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六十·列传第五十七 内容: 阿里海涯 贯云石 阿剌罕 速迭儿 忙兀台 完者拔都   阿里海涯,回鹘人。 胞生剖而出之,其父也先火者欲弃之,母不妨,及长,雄武有胆略。 家贫,躬耕养母,喟然曰:“大丈夫当立功万里,何至效细民从事畎亩间乎。 ”释耒去,求国书读之,逾月尽其师学。 大将卜怜吉歹使其子忽鲁不花从阿里海涯受国书,又荐于世祖潜邸,直宿卫。 宪宗九年,从世祖济江。 世祖射虎未殪,阿里海涯挺矛剌杀之。 攻鄂州,先登,流矢贯其喉。 赐银五十两。 宪宗崩,诸王大臣议所立。 先是,宗王塔察儿有书劝进,世祖忘而置之,及问左右,阿里海涯对曰:“在臣所。 ”出示群臣,议遂定。 世祖甚称之。 中统三年,授中书省郎中,至元元年,加朝请大夫、参议中书省事。 二年,佥南京、河南、大名、顺德等路行中书省事,转廉访使,易虎符。 寻领诸路鹰师猎户,再兼领中都路栏遗。 四年,拜佥制国用司使。 五年,刘整议取襄取,世祖然之,别置行中书省,以阿里海涯同佥行省事。 乃筑长围,起万山,包百丈、楚山,尽鹿门,双断襄阳援兵。 败宋将范文虎于灌滩。 时兵事剧,阿里海涯专入奏,能日驰八百里。 六年,拜参知河南等路行尚书省事。 七年,兼汉军都元帅,分将新军,尚书省罢,复参知行中书省事。 宋遗都统张贵、张顺将舟师送袍甲犒城中。 自万山接战二十余里,斩顺。 贵以余众入城。 后贵乘水涨宵遁,阿里海涯复追斩贵于柜门关。 九年,破樊城外城,会有西域人献新炮。 十年正月,以西域炮攻樊城,拔而屠之。 移攻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震,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 刘整欲立碎其城,执守将吕文焕,以逞其意。 阿里海涯独不欲攻,乃身至城下,与文焕言曰:“汝以孤军拒守数年,今飞走路绝,上嘉汝忠于所事,若降必尊官厚赐,以劝来者,决不杀汝也。 ”文焕狐疑未决,又折矢与之誓。 文焕感而出降。 诏阿里海涯偕文焕入朝,拜中书参知政事。 十一年,进中书左丞、行荆湖等路枢密院事。 阿里海涯奏曰:“襄阳为自古用武之地,今幸而克之,宜乘胜顺流东下,宋可必平。 ”平章阿术亦赞其事。 世祖命丞相史天泽议之,天泽曰:“朝廷若遣重臣如丞相安童、同知枢密院事伯颜者一人,都督诸军,则四海混同,可以立待也。 ”乃拜伯颜为行中书省左丞相。 阿里海涯进行省右丞,赏钞二百锭。 九月,会师襄阳,进攻郢州。 宋人筑新郢,夹江为城。 伯颜使阿里海涯将数十骑觇新郢虚实,宋范、赵两都统伏兵葭林中,阿里海涯奋击,大破之,斩两都统而归,而其脑挠酒饮之。 十二月,次沙武口,宋制置使夏贵守诸隘甚固,承阿里海涯麾兵攻阳逻保,败贵援兵,遂拔阳逻及青山白湖诸堡。 鄂州守将张宴然、王该等以城降。 阿里海涯御军严整,州民安堵,无夺菜秉者。 于是汉阳、寿昌、信阳、德安诸州县皆望风款服。 伯颜与诸将会于鄂州,议曰:“鄂襟带江山,江南要区,且兵粮皆备,今江陵、潭、岳皆未下,不以大将镇之,上流一动,则鄂非吾有也。 ”乃使阿里海涯将兵四万人戍鄂州。 十二年春,略地江陵,与宋将高世杰遇于巴陵。 世杰将艨艟千六百艘、兵二万规袭鄂,阿里海涯遣张荣实、解汝楫败之,追至桃花滩,世杰降,遂克岳州。 承制以降将孟之绍为安抚使。 四月,进兵沙市,纵火攻之,城陷,宋宣抚朱禩孙、制置高达出降。 