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春秋公羊经传解诂隐公第一 内容: 〇陆曰解诂佳买反下音古训也何休学〇学者,言为此经之学,即注述之意。 元年。 春,王正月。 〇正月,音征,又音政,后放此。 元年者何? 诸据疑问所不知,故曰者何。 君之始年也。 以常录即位,知君之始年。 君,鲁侯隐公也。 年者,十二月之总号,春秋书十二月称年是也。 变一为元,元者,气也。 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 故上无所系,而使春系之也。 不言公,言君之始年者,王者诸侯皆称君,所以通其义于王者,惟王者然后改元立号。 春秋托新王受命于鲁,故因以录即位,明王者当继天奉元,养成万物。 春者何? 独在王上,故执不知问。 岁之始也。 以上系元年,在王正月之上,知岁之始也。 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首,法象所出,四时本名也。 昏斗指东方曰春,指南方曰夏,指西方曰秋,指北方曰冬。 岁者,总号其成功之称,尚书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是也。 〇辟,婢亦反,本亦作辟。 称,尺证反,下之称、卑称同。 王者孰谓? 孰,谁也。 欲言时王则无事,欲言先王又无谥,故问谁谓。 谓文王也。 以上系王于春,知谓文王也。 文王,周始受命之王,天之所命,故上系天端。 方陈受命制正月,故假以为王法。 不言谥者,法其生,不法其死,与后王共之,人道之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据下秋七月,天王先言月而后言王。 王正月也。 以上系于王,知王者受命布政施教所制月也。 王者受命,必徙居处,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变牺牲,异器械,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 夏以斗建寅之月为正,平旦为朔,法物见,色尚黑。 殷以斗建丑之月为正,鸡鸣为朔,法物牙,色尚白。 周以斗建子之月为正,夜半为朔,法物萌,色尚赤。 〇徽,许韦反。 械,户戒反。 夏以,户雅反,后放此,以意求之。 见,贤徧反,下并见同。 何言乎王正月? 据定公有王无正月。 大一统也。 统者,始也,总系之辞。 夫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自公侯至于庶人,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虫,莫不一一系于正月,故云政教之始。 公何以不言即位? 据文公言即位也。 即位者,一国之始,政莫大于正始,故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 诸侯不上奉王之政,则不得即位,故先言正月,而后言即位。 政不由王出,则不得为政,故先言王而后言正月也。 王者不承天以制号令,则无法,故先言春而后言王。 夫不深正其元,则不能成其化,故先言元而后言春。 五者同日并见,相须成体,乃天人之大本,万物之所系,不可不察也。 〇治,直吏反。 夫音扶。 成公意也。 以不有正月而去即位,知其成公意。 〇而去,起吕反,下去同。 何成乎公之意? 据刺欲救纪而后不能。 〇刺欲,七赐反,后皆同,更不音。 公将平国而反之桓。 平,治也。 时废桓立隐不平,故曰乎反还之。 曷为反之桓? 据巳立也。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长者,巳冠也。 礼,年二十见正而冠。 士冠礼曰:嫡子冠于阼,以著代也。 醮于客位,加有成也。 三加弥尊,谕其志也。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公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也。 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 ○隐长,丁丈反,注及下皆同。 巳冠,工乱反,下同。 适子,丁历反,下同。 醮,子笑反。 其为尊卑也微,母,俱媵也。 〇媵,以证反,又绳证反。 国人莫知。 国人,谓国中凡人莫知者,言惠公不早分别也。 男子年六十闭房,无也。 子则命贵,公子将薨,亦如之。 隐长又贤,此以上皆道立隐所缘。 ○以上,时掌反,他皆放此。 诸大夫扳隐而立之,扳,引也。 诸大夫立隐不起者,在春秋前,明王者受命,不追治前事。 孔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〇扳,普颜反,又必颜反,引也,旧敖间反。 隐于是焉而辞立,辞,让也。 言隐欲让。 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 是时公子非一,且如桓立,且如:假设之辞。 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隐见诸大夫背正而立,己不正,恐其不能相之。 〇相,息亮反。 背正,步内反,下同。 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凡者,凡上所虑二事皆不可,故于是巳立。 欲须桓长大而归之,故曰为桓立。 明其本无受国之心,故不书即位,所以起其让也。 〇为,于伪反,注同。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 据贤缪公与大夫获,且长以得立。 〇缪音穆。 玃且,俱䌸反;下子余反。 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适谓适夫人之子,尊无与敌,故以齿。 子谓左右媵及侄娣之子。 位有贵贱,又防其同时而生,故以贵也。 礼,适夫人无子,立右媵。 右媵无子,立左媵。 左媵无子,立嫡侄娣。 嫡侄娣无子,立右媵侄娣。 右媵侄娣无子,立左媵侄娣。 质家亲亲,先立娣。 文家尊尊,先立侄。 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 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皆所以防爱争。 ○侄娣,大结反;下大计反。 争,争斗之争,下同。 桓何以贵? 据俱公子也。 母贵也。 据桓母右媵。 母贵则子何以贵? 据俱言公子。 子以母贵,以母秩次立也。 母以子贵。 礼,妾子立,则母得为夫人。 夫人成风是也。 〇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 及者何? 与也。 若曰:公与邾娄盟也。 〇邾音诛。 娄,力俱反,邾人语声,后曰娄,故曰邾娄。 礼记同,左氏、榖梁无娄字。 仪父音甫,本亦作甫,人名字,故此。 眛,亡结反,榖梁同,左氏作蔑。 会及暨皆与也。 都,解经上会及暨也。 〇暨,其器反,下皆同。 曷为或言会,或言及,或言暨? 会犹最也。 最,聚也。 直自若平时聚会,无他深浅意也。 最之为言聚,若今聚民为投最。 〇曷为,如字,或于伪反,后皆同此。 及,犹汲汲也。 暨犹暨暨也。 及我欲之,暨不得巳也。 我者,谓鲁也。 内鲁,故言我。 举及暨者,明当随意善恶而原之。 欲之者,善重恶深,不得巳者,善轻恶浅,所以原心定罪。 