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九十六 内容: 铁哥 乞台普济 也克吉儿 斡罗斯 博罗不花 庆童 爱薛 曲枢 伯都 伯帖木儿 脱虎脱 三宝奴 察罕   铁哥,伽乃氏,迦叶弥儿人。 父斡脱赤,与叔父那摩俱学浮屠法。 兄弟相谓曰:“吾国将亡,东北有天子气,盍往归之。 ”乃不降,太宗礼遇之。 定宗师事那摩,以斡脱赤佩金符,巡行各路。 宪宗即位,尊那摩为国师。 授玉印,总天下释教。 斡脱赤贵用事,领迦叶弥儿万户,奏曰:“迦叶弥儿西陲小国,今尚未诚服,请往谕之。 ”诏偕近侍以往,其部奠不从,怒而杀之。 帝发兵讨平迦呈弥儿。 元贞元年,追封斡脱赤代国公,谥忠遂。 铁哥,少孤,从那摩入见宪宗。 帝方良鸡,辍赐铁哥,铁哥奉而不食。 问之,对曰:“将以遗母。 ”帝奇之,加赐一鸡。 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兀字于壁,问之。 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 ”帝召见,伟其容止,命直宿卫。 宪宗晚年,以谗言稍疏世祖,那摩密白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 至是,帝将用铁哥,谓左右曰:“吾以酬国师也。 ”时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欲得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 ”乃为娶冉氏女。 久之,命掌御膳汤药,日亲密。 至元十六年,铁哥奏:“武臣佩符,古制也,今长民者亦佩符,请省之。 ”从之。 十七年,进正议大夫、尚膳监,帝谕之曰:“朕闻父饮药,子先尝之,君饮药,臣先尝之。 今卿典朕膳,凡饮食汤药,卿宜先尝。 ”诏赐第于大明宫之左,留守段圭言:“赐第逼木局,不便。 ”帝曰:“铁哥第近禁闼,便于宣召。 木局稍隘,曷害? ”高州人言:“州多野兽害稼,原捕以充贡。 铁哥白其扰民,不可听。 从之。 十九年,迁同知宣徽院,领尚膳监。 内府食用圆米。 铁哥奏:“粳米一石,仅获圆米四半,请非御用,止给常米。 ”帝韪之。 进司农寺达鲁花赤。 从猎巴雅尔之地,猎者亦不剌金射免,误中名驼,驼死。 帝怒命诛之,铁哥曰:“杀人偿畜,刑太重。 ”帝亟命释之。 庚人盗凿粳米者,罪死。 铁哥谏曰:“臣鞫庚人,其母病,盗粳米食母耳,请贷之。 诏免死。 二十二年,司农寺升为大司农司,秩二吕,进资善大夫、大司农。 时有司供膳,多扰民,铁哥奏曰:“屯田,则诸物立供。 ”从之。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苏尔图之地,叛王塔布岱率兵奄至。 铁哥请设疑兵以退敌,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 塔布岱觇之,惧有伏,遂引去。 帝以金章宗玉带赐之。 二十九年,进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以病足,听舆轿入殿门。 初,诏遣新附民种蒲萄于野马川鸿和尔布拉克之地,铁哥以北地苦寒,奏岁赐衣服,从之。 成宗即位,以先朝旧臣,赐铁千两、钞十万贯。 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诏曰:“此器,先帝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帝故也。 ”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 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间政事、议中书省事。 时诸王朝见,未有知故事者,帝曰;“惟铁哥知之,使专司其事,凡禀饥金帛之数,皆遵世祖旧制。 八年,复拜中书平章政事。 平滦大水,铁哥奏加赈恤。 十年,丁母扰,诏夺情起复。 