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國朝前編撮要卷之一 内容: 附紀肇祖靖皇帝諱 〈左從氵右從金〉,黎功臣太傅澄國公長子也。 初仕黎,爲右衛殿前將軍、安清侯,憤莫篡逆,避地哀牢,招納豪傑,迎立昭尊少子寧爲帝,紀元元和,是爲莊尊。 以功封尚父、太師、興國公、掌內外事、太宰、都將、節制水步諸營。 以莫將進毒崩,壽七十八歲。 黎帝贈昭勲靖公,厚禮葬于天尊山,名長原陵。 〈相傳穴開龍目,安梓官辰口適合,迅風雷雨,人皆驚散。 及霽,則山石連披,草木青葱,已無識認所在矣。 今但望山祭之。〉太祖嘉裕皇帝諱 〈左從氵右從黄〉,肇祖第二子也。 〈長子汪爲鄭檢所害。 在位五十六年,壽八十九歲,寧長基陵。〉上聰明才智,神采魁偉,識者知其爲非常。 初,肇祖避莫,赴哀牢。 辰年甫二歲,畱養於外舅太傅阮於巳家。 既長,仕黎,封夏溪侯,領兵討莫福海。 黎帝稱之曰:「眞虎父生虎子也」。 黎中尊順平年間,以軍功,進封郡公,功名日盛。 鄭檢〈肇祖之婿〉忌之,遂稱病自韜晦。 聞阮秉謙精術數,密使人問之。 謙目庭前假山,吟曰:「橫山一帶,萬代容身。」上會其意,乞鎭順化。 檢利其險遠,許之。 辰年三十四也。 黎帝授以鎭節,凡事一以委之,歲徵貢賦而已。 戊午元年〈黎正治元年、明嘉靖三十七年〉,初鎭順化。 宋山鄉曲及清華義勇皆樂從之。 建營于愛子社〈屬廣治〉。 上撫循軍民,收用豪傑,輕徭薄賦,人心悅服。 辰稱僊主。 己未二年,八月,清乂大水,流民多南歸焉。 庚申三年,冬,置沿海汛防。 辰莫兵嘗從海道寇清乂,故先備之。 己巳十二年,九月,上如清華謁黎帝于科場行宮。 庚午十三年,正月,還自西都,移營于茶鉢。 黎帝召廣南總兵阮伯駧還鎭乂安。 上遂兼領順廣,佩總鎭將軍印。 辰莫屢寇清乂,上素有威名,不敢犯順廣,獨案堵。 壬申十五年〈黎洪福元年、明隆慶六年〉秋,莫將立暴越海入寇。 上禦之于愛子江。 夜聞江湫鳴瓜瓜聲,祝曰:「神有靈,助我破賊。」是夜夢綠衣婦前曰:「宜用美計,誘至沙堆,請助力。」既覺,曰:「美計,美人計也。」乃遣侍女吳氏〈王琳世穎,今沛恩總〉齎金帛徃誘。 吳氏因邀至江岸會盟,伏起殺之。 餘黨皆降,徙于仙墟居之,置爲三十六坊。 捷聞,厚賞吳氏,封江神〈瓜瓜靈湫〉,立祠祀之。 癸酉十六年〈黎嘉泰元年、明萬曆元年〉,黎帝加鄭王爵,後遂世襲。 又遣敕,晋上爲大傅,令𧵤粟寔邊。 乙酉二十八年,洋人號顯貴〈乃號,非是人名〉乘五大艘,泊海刦掠。 皇六子〈即孝文帝〉擊破之。 上喜曰:「吾兒眞英傑也。」丙戌三十九年春,黎使來勘度田士,只令修成簿以歸,民便之。 己丑三十二年,辰比歲豊稔,黎帝軍糧不足,令輸租以助,西都賴之。 癸巳三十六年,黎克復東都。 五月,上率舟師徃謁,晋封爲太尉、端國公,以鎮二處,得安全之功也。 上囬清華謁尊陵。 庚子四十三年〈黎慎德元年、明萬曆二十八年〉,五月,上南還鎮營。 辰上畱東都八年,征伐四克,以功高見忌於鄭。 會黎將反于大安海口,上因將兵進討,遂率所部兵船駕回順化,畱皇子海、皇孫潶爲質。 是年,移營于愛子營之東〈號營葛〉,且以女玉秀適鄭梉,與之結姻。 但亦不復如東都矣。 辛丑四十三年,建天姥寺。 〈初,上歷覽形勝,見這處突起高岡,如龍首囘顧之狀。 土人言:「昔傳夜見嫗紅衣坐岡上,言當有真主來,立寺聚灵氣,以固龍脈。 言訖忽不見。」因號天姥寺。〉壬寅四十五年七月,命皇六子爲廣南鎮守。 上幸海雲山,見一帶峰巒延袤,橫亙海岸,嘆曰:「此順廣咽喉之地也。」乃建營于勤旭〈社名,屬濰川縣〉。 是年,占城使來通好。 癸卯四十六年三月日,有黑子三點。 戊申五十一年,歲大熟,乂安以北旱,米貴。 流民多歸之。 辛亥五十四年,初,占城侵邊。 命伐占城,克之。 乃置富安府,以同春、綏和二縣隸焉。 自此始有富安之地。 癸丑五十六年三月,上不豫。 