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春秋公羊经传解诂桓公第二 内容: 何休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 据庄公不言即位。 〇继弑,申志反,注皆同,二年放此。 如其意也。 弑君欲即位,故如其意以著其恶。 直而不显,讳而不盈。 桓本贵当立,所以为篡者,隐权立,桓北面君事隐也。 即者,就也。 先谒宗庙,明继祖也。 还之朝,正君臣之位也。 事毕而反凶服焉。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 桓公会皆月者,危之也。 桓弑贤君,篡慈兄,专易朝宿之邑,无王而行,无仁义之心,与人交接,则有危也,故为臣子忧之。 不致之者,为下去王,适足以起无王,未足以见无王罪之深浅,故复夺臣子辞,成诛文也。 ○为下,于伪反,下为告同。 去,起吕反。 见,贤徧反。 故复,扶又反,下同。 ○郑伯以璧假许田。 其言以璧假之何? 据实假不当持璧也。 易之也。 易之则其言假之何? 为恭也。 为恭孙之辞,使若暂假借之辞。 ○孙,音逊。 曷为为恭? 据取邑不为恭敬辞。 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 许田者何? 地皆不得专,而此独为恭辞,疑非凡邑,故更问之。 鲁朝宿之邑也。 诸侯时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 时朝者,顺四时而朝也。 缘臣子之心,莫不欲朝朝莫夕。 王者与诸侯别治,势不得自专朝,故即位比年使大夫小聘,三年使上卿大聘,四年又使大夫小聘,五年一朝。 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 孝经曰: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 尚书曰: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是也。 宿者,先诫之辞。 古者天子邦畿千里,远郊五百里。 诸侯至远郊,不敢便入,必先告至,由,如他国至竟而假涂也。 皆所以防未然,谨事上之敬也。 王者以诸侯远来朝,亦加殷勤之礼以接之,为告至之须,当有所住止,故赐邑于远郊。 其实天子地,诸侯不得专也。 桓公无尊事天子之心,专以朝宿之邑与郑皆叛,当诛,故深讳,使若暂假借之者。 不举。 假为重复举上会者,方讳言许田不举会,无以起,从鲁假之也。 ○朝朝,上如字,下直遥反。 莫音暮。 治,直吏反。 背叛,音佩。 凡背叛之类皆放此。 此鲁朝宿之邑也,则曷为谓之许田? 讳取周田也。 讳取周田,则曷为谓之许田? 系之许也。 曷为系之许? 近许也。 此邑也,其称田何? 田多邑少称田,邑多田少称邑。 分别之者,古有分土,无分民,明当察民多少,课功德。 ○近,附近之近。 别,彼列反。 〇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〇越,本亦作粤,音同。 〇秋,大水。 何以书? 记灾也。 灾伤二榖以上书灾也。 经曰秋,大水,无麦苗,传曰待无麦,然后书无苗是也。 先是桓篡隐,百姓痛伤悲哀之心,既蓄积而复专易朝宿之邑,阴逆而与怨气并之所致。 〇以上,时掌反,凡言以上皆放此。 蓄,𠡠六反。 ○冬十月。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 贤者不名,故孔父称字。 督,未命之大夫,故国氏之。 及者何? 以公夫人言及,仲子微,不得及君,上下大夫言及,知君尊亦不得及臣,故问之。 累也。 累累从君而死,齐人语也。 弑君多矣,舍此无累者乎? 曰:有。 仇牧、荀息皆累也。 舍仇牧、荀息无累者乎? 曰:有。 叔仲惠伯是也。 ○舍此,音舍,下同。 有则此何以书? 贤也。 何贤乎孔父? 据叔仲。 惠伯不贤。 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以称字见先君死。 〇见先,贤遍反,下形见、目见、斥见、见恩并同,下悉荐反。 其义形于色奈何? 督将弑殇公,孔父生而存,则殇公不可得而弑也,故于是先攻孔父之家。 大夫称家父者,字也。 礼,臣死,君字之。 以君得字之,知先攻孔父之家。 〇殇,式羊反。 殇公知孔父死,巳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 趋,走也。 传道此者,明殇公知孔父贤而不能用,故致此祸。 设使殇公不知孔父贤,焉知孔父死己必死? 设使鲁庄公不知季子贤,焉知以病召之? 皆患安存之时,则轻废之急,然后思之,故常用不免。 ○死焉,于虔反,注同。 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内有其义,而外形见于颜色。 孔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是也。 重道义。 形于色者,君子乐道人之善。 言及者,使上及其君。 若附大国以名通,明当封为附庸,不绝其祀,所以重社稷之臣也。 督不氏者,起冯当国,不举冯弑为重者,缪公废子而反国得正,故为之讳也。 不得为让者,死乃反之,非所以全其让意也。 〇难,乃旦反。 严,鱼检反,本又作俨。 重,直用反。 故为,于伪反。 传为隐讳,下注不为讳、为后同。 〇滕子来朝。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 目,见也。 斥见其恶,言成宋乱。 远也。 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所以复发传者,益师以臣见恩,此以君见恩,嫌义异也。 所见之世,臣子恩其君父尤厚,故多微辞是也。 所闻之世恩,王父少杀,故立炀宫不日,武宫日是也。 所传闻之世恩,高祖曾祖又少杀,故子赤卒不日,子般卒日是也。 〇传闻,直专反,注传闻及下注传之皆同。 以复,扶又反,下反复同。 少杀,所介反,下同。 炀,余亮反,旧始鄣反。 般,音班。 隐亦远矣,曷为为隐讳? 据观鱼讳。 隐贤而桓贱也。 