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哀公第十二 内容: 何休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〇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微国称侯者,本爵俱侯,土地见侵削,故微尔。 许男者,戌也。 前许男斯见灭以归,今戍复见者,自复斯不死位,自复无恶文者,灭以归可知。 〇复见,扶又反;下贤徧反。 〇鼷鼠食郊牛,灾不敬故。 改卜牛〇夏四月辛巳,郊〇秋,齐侯、卫侯伐晋○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 邾娄子新来奔丧,伐之不讳者,期外恩杀恶轻,明当与根牟有差。 ○杀,所戒反。 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取漷东田及沂西田。 漷、沂,皆水名。 邾娄子来奔丧,取其地。 不讳者,义与上同。 ○郭,火虢反,徐音郭。 沂,鱼依反。 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娄子盟于句绎所以再出大夫名氏者,季孙斯不与盟。 〇句绎,古侯反,下音亦。 与音预。 〇夏四月丙子,卫侯元卒〇滕子来朝〇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 戚者何? 卫之邑也。 曷为不言入于卫? 据弗克纳,未入国文。 言纳于邾娄。 纳者,入辞,故传言曷为不言入于卫。 父有子,子不得有父也明父得有子而废之,子不得有父之所有,故夺其国文,正其义也。 不贬蒯聩者,下曼姑围戚无恶文,嫌曼姑可为辄诛其父,故明不得也。 不去国见挈者,不言入于卫,不可醇无国文。 辄出奔不书者,不责拒父也。 主书者,与顿子同。 ○为,于伪反。 去,起吕反。 见挈,贤徧反;下去结反。 〇秋八月甲戍,晋赵鞅帅师及郑轩达帅师,战于栗,郑师败绩〇栗,一本作秩,二传作纤。 ○冬十月,葬卫灵公○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 畏楚也。 州来,吴所灭。 蔡杀其大夫公子驷。 称国以杀者,君杀大夫之辞。 称公子者,恶失亲也。 ○恶,乌路反。 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齐国夏曷为与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据晋赵鞅以地正国,加叛文,今此无加文,故问之。 伯讨也。 方伯所当讨,故使国夏首兵。 此其为伯讨奈何? 曼姑受命乎灵公而立辄,灵公者,蒯聩之父。 以曼姑之义为固可以距之也。 曼姑无恶文者,起曼姑得拒之。 曼姑,臣也。 拒之者,上为灵公命,下为辄,故义不可以子诛父,故但得拒之而已。 传所以曼姑解伯讨者,推曼姑得拒之,则国夏得讨之明矣。 不言围卫者,顺上文辟围辄。 ○上为,于伪反,下为辄、为卫、不为同。 辄者,曷为者也? 蒯聩之子也。 然则曷为不立蒯聩而立辄据春秋,有父死子继。 蒯? 聩为无道,行不中善道。 〇中,丁仲反。 灵公逐蒯聩而立辄。 然则辄之义可以立乎? 辄之义,不可以拒父,故但问可立与不。 曰:可。 其可奈何? 不以父命辞王父命,不以蒯聩命辞灵公命。 以王父命辞父命,辞犹不从。 是父之行乎子也。 是灵公命行乎蒯聩,重本尊统之义。 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父见废,故辞让不立,是家私事。 以王事辞家事,听灵公命立者,是王事公法也。 是上之行乎下也。 是王法行于诸侯,虽得正,非义之高者也。 故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 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主书者,善伯讨。 〇夏,四月甲午,地震此象季氏专政,蒯聩犯父命,是后蔡大夫专相放盗杀蔡侯,申辟伯晋,而京师楚黄池之会,吴大为主。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 此皆毁庙也,其言灾何? 据礼,亲过高祖,则毁其庙。 