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内容: 郝和尚拔都 天挺 何伯祥 玮 王善 庆端 梁瑛 天翔 杜丰 思明思忠 思敬 王玉 忱   郝和尚拔都,安肃人,出于朵鲁别族,以小字行。 幼为国兵所掠,长通译语,善骑射。 太祖遣使宋,往返再四,以辨称。 授太原府行军元帅,佩金符。 太宗三年,授行军万户,七年,从定宗伐宋。 围襄阳,宋兵陈汉水上。 率先锋数百人,直前突之。 宋兵溃走。 八走,从都元帅塔海伐宋,克兴元。 宋将王连以重兵守剑关,募死士乘夜攻之,遂入关,直抵成都。 明年,取夔州,宋舟师来援。 和尚拔都乘轻舸径进,既出复入,宋人莫能当。 由是以敢战名。 十二年,朝太宗于行在,命解衣,数其创痕二十有一,进拜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五路万户,易佩金虎符,以兵二万属之,复赐上厩马二、西域马三,锦帛弓铠有差。 六皇后称制三年,朝定宗于宿瓮都之行宫,赐银万锭,辞以“赏厚,臣不敢独受,愿分于将校。 ”遂奏刘天禄等十一人,皆赐金、银符。 定宗三年,诏还治太原,凡租税、盐课,悉蠲其过重者,岁饥,出银六千锭、粟千石,羊千头以赡国用。 四年,升万户府为河东北路行省,得以便宜行事。 宪宗二年。 追赠太保、仪同三司、冀国公,谥忠定。 七子:天益,佩金符,太原路军民万户都总管;仲威,袭五路万户;天举,大都路总管兼府尹;天佑,陕西奥鲁万户;天泽夔州路总管;天麟,京兆等路诸军奥鲁万户;天挺,最知名。 天挺,字继先,受业于元好问。 以勋臣子召见,世祖嘉其容止,诏以文学之事侍皇太子。 云南建行省,除参议行尚书省事,寻擢参知政事;又擢陕西汉澡道廉访使。 未几,入为吏部尚书,寻除陕西行御史台中丞、四川行省参政、江浙行省左丞,俱不赴。 武宗即位,拜中书左丞,与宰相论事不合,辄面斥之。 一日,以敷奏明允,特赐黄金百两,不受。 武宗曰:“非利汝弟,旌汝敢言耳。 ”   仁宗即位,诏天挺与张闾等十人共议大政,革尚书省诸弊。 出为江西行省右丞,改河南行省。 召拜御史中丞。 入见,首陈纲纪之要,以猎为谕曰:“御史击奸,有似鹰扬禽之,弱者易获也。 其力大者,必藉人之力。 不然,有伤鹰之患。 ”仁宗韪之。 又上书陈七事,曰:惜名爵、抑浮费、止括田、久任使、论好事、奖农务本、励学养士,诏中书省施行。 寻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时卜怜吉歹为行省丞相,待以师礼。 皇庆二年,卒,年六十七。 赠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柱国,追封冀国公,谥忠定。 好问撰《唐诗鼓吹》十卷,天挺为之注,赵孟頫序其书,以为唐人之于诗,非好问不能尽去取之工,非天挺亦不以发比兴之蕴云。 子佑,字君辅。 仁宗时拜殿中侍史,以廉直称。 迁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拜陕西行台侍御史。 孙忠恕,翰林待制,献所着《无逸图》。 命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即谢病归,卒于家。 何伯祥,字世麟,其先陕州人,后徙易州。 父渊,知易州。 伯祥以行军千户隶张柔部下。 时保定经略使王子昌、信安公张甫坚守不降。 子昌,金骁将也,柔命伯祥取之。 