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宣公第七 内容: 何休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 其意也。 桓公篡成君,宣公篡末逾年君,嫌其义异,故复发传。 〇公子遂如齐逆女。 讥丧娶。 复书不亲迎者,嫌触讳不成其文也。 有母言如者,缘内讳无贬公文。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遂何以不称公子? 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 卒,竟也。 竟但举名者,省文。 夫人何以不称姜氏? 据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也。 经有姜,不但问,不称氏者,嫌据夫人氏,欲使去姜。 贬。 曷为贬? 据俱至也。 讥丧娶也。 丧娶者,公也,则曷为贬夫人? 据师还也。 内无贬于公之道也。 明下无贬上之义。 内无贬于公之道,则曷为贬夫人? 据俱有讳义。 夫人与公一体也,耻辱与公共之。 夫人贬,则公恶明矣。 去氏比于去姜,差轻可言,故不讳贬夫人。 〇差,初卖反。 其称妇何? 据桓公夫人至不称妇。 有姑之辞也。 有姑当以妇礼至,无姑当以夫人礼至,故分别言之。 言以者,见行遂意也。 见继重在遂,因远别也。 月者,公不亲迎,危录之例也。 〇夏,季孙行父如齐。 ○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 放之者何? 犹曰无去是云尔。 是是卫。 然则何言尔? 近正也。 此其为近正奈何? 古者大夫巳去,三年待放。 古者刑不上大夫,盖以为𢳣巢毁卵,则凤皇不翔,刳胎焚火,则麒麟不至,刑之则恐误刑贤者,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故有罪放之而巳,所以尊贤者之类也。 三年者,古者疑狱三年而后断,易曰系用徽墨,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是也。 自嫌有罪当诛,故三年不敢去。 〇摘,吐狄反。 刳,口孤反。 属,音蜀。 丛棘,才工反。 君放之,非也。 曰:无去是非也。 大夫待放,正也。 听君不去,卫正也。 古者臣有大丧,则君三年不呼其门。 重夺孝子之恩也。 礼,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丧,三月不从政。 故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丧,既殡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卒哭而致事。 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 巳练,可以弁冕,此说时衰正失,非谓礼当然。 弁,礼所谓皮弁、爵弁也。 皮弁,武冠。 爵弁,文冠。 夏曰收,殷曰鼾,周曰弁。 加旒曰冕,主所以入宗庙。 ○冔,况甫反。 服金革之事。 谓以兵事使之。 君使之,非也,非古道也。 臣行之,礼也。 臣顺君命,亦礼也。 此与君放之非、臣待君放正同,故引同类相发明。 闵子闵子骞以孝闻。 要绖而服事,礼,巳练,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 ○要,一遥反。 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 既事毕,言古者不敢斥君,即近也。 退而致仕,退,退身也。 致仕还䘵位于君。 孔子盖善之也。 善其服事,外得事君之义,致仕,内不失亲亲之恩。 言古者又孙顺不讪其君也。 不言君子者,时贤者多以为非,唯孔子以为是。 ○孙音逊。 ○公会齐侯于平州。 〇公子遂如齐。 〇六月,齐人取济西田。 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 据曹取之不书。 〇济,子礼反。 所以赂齐也。 鲁所以赂遗齐,故称人,共国辞。 ○遗,唯季反。 曷为赂齐? 据上无战伐,无所谢。 为弑子赤之赂也。 子赤,齐外孙,宣公篡弑之,恐为齐所诛,为是赂之,故讳使若齐自取之者,亦因恶齐取篡者赂当坐取邑,未之齐坐者,由律行言许受赂也。 月者,恶内甚于邾娄子益。 〇秋,邾娄子来朝。 〇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微者不得言遂。 遂者,楚子之遂也。 不从郑人去遂者,兵尊者兼将。 〇将,子匠反。 〇晋赵盾帅师救陈,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斐林,伐郑。 此晋赵盾之师也,据上赵盾救陈。 微者不能会诸侯。 〇斐,芳尾反。 曷为不言赵盾之师? 据公子遂会晋赵盾于衡雍,伊雒戎盟,再出名氏。 君不会大夫之辞也。 时诸侯为赵盾所会,不与卑致尊,故正之。 去大夫名氏,使若更有师也。 殊会地之者,起诸侯为盾所会。 ○冬,晋赵穿帅师侵柳。 柳者何? 天子之邑也。 天子之间田也,有大夫守之。 晋与大夫忿争侵之。 〇间音闲。 曷为不系乎周? 据王师败绩于贸戎,系王。 〇贸音茂。 不与伐天子也。 绝正其义,使若两国自相伐。 〇晋人、宋人伐郑。 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 复出宋者,非独恶华元,明耻辱及宋国。 ○华,户化反。 ○秦师伐晋。 秦称师者,闵其众,恶其将,本秦之忿,起殽之战。 今襄公、缪公巳死,可以止矣,而复伐晋,恶其搆怨,结祸无巳。