舞退,武舞进,宫县乐作,奏无射官《肃宁之曲》。 舞者立定,乐止。 礼直官引亚献诣盥洗位。 至位北向立,搢笏、执爵、洗爵、拭爵。 以爵授执事者。 升自东阶,诣太祖酌樽所,西向立,搢笏,执爵。 司樽彝搢跪举幂,良酝令搢笏跪酌象樽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执笏。 宫县乐作,奏无射宫《肃宁之曲》。 诣太祖神座前。 北向立,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于茅苴,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平立,请出室户外,北向立。 再拜讫,次诣每室,酌歌并如上仪。 献毕,乐止。 降自东阶,复位立定。 礼直官引终献,如亚献之仪,唯酌若樽之盎齐。 礼毕,降复位。 初终献将行,赞者引七祀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讫,执笏诣酒樽所,搢笏、执爵、酌酒,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首位神座前,东向立,稍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于沙池,奠爵于案,执笏俯伏兴。 少退立,再拜讫,每位并如上仪。 俱毕,七祀献官俟终献官降复位,立定。 九曰祭马冲。 终献酌献将毕,礼直官分引初献亚献官、司徒、大礼使、助奠官、七祀献官、太常卿、监祭、监礼、太庙令丞、蒙古庖人、巫祝等升殿。 每室献官一员各立于户外,太常闷、监祭、监礼以下立于其后。 礼直官引献宵诣神座前,蒙古庖人割牲体以授献官。 献官搢笏跪樽于帝主神位前,次奠于后主神位前讫,出笏退就拜位,搢笏跪。 太庙令取案上先设金玉爵斝马冲、葡萄尚酝酒,以次授献官,献官皆祭于沙池。 蒙古巫祝致辞讫,宫县乐作同进馔之曲。 初献出笏就拜兴,请出室户外,北向立。 俟众献官毕立,礼直官通赞曰“拜”,“兴“,凡四拜。 监祭、监礼以下从拜。 皆作本朝跪礼。 拜讫,退,登歌乐作,降阶,乐止。 太祝彻笾、豆,登歌乐作,奏夹钟宫《丰宁之曲》。 奉礼赞赐胙,赞者承传,众官再拜兴。 送神乐作,奏黄钟宫《保成之曲》一成而止。 太祝各奉每室祝版,降自太阶望瘗位,礼直官引三献、司徒、大礼使、助奠、七祀献官、太常卿、光禄卿、监祭、监礼视燔祝版,至位坎北南向跪,以祝版奠于柴,就拜兴。 俟半燎,礼宜官赞“可瘗”礼直官引三献以下及诸执事者、斋郎等,由南神门东偏门出至揖位,圆揖。 乐工二舞以次从出。 三献之出也,礼直官分引太常卿、太庙令、监祭、监礼,蒙古太祝、宫闱令及各室太祝,升自东阶,诣太祖神座前,升纳神主,每室如仪。 俱毕,降自东阶,至横街南,北向西上立定。 奉礼赞曰“升纳神主讫,再拜”,赞者承传,再拜讫。 以次出。 礼毕,三献官、司徒、大礼使、太常礼仪院使、光禄卿等官,奉胙进于阙庭。 驾幸上都,则以驿赴奉进。 摄行告谢仪:告前三日,三献官以下诸执事官,各具公服赴中书省受誓戒。 告前一日未正一刻,省牲器。 至期质明,三献官以下诸执事者各服法服,礼直官引太常卿、监祭、御史、监礼博士、五令诸执事官先入就位。 礼直官引监祭、监礼点视陈设毕,复位。 礼直官引太常卿、监祭、监礼、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奉迁各室神主讫,降自横街,北向立定。 奉礼郎赞“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奉礼郎赞“各就位”讫,太官令、斋郎出。 礼直官引三献、司徒、光禄卿、捧瓒,、爵盥、爵洗官人就位,立定。 礼直官赞“有司谨具,请行事,”降神乐作,九成止。 奉礼郎赞“再拜”,三献以下再拜讫,秦礼郎赞“诸执事者各就位”,立定。 礼直官引初献诣盥洗位,盥手,诣爵洗位,洗瓒。 诣第一室酒樽所,酌郁鬯。 谐神座前,北向跪,搢笏三上香,奠币执瓒。 