召皇六子自廣南及親臣入侍,謂曰:「順廣之地,北有橫山、𤅷江之險,南有海雲、碑山之固,山產金鉄,海出魚鹽,乃英雄用武之地。 若能訓民厲兵,與鄭抗衡,足建萬世之業。 縱勢力弗敵,當守境土以俟辰會。」上崩。 熙尊孝文皇帝諱福 〈左從氵右從原〉,太祖第六子也。 〈四兄皆先亡。 第五海,北質,仕黎。〉五十一歲嗣統,在位二十二年,壽七十三歲,寧長衍陵。 上爲皇子辰,擊破洋人於海外。 太祖奇之,命鎮廣南。 平日論兵事,多奇中。 既即位,撫循軍民,號爲佛主,改國姓爲阮福氏。 〈初,母懷孕,夢見人與一紙,蒲書福字,覽而生帝。 曰:「此吉兆也。」擬以福爲名。 后曰「以福名,只一福耳,以爲間字,則萬福攸同,可售一紙之字。」〉甲寅元年〈黎弘定十五年、明萬曆四十二年〉四月,命皇子淇鎮廣南營。 淇至,鎮撫軍民,境內晏然。 庚申七年〈黎永祚二年、明泰昌元年〉春,掌奇洽、澤〈皆上弟〉謀與鄭發兵爲內應,鄭梉使阮啓屯日麗以待之。 乃以尊室宣〈太祖長子河之第四子〉爲先鋒討之。 宣擒洽、澤以献,付獄,病死。 上以鄭無故興兵,自是不輸貢賦。 壬戌九年〈黎永祚四年、明天啓二年〉,上以甘露孝江界諸蠻落〈六丸、萬象、鎮寧、歸合〉皆有路通,乃設哀牢營,募民守之。 乙丑十二年冬,清華玉山花齋人陶維慈來歸。 慈博極羣書,尤精理數之學。 應秋試,以倡優子被削。 聞上愛民好士,决意南向。 初抵,爲叢州社家牧牛。 懷仁〈屬平定〉勘理陳德和有智謀,與語,器之,妻以女。 嘗吟臥龍岡一篇以自况。 德和曰:「慈,今之臥龍乎。」和自懷仁來謁,薦于上。 上與語,大悅,授內贊爵、祿溪侯、管內外軍機,參理國政。 以德和爲知人,優賞之。 丙寅十三年,移營于福安社〈屬今廣田〉,稱曰府。 己巳十六年〈黎德隆元年、明崇禎二年〉十月,鄭復議大舉南侵。 尋以諫止。 乃遣吏尚書阮克明齎勅晋封,促詣東都,進討高平賊。 及使至,羣臣議不决。 惟慈曰:「此鄭假黎帝以餌我也。 姑且受之,俟修城壘、練士卒,然後用還勅計。」乃鑄疊底銅盤,藏勅其中。 外具金幣,以文匡充使,預擬問答十餘條授之。 上善其計。 及至,梉即召問,匡隨機應對如流。 梉默然。 匡即間出,由海道回。 比劈盤底,見有勅與帖,云:「矛而無腋,覔非見迹,愛落心腸,力來相敵。」鄭臣不能辨焉。 馮克寛〈山西石室人,黎二甲進士,辰號狀馮。〉曰:「此予不受勅之隱語也。」文匡回,上喜曰:「維慈,今之孔明、子房也。」各陞賞。 庚午十七年,築長育壘。 〈社名,屬廣平豊祿縣。〉上自長育山下抵涸海沙,因地設險,以固邊防。 從此不復輸貢賦于鄭。 從陶維慈之策也。 九月初,取南布政州〈即布澤縣〉。 陶維慈勸據𤅷江,以固邊圉。 命阮庭雄襲擊,斬知州阮藉于陣,立爲布政營〈即營瓦〉,以張福奮鎮之。 辛未十八年八月,日麗壘成。 慈言於上曰:「自日麗口至兜鍪山外,有溪澗深淤。 請築新壘以據險。」上命築之〈高一丈五尺延袤三千餘丈〉,量地,各設礟臺,視長育險更十倍,截然爲南北大阨要。 又於海口各布鉄鎖橫截之。 一夜,陶維慈夢見黑虎從南方來,促軍捕捉。 忽生兩翼,騰空飛舞。 詰旦,清華玉山雲齋人阮有進黑服從外來,采貌不凡。 問生年,是壬寅。 與語,知有武略,妻以女,薦之。 上授以官。 尋陞該隊。 進軍令嚴明,士卒畏服。 壬申十九年初,行閱選法,從陶維慈之請也。 甲戌二十一年十月,內贊陶維慈卒。 此有文武才略,凡所籌畫,動眾機宜,得君襄政,雖僅八年,而勲業爛然,爲開國功臣之冠。 所著有虎帳樞機行世。 〈嘉隆年間,從祀太廟。 明命追贈弘國公。〉乙亥二十二年〈黎陽和元年、明崇禎八年〉冬,上不豫。 召世子仁祿侯及尊室溪,謂曰:「我承先業,志在扶帝室、救蒼生。 今世子閱歷未周,軍國大事,一委與弟裁决。」各拜泣受命。 上崩。 神尊孝昭皇帝諱福 〈左從氵右從闌〉,熙尊第二子也。 年三十五嗣統。 在位十三年,壽四十八歲,寧長延陵,稱上主。 〈長兄淇爲廣南鎮守,薨。〉廣南鎮守渶〈上弟〉發兵反。 