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〇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嗥。 〇夷嗥,户刀反,又古刀反,二传作夷皋。 〇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匡王。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 其言之何? 据食角不言之。 缓也。 辞间容之,故为缓,不若食角急也。 别天牲主以角书者,讥宣公养牲不谨敬,不絜清而灾,重事至尊,故详录其简甚。 曷为不复卜? 据定十五年牛死改卜牛。 养牲养二卜,二卜语在下。 帝牲不吉,帝皇天大帝,在北辰之中,主总领天地五帝群神也。 不吉者有灾。 则扳稷牲而卜之。 先卜帝牲养之,有灾,更引稷牲下之,以为天牲,养之,凡当二卜尔。 复不吉,不复郊。 〇扳,普颜反,又甫奸反。 帝牲在于涤三月,涤,宫名,养帝牲三牢之处也。 谓之涤者,取其荡涤絜清。 三牢者各主一月,取三月一时,足以充其天牲。 〇于涤,大历反,养牲,宫名。 于稷者唯具是视。 视其身体具无灾害而巳。 不特养于涤宫,所以降稷尊帝。 郊则曷为必祭稷? 据郊者,主为祭天。 王者必以其祖配。 祖谓后稷,周之始祖,姜嫄履大人迹所生。 配,配食也。 王者则曷为必以其祖配? 据方父事夫。 自内出者无匹不行,匹,合也。 无所与会合则不行。 自外至者,无主不止。 必得主人乃止者,天道暗昧,故推人道以接之。 不以文王配者,重本尊始之义也。 故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上帝,五帝,在大微之中,迭生子孙,更王天下。 书改卜者,善其应变得礼也。 〇迭,大结反。 更王,音庚,下于况反。 ○葬匡王。 ○楚子伐贲浑戎〇贲浑,旧音六,或音奔,下户门反,二传作陆浑。 ○夏,楚人侵郑〇秋,赤狄侵齐。 〇宋师围曹○冬十月丙戍,郑伯兰卒〇葬郑缪公葬不月者,子未三年而弑,故略之也。 〇缪,音穆。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此平莒也,其言不肯何? 据取汶阳田,不言棘不肯。 辞取向也。 为公取向作辞也。 耻行义为利,故讳使若莒不肯起其平也。 听公平,伐取其邑以弱之者,愈也。 莒言及者,明非莒不肯起其平也。 书齐侯者,公不能独平也。 月者,恶录之。 〇公为,于伪反。 ○秦伯稻卒○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〇赤狄侵齐○秋,公如齐○公至自齐○冬,楚子伐郑五年春,公如齐○夏,公至自齐○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姫○叔孙得臣卒不日者,知公子遂欲弑君,为人臣知贼而不言,明当诛。 〇冬,齐高固及子叔姫来。 何言乎高固之来? 据当举叔姫为重。 大夫私事不当书。 〇为重,直用反,下同。 言叔姫之来,而不言高固之来,则不可。 礼,大夫妻岁一归宗。 叔姫属嫁而与高固来,如但言叔姫来而不言高固来,则鲁负教戒,重不可言,故书高固,明失教戒,重在固言及者,犹公及夫人。 子公羊子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言其双行匹至,似于鸟兽。 〇楚人伐郑。 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赵盾弑君,此其复见何? 据宋督、郑归生、齐崔杼弑其君,后不复见。 〇见何,贤𥚹反。 亲弑君者赵穿也。 复见赵盾者,欲起亲弑者赵穿,非盾。 亲弑君者赵穿,则曷为加之赵盾? 不讨贼也。 何以谓之不讨贼? 据皆去葬,不如弑。 晋史书贼曰:晋赵盾弑其君夷嗥。 赵盾曰:天乎无辜! 辜,罪也。 呼天告冤。 吾不弑君,谁谓吾弑君者乎? 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复国不讨贼。 此非弑君如何? 复,反也。 赵盾不能复应者,明义之所责,不可辞。 赵盾之复国奈何? 灵公为无道,使诸大夫皆内朝,礼,公族朝于内朝,亲亲也。 虽有富贵者以齿,明父子也。 外朝以官,体异姓也。 宗庙之中,以爵为位,崇德也。 宗人授事,事以官,尊贤也。 升馂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也。 丧纪以服之精粗为序,不夺人之亲也。 〇馂音俊。 然后处乎台上,引弹而弹之,已趋而辟丸,已巳,诸大夫也。 〇已音纪。 是乐而巳矣。 以是为笑乐。 〇是乐,音洛。 赵盾已朝而出,与诸大夫立于朝。 有人荷畚荷,负也。 畚,草器,若今市所量榖者是也。 齐人谓之钟。 〇有人何,本又作荷,胡可反,又音河。 畚音本。 自闺而出者,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 从内朝出,立于外朝,见出闺者,知外朝在闺外,内朝在闺内可知。 赵盾曰:彼何也? 夫畚曷为出乎闺? 彼何者? 始怪何等物之辞,熟视知其为畚,乃言夫畚者贱器,何故而出尊者之闺乎? 呼之不至,怪而呼,欲问之。 曰:子,大夫也。 欲视之,则就而视之。 顾君责已以视人,欲以见就为解也。 古者士大夫通曰子。 〇解,佳卖反,又如字。 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 赫然巳,支解之貌。 赵盾曰:是何也? 曰:膳宰也,主宰割殽膳者,若今大官宰人。 熊蹯不熟。 蹯掌。 公怒,以斗摮而杀之,摮,犹𢶡也。 𢶡谓旁击头项。 〇摮,五羔反,又苦交反,犹𢶡也。 𢶡,口吊反,击也。 支解,将使我弃之。 赵盾曰:嘻! 