辽王托托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 从幸晋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禀赈之,已而自劾专擅,帝称善不已。 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 有告宁远王阔阔出谋反者,铁哥知其诬,廷辩之,由是阔阔出得释,徒高丽。 二年,领度支院,寻赐江州稻田五千亩。 仁宗即位,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傅、录军国重事。 奏:“世祖诸子,惟宁远王在,宜赐还。 ”从之。 二年,奉命诣万守寺祀世祖神御殿,感疾归,皇太后令内臣问疾,铁哥附奏曰:“臣死无日,愿太后辅陛下布惟新之政,社稷之福也。 ”未几,卒。 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加赠推诚守正佐理翊戴功臣,进封延安王,改谥忠献。 六子:忽察,淮东宣慰使;平安奴,大平路达鲁花赤;也识哥,同知山东宣慰司事;虎里台,同知真定总管府事;亦可麻,同知都护府事;重喜,隆禧院副使。 孙八人,伯颜,中书平章政事。 乞台普济,河西人,本姓史氏。 祖拉吉尔威,宿卫太祖。 父考算尔威,材勇绝人,事世祖于潜邸,从平云南,又从渡江攻鄂州。 世祖即位,从讨阿里不哥,授蒙古、唐兀军民达鲁花赤。 气台普济,幼从父出入世祖帷幄,后选侍裕宗,以敬慎闻。 武宗生,是为皇曾孙,诏乞台普济保育之。 皇曾孙幼学,以其子也克吉儿侍读。 或游戏废学,则挞也克吉儿以诫之。 每大会,宗王读世祖大训,必谓皇曾孙曰:“此汝异日所应为者,其谨之勿忘。 ”裕圣皇后以乞台普济善于辅导,命四卫番直官,事必咨之。 大德二年,武宗镇抚北庭,军事悉委于乞台普济。 四年,以文移无印宝,入朝白其事,得裕宗信宝以归。 五年,海都入寇,败之。 令军士表红衣于甲,以自别;自是,贼望见红甲军,辄退走。 十一年,成宗崩,武宗欲弃大军奔丧,乞台普济曰:“使者但不告哀,须俟皇太后诏赴。 ”已而,仁宗奉皇太后削平内难,诏武宗入继大统。 即日,假乞台普济平章政事。 武宗即位,拜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封庆国公。 七月,进仪同三司、太子太保。 九月,加开府、太子太傅。 至大元年二月,拜中书左丞相,加上柱国。 四月,拜太保。 六月,进太子太师。 七月,加录军国重事。 十一月,进右丞相。 又授其兄阿拉克普济荣禄大夫,兼都元帅;弟昂吉,荣禄大夫、司徒,遥授平章政事;日尔塞,荣禄大夫、宣政院使。 期年之内,贵震一时。 二年八月,立尚书省,进太傅、尚书右丞相。 是年十二月,以病罢。 皇庆二年,进封安吉王。 延佑五年四月,卒。 子也克吉见、纳里日、尔禄。 纳里日,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左丞相,兼将作院使;尔禄,幼为少门,后赐御服帽,不祝发,佥宣政院事。 也克吉儿,年二十二,从武宗于北庭。 海都逾金山至库布哩,也克吉儿将左卫射士为前锋,当贼骁将。 既接战,搏贼将堕马,斩其首而还。 武宗解御衣及马鞍勒赐之。 贼夜袭他部辎重,又将数百骑追败之。 四年,败贼于昂吉尔图。 获人畜无算。 五年,海都大都大举犯和林,战于哈喇台,以数十骑出入敌阵,武宗乘之,贼始却。 十年,从武宗逾金山,斩获万余。 十一年,第诸将功,以也克吉儿为冠。 武宗即位,授资德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六月,赐虎符、大府院使、唐兀亲军都指挥使。 七月,加特进、遥授中书左丞,又进知枢密院事,兼典瑞院使。 至大元年五月,兼仁虞院使。 十一月,拜御史大夫。 仁宗即位,改知枢密院事。 卒。 斡罗思,康里氏。 曾祖哈失伯,国初款附,为庄圣太后牧官。 祖海都,从宪宗伐宋,战殁于钓鱼山。 父明里帖木儿,世祖时为必阇赤,累迁太府少监,追封益国公。 斡罗思,初为内府必都赤。 二十一年,拜监察御史,出为云南行洎时问,领云南王府事,忤桑哥,被谮,籍其家。 惟金,玉带各一,黄金五十,皆上所赐者,乃以公用系官孳畜罪之。 帝寝而不问。 二十六年,置八番罗甸宣慰司,以斡罗思为宣慰使,诸蛮悉平,立持等司以守之。 晋中奉大夫,赐虎符。 