复立也。 曷为不言其复立? 据立武宫言立。 〇复立,扶又反,下及注同。 春秋见者不复见也。 谓内所改作也。 哀自立之,善恶独在哀,故得省文。 〇见者,贤徧反,下同。 何以不言及? 据雉门及两观。 〇观,工唤反。 敌也。 亲过高祖亲疏适等。 何以书? 上巳问此皆毁庙,其言灾,何故不复连桓宫、僖宫? 记灾也。 灾不宜立。 〇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开阳〇开阳,左氏作启阳。 开者,为汉景帝讳也。 ○宋乐髡帅师伐曹〇髡,苦昆反。 〇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〇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称人者,恶大夫骄蹇,作威相放,当诛,故贬。 ○恶,乌路反。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哀公著治,大平之终,小国卒葬极于哀公者,皆卒日葬月。 ○治,直吏反。 大音泰。 〇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娄。 四年春王三月庚戍,盗弑蔡侯申。 弑君贱者穷诸人,此其称盗以弑何? 据宋人弑其君处臼称人。 〇盗杀,音弑,下同。 贱乎贱者也。 贱于称人者。 贱乎贱者孰谓? 据无主名。 谓罪人也。 罪人者,未加刑也。 蔡侯近罪人,卒逢其祸,故以为人君深戒。 不言其君者,方当刑放之,与刑人义同。 〇近,附近之近。 蔡公孙辰出奔吴。 〇葬秦惠公。 ○宋人执小邾娄子。 〇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归姓、公孙霍〇晋人执戎曼子赤归于楚。 赤者何? 欲以为戎曼子名,则晋人执曹伯言畀,宋人不言名。 归欲言微者,则不当书,故以不知问也。 〇曼音蛮。 畀宋,必利反,下同。 戎曼子之名也。 其言归于楚何? 据执曹伯畀。 宋人不言归于宋。 子北宫子曰:辟伯晋而京师楚也此解名而言归意也。 前此楚比灭顿、胡,诸侯由是畏其威,从而围蔡,蔡迁于州来,遂张中国,京师自置。 晋人执戎曼子不归天子而归于楚。 而不名,而言归于楚,则与伯执归京师同文,故辟其文而名之,使若晋非伯执而赤微者自归于楚。 言归于楚者,起伯晋京师,楚主书者,恶晋背叛,当诛之。 〇城西郛〇郛,芳夫反。 ○六月辛丑,蒲社灾。 蒲社者何? 据鼓用牲于社,不言蒲〇,蒲社,左氏作亳社。 亡国之社也。 蒲社者,先世之亡国,在鲁竟。 社者封也,封士为社。 其言灾何? 据封土,非火所能烧。 亡国之社盖揜之,揜其上而柴其下,故火得烧之,揜柴之者,绝不得使通天地四方,以为有国者戒。 ○揜,意冉反。 蒲社灾何以书? 记灾也戒社者,先王所以威示教戒诸侯,使事上也。 灾者,象诸侯背天子。 是后宋事强吴,齐、晋前驱,滕、薛侠毂,鲁、卫骖乘,故天去戒社,若曰王教灭绝云尔。 〇背,音佩。 侠毂,古洽反,下古木反,十三年同。 骖乘,绳证反,十三年同。 夫,起吕反。 ○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〇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贼巳讨,故书葬也。 不书讨贼者,明诸侯得专讨士以下也。 ○葬滕顷公〇顷音倾。 五年春,城比〇比,本又作芘,亦作庇,同音毗,左氏作毗。 〇夏,齐侯伐宋〇晋赵鞅帅师伐卫〇秋九月癸酉,齐侯处臼卒〇冬,叔还如齐〇闰月,葬齐景公。 闰不书,此何以书? 据楚子昭卒不书闰。 丧以闰数也。 谓丧服大功以下诸丧,当以闰月为数。 〇闰数,所主反,下及庄月数闰数同。 丧曷为以闰数? 据卒不书闰。 丧数略也。 略,犹杀也。 以月数恩杀,故并闰数。 六年春,城邾娄葭城者,取之也。 不言取者,鲁数围取邾娄邑,邾娄未曾,加非于鲁而侮夺之,不知足,有夷狄之行,故讳之,明恶甚。 ○邾娄,葭音加,又音遐,左氏作邾瑕。 数,所角反。 曾,才能反。 行,下孟反。 〇晋赵鞅帅师伐鲜虞〇吴伐陈〇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叔还会吴于柤。 〇柤,庄加反。 ○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齐阳生入于齐。 ○齐陈乞弑其君舍。 弑而立者,不以当国之辞言之,此其以当国之辞言之何? 据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而立。 氏公子。 〇君舍,二传作荼,音舒。 为谖也。 此其为谖奈何? 间其义。 〇谖,况元反。 景公谓陈乞曰:吾欲立舍,何如? 陈乞曰:所乐乎为君者,欲立之则立之,不欲立则不立。 贵自专也。 君如欲立之,则臣请立之。 陈乞欲拒言,不可,恐景公杀阳生。 阳生谓陈乞曰:吾闻子盖将不欲立我也。 陈乞曰:夫千乘之主,将废正而立不正,必杀正者。 晋世子、申生是也。 ○乘,绳证反。 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者也。 走矣。 教阳生走。 与之玉节而走之。 节,信也。 析玉与阳生,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奔不书者,未命为嗣。 〇析,思历反。 为后,于伪反,下乞为同。 矫,居兆反。 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 于诸置也,齐人语也。 除景公之丧,期而小祥,服期者除。 〇期而,音基,下同。 诸大夫皆在朝,陈乞曰:常之母常陈乞子重难言其妻,故云尔。 〇难,乃旦反。 有鱼菽之祭,齐俗,妇人首祭事。 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 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言欲以薄陋,余福共宴饮,诸大夫皆曰:诺。 于是皆之陈乞之家坐。 陈乞曰:吾有所为甲,甲铠。 〇铠,苦代反。 请以示焉。 诸大夫皆曰:诺。 于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霤。 巨囊,大囊中央曰中霤。 ○囊,乃郎反,又音托。 霤,力又反。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色然,惊骇貌。 ○色然,如字,本又作垝,居委反,惊骇貌,本或作危。 开之,则闯然闯,出头貌。 〇闯,丑鸩反,又丑甚反,一音丑今反,见貌。 字林云:马出门貌,丑衽反。 公子阳生也。 陈乞曰:此君也巳。 诸大夫不得巳,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尔时舍未能得众而阳生,本正当立诸大夫,又见力士知陈乞有备,故不得巳遂君之。 〇逡,七旬反。 自是往弑舍阳生先诈致诸大夫,立于陈乞家,然后往弑舍,故先书当国,起其事也。 乞为阳生弑舍,不举阳生弑者,谖成于乞也。 不日者,与卓子同。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宋向巢帅师伐曹。 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瑗,于眷反。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夏,公会吴于鄫〇鄫,似陵反。 ○秋,公伐邾娄。 八月已酉,入邾娄,以邾娄子益来。 入不言伐,此其言伐何? 据当举入为重。 内辞也,若使他人然。 讳获诸侯,故不举重而两书,使若鲁公伐而去,他人入之以来者,醇顺他人来文。 邾娄子益何以名? 据以隗子归不名。 〇隗,五罪反。 绝。 曷为绝之? 据俱以归。 获也。 曷为不言其获? 据获晋侯言获。 内大恶,讳也。 故名以起之也。 日者,恶鲁侮夺邾娄无已,复入获之。 入不致者,得意可知例。 ○恶鲁,乌路反。 复,扶又反。 〇宋人围曹○冬,郑驷弘帅师救曹。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曹伯阳何以名? 据以隗子归,不名。 绝。 曷为绝之? 据俱以归。 灭也。 曷为不言其灭? 据灭隗也。 讳同姓之灭也。 故名以起之。 何讳乎同姓之灭? 据卫侯毁灭邢不讳。 〇毁,况委反。 力能救之而不救也。 以属上力能获邾娄而不救曹,故责之。 不日者,深讳之。 定、哀灭例日,此不日者,讳使若不灭,故不日。 〇吴伐我不言鄙者,起围鲁也。 不言围者,讳使若伐而去。 〇夏,齐人取𬤰及𫢸。 