以鬯灌于沙池,执笏俯伏兴。 出室户外,再拜讫,次诣各室,并如上仪。 俱毕,降复位。 司徒率斋郎进馔,如常仪。 奠毕,降复位。 礼直官引初献诣盥洗位,盥手,诣爵洗位,洗爵。 诣第一室酒樽所,酌酒。 诣神座前,北向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于茅苴,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出室户外,北向立。 俟读祝官读祝文讫,再拜。 诣每室,并如上仪。 俱毕。 降复位。 礼直官引亚献官盥手、洗爵、酌献,并如初献仪。 惟不读祝。 俱毕,降复位。 礼直官引终献,并如亚献仪。 俱毕,复位。 太祝笾、豆,奉礼郎赞赐胙,众官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讫,礼直官引三献官、司徒、太常卿、盥祭、监礼视焚祝版币帛,礼直赞“可瘗”。 礼毕,太常卿、监祭、监礼升纳神主讫,樽自横阶。 奉礼郎赞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退。 荐新仪:至曰质明,太常礼仪院官属赴庙所,皆公服俟于次。 太庙令卒其属升殿,开室户,不出神主,设笾豆俎、酒醴、马潼及室户内外褥位。 又设盥洗位于阶下,少东,西向。 奉礼郎牢仪鸾局设席褥版位于横街南,又设盥盆巾帨二所于齐班幕前。 心与祭事官皆盥手讫,太常官诣神厨点祝神馔。 执事者奉所荐馔物,各陈馔幕内。 太常官以下人就位,东西重行,北向立定。 礼直官赞“皆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立”,“各就位”。 礼直官引太常次官一员,率执事者出诣馔所,奉馔入自正门,升自太阶,奠各室神位前。 执事者进时食,院官搢笏受而奠之。 礼直官引太常礼仪使诣盥洗位,盥手、帨手。 升殿诣第一室神位前,搢笏,执事者注酒于杯,三祭酒,又注马潼于杯,亦三祭之。 奠杯于案。 出笏,就拜兴,出室户外,北向立,再拜。 每室俱毕,降复位,执事者皆降。 礼直官赞“再拜”,“鞠躬”,“拜”。 “兴”“拜”,“兴”,“平立”。 余官率执事者升彻馔,出殿阖户。 礼直官引太常官以下俱出东神门外,圆揖。 国俗,每岁太庙四祭,用司禋监官一员,名蒙古巫祝。 当省牲时,法服,同三献官升殿,诣户室告腯,还至牲所,以国语呼累朝帝后名讳而告之。 明旦,三献礼毕,献官、御史、太常卿、博士红升殿,分诣各室。 蒙古博儿赤跪割牲,太仆卿以朱漆盂奏马乳酌奠。 巫祝以国语告神讫,太祝奉祝币诣燎位,献官以下复版位载拜,礼毕。 每岁,九九内及十二月十六日以后,于娆饭院中,用马一、羊三、马潼、酒醴、红织金币及里绢各三匹,命蒙古达官一员,偕蒙古巫觋,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潼杂烧之。 巫觋以国语呼累朝御名而祭焉。 神御殿,旧称影堂。 所奉祖宗御容,皆纹绮局织锦为之。 大德十二年,敕丞相脱脱、平章秃坚帖木儿:“成宗及贞慈静懿皇后御影,依大天寿万宁寺内御容织之。 南木罕太子及妃,晋王及妃,依帐殿内小影织之。 ”延祐七年,敕平章伯帖木儿,进巧工及伟传神李肖岩。 依世祖御容之制,画仁宗及庄懿慈圣皇后,高九尺五寸,阔八尺。 至治三年太傅朵歹、左丞善生、院使明理董阿进呈太皇太后、英宗御容,令画毕,复织之。 天历二年,敕平章董阿、同知储政院阿木腹:“朕令画后妣、皇后御容,可令诸色府达鲁花赤阿咱、杜总管、蔡总管、李肖岩提调速画之。 ”其绘画用物:土粉五斤,明胶五斤,回回青八两,回回胭脂八两,回回胡麻一斤,心红三斤,泥金一两二钱,黄子红一斤,官粉三斤,紫八两,鸡子五十枚,生石青十一斤,鸦青暗花绽丝八十尺,五色绒八两,大红销红朽花罗四十尺,红绢四十尺,紫梅花罗七尺,紫檀轴一,椴木额条一,白银六两。 影堂所在:世祖帝后,大圣寿万安寺,裕宗帝后亦在焉。 顺宗帝后,大普庆寺,仁宗帝后亦在焉。 