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九 内容: 速不台 兀良合台 阿术 卜怜吉歹 也速□儿   速不台,兀良合氏。 兀良合为塔立斤八族之一。 蒙古俗,闻雷匿不敢出。 兀良合人闻雷则大呼与雷声相应。 故人尤骁悍。 速不台远祖捏里必,猎于斡难河上,遇敦必乃汗,因相结为按答。 捏里必生孛忽都,众目为折里麻,译语有知略人也。 孛忽都孙合赤温,生哈班、哈不里。 哈班二子:长忽鲁浑,次速不台,俱善骑射。 太祖在巴勒渚纳,哈班驱群羊以献,遇盗被执。 忽鲁浑兄弟继至,以枪刺一人杀之,余党逸去,遂免父难。 忽鲁浑以百户从太祖,与乃蛮战于阔亦田之野,遇大风雪。 忽鲁浑乘风射之敌败走。 速不台,以质子事太祖,亦为百户。 太祖即位,擢千户。 七年,从太祖伐金,攻桓州,先登,拔其城,赐金帛一车。 十一年,太祖以蔑儿乞乘我伐金收合余烬,会诸将于和林,问:“谁能为我征蔑儿乞者? ”速不含请行。 太祖壮而许之。 山路险峻,命裹铁于车轮,以防摧坏。 速不台选裨将阿里出领百人先行,觇蔑儿乞之虚实,戒之日:汝止宿必载婴儿具以行,去则遗之,使若挈家而逃者。 蔑儿乞见之,果以为逃人,不设备。 十三年,速不台进至吹河大破之,尽歼其众。 十四年,太祖亲征西域,命速不合与者别各率万人,追西域主阿刺哀丁,戒以“遇彼军多,则不与战,而俟后军。 彼逃,则亟追勿舍。 所过城堡降者,勿杀掠。 不降则攻下之,取其民为奴。 不易攻,则舍去,毋顿兵坚城下。 ”时西域主弃撒马尔罕远遁,速不合、者别渡阿母河,分路追之。 西域主逃入里海津中,未几病死。 尽获其珍宝以献。 事具《西域传》。 太祖日:“速不台枕戈血战,为我家宣劳,朕甚嘉之。 ”赐以大珠银瓮。 速不台与者别遂入其西北诸部,诸酋皆望风纳款。 西域军事略定,十六年,太祖命速不台与者别进讨奇卜察克,循里河之西入高喀斯山,大破奇卜察克之众,杀其部酋之弟玉儿格。 其子塔阿儿匿于林中,为奴所告,执而杀之。 速台纵奴为民,还以闻,太祖曰:“奴不忠于主,肯忠事他人? ”并戮之。 奇卜察克酋遁入斡罗斯境,速不台、者别引兵至喀勒吉河,与斡罗斯战于孩儿桑之地,斩获无算。 速不台奏以蔑儿乞、乃蛮、怯烈、康邻、奇卜察克诸部千户,通立一军。 从之。 初,太祖命速不台、者别以三年为期,由奇卜察克返至蒙古地,与太祖相见。 至是二将凯旋,遵太祖之命而返。 十九年,太祖亲征西夏,以速不台比年在外,恐其父母思之,遣归省。 速不台奏,愿从西征,太祖命度大碛以往。 二十一,年破撒里畏兀、特勒、赤闵等部,及德顺、镇戎、兰、会、洮、河诸州,得牝马五千匹,悉献于朝。 二十二年,闻太祖崩,乃还。 太宗即位,尚秃灭干公主。 从太宗伐金,围庆阳。 我军及金人战于大昌原,败绩。 命速不台援之。 二年,速不含与金将完颜彝战于倒回谷,又失利,为太宗所贡。 睿宗曰:“兵家胜负不常,宜令速不台立功自效。 ”遂命引兵从睿宗南伐。 三年冬,出牛头关,遇金将合达率步、骑十五万赴援。 睿宗问以方略,速不台曰:“城居之人,不耐劳苦。 数挑战以劳之,乃可胜也。 ”睿示从之。 明年正月,大败金于三峰山,合达走钧州,追获之。 合达问:“速不台安在? 愿识其人。 ”速不台出曰:“汝须臾人耳,识我何为? ”合达曰:“大臣各为其主,我闻卿勇盖诸将,故欲见之。 ”其为敌国畏服如此。 三月,从太宗至汴。 