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 所以赂齐也。 曷为赂齐? 据上无战伐之文。 〇𫢸,昌善反,一音昌然反,字林作,左氏作阐。 为以邾娄子益来也邾娄,齐与国,畏为齐所怒而赂之,耻甚,故讳使若齐自取。 ○为以,于伪反。 ○归邾娄子益于邾娄。 获归不书,此书者,善鲁能悔过归之,嫌解邾娄子益无罪书,故复名之。 〇复,扶又反。 秋七月○冬十有二月癸亥,耜伯过卒○过,古禾反。 ○齐人归𬤰及𫢸。 书者,善鲁能悔过,归邾娄子益所丧之邑,不求自得,故不言来,使若不从齐来,与归我侪西田同文。 ○丧,息狼反。 九年春王二月,葬耜僖公○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 其言取之何? 据诈战言败也。 ○雍,于用反。 易也。 其易奈何? 诈之也诈,谓陷阱奇伏之。 类兵者,为征不义,不为苟胜而已。 十三年诈反不月,知此不蒙上月,疾略之尔。 ○易也,以豉反,下同。 阱,才性反。 为征,于伪反。 ○夏,楚人伐陈。 ○秋,宋公伐郑○冬十月。 十年春王二月,邾娄子益来奔。 月者,鲁前获而归之,今来奔,明当尤加礼厚遇之。 ○公会吴伐齐○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〇夏,宋人伐郑。 ○晋赵鞅帅师侵齐〇五月,公至自伐齐。 ○葬齐悼公○卫公孟𫸩自齐归于卫○薛伯寅卒卒葬略者,与耜伯益姑同。 ○伯寅,二传作伯夷,同音以尼反。 〇秋,葬薛惠公○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 救中国不进者,陈吴与国,救陈欲以备中国,故不进。 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夏,陈袁颇出奔郑○颇,破多反。 ○五月,公会吴伐齐。 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〇艾,五盖反。 齐师败绩,获齐国书战不言伐,举伐者,鲁与伐而不与战,不从内与伐。 使吴为主者,吴主会,故不与夷狄主中国也。 言获者,能结日偏战少进也。 ○与伐,音预,下不与伐同。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〇卫世叔齐出奔宋。 十有二年春,用田赋。 何以书? 据当赋税为何书。 〇为何,于伪反,下为同宗同。 讥。 何讥尔? 讥始用田赋也田,谓一井之田。 赋者,敛取其财物也。 言用田赋者,若今汉家敛民钱,以田为率矣。 不言井者,城郭里巷亦有井,嫌悉赋之。 礼,税民公田不过什一。 军赋十井不过一乘。 哀公外慕强吴,空尽国储,故复用田赋过什一。 ○为率,音律,又音类。 乘,绳证反。 复,扶又反。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孟子者何? 据鲁大夫,无孟子。 昭公之夫人也。 其称孟子何? 据不称夫人某氏。 讳娶同姓,盖吴女也礼,不娶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为同宗共祖,乱人伦,与禽兽无别。 昭公既娶,讳而谓之吴。 孟子春秋不系吴者,礼,妇人系姓不系国,虽不讳,犹不系国也。 不称夫人,不言薨,不书葬者,深讳之。 ○公会吴于橐皋○橐,章夜反,一音托。 ○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运○运,左氏作郧。 ○宋向巢帅师伐郑○冬十有二月,螽何以书? 记异也。 何异尔? 不时也。 螽者,与阴杀俱藏。 周十二月,夏之十月,不当见,故为异。 比年再螽者,天不能杀,地不能埋。 自是之后,天下大乱,莫能相禁,宋国以亡,齐并于陈氏,晋分为六卿。 ○螽音终,本亦作螽,注同。 见,贤徧反。 十有三年春,郑轩达帅师取宋师于嵒。 其言取之何? 易也。 其易奈何? 诈反也。 前宋行诈取郑师,今郑复行诈取之,苟相报偿,不以君子正道,故传言诈反。 反犹报也。 ○嵒,五咸反,一音鱼及反。 易,以豉反,下同。 郑复,扶又反。 秋以下注同。 偿,时亮反。 夏,许男戍卒。 比、陈、蔡不当复卒,故卒葬略。 ○男戍,本亦作成。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吴何以称子? 