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十六·志第五十三 内容: ○礼六   △社稷 先农   元之秩祀。 天子亲遣使致祭者三:曰社稷,曰先农,曰宣圣:有司常祀者五:曰社稷,曰宣圣,曰岳渎,曰风师、雨师,曰三皇;皆以社稷为首。 至元七年十二月,有诏岁祀太社太稷。 二十年,诏以春秋仲月上戊祭社稷。 至延祐六年,始用中戊。 二十九年,建社稷坛。 三十年七月,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于和义门少南,得地四十亩,为壝垣,近南为二坛,坛高五尺,方广五丈。 社东稷西。 相去约五丈。 社坛土用青赤白黑四色,依方位筑之,中间实以常土。 上以黄土覆之。 筑必坚实,依方面以五色泥饰之。 四面当中,各设一陛道。 其广一丈,亦各依方色。 稷坛一如社坛制,坛南植松一株,惟土不用五色,其上四周纯用一色黄土。 坛皆北向,立北墉于社坛之北,以砖为之,饰以黄泥。 瘗坎二于稷坛之北,少西,深足容物。 二坛周围壝垣,以砖为之,高五丈,广三十丈,四隅连饰。 内壝垣棂星门四所。 外垣棂星门二所,每所门三,列戟二十有四。 外壝内北垣下屋七间,南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 堂东屋五间,连厦三间,曰齐班厅。 厅之南,西向屋八间,曰献官幕。 又南,西向屋三间,曰院官斋所。 又其南,屋十间,自北而南,曰祠祭局,口仪鸾库,曰法物库。 曰都监库,口雅乐库。 又其南,北向尾三间,曰百官厨。 外垣南门西壝垣西南,北向屋三间,曰大乐署。 其西,东向屋三间,曰乐工房。 又其北,北向屋一间,曰馔幕殿。 又北,南向屋三间,曰馔幕幂。 又北稍东,南向门一间。 院内南。 南向屋三间,曰神厨。 东向屋三间,曰酒库。 近北少却,东向屋三间,曰牺牲房。 井有亭。 望礼堂后自西而东,南向屋九间,曰执事斋郎房。 自北折而南,西向屋九间,曰监察执事房。 此坛壝次舍之所也。 社主用白石,长五尺,广二尺,剡其上如钟。 于社坛近南,北向,埋其半于土中。 稷不用主。 后土氏配社,后稷氏配稷。 神位版二,用栗,素质黑书。 社树以松,于社稷二坛之南各一株。 此作主树木之法也。 祝版四,以楸木为之,各长二尺四寸,阔一尺二寸,厚一分。 文曰:“维年月曰,嗣天子敬遣某官某,改昭告于太社之神”。 配位日后土之神。 稷日太稷之神,配位日后稷之神。 玉币。 社稷皆黝圭一,缫藉,瘗玉一,以黝石代之,元币一。 配位皆元币一,各长一丈八尺。 此祝文玉币之式也。 牛一,其色黝,其角握,有副,羊四,野豕四。 笾之实皆十,无糗饵、粉糍。 豆之实亦十,无吃食、糁食。 簠簋之实皆四,铏之实和羹五,齐皆以尚酝代之。 香用枕龙涎。 神席一,缘以黑绫,褥方七尺四寸。 太樽、着樽、牺樽、山罍各二,有坫加勺幂。 象樽,壶樽、山罍各二,有坫幂,设而不酌。 笾、豆各十有一,其一设于馔幕。 铏三,簠三,簋三,其一设于馔幕。 俎八,其二设于馔幕。 盘一,毛血豆一,爵一,有坫,沙池一,玉币篚一,木栖一,勺一,香鼎一,香盒一,香案一,祝案一,皆有农。 红髹器一,以盛马渡。 盥洗位二,罍二,洗二。 白罗巾四,实以篚。 朱漆盘五。 已上,社、稷皆同。 配位有象樽,无大樽。 设而不酌者,无象樽,余皆与正位同。 此牲齐祭器之等也。 馔幕、省馔殿、香殿,黄罗幕三,黄罗额四,黄绢帷一百九十五幅,献摄版位三十有五,紫绫拜褥百,蒲、苇席各二百,木镫笼四十,绛罗镫衣百一十,红挑镫十,剪烛刀二。 铁米凡盆三十有架,黄烛二百,杂用烛二百,麻米凡三百,松明、清油各百斤。 此馔幕板位烛燎之用也。 初献官一,亚献官一,终献官一,摄司徒一,助奠官二,太常卿一。 光禄卿一,廪牺令一,太官令一,巾篚官四。 祝史四,监祭御史二,监礼博士二,司天监二,良酝令一,奉爵官一,司樽罍二,盥洗官二,爵洗官二,太社令一,太社丞一,太乐令一,太乐丞一,协律郎二,奉礼郎二,读祝官一,举祝官二。 