宋公冯与督共弑君而立,诸侯会于稷,欲共诛之,受赂便还,令宋乱遂成。 桓公本亦弑隐而立,君子疾同类相养,小人同恶相长,故贱不为讳也。 古者诸侯五国为属,属有长;二属为连,连有帅;三连为卒,卒有正;七卒为州,州有伯也。 州中有为无道者,则长、帅、卒、正、伯当征之,不征则与同恶。 当春秋时,天下散乱,保伍坏败,虽不诛,不为成乱。 今责其成乱者,疾其受赂也。 加以者,辟直成乱也。 〇令,力呈反。 相长,丁丈反,下同。 帅,所类反,下同。 为卒,子忽反,下皆同。 〇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 此取之宋,其谓之郜鼎何? 据莒人伐耜取牟娄,后莒牟夷以牟娄来奔,不系耜也。 器从名,从本主名名之。 地从主人。 从后所属主人。 器何以从名? 地何以从主人? 据错。 器之与人,非有即尔。 即,就也。 若曰取彼器与此人异国物。 凡人取异国物,非就有取之者,皆持以归,为有为后,不可分明,故正其本名。 宋始以不义取之,故谓之郜鼎。 宋始以不义取之,不应得,故正之,谓之郜鼎。 如以义应得,当言取宋大鼎。 郜本所以有大鼎者,周家以世孝天瑞之鼎,以助享祭。 诸侯有世孝者,天子亦作鼎以赐之。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至乎地之与人则不然,凡取地皆就有之,与器异也。 俄而可以为其有矣,俄者,谓须臾之间,制得之顷也。 诸侯土地,各有封疆里数,今日取之,然后王者起兴,灭国继绝,世反取邑,不嫌不明,故卒可使以为其有,不复追录系本主。 〇疆,居良反。 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 为取,恣意辞也。 弟子未解,故云尔。 〇解音蟹。 曰:否。 何者? 何者,将设事类之辞。 若楚王之妻媦,无时焉可也。 媦,妺也。 引此为喻者,明其终不可名有也。 经不正者,从可知省文也。 〇媦音胃,妺也。 戊申,纳于大庙。 何以书? 讥。 何讥尔? 遂乱受赂,纳于大庙,非礼也。 纳者,入辞也。 周公称大庙。 所以必有庙者,缘生时有宫室也。 孝子三年丧毕,思念其亲,故为之立宗庙,以鬼享之。 庙之为言貌也,思想仪貌而事之。 故曰: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祭之日,入室,𫣊然必有见乎其位;周旋出入,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慨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孝子之至也。 质家右宗庙,上亲亲。 文家右社稷,尚尊尊。 ○大庙,音泰,下及注同。 嗜,市志反。 𫣊音爱,又乌改反。 慨,苦爱反。 秋,七月,纪侯来朝。 称侯者,天子将娶于纪,与之奉宗庙,传之无穷,重莫大焉,故封之百里。 月者,明当尊而不臣,所以广孝敬。 盖以为天子得娶庶人女,以其得专封也。 〇蔡侯。 郑伯会于邓。 离不言会,此其言会何? 据齐侯、郑伯如纪,二国会曰离,二人议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所道不同,不能决事,定是非,立善恶,不足采取,故谓之离会。 盖邓与会尔。 时因邓都得与邓会。 自三国以上言会者,重其少从多也。 能决事,定是非,立善恶。 尚书曰:三人议,则从二人之言,盖取诸此。 〇与会音预。 〇九月,入耜。 〇公及戎盟于唐。 不日者,戎怨隐不反国,善桓能自复,翕然相亲信。 〇冬,公至自唐。 致者,君子疾贤者失其所,不肖者反以相亲荣,故与隐相违也。 明前隐与戎盟,虽不信,犹可安也;今桓与戎盟,虽信,犹可危也。 所以深抑小人也。 凡致者,臣子喜其君父脱危而至。 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无王者,以见桓公无王而行也。 二年有王者,见始也。 十年有王者,数之终也。 十八年有王者,桓公之终也。 明终始有王,桓公无之尔。 不就元年见始者,未无王也。 二月非周之正月,所以复去之者,明春秋之道,亦通于三王,非主假周以为汉制而巳。 ○嬴,音盈。 以见,贤徧反,下并年末以见同。 复,扶又反,下同。 去,起吕反。 〇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胥命者何? 相命也。 胥,相也。 时盟不歃血,但以命相誓。 〇歃,本又作歃,所洽反,又所甲反。 何言乎相命? 据盟亦相命,不道也。 近正也。 以不言盟也。 〇近正,附近之近,下及注同。 此其为近正奈何? 古者不盟,结言而退。 善其近正,似于古而不相背,故书以拨乱也。 〇背音佩。 ○六月,公会纪侯于盛。 ○盛音成。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 既既者何? 尽也。 光明灭尽也。 是后楚灭邓榖,上僭称王,故尤甚也。 楚灭邓榖不书者,后治夷狄。 〇公子翚如齐逆女。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𬤰。 何以书? 讥。 何讥尔? 诸侯越竟送女,非礼也。 以言姜氏也。 礼,送女,父母不下堂,姑姊妹不出门。 ○𬤰,呼官反。 此入国矣,何以不称夫人? 据𬤰鲁地。 自我言齐,恕己以及人也。 父母之于子,虽为邻国夫人,犹曰吾姜氏。 所以崇父子之亲,从父母辞。 不言孟姜,言姜氏者,从鲁辞,起鲁地。 〇公会齐侯于𬤰,夫人姜氏至自齐。 翚何以不致? 据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致。 得见乎公矣。 本所以致夫人者,公不亲迎,有危也。 翚当井致者,翚亲迎,重在翚也。 上会𬤰时,夫人以得见公,得礼,失礼在公,不复在翚,故不复致。 不就𬤰上致者,妇人危重,故据都城乃致也。 月者,为夫人至例危重之。 〇亲迎,鱼敬反,下同。 为夫,于伪反,下同。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有年。 有年何以书? 方分别问大有年,故不但言,何以书。 〇别,彼列反。 以喜书也。 大有年何以书? 亦以喜书也。 此其曰有年何? 仅有年也。 