金人议守汴之策,舍里城而守外城。 外城,周世宗所筑,坚不可攻。 速不台以步、骑四万围之,又征沿河州县兵四万,募新兵二万,共十万人,分屯百二十里之内。 大治攻具,驱降人负薪填堑,彀强驽百张,攻城四隅,仍编竹络盛石投之,未几称石高与城等。 守者亦仿制竹络,盛所投之石还击之,复以铁罐盛火药投于下,爆发,声闻数十里,名曰震天雷,迸裂百步外。 我军冒牛皮至城下,穴隧道。 城人缚震天雷于铁縆。 缒击之,又制喷火简箭,激射十八步。 我军惟畏此二器。 攻十有六日,城不下,乃许金人和,纳其质曹王讹。 四月,车驾北还,留速不台统所部兵镇河南。 速不台谬为好语曰:“两国已讲好,尚相攻耶? ”金人就应之,出酒炙犒师,且赂以金币。 乃退驻汝州,托言避暑,掠其粮餫,俟饥疲自溃。 已而金飞虎卫士杀使臣唐庆等三十余人,和议中败。 速不台复帅师围汴,金主弃汴北走。 明年正月,追败之于黄龙岗,金主南走归德。 未几,又是蔡州。 金崔立以汴降,速不台杀金荆、益二王宗室近属,俘其后妃、宝器,献于行在。 七年,太宗以奇卜察克、斡罗斯诸部未定,命诸王拔都讨之,而以速不台为副。 八年,速不台首入布而嘎尔部,太祖对其部降而复叛,至是悉平之。 九年,入奇卜察克。 奇卜察克别部酋八赤蛮数抗命,太宗遣速不台出帅,即日:“闻八赤蛮有瞻勇,速不台可以当之。 ”至是八赤蛮闻速不台至,大惧,遁入里海。 速不台俘其妻子以献。 十年,复从拔都入斡罗斯,悉取斡罗斯南北诸部,事具《拔都传》。 当拨都攻斡罗斯之属国马札儿部,速不台与诸王五道分进。 马札儿酋贝拉军势盛,拔都退渡漷宁河,与贝拉夹水相持。 上游水浅,易涉、复有桥,下游水深。 速不台欲结筏潜渡,绕出敌后。 诸王先济,拔都军争桥,反为敌乘,没甲士三十人并摩下将八哈秃。 既济,诸王又以敌众,欲邀速不台返。 速不台曰:“王自返,我不至杜恼河马札刺城,不返也。 ”乃进至马札刺城,诸王继至,遂攻拔之。 拔都与诸王言曰:“漷宁河之战,速不台救迟,杀我八哈秃。 ”速不台曰:“诸王惟知上游水浅,且有桥,遂渡而与战,不知我于下游结筏未成。 今但言我迟,当思其故。 ”于是拔都亦悟。 后大会,饮以马乳及葡萄酒;言征贝拉时事,推功于速不台。 拔都与诸王饮酒先酌,诸王怒,拔都驰奏其事。 时定宗先归,太宗切责之,谓诸王得有斡罗斯部众,实速不台之力云。 太宗崩,诸王会于也只里河,拔都欲不往。 速不台日:“大王于族属为兄,安得不往? ”拔都卒不从其言。 定宗即位,速不台俟朝会毕,遂请老,家于秃剌河上。 定宗三年,卒,年七十三。 至大三年,赠效忠宣力佐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河南王,谥忠武。 子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太祖时以功臣子,命监护皇孙蒙哥。 后掌宪宗潜邸宿卫。 太宗五年,从定宗擒布希万奴于辽东。 又从诸王征奇卜察克、斡罗斯、孛烈儿诸部。 定宗元年,又从拔都讨孛烈儿乃、捏迷思部,平之。 定宗崩,拔都与诸王大将会于阿勒塔克之地,定议立宪宗。 定宗皇后遣使告拔都,宜更议。 兀良合台对曰:“议已定,不能复变。 ”拔都曰:“兀良合台言是也。 ”宪宗送即大位。 宪宗二年,命世祖讨西南夷诸部,以兀良合台总军事。 三年世祖师次塔拉,分三道而进。 兀良合台由西道逾宴当岭,入云南境,分兵攻白蛮察罕章请寨,皆下之。 