奉币官四,剪烛官二,太祝七,斋郎四十有八,赞者一,礼直官三,与祭官无定员,此献摄执事之人也。 三十一年八月,初祀社稷,用堂上乐,岁以为常。 凡祭之日以春秋二仲月上戊,延祐六年,用中戊,其仪注之节有六:   一曰迎香。 前一日,有司告谕坊市,洒扫经行衢路,设香案。 至日质明,有司具香酒楼举,三献官以下及诸执事官各具公服,五品以下官、斋郎等皆借紫,诣崇天门。 三献官及太常礼仪院官入,奏祝及御香、尚樽酒,马潼自内出。 监祭御史、监礼博焉、奉礼郎、太祝分左右两班前导。 控鹤五人,一人执伞,四化执仪仗,由大明门正门出。 教坊大乐作。 至崇天门外,奉香酒、马潼者各安置于舆,导引如仪。 至红门外,百官乘马班行于仪仗之外。 清道官行于仪卫之先,兵马司巡兵夹道次之,金鼓又次之,京尹仪从左右成列又次之,教坊大乐一队次之。 控鹤弩手各服基服,执仪仗左右成列次之。 拱卫使行其中。 仪凤司细乐又次之。 太常卿与博士御史导于舆前,献官、司徒、助奠官从于舆后。 若驾幸上都,三献官以下及诸执事官则诣健德门外,皆具公服于香舆前北向立,异位重行。 俟奉香酒官驿至,太常官受而奉之,各置于舆。 礼直官赞“班齐”,“鞠躬”,“再拜兴”,“平立”。 班首稍前搢笏跪,众官皆跪。 三上香,出笏就拜兴,平立退复位,北向立,鞠躬,再拜兴。 平立。 众官上马。 分班前导如仪。 至社稷坛北神门外,皆下马,分左右入自北门,序立如仪。 太常卿、博士、御史前导,献官、司徒、助奠等官后从。 至望祀堂下,三献奉香、酒、马潼升阶,置于堂中黄罗幕下。 礼直官引三献官以次而出,各诣斋次,释服。 二曰斋戒。 前期三日质明,有司设三献官以下行事执事官位于中书省。 大尉南向,监祭御史位二于其西,东向,监礼博士位二于其东,西向,俱北上。 司徒、亚献、终献位于其南,北向。 次助奠,稍却。 次太常卿、光禄卿、太官令、司樽彝、良酝令、太社令、廪牺令、光禄丞、太乐令、大社丞。 次读祝官、奉爵官、太祝、祝史、奉礼郎、协律郎、司天生、诸执事斋郎。 每等异位重行,俱北向,西上。 赞者引行事执事官各就位,立定。 礼直官引太尉、初献就位,读誓曰:“某年某月某日上戊日,祭于太社太稷,各扬其职,其或不敬,国有常刑。 “散斋二日,宿于正寝,致斋一日于祠所。 散斋日治事如故,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字,不决罚罪人,不与秽恶事。 致斋日,惟祭事得行,其余悉禁。 凡与祭之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七品以下官先退,余官对拜。 守壝门兵卫与大乐工人,俱清斋一日。 行礼官前期习仪于祠所。 三日陈设。 前期三日,所司设三献以下行事执事官次于斋房之内,及设馔幕四于西神门之外,稍南,西向,北上。 今有馔幕殿在西壝门外,近北,南向。 陈设如仪。 前祭二日,所司设兵卫,各以其方色器服守卫门,每门二人,每隅一人。 大乐令帅其尼设登歌之乐于两坛上,稍北,南向。 磬芦在东,钟芦在西,柷一在钟芦南稍东,敔一在磬芦南稍西。 搏柎二,不在敔南一在柷南,东西相向。 歌工次之,余工位在县后。 其匏竹者位坛下,重行南向,相对为首。 太社令帅其展扫除坛之上下,为瘗坎二于壬地,方深足以容物,南出陛。 前祭一日,司天监、大社令帅其属升,设大社、太稷神座各于坛上,近南,北向。 设后土神座于大社神座之左,后稷神座于太稷神座之左,俱东向。 席皆以莞,茵褥如币之色,设神位板各于座首。 奉礼郎设三献官位于四神门之内道南,亚献、终献位稍却。 司徒位道北,太常卿、光禄卿之位稍却。 司天监、光禄丞又次之。 太社令、太官令、良酝令、廪牺令十天社丞、读祝官、奉爵官、太祝以次位于其北,诸执事者及祝事、斋郎位于其后。 每等异位重行。 俱东向,南上。 又设监祭御史位二,监礼博士位二,于太社坛子陛之东北,俱东向,南上。 设奉礼郎位于稷坛之西北隅,赞者位于东北隅,俱东向。 协律郎位二,于各坛上乐芦东北,俱南向。 