乃入江陵。 传檄郢、随、归、峡、常德、澧、辰、沅、靖诸郡,皆下之。 籍其户口财赋来上。 世祖喜,大宴三日,谓左右曰:“伯颜东下,阿里海涯以孤军戍,朕甚忧这。 今荆湖定,吾东兵无后患矣。 ”乃亲作手诏褒之,赐龙凤御服、御帽又珠衣、玉带、貂裘。 又别赐金晶一,曰;“俟汝至,当合乐饮之。 ”以世杰穷而归命,杀之,禩孙征至京师,死,籍其妻孥。 命阿里海涯还鄂,以沿江新附州县委之。 阿里海涯至鄂,招潭州守将李芾,不听。 乃移兵长沙,拔湘阴。 潭人植混淆柱江中,自乔口至城下,凡十有五。 皆断之,又拔城西栅,射书城中示芾,曰:“速降以活州民,否则屠矣。 ”芾仍不答。 阿里海涯部分诸路,以炮攻之,中流矢,创甚,督战益急。 城陷,潭人复作月城以自守。 十三年春正月,芾力屈自杀,其将刘孝品等以城降。 诸将欲屠之,阿里海涯曰:“漂州户口数百万,屠之非上谕伯颜以曹彬不杀意,其屈法贷之。 ”复发仓廪食饥者。 遣使徇郴、全、道、桂阳、永、稀、武冈、定庆及袁、韶、南雄诸郡,其守将皆奉表迎降。 独经略使马暨据静江不下。 使俞全等招之,皆为所杀。 会宋主降,阿里海涯入觐,拜平章政事。 世祖使赉手诏至静江谕之。 阿里海涯录上所赐诏以示暨,暨焚之,并杀使者。 攻三十余日,城陷。 暨与其将黄文政、张虎等突围走,追执之。 阿里海涯恐静江民复叛,悉坑之,斩暨等于市。 分遣万户秃哥不花徇宾、融、柳、钦、横、邕、庆远,齐荣祖徇郁林、贵、廉、象,托里徇容、藤、梧,皆下之。 特磨酋秾士贵、南丹州酋莫大秀,皆请内附。 既而宋益、卫二王称海上,全、永诸州与潭州属县民文喻才等咸起兵应之,舒、黄蕲相断煽动。 诏阿里海涯讨之。 阿里海涯斩喻才等,逾岭至柳州,天署,军病渴,所乘时跑地出泉,一军饮之,至今名马蹄泉。 时宋将赵与珞戍琼州之白沙港,阿里海涯航海攻之,执与珞与冉安国、黄之纪等,皆磔以徇,琼州遂降。 八番罗甸蛮酋龙文貌入觐,置宣慰司。 八番罗甸、卧龙、罗番、大龙、渴蛮、芦番、小龙、石番、方番、璠番,僮番,并置安抚司以镇之。 十八年,奏请徙行省于郢州。 所定荆南、淮西、江西、海南、广西之地,凡得州五十有八,峒夷山獠不可胜计。 其取民,悉从轻赋,所在立祠祀之。 二十一年,敕阿里海涯调汉军七千、新附军八千从镇南王伐安南。 阿里海涯自请至海滨,收集占城溃卒,再使南征,且趣其未行者。 拜安南行中书省左丞相。 会湖广省臣奏请缓师。 世祖从之,诏阿里海涯返。 二十三年,入朝,加光禄大夫、湖广行省左丞相。 湖广行省左丞要束木,丞相桑哥之姻党也。 劾阿里海涯侵盗钱谷,桑哥从中主之。 阿里海涯亦劾要束木贪婪。 遣参政秃鲁罕等推验,皆希桑哥旨,谓要束不事不实,阿里海涯赃据有征。 阿里海涯方以疾留上都。 世祖敕尚医诊视,恩礼有加,闻推验者右要束木,竟忿而自杀,以暴卒闻,年六十。 秃鲁罕言,阿里海涯虽卒,事之是非仍宜暴白。 世祖命竟其事,籍阿里海涯家资运于京师,后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武定。 至正八年,追封江陵王,改谥武宣。 阿里海涯喜荐人才,由麾下偏裨及降将为相者二人:曰蒙古歹,曰阿剌罕;为平章政事者十一人:曰奥鲁赤、虎都帖木儿、阿里、史格、吕文焕、帖木儿不花、李庭、刘国杰、程鹏飞、史弼;右丞四人,曰唆都、完颜那怀、阔阔出、柔落野讷;左丞四人,曰塔出、唐兀带、刘深、赵修;参知政事十三人,曰贾文备、郑鼎、何玮、张鼎、樊楫、朱国宝、张荣实、囊家歹、乌马儿、孛罗,合答儿、高达、马应龙、云从龙。 