裴雄良、尊室燕等獲渶以歸。 丙子元年〈陽和二年、明崇禎九年〉十二月,遷公府于金龍〈社名,屬香茶縣〉。 上以福安地狹,金龍山形勝,徙居之。 庚辰五年八月,黎克北布政州。 梉復書〈敘累世情誼〉,請還北布政。 上令還之。 甲申九年〈黎福泰二年、明弘定元年、清順治元年〉,世子勇禮侯擊破烏闌賊於渜海口。 世子不稟命,率所屬戰船出洋。 上聞報,親董大兵策應。 及聞捷,笑曰:「先君嘗破海賊,吾兒亦復如是。」開試科。 丁亥十二年〈黎福泰五年、清順治四年、明後永明王永曆元年〉秋八月,初開試科。 取正途中格、華文中格,皆擢用之。 〈按:正途試三日,第一場四六,第二詩賦,第三策問,以文職知府、知縣克初考,該簿記錄,衙尉克監考。 中者分甲乙丙三冊,甲項爲監生,補府縣;乙爲生徒,補訓導;丙亦爲生徒,補禮生,或準饒學。 華文亦試三日,各寫詩,一律中者分補三司。〉戊子十三年正月,鄭水兵犯日麗,進迫廣平營。 上督大兵,列寨于中址〈社名,屬登昌縣〉。 有老嫗薦長紅豆。 上問:「能必勝乎。」對曰:「十全必勝。」因名其寨曰全勝。 上不豫。 命世子代將前鋒。 諸軍至安代,會逆風大起,尊室祿欲按兵固守。 阮有鎰〈有鎰,宋山嘉苗人。 父朝文,爲參將。 鎰十六,以文學補文職。〉仰見離方紅雲如葢,閃爍光明;坎方有白雲,散亂如雪。 喜謂祿曰:「此南方大勝之兆也,何以守爲。」即命水軍設伏于錦羅江。 阮有進率雄象百餘,五更直入敵營襲擊之。 世子董諸軍躡其後,大破之,俘獲將卒三萬人。 鄭檮聞之,棄軍走,太子率大兵追至𤅷江而還。 自南北分疆,未有如此大克捷者。 此舉爲武功第一。 上放嘉李等及偏裨六十餘人北還,而安插所俘兵,散處升奠以南,以五十人爲一邑,各給以半年糧,聽得採取山澤之利,以資生理。 於是自升奠至富安,邑里相望。 其後遂爲編户。 上班師還,至三江海兒,崩于御舟。 太尊孝哲皇帝諱福 〈左從氵右從頻〉,神尊第二子也。 〈長子次出。〉年二十九嗣統。 在位三十九年,壽六十八歲,寧長興陵。 辰稱賢主。 己丑元年〈黎慶德元年、清順治六年、明永明王永曆三年〉,遣使如東都。 癸巳五年〈黎盛德元年〉初,置泰康營。 辰占城國王婆沁侵富安,命該奇雄祿等伐之,直搗其城。 婆沁遁走。 略地至潘郎江。 婆沁奉書請降。 命以潘郎江之東至富安界外分爲泰寧府〈領縣三,福田、永昌、花冊,即今延慶府。〉,置泰康營,以雄祿鎮之;江之西還占城,使修職貢。 乙未七年二月,鄭將鄭檮嘗遣北布政守將縱兵過界河侵掠,上議北征。 夢神遺詩云:「先結人心,順後施德化昭,枝葉雖摧落,根本也難搖。」辰阮有進稱順義侯,阮有鎰稱昭武侯,爲夢之應,故凡事必與二人謀之。 辰鄭檮開左鎮,屯河中;黎有德開右鎮,屯橫山;范必仝爲北布政守將,屯三號〈𠀧屯〉。 阮有鎰以邊狀告,且畫計曰:「請分兵三道,上道攻范必仝;中道繼進,爲聲應;下道因進橫山,乘虛奪河中營。 是調虎出林、引蛇入穴之計。」乃授有進爲節制、有鎰爲督戰,率水步諸營渡𤅷江。 先破三號營,必仝以州降。 進克河中營。 有鎰射中鄭檮左臂,檮走回安場。 捷聞,上曰:「鎰真虎將也。」〈後梉執檮歸,創重,道死。〉五月,鄭遣太保鄭杖爲統領,領十八將,收復河中營。 武文添領戰船五十艘,次奇羅海口。 有進用有鎰之謀,自撤兵回𤅷江,而令兵伏于巄瓦戰船,守洊海。 杖果疑有伏,不敢進,退屯樂川。 八月,諸軍分道竝進,連破樂川、上下二屯。 有鎰領水兵攻奇羅海口,武文添等皆望風退,遁保安場。 我兵進彬舍〈社名,屬干祿。〉,北河震動。 十月,鄭復遣鄭寧爲統領〈梉季子,稱寧郡公。〉,我軍退屯河中營。 辰有鎰欲得外應,以分鄭兵。 乃遣文祥、黃生齎書往北河,招諭豪傑,約同舉事。 丙申八年六月,上駕幸廣平。 阮有鎰謁行在,因言:「用兵三年,始略定乂安七縣之地。 今勢未可乘,請于藍江南岸築壘爲守,以俟機會。 且用兵在先,論將,今典兵皆是親舊,韓、彭、英布,豈皆豐沛人乎。 