迁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赐三珠虎符。 大德六年,授通奉大夫,兼管万户,晋天奉大夫。 武宗立,召为中书左丞,领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大都屯田府事。 寻晋荣禄大夫、中书右丞,兼翰林学士承旨,仍领武卫屯田。 屡赐资产、第宅,皆固辞。 迁四川行省平章政事。 至大二年,召还,以病乞归。 皇庆二年卒,赠光禄大夫、益国公。 子博罗不花、庆童。 博罗不花,初直宿卫为速古儿赤。 至大元年,累迁翰林侍讲学士,以父疾乞养归。 延佑四年,起为速古儿赤札撒孙,迁速古儿赤五十人之长,兼领后皇后宫宝儿赤。 出为河南府同知。 子察罕不花领其所掌宿卫。 见文宗于汴,入为温都赤。 拜监察御史,累迁御史台经历、中书右司郎中,授中宪大夫、隆禧总管府副达鲁花赤。 卒。 庆童,字明德。 早以勋臣子孙受知仁宗,给事内廷,掌宿卫。 累迁判大宗正府,兼上都留守,江西、河南二行省平章政事。 入为太府卿,复为上都留守,又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 至正十年,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十二年,蕲黄贼攻陷杭州,庆童与行省相达实特穆尔遁走。 城既复,省都事以下皆罢黜不叙,而庆童等释不问。 庆童大治官廨,募民为工役,偿之以钱,杭民赖以存活。 十四年,脱脱以大兵围张士诚于高邮,军资取给于江浙,庆童规措有方,转输相属,军中赖之。 十六年,平江、湖州俱陷,义兵元帅方家奴屯杭州北关,所部白昼杀人,日肆劫掠,民患之。 庆童白丞相达识帖睦尔曰:“师无纪律,何以克敌,必斩方家奴,乃可出师。 ”与达实帖睦尔入其军,数而斩之,民大悦。 既而苗军元帅杨完者求娶庆童女,时达识帖睦尔方倚杨完者御张士诚诚,强为主婚,庆童不得巳与之。 后杨完者益骄,达实帖睦尔不能堪,又使张士诚袭杀之,士诚遂据杭州。 俄召庆童为翰林学士承旨,改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未行,仍留江浙。 十八年,迁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又拜江南台御史大夫。 二十年,召还,由海道至京师,拜中书平章政事。 有谮其子刚僧与宫人乱,帝怒杀之。 庆童遂移疾家居。 二十五年,起为陕西行省左丞相。 庆童在江南,逼于张士诚,方国珍,在陕西,逼于李思齐,不能有所表见,但拥台、省虚位而已。 二十八年,召还京师。 七月,明师至通州,帝出奔,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章为中书左丞相以辅之。 或问何以捍御,庆童曰:“吾知死所,尚何言哉! ”城陷,庆童与帖木儿不花,平章政事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中书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均不屈死之。 史臣曰:“元季群盗逢起,受抚于官则号为义军。 然大者据郡县,小亦贼良民,以恣搏噬。 而朝廷又以官爵宠之,故凭籍王命益无忌惮,此奖乱之道也。 使元之君相能如庆童之待方家奴,则降贼慑于威令,虽张士诚、方国珍可使之驯服,况其余之小丑! 惜乎其不知出此也。 ”   爱薛,拂菻人,祖不阿里,父不鲁麻失。 爱薛通拂菻语及星历、医学。 有列边阿答者以本欲教法事定宗,荐爱薛贤,召侍左右,直言敢谏。 世祖在潜邸,深重之。 中统三年春,诏二月八日作佛事,集教坊伎乐及鉴舆法驾迎之。 爱薛谏曰:“今高丽新附,李璮复叛,天下疲弊,糜此无益之费,非所以为社稷计也。 帝喜纳之。 是月,帝幸长春宫,欲驻跸,爱薛趣入,复力谏。 帝愕然,拊其背曰:“非卿不闻此言。 “促驾还。 自是日见亲近。 五年春,帝猎于保定之亲安,日且久,乃从容于帝前,问供给之民,曰:“得勿妨尔耕乎? ”帝为罢猎。 从幸上都凉亭,大宴,诸王、群臣竞起行酒。 