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九十二 内容: 陈思济 梁贞 申屠致远 雷膺 徐毅 滕安上 萧泰登 张完 权秉忠王兴祖 黄肯播   陈思济,字济民,睢州柘城人。 幼读书,即知大义。 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顾问。 廉希宪等行中书省于陕西,命思济佐之。 中统三年,召希宪入中书,思济还。 会阿合马入省,希宪去位,省臣晨集,掾属皆惮阿合马,不敢前。 思济独先以文牍进,阿合马辄于希宪位署押,思济掩以手曰:“此非相公署位也。 ”阿合马怒目视之,众为之惧,思济神色自若。 除右司都事,从希宪行省山东。 至元五年,迁同知高唐州事,以绩最闻,拜监察御史。 时阿合马立尚书省,权在中书右,思济与魏初等劾其不法。 帝命近臣诘之,御史各以次对,思济独厉声曰:“御史言官也,非为辩讼。 ”设拂袖而去。 出知泌州,为政简要,不务苛察。 迁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 承檄谳狱。 桐庐有囚羸瘠将死,纵还家,侯期来决。 囚拜请曰:“闻公名久矣,若不早决,恐终不可保。 ”乃阅其案,而释之。 时盗起新昌玉山,宣慰陈祜率师讨之,中流矢卒。 或诬城中少年将与外寇合谋变,军帅欲杀少年千余人,思济曰:“若辈无反状,以无罪杀之,人心危乱,变恐不止此,请以全家保之。 ”事乃止。 转同知两浙都转运司事,调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丁母忧去官。 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 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禀殷实,即转栗赈之,全活者众。 两淮盐课不敷,授嘉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奸弊尽革,商贾通行,岁课以充。 擢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改池州路总管。 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儿摘淘金户三千,括民间田亩,檄下,抗章止之。 累迁中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 大德五年,卒,年七十。 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颖川郡侯,谥文肃。 子诚,监察御史,佥广西道肃政廉访司事。 梁贞,字干臣,彰德人。 父璧,为贾人,有持金镀银贸物者,误为银,壁断而视之,金也,追贸物者返之,人称其信义。 贞,以宣抚司推择,为中书左三部提控令史。 闻父疾,六日驰千二百里至家,父已卒,哀毁逾礼庐墓侧。 部檄三至,力请终制。 中书省下本郡,加优礼以旌之。 服除,授济源县令。 始入境,从人求田妇所负水饮马,妇难之。 贞问,对以地无井,得水不易。 贞曰:“吾岂可以因马扰民。 ”遂纵马,任其所之。 马前蹴地以待,贞凿地,得泉甘洌,民为立祠,号梁公井。 济源民赵成诉虎食牛,乞蠲徭役,贞戚然曰:“令不善之所致也。 ”偿其牛直。 未几,虎毙于神祠下。 贞为令三年,决笞罪止二十七人。 蝗大起河朔,独不入济源境。 许衡在中书,两荐贞。 时廷议郡县吏治最者,仅二人,其一贞也。 俄以疾去,县人立碑纪之。 至元初,始立御史台,世祖御广寒殿,召拜监察御史。 遇事敢言,不畏强御。 八年,遥授中山府判官,行河南等路行尚书省部事。 十一年,出为代州知州,引滹沱水浇瘠田,皆为沃土。 禁昏嫁论财及火葬,民尤颂之。 十四年,擢奉议大夫、江北淮东道提刑按察副使,未逾月,劾属吏不职者二人,同僚震慑,贞处之泰然。 十八年,移山南湖北道,进阶朝靖大夫,以母老请终养,母卒,遂不出。 大德十一年卒,年七十九。 孙迁,黄岩知州。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开封人,金末迁东平寿张。 致远肄业东平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荆湖,经略使乞实力台荐为经略司知事,赞画军中机务。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至元七年,崔斌守东平,聘为学官。 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授太常太祝兼奉礼郎。 帝遣太常卿孛罗问毛血之荐,致远对曰:“毛以告纯,血以告新,礼也。 ”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运之京师,江南学田宜仍以赡学校”行省从之。 