仅,犹劣也。 谓五榖多少皆有,不能大成熟。 ○仅,其靳反,劣也。 彼其曰大有年何? 问宣十六年也。 大丰年也。 谓五榖皆大熟成。 仅有年亦足以当喜乎? 恃有年也。 恃,赖也。 若桓公之行,诸侯所当诛,百姓所当叛,而又元年大水,二年耗减,民人将去,国丧无日,赖得五榖皆有,使百姓安土乐业,故喜而书之,所以见不肖之君为国尤危,又明为国家者不可不有年。 ○行,下孟反。 耗减,呼报反;下佳斩反。 丧,息浪反。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狩者何? 田狩也。 田者,搜狩之总名也。 古者肉食,衣皮服,捕禽兽,故谓之田。 取兽于田,故曰狩。 易曰:结绳罔以田鱼。 ○狩,手又反,冬猎也。 春曰苗,苗,毛也。 明当见物,取未怀任者。 秋曰搜,搜,简,择也。 简择幼稚,取其大者。 ○曰廋,本又作搜,亦作搜,所求反,简择也。 冬曰狩。 狩,犹兽也。 冬时禽兽长大,遭兽可取,不以夏田者,春秋制也。 以为飞乌未去于巢,走兽未离于穴,恐伤害于幼稚,故于苑囿中取之。 ○长大,丁丈反,年末同。 离,力智反。 囿,音又。 常事不书,此何以书? 讥。 何讥尔? 远也。 以其地远。 礼,诸侯田狩不过郊。 诸侯曷为必田狩? 据有囿也。 一曰乾豆,一者,第一之杀也。 自左膘射之,达于右髃,中心,死疾鲜絜,故乾而豆之,中,荐于宗庙。 豆,祭器名,状如镫。 天子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卿,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士二。 ○左膘,毗小反,又扶了反。 三苍云:小腹两边肉。 说文云:胁后髀前肉。 射之,食亦反,下同。 右髃,本又作腢,鱼俱反,又五苟反,说文云:肩前也。 字林云:肩前两乳骨也,五口反。 中心,丁仲反,下同。 镫,都邓反,又音登。 二曰宾客,二者,第二之杀也。 自左膘射之,达于右脾。 远心死难,故以为宾客。 〇远,于万反。 三曰充君之庖。 充,备也,庖,厨也。 三者,第三之杀也。 自左膘射之,达于右䯚,中肠胃,污泡死迟,故以充君之庖厨。 巳有三牲,必田狩者,孝子之意,以为巳之所养,不如天地自然之牲逸豫肥美。 禽兽多则伤五榖,因习兵事,又不空设,故因以捕禽兽,所以共承宗庙,示不忘武备,又因以为田除害。 狩例时,此月者,讥不时也。 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阳气始施,乌兽怀任,草木萌牙,非所以养微。 ○庖,步苞反。 左脾,方尔反,又步启反,股外也,本又作膘。 右䯚,羊绍反,字林子小反,一本作胘,音贤。 泡,普交反,又百交反。 捕音步,本又作搏,音博,又音付。 共音恭。 为田,于伪反,下皆同。 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宰渠伯纠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其称宰渠伯纠何? 据刘卷卒,氏采不名,且字。 〇纠,居黝反。 氏采,七代反,后放此。 下大夫也。 天子下大夫系官氏名且字。 系官者,卑不得专官事也。 称伯者,上敬老也。 上敬老则民益孝,上尊齿则民益弟。 是以王者以父事三老,兄事五更。 食之于辟雝,天子亲袒而割牲,执酱而餽,执爵而酳,冕而总干,率民之至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有五:贵有德,为其近于道也。 贵臣,为其近于君也。 贵老,为其近于父也。 敬长,为其近于兄也。 慈幼,为其近于子弟也。 礼,君于臣而不名者有五,诸父兄不名,经曰王札子是也。 诗曰王谓叔父是也。 上大夫不名,祭伯是也。 盛德之士不名,叔肸是也。 老臣不名,宰渠伯纠是也。 下去二时者,桓公无王而行,天子不能诛,反下聘之,故为贬,见其罪,明不宜。 〇弟,大计反。 更音庚。 食音嗣。 辟,必亦反。 袒音但。 馈,其愧反。 酳,以刃反,又士刃反。 其近,附近之近,下同。 札,侧八反。 肸,许乙反。 去,起吕反。 见,贤徧反。 五年春正月甲戍,已丑,陈侯鲍卒。 曷为以二日卒之? 怴也。 怴者,狂也,齐人语。 〇怴,呼述反,狂也,齐人语。 甲戍之日亡,已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也。 君子,谓孔子也。 以二日卒之者。 阙疑。 〇夏,齐侯、郑伯如纪。 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 据蔡侯东国卒于楚,不言如也。 离不言会也。 时纪不与会,故略言如也。 春秋始录内小恶,书内离会;略外小恶,不书外离会。 至所闻之世,著治升平,内诸夏而详录之,乃书外离会。 嫌外离会常书,故变文见意,以别嫌明疑。 〇与音预。 治,直吏反。 见意,贤徧反,下文注并同。 别,彼列反。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 仍叔之子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其称仍叔之子何? 据宰渠氏官,武氏子不称字,又不加之尹氏不称子。 讥。 何讥尔? 讥父老子代从政也。 礼,七十县车致仕。 不言氏者,起父在也。 加之者,起子辟一人。 〇县,音玄。 〇葬陈桓公。 不月者,责臣子也。 知君父有疾,当营卫不谨而失之也。 传曰:葬,生者之事。 ○城祝丘。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其言从王伐郑何? 据河阳举王符,别出朝文,文不连王,王师不道所加。 ○从王,如字,又才用反,下及注同。 从王正也。 美其得正义也,故以从王征伐录之。 盖起时天子微弱,诸侯背叛,莫肯从王者征伐,以善三国之君,独能尊天子死节。 称人者,刺王者也。 天下之君,海内之主,当秉纲撮要,而亲自用兵,故见其微。 谓仅能从微者,不能从诸侯,犹莒称人,则从不疑也。 不使王者首兵者,本不为王举也。 知实诸侯者,以美得正。 〇撮,七活反。 不为,于伪反,下所为与为六年同。 〇大雩。 大雩者何? 旱祭也。 雩,旱请雨祭名。 