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三 内容: 高智耀 睿 纳麟 李桢 刘容 阔阔出 脱欢 朵儿赤 仁通 暗伯 亦怜真班   高智耀,字显达,河西人。 祖逸,夏大都督府尹。 父良惠,夏右丞相,封宁国公。 智耀登进士第,而国亡,遂隐于贺兰山。 太宗召见,将用之,固辞。 皇子阔端镇平凉,知耀上言:“儒者给复已久,不宜与厮养同役,请除之。 ”皇子从之。 宪宗即位,智耀入觐,奏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乱。 然欲资其用,宜先养其材,蠲除徭役,因教育人材之先务也。 ”帝问:“儒者何如巫医? ”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能比乎。 ”帝曰:“善。 前未有以此告朕者。 ”诏复各路儒户,徭役无所与。 世祖在潜邸已闻其名,及即位,尤加礼遇,呼为高秀才而不名。 命铸印授之,凡儒户给公文为左验。 时士之被俘者,皆没为奴,智耀请朝廷赎之。 即拜翰林学士,命巡行各路,赎免三千余人左右。 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短长,谓之非士亦不可。 ”帝悦。 智耀又言:“国初庶事草创,纲纪未立,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司纠劾。 ”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智耀之言也。 未几,拜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奏言:“蒙古旧俗与汉人不同,今留汉地,建城郭宫室,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帝选使报聘谕之,智耀请行。 至上京,病卒。 自太宗考选各路儒士后,所在不务存恤,仍与齐民无异。 智耀前后上言,正户籍,蠲力役,由是儒术始重,人才渐出。 学校中多立祠祀之。 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 子睿。 史臣曰:赵氏南迁,中原文献扫荡无余,独拓拔氏建国二百余年,唐之故家遗俗尚有存者,如高智耀、李桢等皆是也。 自智耀上言,正户籍,蠲力役,中原之士始知向学。 其祀于学校,宜哉! 睿,年十八,以父荫授符宝郎,出入禁闼,恭谨详雅。 久之,除唐兀卫指挥副使,累迁礼部侍郎。 出为嘉兴路部管,迁江东道提刑按察使。 盗发,声言围宣城,城门昼闭,睿召官吏责之曰:“贼势方炽,吾先示弱,民何以赖? ”命开门,听民出入贸易,密治兵以备之。 贼惮睿且知有备,不敢进,遂讨平之。 除同佥行枢密院事,迁浙西道肃政廉访使。 奸民有连结党与,持官吏长短者,其魁曰十老,吏莫敢问,睿悉按法诛之,阖境称快。 拜江南行台侍御史,进御史中丞,又改淮东道肃政廉访使。 盗窃真州库钞三万缗,有司大索,逮系良民数百。 睿廉得其情,悉纵之。 己而果获真盗。 复拜南台御史中丞。 延祐元年卒,年六十六。 赠推忠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宁国公,谥贞简。 子纳麟。 纳麟,大德六用丞相哈剌哈孙荐,入直宿卫,除中书舍人。 至大四年,迁宗正府良中。 皇庆元年,出佥河南道廉访司事。 延祐初,拜监察御史。 以言事忤旨,帝怒甚,中丞杨朵儿只力救之,始解。 事具《杨朵儿只传》。 四年,迁刑部员外郎。 出为河南行省郎中。 至治三年,入为都漕运使。 未几,擢湖南湖北两道廉访使。 天历元年,除杭州路总管。 明年,改江西道廉访使。 岁饥,议发粟赈民,行省难之。 纳麟曰:“朝廷如不允,我愿以家赀偿之。 ”议始决,全活无算。 又劾罢贪吏平章政事八失忽都,民尤颂之。 