趋而入。 灵公望见赵盾,诉而再拜。 诉者,惊猊。 礼,臣拜,然后君答拜。 灵公先拜者,畚出盾入,知其欲谏,欲以敬拒之,使不复言也。 礼,天子为三公,下阶,卿前席,大夫兴席,士式几。 〇诉,所革反,又诉路反。 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头至地曰稽首,头至手曰拜手。 趋而出。 本欲谏君,君以拜谢,知已意冀当觉悟,故出。 灵公心怍焉,怍,惭貌。 惭盾知己过。 〇怍,在洛反。 欲杀之,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 某者,本有姓字,记传者失之。 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入其闺,则无人闺焉者;焉者,于也,是无人于闺门守视者也。 上其堂,则无人焉。 但言焉,绝语辞。 堂不设守视人,故不言堂焉者。 俯而𬮭其户,俯俯头户、室户。 方食鱼飧。 勇士曰:嘻! 子诚仁人也。 吾入子之大门,则无人焉;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是子之易也。 易,犹省也。 ○飧,音孙。 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是子之俭也。 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 虽然,吾亦不可复见吾君矣。 负君命也。 遂刎颈而死。 勇士,自断头也。 传极道此者,明约俭之卫也,甚于重门击柝。 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 此之谓也。 ○颈,居郢反。 断音短。 重,直容反。 柝,他洛反。 灵公闻之怒,滋欲杀之甚滋,犹益也。 众,莫可使往者。 于是伏甲于宫中,召赵盾而食之。 赵盾之车右祁弥明者,国之力士也,礼:大夫骖乘,有车右,有御者。 〇而食,音嗣,下同。 祁,工支反。 仡然从乎赵盾而入,仡然,壮勇貌。 〇仡,鱼乙反。 放乎堂下而立。 嫌灵公复欲杀盾,故入以为意。 礼器记曰:天子堂高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赵盾巳食,灵公谓盾曰: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 子以示我,吾将观焉。 授君剑,当拔而进其首。 灵公因欲以推杀之。 赵盾起,将进剑。 祁弥明自下呼之曰:盾食饱则出,何故拔剑于君所? 赵盾知之,由人曰知之,自已知曰觉焉。 躇阶而走。 躇,犹超遽,不暇以次。 〇躇,丑略反,与踱同。 一本作辶,音同。 剧不,其据反,本亦作遽。 灵公有周狗周狗,可以比周之狗,所指如意。 〇比,毗志反。 谓之獒,大四尺曰獒。 〇獒,五刀反。 呼獒而属之,獒亦躇阶而从之。 祁弥明逆而踆之,以足逆躢曰踆。 〇踆音存。 以足逆躢之躢,徒腊反。 绝其颔。 颔口。 ○颔,户感反。 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 然而宫中甲鼓而起,甲即上所道伏甲约勒,闻鼓声,当起杀盾。 有起于甲中者,抱赵盾而乘之。 欲趋疾走。 赵盾顾曰:吾何以得此于子? 犹曰:吾何以得此救急之恩于子邪? 非所以意悟。 曰:子某时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 某时者,记传者失之暴桑蒲苏桑传道此者,明人当素积恩德。 赵盾曰:子名为谁? 后欲报之。 曰:吾君孰为介介,甲也。 犹曰我晋君,谁为兴此甲兵,岂不为盾乎? 子之乘矣,何问吾名? 之乘,即上车也。 犹曰子巳上车矣,何不疾去而反,徐问吾名乎? 欲令蚤免去,不望报矣。 〇蚤音早。 赵盾驱而出,众无留之者。 明盾贤人,不忍杀也。 且灵公无道,民众不说,以致见杀。 赵穿缘民众不说,起弑灵公,然后迎赵盾而入,与之立于朝,复大夫位也,即所谓复国不讨贼,明史得用责之。 传极道此上事者,明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 〇不说,音悦。 而立成公黑臀。 不书者,明以恶夷嗥,犹不书剽立。 ○臀,徒门反。 剽,匹妙反。 〇夏四月〇秋八月,螽先是,宣公伐莒取向,公比如齐所致。 〇冬十月。 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〇夏,公会齐侯伐莱〇秋,公至自伐莱。 ○大旱为伐莱逾时也。 〇为,于伪反。 〇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八年春,公至自会○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其言至黄乃复何? 据公孙敖不言至复,又不言乃。 有疾也。 乃,难辞也。 上言乃复,下有卒知,以疾为难。 ○难辞,乃旦反。 何言乎有疾乃复? 据公如晋以有疾乃复杀,耻以为有疾无恶。 讥。 何讥尔? 大夫以君命出,闻丧徐行而不反。 闻丧者,闻父母之丧。 徐行者,不忍疾行,又为君当使人追代之。 以丧喻疾者,丧尚不当反,况于疾乎? 顺经文而重责之。 言乃不言有疾者,有疾犹不得反也。 敖不言乃者,明无所难为重,敖当诛,遂当绝。 〇辛巳,有事于大庙。 ○仲遂卒于垂。 仲遂者何? 据不称公子,故问之。 公子遂也。 自是后无遂卒。 知公子遂。 何以不称公子? 据公子季友卒,虽加字,犹称公子也。 贬。 曷为贬? 据叔孙得臣卒不贬。 为弑子赤贬。 然则曷为不于其弑焉贬? 据翚终、隐之篇贬,欲使于文十八年子赤卒年中贬。 于文则无罪,于子则无年。 此解十八年秋,如齐不贬意也。 