仪父者何? 邾娄之君也。 以言公及不讳,知为君也。 何以名? 据齐侯以禄父为名。 字也。 以当褒知为字。 曷为称字? 据诸侯当称爵。 褒之也。 以宿与微者盟,书卒,知与公盟当褒之。 有土嘉之曰褒,无土建国曰封。 称字所以为褒之者,仪父本在春秋前失爵,在名例尔。 〇褒之,保刀反。 曷为褒之? 据功不见。 〇不见,贤徧反,下皆同。 为其与公盟也。 为其始与公盟。 盟者,杀生歃血,诅命相誓,以盟约束也。 传不足言托始者,仪父比宿、滕、薛最在前,嫌独为仪父发始,下三国意不见,故顾之。 ○为其,于伪反,注为其、独为皆同。 歃,所洽反,又所甲反。 诅,庄虑反。 约束,并如字,一音上于妙反,下音戍。 与公盟者众矣,曷为独褒乎此? 据戎。 齐侯、莒人皆与公盟。 传不足托始,故复据众也。 ○复,扶又反,下复为同。 因其可褒而褒之。 春秋王鲁,托隐公以为始受命,王因仪父先与隐公盟,可假以见褒赏之法,故云尔。 〇王鲁,于况反,下而王同,一音如字,后王鲁皆放此。 此其为可褒奈何? 渐进也。 渐者,物事之端,先见之辞。 去恶就善曰进。 譬若隐公受命而王,诸侯有倡始先归之者,当进而封之,以率其后。 不言先者,亦为所褒者法,明当积渐,深知圣德灼然之后乃往,不可造次陷于不义。 〇倡,尺亮反。 造,七报反。 昧者何? 地期也。 会、盟、战皆录地,其所期处,重期也。 凡书盟者,恶之也。 为其约誓大甚,朋党深背之生患祸重,胥命于蒲,善近正是也。 君大夫盟例日,恶不信也。 此月者,隐推让以立邾娄,慕义而来相亲信,故为小信辞也。 大信者,时柯之盟是也。 鲁称公者,臣子心所欲尊号其君父。 公者,五等之爵最尊,王者探臣子心,欲尊其君父,使得称公,故春秋以臣子书葬者皆称公。 干者,于也。 凡以事定地者,加于例,以地定事者,不加于例。 〇处,昌虑反。 恶之,乌路反,下恶不、恶其皆同。 大甚,音泰,或𠡠贺反。 近正,附近之近。 柯音歌。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克之者何? 加之者,问训诂,并问施于之为。 〇段,徒乱反。 鄢,音偃。 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 大郑伯之恶也。 以弗克纳,大郤缺之善。 知加克,大郑伯之恶也。 〇郤缺,去逆反;下起悦反。 曷为大郑伯之恶? 据晋侯杀其世子申生,不加克以大之。 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巳矣。 如即不如,齐人语也。 加克者,有嫌也。 段无弟文,称君,甚之不明。 又段当国,嫌郑伯杀之无恶,故变杀言克,明郑伯为人君,当如传辞,不当自已行诛杀,使执政大夫当诛之。 克者诂为杀? 亦为能,恶其能忍戾母而亲杀之。 礼,公族有罪,有司谳于公。 公曰:宥之。 及三宥不对,走出。 公又使人赦之,以不及反命,公素服不举,而为之变。 如其伦之丧,无服,亲哭之。 〇戾,力计反。 谳,鱼列反。 宥之音又,赦也。 段者何? 郑伯之弟也。 杀母弟,故直称君。 何以不称弟? 据天王杀其弟年夫称弟。 当国也。 欲当国为之君,故如其意,使如国君氏上郑,所以见段之逆。 其地何? 据齐人杀无知,不地。 当国也。 齐人杀无知。 何以不地? 据俱欲当国也。 在内也。 在内,虽当国不地也。 其不当国而见杀者,当以杀大夫书,无取于地也。 其当国者,杀于国内,祸巳绝,故亦不地。 不当国,虽在外。 亦不地也。 明当国者,在外乃地尔。 为其将交连邻国,复为内难,故录其地,明当急诛之。 不当国虽在外,祸轻,故不地也。 月者,责臣子不以时讨,与杀州吁同例。 不从讨贼辞者,主恶以失亲亲,故书之。 ○难,乃旦反,下此难同。 吁,况于反。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宰者何? 官也。 以局公加宰,知为官也。 ○咺,况阮反,一音况元反。 赗,芳仲反。 咺者何? 名也。 别何之者,以有宰周公本嫌宰为官。 曷为以官氏? 据石尚。 宰,士也。 天子上士以名氏通,中士以官录,下士略称人。 惠公者何? 隐之考也。 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 〇祢,乃礼反。 仲子者何? 桓之母也。 以无谥也。 仲字,子姓。 妇人以姓配字,不忘本也。 因示不适同姓。 生称母,死称妣。 〇妣,必履反。 何以不称夫人? 此难生时之称也。 据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禭,成风称谥,今仲子无谥,知生时不称夫人。 桓未君也。 赗者何? 丧事有赗。 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 此道周制也。 以马者,谓士不借四也。 礼既夕曰公赗玄𫄸,束帛两马是也。 乘马者,谓大夫以上备四也。 礼,大夫以上至天子,皆乘四马,所以通四方也。 天子马曰龙,高七尺以上。 诸侯曰马高,六尺以上。 卿大夫、士曰驹高五尺以上。 束帛,谓玄三𫄸二。 玄三法天,𫄸二法地,因取足以共事。 〇乘马,绳证反,注乘马同。 𫄸,许云反。 共,音恭。 车马曰赗,货财曰赙,衣被曰禭。 此者,春秋制也。 赗犹覆也,赙犹助也,皆助生送死之礼。 禭犹遗也。 遗是助死之礼。 知生者赗赙,知死者赠襚。 ○赙音附。 禭音遂。 犹遗,唯季反。 桓未君,则诸侯曷为来赗之? 据非礼。 隐为桓立,故以桓母之丧告于诸侯。 经言王者赗,赴告王者可知,故传但言诸侯。 ○隐为,于伪反,下注为井年末注同。 告,古毒反,一音古报反。 然则何言尔? 成公意也。 尊贵桓母,以赴告天子诸侯,彰桓当立,得事之宜,故善而书仲子,所以起其意,成其贤。 其言来何? 据归含且赗,不言来。 〇归含,本又作含,户暗反,下同。 不及事也。 比于去来,为不及事时,以葬事毕,无所复施,故云尔。 去来所以为及事者,若巳在于内者。 其言惠公仲子何? 据归含且赗,不言主名。 兼之。 兼之非礼也。 礼不赗妾,既善而赗之,当各使一使,所以异尊卑也。 言之赗者,起两赗也。 〇一使,所吏反。 何以不言及仲子? 据及者,别公列人尊卑文也。 仲子即卑称也。 ○别,彼列反。 仲子微也。 比夫人微,故不得并及公也。 月者,为内恩录之也。 诸侯不月,比于王者轻,会葬皆同例。 言天王者,时吴楚上僭称王,王者不能正,而上自系于天也。 春秋不正者,因以广是非。 称使者,王尊敬诸侯之意也。 王者据上与诸侯分职,俱南面而治,有不纯臣之义,故异姓谓之伯舅叔舅,同姓谓之伯父叔父。 言归者,与使有之辞也。 天地所生,非一家之有,有无当相通。 所传闻之世,外小恶不书。 书者,来接内也。 春秋王鲁,以鲁为天下化首,明亲来被王化,渐渍礼义者,在可备责之域,故从内小恶举也。 主书者,从不及事也。 ○僭,子念反。 而治,直吏反,下皆同。 所传,直专反,下文所传并注同。 被,皮寄反。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孰及之? 内之微者也。 内者,谓鲁也。 微者,谓士也。 不名者,略微也。 大者正,小者治,近者说,远者来,是以春秋上刺王公,下讥卿大夫,而逮士庶人。 宋称人者,亦微者也。 鲁不称人者,自内之辞也。 宿不出主名者,主国主名与可知,故省文,明宿当自首其荣辱也。 微者盟例时,不能专正,故责略之。 此月者,隐公贤君,虽使微者,有可采取,故录也。 ○于宿,音夙,国名。 说,音悦。 逮音代,又大计反。 故省,所景反,后省文皆同。