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四 内容: 尚文 李谦王约 张升   尚文,字周卿,祁州深泽人,后徙保定,幼嗜学,卓荦负奇志。 中统元年,张文廉自河东还,前参知政事王椅荐文才,文廉辟掌书记。 至元元年,西夏行中书省复辟之。 六年,始立朝仪,太保刘秉忠言于世祖,诏文与诸儒采唐《开元礼》及近代礼仪之可用者,斟酌损益,凡常朝,朔望起居,元日、冬至会觐,内外文武仗卫、服色差等图象、规制,皆文掌之。 七年,朝仪成,敕为绵蕞于禁城东,使百官肄习。 帝见大书“宸极御座之居,”召文问之,对曰:“天极居中,众星环拱,帝德无为,天下归之,其象如此。 ”;帝大悦,遂为定制。 迁文司农都事。 八年,礼成,置侍仪司,秉忠以文见帝于仁智殿擢右直侍仪使。 十二年,复为司农都事。 十七年,出为辉州知州。 怀孟民马氏、宋氏、诬伏杀人,狱久不决。 使者檄文谳之,得吏卒罗织状,两狱皆释。 十九年,召为户部司金郎中。 初,竹税置提举司,怀、卫二州居民,犯一笋、一竹,率以私论,至破家。 至是,文抗言罢之,俾州县收其课,民便之,江西行省与宣慰使交讼,皇太子使文讯其事;罢行省官及宣慰使各一。 二十二年,迁御史台都事。 南台御史上封事,言帝春秋高,宜禅位皇太子,皇太子闻之惧,文因寝其奏不发。 答即古阿散等知之,奏请收内外百司吏案,索天下钱粮之埋没者,实欲藉发其事。 文白于右丞相安童、御史大夫月吕鲁那延,并拒不问。 翌日,答即古等奏闻,敕宗正薛彻千取其奏。 皇太子益惧,文曰:“事急矣! ”白月吕鲁请就省图之至,谓安童曰:“丞相、大夫皆朝廷柱石,皇太子天下根本。 固本安天下,两公任也。 此辈倾险,乘衅图不逞,祸且不测。 今先事言之,使噤不容喙,策之上者也。 ”安童与月吕鲁即入言状,帝怒曰:汝等无罪耶””安童进曰:“臣等无所逃罪。 但此辈皆阿合马余党,名丽刑书,藉事动摇人心,宜以重臣为之长,庶可杜纷扰。 ”帝怒稍解,可其奏。 既而答即古受人金,与其党俱坐奸赃论死,事始寝。 未几,擢大司农丞。 二十四年,置尚书省。 桑可为右丞相。 使者四出峻绳督,务赢官缗以邀功赏。 文奉使江南,得钞缗四十万,以三之一还于民。 桑哥虽不悦,无以罪之。 明年,复使江西,时至元钞始行,禁私易金银,胥吏缘为奸利。 或诬熊甲买金尺,乞输直,不听,乃贷簪珥作新尺,符其妄。 刘甲诬其弟贸金银。 狱久不决。 文至,俱辨其诬。 二十六年,迁司农少卿。 尚书省罢,迁吏部侍郎,撮尚书省变革所不当者,奏上之。 明年,出为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 三十一年,召为刑部尚书。 元贞元年,拜中台侍御史。 湖州司狱郭诉浙西廉访司佥事张孝思多取廪饩,孝思系于狱,行台使监察御史杨仁鞫之。 浙江行行省平章铁木乐逮孝思至省讯问,又令其属官与仁同鞫事,仁不从。 行台及浙西廉访使劾铁木耳不法者十七事。 诏遣文往讯之。 铁木耳挟贵力争不服,以国制军数禁密,劾御史违制取会防镇军数,帝命行台、宣政使诸大臣会议,咸曰:“平章所犯者轻,事宜宥,御史法当死。 ”文抗言:“平章不受簿责,无人臣礼。 御史因兵士争诉,责其帅均役,情无害法。 必谓军数有禁,则胥吏掌给盐米伍籍,谁不知者。 上初登大宝,岂宜滥刑以累圣德。 ”诏廷辩数四,帝意悟,平章、御史各杖遣之。 二年,建言:“治平之世,不宜数赦”及停罢不急之役。 帝皆嘉纳之。 出为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 大德元年,河决杞县蒲口,文上言:“自孟津而下,地平土疏,迁徙不常,蒲口不塞便。 ”语详《河渠志》。 会山东官吏争言:“不塞,则河北尽为鱼鳖之区,塞之便。 ”帝复从之。 明年,蒲口再决,塞河之役,无岁无之。 是后水北入河复故道,竟如文言。 三年,调山东肃政廉访使。 历行省参知政事、行御史台中丞。 七年,召拜资善大夫、中书左丞。 浙西饥,发廪不足,奏请募民入粟祉官以赈之。 又奏斥罢江南白云宗,与民均事赋役,西域贾人进售珍宝,其价六十万锭,省臣顾谓文曰:“此所谓押忽大珠也,六十万酬之不为过矣。 ”一坐传玩,文问何所用之,曰:“含之可不渴,熨面可使目有光。 ”文曰:“一人含之,十万人不渴,则诚宝也;若一宝止济一人,用已微矣。 吾之所谓宝者,米粟是也,一日不食则饥,三日不食则疾,七日则死,有则百姓安,无则天下乱,以功用较之,岂不愈于彼乎? ”省臣固请观之,文竟不为动。 年六十九,告老归。 十年,拜昭文馆大学士、中书右丞,商议中书省事,固辞。 自是累召皆不至。 延佑六年,拜太子詹事,使者三往,乃起。 常见上于嘉禧殿。 上谓太保曲枢我曰:“此自世祖时效力洁净人也。 ”命教太子,待以殊礼。 泰定三年,以中书平章政事致仕。 明年,卒于家,年九十二,追封齐国公,谥正献。 李谦,字受益,郓州东阿人。 祖元,以医着名。 谦始就学,日记数千言,与徐世隆、孟祺、阎复齐名。 为东平府教授,生徙四集,累官万户府经历。 先时,教授无俸,郡敛儒户银百两为束修,谦辞不受。 翰林学士王磐以廉名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一时制诰,多出共手,至元十五年,迁待制。 扈驾至上都,赐银壶、藤枕。 十八年,迁直学士,为太子左谕德,侍裕宗于东宫。 陈十事:曰正心,曰睦亲,曰宗俭,曰几谏,曰戢兵,曰亲贤,曰尚文,曰定律,曰正名,曰革弊。 裕宗崩,世祖又命傅成宗于潜邸,转侍读学士。 帝饮群臣酒,谓谦曰:“闻卿不饮,然为朕强饮。 ”因赐葡萄酒一钟曰:“此极醉人,恐汝不胜。 ”令近侍扶之出。 二十六年,以足疾辞归。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驿召至上都。 既见劳曰:“朕知卿有疾,然京师去家不远,且多良医,能愈矢。 卿当与谋国政,余不以劳卿也。 ”迁翰林学士。 元贞初,引疾归。 大德六,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以年七十一,乞致仕。 九年,又召迁。 至大元年,给半俸。 仁宗为皇太子,召为太子少傅,谦固辞。 仁宗即位,召旧臣十六人,谦居其首。 乃力疾见帝于行在,疏言九事,曰:“正心术以正百官,崇孝治以先天下,选贤能以居辅相之位,广视听以通上下之情,恤贫乏以重邦家之本,课农桑以丰衣食之源,兴学校以广人材之路,颁律令使民不犯,练士卒使武备不弛。 至于振肃纪纲、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着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苛细者为之。 ”帝嘉纳焉。 迁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赐银一百五十两,金织币及帛各三匹。 归,卒于家,年七十九。 谦文章醇雅,不尚浮巧,学者宗之。 子偘,官至大名路总管。 王约,字彦博,其先开封人,后徙家真定。 