十八年编于文公贬之,则嫌有罪于文公,无罪于子赤也。 卒乃贬者,元年逆女,嫌为丧娶贬也。 公会平州下,如齐也。 嫌公遂如齐,嫌坐乃复贬也。 贬加字者,起婴齐所氏,明为归父后,大宗不得绝也。 地者,绝外卒,明当有卒外礼也。 日者,不去乐也。 书有事者,为不去乐张本。 〇编,必连反。 ○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绎者何? 祭之明日也。 礼,绎继昨日事,但不灌地降神尔。 天子诸侯曰绎,大夫曰宾尸,士曰宴尸,去事之杀也。 必绎者,尸属昨日配先祖食,不忍辄忘,故因以复祭礼则无有误,敬慎之至。 殷曰肜,周曰绎。 绎者,据今日道昨日,不敢斥尊言之,文意也。 肜者,肜肜不绝,据昨日道今日,斥尊言之,质意也。 祭必有尸者,节神也。 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 夏立尸,殷坐尸,周旅酬六尸。 〇属,音浊。 肜,羊弓反。 万者何? 干舞也。 干,谓楯也。 能为人扞难,而不使害人,故圣王贵之,以为武乐。 万者,其篇名。 武王以万人服天下,民乐之,故名之云尔。 〇楯,食允反。 扞,户旦反。 籥者何? 籥舞也。 籥,所吹以节舞也。 吹籥而舞,文乐之长。 其言万入去籥何? 据入者不言万,去乐不言名。 去其有声者,不欲令人闻之也。 废其无声者,废,置也。 置者,不去也。 齐人语。 存其心焉尔。 存其心焉尔者何? 知其不可而为之也。 明其心犹存于乐,知其不可,故去其有声者而为之。 犹者何? 通可以已也。 礼,大夫死,为废一时之祭。 有事于庙而闻之者,去乐卒事,卒事而闻之者,废绎。 日者,起明日也。 言入者,据未奏去籥时书。 凡祭,自三年丧巳下,各以日月废时祭,唯郊社越绋而行事可。 〇戊子,夫人熊氏薨。 ○晋师、白狄伐秦○楚人灭舒蓼〇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是后楚庄王围宋,析骸易子,伐郑胜晋,郑伯肉祖晋,大败于邲。 中国精夺,屈服强楚之应。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而克葬。 顷熊者何? 宣公之母也。 熊氏,楚女。 宣公即僖公妾子。 〇顷,音倾。 而者何? 难也。 乃者何? 谓问定公,日下昃,乃克葬。 难也。 礼,卜葬从远日,不克葬,见难者。 臣子重难,不得以正日葬其君。 曷为或言而,或言乃? 乃难乎而也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 下昃日昳久,故言乃。 孔子曰:其为之也难,言之得无讱乎? 皆所以起孝子之情也。 雨不克葬者,为不得行葬礼。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故不得行礼则不葬也。 鲁录雨不克葬者,恩录内尤深也。 别朝莫者,明见日乃葬也。 〇讱,音刃。 莫,音暮。 ○城平阳○楚师伐陈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月者,善宣公事齐合古礼,卒使齐归济西田。 不就十年月者,五年再朝,近得正。 孔子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明虽事人,皆当合礼。 公至自齐〇夏,仲孙蔑如京师。 〇齐侯伐莱。 〇秋,取根牟。 根牟者何? 邾娄之邑也。 曷为不系乎邾娄? 讳亟也。 亟,疾也。 属有小君之丧,邾娄子来加礼,未期而取其邑,故讳不系邾娄也。 上有小君丧,而下讳取之,则邾娄加礼明矣。 未期年从加礼数者,犹王子虎从会葬数。 ○亟,去冀反。 未期,音基。 八月,滕子卒。 〇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晋荀林父帅师伐陈〇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扈者何? 晋之邑也。 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 据陈侯鲍卒。 不地。 卒于会,故地也。 起时衰,多穷厄,伐丧而卒于诸侯会上,故地危之。 未出其地,故不言会也。 左右皆臣民,虽卒于会上,危愈于竟外,故不复著言会也。 出外死有轻重,死于师尤甚,于会次之,如人国次之,于封内最轻,不书葬者,故篡也。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 不书葬者,杀公子瑕也。 宋人围滕○楚子伐郑〇晋却缺帅师救郑○陈杀其大夫泄冶。 十年春,公如齐。 公至自齐。 齐人归我济西田。 齐巳取之矣,其言我何? 据归𬤰及阐,齐巳取,不言我。 〇𫢸,本又作阐,昌善反。 言我者,未绝于我也。 曷为未绝于我? 据有俄道。 齐巳言取之矣,齐巳言语许取之。 其实未之齐也。 其人民贡赋尚属于鲁,实未归于齐。 不言来者,明不从齐来,不当坐取邑。 凡归邑物例皆时。 〇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与甲子既同,事重故累食。 ○己巳,齐侯元卒○齐崔氏出奔卫。 崔氏者何? 齐大夫也。 其称崔氏何? 据齐高无咎出奔。 名连崔氏者,与尹氏俱称氏,嬚为采邑。 贬。 曷为贬? 据外大夫奔不贬。 讥世卿世卿,非礼也复见讥者,嫌尹氏王者大夫职重,不当世,诸侯大夫任轻,可世也。 因齐大国祸著,故就可以为法戒,明王者尊莫大于周室,强莫大于齐国,世卿犹能危之。 ○公如齐。 不言奔丧者,尊内也,犹不言朝聘。 五月,公至自齐○癸巳,陈夏征舒弑其君平国〇六月,宋师伐滕○公孙归父如齐。 葬齐惠公。