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祭伯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以无所系。 言来也。 〇祭伯,侧界反,五年注放此。 何以不称使? 据凡伯称使。 奔也。 奔者,走也。 以不称使而无事,知其奔。 奔则曷为不言奔? 据齐庆封来言奔。 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言奔,则与外大夫来奔同文,故去奔,明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绝义。 主书者,以罪举,内外皆书者,重乖离之祸也。 当春秋时,废选举之务,置不肖于位,辄退绝之,以生过失,至于君臣忿争出奔,国家之所以昏乱,社稷之所以危亡,故皆录之。 录所奔者为受义者,明当受贤者,不当受恶人也。 祭者,采邑也。 伯者,字也。 天子上大夫字,尊尊之义也。 月者,为下卒也。 当案下例,当蒙上月日不也。 奔例时,一月二事,月当在上。 十言有二者,起十复有二,非十中之二。 〇选,息变反。 肖,音笑。 采,七代反。 ○公子益师卒。 何以不日? 据臧孙辰书日。 〇不日,人实反。 此传皆以日月为例,后放此。 远也。 孔子所不见。 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所见者,谓昭、定、哀巳与父时事也。 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 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 异辞者,见恩有厚薄,义有深浅。 时恩衰义缺,将以理人伦,序人类,因制治乱之法,故于所见之世,恩巳与父之臣尤深。 大夫卒,有罪无罪,皆日录之,丙申,季孙隐如卒是也。 于所闻之世,王父之臣恩少杀,大夫卒,无罪者日录,有罪者不日,略之,叔孙得臣卒是也。 于所传闻之世,高𥘵、曾祖之臣恩浅,大夫卒,有罪无罪皆不日,略之也,公子盖、师无骇卒是也。 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觕,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先详内而后治外,录大略小,内小恶书,外小恶不书。 大国有大夫,小国略称人。 内离会书,外离会不书,见也。 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 内诸夏而外夷狄书,外离会,小国有大夫,宣十一年秋,晋侯会狄于攒函,襄二十三年邾娄劓我来奔是也。 至所见之世,著治大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详,故崇仁义,讥二名,晋魏曼多、仲孙何忌是也。 所以三世者,礼,为父母三年,为祖父母期,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 立爱自亲始,故春秋据哀录隐,上治祖祢。 所以二百四十二年者,取法十二公,天数备足,著治法式。 又因周道始坏,绝于惠、隐之际。 主所以卒大夫者,明君当隐痛之也。 君敬臣则臣自重,君爱臣则臣自尽。 公子者,氏也。 益师者,名也。 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 〇见恩,贤遍反,下见治皆同。 杀,所介反。 粗觕,才古反,又七奴反,说文大也。 诸,夏,户雅反,凡诸夏皆放此。 攒函,才官反,下音咸。 大平,音泰。 期,音基。 齐衰,音咨,本亦作斋。 下七雷反。 尽,津忍反。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凡书会者,恶其虚内,务恃外好也。 古者诸侯非朝时,不得逾竟。 所传闻之世,外离会不书,书内离会者,春秋王鲁,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故略外也。 王者不治夷狄,录戎者,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朝聘会盟,例皆时。 〇恶,乌路反。 好,呼报反。 非朝,直遥反。 凡此字不音者,皆同。 逾竟音境,今本多即作境字,更不音。 所传,直专反,年末相传同。 ○夏,五月,莒人入向。 入者何? 得而不居也。 入者,以兵入也。 巳得其国而不居,故云尔。 凡书兵者,正不得也。 外内深浅皆举之者,因重兵害众,兵动则怨结祸构,更相报偿,伏尸流血无巳时。 诸侯擅兴兵不为大恶者,保伍连帅本有用兵征伐之道,鲁入耜不讳是也。 入例时,伤害多则月。 〇莒音举。 向,舒亮反,国名。 更音庚。 偿,时亮反。 擅,市战反。 ○无骇帅师入极。 无骇者何? 展无骇也。 何以不氏? 据公子遂帅师入耜,氏公子也。 〇骇,户楷反。 贬。 贬,犹损也。 〇贬,彼检反,损也。 曷为贬? 据公子遂俱用兵入耜,不贬也。 疾始灭也。 以下终其身不氏,知贬疾始灭,非但起入为灭。 始灭昉于此乎? 昉,适也。 齐人语。 据传言拨乱世。 ○昉,甫往反,适也。 前此矣。 前此者,在春秋前,谓宋灭郜是也。 〇郜,古报反。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 托始焉尔。 焉尔,犹于是也。 曷为托始焉尔? 据战伐下言托始。 春秋之始也。 春秋托,王者始起所当诛也。 言疾始灭者,诸灭复见不复贬,皆从此取法,所以省文也。 ○复见,扶又反,下不复同。 见音贤徧反。 此灭也,其言入何? 据齐师灭谭不言入。 内大恶,讳也。 明鲁臣子当为君父讳灭例月,不复出月者,与上同月,常案下例,当蒙上月日不。 ○当为,于伪反,下为后背隐同。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后不相犯日者,为后背隐而善桓,能自复为唐之盟。 ○背,音佩。 ○九月,纪履𦈕来逆女。 纪履𦈕者何? 纪大夫也。 以逆女。 不称使,知为大夫。 ○履𦈕,音须,左氏为裂𦈡。 何以不称使? 据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称使。 婚礼不称主人。 为养廉远耻也。 然则曷称? 称诸父兄师友。 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则其称主人何? 辞穷也。 辞穷者何? 无母也。 礼有母,母当命诸父兄师友,称诸父兄师友以行。 宋公无母,莫使命之,辞穷,故自命之。 自命之,则不得不称使。 然则纪有母乎? 曰有。 以不称使,知有母。 有则何以不称母? 据非主人,何不称母通使文? 母不通也。 礼,妇人无外事,但得命诸父兄师友,称诸父兄师友以行耳。 母命不得达,故不得称母通使文,所以远别也。 〇别,彼列反。 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 据伯姫归于宋,不书逆人。 讥。 讥,犹谴也。 〇谴,遣战反。 何讥尔? 讥始不亲迎也。 礼所以必亲迎者,所以示男先女也。 于庙者,告本也。 夏后氏逆于庭,殷人逆于堂,周人逆于户。 〇亲迎,鱼敬反,注及下司先,悉荐反。 始不亲迎昉于此乎? 前此矣。 以惠公妃匹不正,不嫌无前也。 〇妃音配,又芳非反。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 托始焉尔。 焉尔,犹于是也。 曷为托始焉尔? 