請選有方略者,不拘疎戚皆用。」上善之。 丁酉九年,鄭寧屯兵廣勸〈屬干祿縣〉,分守要害。 又散金帛,撫將士。 鄭柞疑有異謀,乃召還,〈尋織以謀叛,下獄死。〉而以鄭根代領其眾。 由是鄭將多解散,歸附於我。 秋,有鎰攻同昏壘,拔之。 辰鄭根使勝岩屯、同昏壘地頗卑濕。 有鎰觀天象,謂有進曰:「二十五日癸亥,軫星值日,必有暴風雨。 又黑氣串於北斗之次,白雲掩於震宮,北方必有水潦,可乘此襲勝岩屯,破之必矣。」至日果然。 進乘潦攻,拔之。 謂有鎰曰:「公可謂神算矣。」上以糧道修阻,擡運艱難,立選場于乂安,徵其身稅,以備給發。 辰鄭將都督麟等多率所部降,上厚加慰撫。 北河將士吏民歸附日眾。 命選北布政州及乂安七縣才智文學之士,設官分職,使按捕盗匪,勘理詞訟。 於是士夫皆樂爲用。 命徵七縣寔耕田租,以給軍餉,民皆應期輸納。 乙亥十一年,乂安人司天監朱有才上樞機三條。 其一論天辰〈虛得歲必有真人起於其地云云〉,二論地利〈鴻嶺形勝可以設屯〉,三論人和〈聲鄭弑逆之罪〉。 又言用人理財二事:請立武舉、開鄉科,以收才學之士;均丁田、寛稅例,以安新附之眾。 上曰:「此人博學多文,可備顧問。」即授參政監護軍。 辰我軍阻河與鄭相持。 陳公栢言於鄭根曰:「吝山〈屬宜春縣〉,必爭之地,宜先取之。」根曰:「此言正掌中火字也。」即分二道,一由陰功〈屬興元〉渡河,一由左�〈屬宜春〉渡會統海口,俱夜半進發。 根自提大兵登勇決山爲應。 陳公栢深入奪吝山,遇有鎰伏兵起,栢戰死。 根畢出戰士及水兵過江,迫射之。 黎辰憲亦馳至花園〈今春園社〉,督兵急攻。 我軍退保宜春。 十月,有進探知七縣新降將卒各懷異心,密定班師之計,聲言次日三更抵安場破鄭營,且報有鎰接應。 〈有鎰數蒙獎賞,進心忌之。〉是夜,鎰整束以待。 比知進軍退,鄭兵已逼營矣。 鎰乃佯作歌唱爲樂,而密令諸軍暗退。 至橫山,令於林中曳柴揚塵,多懸旗樹上爲疑兵。 鄭兵果不敢近。 全軍回南布政州。 乂安七縣復歸北河。 辛丑十三年七月,命有鎰移屯福祿築壘。 自安裊〈社名〉至朱市山,接洞海壘,爲守備計。 壬寅正月,鎰移屯武舍。 辰鄭數挑戰,上遣使謂曰:「北兵遠來,勢難久住。 乘其弊而擊之,此萬全策也。」乃夜襲鄭營,殺百餘人。 鄭將光饒棄營走,根亦棄營北走。 我軍追至𤅷江。 自此民得安樂。 甲辰十六年六月,有進病。 陞鎰爲掌營、張福雄爲掌奇,守布政營〈雄善戰,北人號雄鉄。〉丙午十八年七月,阮有進卒。 進屢立戰功,北河號爲虎威大將。 與鎰竝爲開國功臣。 〈嘉隆年間,從祀大廟。 明命年間,贈英國公。〉丁未十九年春,開科取正途中格、花文中格,皆擢用之。 庚戌二十二年四月,香茶、廣田二源雨鹹水。 六日始淡。 辛亥二十三年九月,颶風大雨,平地水深三尺。 辰災異屢見。 上曰:「惟省躬修德,以弭之耳。」壬子二十四年二月,兩日竝出,摩盪如相闘狀。 俄而一落一光耀如故。 六月,鄭大舉來侵。 鄭根爲水軍元帥,黎辰憲爲步軍統率,分道竝進。 鄭柞挾黎帝接應。 命皇子協爲元帥出師。 至廣平,諸將列寨屯守。 上自將,駐蹕于全勝府。 鄭邀我將出壘對話。 元帥協使該合秀明出見。 鄭使曰:「往年黎帝有敕,拒而不納,爲此而來。」秀明曰:「子言謬矣。 昔我先王翊扶帝室,天下共知。 今鄭氏專權號令由己,正治、弘定之事,所不忍言。 往年拒使,拒鄭非拒黎也。 今既提兵至此,能戰即戰耳。」十一月,黎辰憲攻鎮寧壘,幾陷。 皇子促有鎰赴援。 鎰度元帥已行,乃於途間榕樹斫白書云:「鎰已赴鎮寧,請元帥移兵沙埠壘〈原鎰守沙壘〉。」鎰至壘,缺陷三十餘丈。 鎰乘夜結草爲燭,燃爲疑兵。 鄭兵不敢近。 即使軍士樹木板爲柵,以竹筐寔士補之。 詰旦,已完。 鄭攻之不克,夜半撤兵還。 我兵追至棣弟山,柞復挾黎帝北還。 辰鄭乂安鎮守陶光饒死,柞復遣黎辰憲代之,駐河中營,分兵屯北布政州諸要路,嚴設守備,以𤅷江爲界。 自是南北休兵。 