伯祥薄其城而阵,子昌出走,伯祥追及之,子昌反射伯祥中手贯枪,伯祥策马弃枪,徒手搏之,禽子昌及所佩金虎符,甫亦遁去。 伯祥遂攻西山诸寨,悉平之,取三十余城,后从破蔡州,以功授易州等处军民总管。 太宗九年,从察罕伐宋,伯祥拔三十余寨,获战舰万余艘。 宋人以兵二万守洪山,伯祥逆战,破之,又从克光州,进攻黄州。 有小舟来觇,张柔曰:“此侦者,吾当备之。 ”命伯祥伏兵赤壁,以伺之。 夜果水陆来攻,伯祥横击宋师,大败之。 军还,又拔张家寨,俘斩万级。 大帅口温不花、察罕以其功上闻。 及张柔故觐,面奏伯祥战功,赐宣命、军符,充易州等处行军千户,兼军民总管,仍赐厩马、衣甲。 柔常命伯祥摄帅府事,军事皆咨之。 宪宗二年,又从大军南征,深入敌境。 察罕由别道遽还,诸将仓皇失措,伯祥曰“此必为敌所遏,不如出其不意,使不能测我,乃可出也。 ”遂直抵司空山寨,为攻取之势。 既夜,分所部为十营。 营火十炬,炬伏精卒于前,黎明,整众徐行。 宋兵果追之,遇伏,惊溃,大败之,转战千余里,诸军赖以拔出,帝闻之,赐黄金二百两。 世祖伐宋,以伯祥参预军事,后卒于鄂州。 延佑初,赠推忠保节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易国公,谥忠毅,子瑛,玮,行军千户,与子德隆俱战殁。 玮,字仲韫。 年十六,从张柔见世祖,帝感其父之殁,授玮易州知州,未几,袭行军千,镇亳州。 从围樊城,宋将夏贵帅舟师来援,玮营于城东北,扼其冲。 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 至元十一年,伯颜伐宋,以玮为帐前都镇抚。 伯颜令军拒命者屠之。 玮谏曰:“丞相吊民伐罪,宜以不杀为本。 ”伯颜善其言。 及克黄家湾、沙洋堡,使玮抚定其民,则沙洋已屠矣。 进攻阳罗堡,夏贵列战舰上下游,玮从阿术选济,奋击之,贵败走。 又败贾似道于丁家洲,授武德将军、管军总管,佩金虎符。 宋平,进怀远大将军、太平路军民达鲁花赤。 俄迁户部尚书,行两淮都转运使。 阿合马用事,谢病归。 十八年,召参议中书省事。 出为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改大名路总管。 二十八年,迁湖南宣慰使。 三十一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 时宰执十二人,玮以政出多门,辞不拜。 大德四年,除侍御史,又以母疾辞。 七年,改授御史中丞。 玮刚直无所顾忌。 奏政要十事,以纾民力、制国用、备荒政、重吏禄、开贤路为急务,且曰:“丞相安童甚贤,而相业前后异者,盖初则有史天、廉希宪、许衡诸人为之佐,及再相,则诸人去矣。 ”成宗嘉纳之。 京师孔子庙成,玮请建国学于庙侧,从之。 地震,上言:咎在大臣。 明日,洪双叔、木八剌沙、阿老瓦丁皆罢政事。 既而赛典赤、八都马辛等召还,玮言:“奸党不可复用,宜选正人以为辅弼。 ”疏入,报闻。 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孙受赇,已抵罪。 哈剌哈孙结权幸,以枉问逮章。 玮言于帝曰:“陛下杀郭章,如祖宗法度何? ”帝意解,即释之。 九年冬,将有事于南郊,议配享,玮曰:“严父配天,万世不易。 ”不果行,成宗崩,左丞相阿忽台奉皇后命,集议成宗祔庙及皇后摄政事。 玮曰:“朝廷故事,惟亲王得与此,非臣所敢知。 ”阿忽台变色,以唐武后为辞。 玮曰:“彼有庐陵王,事体不同。 ”及出,劝右丞相答剌罕、御史大夫塔思不花密白武宗及皇太后,早定大计。 武宗即位于上都,除玮副詹事,复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 武宗至,群臣郊迎,帝问:“孰为何中丞。 ”玮出拜,帝曰:“闻卿忠直,其匡朕不逮,勿有所隐。 ”   至大元年,迁詹事,兼卫率使。 拜中书左丞,仍商议中书省事。 越王秃烈请置吏自赋,脱虎脱等议建尚书省易钞法。 玮皆奏格之。 未几,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提调屯田事。 帝召至榻前,谕曰:“汴事重,屯田久废,卿当为国竟力。 ”赐黑貂裘、锦衣各一袭。 玮行部至扬州,民负镇南王钱、王佣之,岁满没入为奴。 玮白王释之。 奸人赵万儿造妖言,事觉,连南阳、归德等路数百家,玮按诛万儿,尽释逮系者。 岁余,增河南屯田米十七万石。 又经理荆湖废屯。 岁得米百万石。 以行台钱五十万建国学,买地三千亩书院于南阳,祠诸葛亮。 又请置洪泽芍陂屯田万户府儒学教授。 三年,改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年六十六。 皇庆中,赠推忠佐理同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正。 子德严、顺德路总管;德温,武略将军、副万户。 王善,字子善,真定藁城人。 姿貌雄伟,多智略,金宣宗南迁,河朔群盗蜂起,藁城人推善为首,使捍卫乡里,授本县主簿。 未几,权山府治中。 时武仙在真定,忌善威名,密使知府李济、通判郭安图之。 善觉,袭杀二人,来降,授同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 率所部三百人攻武仙,仙遣裨将拒战,善擒斩之。 仙走获鹿,使其将段琛城守,善进攻拔之,军势大振,自中山以南,降州县四十有二。 十五年,迁中山、镇定等路招讨使。 寻加右副元帅、骠骑大将军,屯藁城。 十七年,升藁城为永安州匡国军,以善行帅府事。 明年,进金吾卫大将军、左副元帅。 武仙既降,善奏:“仙狼子野心,终必反复,请修城堑为备。 ”十九年,仙果叛,率众来攻,及西门,善力战却之,仙自是不敢复入真定。 二十一年,赐金虎符,仍行帅府事。 太宗四年,从攻河南,至郑州,守将马伯坚素闻善名,登陴呼曰:“藁城王元帅在军中否? 愿以城降之。 ”善免胄应之,伯坚果出降。 八年,兼河北西路兵马副总管。 十三年,授知中山府事,属县新乐居冲要,迎送供给,倍他县,民不堪命,善出家赀助之,民怀其德。 卒。 年六十一。 皇庆元年,赠银青光禄大夫、司徒,追封冀国公,进赵国公,谥武靖。 庆端,字正甫。 初为西路管库官。 迁水军提领,训练将士常如临敌。 败李璮于老鸧口,以功授金符,为千户。 监筑大都城,议用甓,庆端请易以韦,省费不赀。 事竣,第劳赏,庆端固辞,且言共事者有颜进,遂擢进千户,别赐庆端银钞。 大军伐宋,使庆端戍清口,宋人觇知虚实,来攻,守将战没,城垂陷,庆端拔刀誓众,树栅,以手臂创剧,割之,力战数日,敌卒退。 进武节将军、管军总管,令左右中卫兵。 至元初,从世祖北征,还,迁右亲军副指挥使,进侍卫军都指挥使。 庆端建武威营,以处卫兵,又别立神锋军,教以蹶张之技,又作整暇堂、屏利局,经画田庐,如治家事。 其后诸卫皆取以为法。 十九年,设詹事院,就兼詹事丞,有司欲贷威武卫仓谷万石,以赈饥民。 