约少从中丞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 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承旨和鲁火孙徒开府,奏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司徒府掾。 既而辟中书掾,除礼部主事。 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首请建储及修国史。 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劾卢世荣等,诬以他罪,约上疏直佑冤。 转御使台都事。 南台待御史程文海入言事,多斥桑哥罪状。 桑哥怒,以约与之表里,奏请杀之,上不从。 约以秦陇地远,请立陕西行台,从之。 出赈河间饥民,全活甚众。 三十一年,迁中书右司员外郎。 四月,成宗即位,条上二十二事,曰:“实京师,放差税,开猎禁,蠲逋负,赈穷独,停冗役,禁鹰房,振风宪,除宿蠹,慰远方,却贡献,询利病,利农民,励学校,立义仓,核税户,重名爵,明赏罚,择守令,汰官属,定律令,革两司。 又请中书,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 调兵郎中,改礼部郎中。 请复赠谥之典,付时政记于史馆,立供需府以专供亿,皆从之。 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因奏京东利病十事,请再发廪赈之。 中书用其言,民困以苏。 高丽王日臣年老,传国于太子謜,谗臣以飞语间之,及謜朝京师,留謜不遣。 日臣复位,乃委用小人,淫刑厚敛。 国人群诉于朝,使约验问之。 约至,谕之曰:“天地间至亲者父子,至重者君臣。 彼小人知自利,宁肯为汝家国地耶! 日臣感泣,谢曰:“臣年耄,听信憸邪,是以致此,今闻命矣。 愿奉表自雪,且请謜还国,奸臣党与,悉听使者治之。 ”翼日,约逮捕奸臣党与,流二十二人,杖三人,黜有官者二人,命旧臣洪子藩为相,更其弊政,东民大悦。 还报称旨,降太常少卿。 寻诏约同宗正、御史谳狱京师,约辞职在奉祭祀,帝不允。 乃阅诸狱,决二百六十六人,当死者七十二人,释无罪者八十六人,平反十人,杖流八十人,因议斗殴杀人者宜减死一等,着为令。 浙民讼于台、省,狱久不决,命约讯之。 约至杭,二十日而决,台省无异辞。 使还,特拜刑部尚书。 大德十一年,仁宗至自怀州。 平章赛典赤、安西王阿难答与左相阿忽台潜谋为乱,命刑部按其罪状。 约曰:“在法,谋逆不必搒掠,当伏诛。 ”帝从之。 监察御史言通州仓米三万石,因雨湿败。 约谓乃积气所蒸,释守者罪。 宗王兄弟二人守边,史阴有异志,弟谏不听,即驰去,兄遣奴挟张弓矢追之,弟发矢毙其奴,兄诉囚其弟,狱当死。 约虑囚曰:“兄之奴即弟之奴,况杀之有故。 ”立释之。 迁礼部尚书,请定丁忧、旌表之制,免都城煤炭税,皆从之。 京师民王甲殁,有遗腹子育于姊家,年十六,诉其姊匿赀若干,有司责之急。 约曰:“无父之子育之成人,姊之恩多矣。 诚利其赀,宁有今日耶! ”改前议而斥之。 至大二年正月,上武宗尊号及册皇后,凡典礼仪注,皆约所手定。 仁宗在东宫,雅知约知,思用以处自辅擢太子詹事丞。 从幸五台山,约谏不可久留,即日还上都。 初安西王以谋逆诛,国除,版赋入詹事院。 至是,大臣奏请封其子。 约曰:“安西以何罪诛? 今复之,无以惩将来。 ”议遂寝。 明年,进太子副詹事。 承制立左卫率府。 