至顺元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户部尚书,未至,改江南行台侍御史,寻擢只丞。 后至元元年,召拜中书参知政事。 迁同知枢密院事。 出为江浙行事右丞,乞致仕,不允。 除浙西道廉访使,辞不赴。 六年,除行宣政院使。 上天竺僧弥戒、径山僧惠洲犯法,纳麟皆按治之。 请行宣政院设崇教所,升行省理问官四品,以治僧狱。 从之。 寻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至正三年,迁河南行省。 明年,入为中书平章政事。 七年,出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复召拜御史大夫。 八年,进金紫光禄大夫,请老,不许,加太尉。 旋为御史劾罢,退寓平江。 十二年,江淮盗起,复拜南台御史大夫,兼太尉,总制江浙、江西、湖广三省军马,诏遣直省舍人慰谕之,许便宜从事。 会杭州失守,淮南行省平章失列门引兵来援,次于采石。 纳麟以宣城危急,请失列门先救之,调部将脱火赤率蒙古军为应,大败贼于閟下门,宣城围解。 已而贼陷微州,游兵至集庆,纳麟命治书侍御史左答纳失里守城,御史中孙伯家奴屯城外,遗监察御史郑鄈征兵于湖广行省平章也先帖木儿。 也先帖木儿时屯和州,引步骑二千人趋集庆,江浙行省平章三旦八、佛家纺驴亦引兵来会,贼始败走。 十三年,纳麟固请谢事,从之。 十六年,南台移绍兴,复以纳麟为御史大夫,兼太尉。 十八年,召入都,至黑水洋,阻风而返。 十九年,由海道趋直活,八月至京师,未几卒,年七十。 九子:安安,判江浙行枢密院。 纳麟再为南台御史大夫,耄昏,政事皆决于安安,为当时所讥,时同知秃坚不花在余姚团结民兵,与慈溪尹陈文昭、绍兴达鲁花赤迈里古思相犄角,安安忌之,恐三人不受制,绐秃坚不花至,夜半使人杀之。 已而国珍亦执陈文昭沈于海。 拜住马代纳麟为御史大夫,又杀迈里古思,绍兴遂为国珍所据。 李桢,字干臣,其先西夏族子也。 金末,桢以经童中选。 既长,为质子于蒙古。 太宗嘉其文学,赐名玉出干必堵赤。 从皇子阔出伐宋,太宗命之曰:“凡军事必咨于桢而后行。 ”阔出遣桢及吉登哥赴唐、邓二州,料民实。 兵后,连岁凶荒,民流亡殆尽。 桢至,振恤饥寒,归者如市。 十年,又从察罕伐宋,以功赐金符,授军前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 桢奏:录访天下儒士,令所在优给之。 乃马真皇后称制六年,从察罕围宋寿州,不克。 进攻扬州,会霖雨,乃班师。 桢表言:“襄阳,宋咽喉地,得之则可为取宋之基。 ”定宗嘉纳之,赐虎符,授襄阳军马万户。 宪宗六年,命桢巡哨襄樊。 八年,宪宗伐蜀,召桢议事。 秋九月,卒于合州,年五十九。 刘容,字仲宽。 其先西宁青海人。 高祖阿勒华,西夏主尚食。 西夏平,徙西宁民于云内,容父海川在徙中,后遂为云内人。 容幼颖悟,稍长,喜读书。 国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非所好。 中统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 每退,直即诣国子祭酒许衡受学。 至元七年,世祖驻跸称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以忠直称。 十五年,奉命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 或劝其受馈遗,归赂权贵。 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忌嫉者从而谗之,由是稍疏容。 然容亦终不辩。 会立詹事院,容上言曰:“太子,天下本,苟不得端人正士左右辅翼之,使倾邪侧媚之徒进,必有损令德。 ”闻者是之,俄命为太子司议。 改秘书监,出为广平路总管。 富民有同姓争产者,讼连年不决。 容至,取谱籍考二人父祖名,得其实,立断之。 