据救陈称国。 吴主会也。 以,言及也。 时吴强而无道,败齐临菑,乘胜大会中国,齐、晋前驱,鲁、卫骖乘,滕、薛侠毂而趋,以诸夏之众,冠带之国,反背天子而事夷狄,耻甚不可忍言,故深为讳辞,使若吴大以礼义会天下诸侯,以尊事天子,故进称子。 〇背音佩。 吴主会,则曷为先言晋侯? 据申之会,楚子主会序上。 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明其实自以夷狄之强会诸侯尔,不行礼义,故序晋于上。 其言及吴子何? 据钟离之会殊会,吴不言及。 僖五年公及齐侯,齐侯主会益明矣。 会两伯之辞也。 晋序上者,主会文也。 吴言及者,亦人往为主之文也。 方不与夷狄主中国,而又事实当见,不可醇夺,故张两伯辞,先晋言及吴子,使若晋主会为伯,吴亦主会为伯,半抑半起,以夺见其事也,语在下。 ○当见,贤徧反,年内皆同。 不与夷狄之主中国,则曷为以会两伯之辞言之? 据伯主人。 重吴也。 其实重在吴,故言及。 举晋者,讳而不盈。 曷为重吴? 据常殊吴。 吴在是则天下诸侯莫敢不至也以晋大国,尚犹汲汲于吴,则知诸侯莫敢不至也。 不书诸侯者,为微辞,使若天下尽会之。 而鲁侯蒙俗会之者,恶愈齐桓,兼举远,明近。 此但举大者,非尊天子,故不得褒也。 主书者,恶诸侯君事夷狄。 〇恶诸,乌路反。 ○楚公子申帅师伐陈○于越入吴。 〇秋,公至自会有耻致者,顺讳文也。 ○晋魏多帅师侵卫。 此晋魏曼多也,曷为谓之晋魏多? 据上七年言曼多〇魏多,左氏作魏曼多。 讥二名。 二名非礼也。 复就晋见者,明先自正而后正人,正人当先正大以帅小。 葬许元公。 ○九月,螽先是用田赋,又有会吴之费。 〇之费,芳味反,下同。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孛者何? 彗星也。 其言于东方何? 据北斗言,星名。 ○孛,音佩。 彗星,囚岁反,又息遂反。 见于旦也。 旦者,日方出时,宿不复见,故言东方,知为旦。 何以书? 记异也。 周十一月,夏九月,日在房心。 房心,天子明堂布政之庭,于此旦见,与日争明者,诸侯代主治,典法灭绝之象。 是后周室遂微,诸侯相兼,为秦所灭,燔书道绝。 〇治,直吏反。 燔,扶元反。 ○盗杀陈夏𫸩夫○陈夏,户雅反,一本作廉。 𫸩夫,苦侯反,又古侯反;一本作妪,音同,二传作夏区夫。 〇十有二月,螽黄池之会费,重烦之所致。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何以书? 记异也。 何异尔? 非中国之兽也。 然则孰狩之? 称西言狩,尊卑未分,据无主名。 ○狩,手又反。 麟,力人反。 薪采者也。 西者,据狩言方地类,贱人象也。 金主芟艾,而正以春尽,木火当燃之际,举此为文,知庶人采樵薪者。 ○薪,音新。 芟,所衔反。 艾,鱼废反。 樵,在焦反。 薪采者,则微者也。 曷为以狩言之? 据天子诸侯乃言狩,天王狩于河阳,公狩于郎是也。 河阳冬言狩,获麟春言狩者,盖据鲁变周之春以为冬,去周之正而行夏之时。 ○去周,起吕反。 行夏,户雅反,下子夏同。 大之也。 使若天子诸侯。 曷为大之? 据略微。 为获麟大之也。 曷为为获麟大之? 据鹳、鹆俱非中国之禽,无加文。 〇为获,于伪反,下为获、孰为、注为谁、知为皆同。 鹳,音权。 鹆,音欲。 麟者,仁兽也。 状如麇,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 诗云麟之角,振振公族是也。 ○振,之人反。 有王者则至,上有圣帝明王,天下大平,然后乃至。 尚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援神契曰: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麒麟臻。 〇大平,音泰,下大平皆同。 拊,芳甫反。 援音袁。 麒音其。 无王者则不至。 辟,害远也。 当春秋时,天下散乱,不当至而至,故为异。 有以告者曰:有麇而角者。 孔子曰:孰为来哉? 孰为来哉? 见时无圣帝。 明王怪为谁来○有麇本又作麇。 亦作麇。 皆九伦反。 尘甲也○。 反袂拭面,涕沾袍。 袍,衣前襟也。 夫子素案图录,知庶圣刘季当代周,见薪采者获麟,知为其出。 何者? 麟者木精,薪采者,庶人燃火之意。 此赤帝将代周居其位,故麟为薪采者所执。 西狩获之者,从东方王于西也。 东卯西金象也。 