统侍卫万人,同列欲署军官,约持不可,众难之曰:“东宫非枢密使耶? ”约曰:“詹事,东宫官也,预枢密事可乎? ”仁宗复召问约,对曰:“皇太子事,不敢不为;天子事,不敢为。 ”仁宗悟,竟罢议。 同列复传命增立右卫率府,取河南蒙古军万人统之。 约屏人语曰:“左卫率府,旧制有之,今置右府何为? 诸公宜深思之,不可累储宫也。 ”又命收安西兵仗,给宿卫士。 约谓詹事完泽曰:“詹事移文数千里取兵仗,人必惊疑。 主上闻之。 奈何? ”完泽谢曰:“吾虑不及此。 ”又命福建取绣工童男六人。 约曰:“福建去京师六七千里,使人父子兄弟相离,有司承风扰累,岂美事耶! ”仁宗立罢之,称善再三。 家令薛居敬上言陕西分地五事,请使约往,约不为署行,语之曰:“太子,潜龙也。 当勿用之时,为飞龙之事可乎? ”遂止。 约荐翰林学士李谦为太子少傅,请立故丞相淮安忠武王伯颜祠于杭州,皆从之。 仁宗赐犀带,又赐江南所取书籍,皆固辞。 帝字而不名,谓群臣曰:“事未经王彦博议者,勿启。 ”又谓中丞朵碍曰:“在詹事而不求赐予者,惟彦博与汝二人耳。 ”一日,帝幸西园观角牴戏,敕取缯帛赐之。 约入,遥见问曰:“汝何为来? ”帝遽命止之。 又欲观俳戏,事已集而约至,即命罢去,其见敬礼如此。 四年三月,帝即位,欲用阴阳家言,御光天殿,即东宫也。 约言于大保曲枢曰:“正名定分,当御大内。 ”曲枢入奏,遂即位于大明殿。 中书奏约陕西行省参知政事,特拜河南行省右丞。 约陛辞,帝赐卮酒及弓矢。 先是,至大间尚书省用言者,冒献河南官民地为无主地,奏立田粮府,岁输数万石,是岁诏罢之,窜言者于海外,命河南行省还其田于业主,省吏并缘为奸,田仍未给。 约至,立限檄郡县,厘正之。 会更铜钱钞法,且令天下税,尽收至大钞。 约度河南岁用钞七万锭,必致上供不给,乃下诸州,凡至大至元钞相半,众以方诏命为言,约曰:“吾岂不知,第岁终诸事不集,责亦匪轻。 ”丞相卜怜吉歹从之,遣使白于中书,省臣大悦,遂遍行天下。 皇庆改元元日,诏中书省曰:“汴省王丞可即召之。 ”约至,召见,慰劳,特拜集贤大学士。 建议行封赠、禁服色、兴科举,皆着为令。 疏荐国子博士姚登孙、应奉翰林文字揭傒斯、成都儒士杨静,请起复中山知府致仕辅惟良、前尚书参议李源、左司员外郎曹元用,皆擢用有差。 延祐二年,丞相帖木迭儿专政,奏遗大臣分道奉使宣抚,命约巡行燕南山东道。 卫辉民有殴母者,有司论如法,其母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门户绝矣。 ”约原其情,杖一百遣之。 冠州民有兄讦其弟,压诅者,谳之,则曰:“我求嗣也。 ”索《授时历》验其日良信,立纵之。 使还,拜枢密副使,视事,明日召见赐酒,帝谓左右曰:“人言彦博老病,朕今见之,精力尚强,可以大任也。 ”是夕,知枢密院驸马塔失帖木儿宿卫,帝戒之曰:“彦博非汝友,宜事之。 英宗即位,帖木儿复相,约辞职不出。 二年,以年七十致仕。 三年,丞相拜住当国,约复拜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 每日一至中书省议事。 朝廷议罢征东省,立三韩省,诏下中书杂议,约对曰:“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非中原比,万一梗化,平之非易,不如守祖宗之旧。 ”丞相称善,议遂寝。 高丽人闻之,图约像归,祠之曰:“不绝国祀者,王公也。 ”   天历元年,文宗践祚,约入贺,赐宴大明殿,帝劳问甚欢。 时年七十有七。 至顺四年二月卒,年八十二。 皇太后闻之嗟悼,以尚酝二尊遣徽政院臣临员致奠,敕中书省以下赙赠有差。 