转临安府经历。 临安改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资,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与宋广、益二王通。 有司榜笞,诬服,狱具。 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 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入儒籍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揭书于市,逻者以上。 致远察其情,坐渊诬告。 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致远一讯,知为诖误,皆释之。 西僧杨琏真加作浮图于宋故宫,欲取高宗所书九经石刻以筑基,致远力拒之。 改寿昌府判官。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郗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宪司不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 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 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遣使往讯之。 天祥就逮。 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比至,累疏极论之。 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疏上,桑哥气沮。 江西行省平章马合谋于商税外横加征取,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 又言:占城、日本与内地隔绝,涉海远征,徒劳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他如罢香莎米、弛竹限禁,设司狱官、医学职员,皆致远发之。 二十八年,丁父忧,起复江南行台都事,以终制辞。 二十九年,佥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事,未至,移疾远。 元贞元年,纂修《世祖实隶》,召为翰林待制,不赴。 大德二年,佥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 行部至和州,得疾卒。 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 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家无余产,教诸子如严师。 所着《忍斋行稿》四十卷,《释奠通礼》三卷,《杜诗纂例》十卷,《集验方》二十卷,《集古印章》二卷。 子伯骐,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知事;骥、骊,俱为学官;駉,兵部员外郎。 雷膺,字彦正,大同浑源人。 父渊,金监察御史。 膺生七岁而孤,母侯氏挈膺北归浑源,织蓺为业,课膺读书。 膺笃志于学,事母以孝闻。 太宗时,诏选试占儒籍者复其家,膺年甫弱冠,得与选,愈自砥厉,遂以文学称。 丞相史天泽辟为万户府掌书记。 世祖即位,初置十路宣抚司,授膺大名路宣抚司员外郎。 中统二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荐膺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至元元年,调陕西四川按察司参议。 二年,改陕西五路转运司参议。 四年,佩金符,参议左璧总帅府事,师还,迁同知恩州事。 宪府表荐其能,入拜监察御史。 首以“正君心、正朝廷百官”为言,又斥聚敛之臣不宜为相。 十一年,出佥江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以称职闻。 十四年,进朝列大夫、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 是时江南新附,诸将利俘获,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 膺下令,得还为民者以数千计。 十八,转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以母老辞。 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 二十二年,丁母忧去官。 