皇太子问庆端,对曰:“兵民一体,何问焉! ”即日付之,世祖闻其事,叹曰:“真宰相之器也。 ”帝遣近侍夜出诇察,为逻卒所执,告以故,卒曰:“军中知将令,不知其他。 ”近侍奏闻,赐庆端黑貂裘以奖之。 及亲征乃颜,敕庆端以所部扈从。 庆端六十余,与士卒同甘苦,夜不解衣而卧,暇日使士卒为军市,自相贸易。 故经年暴露,士天饥色,事平。 世祖北巡,命庆端先归。 庆端引义,仍求扈从,帝嘉奖之。 世祖崩,庆端言于裕圣皇太后,谓:“神器不可久虚,宜速定大计,以慰天下之望。 ”成宗即位,论翼戴功,拜金吾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徽政院副使,兼隆福宫左都卫使。 大德二年,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佥书枢密院事;兼使如故。 十二月,以疾卒。 皇庆二年,赠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翼国公,谥忠武,子桓,亦官至平章政事。 梁瑛,汾州平遥人,有勇力,善骑射。 太祖十三年,率众降于木华黎,授元帅左监军,使攻城堡之未下者。 瑛招怀降附,甚得人心。 十四年,从按赤那延径回牛、凤栖二岭,攻克平阳、霍州、晋安、沁、潞等数十州县。 又逾太行,略怀、孟等州。 十五年,从木华黎入陕西,天寒,黄河冰合,诸军平波,遂攻拔祯州,擢征行都元帅,佩虎符,以平遥县行平安州事,使瑛领之。 二十二年,金人陷平阳、太原,摄国王按札尔檄瑛会兵讨之。 敌败之。 太宗元年,入觐,适改走天下官制,特授瑛御前千户,佩金符。 二年,扈驾南征,至凤翔,使瑛别将所部西略宋地,克西和、兴元十余城。 四年,从诸将败金兵于三峰山。 时降人日众。 诸将以粮不继,欲尽杀之。 瑛曰:“杀降不祥。 ”凡隶麾下者,皆得免死。 十一年,从塔海甘卜伐蜀,略重庆、万州,败宋大于夔州,作皮浑船以济师。 奏擢征行万户,留镇兴元。 又从塔海围资州,逾月始下。 塔海欲坑其众,瑛曰:“今始得一城,而坑之,他城未易下也;”事获己。 瑛喜曰:“吾大小百余战,未尝败衄,所全活着,亦不下数千人,可以无傀于心矣。 ”十三年,从塔海攻成都,自新井入,诈立宋将帜,以诱城中,宋制置使丁黼夜出战于石笋街,败死,遂克其城。 六皇后称制元年,宋人再陷成都,瑛复从塔海攻,之,与先锋秃薛擒其制置使陈隆之,成都平。 定宗二年,瑛告老,不允,以瑛充西京、平阳、太原、京兆、延安正路万户,治太原。 子翼,袭行军千户。 瑛以太原甫定,民多流散,奏请给复三年,于是四方来归者三万余户,宪宗六年卒,年六十六。 三子:翼、羽、天翔。 翼,由千户累官成都转运使;羽,太原路行军千户。 天翔,字飞卿,生而颖异,读书能知大义,通习国语,尤善射。 年十八。 授平遥县尹,召父老十余人询以民事,众曰可,而后行。 境内翕然颂之。 中统五年,授同知怀盂路奥鲁总管府事。 至元九年,改介休县尹,县面北驿冲,诸王使命络绎,天翔迎送供亿,民不扰而事集。 承制佥兵以戍南边,天翔第民众寡甲乙为伍,咸服其公允。 十三年,用部使者荐,授同知郢州事。 州初附,人怀反侧。 不逞者聚而为盗,天翔捕首恶,杖杀之,余释不问,一境慴服。 擢佥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再迁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副使。 