言获者,兵戈文也。 言汉姓,卯金刃,以兵得天下。 不地者,天下异也。 又先是螽虫冬踊,彗金精,埽且置新之象,夫子知其将有六国争强,从横相灭之败,秦项驱除积骨流血之虐,然后刘氏乃帝。 深闵民之离害甚久,故豫泣也。 〇袂,弥世反,衣袖也。 涕,他礼反。 袍,步刀反,又步报反,衣前襟也。 襟音金。 王于,于况反,下火王、而王。 之王同。 从横,子容反。 驱除,并如字,又上丘具反,下直据反。 颜渊死,子曰:噫! 噫咄,嗟貌。 ○噫,于其反。 咄,丁忽反。 天丧予! 予,我。 ○丧,息浪反。 予,羊汝反,我也。 子路死,子曰:噫! 天祝予! 祝,断也。 天生颜渊、子路,为夫子辅佐,皆死者,天将亡夫子之证。 〇断,丁管反。 西狩获麟。 孔子曰:吾道穷矣。 加姓者,重终也。 麟者,大平之符。 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征,故云尔。 春秋何以始乎隐据得麟乃作。 祖之所逮闻也。 托记高祖以来事,可及问闻知者,犹曰我伹记先人所闻,辟制作之害。 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所以复发传者,益师以臣见恩,此以君见恩,嫌义异于所见之世,臣子恩其君父尤厚,故多微辞也。 所闻之世恩,王父少杀,故立炀宫不日,武宫日是也。 所传闻之世恩高祖,曾祖又杀,故子赤卒不日,子般卒日是也。 ○传,直专反,注传闻同。 复,扶又反。 臣见,贤徧反,下欲见同。 少杀,所戒反,下同。 般音班。 何以终乎哀十四年? 据哀公未终也。 曰:备矣。 人道浃,王道备,必止于麟者,欲见拨乱功成于麟,犹尧舜之隆,凤皇来仪,故麟于周为异,春秋记以为瑞,明大平以瑞应为效也。 绝笔于春,不书下三时者,起木绝火,王制作道备,当授汉也。 又春者岁之始,能常法其始,则无不终竟。 ○道浃,子协反,一本作币。 拨,卜末反,理也。 应,应对之应。 君子曷为为春秋? 据以定作五经。 拨乱世拨,犹治也。 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得麟之后,天下血书鲁端门曰:趋作法,孔圣没,周姫亡,彗东出,秦政起,胡破术,书记散,孔不绝。 子夏明日往视之,血书飞为赤鸟,化为白书,署曰演孔图,中有作图制法之状。 孔子仰推天命,俯察时变,却观未来,豫解无穷,知汉当继大乱之后,故作拨乱之法以授之。 ○近,附近之近,又如字。 演,以善反。 则未知其为是与? 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 作传者,谦不敢斥夫子所为作意也。 尧、舜当古历象日月星辰,百兽率舞,凤皇来仪。 春秋亦以王次春,上法天文,四时具,然后为年,以敬授民时,崇德政,麟乃得称大平。 道同者相称,德合者相反,故曰乐道尧舜之道。 〇其为,于伪反,注所为同。 是与,音余,下及注同。 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 末不亦乐。 后有圣汉,受命而王,德如尧舜之知,孔子为制作。 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 待圣汉之王以为法。 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乐其贯于百王而不灭名与日月并行而不息春秋公羊卷第十二,经传贰阡贰拾壹字,注叁阡叁佰捌拾玖字,音义捌佰捌拾㭍字,余仁仲刊于家塾。 癸丑仲秋重校九经三传沿革例,载有建余氏夲余所见残夲,榖梁在周香严家,即万卷堂余仁仲校刻者也。 此外有周礼亦缺。 秋官藏顾抱冲所,今秋得此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完善无缺,实为至宝。 得之价白金一百二十两。 不特书估居奇,亦余之爱书,有以致此。 初是书出镇江蒋春农家,书估以贱直购之,携至吾郡,叠为有识者称赞,故索价竟至不减。 余务在必得,惜书而不惜钱物,书魔故智有如是者。 春秋五传,邹、夹已亡,左、榖二家廑存,晋人之注,惟公羊注犹汉人安淂不以至宝视之。 倘有余力,尚当付诸𠚳劂,以广其传焉。 嘉庆戊辰秋七月黄丕烈识。 发布时间:2025-04-18 13:40:1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