太乐令位于两坛乐芦之间。 南向,司樽彝位于酌樽所。 俱南向。 设望瘗位于坎之南,北向。 又设牲榜于西神门外,东向。 诸太祝位于牲西,祝史次之,东向。 太常卿、光标卿、太官令位在南,北向,东上。 监祭、监礼位于太常卿之东稍却,俱北向,东上。 廪牺令位于牲东北,南向。 又设礼馔于牲东,设省馔于礼馔之北,今有省馔殿设位于其北,东西相向,南上。 太常卿、光槔唧太官令位于西,东向,监祭、监礼位于东,西向,俱南上。 礼部设板案各于神位之侧,司樽彝、奉礼郎帅执事者设玉币篚于酌樽所。 次设笾豆之位,每位各笾十、豆十、芦二、簋二、铏三、俎五、盘一。 又各设笾一、豆一、芦一、簋一、俎三于馔幕内。 毛血别置一豆。 设樽罍之位,社稷正位各太樽二、着樽二、牺樽二、山罍二,于坛上酉陛之西北隅,南向,东上。 设配位各着樽二、牺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正位酒樽之西,俱南向,东上。 又设正位各象樽二、壶樽二、山罍二,于坛下子陛之东,南向,东上。 配位各壶樽二、山罍二,在西陛之南,西向,南上。 又设洗位二,于各坛子陛之西北,南向。 篚在洗东北肆,执罍篚者各位于其后。 祭日丑前五刻,司天监、太社令各服其服,帅其属升。 设正配位神位版于坛上。 又陈玉币,正位礼神之玉一,两圭有邸,置于匣。 正配位币皆以元,各长一丈八尺,陈于篚。 太祝取鏖玉加于币,实于篚,瘗玉以玉石为之,及礼神之玉各置于神座前。 光禄卿帅其属,入实笾事芦簋。 每位笾三行,以右为上。 第一行,乾撩在前,干枣、形盐、鱼鱐次之。 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 第三行,菱在前,芡、栗次之。 豆三行,以左为上。 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 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 第三行,豚拍在前,鹿臡、醓醢次之。 芦实以稻梁。 簋实以黍稷,铏实以羹。 良酝令帅其属,入实樽罍。 正位太樽为上,实以泛齐,着樽实以醴齐,牺樽实以盎齐,象樽实以醍齐,壶樽实以沈齐,山罍实以三酒。 配位若是樽为上,实以泛齐,牺樽实以醴齐,象樽实以盎齐,壶樽实以醍齐,山罍实以三酒。 凡齐上樽实以明水,酒之上樽实以元酒,酒齐皆以尚酝代之。 太常卿设烛于神座前。 四曰省牲器。 前期一日午后八刻,诸卫之属禁止行人。 未后二刻,太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 司樽彝、奉礼郎执事者,以祭器入设于位。 司天监、大社令升,设神位版及礼神之玉币如仪。 俟告洁毕,权撤,祭日重设。 未后二刻,廪牺令与诸太祝,祝史以牲就位,礼直官、赞者分引太常卿、监祭、监礼、太官令于西神门外省牲位,立定。 礼直官引太常卿,赞者引监祭、监礼,入自西神门,诣太社坛,自西陛升,视涤濯于上,执事者皆举幂曰“洁”。 次诣太稷坛,如太社之仪讫,降复位。 礼直官稍前曰“告洁毕,请省牲”,引太常卿稍前省牲讫,返复位。 次引廪牺令出班巡牲一匝,东向折身曰“充”,复位。 诸太祝俱巡牲一匝。 上一员出班东向折身曰“腯”,复位。 礼直官稍前曰“省牲毕,请就省馔位”,引太常卿以下各就位,立定。 省馔毕,还斋所。 廪牺令与太祝、祝史以次牵牲诣厨,授太官令。 次引光禄卿以下诣厨省鼎镬,视涤溉毕,乃还斋所。 脯后一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血各置于馔幕。 祝史又取瘗血贮于盘,遂烹牲。 五曰奠玉币。 祭日丑前五刻,三献官以下行事执事官,各服其服。 有司设神位版,陈玉币,实笾豆芦簋樽腯。 俟监祭、监礼按视坛之上下,及撤去盖幂。 未时二刻,太乐令帅工人入,奉社郎、赞者入就位,礼直官、赞者入就位。 礼直官赞者分引监祭、监礼,诸太祝、祝史、斋郎及诸执事官,自西神门南偏门入,当太社坛北墉下,重行南向立,以东为上。 