爱薛进曰:“此可饮乎? ”上悟,抱爱薛置膝上,啐其顶,左手挽其须,以酒饮之,顾谓皇太子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 ”   八年,以爱薛副孛罗使于西北诸王,还,为贼所邀截,与孛罗相失。 二年,始达京师。 召见,以阿鲁浑王所赠宝装束带进,帝大悦,谓左右曰:“孛罗生吾土,食吾禄,而安于彼。 爱薛生于彼,家于彼。 而忠于我,何相去之远耶? ”孛罗为阿鲁浑所留,遂用事。 后合赞与贝杜争国,贝杜遣孛罗使于使于贝杜,事具诸王传。 故世祖斥其安于彼云。 爱薛拜平章政事,固辞。 十二年,拜秘书监。 十三年,伯颜平江南还,阿合马以飞语构之,爱薛叩头谏,事得释。 十四年,领崇福院使。 十九年,进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 大德元年,遥授平间政事。 七年,帝不豫,秋八月地震,皇后召问:“卿知天象,灾异殆民所致。 ”爱薛曰:“此天示警诫,民何与? 愿熟思之。 ”皇后曰:“卿何不早言。 ”曰:“臣事世祖及皇帝,虽寝食未尝不见。 臣今累月不入,侍言何由达? ”皇后默然。 十一年,成宗崩,内旨索星历秘文,爱薛厉色拒之。 武宗即位,进金紫光禄大夫,封秦国公。 至大元年六月,卒于上都,年八十二。 皇庆元年,赠推诚协力赞治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拂林王,谥忠献。 六子:也里牙,光禄大夫、秦国公、崇福院使,领司天台事,以与文宗逆谋,惠宗时诏暴其罪;腆哈,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黑厮,光禄卿;阔里吉思,同知泉府院事;鲁哈,广惠司提举;咬难,宿卫兴圣宫。 曲枢,西域人。 性缜密,为徽仁裕圣皇后宫臣。 仁宗幼,以曲枢可任保傅,命侍仁宗。 曲枢入典饮膳,出则抱负之,昕夕无间。 大德九年,仁宗侍皇太后居怀孟,未几复之云中,曲枢俱随扈。 成宗崩,仁宗入靖内难,迎武宗即位。 仁宗为皇太子,拜曲枢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行大司农。 未几,进光禄大夫、领詹事院事,加特进,封应国公。 至大元年,拜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平章军国重事、上柱国,依前大司农。 又加太子太保,领典医监事。 明年,授太保、录军国重事、集贤大学士,领崇祥院、司天台事。 延佑四年,诏于京师健德门外构园亭,以赐曲枢,名曰贤乐堂,且曰:“可为朕往来驻跸之地。 ”后卒于官,赠太师,追封祁连王,谥忠惠。 子二人:长伯都,大德十一年,特授学士、嘉议大夫。 迁中奉大夫、典宝监卿,加资德大夫、治书侍御史。 至大元年,晋荣禄大夫,遥授中书平章政事。 改侍御史。 明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三年,进右丞。 年三十二卒。 子咬住。 次伯帖木儿,大德十一年,特授正议大夫、怀孟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兼管诸军奥鲁、管内劝农事,改府正,至大二年,迁中奉大夫、陕西等处行尚书省参知政事。 三年,入为太子家令,迁正奉大夫。 四年,迁资德大夫、大都留守,兼少府监,拟擢侍御史,改除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 未几,复为大都留守,兼少府监、武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 皇庆元年,加荣禄大夫。 卒,赠太傅,追封文安王,谥患宪。 子二人:醒泽都、蛮子。 脱虎脱,畏兀氏族。 武宗即位,以潜藩之旧,授宣政院使。 是年九月,诏立尚书省,分理财用,以脱虎脱、教化、法鲁忽丁三人任省事,令其自举官属。 御史台臣言:至元中阿合马综理财用,立尚书省,三年并入中书。 其后桑哥用事,复立尚书省,事败,又并入中书。 自大德五年以来,四方地震、水灾,岁仍不登,百姓重困,便民之政,正在今日。 顷又闻立尚书省,必增置所司,滥设官吏,殆非益民之事也。 且理财在从,若止命中书整饬,未见不可。 臣等隐而不言,惧将获罪。 帝曰:“卿言良是,脱虎脱等愿任其事,姑听之。 