人才之众,一时莫及焉。 惟自陈功比伯颜,应赐养老户,御史藤鲁瞻劾之。 阿里海涯遣使至行台,逮御史。 行台御史大夫相威奏其欺谩,事始寝,为士论所訾云。 妻特里氏。 世祖复敕以陈、亳、颍元帅郝谦女为次妻、卒,又以其妹继之。 自陈州召至京师,顺圣皇后为加帼服。 六子,知名者:忽失海涯,湖广行省左丞;贯只哥,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楚国公,谥忠惠;和尚,湖南道宣慰使,监潭州军,赐玉带、一品服。 贯只哥子贯云石。 史臣曰:阿里海涯平湖广,使伯颜东下无返顾之忧,功名与阿术相伯仲。 乃为要束木所迫胁,至于自裁,以世祖之待功臣,尚有覆盆之狱,谗人罔极。 吁,可畏哉! 贯云石,字酸斋,神极秀异。 年十二三,膂力绝人,善骑射。 稍长,折节读书,为文不蹈袭故常,简峭有法。 袭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 初贯只哥御下宽,众玩之。 云石济以威严,行伍肃然。 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语之曰:“吾宦情素澹,然祖父爵不敢不袭。 今已数年,宜让汝。 ”即解金虎符佩之。 ”   北从姚燧学,燧见其诗文,大异之。 仁宗为皇太子,闻云石让爵于弟,谓左右曰;“将相家子弟能如此,诚不易得。 ”未几,云石以所着《孝经直解》进,甚称帝旨,命侍英宗为说书秀才。 仁宗即位,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奏陈六事:一曰释边戍以修文德,二曰教太子以正国本,三曰设谏官以辅圣德,四曰表姓以旌勋胃,五曰定服色以变风俗,六曰举贤才以佐治道。 帝览而善之,未报。 一日,云石忽喟然叹曰:“辞尊居卑,昔贤所尚。 今侍从之官,与所让军资,孰贵? 人将议吾后矣。 ”乃移疾去官,卖药于钱塘市,变易姓名,人无识之者,尝过梁山泺,见渔父缉芦花絮为被,爱之,欲易以紬。 渔父曰:“君欲吾被,当更赋诗。 ”云石援笔立就,忻然持被被而去,远近传之,称为芦花道人。 泰定元年卒,年三十九。 赠集贤学十、中奉大夫、护军,追封京兆郡公,谥文清。 子阿思兰海涯,慈利州达鲁花赤;次八思海涯。 阿剌罕,札剌儿氏。 祖拨彻,事太祖为火儿赤,又为博儿赤。 数有虞功,太宗即位,从征并陇,战殁。 追赠威佐运功臣、光禄大夫、司徒,封曹南王,谥忠定。 父也柳干,幼隶皇子岳里吉为卫士长。 从皇子阔出伐宋。 累功,授万户,迁都元帅。 及大将察罕卒,以也柳干代之,拜诸翼军马都元帅。 宪宗八年,攻扬州,战殁,追赠宣忠靖远佐运功臣、中书右丞相,封曹南王,谥桓毅。 阿剌罕袭为诸翼蒙古军马都元帅。 从世祖渡江,围鄂州。 世祖即位,阿里不哥自立于和林,大将阿蓝答儿、浑都海等叛应之。 世祖命阿剌罕帅所部西讨,有功。 中统二年,又从世祖败阿里不哥于昔门秃,赐金五十两。 三年,从诸王不者克讨李璮于济南,阿剌罕与璮战于老仓口,败之。 璮伏诛,授都元帅,易金虎符、银印。 至元四年春,改上万户,从都元帅阿术伐宋。 九月,师次襄阳西安阳滩,逆战,败宋兵。 五年,大军围襄、樊,阿剌罕守南面百丈山、漫河滩,累败宋兵。 十年春,襄阳降。 十一年秋,丞相伯颜与阿术会师襄阳,遣阿剌罕率诸翼军攻郢、复诸州。 十月,夺郢州南门堡。 丞相伯颜亲率骑兵行视汉阳城壁,欲从汉口渡江。 宋人以精兵扼汉口,乃遣阿速罕帅蒙古骑兵位道兼行,攻破沙洋堡。 