宣慰使白甲贪虐,土豪因众怒谋为乱,天翔劾罢之,民心遂靖。 转奉议大夫、四川道提刑按察副使。 岁饥,天翔欲发禀赈之。 众议上闻。 天翔独曰:“报下,则民殍矣。 朝廷罪责吾当身任。 ”遂发粟四万石,事闻,世祖韪之,桑哥秉政,遣使括天下钱谷,檄天翔分理其事。 天翔不希旨剔,时论称之,建言:“思、播、八番蛮獠怙险为盗,窃宜迁其右部郡县之,且选能吏驭之,使知悚惧。 ”后设宣抚使镇其地,由天翔请也。 俄迁奉政大夫、浙东海右道提刑按察副使,未上。 二十六年,授云南行合侍御史。 天翔下车,访军民利病,条汰冗员,薄税敛,省驿传,迁土官,恤兵政,已逋悬,布威德,怀远人,共二十余事,世祖嘉纳焉。 入为吏部侍郎。 高丽饥,诏天翔往赈,还,除少中大夫、成都路总管。 又改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使。 命下,而卒。 年五十五。 子时中,信州路总管府治中;时正,清河县尹;时仁,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佥事;时义,成纪县尹。 杜丰,字唐臣,汾州平遥人。 少倜偿有大志,仕金为平遥县义军谋克,佩银符。 太祖取太原,丰率所部降于国舅按赤那延,授兵马都提控。 从攻平阳。 又从克绎州、解州诸堡,招集流民三万余家,赐金符,擢征行元帅左监军。 太祖十五年,金将上党公张开寇汾州,丰击败之。 从皇弟哈察儿略怀、孟,拔温谷、木涧诸寨,又攻克洪洞西山及松平山,斩获万计。 十七年,授丰龙虎卫上将军、河东南北路兵成都元帅,便宜行事。 二十一年,从按赤那延克益都,遂略登、莱,降岛民万余。 太宗元年,率本部克沁州及铜鞮、武乡、襄垣、浮山、沁源诸县。 三年,命丰抚定平阳、太原、真定三路及辽、沁二州未降山寨。 七年,授沁州长官。 丰在沁州十余年,宽摇薄赋,劝农积谷,民以殷富。 定宗二年,致仕。 宪宗六年,封沁阳郡公,卒,年六十七。 沁人立庙祀之。 子三人:思明、思忠、思敬。 思明,字彦昭。 丰致仕。 思明袭父职。 中统初,例迁隰、邓、陕三州剌史,政尚严猛,盗贼屏迹。 至元十九年,从伯颜伐宋,攻阳罗堡,先登,授明威将军、吉州路总管达鲁花赤。 卒年六十四。 思忠,字信甫。 沁州诸军奥鲁长官。 高丽金通精沟乱,诏思忠讨之,谕以大义,高丽人遂降。 还,授承务郎、固镇铁冶提举,思忠曰:“盐铁之政,古人所鄙营利。 非余所能。 ”弃官归。 时论高之。 思敬,字亨甫。 许衡门人。 事世祖于潜邸,累迁治书侍御史。 阿合马败,台臣以不早言,皆斥去。 思敬为世祖所眷,独留,出为顺德、安西等路总管。 再入为侍御史。 按治桑哥之罪,台纲振肃。 未几,拜参知政事。 改四川省右丞,不赴。 以中书右丞致仕,卒年八十六,谥文定。 思明子洄,长宁州知州,思敬子肯构,山西迫宣慰使;肯播,会州知州;肯获,陕西行省左丞。 肯构子宣,光禄大夫、集贤大学士,追封晋国公。 肯获子文献,晋宁路同知。 王玉,赵州宁晋人,父守忠、金承信枝尉。 玉长身骈胁多为,金末为万户,守赵州。 大兵至,玉率众降。 领本部军从攻邢、洺、磁三州,济南诸郡,号长汉万户。 从攻泽、潞诸州,独潞州坚坐不下。 玉力战,沉矢中左目,竟拨其城,又破平阳,下太原、汾、代等州。 师还,暑元帅府监军,以赵州四十寨隶焉。 武仙既降复叛,杀元帅史天倪。 宋将彭义斌在大名,阴与仙合,玉从笑乃带、史天泽,攻败武仙,擒义斌,驻军宁晋东里寨。 仙遣人赉诰命,诱玉妄,妄拒曰:“妻岂可使吾夫为二心臣耶! ”仙围之数匝,杀其子宁寿。 