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监祭、监礼以下皆再拜。 次赞者分引各就坛上下位,祝史奉盘血,太祝奉玉币,由西阶升坛,各于樽所立。 次引监祭、监礼按视坛之上下,纠察不如仪者,退复位。 质明,礼直官、赞者各引三献以下行礼执事官入就位,皆由西神门南偏门以入。 礼直官进初献之左,曰“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 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兴,工鼓柷,乐作八成,偃麾,戛敔乐止。 礼直官引太常卿瘗血于坎讫,复位,祝史以盘还馔幕,以俟奉毛血豆。 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又赞诸执事者各就位,礼直官、赞者分引执事官各就坛上下位。 诸太祝各取玉币于篚,立于樽所。 礼直官引初献诣太社坛盥洗位,乐作,至位南向立,乐止。 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坛,乐作,升自北陛,至坛上,乐止。 诣太社神座前,南向立,乐作。 搢笏跪。 太祝加王于币,东向跪以授初献。 初献受币奠讫,执笏俯伏兴,稍退,再拜讫,乐止。 礼苴官引初献降自北陛,诣太稷坛洗位,乐作,至位乐止。 盥洗讫,升坛奠玉币,并如太社后土之仪。 奠毕,降自北陛,乐作,复位乐止。 初献奠玉币将毕,祝史各奉毛血豆立于西神门外,俟奠玉币毕,乐止。 祝史奉正位毛血入自中门,配位毛血入自偏门。 至坛下,正位者升自北陛,配位者升自西陛,诸太祝迎取于坛上,各进奠于神位前,太祝、祝史俱退立于樽所。 六曰进熟。 初献既奠玉币,有司先陈鼎入于神厨。 各在于镬右。 太官令出,帅进馔者诣厨。 以匕升羊豕于镬,各实于一鼎,幂之。 祝史以扃对举鼎,有司执匕以从,各陈于馔幕内。 俟光禄卿出,帅其属实笾芦簋讫,乃去鼎之肩幂,匕加于鼎。 太官令以匕升羊豕,各载于俎,俟初献还位,乐止。 礼直苜引司徒出诣馔所,帅进馔者各奉正配位之馔,太官令引以次自西神门入。 正位之馔入自中门,配位之馔入自偏门。 馔初入门,乐作,馔至陛,乐止。 祝史俱进,撤毛血豆,降自西陛以出。 正位之馔升自北陛,配位之馔升自西陛,诸太祝迎取于坛上,各跪奠于神座前讫,俯伏兴。 礼直官引司徒、太官令及进馔者。 自西陛各复位。 诸太祝还樽所,赞者曰“太祝立茅苴于沙池。 “礼直官引初献官诣太社坛盥洗位,乐作,至位南向立,乐止。 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至位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坛,乐作,升自北陛,至坛上,乐止。 诣太社酌樽所,东向立,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搢笏执爵,司樽者举幂,良酝令跪酌太樽之泛齐,乐作。 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太社神座前,南向立,搢笏跪。 执事者以爵授初献,执爵三祭酒,奠酒,执笏俯伏兴,稍退立,乐止。 举祝官踌,对举祝版。 读祝官西向跪,读祝文。 读讫,俯伏兴,举祝官奠祝板于案,兴。 初献再拜讫,乐止。 次诣后土氏酌樽所,东向立。 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搢笏执爵,司樽彝举幂,良酝令跪酌着樽之泛齐,乐止。 初猷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后土神座前,西向立,搢笏跪。 