据纳币不托始。 春秋之始也。 春秋,正夫妇之始也。 夫妇正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和,君臣和则天下治。 故夫妇者,人道之始,王教之端。 内逆女常书,外逆女但疾始。 不常书者,明当先自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故略外也。 〇治,直吏反。 女曷为或称女,或称妇,或称夫人? 女在其国称女,未离父母之辞。 纪履𦈕来逆女是也。 〇未离,力智反,下同。 在涂称妇,在涂见夫,服从之辞。 公子结媵。 陈人之妇是也。 入国称夫人。 入国则尊,尊有臣子之辞,夫人姜氏入是也。 纪无大夫,耆纪履𦈕者,重婚礼也。 月者,不亲迎例月,重录之。 亲迎例时。 ○冬,十月,伯姫归于纪。 伯姫者何? 内女也。 以无所系也。 不称公子者,妇人外成,不得独系父母。 其言归何? 据去父母国也。 妇人谓嫁曰归。 妇人生以父母为家,嫁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明有二归之道。 书者,父母恩录之也。 礼,男之将取,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女之将嫁,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内女归例月,恩录之。 〇取,七住反。 〇纪子伯、莒子盟于密。 纪子伯者何? 无闻焉尔。 言无闻者,春秋有改周受命之制,孔子畏时远害,又知秦将燔诗、书,其说口授相传。 至汉公羊氏及弟子胡母生等乃始记于竹帛,故有所失也。 ○纪子伯,左氏作子帛。 远,于万反。 燔,扶元反。 母,音无。 〇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夫人子氏者何? 隐公之母也。 以不书葬。 何以不书葬? 据姒氏书葬。 〇姒,音似。 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 据巳去即位。 〇去,起吕反。 子将不终为君,故母亦不终为夫人也。 时隐公屈卑其母,不以夫人礼葬之,以妾礼葬之,以卑下桓母,无终为君之心,得事之宜,故善而不书葬,所以起其意而成其贤。 子者,姓也。 夫人以姓配号,义与仲子同。 书薨者,为隐公恩录,痛之也。 日者,恩录之,公夫人皆同例也。 〇下,遐嫁反。 ○郑人伐卫。 书者,与入向同。 侵伐围入例皆时。 三年春,王二月二月、三月皆有王者,二月,殷之正月也;三月,夏之正月也。 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统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礼乐,所以尊先圣,通三统,师法之义,恭让之礼,于是可得而观之。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 诸言何以书者,问主书。 记异也。 异者,非常可怪。 先事而至者,是后卫州吁弑其君完,诸侯初僭,鲁隐系获公子翚,进謟谋。 〇杀其,申志反,下杀其君同。 翚,许韦反。 謟,𠡠检反。 日食则曷为或日或不日? 或言朔,或不言朔? 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 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是也。 此象君行外强内虚,是故日月之行无迟疾,食不失正朔也。 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后。 失之前者,朔在前也;谓二日食,己巳日有食之是也。 此象君行暴急,外见畏,故日行疾,月行迟,过朔乃食,失正朔于前也。 失之后者,朔在后也。 谓晦日食。 庄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 此象君行懦弱见陵,故日行迟,月行疾,未至朔而食,失正朔于后也。 不言月食之者,其形不可得而睹也,故疑言日有食之。 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不传天下异者,从王内录可知也。 〇懦,乃乱反,又乃卧反。 〇三月庚戌,天王崩。 平王也。 何以不书葬? 据书,葬桓王。 天子记崩不记葬,必其时也。 至尊无所屈也。 诸侯记卒记葬,有天子存,存在。 不得必其时也。 设有王后崩,当越绋而奔丧,不得必其时,故恩录之。 〇绋音弗。 曷为或言崩,或言薨? 天子曰崩,大毁坏之辞。 诸侯曰薨,小毁坏之辞。 大夫曰卒,卒,犹终也。 士曰不禄不禄、无禄也,皆所以别尊卑也。 葬不别者,从恩杀略也。 书崩者,为天下恩,痛王者也。 记诸侯卒葬者,王者亦当加之以恩礼,故为恩录。 〇以别,彼列反,下同。 恩杀,所界反。 为天,于伪反,下故为王、为传所为同。 〇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尹氏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以尹氏立王子朝也。 〇尹氏,左氏作君氏。 朝,如字。 其称尹氏何? 据,宰渠氏。 官。 刘卷卒名。 〇卷,音权。 贬。 曷为贬? 据俱卒也。 讥世卿。 世卿者,父死子继也。 贬去名,言氏者,起其世也,若曰世世尹氏也。 〇去,起吕反。 世卿,非礼也。 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 卿大夫任重职大,不当世为其秉政。 久恩德广大,小人居之,必夺君之威权。 故尹氏世立王子朝,齐崔氏世弑其君光。 君子疾其末则正其本。 见讥于卒者,亦不可造次无故驱逐,必因其过卒绝之。 明君案见劳授赏,则众誉不能进无功;案见恶行诛,则众谗不能退无罪。 ○见讥,贤徧反,下同。 造,七报反。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 据原仲不卒。 天王崩,诸侯之主也。 时天王崩,鲁隐往奔丧。 尹氏主傧赞,诸侯与隐交接而卒,恩隆于王者,则加礼录之,故为隐恩录痛之。 日者,恩录之,明当有恩礼。 〇秋,武氏子来求赙。 武氏子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其称武氏子何? 据宰渠氏官。 仍叔不称氏,尹氏不称子。 讥。 何讥尔? 父卒,子未命也。 时虽世大夫,缘孝子之心,不忍便当父位,故顺古先试一年,乃命于宗庙。 武氏子父新死,未命而便为大夫,薄父子之恩,故称氏,言子,见未命以讥之。 何以不称使? 据南季称使。 当丧未君也。 当丧,谓天子也。 未君者,未三年也。 未可居君位称使也,故绝正其义,与毛伯同。 武氏子来求赙,何以书? 不但言何以书者,嫌以主覆问上所以说二事,不问求赙。 〇覆,芳服反。 讥。 何讥尔? 丧事无求,求赙非礼也,主为求赙书也。 礼本为有财者制,有则送之,无则致哀而巳。 不当求,求则皇皇伤孝子之心。 盖通于下。 云尔者,嫌天子财多不当求,下财少可求,故明皆不当求之。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不言薨者,春秋王鲁,死当有王文。 圣人之为文辞孙顺,不可言崩,故贬外言卒,所以褒内也。 宋称公者,殷后也。 王者封二王后,地方百里,爵称公,客待之而不臣也。 