玉闻之,领数骑突其围,斩获数百人而还。 仙遣人追之,不敢迸,皆曰:“王将军胆气骁雄,我辈非敌也。 仙乃尽发玉先世二十七冢。 玉从史天泽诸将,败仙于赵州,仙粮绝,走双门寨,围之,会大风,仙得脱走,斩其将四十三人,真定遂平,加定远大将军,权真定正路万户,假赵州庆源军节度副使。 有负西域贾人银者,倍其母,不能偿。 玉出银五千两代偿之。 又出家奴二百余口为良民。 时论称之。 中统元年卒,年七十,子忱。 忱,字允中。 幼明敏。 平于赵璧引见裕宗,奏对称旨,命宿卫,掌钱谷计簿。 至元十七年,授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副使,秩朝列大夫。 驸马伯忽里,数出猎蹂民田。 忱以法绳之,司史耿熙言征北京宣慰司积年逋负,可得钞二十万锭。 帝遣使核实,熙惧事露,擅增制语,有“并打算大小一切诸衙门等事”凡十二宁,逮系官史至数百人。 忱验间,知其诈,熙乃款伏。 裕宗卒,忱建言:“陛下奋秋节,当早建储嗣。 ”章三上,平章不忽木以闻。 帝嘉纳之。 二十四年,改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寨副使,忱以江南人鬻子北方,名为养子,实为奴,乞禁之。 又省部以正军余田出调发,忱言,”士卒,冲冒寒暑,远涉江海,宜加优恤。 ”皆从之。 款州朱喜,俘于兵,既自赎,主家利其资,复欲以为奴。 又有诬息州江清为奴,杀而夺其妻子田宅者。 狱久不决,忱皆平反之。 劾罢镇南帅唐兀台,唐兀台诬奏忱。 逮忱至京师,面陈其事,世祖大悟,抵唐兀台罪。 迁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副使,帝谓左右曰:“此人非素餐者。 ”敕省台慰使之。 二十七年,河间盐司盗印钞十余万,忱核正其罪。 诸王分地恩州,以钱货民,倍其息,忱令子母相当则止,逾者有罚。 先是佥民为兵,限私田四顷赡其家,忱曰:“一兵岁费不啻千缉,区区限亩,岂能充给。 ”奏请增田权以恤之,不报。 至是,以戍兵贫乏,敕忱与诸臣会议,简料真定、顺德、广平等路,得富民数百户充兵额,汰贫兵还,人皆服其平允。 三十年,拜广西道肃政廉访使,秩嘉议大夫,以疾辞。 元贞元年,起为河东道肃政廉访使。 五台山建佛寺,省臣择干史工部司程陆信董其役,驱民地数千入山伐木,死亡大半。 忱言于皇太后,减其役,乃恤死者家,民德之。 宗王分地河东,其左右哈塔不花仿势虐民,忱按其事,已款伏,王为之请,忱不从。 会车驾北巡,哈塔不花亡走,诉忱不法,敕中丞崔彧问之。 俄彧卒,哈塔不花又上诉,敕省台官同鞫之。 事皆不实,抵哈塔不花罪。 大德三年,迁江陵路总管,不行,又改汴梁路,河决原武,回回炮手居鄢陵者万余户,忱督使趋工,不数日堤成,民尤颂之。 至大三年,拜云南行省参知政事,未行,卒,年七十九。 追赠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护军、太原郡公,谥宪租。 忱与姚天福、陈天样齐名,并以方鲠称于当世云。 史臣曰:“赦和尚拔都诸人,披坚执锐,为时名将,又俱有贤子,振其世业。 赦天挺之文学,王庆琳、粱天翔之政事,王忱之谏诤,皆卿士之良也。 何韩正色立朝,侃侃訚訚,尤不愧社稷之臣,庶几,与张珪、李盂相伯仲矣。 ” 发布时间:2025-11-28 13:38:2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