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讫,执笏俯伏兴,少退立,乐止。 举祝官跪,对举祝板。 读祝官南向跪,读祝文。 读讫。 俯伏兴,举祝官奠祝板于案,兴。 初献再拜讫,乐止。 降自北陛,诣太稷坛盥洗位,乐作,至位乐止。 盥洗、升献。 并如太社后土之仪。 降自北陛,乐作,复位,乐止。 读祝、举祝官亦降复位。 亚献诣两坛盥洗升献,并如初献之仪。 终献盥洗升献,并如亚献之仪。 终献奠献毕,降复位,乐止,执事者亦复位。 太祝各进彻笾豆,乐作,卒彻,乐止。 奉礼曰“赐胙,众官再拜。 ”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讫,送神乐作,一成止。 礼直官进初献之左,曰“请诣望瘗位”,御史、博士从,乐作,至位北向立,乐止。 初在位官将拜,诸太祝各执篚进于神废前,取瘗玉及币,斋郎以俎载牲体并黍稷爵酒,各由其陛降,置于坎讫,赞者曰“可瘗”,东西各二人且置半坎。 礼直官进初献之左,曰“礼毕”,礼直官各引献官以次出。 礼直官引监祭、太祝以下执事官,俱复于坛北墉下,南向立定。 奉礼曰“再拜”,监祭以下皆再拜讫,出。 祝史、斋郎及工人以次出。 祝板燔于斋所。 光禄卿、监祭、监礼展视酒胙讫,乃退。 其告祭仪,告前三日,三献官以下诸执事官,各具公眼赴中书省受誓戒。 告前一日,省牲器,告日质明,三献官以下诸执事各服其服,礼直官引监祭、监礼以下诸执事官入自北墉下,南向立定。 奉礼郎赞曰“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讫,奉礼郎贫曰“各就位”,“立定”。 监祭、监礼枧炼设毕,复位立定。 礼直官引三献、司徒、太常卿、光禄卿、入就位,立定。 礼直官赞“有司谨具,请行事。 ”降神乐作,八成止。 太常卿瘗血,复位立定。 奉礼郎赞“再拜。 ”皆再拜讫,礼直官引初献宵诣盥洗位,盥手讫,诣社坛正位神座前南向,搢笏跪,三上香,奠玉币,执笏俯伏兴。 再拜讫,诣配位神座前西向,搢笏跪,三上香,奠币,执笏俯伏兴。 再拜讫,诣稷坛盥洗位,盥手讫,升坛,并如上仪。 俱毕,降复位。 司徒率斋郎进馔,奠讫,降复位。 礼直官引初秋官诣盥洗位,盥手讫,诣爵洗位,洗爵讫,诣酒樽所酌酒讫,诣社坛神位座前,南向立,搢笏跪,三上香,执冉,三祭酒于茅苴,爵技执事者,执笏俯伏兴。 俟读祝官读文讫,再拜兴,诣酒樽所酌酒讫,诣配位神座前,西向搢笏跪,三上香,执爵。 三祭酒于茅苴,爵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 俟读祝文讫,再拜兴,诣稷坛盥洗位,盥手,洗爵,酌献,并如上仪。 俱毕,降复位。 礼直官引亚献,并如初献之仪,惟不读祝。 俱毕,降复位。 礼直官引终献,并如亚献之仪。 俱毕,降复位。 太祝彻笾豆讫,奉礼郎赞“赐胙”。 众官再拜讫,礼直官引三献、司徒、太常卿诣瘗坎位,南向立定。 礼直官赞“可瘗”,礼毕出。 礼直引监祭、监礼、太祝、斋郎至北墉下,南向立定。 奉礼赞“再拜”皆再拜讫,出。 至郡县之社稷:至元十年八月甲辰朔,颁诸路立社稷坛壝仪式。 十六年春三月,中书省下太常礼官定郡县社稷坛壝祭器制度、祀祭仪式,图写成书,名《至元州郡通礼》。 二十五年八月,浙东海右道廉访司监治官王博文献议曰:“社稷起于上古,祀共工氏之子勾龙为社,厉山氏之子柱为稷。 至商汤,因旱迁社,以周弃代之。 成周之制,天子立五社,诸侯三社,皆以勾龙配社,周弃配稷。 社坛在东,稷坛在西。 天子用太牢,诸侯用少牢,皆黝色。 币用黑,日用甲。 王服絺冕,乐用大簇歌应钟舞咸池,用三献。 后汉建武中,立大社稷。 二月八日及腊日一岁三祠,皆用太牢。 郡县置社稷。 太守令长侍祠。 魏立二社、一稷。 粱以二十五家为社,春秋祠,水旱祷祈祠。 隋开皇初,用戊日。 至唐,社以勾龙配,稷以后土配。 亡宋因唐旧制,社坛广五尺,高四尺。 以五色土为之。 稷坛在西,如社之制。 