诗云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是也。 ○孙,音逊。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未,葬宋缪公。 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 不及时而日,渴葬也。 不及时,不及五月也。 礼,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 大夫三月而葬,同位至。 士逾月,外姻至。 孔子曰: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 渴,喻急也。 乙未,葬齐孝公是也。 ○宋缪公,音穆,左氏作穆,凡此后放此。 首,手又反。 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 慢葬,不能以礼葬也。 八月葬蔡宣公是也。 过时而日,隐之也。 隐,痛也。 痛贤君不得以时葬,丁亥,葬齐桓公是也。 过时而不日,谓之不能葬也。 解缓不能以时葬。 夏四月葬卫桓公是也。 〇解,古邂反,又古卖反。 当时而不日,正也。 六月,葬陈惠公是也。 〇当时,下浪反,又如字,下同。 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 此当时,何危尔? 宣公谓缪公曰:以吾爱与夷,则不若爱女;以为社稷宗庙主,则与夷不若女。 盍终为君矣。 与夷者,宣公之子。 缪公者,宣公之弟。 ○与夷,如字,又音余。 凡人名字及地名之类,皆放首音,借假字则时复重出。 爱女音汝,下及注同。 盍终,户腊反,四年传同。 宣公死,缪公立。 缪公逐其二子。 庄公冯与左师勃左师,官。 勃,名也。 ○冯,皮冰反。 曰:尔为吾子,生毋相见,死毋相哭。 所以远绝之。 〇生毋,音无,下同。 与夷复曰:复报。 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 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将致国乎与夷,此非先君之意也。 且使子而可逐,则先君其逐臣矣。 缪公曰:先君之不尔逐可知矣。 尔,女也。 可知者,欲使我反国。 吾立乎此摄也,暂摄行君事,不得传与子也。 谦辞。 ○传与,直专反,下音与。 终致国乎与夷。 庄公冯弑与夷,冯与督共弑殇公,在桓二年。 危之于此者,死乃反国,非至贤之君,不能不争也。 ○冯弑,音试,注同。 争,争斗之争。 故君子大居正。 明修法守正,最计之要者。 宋之祸,宣公为之也。 言死而让,开争原也。 缪公亦死而让,得为功者,反正也。 外小恶不书,录渴隐者,明诸侯卒,王者当加恩意,夏劳其国,所以哀死闵患也。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耜,取牟娄。 牟娄者何? 耜之邑也。 以上有伐耜。 ○牟,武侯反。 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 据楚子伐宋取彭城不书。 疾始取邑也。 外小恶不书,以外见疾始,著取邑以自广大,比于贪利差为重,故先治之也。 内取邑常书,外但疾始不常书者,义与上逆女同。 不传托始者,前此有灭,不嫌无取邑,当托始明,故省文也。 取邑例时。 〇见疾,贤徧反,年末见众同。 差,初卖反。 ○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 曷为以国氏? 据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氏、公子。 〇弑其,申志反。 弑字从式,杀字从殳,不同也。 君父言弑,积渐之名也。 臣子云杀,卑贱之意也。 字多乱,故时复音之可知,则不重出也。 完音九。 当国也。 与叚同义。 日者,从外赴辞以贼闻例。 〇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遇者何? 不期也。 一君出,一君要之也。 古者有遇礼,为朝天子,若朝罢朝,卒相遇于涂,近者为主,远者为宾。 称先君以相接,所以崇礼让,绝慢易也。 当春秋时,出入无度,祸乱奸宄,多在不虞,无故卒然相要,小人将以生心,故重而书之,所以防祸原也。 言及者,起公要之,明非常遇也。 地者,重录之。 遇例时。 ○要之,一遥反,注同。 易,以豉反。 〇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翚者何? 公子翚也。 以入桓称公子。 何以不称公子? 贬。 曷为贬? 据叔老会郑伯伐许不贬。 与弑公也。 弑者,杀也。 臣弑君之辞,以终隐之篇贬,知与弑公也。 ○与弑,音预,下及注同。 其与弑公奈何? 公子翚謟乎隐公,謟,犹佞也。 谓隐公曰:百姓安子,诸侯说子,盍终为君矣。 隐曰:吾否。 否,不也。 ○说音悦。 吾使修涂裘,吾将老焉。 涂裘者,邑名也。 将老焉者,将辟桓居之以自终也。 故南面之君,势不可复为臣,故云尔。 不以成公意者,隐本为桓守国,国邑皆桓之有,不当取以自为也。 〇将辟,音避,今本多即作辟字,后不更音。 复,扶又反。 本为,于伪反,下自为、传吾为皆同。 公子翚恐若其言闻乎桓,于是谓桓曰:吾为子口隐矣。 口,犹口语相发动也。 隐曰:吾不反也。 桓曰:然则奈何? 曰:请作难,难,兵难也。 〇难,乃旦反,注同。 弑隐公谥者,传家所加。 于钟巫之祭焉。 弑隐公也。 钟者,地名也。 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 男曰觋,女曰巫。 传道此者,以起淫祀之无福。 〇祷解,丁老反,或丁报反;下古卖反,又古买反。 觋,户狄反。 〇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其称人何? 据晋杀大夫里克,俱弑君贼不称人。 〇濮,音卜,一音剥。 讨贼之辞也。 讨者,除也。 明国中人人得讨之,所以广忠孝之路。 书者,善之也。 讨贼例时,此月者,久之也。 〇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晋者何? 公子晋也。 以下有卫侯晋卒,又言立。 立者何? 立者不宜立也。 诸侯立不言立,此独言立,明不宜立之辞。 其称人何? 据尹氏立王子朝也。 众立之之辞也。 晋得众国中人,人欲立之。 然则孰立之? 石碏立之。 石碏立之,则其称人何? 据尹氏立王子朝,不称人。 〇碏,七略反,一音七洛反。 众之所欲立也。 众虽欲立之,其立之非也。 凡立君为众,众皆欲立之,嫌得立无恶,故使称人,见众言立也。 明下无废上之义,听众立之,为立篡也。 不刺嗣子失位者,时未当丧,典主得权重也。 月者,大国篡例月,小国时、立、纳、入皆为篡。 卒日葬月达,于春秋为大国例主,书,从受位也。 〇篡,初患反。 五年春,公观鱼于棠。 何以书? 讥。 何讥尔? 远也。 公曷为远而观鱼? 据浚洙也。 ○观鱼,左氏作矢鱼。 浚,思俊反。 洙,常朱反。 登来之也。 登读言得来。 得来之者,齐人语也。 齐人名求得为得来。 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登来,依注登音得。 百金之鱼,公张之。 解言登来之意也。 百金,犹百万也。 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万钱矣。 张谓张罔罟。 