至阿塔刺所居半空和寨,倚山带江,地势峻险。 兀良合台立炮攻之。 阿塔利自将来拒。 兀良合台遣其子阿木逆击之,阿塔刺败近;并其弟阿叔城俱拔之。 是年十二月,世祖入大理都城,国王段兴智迎降,获大理将高祥于姚州,留兀良合台攻诸蛮之未下者,遂班师。 四年,兀良合台攻乌蛮,次罗部府,败蛮酋高华,进至押赤城。 城三面濒滇池,兀良合台以炮攻其北门,又纵火焚之,皆不克,乃鸣钲鼓震之,使不知所为。 凡七日,伺其惰,阿术乘虚而入,遂克之。 余众依阻山谷,命诸将掩捕之。 围合,呵术引善射者三百骑四面蹙之。 兀良合台先登陷阵,尽歼其众。 又攻拔纤寨。 至干德格城,环城立炮,以草填其堑而渡,阿术率所部搏战城上,克之。 五年,攻不花合因、阿合阿因诸城,又攻赤秃哥寨及告鲁斯国塔浑城、忽兰城,皆克之。 鲁鲁斯国请降。 阿伯国有胜兵四万,负固不下。 阿术突其城而入,乃举国请降。 又攻拔阿告山寨及阿鲁城,遇赤秃哥军于合打台山,大败之,杀获几尽。 凡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蛮三十七部。 六年征白蛮波丽部,其酋细蹉甫降,与段兴智同时入觐,云南平。 诏以便宜取道,与铁哥带儿兵合,遂自乌蒙赴沪江,破秃刺蛮三城,击败宋兵,夺其船二百艘于马湖江,通道于嘉定,重庆,抵合州。 七年,献夷捷于朝,请依汉故事,以西南夷为郡县;从之。 赐其军银五千两、彩币二万四千匹,授银印,进都元帅。 远镇大理。 秋九月,遣使招降交趾,不报。 遂伐之。 其国主陈日煚,隔洮江,列象骑以拒。 兀良合台分兵为三队济江,部将彻彻都从下游先济,兀良合台居中,驸马怀都与阿术殿后。 仍援彻彻都方略曰:“汝既济,勿与之战,蛮必逆我。 俟其济江,我使怀都邀之,汝夺其船。 蛮败而返走,无船以济,必为我擒。 ”彻彻都违命,登岸即纵兵击之,日煚虽大败,得乘舟逸去。 兀良合台怒日:“先锋违我节制,国有常刑。 ”彻彻都惧,饮药死。 兀良合台入交趾,日煚遁海鸟。 得前所遣使者于狱,以破竹钳其体入肤,一使死焉。 兀良合台怒屠城人以报之。 越七日,日煚请内附,乃大飨将士而还。 是年,宪宗大举伐宋。 八年,侵宋播州,土卒遇炎瘴多病,兀良合台亦病,遂失利。 诏兀良合台还军趋长沙。 兀良合台率骑三千,蛮僰万入,拔技山寨,入老苍关,徇宋内地。 宋将以兵六万来拒。 遣阿术自间道袭败之。 自贵州入静江府,连克辰、沅二州,直抵潭州。 宋将向士壁固守不下。 世祖遣铁迈赤迎兀良合台于岳州,乃解围引军而北。 作浮桥于鄂州之新生州,以济师。 宋将夏贵率舟师断我浮桥,进至白鹿矶,又获我殿兵七百入。 兀良合台力战,始渡江,与世祖军合。 世祖中统元年夏四月,兀良合台至上都。 至元九年,卒,年七十二。 追封河南王,谥武毅。 子阿术。 初,兀良合台事宪宗于潜邸,及拔都议立宪宗,兀良合含实助之。 世祖即位,宪宗诸子从阿里不哥于和林,兀良舍合为宪宗旧臣,世祖疑而忌之。 故讨阿里不哥,兀良合台以宿将,独摈而不用焉。 阿术,有智略,临阵勇决。 从兀良合台征西南夷,率精兵为侯骑,所向有功,平大理、乌白筹蛮,及伐安南,阿术出奇制胜,尤为诸将推服。 兀良合台驻军押赤城,奉命会师于鄂州。 濒行,阿术战马五十匹为秃剌蛮所掠,侦之,有三蛮寨,匿马山颠。 阿术率健士攀崖而上,生获蛮酋,尽得前后所盗马一千七百匹,乃屠押赤城而去。 