不解大者,祭言大雩,大旱可知也。 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 民失职与? 宫室禜与? 妇谒盛与? 苞苴行与? 谗夫倡与? 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谓之雩。 不地者,常地也。 ○一与音余,下同。 苴,子余反。 然则何以不言旱? 据日食鼓用牲于社。 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 从可知,故省文也。 日食独不省文者,与大水同礼。 若但言鼓用牲,则不知其所为。 必见雩者,善其能戒惧天灾,应变求雨,忧民之急也。 〇应,应对之应,下同。 何以书? 记灾也。 旱者,政教不施之应。 先是桓公无王行,比为天子所聘,得志益骄,去国远狩,大城祝丘,故致此旱。 〇螽何以书? 记灾也螽者,烦扰之所生,与上旱同说。 ○螽音终,本亦作,说文或螽字。 ○冬,州公如曹。 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 过我也。 为六年化我张本也。 传不言化我者,张本非再化也。 称公者,申其尊,起其慢,责无礼。 ○过,古禾反,又古卧反。 六年春正月,寔来。 寔来者何? 犹曰是人来也。 犹曰是人来,不录何等人之辞。 〇寔,市力反。 孰谓? 谓州公也。 以上如曹书。 曷为谓之寔来? 慢之也。 曷为慢之? 据葵丘之盟日。 化我也。 行过无礼谓之化,齐人语也。 诸侯相过,至竟必假涂,入都必朝,所以崇礼让,绝慢易,戒不虞也。 今州公过鲁都,不朝鲁,是慢之为恶,故书寔来,见其义也。 月者,危录之。 无礼之人,不可备责之。 〇易,以豉反。 见其,贤徧反,下见无正同。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 〇秋八月壬午,大阅。 大阅者何? 简车徒也。 大简阅兵车,使可任用而习之。 〇阅,音悦。 任,音壬。 何以书? 盖以罕书也。 空,希也。 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故比年简徒谓之搜,三年简车谓之大阅,五年大简车徒谓之大搜。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不地者,常地也。 搜例时,此日者,桓既无文德,又忽忘武备,故尤危录。 〇蔡人杀陈佗。 陈佗者何? 陈君也。 以跃卒,不书葬也。 ○佗,大阿反。 陈君则曷为谓之陈佗? 据杀蔡侯般,不言蔡般。 〇侯般,音班。 绝也。 绝者,国当绝。 曷为绝之? 据戕鄫子不绝。 〇戕,在良反。 鄫,才陵反。 贱也。 其贱奈何? 外淫也。 恶乎淫? 恶乎,犹于何也。 〇恶音乌。 乌乎,犹于何也,注同。 淫于蔡,蔡人杀之。 蔡称人者,与使得讨之,故从讨贼辞也。 贱而去其爵者,起其见卑贱,犹律文立子奸母,见乃得杀之也。 不日不书葬者,从贱文。 〇去,起吕反。 〇九月丁卯,子同生。 子同生者孰谓? 谓庄公也。 以夫人言同,非吾子。 〇严公音庄,本亦作庄。 案:后汉讳庄,改为严。 何言乎子同生? 据君存称世子,子般不言生。 喜有正也。 喜国有正嗣。 未有言喜有正者,此其言喜有正何? 久无正也。 子公羊子曰:其诸以病桓与其诸辞也。 本所以书庄公生者,感隐、桓之祸生于无正,故喜有正。 而不以世子正称书者,明欲以正见无正。 疾恶桓公日者,喜录之礼,生与来日,死与往日,各取其所见日也。 礼,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寝门外,以桑狐蓬矢射天地四方,明当有天地四方之事。 三月,君名之,大夫负朝于庙,以名徧告之。 〇桓与音余。 称,尺证反。 恶,乌路反。 射,食亦反。 徧音遍。 ○冬,纪侯来朝。 朝聘例时。 七年春二月已亥,焚咸丘。 焚之者何? 樵之也。 樵,薪也。 以樵烧之故,因谓之樵之。 樵之,齐人语。 ○樵,似遥反,薪也。 樵之者何? 以火攻也。 何言乎以火攻? 据战伐,不道所用兵。 ○攻,音贡,又如字,下同。 疾始以火攻也。 征伐之道,不过用兵,服则可以退,不服则可以进。 火之盛炎,水之盛冲,虽欲服罪,不可复禁,故疾其暴而不仁也。 传不托始者,前此未有,无所托也。 〇复,扶又反。 咸丘者何? 邾娄之邑也。 曷为不系乎邾娄? 据郱鄑、郚。 系纪。 〇郱,步丁反。 鄑,子斯反,一音晋。 郚音吾。 国之也。 欲使如国,故无所系。 加之者,辟寔国也。 曷为国之? 据郱鄑。 郚不国。 君存焉尔。 所以起邾娄君在咸丘邑,明臣子当赴其难,与在国等也。 日者,重录以火攻也。 〇难,乃旦反。 〇夏,榖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皆何以名? 据滕、薛不名也。 失地之君也。 其称侯朝何? 据以贱也。 贵者无后,待之以初也。 榖、邓本与鲁同贵为诸侯,今失爵亡土来朝,托,寄也。 义不可卑,故明当待之如初,所谓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无后者,施于所奔国也。 独妻得配夫,托衣食于公家,子孙当受田而耕,故云尔。 下去二时者,桓公以火攻人君,故贬,明大恶。 不月者,失地君朝,恶人轻也。 名者,见不世也。 〇不偷,他侯反,本又作偷。 去,起吕反。 见,贤徧反。 八年春,正月,已卯,烝。 烝者何? 冬祭也。 春曰祠,荐尚韭卵。 祠犹食也,犹继嗣也。 春物始生,孝子思亲继嗣而食之,故曰祠,因以别死生。 〇烝,之承反,冬祭也。 祠,嗣丝反。 卵,力管反。 犹食,音饲,下同。 别,彼列反。 夏曰礿,荐尚麦苗。 麦始熟可礿,故曰礿。 〇礿,予若反,本又作礿,同。 秋曰尝,荐尚黍肫。 尝者,先辞也。 秋榖成者,非一黍先熟可得荐,故曰尝。 冬曰烝。 荐尚稻鴈。 烝,众也,气盛貌。 冬万物毕成,所荐众多,芬芳备具,故曰烝。 无牲而祭谓之荐。 天子四祭四荐,诸侯二祭三荐,大夫士再祭再荐。 祭于室,求之于幽;祭于堂,求之于明;祭于祊,求之于远:皆孝子博求之意也。 大夫求诸明,士求诸幽,尊卑之差也。 殷人先求诸明,周人先求诸幽,质文之义也。 礼,天子、诸侯、卿大夫牛羊、豕。 凡三牲,曰大牢。 