障谷之属也。 〇罟,音古。 鄣,之尚反,又音章。 登来之者何? 弟子未解其言大小缓急,故复问之。 ○解,户买反,或佳买反。 故复,扶又反,下不得复同。 美大之之辞也。 其言大而急者,美大多得利之辞也。 实讥张鱼,而言观讥远者,耻公去南面之位,下与百姓争利匹夫无异,故讳使若以远观为讥也。 诸讳主书者,从实也。 观例时,从行贱略之。 棠者何? 济上之邑也。 济者,四渎之别名。 江、河、淮、济为四渎。 〇济,上,子礼反,注同,济水之上。 〇夏四月,葬卫桓公。 〇秋,卫师入盛。 曷为或言率师,或不言率师? 将尊师众称某率师,将尊者,谓大夫也。 师众者,满二千五百人以上也。 二千五百人称师,无骇率师入极是也。 礼,天子六师,方伯二师,诸侯一师。 ○入盛,音成,左氏作郕。 将尊,子匠反,注及下皆同。 将尊师少称将,师少者不满二千五百人也。 卫孙良夫伐𪪞,咎如是也。 〇咎音羔。 将卑师众称师,将卑者,谓士也。 卫师入盛是也。 将卑师少称人。 郑人伐卫是也。 君将不言率师,书其重者也。 分别之者,责元帅因录功,恶有小大,救徐,从王伐郑是也。 〇分别,彼列反。 元率,所类反,本又作帅。 〇九月,考仲子之宫。 考宫者何? 考犹入室也。 始祭仲子也。 考,成也。 成仲子之宫庙而祭之,所以居其鬼神,犹生人入宫室,必有饮食之事。 不就惠公庙者,妾母卑,故虽为夫人,犹特庙而祭之。 礼,妾庙子死则废矣。 不言立者,得变礼也。 加之者,宫庙尊卑共名,非配号称之辞,故加之以绝也。 桓未君,则曷为祭仲子? 据无子不庙也。 隐为桓立,故为桓祭其母也。 然则何言尔? 成公意也。 尊桓之母为立庙,所以彰桓当立,得事之宜,故善而书之,所以起其意,成其贤也。 〇隐为,于伪反,下注同。 初献六羽。 初者何? 始也。 六羽者何? 舞也。 持羽而舞。 初献六羽,何以书? 讥。 何讥尔? 讥始僭诸公也。 僭,齐也。 下傚上之辞。 〇傚,户教反。 六羽之为僭奈何? 天子八佾,佾者,列也。 八人为列,八八六十四人。 法八风。 〇佾音逸,列也。 诸公六,八人为列,六六三十六人,法六律。 诸侯四。 四人为列四四十六人法四时。 诸公者何? 诸侯者何? 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余大国称侯,大国,谓百里也。 小国称伯、子、男。 小国谓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天子三公者何? 天子之相也。 相,助也。 〇之相,息亮反,注及下同。 天子之相则何以三? 据经但有祭公、周公。 自陜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 陜者,盖今弘农陜县是也。 礼,司马主兵,司徒主教,司空主土。 春秋拨乱,世以绌陟为本,故举绌陟以所主者言之。 〇陜,失冉反,何云弘农,陜县也。 一云当作郏,古洽反,王城郏鄏。 邵公,上照反,又作召,音同。 绌,𠡠律反。 始僭诸公昉于此乎? 前此矣。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 僭诸公犹可言也,僭天子不可言也。 传云尔者,解不托始也。 前僭八佾于惠公庙,大恶不可言也,还从僭六羽议。 本所当托者,非但六也,故不得复传上也。 加初者,以为常也。 献者,下奉上之辞。 不言六佾者,言佾则干舞在其中,明妇人无武事,独奏文乐。 羽者,鸿羽也,所以象文德之风化疾也。 夫乐本起于和顺,和顺积于中,然后荣华发于外,是故八音者,德之华也;歌者,德之言也;舞者,德之容也。 故听其音可以知其德,察其诗可以达其意,论其数可以正其容。 荐之宗庙足以享鬼神,用之朝廷足以序群臣,立之学官足以恊万民。 凡人之从上教也,皆始于音,音正则行正,故闻宫声,则使人温雅而广大,闻商声则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声,则使人恻隐而好仁,闻征声则使人整齐而好礼,闻羽声,则使人乐养而好施。 所以感荡血脉,通流精神,存宁正性,故乐从中出,礼从外作也。 礼乐接于身,望其容而民不敢慢,观其色而民不敢争。 故礼乐者,君子之深教也,不可须臾离也。 君子须臾离礼,则暴慢袭之;须臾离乐,则奸邪入之。 是以古者天子诸侯雅乐钟磬未曾离于庭,卿大夫御琴瑟未曾离于前,所以养仁义而除淫辟也。 鲁诗传曰:天子食日举乐,诸侯不释县,大夫士日琴瑟。 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 未制作之时,取先王之礼乐宜于今者用之。 尧曰大章,舜曰箫韶,夏曰大夏,殷曰大护,周曰大武,各取其时民所乐者名之。 尧时民乐其道章明也。 舜时民乐其修绍尧道也。 夏时民乐大其三圣相承也。 殷时民乐大其护巳也。 周时,民乐其伐讨也。 盖异号而同意,异歌而同归。 失礼。 鬼神例日,此不日者,嫌独考宫以非礼书,故从未言初可知。 〇夫乐,音扶,发句之端放此。 朝廷,徒佞反。 好义,呼报反,下同。 征,张里反。 施,式豉反。 争,争斗之争,离也,力智反,下同。 邪,似嗟反。 未曾,在能反。 下同。 淫辟,匹亦反。 县,音玄。 治定,直吏反。 韶,常昭反。 夏日,户雅反,下同。 护,户故反。 纣,直久反。 〇邾娄人、郑人伐宋。 邾娄,小国,序上者,主会也。 〇螟何以书? 记灾也。 灾者,有害于人物,随事而至者。 先是隐公张百金之鱼,设苛令急法,以禁民之所致。 ○螟,亡丁反,虫食苗心。 苛音河。 〇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𫸩卒日者,隐公贤君,宜有恩礼于大夫。 益师始见法,无骇有罪,据侠又未命也,故独得于此日。 〇𫸩,苦侯反。 见,贤徧反。 〇宋人伐郑,围长葛。 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 据伐于余丘不言围。 强也。 至邑虽围,当言伐,恶其强而无义也。 必欲为得邑,故如其意言围也。 所以不知郑强者,公以楚师伐宋围缗,不言强也。 〇强,渠羌反,下同。 恶,乌路反。 六年春,郑人来输平。 输平者何? 输平犹堕成也。 何言乎堕成? 据翚会诸侯伐郑后,未道平也,何道堕成? 〇输平,式朱反,堕也,左氏作渝平。 堕,许规反。 败其成也。 翚伐郑后巳相与平,但外平不书,故云尔。 曰:吾成败矣,吾,鲁也。 吾与郑人末有成也。 末,无也。 此传发者,解郑称人为共国辞。 吾与郑人则曷为末有成? 据无战伐之文。 狐壤之战,隐公获焉。 时与郑人战于狐壤,为郑所获。 〇壤,如丈反。 然则何以不言战? 战者,内败文也。 据鞍战君获,言师败绩。 讳获也君获不言师败绩,故以输平,讳也。 与鞍战辟内败文异。 战例时,偏战日,诈战月。 不日者,郑诈之。 不月者,正月也,见隐终无奉正月之意。 不地者,深讳也。 使若实输平,故不地也。 称人,共国辞者,嫌来输平,独恶郑,明郑擅获诸侯,鲁不能死难,皆当绝之。 ○见,贤徧反。 恶,乌路反。 难,乃旦反。 〇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秋七月。 此无事,何以书? 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首,始也。 时,四时也。 过,历也。 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 历一时无事,则书其始月也。 ○艾,王盖反。 首时过则何以书? 据无事也。 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 明王者,当奉顺四时之正也。 