宪宗劳之曰:“阿术未有名位,挺身许国,特赐黄金三百两,以勉将来。 ”   中统三年,从诸王拜出、帖哥征李璮有功。 九月,授征南都元帅,治兵于汴。 至元元年八月,略地两淮,军声大振。 四年八月,侵宋襄阳,取仙人、铁城等栅,俘生口五万。 军远,宋兵邀于襄、樊。 阿术乃自安阳滩济江,留精骑五千阵牛心岭,复立虚寨。 燃火为疑兵。 夜半,敌果至,轩首万余级。 初,阿术过襄阳。 驻马虎头山,指汉东白河口曰:“若筑垒于此,襄阳粮道可断也。 ”五年,遂筑鹿门、新城等堡,又筑台汉水中,与夹江堡相应.自是宋兵援襄者不能进。 六年七月,大霖雨,汉水溢,宋将夏贵、范文虎相继率兵来援,复分兵出入两岸林谷间。 阿术谓诸将曰:“此张虚形,不可与战,宜整舟师借新堡。 ”诸将从之。 明日宋兵果趋新堡;大破之。 获战船百余艘,于是分水军筑围城,以逼襄阳。 文虎复率舟师来救,来兴国又以舟师侵百文山;前后邀击于湍滩,俱败之。 九年三月,破樊城外郛,增筑重围以困之。 宋裨将张贵装军衣百船,自上流入襄阳,呵术要击之,贵仅得入城。 九月,贵乘轮船顺流东走,阿术与元帅刘整分泊战船以待,燃薪两岸如昼,阿术追战至柜门关,擒贵,余众尽死。 加同平章事。 先是,宋兵植木江中,联以铁锁,中设浮梁以通襄、樊援兵,樊城恃此为固。 至是,阿术以机锯断木,以斧断锁,焚其桥,襄兵不能援。 十年,遂拨樊城,襄阳守将吕文焕惧而出降。 是年七月,奉命略淮东。 抵扬州城下,守将千骑出战。 阿术伏兵道左,佯北。 宋兵遂之;伏发,擒其骑将王都统。 十一年正月,入觐,与参政阿里海牙奏请伐宋。 帝命政府议,久不决。 阿术进曰:“臣久在行间,备见宋兵弱于往昔,失今不取,时不再来。 ”帝乃从其议,诏益兵十万与丞相伯颜、参政阿里海牙等同伐宋。 三月,进平章政事。 秋九月,师次郢之盐山,得俘民言:“宋沿江九郡精锐,尽聚郢州东、西两城,今舟师出其间,骑兵不得护岸,此危遣也。 不若取黄家湾堡,东有河口,可拖船入湖,转入江中为便。 ”从之。 遂舍鄂州而去,行大泽中,忽宋兵千骑突至。 时从骑才数十人,阿术即奋槊驰击,所向畏避,追斩五百余级,生擒其将赵文义、范兴。 进攻沙洋、新城,拔之。 次复州,守将翟贵迎降。 时夏贵锁大舰扼江口,两岸借御坚严。 阿术用裨将马福计,回舟沦河口,穿湖中,从阳罗堡西沙芜口入大江。 十二月,军至阳罗堡,攻之不克,阿术谓伯颜曰:“攻城,下策也。 若分军船之半,循岸西上,对青山矶止泊,伺隙捣虚,可以得志。 ”从之。 明日,阿术遥见南岸沙洲,即率众趋之,载马后随。 宋将程朋飞来拒,大战中流,朋飞败走。 诸军抵沙洲,攀岸步斗,开而复合者数四,敌稍却,出马于岸上骑之,宋兵大败,追击至鄂东门而还。 夏员闻阿术飞渡,大惊,引麾下兵三百艘先遁,余皆溃走,遂拔阳罗堡,尽得其军实。 伯颜议师所向,或欲先取蕲、黄,阿术曰:“若赴下流,退无所据,上取鄂、汉,虽迟旬日,可以万全。 ”乃水陛并趋鄂、汉,焚其船三千艘,烟焰涨天,汉阳、鄂州大恐,相继降。 十二年正月,黄、蕲二州降。 阿术率舟师趋安庆,范文虎迎降。 继下池州。 宋丞相贾似道拥重兵拒芜湖,遣宋京来请和。 伯颜订阿术曰:“有诏令我军驻守,何如? ”阿术曰:“若释似道不击,恐己降州郡今夏难守,且宋无信,方遣使请和,而又射我军船,执我逻骑。 今日惟当进兵,事若有失,罪归于我。 ”二月辛酉,师次丁家洲,与宋前锋孙虎臣对阵。 