社以石为主,形如钟,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象天方,其下象地,埋其半于地。 其坦饰以方色,屋用三门四十戟,其中植槐。 元符二年,郡县坛社方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陛主高二尺五寸,方一尺余,如旧制,一壝二十五步。 绍兴式。 社以后土勾龙氏配,稷以后稷氏配。 先儒之说,谓社稷皆土祗,有生育之功,勾龙、周弃能平水土,故用为后土及田正之神。 又曰社为土地之神,稷为五谷之神,故报而祭之。 祭法当依汉、唐制,郡县各用羊一、豕一,先瘗血首,余以骨体荐。 黑币二、樽二,笾、豆各八,芦、簋各一,俎八。 每岁仲舂、仲秋戊日黎明,郡县官各三献,以公服从事。 至元贞二年冬,太常寺始议准,置坛于垃西南,二坛方广视太社、太稷杀其半。 壶樽二,笾豆皆八,而无乐。 牲用羊豕,余皆与太社、太稷同。 三献官以州长贰为之。 先农之记,始自至元九年二月,命祭先农如祭社之仪。 七年六月,立籍田大都东南郊。 至是,始祭先农。 十四年二月戊辰,祀先农东郊。 十五年二月戊午,祀先农,以蒙古胄子代耕籍田。 二十一年二月丁亥,又命翰林学士承旨撒里蛮祀先农于籍田。 武宗至大三年夏四月,从大司农请,建农、蚕二坛。 博士议:二坛之式与社稷同,纵广一十步,高五尺,四出陛,外壝相去二十五步,每方有棂星门。 今先农、先蚕坛位在籍田内,若内外壝,恐妨千亩,其外壝勿筑。 是岁命祀先农如社稷,礼乐用登歌,日用仲春上丁,后或用上辛或甲日。 祝文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敬遣某官,璁告于帝神农氏。 ”配神曰“于后稷氏。 ”祀前一日未后,礼直官引三献、监祭、礼以下省牲馔如常仪。 祀日丑前五刻,有司陈灯烛,设祝币,太官令帅其属入实笾豆樽罍。 丑正,礼直官引先班入就位,立定,次引监祭监礼按视坛之上下,纠察不如仪者。 毕,退复位,东向立。 奉礼曰:“再拜”。 赞者承传再拜讫,奉礼又赞“诸执事者各就位”。 礼直官各引执事官各就位,立定。 次引三献官并与祭等官以次入就位,西向立。 礼直官于献官之右,赞“请行事”,乐作三成止。 奉礼赞“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太祝跪取币于篚,立于樽所。 礼直官引初献官诣盥洗位,北向立,盥手帨手毕,升自东阶,诣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 三上香,受币奠币,执笏俯伏兴,少退。 再拜讫,降复位,立定。 太官令率斋郎设馔于神位前毕,俯伏兴,退复位。 礼直官引初献再诣盥洗位,北向立,盥手、帨手,诣爵洗位,洗爵、拭爵,诣酒樽所酌酒毕,诣正位神位前北向立。 搢笏跪,三上香,三祭酒于沙池,爵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北向立。 俟读祝毕,再拜兴。 次诣配位酒樽所,酌酒讫,诣神位前东向立。 搢笏跪,三上香,三祭酒于沙池,爵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东向立。 俟读祝毕,再拜,退复位。 次引亚终献行礼,并如初献之仪,惟不读祝,退复位,立定。 礼直官赞撤笾豆,乐作,卒撤,乐止。 礼赞“赐胙”,众官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讫,乐作送神之曲,一成止。 礼直官引斋郎升自东阶,太祝跪取币祝,斋郎捧俎载牲体及笾豆芦簋。 各由其阶至坎位。 北向立。 俟三献毕,至立定。 各跪奠讫,执笏俯休兴。 礼直官赞“可瘗”,乃瘗。 焚瘗毕,三献以次诣耕地所,耕讫而退。 此其仪也。 先蚕之祀未闻。 发布时间:2025-11-27 15:20:3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