皇子云南王至汴,道过广平,达鲁花赤欲厚敛以贿左右。 容请自往,减其供张之费,民以不病。 后卒于官,年五十二。 阔阔出,唐兀氏。 祖小丑。 太祖定西夏,括诸色人匠,小丑以治弓进,赐名怯延兀兰,为行营弓匠百户,徙和林,卒。 父塔尔忽台袭职。 阿里不哥叛,塔尔忽台从战于失亩里秃之地,死之。 塔尔忽台二子:长朵罗台,从万户也速觞儿、玉哇赤等累战有功,授前卫亲军百户,累官昭信校尉、芍陂屯田千户所达鲁花赤,以疾卒。 阔阔出,其弟也,亦为弓,尝献所造弓。 帝称善,问其父何名,阔阔出对曰:“塔尔忽台,臣之父也。 ”帝见其状貌魁伟,问能射否,左右对曰:“能。 ”试之果然,遂命侍左右。 明年,武备寺复以其弓献,且奏用之。 帝曰:“孔子言三纲五常,人能自治,而后能治人,能齐家,而后能治国。 汝可以此言谕阔阔出,吾用之未晚也,”俄擢为大同路广胜库达鲁花赤。 广胜库贮兵器,时总管兀海涯以库作公署,置甲仗于虚廪,为虫鼠所啮。 阔阔出言于帝,复之,且责其偿。 使者薛绰不花、纳速鲁丁以檄取鹰房军衣甲弓矢,阔阔出责其入文书。 时副使速鲁蛮已命有司封钥其库,将点视之,阔阔出不从。 事闻,帝命笞速鲁蛮,罢其官。 大德元年,迁大同路武州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 又监建州、利州,改佥四川道廉访司事。 拜监察御史,累官中大夫、大宁路总管。 卒于官。 子脱欢,初直宿卫,累拜监察御史,迁四川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四川廉访司佥事,枢密院都事、断事官。 在四川,尝上疏曰:   内外修寺,虽支官钱,而一椽、一瓦,皆劳民力,百姓嗟怨,感伤和气,宜且停罢,仍减省供佛、饭僧之费,以纾国用,如此则上应天心,下合民志,不求福而福自至矣。 回回户计,多富商大贾,宜与军民一体应役,如此则赋役均矣。 为国以善为宝,凡子女、玉帛、羽毛、齿革、珍禽、奇兽之类,皆足以丧德、丧志,今后回回诸色人等,不许赍宝中卖,以虚国用,违者罪没,如此则富商大贾无所施其奸伪,而国用有余矣。 其辞恳直剀切,当时称之。 朵儿赤,宁道明,西夏宁州人。 曾祖斡道冲,为西夏名儒,位至宰相。 父斡扎箦,守西凉,大兵至,率父老以城降,太祖命副撒都忽为中兴路管民官。 大后西征,督转输,无毫发之私,时号曰满朝清。 世祖即位,斡扎箦卒,遗奏因高智耀以进,请慎名爵,节财用。 帝嘉纳焉。 朵儿赤,年十五,通《论语》、《孟子》、《尚书》。 帝闻其聪敏,欲试用之,召见于香阁。 帝曰:“朕闻儒者我嘉言。 ”朵儿赤奏曰:“陛下圣明仁智,奄有四海,惟当亲君子,远小人尔。 古帝王,未有不以用小人而亡者,惟陛下察焉。 ”帝曰:“朕于戆直忠言,未尝不悦而受之,违忤者亦不肯加罪,盖欲养忠直,而退庚佞也。 汝言甚合朕意。 ”因问欲何仕,朵儿赤对曰:“西夏营田,实占正军,倘有调用,则又妨耕作,土瘠野旷,十未垦一。 南军屯聚以来,子弟蕃息稍众,若以成丁者编入籍,以实屯户,则地利辟而兵有余矣。 请为其总管,以尽措画。 ”帝然之,乃授中兴路新民总管。 至官,大兴屯垦,寒黄河支流,浚其三以资灌溉。 凡三载,赋额增位。 就转营田使,秩满,入觐。 帝大悦,擢潼川府尹。 时公府无禄田,朵儿赤以官旷地给民,收其租为官禄,潼川仕者有禄自此始。 未几,台臣奏为云南廉访副使,迁山廉访副使,调云南廉访使。 会行省丞相帖木迭儿贪暴,擅诛杀。 罗织安抚使法花鲁丁将置极刑。 朵儿赤谓之曰:“生杀之柄,系于天子,汝以方面之臣,而专杀,意欲何为。 小民罹法,且应审覆,况朝廷命史耶! ”法花鲁丁竟获免,寻复其官。 僰夷与蛮相仇杀,时省臣受贿,诬奏蛮反,杀良民。 朵儿赤劾罢之。 年六十二,卒于官。 子仁通,云南省理问。 天历二年三月云南诸王与万户伯忽等叛,仁通率官军讨之,没于陈。 暗伯,唐兀人。 祖僧吉陀迎太祖于不伦答儿哈纳之地,太祖嘉其效顺,命为秃鲁花必阇赤兼怯里马赤。 父秃儿赤袭职,事宪宗,累官至文州礼店元帅府达鲁花赤。 暗伯性严重刚果,有大志。 