甲寅二十六年〈黎德元元年、清康熙十三年〉二月,辰匿烏苔謀反,築南榮城,求援于暹。 其主匿嫩奔泰康以聞。 上以藩王有急,命泰康營牙莊道該奇阮揚林將兵救真臘。 阮延派爲參謀。 揚林等分兵二道,夜襲破柴棍、碧堆諸壘,直進圍南榮城。 匿秋詣軍門降。 朝議以匿秋嫡派,封爲正國王,莅龍澳城;匿嫩爲二國王,莅柴棍城,同理國政,歲奉朝貢。 〈延派卒于軍。 没後靈應,人多祈禱,立祠于美湫海口祀之。 今屬定祥。〉乙卯二十七年春,開科〈正途、華文〉取士,又試採訪。 〈問以兵民情狀及黎鄭之事,甲者補用。〉採訪之試始此。 丙辰二十八年〈黎永治元年、清康熙十五年〉八月,彗星見東北。 至十月,乃滅。 己未三十一年正月,明龍門總兵楊彥迪、副將黃進,高雷廉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率兵三千餘、船五十艘,投渜海思容口,自陳明國逋臣,義不事清,故來歸附。 遂以真臘東浦〈嘉定古別名〉地居之,使墾闢,仍各授以官爵。 彥迪等詣闕謝,分住鹿野〈今邊和〉、美湫〈今定祥〉、盤轔〈今邊和〉,耕田構舍。 由是清人及西洋、日本、闍�諸國商船湊集,漢風漸被焉。 二月,試饒學〈即試正途士子〉。 辛酉三十三年三月,阮有鎰卒。 鎰以文職監戰,立大功,辰倚爲重,比之孔明、伯温。 卒後,廣平民思之,號爲菩薩,立祠于石舍祀之。 〈嘉隆年間,從祀太廟。 明命十二年,封靖國公。〉癸亥三十五年春,開科取士〈正途、華文、採訪〉。 乙丑三十七年,辰禾穀豊收,輕徭薄賦,咸稱太平之世。 丁卯三十九年春,上不豫。 召皇子謂曰:「我生平出入艱險,保有邦家。 汝宜修仁政,以安境土。 文武當推心,以圖庶政。 諸大臣當輔吾兒,以光前業。」群臣請如周公納冊金滕故事。 上崩。 英尊孝義皇帝諱福 〈左從氵右從秦〉,太尊第二子也。 年三十九嗣統,在位四年,壽四十三歲,寧長茂陵,辰稱義主。 富春新府。 丁卯七月,以舊府爲太尊廟,移建新府于富春〈今京城〉,以前山爲案〈御屏山〉。 戊辰元年〈黎正和九年、清康熙二十八年〉六月,龍門副將黃進殺其主將楊彥迪於美湫海口,統餘眾屯難溪〈今屬定祥建和縣〉,鑄礮繕舟,縱兵擄掠。 真臘正國王匿秋怨之,與其臣屋牙貢沙謀,乃絕職貢,築三壘,貫鉄鎖于江,爲固守計。 二王匿嫩知其謀,馳告鎮邊營。 副將枚萬龍以聞。 上以萬龍爲統兵,率阮勝龍、阮新禮等進討,又令黃進爲先鋒,受萬龍節制,以觀向背。 從掌奇朱德明之言也。 己巳二年正月,萬龍軍至美湫,次于岑溪〈定祥登昌縣〉,遣人召黃進率所部詣軍。 進據險不至。 龍麾下文通,有機辨,曉北國話。 萬龍使易裝,自稱龍門人張老爺,〈龍門人,與進原貫同。 進聞名而未識靣。〉詣進軍門謁見。 因勸進與統兵相會。 進信之,約日往。 萬龍設伏攻之,進棄舟走。 萬龍入其壘,招集龍門餘眾,使彥迪部將陳彥川管領,爲先鋒,乘勝攻匿秋。 匿秋遣女使占遙律〈美色有口辨〉以金帛來献,曰:「小國前日修貢,皆爲黃進所奪。 又苦其侵擾,故謀自備耳,豈敢反乎。」萬龍信其言,令諸將分其闢地而耕,不爲戰備。 辰鎮邊將士久駐無功,阮勝山具狀以聞。 上怒,免萬龍爲庶人,以阮有豪〈有鎰之子〉代之,進次碧堆。 五月,前中使諭有豪曰:「匿秋如贖罪,須具禮陳謝〈献雄象五十匹、黃金五百兩、白金二千兩、犀角五十座〉,方可還師。 不然,宜急進勦。」匿秋復遣遙律,以金幣來献。 有豪爲彼所弄,復惑之。 上謂有豪罪與萬龍同,亦黜爲庶人。 六月丙子,白紅貫天。 十月朔日,日有食之,異鳥棲于柑府,鳴聲如哭。 旬餘,始去。 辛未四年春正月,上不豫。 召世子謂曰:「我承先緒,深以繼述爲念。 吾兒繼之,宜紹祖尊之成德,以敉圖功,是大孝也。」世子拜泣受命。 又召諸親臣,屬以輔相世子。 上崩。 顯尊孝明皇帝諱福 〈左從氵右從周〉,英尊長子也。 年十七嗣統,在位三十四年,壽五十一歲,寧長清陵。 上誕辰,西南方天開一竅,彩雲繚繞。 中有圓光,從空而下。 