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〇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王季子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其称王季子何? 据叔服不系王不称子,王札子不称季。 贵也。 其贵奈何? 母弟也子者,王子也。 天子不言子弟,故变文。 上季系先王以明之,著其骨肉,贵体亲也。 ○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娄,取蘱。 〇蘱类,又力对、欺类二反。 ○大水。 先是,城平阳,取根牟及蘱役重,民怨之所生。 ○季孙行父如齐。 ○冬,公孙归父如齐。 〇齐侯使国佐来聘。 〇饥,何以书? 以重书也。 民食不足,百姓不可复兴,危亡将至,故重而书之,明当自省减。 开仓廪,赡振乏。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 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〇赡,常艳反。 〇楚子伐郑。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〇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不日月者,庄王行霸,约诸侯,明王法,讨征舒,善其忧中国,故为信辞。 〇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秋,晋侯会狄于𪴙函。 离不言会,言会者,见所闻世治近升平,内诸夏而详录之,殊夷狄也。 下发传于吴者,方具说其义,故从外内悉举者明言之。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 此楚子也,其称人何? 据下入陈称子。 贬。 曷为贬? 据征舒有罪。 不与外讨也。 辟天子,故贬见之,即所谓贬绝,然后罪恶见。 不与外讨者,因其讨乎外而不与也,虽内讨亦不与也。 虽自讨其臣下,亦不得与也。 曷为不与? 据善为齐诛之。 实与不言执,与讨贼同文。 而文不与。 文曷为不与? 诸侯之义不得专讨也。 诸侯之义不得专讨,则其曰实与之何?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为无道者,臣弑君,子弑父,力能讨之,则讨之可也。 与齐桓专封同义。 不书兵者,时不伐。 ○丁亥,楚子入陈,日者,恶庄王讨贼之后,欲利其国,复出楚子者,为下纳善不当贬,不可因上贬文。 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此皆大夫也,其言纳何? 据纳者,谓巳绝也。 今宁仪行父上未有出奔绝文,故见大夫反言纳也。 ○宁,乃定反,音宁。 纳公党与也。 征舒弑君宁,仪行父如楚诉征舒,征舒之党从后绝其位,楚为讨征舒而纳之。 夲以助公见绝,故言纳公党与。 不书征舒绝之者,以弑君为重。 主书者,美楚能变悔改过,以遂前功,卒不取其国而存陈。 不系国者,因上入陈可知。 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 讨此贼者,非臣子也,何以书葬? 据惠公杀里克,不书卓子葬。 君子辞也。 楚巳讨之矣,臣子虽欲讨之,而无所讨也。 无所复讨也。 不从杀泄冶不书葬者,泄冶有罪,故从讨贼书葬,则君子辞与泄冶罪两见矣。 不月者,独宁仪行父有诉楚功,上巳言纳,故从余臣子恩薄略之。 楚子围郑。 ○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 大夫不敌君,此其称名氏以敌楚子何? 据城濮之战,子玉、得臣贬也。 不与晋而与楚子为礼也。 不与晋而反与楚子为君臣之礼,以恶晋。 曷为不与晋而与楚子为礼也? 据城濮之战贬。 得臣者,不与楚为礼。 庄王伐郑,胜乎皇门,胜战胜皇门郑郭门。 放乎路衢。 路衢,郭内衢道四达谓之衢。 郑伯肉袒,左执茅旌,茅旌,祀宗庙所用,迎道神,指护祭者。 断曰藉,不断曰旌。 用茅者,取其心理顺一,自本而畅乎末,所以通精诚,副至意。 〇断,音短。 藉,在夜反。 右执鸾刀,鸾刀,宗庙割切之刀,环有和,锋有鸾。 执宗庙器者,示以宗庙不血食,自归首。 以逆庄王曰:寡人无良边垂之臣,诸侯自称曰寡人,天子自称曰朕。 良,善也。 无善,喻有过。 言已有过于楚。 边垂之臣,谦不敢斥庄王。 以千天祸,干,犯也。 谦不敢斥庄王,归之于天。 是以使君王沛焉,沛焉者,怒有余之貌,犹传曰力沛若有余。 〇沛,普盖反。 辱到敝邑。 远自劳辱到于郑也。 诸侯自称国曰敝邑。 君如矜此丧人,自谓己丧亡。 锡之不毛之地,𫭪𬒈不生五榖曰不毛。 谦不敢求肥饶。 ○𫭪𬒈,上苦交反,下音𬒈。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绥,安也。 谦不敢多索丁夫,愿得主帅一二老夫以自安。 ○多索,所白反,旧夲作策,音索。 请唯君王之命。 庄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亦庄王谦不斥郑伯之辞。 令,善也。 交易,犹往来也。 言君之不善,臣数往来为恶言。 ○屡往,力住反,又作数,音朔。 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 微,喻小也。 积小语言以致于此。 庄王亲自手旌,自以手持旌也。 缁广充幅长寻曰旐,继旐如燕尾曰旆,加文章曰旗,错革鸟曰旗,注旄首曰旌。 左右㧑军,退舍七里。 将军子重谏曰: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南郢,楚都。 不能二千里。 