遂渡江,取鄂州。 阿剌罕同断事官杨仁风东略寿昌,得米四十万斛。 统左翼军,顺流东下,沿江州郡悉降。 十二年五月,加昭毅大将军、蒙古汉军上万户,屯建康。 丞相伯颜受诏赴阙,以阿剌罕留治行省事。 拜中奉大夫、参知政事。 伯颜还,分军为三道并进,阿剌罕由西道,趋溧水、溧阳,攻破银树东坝,至护牙山,败宋军,斩首七千级。 又擒其将祝亮并裨校七十二人,斩首三千级。 又与宋兵战,斩首七千级。 又败其都统等三人,斩首三千级。 克建平县,进攻广德军独松关。 先是,宋广德守将张濡杀国信使廉希贤、严忠范等于独松关,及阿剌罕军次安吉州上柏镇,濡率兵拒战。 大败之,斩首二千级,生擒其副将冯翼,斩于军前,俘裨将四十二人,濡遁。 十三年春,宋降,诏阿剌罕同左丞董文炳率高兴等,攻浙东温、台、衢、婺、处、明、越、及闽中诸郡,追袭宋嗣秀王赵与择至福州。 与择以军三万拒战,阿剌罕身先士卒率高兴、撒里蛮等渡江鏖战,斩其步帅观察使李世达。 生擒与择及将吏百八十人。 悉斩之。 泉州蒲寿庚降,闽、浙平,以参知政事,佩虎符,行江东宣慰使。 十四年,入觐,进资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 俄迁右丞,仍宣慰江东。 十八年,召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行中书省事,统蒙古军征日本,行次庆元,卒于军中,年四十九。 赠协谋佐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曹国公,谥武定。 进赠推诚宣力定远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曹南王,谥忠宣。 二子:也速迭儿,袭蒙古军万户。 天历初,有拥戴功,由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拜知枢密院事。 帅所部败上都将秃满迭儿于通州,梁王王禅于北皇后店。 又从燕铁木儿,败忽都帖木儿等于白浮村,败昔宝赤兵于昌平州北,留守居庸北口。 录行院事,御陕西军,获其西台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 明年,复拜山东,河北蒙古军万户,奉命讨囊家台,以病不行。 十月,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山东蒙古军大都督,入为集贤大学士。 卒。 脱欢,江西、河南行省左丞,拜南行台御史大夫。 后至元六年,拜中书平章政事。 初,阿剌罕卒,也速迭儿尚幼,以阿剌罕兄弟之子拜降袭职。 拜降,累迁江浙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仍领本军万户。 拜降卒,也速迭儿始袭焉。 忙兀台,达达儿氏。 祖塔思火儿赤,从太宗定中原,为东平路达鲁花赤,位在严实上。 忙兀台,事世祖,为博州路奥鲁总管。 至元七年,又为监战万户,佩金虎符。 八年,改邓州新军、蒙古万户,治水军于万山南岸。 九月,从围襄樊,拔古城,又败宋军于安阳滩,转战八十里,禽其将郑高。 俄分军五道攻樊城,忙兀台当其一,率五翼军以进。 焚南岸舟,坚云梯于北岸柜子城,夺西南角楼。 既入城,命部将先据仓廪。 功在诸将右,赐金百两。 襄阳降,同宋安抚吕文焕入觐,赐银五十两及翎根甲。 