其光燭天,當母后所居之室。 居期生,滿室異香。 及長,好學工書,兼文武才略,號天縱道人。 壬申元年〈黎正和十三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春正月,修文廟〈在朝山社〉。 占城國王〈婆爭〉反。 癸酉二年正月,統兵阮有鏡〈鎰之子〉等擊占城,大破之,獲婆爭及其臣左茶員、繼婆子及親屬婆恩等以歸。 上命改其國爲順城鎮。 八月,改爲順府,以左茶員、繼婆子爲勘理;婆恩子三人爲提督,領該府,使易衣服、從漢風,遣還以撫其民。 甲戌三年八月,勘理繼婆子自陳先代位號,一經改革以來,饑饉相仍,民人疾疫者眾。 上復命爲順城鎮,仍以繼婆子爲左都督以統之。 乙亥四年春三月,開試科,取正途、華文、採訪中格諸生。 庭試。 八月,試文職三司于庭。 〈文職試,第一四六,第二詩賦,第三策問。 舍差司試問以一歲錢粟出入及决獄之類。 將臣吏合史二司試寫詩各一律。〉庭試始此。 丁丑六年七月,初置平順府,以潘里、潘郎地爲安府、禾多二縣。 戊寅七年二月,初置嘉定府,命統率阮有鏡經略真臘,分東浦地,以鹿野爲福隆縣〈即邊和〉,柴棍爲新平縣〈即嘉定〉,各設畱守,斥地千里,得户逾四萬,招募布政以南流民寔之,設立社村,居嘉定者立爲明鄉社。 於是清商居人悉爲編户矣。 己卯八年七月,真臘匿秋反,命阮有鏡爲統率、范錦龍爲參謀,阮有慶爲前鋒,同龍門將士伐之。 匿秋詣軍門降,鏡退軍,屯牢堆。 會大風雨,牢堆山崩聲如雷。 夜夢一人,赤靣白眉,手持斧鉞,謂曰:「將軍宜早回轅,久畱,將不利。」既覺,身體倦憊,談笑自若,以安軍情。 及疾篤,乃引兵回。 至岑溪〈屬定祥〉卒。 辰年五十一。 其後大著靈異,真臘人立祠祀之。 〈嘉隆年間祀太廟〉庚辰九年八月,修楊春舊府,掘地得銅印一,有文曰:鎮虜將軍之印。 上大喜,名其府曰印府。 癸未十二年,築垻堰于河岐港,自來格至水蓮凡五〈所以便漕運〉。 乙酉十四年〈黎永盛元年、清康熙四十四年〉秋七月,命正統該奇阮久雲伐真臘,送匿淹還國。 先是,匿嫩死,其子淹、深構兵相攻。 深又援暹爲助,淹請援。 上命雲領嘉定水步兵進,攻匿深。 雲至岑溪,遇暹兵,大破之。 匿淹復歸羅壁城。 辰枚公香爲漕運,後至,爲賊要截。 香鑿船沉粮,投江死。 後封香爲國死義之神,立祠祀之。 戊子十七年八月,授鄚玖爲河僊鎮總兵。 玖,廣東雷州人。 明亡,畱髮而南投于真臘,爲屋牙。 見其國柴末府多諸國商人湊集,乃開賭博場徵課,謂之花枝。 又得銀坑致富。 因招流民於富國、芹渤、架溪、隴棋、香澳、哥毛等處〈均地名,今屬河仙〉,立七社村,以所居地相傳有仙人出没河上,因名河仙。 至是,玖委其屬,上書求爲河僊長。 上許之,授總兵官,建立營伍,駐于芳城,民日歸聚。 乙未二十四年,命鎮邊營立文廟。 上博覽經史,優遊翰墨,著作題咏皆有天然之妙。 己亥二十八年三月,上幸廣南營,閱士馬。 尋幸會安庯,見庯之西有橋,商船湊集,名來遠橋,御書金匾賜之。 甲辰三十三年,辰南北休兵,百姓富庶號爲太平之世云。 乙巳三十四年夏四月,上崩。 肅尊孝寧皇帝諱福 〈左從氵右從尌〉,顯尊長子也。 三十嗣統,在位十三年,壽四十三歲,寧長豊陵,號靈泉道人。 丙午元年〈黎保泰七年、清雍正四年〉春正月,頒訓條〈大畧訓民以勸力農桑、禁絕酒博〉。 己酉四年〈黎永慶元年、清雍正七年〉初,立鑄場木炭隊。 壬子七年〈黎龍德元年、清雍正十年〉,命該奇阮有永行嘉定調遣事。 以阮久霑統鎮邊營。 久霑在軍中,真臘畏之如虎。 上聞之,故有是命。 上以嘉定地勢廣漠,命閫臣分其地,置定遠州〈今定遠府〉,建龍湖營〈今永隆省〉。 冬,海雲山崩。 癸丑八年春正月,置諸營鎮銅壺。 〈其製倣西洋式樣爲之。〉甲寅九年二月,天狗星殞,有聲如雷。 乙卯十年〈黎永祐元年、清雍正十三年〉九月朔,日有食之。 晝晦,風雨大作,畜多死傷,廣南尤甚。 