言数千里者,欲深感庄王,使纳其言。 〇数,所主反。 诸大夫死者数人,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 艾草为防者曰厮,汲水浆者曰役,养马者曰扈,炊亨者曰养。 〇扈养,余亮反。 艾,鱼废反。 今君胜郑而不有,无乃失民臣之力乎? 无乃犹得无。 庄王曰: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则不出于四方。 杅,饮水器。 穿,败也。 皮,裘也。 蠹,坏也。 言杅穿皮蠹,乃出四方。 古者出四方朝聘征伐,皆当多少图有所丧费,然后乃行尔。 喻巳出征伐,士卒死伤,固其宜也。 不当以是故灭有郑,耻不能早服也。 ○杅不音于。 费,芳味反。 是以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笃,厚也。 不惜杅皮之费,而贵朝聘征伐者,厚于礼义,薄于财利。 要其人而不要其土,本所以伐郑者,欲要其人服罪过耳,不要取其土地,犹古朝聘欲厚礼义,不颜杅皮。 告从从,服从。 不赦不详。 善用心曰详。 吾以不详道民,灾及吾身,何日之有? 何日之有? 犹无有日。 既则晋师之救郑者至,荀林父也。 曰:请战。 荀林父请战。 庄王许诺。 将军子重谏曰:晋,大国也,国大众强。 王师淹病矣,淹,久也。 诸大夫厮役死者是。 君请勿许也。 庄王曰:弱者吾威之,强者吾辟之,是以使寡人无以立乎天下。 以是故,必使寡人无以立功名于天下。 令之还师而逆晋寇,言还者,时庄王胜郑去矣,会晋师至,复还战也。 言寇者,传序经意,谓晋如寇虏。 庄王鼓之,晋师大败,晋众之走者,舟中之指可掬矣。 时晋乘舟渡邲水战,兵败反走,欲急去,先入舟者斩,后扳舟者指。 指隋舟中身。 隋,邲水中而死。 可掬者,言其多也。 以两手曰掬。 礼: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卿大夫方舟,士特舟。 〇可掬,九六反,注同。 扳,普颜反,又必颜反。 造,七报反。 庄王曰:嘻! 吾两君不相好,敌大夫战。 言两君者,林父本以君命来。 百姓何罪? 令之还师而佚晋寇。 佚,犹过,使得过渡邲水去也。 晋见庄王行义于陈,功立威行,嫉妒欲败之,救郑虽解,犹击之不止。 为其欲坏楚善行,以求上人,故夺不使与楚成礼,而序林父于上,罪起其事。 言及者,以臣及君,不嫌晋直,明晋汲汲欲败楚尔。 陆战当举地而举水者,大庄王闵隋水而佚晋寇。 〇而佚,音逸,注同。 坏音怪。 〇秋七月〇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日者,属上有王言,今反灭人,故深责之。 〇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宋师伐陈〇卫人救陈。 十有三年春,齐师伐卫〇夏,楚子伐宋〇秋,螽先是新饥,而使归父会齐人伐莒,赋敛不足,国家遂虚,下求不巳之应。 〇螽音终。 〇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日者,公子喜时父也。 缘臣子尊荣,莫不欲与君父共之,故加录之,所以养孝子之志,许人子者,必使父也。 〇晋侯伐郑〇秋九月,楚子围宋月者,恶久围宋,使易子而食之。 〇恶,乌路反。 〇葬曹文公○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榖。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宋见围,不得与会地。 以宋者,善内为救宋行,虽不能解,犹为见人之厄则矜之,故养遂其善意,不嫌与实解宋同文者,平事见刺皆可知。 〇与,音预。 〇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 据上楚、郑平不书。 大其平乎巳也。 已二大夫。 何大乎其平乎已? 据大夫无遂事。 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𬮭宋城。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堙,距堙上城具。 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惫矣。 曰:何如? 问惫意也。 〇惫,皮诫反。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析破骸,人骨也。 司马子反曰:嘻! 甚矣惫。 虽然,虽如所言。 吾闻之也,围者古有见围者。 柑马而秣之,秣者,以粟置马口中。 柑者,以木衔其口,不欲令食粟,示有畜积。 〇柑,其廉反,以木衔马口。 使肥者应客,示饱足也。 是何子之情也? 犹曰:何大露情。 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矜闵。 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幸,侥幸。 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 诺者,受语辞。 勉之矣。 勉,犹努力,使努力坚守之。 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反于庄王。 反报于庄王。 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 虽然,虽巳惫。 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意未足也。 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巳告之矣。 