夏贵以战舰二干五百艘横亘江中,似道将兵殿其后。 时伯颜已遣骑兵夹岸而进,两岸村炮,击其中坚,宋军阵动,阿术挺身登舟,手自持舵,突入敌阵,诸军继进,宋兵遂大溃。 似道东走扬州。 四月,命阿术分兵围扬州。 庚申,次真州,败宋兵于珠金砂,斩首二千余级。 既抵扬州,乃造楼橹战具于瓜洲,漕栗于真州,树栅以断其粮道。 宋都统姜才领步骑二万来攻栅,敌军夹河为阵,阿术麾骑士渡河击之,战数合,坚不能却。 众军佯北,才逐之,我军回击,万矢雨集,才军不能支,擒其副将张林,斩首万八千级。 七月庚午,宋将张世杰、孙虎臣以舟师万艘驻焦山东,每十船为一舫,联以铁锁,以示必死。 阿术登石分山,望之,舳舻连接,旌旗蔽江,曰:“可烧而走也。 ”遂选强健善射者千人,载以世巨舰,分两翼夹射,阿术居中,合兵而进,以火矢烧其蓬樯,烟焰涨天。 宋兵既碇舟死战,至是欲走不能,前军争赴水死,后军散走。 追至圌山,获黄鸽白鹞船七百余艘,自是宋人不复能军。 十月,诏拜中书左丞相,仍谕之曰:“淮南重地,李庭芝狡诈,须卿守之。 ”时诸军进取临安,阿术驻兵瓜洲,以绝扬州之援。 伯颜兵不血刃入临安,以得阿术控制之力也。 十三年二月,夏贵率淮西诸城来附。 阿术谓诸将曰:“今宋已亡,独庭芝未下,以外助犹多故也。 若绝其声援,塞其粮道,尚恐东走通、泰,逃命江海。 ”乃栅扬之西北丁村,以断高邮、宝应之馈运,贮栗湾头堡,以备捍御;留屯新域,以逼泰州。 又遗千户伯颜察儿率甲骑三百助湾头兵势,且戒之曰:“庭芝水路既绝,必从陆出,宜谨备之。 如丁村烽起,当首尾相应,断其归路。 ”六月甲戌,姜才知高邮米运将至,果夜出步骑五千犯丁村栅。 至晓,伯颜察儿来援,所将皆阿术魔下精兵,旗帜画双赤月。 众军望其尘,连呼曰:“丞相来矣! ”守军败遁,才脱身走,杀其骑兵四百,步率免者不满百人。 壬辰,李庭芝以朱焕守扬州,挟姜才在走。 阿术率兵追袭,杀步卒千人,庭芝仅入泰州,遂筑垒以守之。 七月乙巳,朱焕以扬州降。 乙卯,秦州守将孙贵,胡帷孝等开北门纳降,执李庭芝、姜才,斩于扬州市。 阿术申严士卒,禁暴掠。 有武卫军校掠民二马,即斩以徇。 两淮悉平,得府二、州二十二、军四、县六十七。 九月辛西,入见世祖于大明殿,陈宋俘.第功行赏,实封泰兴县二千户。 寻受命讨叛王昔剌木等。 十七年,卒于别失八里军中,年五十四。 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 并国公,谥武宣。 加赠推诚宣力保大功臣、上柱国,追封河南王,改谥武定。 子卜怜吉歹。 卜怜吉歹,至元二十七年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婺州贼叶万五寇武义县,卜怜吉歹将兵讨平之。 十一月,改江淮行省平章政事。 二十八年,奏言:“福建盗贼已平,惟浙东一道地极边,恶贼所巢穴。 今复还三万户,以合剌带一军戍明、台,亦怯烈一军戍温、处,札忽带一军戍绍兴;婺州。 其宁国、徽州,初用土兵,后皆与贼通。 今以高邮、秦州两万户戍汉阳者易地戍之。 扬州、建康、镇江三城跨据大江,人民繁会,置七万户府。 杭州行省诸司府库所在,置四万户府。 择濒海沿江要害二十二所,分兵阅习水战,何察盗成。 钱塘控扼海口,仅置战船二十艘,故海贼屡出夺船,请增置战船百艘、海船二十艘。 ”世祖俱从之。 迁河南行省左丞相。 延祐元年,封河南王。 