天子元士、诸侯之卿大夫羊豕,凡二牲,曰少牢。 诸侯之士特豕。 天子之牲角握,诸侯角尺,卿大夫索牛。 〇祊,必庚反。 少,诗照反。 索,所百反。 常事不书,此何以书? 讥。 何讥尔? 讥亟也。 亟,数也。 属十二月巳烝,今复烝也。 不异烝祭名而言烝者,取冬祭所荐众多,可以包四时之物。 ○亟,去冀反,数也,注及下同。 数,所角反。 属十,音烛,下同。 今复,抶又反,下同。 亟则黩,黩则不敬。 黩,渫,黩也。 〇黩,徒木反。 渫,息列反。 君子之祭也,敬而不黩,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 故将祭,宫室既修,墙屋既缮,百物既备,序其礼乐,具其百官。 散齐七日,致齐三日。 夫妇齐戒,沐浴盛服。 君牵牲,夫人奠酒;君亲献尸,夫人荐豆;卿大夫相君,命妇相夫人,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济济乎致其敬也,愉愉乎尽其忠也,勿勿乎其欲飨之也。 文王之祭,事死如事生,孝子之至也。 〇养,余亮反。 散齐,素旦反,下侧皆反。 相君,息亮反,下同。 洞洞,大董反。 胜音升。 济济,子礼反,又似兮反。 愉愉,羊朱反。 勿勿,如字。 疏则怠,怠则忘。 怠,解。 〇疏,音疏,下注同。 解,古卖反。 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礼本下为士制。 兹,此也。 四者,四时祭也。 疏数之节,靡所折中,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感四时物而思亲也。 祭必于夏之孟月者,取其见新物之月也。 裘葛者,御寒暑之美服。 士有公事,不得及此四时祭者,则不敢美其衣服,盖思念亲之至也。 故孔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折中,之设反;下丁仲反。 御寒,鱼吕反,又如字。 不与音预。 〇天王使家父来聘。 家采地。 父字也。 天子中大夫氏采,故称字,不称伯仲也。 〇夏五月丁丑,烝。 何以书? 讥亟也。 与上祀同为亟也。 〇秋伐邾娄。 〇冬十月,雨雪。 何以书? 记异也。 何异尔? 不时也。 周之十月,夏之八月,未当雨雪,此阴气大盛,兵象也。 是后有郎师、龙门之战,流血尤深。 〇雨雪,于付反。 流,古流字。 〇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祭公者何? 天子之三公也。 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凡百二十官,下应十二子。 祭者,采也。 天子三公,氏采称爵。 〇祭公,侧介反,后祭仲、祭叔放此。 应,应对之应。 何以不称使? 据宰,周公称使。 婚? 礼不称主人。 时王者,有母也。 遂者何? 生事也。 生,犹造也,专事之辞。 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 据待君命然后卒大夫也。 成使乎我也。 以上来无事,知遂成使于我。 〇成使,所吏反,注及下成使同。 其成使乎我奈何? 使我为媒可,则因用是往逆矣。 婚礼成于五,先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然后亲迎。 时王者遣祭公来,使鲁为媒,可则因用鲁往迎之,不复成礼。 疾王者不重妃匹,逆天下之母,若迎婢妾,将谓海内何哉? 故讥之。 不言如纪者,辟有外文。 〇媒,亡杯反。 请期音情,又七井反。 迎,鱼敬反。 妃匹音配,绝句。 女在其国称女,此其称王后何? 王者无外,其辞成矣。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其辞成矣,则其称纪季姜何? 自我言纪,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 明子尊不加于父母。 京师者何? 天子之居也。 以季姜言归。 京者何? 大也。 师者何? 众也。 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地方千里,周城千雉,宫室官府,制度广大,四方各以其职来贡,莫不备具。 所以必自有地者,治自近始,故据土与诸侯分职而听其政焉,即春秋所谓内治其国也。 书季姜归者,明鲁为媒,当有送迎之礼。 〇治自,直吏反。 ○夏四月○秋七月○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诸侯来曰朝。 此世子也,其言朝何? 据臣子一例,当言聘。 〇射,音亦。 春秋有讥父老子代从政者,则未知其在齐与曹与? 在齐者,世子光也。 时曹伯年老有疾,使世子行聘礼,恐卑,故使自代朝,虽非礼,有尊厚鲁之心。 传见下卒葬详录,故序经意依违之也。 小国无大夫,所以书者,重恶世子之不孝甚。 〇齐与,音余,绝句,下同。 恶,或乌路反。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 〇夏,五月,葬曹桓公。 小国始卒,当卒月葬时,而卒日葬月者,曹伯年老,使世子来朝,春秋敬老重恩,故为鲁恩录之尤深。 ○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 会者何? 期辞也。 其言弗遇何? 公不见要也。 时实桓公欲要见卫侯,卫侯不肯见,公以非礼动,见拒有耻,故讳使若会而不相遇。 言弗遇者,起公要之也。 弗者,不之深也,起公见拒深。 传言公不要见者,顺经讳文。 〇见要,一遥反,注同。 〇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敌于郎。 郎者何? 吾近邑也。 以言来也。 吾近邑,则其言来战于郎何? 据齐师、宋师次于郎不言来,公败宋师不言战,龙门之战,不举地也。 近也。 恶乎近? 近乎围也。 地而言来者,明近都城,几与围无异。 不辞战者,从下说可知。 〇恶,音乌。 明近,附近之近。 几,音祈。 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 据十三年师败绩,偏一面也。 