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区区,小貌。 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 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先以诺受,绝子反语。 舍而止。 受命筑舍而止,示无去计。 虽然,虽宋已知我粮短。 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欲征粮待胜也。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 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已也。 大其有仁恩,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 贬。 曷为贬? 据大其平,平者在下也。 言在下者,讥二子在君侧,不先以便宜反报,归美于君,而生事专平,故贬称人等不物贬。 不言遂者,在君侧无遂道也。 以主坐在君侧,遂为罪也。 知经不以文实贬也。 凡为文实贬者,皆以取专事为罪。 月者,专平不易。 〇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潞何以称子? 据其灭称氏。 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 躬身。 虽然,君子不可不记也。 离于夷狄,疾夷狄之俗而去离之,故称子。 而未能合于中国,未能与中国合同礼义相亲比也,故犹系赤狄。 晋师伐之,中国不救,狄人不有,是以亡也。 以去俗归义,亡故君子,闵伤进之。 日者,痛录之。 名者,示所闻世始录小国也。 录以归者,因可责而责之。 责而加进之者,明不当绝,当复其氏。 〇秦人伐晋。 〇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王札子者何? 长庶之号也。 天子之庶兄札者,冠且字也。 礼,天子庶兄冠而不名,所以尊之。 子者,王子也。 天子不言子弟,故变文王札系先王以明之。 不称伯仲者,辟同母兄弟,起其为庶兄也。 主书者,恶天子不以礼尊之而任以权,至令杀尊卿二人。 不言其大夫者,挈也。 恶二大夫居尊卿之位,为下所提挈而杀之。 大夫相杀,不称人者,正之。 诸侯大夫顾弑君重,故降称人。 王者至尊,不得顾。 ○秋,螽。 从十三年之后,上求未巳,而又归父。 比年再出会内计税亩百姓动扰之应。 〇仲孙蔑会齐高固于牟娄。 〇初税亩。 初者何? 始也。 税亩者何? 履亩而税也。 时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榖最好者税取之。 初税亩何以书? 讥。 何讥尔? 讥始履亩而税也。 何讥乎始履亩而税? 据用田赋,不言初,亦不言税亩。 古者什一而藉,什一以借民力,以什与民,自取其一为公田。 古者曷为什一而藉? 据数非一。 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 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奢泰多取于民,比于桀也。 寡乎什一,大貉小貉。 蛮貉无社稷、宗庙、百官制度之费,税薄。 〇大貊,亡百反。 费,芳味反。 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 春秋经传数万,指意无穷,状相须而举,相待而成。 至此独言颂声作者,民以食为本也。 夫饥寒并至,虽尧舜躬化,不能使野无寇盗;贫富兼并,虽皋陶制法,不能使强不陵弱。 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 五口为一家,公田十亩,即所谓什一而税也。 庐舍二亩半,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 八家而九顷,共为一井,故曰井田。 庐舍在内,贵人也。 公田次之,重公也。 私田在外,贱私也。 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 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财货。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 市井。 种榖不得种一榖,以备灾害。 田中不得有树,以妨五榖。 还庐舍,种桑荻杂菜,畜五母鸡、两母豕瓜,果种疆畔,女工蚕织,老者得衣帛焉,得食肉焉,死者得葬焉,多于五口,名曰余夫。 余夫以率受田二十五亩,十井共出兵车一乘,司空谨别田之高下善恶,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 肥饶不得独乐,𫭪𬒈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 在田曰庐,在邑曰里,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中里为校室,选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 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皆受倍田,得乘马。 父老比三老、孝弟官属。 里正比庶人。 在官之吏民,春夏出田,秋冬入保城郭。 