卜怜吉歹性宽恕。 一日掾吏田荣甫抱文牍请印,卜怜吉歹命取印至,荣甫误触之坠地,印朱溅卜怜吉歹新衣,卜怜吉歹色不稍动。 又郊行,左右捧笠侍,风吹笠坠,碎御赐玉顶,卜怜吉歹笑曰:“是有数也。 ”论使勿惧。 论者拟之后汉刘宽云。 子童童,中奉大夫、集贤侍讲学士,累官江浙平章政事。 也速□儿,本名帖木儿,避成宗讳改名。 忽鲁浑之孙,大宗正札鲁忽赤哈丹子也。 雄毅有谋略,读书能知大意。 幼事世祖于潜邸。 阿术伐宋,言于帝,以也速□儿为副,从阿术攻拔襄、樊。 至元十一年,伯颜与阿术会于襄阳,分三道并进。 阿术由中道将渡江,也速□儿献捣虚之计,夜半绝江径济。 黎明,与宋将夏贵战于阳罗堡,败之,遂入鄂州。 宋都督贯似道与大军相拒于丁家洲,其前锋孙虎臣来逆战。 也速□儿乘高望之,见其阵势首尾横,决以战舰冲之。 似道先遁,其众一时俱溃。 十二年,阿术攻扬州,使也速□儿与宋将战于扬子桥,出奇兵断真州运道。 宋将张世杰以舟师屯扬子江中流,从阿术击之,以火箭烧其船篷,大败世杰于焦山下。 宋平,授行中书省断事官,阶怀远大将军。 十五年,进昭勇大将军。 十六年,除淮东道宣慰使,迁镇国上将军,奉中书省檄奏报边事,也速□儿入对便殿,出奏读于怀中。 帝召近臣进读,适左右无其人,也速□儿奏,臣亦粗知翰墨,乃诵其文,而以国语译之,敷陈明畅。 帝说,使纵横行殿中,以察之。 命参知中书省事,二十二年,安童自北庭归,奏也速□儿蒙古人,又通习汉文,久淹下位,宜加擢用,帝问:“居其上者谁也? ”对曰:“参政郭佑,参议秃鲁花、拜降。 ”即日擢中奉大夫、中书参知政事,位郭佑上,仍敕之曰:“自今事皆责成于汝。 二十三年,进资德大夫、中书左丞。 二十四年、拜荣禄大夫、尚书省平章政事。 从讨乃颜,复与诸将擒其将金家奴、塔不□等。 帝以也速□几家贫,赐钞五千锭。 二十七年,武平地震,奸人乘灾异相扇诱,有宗王三人皆为所诳。 帝虑乃颜余党复为乱,遣也速□儿率兵五百人镇抚之。 以便宜蠲田租、弛商税,运米万石以赈民灾,鞫三宗王,谕以祸福轻重,皆引伏。 事闻,帝甚韪之。 自辽阳行省至上都,道路回远,也速□儿奏请从高州以北开新道栽旧驿五,其三备他驿物力之乏绝,其二隶于虎贲司,给田宅为屯户,公私便之。 是时,桑哥秉政久,恣为贪虐,也速□儿劾其奸,帝始悟,后完泽等复相,继言之,桑哥竟伏诛。 未几,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大德二年卒,年四十五。 也速□儿喜荐士,凡所甄拔,多至通显。 至正八年,赠推忠宣为守正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安庆王,谥武襄。 三子:忽速□,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探进,徊史中丞;木入剌沙,南阳府达鲁花赤。 孙:脱因纳,陕西行台御史大夫;纽儿该,同知都护府事;古纳剌,上都留守。 史臣曰:“速不台与者勒蔑、忽必来、者别齐名,太祖拟之四猎犬,常为军锋。 者勒蔑等前卒,独速不台历事三朝,年逾耆艾,子孙遂俱为名将,至其曾孙启王封。 乃知道家三世之忌,非古今通论也。 ” 发布时间:2025-11-27 18:22:3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