十一年,从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伐宋,命与万户史格率麾下会盐山岭,遇宋兵,败之。 自郢州黄家原入湖,至沙洋堡,坚云梯先登,焚其楼橹,拔羊角坝,遂克沙洋。 擒宋将王虎臣等直抵新城,鏖战,自晨至晡,大败之。 宋复州守将翟贵以城降。 乃率舟师经斗龙口,至武沙入江,遇宋兵三百余艘分道来拒,击走之。 次武矶堡,宋将夏贵坚守不下。 十月乙卯,平章阿术率万户晏彻儿、史格、贾文备,同忙兀台四军,雪夜溯流西上。 黎明,至青山矶背,万户史格先渡,宋将程鹏飞拒战,格,被三创,战士二百人皆没。 诸将继进,大战中流,鹏飞被七创,败走,舟泊中洲。 宋兵阻水不得近,伯颜复遣万户张荣贵等来援,遂拔阳逻堡,斩守将王达,事具《阿术传》。 己未,伯颜次鄂州,遣忙兀台谕宋守臣张宴然以城降。 十二年正月,复遣忙兀台谕蕲、黄、安庆、池州诸路,皆下之。 又与宋降将范文虎谕降和州及无为、镇巢二军。 宋降将赵溍叛于溧阳,伯颜命忙兀台讨之。 战于丰登庄,斩首五百余级,擒其将三人,复招降湖州守将二人。 十二月,行省第其功,承制授行两浙大都督府事。 十四年,改闽广大都督,行都元帅府事。 时宋二王逃入海,忙兀台率诸军,与江西右丞塔出追之。 次漳州,谕降宋,守将何清降。 将王用言:宋言晸已死,张世杰等复立其弟昺于冈洲,其地无粮储,闻琼州宋将欲运粮一万石海道,滩不浅急难运,止有杏磊浦可通舟。 忙兀台闻其言,即命诸将以兵守之。 由是世杰众饥困,遂败死。 十五年,师还,拜参知政事,诏与唆都等行省福州,镇抚濒海八郡。 十月,召赴阙,迁左丞。 十六年七月,沙县盗起,诏忙兀台复行省事讨平之。 初,忙兀台北还,左丞唆都行省福建。 一日,帝命召唆都、李庭,言:“若召唆都,则行省无人,宜令建康阿剌罕往。 ”帝曰:“何必阿速罕,其舍忙兀台往,候唆都还,令移潭州可也。 ”未几,中书省臣言:“唆都在福建,所部扰已,攻南剑等路,往往杀长吏,及忙兀台至,招来七十二寨,建宁、漳、汀稍安。 若移之他处,使唆都复往,恐重劳民。 ”诏忙兀台仍镇闽。 十八年,转右丞。 二十一年,拜江淮行省平章政事。 初潮州人陈义、宋末兄弟五人,聚众剽劫,号五虎。 及大兵入广东,义等迎降,屡有功。 至是,福建省臣言其有反侧意,请除之。 帝使忙兀台察之。 忙兀台携义入朝,保其无事,且乞宠以官爵。 丞相伯颜亦以为言。 乃授义同知广东道宣慰司事。 其裨将林雄等十一人并为百户。 二十二年,脱忽思、乐实传谕中书省,悉代江浙省臣,中书复奏,帝曰:“朕安得此言,传者妄也。 如忙兀台之通晓政事,亦可代耶? ”俄以言者召赴阙,封其家资,遣使按验,无状,进拜银青荣禄大夫、行省左丞相,还镇江浙。 二十三年,奏:“以贩鬻私盐者,皆海岛民。 今征日本,可募为水工,”从之。 赐钞五千贯。 役既罢,请以战舰付海漕。 又言:“省治在杭州,其两淮、江东财赋军实,既南输于杭,复自杭北输京师,往返劳顿,不便。 请移省治于扬州。 ”又言:“淮不近地宜置屯田,岁入粮以给兵食,兼饷京师。 ”帝悉从其言。 二十五年,诏江淮管内,并听忙兀台节制。 二十六年,廷议以中原民转徙江南,令有司遣还。 忙兀台言其不可,遂止。 闽越盗起,诏与不鲁迷失海牙等合兵讨之。 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请选将,帝曰:“忙兀台已往,无虑也。 ”未几,盗平,忙兀台屡以病,疏乞骸骨,乃召还。 二十七年,以江西平章奥鲁赤不称职,特命为丞相,兼枢密院事,往代之。 