约有《史论》三十卷,《高丽志》四卷,《潜丘稿》三十卷,行于世。 子思诚,秘书监着作郎。 张升,字伯高,其先定州人,后徙平州。 父昂霄,管勾济民盐场,有文行。 升幼警敏,既长,力学,工文辞。 至元二十九年,用荐者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预修《世祖实录》,迁应奉翰林文字,寻升修撰。 历兴文署令、太常博士。 成宗崩,中书议奉徽号,飨宗庙,升曰:“凡有事于宗庙,必书嗣皇帝名,今将何书? 议遂寝。 武宗即位,议躬祀礼,升据礼经以对,帝嘉纳之。 除礼仪院判官。 久之,出为汝宁府知府。 民告有寄于其家者,逾三年取阅,有禁书一编,且记里中大家姓名于上,升亟呼吏焚其书,曰:“妄言诬民,且再更赦矣,勿论。 ”同列惧,皆引起,既而事闻,廷议遣使穷问,卒无迹可指,乃诘以擅焚书状,对曰:“长备位郡守,为民父母,今屏诬诉,免冤滥,重得罪不避。 ”乃坐夺俸二月。 旁郡移文报术者言:“岁值壬子六月朔日蚀,其占为兵寇;岁癸丑,其应在吴分野。 ”同列欲召属县为备御计,升曰:“此论言,久当自息,毋惑民听,众论韪之。 部使者举治行为诸郡最。 历江西行省左右郎中,除绍兴路总管。 初,大德间,越大饥,且疫厉,民死者殆半,赋税盐课责里胥代纳,吏并缘为奸,害富家,升证于簿籍,白行省蠲之。 前总管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争代者禄米,有隙,欲内之罪,移平江岁输海运粮布囊三万,俾绍兴制如数,民不能堪。 更数总管,谓岁例如此,置弗问。 升言:“麻非越产,海漕又于越无涉。 ”章上,卒罢之。 右湖北道廉访使、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召为参议中书省事,改枢密院判官,寻复中书参议。 至治二年,又出为河东道廉访使,未行,拜治书侍御史。 明年,出为淮西道廉访使。 泰定二年,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加中奉大夫,寻迁辽东道廉访使。 致和元年,永平大水,民多捐瘠,升请发海道粮十八万石,钞五万缗赈饥民,且蠲其岁赋,朝迁从之,全活甚众。 明年,召拜侍御史。 天历初,出为山东道廉访使,赐尚酝文币。 逾年,召为太禧院副使,兼奉赞神御殿事,除河南省左丞,复迁淮西道廉访使。 升时年六十有九,上书乞致仕。 至顺二年,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 元统元年,惠宗即位,首诏在廷耆艾,访问治道,升条上所宜先者十事。 寻兼经延官,廷试进士,特命升读卷,事已,告省先墓。 帝赐金织文袍,以宠其归。 明年,以奎章阁大学士、资善大夫、知经筵事召,赐上尊,趣就职,以疾辞。 命本郡月给禄半,以终其身。 至正元年卒,年八十一。 赠资德大夫、河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谥文宪。 弟昙,幼有令誉,日诵数千言,受业于滕安上,安上卒,昙方为兵曹掾,弃官奔其丧,时论高之。 早卒。 史臣曰:“尚文、李谦诸人,历仕累朝,年逾耆艾,忠规谠论,始终一节,可谓人之模范,国之蓍龟。 《书》曰:‘询兹黄发,则罔所衍。 ’诸人其庶几焉。 ” 发布时间:2025-11-28 17:07:5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