既而,诏脱虎为宣政使,教化留京师,其余尚书省官各任以职事,遂中格。 ”   至大二年,迁中书左丞。 是年,乐实言:“钞法大坏,变法以维之。 ”且图新钞式以进。 又与保八议立尚书省,诏乞台普济、塔思不花、赤斤铁木儿、脱虎脱集议以闻。 保八奏:政事得失,皆前日省臣所为。 彼惧为罪,敦原更张? 陛下若矜恤臣等所议,请立尚书省,旧事从中书,新政从尚书。 请以乞台普济、脱虎脱为尚书丞相,三宝奴、乐实为平章,保八为右丞,王罴参知政事。 ”帝并从之。 塔思不花言:“此大事,乞与老臣详议。 ”不听。 八月癸酋,遂立尚书省,以脱虎脱为左丞相。 是月,命脱虎兼领右卫率府事。 脱虎脱等奏:“中书省逋欠钱粮、应追理者,宜存断事官十人,余皆并入尚书。 ”又言:“往者大辟狱具,尚书省议定,令中书省裁酌以闻,宜依旧制。 ”从之。 诏:天下敢有沮挠尚书省事者,罪之。 改造至大宝钞,颁行天下。 事具《食货志》。 已而以大都建佛寺,立行工部,命脱虎脱领之。 脱虎脱等又奏:“三宫内降之旨,中书省奏请勿行,臣等请仍旧行之。 倘于大事有害,则奏闻可也。 ”又奏:“中书政务,乞尽归臣等。 至元二十四年,凡宣敕亦尚书省掌之。 今臣等议:“乞从尚书省任人,而以宣敕散官委之中书。 帝并韪其言。 其揽权罔上,事多类此。 三年,迁右丞相,定税课法及脱课官等第,以历代铜钱与至大钱并用。 六月,加太师。 诏与三宝奴总理百司庶务。 脱虎脱等奏:“宣微院禀给日增,宜分减。 ”帝曰:“比见后宫饮膳,与朕无异,有是理耶? 其核实减之。 ”又敕:尚书省事繁重,诸司有才识明达者,先从尚书省选任。 十一月,加录军国重事,封义国公。 是年,诬奏都指挥使郑阿思兰等十七人谋不轨,尽杀之,天下冤之。 四年正月,武宗崩。 越三日,仁宗罢尚书省,以脱臣脱等变乱旧章,与三宝奴、乐实、保八、王罴俱伏诛。 三宝奴者,至大元年封渤国公,六月,加录军国重事。 二年,拜尚书平章政事。 先是三宝奴以罪谪武昌,与翟万户妻刘氏往来。 及为执政,刘氏至京师上谒,不为所礼,见榻上有逃婢所窃鞍帕,即诣御史台诉三宝奴夺所欺所进亡宋玉玺一、金椅一、夜明珠二。 鞫之,亡实,杖刘氏,斩书状人乔瑜。 三年,进尚书左丞相,加太保,又赐号答拉罕。 奏:“省部官惰窳,请敕其晨集暮散,后至都便宜罢之,不必奏闻。 其抵任一二月称病者,杖免。 ”从之。 三宝奴等密劝废仁宗,立周王为皇太子,事具《亦纳脱脱传》。 仁宗深恶之。 及武宗崩,与脱虎脱等同日伏诛。 子哈剌拔都儿,累官知枢密院事。 追封三宝奴郢城王,谥荣敏。 史臣曰:“自世祖至武宗,凡三立尚书省。 聚敛之臣灾及其身,无足论者。 然脱虎脱等视阿合马、桑哥罪,宜末减。 仁宗以私憾杀之,过矣。 察罕,西域板勒纥城人。 父伯得那,太宗十年旭烈兀伐宋,围安丰,裨将伯要台薄城下,城人执长钩及之,悬以上,伯得那在后队,奋出助伯要台,引却,人、钩俱坠,戮于阵前,宋人为之夺气。 旭烈兀壮之,赐各拔都。 河东陕右诸路为旭烈兀分地,以重合剌马总管,治解州,至是命伯德那为副总管。 伯德那因家焉。 僧人诬道士置酒谋毒旭烈兀,有司逮捕数百人治之。 伯德那以事至和林,见旭烈兀,白其诬,事得释。 旭烈兀欲使代重合剌为总管,伯德那固辞,赐西锦名马以旌其让。 重合剌者,旭烈兀之爱将,贤伯德那之让,以养女李氏妻之,生六子。 察罕,其长子也。 幼颖悟,诵诸国字书,为行军府奥鲁千户,湖广参知政事奥鲁赤辟为蒙古都万户府知事。 奥鲁赤进平章,复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 至元二十四年,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富良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 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率众遁。 二十八年,授枢密院经历。 未几,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 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视之,玉玺也。 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 ”众惑之。 