丙辰十一年〈黎永祐二年、清乾隆元年〉,以鄭天賜爲河僊鎮都督,賜龍船三艘,免其征稅,令出洋採買珍寶以納。 又命開鑄錢局,以通貿易。 天賜分置衙屬,揀補軍伍,築城堡,廣街市,諸國商旅湊集。 又招文學,開招英閣,日與講論唱和。 有河僊十咏。 〈一金嶼清濤,二屏山疊翠,三萧寺晨鐘,四江城夜鼓,五石洞吞雲,六珠岩落鷺,七東湖印月,八南浦澄波,九鹿峙村居,十魲溪魚泊。〉自是河僊始知學焉。 戊午十三年夏四月,上崩。 世尊孝武皇帝諱福 〈左從氵右從䦚〉,肅尊長子也。 年二十五嗣統,在位二十七年,壽五十二歲,寧長泰陵,號慈濟道人。 己未元年〈黎永祐五年、清乾隆四年〉,真臘匿盆侵河僊,天賜擊之,逐至柴末。 其妻阮氏轉餉以濟,遂奮擊盆兵,大破之。 捷聞,上大加獎異,特授都督將軍及紅袍冠帶,封氏爲夫人。 自是真臘不敢復窺河僊矣。 庚申二年〈黎景興元年、清乾隆四年〉,更定試法。 〈第一中者爲饒學,免差五年;第二中者、第三中者復其身;第四中者爲鄉貢,補府縣。〉壬戌四年,改歸寧府爲歸仁府,延寧府爲延慶府。 甲子六年四月,辰有優曇開花之瑞,群臣上表,請正王位。 鑄國王印,即王位于富春正府,下詔大赦,命所居府曰殿,改申爲奏,文書仍用黎年號,下屬國稱天王。 上以讖有八世還中都之語,乃改衣服、易風俗,參酌歷代制度,定文武朝服。 文物煥然一新。 命正營曰都城。 國初分十二營,〈愛子營、廣平營、武舍營、布政營、廣南營、富安營、平康營、平順營、鎮邊營、藩鎮營、龍湖營、在富春曰正營。〉惟廣義、歸仁二府隸廣南,別設巡撫;河僊別爲一鎮,領於都督。 至是始更名焉。 丙寅八年初,鑄白鉛錢。 先是,民間多毀銅錢爲器用,日益耗滅。 有清人請買西洋白鉛鑄錢,以廣其用。 上從之。 開局於凉舘,〈輪廓依宋祥符錢式。〉泉貨由是流通焉。 其後增鑄天明通寶錢。 戊辰十年初,置嘉定驛路,謂之千里衢。 凢臨大江,令所在設渡船,免其徭役。 辛未十三年,阮居貞上書言民間疾苦之狀,極言弊民之事有三〈給兵、養象、納案〉、官吏之弊有四〈一,府縣只勘問詞訟,不任以事;二,府縣以勾差爲常祿,民財愈耗;三,流民不分等第,一切入簿征收;四,令人畋獵,騷擾方民。〉,辭頗懇切。 疏入,不報。 水舍、火舍二國入貢。 甲戌十六年,始營治都邑,建金花、光花二殿,瑤池、朝陽、光天三閣,就樂、正冠、中和、怡然諸堂。 香江上流,又有長樂殿、閱武軒,皆極工巧。 城外市鋪連絡,商船往來如織。 遂爲一大都會。 乙亥十七年四月,暹羅使臣來言:該國駕海行商因風投入我國海口,征稅司括取貨物,請炤銀數發還,並給龍牌十章爲憑。 使入港。 上謂:「商舶稅,國初有定額,〈按例:定上海、廣東船,初到納三千貫,回期納三百貫;西洋船,初到納八千貫,回期納八百貫;瑪球、日本,則又差減,分爲十成、六成,登庫四成,給官軍費。〉豈有括取之理。 他不過茍求免征而已,豈可索以還銀。 特賜龍牌一章而已。」暹羅歸我風難軍民〈五十人〉。 先是,嘉定捕弁巡洋,因風泊入六坤洋分,皆爲暹人所執。 嘉定閫臣遺書責之,暹乃遣還。 丁丑十九年,真臘匿尊奔河僊,鄭天賜爲匿尊奏請。 上封匿尊爲真臘國王,命天賜送歸其國。 匿尊乃献尋楓龍之地。 張福猷、阮居貞請移設龍湖營於尋袍處,〈今龍湖村。 永隆省莅。〉又設爲東口、新洲、朱篤三道,以龍湖兵鎮壓之。 匿尊又割其地五府〈香澳、芹渤、真�、柴末、靈琼〉以謝天賜。 天賜献于朝,上令隸河僊管轄,招民居、立村邑,而河僊幅員日廣矣。 辛巳二十三年二月,萬象來貢。 乙酉二十七年夏五月,上崩。 睿尊孝定皇帝諱福 〈左從氵右從享〉,世尊第十六子也。 年十二嗣統,在位十二年,壽二十四歲,寧長紹陵,號慶暊道人。 皇九子昊以貴,經立爲世子,薨。 皇孫暘尚幼,長子暲亦薨,皇二子即興祖,以次當繼。 權臣張福巒利上年幼,矯命立之,日益驕橫,人呼爲張秦檜云。 丙戌元年〈黎景興二十七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河僊總兵鄭天賜報暹羅謀欲來侵,請援。 