至官四十日,卒。 记兀台在江浙,专愎自用,诬劾行台中丞刘宣,宣自刭死。 又易置戍兵,平章不怜吉台言其变更伯颜、阿术成法。 帝每戒敕之。 既卒。 台臣劾郎中张斯立罪状,而忙兀台逼刘宣死及其屯田无成效,始闻于帝焉。 三子:帖木儿不花,孛兰奚,袭万户;亦剌出,中书参知政事。 完者拔都,钦察人,父哈喇火者,从宪宗征讨有功。 宪宗九年,完者拔都从世祖攻鄂州,以先登受赏。 中统三年,从诸王合必赤讨李璮,两战皆败之。 至元四年,从万户木花里略地荆、襄,还至安阳滩,遇宋师,败之。 又从阿术围樊城,梯城而上,焚其楼橹,以功授武略将军、彰德南京新军千户。 十一年,从伯颜攻克沙洋、新城,由沙芜口渡江。 赐金符,领伯颜帐前合必赤军。 十二年,与宋将孙虎臣战于丁家洲,大败之。 进武义将军。 从大军战于杨子桥及焦山,克常州,攻泰州新城,俱有功。 宋平,入觐,帝谓左历曰:“真壮士也。 ”赐名拔者儿,赐金符。 迁信武将军、管军总官、高邮军达鲁花赤。 军升路,仍为达鲁花赤。 十六年,进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 漳州陈吊眼聚众数万,掠汀、漳。 七年未平。 十七年,枢密副使孛逻请使完者拔都讨之。 加镇国上将军、福建等处征蛮副元帅,赐翎根甲,奖谕甚至。 时黄华聚众三万,屯建宁,号头陀军,请降。 完者拔者虑其反侧,因大猎以耀军容,有一雕起,完者拔者仰射之,应弦而落。 华悦服,承制授华征蛮副元帅,使为前驱。 十九年,追陈吊眼至千壁岭,擒之。 斩于漳州市,余党悉平。 入觐,赐金银、鞍勒、弓矢,授管军万户、高邮路总管府达鲁花赤。 二十年,改高邮万户府达鲁花赤。 二十三年,以疾召至京师,遣中使存问,仍命良医视之。 疾愈,帝大悦,赐医钞万贯。 初,江淮行枢密院阿答海率舟师征日本,有司请以完者拔都代之。 未命,而行院罢。 福建置行中书省,复奏为左丞。 帝以道远难之。 至是,拜骁骑卫上将军、江浙行省左丞,兼管军万户。 浙西售私盐,吏莫能禁。 完者拔都自至松江、上海,收贩盐者五千人隶军籍,私盐遂戢。 未几,行省迁杨州,置浙西宣慰司,以中书左丞行浙西宣慰使。 二十五年,遥授尚书左丞,兼管本万户军马,宣慰如故,二十七年,擢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枢密院副使,兼广东宣慰使。 元贞元年,以疾作,召还。 未几,授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大德元年,卒,年五十九。 完者拔都广颡丰颔,髯长过腹,骁勇绝人。 大小十七战,未尝败衄。 及官高邮路,兴学劝农,有循吏之风。 四方之民襁负而至高邮,立生祠祀之。 至大初,赠效忠宣力定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尉、上柱国,追封林国公,谥武宣。 五子:帖木秃古思,袭高邮上万户府达鲁花赤,迁资德大夫、遥授中书右丞、淮东淮西道宣慰使;别里怯都,江浙行省左丞,迁资善大夫、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插都,无锡州达鲁花赤;别里怯,长兴州达鲁花赤;彻里帖木儿,高邮条捕屯田提举。 发布时间:2025-11-28 14:45:2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