成宗帝后,大天寿万宁寺。 武宗及二后,大崇恩福元寺,为东西二殿。 明宗帝后,大天源延圣寺。 英宗帝后,大永福寺。 也可皇后,大护国仁王寺。 泰定帝敕:奉北安王塑像于高梁寺,即护国仁王寺也。 至元七年建,大德五年奉安昭睿顺圣皇后御容,故以北安王袝祀焉。 世祖、武宗影堂,皆藏玉册十有二牒,玉宝一钮。 仁宗影堂,藏皇太子玉册十有二牒,皇后玉册十有二牒,玉宝一钮。 英宗影堂,藏皇帝玉册十有二肤,玉宝一钮,皇太子玉册十有二牒。 凡帝后册、宝,以匣匮金锁钥藏于太庙,此其分置者。 其祭器,则黄金并斝盘孟之属以十数,黄金涂银香盒碗碟之属以百数,银壶釜杯匜之属称是。 玉器、水晶、玛瑙之器为数不同,有玻璃瓶、琥珀勺。 世祖影堂真珠帘,又皆有珊瑚树、碧甸子山之属。 其祭之曰:常祭每月初一日、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三日,节祭元日、清明、蕤宾、重阳、冬至、忌辰。 基祭物,常祭以蔬果,节祭忌辰用牲。 祭官便服,行三献礼。 加荐用羊羔、炙鱼、馒头、■〈饣其〉子、西域汤饼、园米粥、沙糖饭羹。 泰定二年,亦作显宗影堂于大天源延圣寺,天历元年废。 旧有崇福、殊祥二院,奉影堂祀事,乃改泰禧院。 二年,又改为太禧宗禋院,秩二品。 既而,复以祖宗所御殿殿尚称影堂,更号神御。 殿皆制名以冠之:世祖曰元寿,昭睿顺圣皇后曰睿寿,南必皇后曰懿寿,裕宗曰明寿,成宗日广寿,顺宗曰衍寿,武宗日仁寿,文献昭圣皇后曰昭寿,仁宗曰文寿,英宗日宜寿,明宗曰景寿。 且命学士拟其麸祀仪注,今阙。 又有玉华宫孝思殿在真定。 世祖中统二年七月,命道士王追归于真定,建道观,赐名玉华宫。 以忌日享祀太上皇、皇太后御容。 本路宵吏祭奠,太常博士按《宋会要》定其仪。 所司前期置办茶饭、香果。 质明,礼直官、引献官与陪位官以下,并公服入庙庭,西向立。 俱再拜讫,引献官诣殿正阶下再拜,升阶至案前褥位,三上香,三奠酒讫,就拜兴。 又再拜讫,引献官复位,与陪位官以下俱再拜,退。 仁宗皇庆二年秋八月庚辰,命大司徒田忠良诣真定致祭,依岁例给御香酒并牺牲物钱中统钞一百锭。 延祐四年,始用登歌乐,行三献礼。 旧志云:皇庆二年。 彼此牴牾,未详孰是。 七年,太常博士言:“原庙之制隆古未闻。 谨案:尚书黩于祭祀,时谓弗钦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君不祭于臣仆之家。 圣朝建立七庙,崇奉孝享,可谓至矣。 而睿宗皇帝神御别在真定路玉华宫,窍维有功德于天下者,莫如太祖、世祖。 太祖不闻有原庙。 世祖神御奉安大圣寿万安寺,岁时差官,以家人礼祭供,不用太常礼乐。 今玉华宫原庙列在郡国,又非隆兴降诞之地,主者以臣仆之贱,供奉御容,非礼之甚。 伏望稽前汉故事,致隆太庙。 玉华宫照京师诸寺影堂例,只命有司以时祭供。 罢遣太常礼乐,非独圣胡得典礼之正,抑且有司无亵渎之烦,礼官免失礼之责矣。 ”议上,帝从之,敕岁时本处依旧礼致祭。 其太祖、太宗、睿宗御容在翰林者,至元十五年十一月,命承旨和礼霍孙写太祖御容。 十六年二月,复命写太上皇御容,与太宗旧御容,俱置翰林院,院官香秋致祭,二十四年二月,翰林院言旧院屋敝,新院屋才六间,三朝御容宜于太常寺安奉,后仍迁新院。 至大四年,翰林院移署旧尚书省,有旨月祭。 中书平章完泽等言:“祭祀非小事,太庙岁一祭,执事诸臣受戒誓三日乃行事,今此轻易非宜。 旧置翰林院御容,春秋二祭,不必增益。 ”从之。 至治三年,迁置普庆寺,祀礼废。 泰定二年八月,中书省臣言当祭如故。 乃命承旨翰赤赍香酒至大都。 同省臣祭于寺。 四年,造影堂于石佛寺,未及迁。 至顺元年七月,即普庆寺祭如故事。 二年,复祀于翰林国史院。 后至元六年,翰林院言:“三朝御容祭所甚隘,兼岁久屋漏,于石佛寺新影堂春安为宜。 ”中书省臣奏:“此世祖定制,当仍其旧。 “从之。 发布时间:2025-11-27 15:14:2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