明年,起复,授中议大夫、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 时苏、湖二州,膺请于朝,发禀米二十万石赈之。 江淮行省以发米太多,议留三之一,膺曰:“宣布皇泽,惠养困穷,行省臣职也,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 ”行省不能夺。 时年六十二,即致仕归老山阳。 二十九年,征拜集贤学士。 成宗即位,朝会上都,召诸故老咨询国政,膺多所建白。 一日,延见便殿,奏对称旨,赐白玉带环一。 明年赐钞五千贯,进秩二品。 大德元年夏六月,卒于京师,年七十三。 赠通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冯翊郡公,谥文穆。 子肇,顺德路总管府判官。 孙豫,南阳府穰县尹。 徐毅,字伯宏,平阳赵城人。 祖玉,河东南路常平仓提举。 父德举,重然诺,负气尚侠。 李璮叛,平阳路总管李毅受其伪檄,坐诛。 幼子青童徒辽东,德举哀之,率其家僮讼行枢密院,得释归。 世祖遣使者谕大理。 为所杀,以蛮口数十人赏使者之子,为郡豪所冒领已三十年。 德举白其事于提刑按察司,坐豪罔上受恩,官吏见知藏匿皆罪黜。 二事尤为人所推服。 毅,幼颖异,从许衡受业于太学。 辟通政院掾,调同知檀州事。 时阿合马当国,征敛苛急,州县惴惴奉令恐后,毅独不阿其意,为政务尚宽大。 世祖闻其名,擢监察御史。 疏言:“江南新附未久,宜隐恤流亡,以固民心。 京师天下根本,宜蠲除地税,以厚民力。 检核灾伤,宜以时发仓禀之储,捐山泽之利,申明酒禁,以修荒政。 鳏寡孤独宜有养。 宜遣使问民所疾苦。 ”又言:“宪司监治官吏,不可因人之诬告,遽行降黜。 行枢密院、行大司农、行通政院及尚书省理算受赏进官者,皆可罢。 ”又以日食、地震,乞罢诸行省官,其妄启边衅以邀功生事者,宜勿听。 军官承袭,皆膏梁子弟,不知兵,当别议铨授法。 增国子之员,重教官之选,以兴学校。 治宗庙以崇典礼,修国史以存故实。 他如择官吏、减钱粮、理词讼,马禁、水利、盐钞诸法其弊当救者,前后上七十余疏,多见施行。 世祖崩,毅奏封事于太皇太后曰:“四海不可一日无君,大行皇帝奄弃天下已五日矣,苟非早定大策,万一或启奸觎,变生不测,实可寒心。 皇孙抚军朔漠,先帝既授以皇太子宝,圣意可知,伏愿明谕宗藩大臣,叶谋推戴,遣使奉迎归正大统,上以副先帝之遣意,下以慰四海万民之所属望。 ”廷议韪之。 成宗即位,毅疏请早正东朝尊号,以严孝养。 因言:“陛下方虚心求治,而大臣不肯任事。 人主之职在于论相,今宰相员太多,议论不一。 伯颜乃先帝旧臣,留以遣陛下者,宜亟相之。 为治不必过求高远,但当遵守旧制,其要有四:亲贤、远佞,信赏必罚而已。 ”又请建立储贰,敦睦宗藩,选任台谏,教习亲军,勿事西南夷,而志备北边,凡十余事,上皆嘉纳焉。 擢佥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事,未行,改吏部员外郎。 时选曹事多壅滞,毅不避权势,凡铨量注拟,必准其资历才品,人皆悦服。 奉诏使甘肃给军需,毅籴买转输,规措有法,事办而民不扰。 除佥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入为徽政院长史。 旧例,台察于微政院一无所问,毅谓:“法者,天下公器,宜共遵而行之。 台察者执法之司,何独不预闻徵政之事。 ”有与毅不合者,力诋之,毅即谢病去。 寻除枢密院经历,再迁右司郎中,出为西台治书侍御史,并以丁父忧不赴。 服除,召为左司郎中,迁治书侍御史。 时监察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孙,赃罪具伏,哈剌哈孙密结权要,以枉问诬章。 毅力申辩,有沮之者,疏入报闻,毅以言不用,自引去。 召还,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 入为刑部尚书,疏言:“有国者必定律令,使有司知所遵守。 今承平日久,宜参酌古今,立一代之成法。 ”允之,仍命毅总其事。 未几,改授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使。 复入为刑部尚书、佥枢密院事。 仁宗在东宫,素知毅。 及即位,拜江南行台侍御史,召入参议中书省事。 俄拜陕西行台御史中丞,毅力辞,以疾致仕。 延祐元年卒于家,年六十一。 上闻毅卒,嗟悼不已。 特赠资政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追封平阳郡公,谥文靖,仍命为赞以褒之。 子宗义,衡州路总管。 毅有奏议五卷,诗文集二十六卷。 史臣曰:世祖崩,徐毅请立皇孙以杜奸觎,可谓安社稷之言矣。 世祖晚年,许文正之门人多获擢用,如毅者亦其一人也。 或谓儒者无益人国,曷观世祖崇儒之效乎! 滕安上,字仲礼,中山安喜人。 少孤,自力于学。 以荐授定州教授,累迁国子博士,擢监丞,迁太常寺丞。 