田作之时,春父老及里正旦开门坐塾上,晏出,后时者不得出,莫不持樵者不得入,五榖毕入。 民皆居宅,里正趋缉绩,男女同巷相从,夜绩至于夜中。 故女功一月得四十五日作,从十月尽正月止。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於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故王者不出牗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十月事讫,父老教于校室。 八岁者学小学,十五者学大学,其有秀者移于乡学,乡学之秀者移于庠,庠之秀者移于国学,学于小学。 诸侯岁贡小学之秀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其有秀者命曰造士。 行同而能偶,别之以射,然后爵之。 士以才能进取,君以考功授官,三年耕,余一年之畜,九年耕余三年之积,三十年耕有十年之储。 虽遇唐尧之水,殷汤之旱,民无近忧,四海之内,莫不乐其业,故曰颂声作矣。 ○数,所主反。 以食音嗣。 伉,苦浪反,一音苦杏反。 塾音淑。 莫音暮。 〇冬,蜎生,未有言蜎生者,此其言蜎生何? 蜎,即螽也。 始生曰蜎,大曰螽。 〇蜎,与专反。 蜎生不书,此何以书? 幸之也。 幸,侥幸。 幸之者何? 闻灾当惧,反喜非其类,故执不知问。 犹曰受之云尔。 受之云尔者何? 上变古易常,上谓宣公,变易公田古常旧制而税亩。 应是而有天灾,应是变古易常,而有天灾螽民用饥。 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 言宣公于此天灾饥后,能受过变寤,明年复古行中。 冬大有年,其功美过于无灾,故君子深为喜而侥幸之。 变螽,言蜎以不为灾书,起其事。 〇饥。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言及者留,吁,行微不进。 〇夏,成周宣谢灾。 成周者何? 东周也。 后周分为二,天下所名为东周。 名为成周者,本成王所定名,天下初号之云尔。 ○宣谢灾,左氏作宣榭。 火。 宣谢者何? 宣宫之谢也。 宣宫,周宣王之庙也。 至此不毁者,有中兴之功。 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无室曰谢。 何言乎成周宣谢灾? 据天子之居称京师。 宋灾,不别所烧。 乐器藏焉尔。 宣王中兴所作乐器。 成周宣谢灾,何以书? 记灾也。 外灾不书,此何以书? 新周也。 新周,故分别所灾,不与宋同也。 孔子以春秋当新王,上黜耜,下新周,而故宋,因天灾中兴之乐器,示周不复兴,故系宣谢于成周,使若国文黜而新之,从为王者后记灾也。 〇秋,郯伯姫来归。 嫁不书者,为媵也。 来归书者,后为嫡也。 死不卒者,巳弃有更适人之道,或时为大夫妻,故不得待以初也。 弃归例,有罪时,无罪月。 冬,大有年。 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〇锡,思历反。 〇丁未,蔡侯申卒。 〇夏,葬许昭公。 ○葬蔡文公。 不月者,齐桓、晋文没后,先背中国与楚,故略之。 与楚在文十年。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是后邾娄人戕鄫子,四国大夫败齐师于鞍,齐侯逸获。 君道微,臣道强之所致。 〇鞍音安。 已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娄子同盟于断道。 ○断音短,又大短反。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 称字者贤之。 宣公篡立,叔肸不仕其朝,不食其禄,终身于贫贱。 故孔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此之谓也。 礼,盛德之士不名,天子上大夫不名。 春秋公子不为大夫者不卒,卒而字者,起其宜为天子上大夫也。 孔子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公伐耜。 ○夏四月。 ○秋七月,邾娄人戕鄫子于鄫。 戕鄫子于鄫者何? 残贼而杀之也。 支解节断之,故变杀言戕。 戕则残贼,恶无道也。 言于鄫者,刺鄫无守备,小国本不卒,故亦不日。 〇断音短。 甲戍,楚子旅卒。 何以不书葬? 据日而名。 吴楚之君,不书葬,辟其号也。 旅即庄王也。 葬从臣子,辞当称王,故绝其葬,明当诛之。 至此卒者,因其有贤行。 〇行,下孟反。 〇公孙归父如晋〇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〇归父还自晋,至柽。 遂奔齐。 还者何? 善辞也。 何善尔? 归父使于晋,上如晋,是。 还自晋,至柽,闻君薨,家遣,家为鲁所逐遣,以先人弑君故也。 𫮃帷埽地曰𫮃。 今齐俗名之云尔。 将祖踊,故设帷重形。 〇𫮃帷,音善,扫地张帷。 哭君成踊,踊,辟踊也。 礼必踊者,如婴儿之慕母矣。 成踊,成三日五哭踊之礼。 礼,臣为君本服斩衰,故成踊。 比二日朝,莫哭踊,三日朝,哭踊,莫不复哭踊,去事之杀也。 〇杀,所戒反。 反命乎介,因介反命。 礼,卿出聘,以大夫为上介,以士为众介。 自是走之齐。 主书者善其不以家见逐怨怼成踊哭君终臣子之道起时莫能然也言至柽者善其得礼于柽言逐者因介反命是也不待报罪也逐弑君本当绝小善录者本宣公同篡之人又不当逐不日者伯计可逐故从有罪例也〇怼直类反春秋公羊卷第七经传叁阡捌佰丹陆字注陆阡捌佰,伍拾玖字,音义伍佰伍拾陆字,仁仲比校讫。 发布时间:2025-04-18 13:14:1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