尚书曰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是也。 有事不月者,人道正则天道定矣。 〇编,必连反,字林声类皆布千反,一音甫连反。 昊,户老反。 〇冬,宋人取长葛。 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 久也。 古者师出不逾时,今宋更年取邑,久暴师苦众居外,故书以疾之。 不系郑举伐者,明因上伐围取也。 〇更,音庚。 暴,步卜反。 七年春,王三月,叔姫归于纪。 叔姬者,伯姬之媵也。 至是乃归者,待年父母国也。 妇人八岁备数,十五从嫡,二十承事君子。 媵贱书者,后为嫡,终有贤行。 纪侯为齐所灭,纪季以酅入于齐,叔姫归之,能处隐约,全竟妇道,故重录之。 〇从适,丁历反,本亦作嫡,下同。 贤行,下孟反,下异行同。 酅,户圭反。 滕侯卒。 何以不名? 据蔡侯考父卒名。 微国也。 小国,故略不名。 微国则其称侯何? 据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 不嫌也。 滕侯卒。 不名。 下常称子,不嫌称侯为大国。 春秋贵贱不嫌同号,贵贱不嫌者,通同号称也。 若齐亦称侯,滕亦称侯,微者亦称人,贬亦称人,皆有起文,贵贱不嫌同号是也。 〇号称,尺证反。 美恶不嫌同辞。 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皆有起文,美恶不嫌,同辞是也。 滕,微国,所传闻之出,未可卒,所以称侯而卒者,春秋王鲁,托隐公以为始受命王。 滕子先朝隐公,春秋褒之以礼,嗣子得以其禄祭,故称侯见其义。 〇恶,乌路反,又如字,注同。 传,直专反。 见,贤徧反。 〇夏,城中丘。 中丘者何? 内之邑也。 城中丘何以书? 上问中丘者何? 指问邑也,故因言何以书,嫌但问书中丘,故复言城中丘何以书也。 ○复,扶又反。 以重书也。 以功重,故书也。 当稍稍补完之,至令大崩弛坏败,然后发众城之。 猥苦百姓,空虚国策,故言城,明其功重,与始作城无异。 城邑例时。 〇令,力呈反。 弛,户尔反,又式氏反。 〇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其称弟何? 据诸侯之子称公子。 母弟称弟,母兄称兄。 母弟,同母弟。 母兄,同母兄。 不言同母,言母弟者,若谓不如为如矣,齐人语也。 分别同母者,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质家亲亲,明当亲厚,异于群公子也。 聘者,问也。 来聘书者,皆喜内见聘事也。 古者诸侯朝,罢朝聘,为慕贤考礼,一法度,尊天子。 不言聘公者,礼,聘受之于大庙,孝子谦不敢以已当之,归美于先君,且重宾也。 〇别,彼列反。 大庙,音泰,下同。 〇秋,公伐邾娄。 〇冬,天王使凡伯来聘,书者,喜之也。 古者诸侯有较德殊风异行,天子聘问之,当北面称臣,受之于大庙,所以尊王命,归美于先君,不敢以己当之。 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凡伯者何? 上言聘,此言伐,嫌其异,故执不知问。 天子之大夫也。 此聘也,其言伐之何? 据出聘与郊柳异,不得言伐也。 问伐加之者,辟问轻重两举之。 执之也。 执之则其言伐之何? 据执季孙隐如不言伐。 大之也。 尊大王命,责当死位,故使与国同。 曷为大之? 据王子突,系诸人。 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 因地不接京师,故以中国正之。 中国者,礼义之国也。 执者,治文也。 君子不使无礼义,制治有礼义,故绝不言执。 正之言伐也。 执天子大夫而以中国正之者,执中国尚不可,况执天子之大夫乎? 所以降夷狄,尊天子为顺辞。 其地何? 据执季孙隐如不地。 大之也。 顺上伐文,使若楚丘为国者,犹庆父伐于余丘也。 不地以卫者,天子大夫衔王命至尊,顾在所诸侯有出入所在赴其难,当与国君等也。 录以归者,恶凡伯不死位,以辱王命也。 ○难,乃旦反。 恶,乌路反。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宋公字上者,时卫侯要宋公,使不虞者为主,明当戒慎之无主者,遇在其间,置上则嫌为事出,置下则嫌无天法,可以制月,文不可施也。 〇要,一遥反。 为事,于伪反,下欲为鲁、为小国、为桓并年末注皆同。 〇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 宛者何? 郑之微者也。 邴者何? 郑汤沐之邑也。 天子有事于泰山,诸侯皆从。 泰山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焉。 有事者巡守,祭天告至之礼也。 当沐浴絜齐以致其敬,故谓之汤沐邑也,所以尊待诸侯而共其费也。 礼,四井为邑,邑方二里。 东方二州,四百二十国,凡为邑广四十里,袤四十二里,取足舍止共槁榖而巳。 归邴书者,甚恶郑伯无尊事天子之心,专以汤沐邑归鲁,背叛当诛也。 录使者,重尊汤沐邑也。 王者所以必巡守者,天下虽平,自不亲见,犹恐远方独有,不得其所,故三年一使三公绌陟,五年亲自巡守。 巡犹循也,守犹守也。 循行守视之辞。 亦不可国至人见为烦扰,故至四岳,足以知四方之政而巳。 尚书曰: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 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如初。 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还至嵩,如初礼。 归格于祢祖,用特是也。 〇宛,于阮反,人名也,一音乌卵反,又乌勉反。 邴,彼命反,又音丙,郑邑,左氏作祊。 从,才用反。 巡守,手又反,本又作狩,下除犹守、守视以外同。 絜齐,侧皆反,本多即作齐字,后放此,更不音。 而共音恭,下同。 费,芳味反。 广,古圹反。 袤,音茂。 槁,古老反。 甚恶,乌路反,下同。 背,步内反。 使,所吏反。 行,下孟反。 量,音亮。 贽,音至。 嵩,夙忠反。 格,本又作假,同,古百反。 祢,乃礼反,本又作艺。 庚寅,我入邴。 其言入何? 据上书归取邑巳,明无事复书入也。 〇复书,扶又反,下故复同。 难也。 入者,非巳至之文,难辞也。 此鲁受邴,与郑同罪,当诛,故书入,欲为鲁见重难辞。 〇难也,乃旦反,一音如字,注及下同。 见重,贤编反,下同。 其日何? 据取邑不日。 难也。 以归后,乃日也。 言时重难,不可即入,至此日乃入。 其言我何? 据吴伐我,以吴伐故言我。 言我者,非独我也,自入邑,不得言我,有他人在其中,乃得言我,故能起其非独我。 齐亦欲之。 时齐与郑、鲁比聘会者亦欲得之,故以非独我起齐恶,齐恶起则鲁蒙欲邑,见于恶愈矣。 ○夏,六月,已亥,蔡侯考父卒。 〇辛亥,宿男卒宿本小国,不当卒,所以卒而日之者,春秋王鲁,以隐公为始受命王,宿男先与隐公交接,故卒褒之也。 不名、不书葬者,与微者盟功薄,当褒之为小国,故从小国例。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〇八月,葬蔡宣公。 卒何以名? 而葬不名? 卒从正,卒当赴告天子。 君前臣名,故从君臣之正义言也。 而葬从主人。 至葬者有常月可知。 不赴告天子,故自从蔡臣子辞称公。 卒何以日? 而葬不日? 卒赴赴天子也。 