世祖崩,南郊请谥及升祔太庙诸典礼,皆安上所拟,朝廷采而用之。 元贞元年,拜监察御史。 京师地震,上疏曰:“君失其道,责见于天。 其咎在内廷干外政,小人厕于君子之列,刑赏僭差,名实混淆。 宜侧身修行,反昔所为,以尽弭灾之道。 ”其言反覆深切,有司不以上闻。 安上曰:“吾不得于言,可去矣。 ”遂辞职归。 寻起为国子司业,以疾卒,年五十四。 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文穆。 有《东庵类稿》十五卷。 吴澄谓其文为有学行之言。 萧泰登,字则平,其先长沙人,后徒安成。 父元永,琼州路安抚副使。 泰登早颖拔,试吏,授永丰县丞。 行省荐其才,迁湖南道儒学副提举。 擢佥广东提刑按察司事。 獠贼反攻城,众惶惑无所措,泰登奋曰:“督捕盗贼,独非按察司职耶? ”即上马出城,将吏从之,贼退走,因按潜通獠贼及他奸利事,守令以下抵罪者八十七人。 又建议减韶州岁赋银条,并历举广东积弊二十事,自诣行台上之。 会丁母忧去官。 成宗即位,召泰登为兵部郎中,副礼部侍郎李衎往谕安南。 抵其境,迎馈者麇至,泰登悉却之。 安南君臣既喻朝廷德意,泰登又廉敏开亮,不与前使等,益大喜过望,归所侵地二百里,遣其臣奉表贡献谢罪。 既复命,授连州知州,未拜,丁父忧。 起江西儒学提举,改迁广西廉访司佥事。 始至,条便宜二十五事。 行都元帅薛阇干贼杀不辜,泰登劾之,诏泰登鞫其事,出薛阇干所掠生口六百七十五人、牛马三千六百有奇,薛阇干论如律。 柳州白莲道人谋反,应死者二百人,泰登察其冤,释一百三十七人。 未几,拜南台监察御史,分按江浙行省,卒于舟中,年三十八。 泰登精悍细密,发必中节。 或劝以太刚必折,泰登曰:“人患不刚耳,折不折天也,”故自号方崖,以见其志云。 张完,献州交河人。 性简重。 事成宗于潜邸,授兴国路判官,廉明有声。 迁户部司计,点视仓站,见鹰房官为民害,白于执政斥罢之。 再迁监察御史,纠劾无所避忌。 超拜治书侍御史,劾尚书省臣脱虎脱等,举朝愕眙。 会仁宗立,罢尚书省,始获免。 丁父忧,起为河东道廉访使,辞不赴。 服除,拜工部尚书。 卒。 谥端恪。 完劾尚书省时,吴澄为国子司业,完子彝肄业国学,澄遣彝告完曰:“人臣惟忠与智,忠者危身奉国,智者有益于国,不危其身。 ”完复澄曰:“吾宁死,不顾也。 ”澄嘉叹之。 权秉忠,安伯庸,潞州黎城人。 祖垣,金怀远大将军、隰州剌史,行黎城令。 秉忠幼从栾城李冶学,工文辞。 至元十三年,试诸路儒士于真定,秉忠中高等,山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姜彧辟为掾。 调封丘尹。 大德四年,迁同知钧州事。 十年,调海陵尹。 俱有声。 海陵岁饥,赈以私粟,饥民露宿,分官舍居之,民皆感悦。 至大三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所至申冤抑、纠贪墨,甚着风采,皇庆二年,以中书平章政事李孟荐,擢翰林待制,并国史院编修官。 以年劳应迁四品,秉忠不自言,翰林学士承旨程钜夫将荐为直学士,会卒,年六十六。 王兴祖,字景先,卫辉胙城人。 以文学荐为汝州学正,辟枢密掾。 朝廷议行科举,其条例多兴祖所定。 延祐四年,以恩例超一资,授奉训大夫、礼部主事。 改大宗府左右司员外郎。 六年,拜监察御史,按河南,廉得参知政事你咱马丁酗酒虐民事,劾罢之。 召为吏部员外郎。 未几,出佥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事,建言“敦本成化,在尊崇儒术。 ”又集汉、唐谏臣遗事上之,曰《宪览》。 帝称其知要。 虑囚至大名,有彭四自诬为盗。 系狱逾年,兴祖阅其辞,遽曰:“此非盗,盗未获耳。 ”已而得真盗。 论长吏失,入褫其官。 复召为礼部郎中。 卒年五十二。 子毅,国子典籍。 黄肯播,字允蓺,利州人。 初为锦州儒学正。 累迁中书检校,改吏部主事。 延祐四年,擢拜监察御史。 丞相铁木迭儿以受赇得罪,匿于兴圣宫,肯播谓同列曰:“丞相受赇,罪固当治。 然其罪之大者,盍悉陈之。 ”即疏言:“铁木迭儿违世祖制,括江南地,致汀漳民叛。 阴夺阿撒罕太师,致关陕弗靖。 降诸王监郡监县,致宗亲不睦。 增江淮盐课,致黎民困穷。 引用贪邪小人,致朝廷政乱。 ”台臣以闻,仁宗震怒,罢铁木迭儿政事,黜其党与。 由是肯播名震天下。 明年春,诏御史长哥偕肯播巡行上都。 先是,太府丞监造云州佛寺,盗上所赐军匠金帛,军匠诉之。 肯播鞫其狱,词连平章政事乌列赤;乃入言于上,以沮格修造佛寺为肯播罪。 帝召至京师,传旨责之。 寻授云州知州。 州当南北之冲,车驾岁幸上都,供张悉赋于民,肯播取之有制,民不以为扰。 仁宗崩,铁木迭儿再相,诬肯播诽谤先朝,械至上都,免肯播官,籍其家。 泰定元年,起为辽阳行省左司郎中。 三年卒,年五十八,子谦,秘书监管勾。 发布时间:2025-11-28 17:45:3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