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 ”核之,果然。 前后从奥鲁赤出入湖广、江西省,凡二十一年。 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按察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 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 ”竟除治中,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 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 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 ”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 武宗即位,河南平章囊家台荐之。 驿召至上都,赐厩马二匹、钞一千贯、银五十两,曰:“卿少留,行用卿矣。 ”仁宗为皇太子,授察罕詹事院判,进佥詹事院事,赐银百两、锦二匹,遗先还大都,立詹事院。 仁宗至,谓曰:“上以故安西王地赐我,置都总管府,卿其领之。 勿以詹事位高,不屑此也。 进卿秩资德大夫。 ”察罕辞,改正奉大夫,授以银印。 至大元年,命阅户口江南,还,进太子府正,加昭文馆大学士,迁家令。 武宗崩,仁宗哭泣不已,察罕启曰:“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仁宗辍泣曰;“囊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 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 ”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 殿下行之,幸甚! ”东宫故有左右卫兵,命察罕与囊加台总右卫,且令慎择官属。 仁宗即位,拜中书参知政事,总持纲纪,识者谓得大臣体。 帝尝赐枸札酒,曰:“以益卿寿。 ”又语宰相曰:“察罕清素,可赐金束带、钞万贯。 ”前后赏赉不可胜计。 皇庆元年,进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 乞归解州,立碑先莹。 许之。 晚居德安白云山别墅,以白云自号。 及入觐。 帝望见曰:“白云先生来矣。 ”其宠遇如此。 帝尝问:“张良何如人? ”对曰:“佐高帝兴汉,功成身退,贤者也。 ”又狄仁杰,对曰:“当唐室中衰,能保社稷,亦贤相也。 ”因诵范仲淹所撰狄仁杰碑,帝叹息良久,曰:“察罕博学如此。 ”已而译《贞观政要》以献,帝大悦,诏缮写,遍赐左右,且诏译《帝范》,又命译《脱必赤颜》名曰《圣武开天纪》及《纪年纂要》、《太宗平金始末》等书俱付史馆。 后以病请告。 暨还朝,帝御万岁山圆殿,与平章李孟入谢,帝曰:“白云病愈邪? ”顿首对曰:“老臣衰病,无补圣明,荷陛下哀矜,放归田里,幸甚! ”命赐茵以坐,顾李孟曰:“知止不辱,今见其人。 朕始以答剌罕、不怜吉台、囊加台等言用之,诚多裨益。 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 ”又语及科举并前古帝王赐姓命氏之事,因赐察罕姓白氏。 初,察罕生,其夜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 ”国人谓白为察罕,故名察罕。 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卒。 子外家奴,太中大夫、武冈路总管;李家奴,早卒;忽都笃,承直郎、高出府判官。 孙九人,知名者:阔阔不花、哈撒。 察罕弟朵罗台,性至孝,高尚不仕,朝迁旌其闾为孝子。 发布时间:2025-11-28 18:08:2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