弱冠,娶妇于敦煌,阻兵不得归,乃住依宗王阿鲁忽。 世祖遣彻干等使阿鲁忽,以通好,阿鲁忽留使者数年弗遗。 暗伯以马驼厚赆之,令逃去。 薛彻干等得脱归,具以白世祖,世祖称叹久之。 既而,命元帅不花帖木儿等征于阗,暗伯乘间至行营,见薛彻干于帐中。 薛彻干曰:“公之忠义,已上闻矣。 ”言于不花帖木儿,遂承制暗伯权充枢密院客省使,护送其妻子来京师。 未几,宗王乃颜叛,世祖新征。 暗伯在行间,命为客流速、不鲁合、不周兀等处万户,及诸王哈鲁、驸马秃绵答儿等叛,暗伯率所部战于客流速石巴秃之地,身中七创,所乘马蛮中二矢,自旦至晡,鏖战愈力,刺秃绵答儿杀之,生擒哈鲁以献。 论功,命长唐兀卫,兼佥枢密院事。 凡分立诸色五卫军职、袭替屯戍之法,多所更定。 历同佥、副枢、同知,至知枢密院事,以疾卒于位。 赠推忠保节功臣、资善大夫、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宁夏郡公,谥忠遂。 子阿乞剌,知枢密院事;次亦怜真班。 亦怜真班,性刚正,动有礼法。 仁宗召见,令入宿卫。 延祐六年,超拜翰林侍讲学士。 至治二年,调同知通政院事,擢虎符唐兀亲军都指挥使。 泰定初,迁典瑞院使。 天历二年,选为太子家令。 寻擢资政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迁侍御史,仍兼指挥使。 至顺初,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迁功德使,指挥使如故。 已而拜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未行,复为翰林学士承旨。 时伯颜为丞相,嫉其论事不阿,出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 寻杀其子答里麻,谪亦怜真班于海南。 伯颜败,始召还。 至正六年,拜御史大夫。 迁宣政院使。 出为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先事弭西羌之乱,民立石颂之,召还为银青荣禄大夫、知枢密院事,提调太医院。 寻加金紫光禄大夫,复为御史大夫、领经筵事,兼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指挥使。 奏言:“风俗人心日趋于薄,请禁故吏不许弹劾年事长官”。 太师马札儿台与子丞相脱脱谪居在外,时相欲倾之,嗾之告变,且扳台臣同时上奏。 亦怜真班曰:“为宰相者,孰无闲退之日,况脱脱父子在官无大咎,奈何迫之于险? ”终不从。 及监察御史劾丞相别儿怯不花,帝不听,亦怜真反复论奏。 由是忤上意,出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迁湖广行省左丞相。 复召知枢密院事。 十一年,颍亳盗起,亦怜真班数言行失,不听。 复拜江浙行省左丞相。 十二年,移江西。 时贼由蕲、黄陷饶州安仁县,乱民应之。 亦怜真班道出安仁,命子哈监朵儿只与江西右丞火你赤等,乘高纵火,攻败之,余贼皆降。 先是,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童以宽容为政。 军民懈弛。 亦怜真班至,威声大振。 十四年八月,以疾卒于官。 时论惜之。 事闻,赠推忠佐运正宪乘义同德功臣,追封齐王,谥忠献。 九子:长答里麻,为伯颜所杀;普达失理,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桑哥八剌,同知称海宣慰司事;哈蓝朵儿只,宣政院使,桑哥答思,岭北行省平章政事;沙嘉室理,岭北行省参知政事;易纳室理,大宗正也可札鲁火赤;马的室理,佥书枢密院事;马剌室理,内八府宰相。 发布时间:2025-11-28 14:25:5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