帝命統率阮久魁將兵駐守備之。 丁亥二年五月,吏部阮居貞卒。 貞爲人有機略,善决斷,所建白多忠言𧩡論,參戎南陲十一年,闢土安邊,勲業稔著。 又好吟咏,善屬文。 在嘉定辰,與河僊鄭天賜嘗以詩文相贈,有河僊十咏行世。 又作僧尼問答詞,崇正學,辨辰惑,用國音駢偶,人皆傳誦之。 卒,贈佐理功臣、正治上卿,諡文定。 〈明命十三年,封新明侯,從祀太廟。〉己丑四年,彗星見。 柄起東北,指西南。 翰林阮光前語人曰:「不出五六年,廣南當有兵起。」庚寅五年,移建文廟于龍湖。 以朝山地卑濕,命移建之。 順化逸士吳士璘上書,論錢弊。 其略曰:「誰不愛堅牢而嫌易敗。 今以鉛錢之易敗,而當銅錢之堅牢,所以民爭積粟,不肯積錢也。」疏入,不報。 〈璘後投西山賊,授僞職。〉辛卯六年八月,河僊城中見南方赤虹二,交作十字,長三十丈餘。 又於樓下舊沙堆,忽爲廻風,飛上半空,須臾撤下,堆成十字。 識者以爲十月失城之兆。 十月,暹以昭翠投河僊,恐爲後患,將兵逼圍河僊,從城後斬關入,燒鎮營。 鎮軍乃潰。 天賜出城,走至朱篤道。 〈至八年二月,暹王交還河僊。〉癸巳八年二月,西山阮文岳起兵,據歸仁城。 辰承平日久,將士不經戰陣。 福巒納賄改差,眾皆憤怨,臨陣輙走。 以此賊勢益熾。 清商集亭〈稱忠義軍〉、李才〈稱和義軍〉皆應之,乃取土人高大者,剃頭髮,裝爲清人,戰則醉飲,裸身懸金銀紙衝陣,以示必死。 我兵莫有當者。 十月,以尊室香爲節制,率內軍進至碧鷄山〈平定〉,爲賊將李才伏兵所殺,餘眾皆潰。 賊遂據廣義府,又使其黨攻掠延慶、平康諸府。 於是廣義以南皆爲賊有。 甲午九年,鄭乂安守將裴世達探知廣南有事,告于鄭。 鄭森大舉來侵,遣黃五福爲統將、裴世達爲副將,領水步兵進發。 五福抵河中,遺書言累世親勲,以助兵滅賊爲名。 上知其詐,令爲書復之,而命宋有長、尊室捷禦鄭兵。 十一月,鄭森率舟師入乂安,次河中營。 黃五福檄言張福巒壅弊聰明,苛虐百姓,此舉只除一巒,竝無攘奪之意。 尊室㫛等執巒送福軍。 十二月,鄭兵陷都城。 上駕幸廣南。 乙未十年正月,上駐蹕于架津,立皇孫暘爲世子,稱東宮,屯俱低。 二月,鄭侵廣南。 上駕海入嘉定。 會大風,從船皆覆没。 辰我高皇與上同舟,獨無恙。 東宮爲西山所獲。 〈後乘夜放舟,潛回嘉定。〉六月,西山降鄭。 鄭兵侵廣義。 會疫作,鄭兵回,據富春。 丙申十一年二月,鄭使黎貴惇爲順化參視,與裴世達經理軍務。 三月,阮文岳築闍槃城,稱西山王。 阮文惠稱龍驤將軍。 其黨各與僞職。 十一月,李才向東宮効順,從回嘉定城。 上會文武,禪位于東宮,稱新政王。 尊上爲太上皇。 丁酉十二年正月,鄭森授阮文岳爲廣南鎮守、宣慰大使。 三月,阮文惠犯嘉定。 世祖集東山兵四千來援。 乃建東山上將軍旗,提兵至才阜〈屬嘉定〉。 阮文惠據柴棍,殺參贊阮登場。 初,甲午之變,登場從駕不及,擕其母避居歸仁。 比至新政王已入嘉定,惠見之,待以賓師之禮。 登場不受辭去。 惠曰:「先生辭去,欲斡回天地得乎。 恐他日悔之晚矣。」登場曰:「大丈夫處世忠孝爲先,我今扶母尋君,於義明矣。 窮通得喪命也,何悔之有。」惠壯而許之。 至是,又爲惠所獲。 惠曰:「先生今日何如。」曰:「今日有死而已,何必問。」惠使殺之。 登場至市,北靣拜,乃從容就死。 〈明命三年追贈兵部尚書。〉有武士名晪藝,居新政王麾下。 爭江之役,失王所在。 聞登場死,亦投井死。 七月,賊犯巴越。 掌奇宋福和與戰屢勝。 賊憚之。 八月,賊益兵,攻香堆。 辰兵少食盡,諸將皆散。 和嘆曰:「主憂臣死,義不可避。」遂死之。 新政王遇害,從官十八人俱殉節。 上幸龍川,九月崩。 國朝前編撮要卷之一〈終〉 发布时间:2025-04-17 17:02:5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