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 内不言战,言战乃败矣。 春秋,䚰王于鲁。 战者,敌文也。 王者兵不与诸侯敌,战乃其巳败之文,故不复言师败绩。 鲁不复出主名者,兵近都城,明举国无大小,当戮力拒之。 ○不复,扶又反,下同。 戮音六,又力雕反,字亦作勠。 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月者,桓公行恶,诸侯所当诛属,上三国来战于郎,今复使微者盟,故为鲁惧,危录之。 〇行,下孟反。 属,音烛。 今复,扶又反,下故复同。 为,于伪反。 ○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寤,吾故反。 〇秋七月,葬郑庄公。 庄公杀叚。 所以书葬者,叚当国,本当从讨贼辞,不得与杀大夫同例。 九月,宋人执郑祭仲。 祭仲者何? 郑相也。 不言大夫者,欲见持国重。 〇相,息亮反。 见,贤徧反,下同。 何以不名? 贤也。 何贤乎祭仲? 据身执君出,不能防难。 〇防难,乃旦反,下同。 以为知权也。 权者,称也,所以别轻重。 喻祭仲知国重君轻,君子以存国,除逐君之罪,虽不能防其难,罪不足而功有余,故得为贤也。 不引度量者,取其平实以无私。 〇称,尺证反。 别,彼列反。 其为知权奈何? 古者郑国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迁郑都于郐也。 〇郐,古外反。 而野留。 野,鄙也。 传本上事者,解宋所以得执祭仲,因以为戒。 庄公死,巳葬,祭仲将往省于留,涂出于宋。 宋人执之,宋人,宋庄公也。 谓之曰:为我出忽而立突。 突,宋外甥。 〇为,于伪反,下注为突非能、为突、为赂、为突归、为承同。 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祭仲死,而忽旋为突所驱逐而出奔。 经不书忽奔,见微弱甚。 是时宋强而郑弱,祭仲探宋庄公本弑君而立,非能为突,将以为赂动,守死不听,令自入,见国无拒难者,必乘便将灭郑,故深虑其大者也。 〇令自,力呈反,下同。 便,婢面反。 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 少辽缓之,宋当从突求赂,郑守正不与,则突外乖于宋,内不行于臣下,辽假缓之。 则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 是不可得则病,防突有贤才,是计不可得,行则巳病,逐君之罪。 然后有郑国。 已虽病逐君之罪,讨出突,然后能保有郑国,犹愈于国之亡。 古人之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 古人,谓伊尹也。 汤孙大甲骄蹇乱德,诸侯有叛志,伊尹放之桐宫,令自思过三年而复成汤之道。 前虽有逐君之负,后有安天下之功,犹祭仲逐君存郑之权是也。 〇大音泰。 权者何? 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 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 设,施也。 舍,置也。 如置死亡之事不得施。 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身蒙逐君之恶以存郑是也。 不害人以行权,已纳突不害忽是也。 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 君子不为也。 祭仲死则忽死,忽死则郑亡。 生者,乃所以生忽存郑,非苟杀忽以自生,亡郑以自存。 反复道此者,皆所以解上死亡不施于巳。 宋不称公者,胁郑立篡,首恶当诛,非伯执也。 祭仲不称行人者,时不衔君命出使,但往省留耳。 执例时,此月者,为突归郑夺正,郑伯出奔。 ○覆,芳服反。 使,所吏反。 〇突归于郑。 突何以名? 据忽复归子郑,俱祭仲所纳,系国称世子,不但名也。 挈乎祭仲也。 挈,犹提挈也。 突当国,本当言郑突,欲明祭仲从宋人命,提挈而纳之,故上系于祭仲。 不系国者,使与外纳同也。 时祭仲势可杀突以除忽害,而立之者,忽内未能怀保其民,外未能结助诸侯,如杀之,则宋军强,乘其弱,灭郑不可救,故少辽缓之。 ○挈,苦结反,提挈也。 其言归何? 据小白言入。 顺祭仲也。 顺其计策,与使行权,故使无恶。 ○郑忽出奔卫。 忽何以名? 据朱子既葬称子。 春秋伯、子、男一也,辞无所贬。 春秋改周之文,从殷之质,合伯、子、男为一,一辞无所贬,皆从子,夷狄进爵称子是也。 忽称子,则与诸侯改伯从子辞同,于成君无所贬损,故名也。 名者,缘君薨有降既葬名义也。 此非罪贬也,君子不夺人之亲,故使不离子行也。 王者起所以必改质文者,为承衰乱,救人之失也。 天道本下,亲亲而质省;地道敬上,尊尊而文烦。 故王者始起,先本天道以治天下,质而亲亲。 及其衰敝,其失也,亲亲而不尊。 故后王起法地道以治天下,文而尊尊。 及其衰敝,其失也,尊尊而不亲。 故复反之于质也。 质家爵三等者,法天之有三光也。 文家爵五等者,法地之有五行也。 合三从子者,制由中也。 ○省,所景反。 〇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 柔者何? 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以侠卒也。 辄发传者,无氏,嫌贬也。 所以不卒柔者,深薄桓公,不与有恩礼于大夫也。 盟不日者,未命大夫盟,会用兵,上不及大夫,下重于十罚,疑从轻,故责之略。 蔡侯称叔者,不能防正其姑姊妹,使淫于陈佗,故贬在字例。 ○折,之设反,又时设反,一本作析,思历反。 ○公会宋公于夫童。 〇夫童,音扶,下音钟,又如字,左氏作夫钟。 ○冬十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 ○阚,口暂反。 十有二年春正月○夏六月壬寅,公会纪侯、莒子盟于殴蛇○殴蛇,丘于反,又音曲侯反。 蛇音移,又音池,左氏作曲池。 ○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榖丘○燕音烟。 ○八月壬辰,陈侯跃卒不书葬者,佗子也。 佗不称侯者,嫌贬在名例,不当绝,故复去跃葬也。 ○跃,予若反。 佗子,大何反。 故复,扶又反,下同。 去,起吕反。 ○公会宋公于郯〇郯音谈,二传作虚。 〇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丙戍,公会郑伯盟于武父〇父音甫。 〇丙戍,卫侯晋卒不蒙上日者,春秋独晋书立记卒耳。 当蒙上日,与不嫌异于篡例,故复出日明同。 〇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 丁未,战于宋。 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 辟嫌也。 恶乎嫌? 嫌与郑人战也。 时宋主名不出,不言伐,则嫌内微者与郑人战于宋地,故举伐以明之。 宋不出主名者,兵攻都城,与郎同义。 ○恶乎,音乌,十三年传同。 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 内不言战,言战乃败矣。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 已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曷为后日? 据鞍之战,先书日。 ○鞍,音安。 恃外也。 其恃外奈何? 得纪侯、郑伯,然后能为日也。 得纪侯、郑伯之助,然后乃能结战日以胜。 君子不掩人之功,不蔽人之善,故后日以明之。 〇胜,诗证反。 蔽,必婢反。 内不言战,此其言战何? 据公败宋师于菅。 〇菅,古颜反。 从外也。 从外诸侯相与战例。 曷为从外? 据战于宋,不从外言败绩。 恃外故从外也。 明当归功于纪、郑,故从纪、郑言战。 何以不地? 据在下句。 近也。 恶乎近? 近乎围。 郎亦近矣。 郎何以地? 郎犹可以地也。 郎虽近,犹尚可言其处。 今亲战龙门,兵攻城池尤危,故耻之。 绩,功也。 非义不战,故以功言之。 不言功者,取其积聚师众,有尊卑上下,次第行伍,必出万死而不奔北,故以自败为文,明当坐也。 燕战称人,败绩称师者,重败也。 战少而败多,言及者,明见我者为主,故得汲汲败胜之文。 〇处,昌虑反。 行,户郎反。 ○三月,葬卫宣公。 背殡用兵而月,不危之者,卫弱于齐、宋,不从亦有危,故量力不责也。 〇背殡,音佩,后背瑸皆放此。 ○夏,大水。 为龙门之战,死伤者,众民悲哀之所致。 〇为,于伪反。 〇秋七月。 〇冬十月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 ○无冰,何以书? 记异也。 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法当坚冰。 无冰者,温也。 此夫人淫泆阴而阳行之所致。 〇泆音逸。 行,下孟反。 〇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夏五者何? 无闻焉尔。 来盟者,聘而盟也。 不言聘者,举重也。 内不出主名者,主国也,莅盟可知。 莅盟、来盟例皆时。 时者,从内为王义,明王者当以至信先天下。 〇莅盟,音利,又音类,下同。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 御廪者何? 粢盛委之所藏也。 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委,积也。 御者,谓御用于宗庙。 廪者,释治榖名。 礼:天子亲耕,东田千亩,诸侯百亩,后夫人亲西郊采桑,以共粢盛祭服,躬行孝道,以先天下。 〇廪,力甚反。 粢盛,音咨,下音成。 委,于鬼反,注同。 积,子赐反。 共音恭。 御廪灾,何以书? 记灾也。 火自出烧之曰灾。 先是龙门之战,死伤者众,桓无恻痛于民之心,不重宗庙之尊,逆天危先祖,鬼神不飨,故天应以灾御廪。 〇应,应对之应。 ○乙亥尝,常事不书,此何以书? 讥。 何讥尔? 讥尝也。 讥新有御廪灾而尝之。 曰:犹尝乎! 难曰:四时之祭不可废,则无犹尝乎? 〇难,乃旦反。 御廪灾,不如勿尝而巳矣。 当废一时祭,自责以奉天灾也。 知不以不时者,书本不当尝也。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〇宋人以齐人、卫人、蔡人、陈人伐郑。 以者何? 行其意也。 以己从人曰行。 言四国行宋意也。 宋前纳突求赂,突背恩伐宋,故宋结四国伐之。 四国本不起兵,当分别之,故加以也。 宋恃四国乃伐郑,四国当与宋同罪,非为四国见轻重。 〇背音佩。 别,彼列反。 见,贤偏反。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何以书? 讥。 何讥尔? 王者无求,求车非礼也王者千里,畿内租税,足以共费,四方各以其职来贡,足以尊荣。 当以至廉无为,率先天下,不当求,求则诸侯贪,大夫鄙,士庶盗窃。 求例时,此月者,桓行恶不能诛,反从求之,故独月。 〇共费,音恭,下芳味反。 行,下孟反,下行恶同。 ○三月乙未,天王崩桓王也。 〇夏四月巳巳,葬齐僖公当时而日者,背殡伐郑,危之。 ○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突何以名? 据卫侯出奔楚不名,不连爵。 问之者,井问上巳名,今复名,故使文相顾。 ○复,扶又反,下注故复及传文复入井、注下不复皆同。 夺正也。 明祭仲得出之,故复于此名者,其夺正不以失众录也。 月者,大国奔例月,重乖离之祸,小国例时。 〇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其称世子何? 据上出奔不称世子。 复正也。 欲言郑忽,则嫌其出奔还入,与当国同文,反更成上郑忽为当国,故使称世子,明复正以效祭仲之权,亦所以解上非当国也。 曷为或言归,或言复归? 复归者,出恶归无恶;复入者,出无恶,入有恶。 入者,出入恶;归者,出入无恶。 皆于还入乃别之者,入国犯命祸重也。 忽未成君出奔,不应绝。 出恶者,不如死之荣也。 入无恶者,出不应绝,则还入不应盗国。 ○别,彼列反。 ○许叔入于许称叔者,春秋前失爵,在字例也。 入者,出入恶,明当诛也。 不书出时者,略小国。 〇公会齐侯于鄗〇鄗,户老反,又火各反,左传作艾,榖梁作蒿。 〇邾娄人、牟人、葛人来朝。 皆何以称人? 据言朝也。 夷狄之也。 桓公行恶,而三人俱朝事之,三人为众,众足责,故夷狄之。 〇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栎者何? 郑之邑。 曷为不言入于郑? 据齐阳生立陈乞家言入于齐。 ○栎,力狄反,一音匹沃反。 末言尔。 末者,浅也。 解不言入国意。 曷为末言尔? 据俱篡也。 祭仲亡矣。 亡,死亡也。 祭仲亡则郑国易得,故明入邑则忽危矣,不须乃入国也。 所以效君必死,国必亡矣。 〇易,以豉反。 然则曷为不言忽之出奔? 据上言出奔也。 言忽为君之微也。 祭仲存则存矣,祭仲亡则亡矣。 言忽微弱,甚于鸿毛,仅若匹夫之出耳,故不复录。 皆所以终祭仲之言,解不虚设危险之嫌。 〇冬十有一月,公会齐侯、宋公、卫侯、陈侯于侈,伐郑。 月者,善诸侯征突,善录义兵也。 不举伐为重者,用兵重于会,嫌月为桓伐,有危举,不为义兵录,故复录会。 〇侈,昌氏反,二传作袳。 为桓,于伪反,下同。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 ○秋七月,公至自伐郑。 致者,善桓公能疾恶同类,比与诸侯行义兵伐郑。 致例时,此月者,善其比与善行义,故以致复加月也。 〇复,扶又反。 ○冬,城向。 ○向,式亮反。 〇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卫侯朔何以名? 据卫侯出奔楚不名。 绝。 曷为绝之? 据俱奔也。 得罪于天子也。 其得罪于天子奈何? 见使守卫朔,朔,十二月朔,政事也。 月所以朝庙告朔是也。 而不能使卫小众时,天子使发小众,不能使行。 越在岱阴齐越,犹走也。 岱,岱宗,泰山也。 山北曰阴。 先言岱阴,后言齐者,明名山大泽不以封诸侯,以为天地自然之利,非人力所能加,故当与百姓共之。 传著朔在岱阴者,明天子当及是时,未能交连五国之兵,早诛之。 属负兹舍,不即罪尔。 属,托也。 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 舍,止也。 托疾止不就罪。 〇属负兹音烛,注同。 属,托也。 诸侯有疾称负兹,言朔托有疾。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二月丙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踓本失爵在名例,中朝相公称人,今此不名者,盖以为仪父最先与隐公盟,明元功之臣。 有诛而无绝。 〇踓,翠癸反。 〇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夏者,阳也。 月者,阴也。 去夏者,明夫人不系于公也。 此战盖由桓公曰同非吾子云尔。 〇去,起吕反,下同。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〇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称字者,蔡侯封人无子,季次当立,封人欲立献舞而疾害季,季辟之陈。 封人死,归反奔丧,思慕三年,卒无怨心,故贤而字之。 出奔不书者,方以起季奔丧归,故使若非出奔归。 不称弟者,见季不受父兄之尊,起宜为天子大夫。 天子大夫不得与诸侯亲通,故鲁季子、纪季皆去其氏,唯卒以恩录亲,季友叔肸卒是也。 〇癸巳,葬蔡桓侯称侯者,亦夺臣子辞也。 有贤弟而不能任用,反疾害之,而立献舞,国几井于蛮荆,故贤季抑桓称侯,所以起其事。 〇几音祁。 并,必政反,又如字。 〇及宋人、卫人伐邾娄〇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是后夫人谮公为齐侯所诱杀。 去日者,著桓行恶,故深为内惧,其将见杀无日。 〇行,下孟反。 为,于伪反。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 〇泺,郎沃反,又音洛,说文云:匹沃反。 公夫人姜氏遂如齐。 公何以不言及夫人? 据公及夫人会齐侯于阳榖。 夫人外也。 若言夫人巳为公所绝外也。 夫人外者何? 内辞也。 内为公讳辞。 〇为,于伪反。 其实夫人外公也。 时夫人淫于齐侯而譛公,故太尔。 言遂者,起夫人本与公出会齐侯于泺,故得井。 言遂如齐,不书夫人会,书夫人遂者,明遂在夫人。 齐侯诱公使遂如齐,以夫人谮公故。 〇谮公,侧鸩反,下同。 〇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不书齐诱杀公者,深讳耻也。 地者,在外为大国所杀,于国尤危,国重,故不暇隐也。 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凡公薨,外致日者,危痛之。 外多穷厄伐丧,内多乘便而起,不可不戒。 慎加之者,丧者,死之通辞也,本以别生死,不以明贵贱,非配公之称,故加之以绝。 〇便,婢面反。 别,彼列反。 称,尺证反。 〇秋七月。 〇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贼未讨,何以书葬? 据隐公也。 雠在外也。 雠在外则何以书葬? 据俱雠也。 君子辞也。 时齐强鲁弱不可立得报故君子量力且假使书葬于可复雠而不复乃责之讳与齐狩是也桓者谥礼生有爵死有谥所以劝善惩恶也礼诸侯薨天子谥之卿大夫受谥于君唯天子称天以诔之盖以为祖祭乃谥丁酉公之丧至自齐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吴乃克葬是也以公配谥者终有臣子之辞上葬日者起生者之事也且明王者当遣使者与诸侯共会之加我君者录内也犹君薨地也〇惩直升反使所吏反春秋公羊卷第二经传叁阡叁拾壹字。 注:㭍阡玖佰参拾壹字。 音义:壹阡陆佰贰拾㭍字。 余仁仲刊于家塾。 发布时间:2025-04-18 12:49:2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