缘天子闵伤,欲其知之,又臣子疾痛,不能不具以告。 而葬不告不告天子也。 发传于葬者,从正也。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 公曷为与微者盟? 据与齐高傒盟讳之。 〇包来,左氏作浮来。 傒音兮。 称人,则从不疑也。 从者,随从也,实莒子也。 言莒子,则嫌公行微不肖,诸侯不肯随从公盟,而公反随从之,故使称人,则随从公不疑矣。 隐为桓立,狐壤之战不能死难,又受汤沐邑,卒无廉耻,令翚有缘谄,为桓所疑,故著其不肖,仅能使微者随从之耳。 盖痛录隐所以失之,又见获受邑,皆讳不明,因与上相起也。 〇行,户孟反。 难,乃旦反。 令,力呈反。 仅,其靳反。 〇螟先是,有狐壤之战,中丘之役,又受邴田烦扰之应。 〇应,应对之应。 〇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此展无骇也,何以不氏? 据公子𫸩卒,氏公子,疾始灭也,故终其身不氏。 嫌上贬主起入为灭,不为疾始,故复为疾始灭,终身贬之,足见上贬为疾始灭。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〇三月癸酉,大雨震电。 何以书? 记异也。 何异尔? 不时也。 震雷电者,阳气也。 有声名曰雷,无声名曰电。 周之三月,夏之正月,雨当水雪杂下,雷当闻于地中,其雉雊电未可见,而大雨震电,此阳气大失其节,犹隐公久居位不反于桓,失其宜也。 日者,一日之中也。 凡灾异,一日者日,历日者月,历月者时,历时者加。 自文为异。 发于九年者,阳数可以极,而不还国于桓之所致。 〇震电,徒练反。 雊,古豆反。 见,贤徧反。 〇庚辰,大雨雪。 何以书? 记异也。 何异尔? 倜甚也。 倜,始怒也。 始怒甚,犹大甚也。 盖师说以为平地七尺雪者,盛阴之气也。 八日之间,先示隐公以不宜久居位,而继以盛阴之气大怒,此桓将怒而弑隐公之象。 〇雨,于付反。 倜甚,天叔反,始也。 大甚音泰。 〇侠卒。 侠者何? 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以无氏而卒,亡也。 未命,所以卒之者,赏疑从重。 无氏者,少略也。 〇侠卒,音恊,榖梁云所侠。 少,诗照反。 ○夏,城郎。 〇秋七月。 〇冬,公会齐侯于邴。 〇于邴,左氏作防。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月者,隐前为郑所获,今始与相见,故危录内明君子当犯而不校也。 ○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此公子翚也,何以不称公子? 据楚公子婴齐贬,后复称公子。 〇复,扶又反,又音服。 贬。 曷为贬? 隐之罪人也,故终隐之篇贬也。 嫌上一贬可移于他事者,故终隐之篇贬之,明为隐贬,所以起隐之罪人也。 〇明为,于伪反,下先为同。 〇六月壬戍,公败宋师于菅。 〇公败,必迈反。 凡临佗曰败,皆同此音。 菅,古颜反。 辛未,取郜。 〇郜,古报反。 辛巳,取防。 取邑不日,此何以日? 据取阚不日也。 〇阚,苦暂反。 一月而再取也。 欲起一月而再取,故日。 何言乎一月而再取? 据取漷东田及沂西田,亦一月再取两邑,不日。 〇漷,火号反,又音郭。 沂,鱼依反。 甚之也。 甚鲁因战,见利生事,利心数动。 〇数,所角反。 内大恶讳,此其言甚之何? 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 明取邑为小恶,一月再取,小恶中甚者耳,故书也。 于内大恶讳,于外大恶书者,明王者起,当先自正,内无大恶,然后乃可治诸夏大恶,因见臣子之义,当先为君父讳大恶也。 内小恶书,外小恶不书者,内有小恶,适可治诸夏大恶,未可治诸夏小恶,明当先自正,然后正人。 小恶不讳者,罪薄耻轻。 败宋师日者,见结日偏战也。 不言战者,托王于鲁,故不以敌辞言之,所以强王义也。 〇见,贤徧反,下同。 ○秋,宋人、卫人入郑、〇宋人、蔡人、卫人伐载。 郑伯伐取之。 其言伐取之何? 据国言灭,邑言取,又徐人取舒,不言伐。 易也。 其易奈何? 因其力也。 因谁之力? 因宋人、蔡人、卫人之力也载属,为上三国所伐,郑伯无仁心,因其困而灭之。 易君取邑,故言取。 欲起其易,因上伐力,故同其文言伐,就上载言取之也。 不月者,移恶上三国。 〇易,以豉反,下及注同。 属音烛,适也。 〇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盛日者,盛,鲁同姓,于隐篇再见入者,明当忧录之。 〇入盛,左氏作郕,后皆放此。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其言朝何? 据内言如:诸侯来曰朝,大夫来曰聘,传言来者,解内外也。 春秋王鲁,王者无朝诸侯之义,故内适外言如,外适内言朝聘,所以别外尊内也。 不言朝公者,礼,朝受之于大庙,与聘同义。 ○别,彼列反。 其兼言之何? 据邓榖来朝,不兼言朝。 微国也略小国也。 称侯者,春秋托隐公,以为始受命王,滕、薛先朝隐公,故褒之,巳于仪父见法。 复出滕、薛者,仪父盟功浅,滕、薛朝功大,宿与微者盟功尤小,起行之当各有差也。 滕序上者,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质家亲亲,先封同姓。 〇见法,贤徧反,年末注同。 复出,扶又反,下文不复、注故复同。 ○夏五月,公会郑伯于祁黎〇祁黎,祁,音巨之反,又上之反。 黎音力兮反,又力私反,左氏作时来。 ○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日者,危录隐公也。 为弟守国,不尚推让,数行不义,皇天降灾,謟臣进谋,终不觉悟。 又复搆怨入许,危亡之衅,外内并生,故危录之。 ○为弟,于伪反,年末注同。 数,所角反。 衅,许靳反。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何以不书葬? 据庄公书葬。 隐之也。 何隐尔? 弑也。 为桓公所弑。 〇弑,申志反,注及下并同。 弑则何以不书葬? 据桓公书葬。 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 道春秋通例与文武异。 子沈子曰: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雠,非子也。 葬,生者之事也。 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不系乎臣子也。 子沈子后师。 明说此意者,明臣子不讨贼,当绝君丧,无所系也。 沈子称子冠氏上者,著其为师也。 不但言子曰者,辟孔子也。 其不冠子者,他师也。 〇冠氏,古乱反,下同。 公薨何以不地? 据庄公薨于路寝。 不忍言也。 不忍,言其僵尸之处。 〇僵,居良反。 处,昌虑反。 隐何以无正月? 据六年输平不月。 隐将让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 嫌上诸成公意适可见始让不能见终故复为终篇去正月明隐终无有国之心但桓疑而弑之公薨主书者为臣子恩痛之他国自从王者恩例录也〇去起吕反春秋公羊卷第一经传叁阡壹佰陆拾肆字。 注:壹万贰拾肆字。 音义:贰阡壹佰贰拾字。 余氏刊于万卷堂。 发布时间:2025-04-18 12:44:3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