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 韵 内容: 人生在世 贵在有韵人生斯世,不能读尽天下秘书灵笈。 有目而昧,有口而哑,有耳而聋,而面上三斗俗尘,何时扫去? 则韵之一字,其世人对症之药乎? 虽然,今世且有焚香啜茗,清凉在口,尘俗在心,俨然自附于韵,何异三家村老妪[1],动口念阿弥,便云升天成佛也? 集韵第七。 今译人生在世,如果不能读完天下的奇书秘笈,就是有眼睛的瞎子,有耳朵的聋子,有嘴巴的哑巴,脸上三斗的俗气灰尘,何时可以扫去? 可见这个韵字,就是世人的对症之药了! 虽然如此,也要当心其中的冒牌货。 如今有那种点香品茶,口中清凉干净,但心中污浊的人,装模作样附庸风雅,与那小地方的老妇人,只是开口念念阿弥陀佛,便说自己可以升天成佛有什么不同? 所以把有关韵的文章集成第七卷。 注释[1]三家村:出自宋陆游《村饮示邻曲》: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 意指偏远的小山村。 暮雨打梨花 秋风吹木叶清斋幽闭,时时暮雨打梨花[1];冷句忽来,字字秋风吹木叶[2]。 今译清净的斋房微微关闭着,不时有暮雨落在梨花上;幽冷的诗句忽涌上心头,字字都似秋风吹着落叶。 注释[1]暮雨打梨花: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2]秋风吹木叶:《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分别生是非 圆融泯人我多方分别,是非之窦易开;一味圆融,人我之见不立。 今译如果方方面面分别计较,就容易开出是非的洞隙;只需一直坚持圆满融通,则人我的对立就能消除。 四季之云 各有所宜春云宜山,夏云宜树,秋云宜水,冬云宜野。 今译春天的云最宜与绚烂的山景相配,夏天的云最宜与茂密的树林相合,秋天的云最宜与明净的秋水相映,冬天的云最宜与寥寥的旷野相衬。 月色最风光 柳态最潇洒清疏畅快,月色最称风光;潇洒风流,花情何如柳态? 今译要论什么最清爽疏朗畅快,最美的当然是皎皎的月色;要说什么最潇洒风流倜傥,花的情态怎比得柳的姿容? 知己神交 人生乐事吾斋之中,不尚虚礼。 凡入此斋,均为知己。 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 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1]今译在我的书斋中,不讲究虚伪的礼节。 凡来到这个书斋的,都是我的知己。 来去都随意,欢声笑语中忘掉了形骸;不说是与非,不奢求荣华和名利;闲谈古今之事,静静玩赏山水风景;清茶和好酒,用来契合幽雅的意趣。 所谓志趣相投的朋友,不过如此而已。 注释[1]本则摘自北宋司马光《真率铭》,有所删改。 司马光在洛阳闲居时,与几位老友时常聚会,相约酒不过五巡,食不过五味,称为真率会。 机息风月美 心远地自偏机息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自无车尘马迹[1],何须痼疾丘山[2]? 今译机巧功利之心消除了,朗月清风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不必将人世看成了苦海;内心远离了红尘俗事,车尘马迹就不知不觉地消失无踪影,何须一定要执着于山水? 注释[1]心远句: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痼(g)疾丘山:指对山水有特殊的爱好。 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 此指爱好山水成癖。 语意化用《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月盈帚 花满筛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 [1]今译打扫石阶时月光如水,似乎把扫帚浸透了,过滤泉水的筛子里,滤满的都是落花花瓣。 注释[1]本则摘自唐李洞《喜鸾公自蜀归》诗。 桐叶散清阴 鸟声唤红日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 [1]今译楼前梧桐叶叶,遮蔽烈日炙烤,浓浓的荫凉已经布满了一院子;枕上鸟鸣声声,唤起睡眠中人,暖暖的阳光早已照射进了窗棂。 注释[1]本则亦见于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野鸟作伴 白云相留散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今译放开脚步闲走,野鸟见人类没有机心,也不时到身边来陪伴。 披衣独自静坐,白云也被感动得无语,与我相依恋不忍离去。 何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1]今译何必一定要弹奏什么丝竹乐器? 自然山水之中也有清越的声音。 注释[1]本则摘自晋左思《招隐二首》之一。 贪图逐利 枉却一生世路中人,或图功名,或治生产,尽自正经,争奈大地间好风月、好山水、好书籍,了不相涉,岂非枉却一生! 今译尘世中的人,有的贪图功名,有的忙于生计,当然也都是一些正经的事情,但怎奈与大地间的好风月、好山水和好书籍一点都不相关,这一生难道不是白白地虚度了呵! 生平所愿 四种无恙平生愿无恙者四:一曰青山,一曰故人,一曰藏书,一曰名草。 [1]今译平生希望四样东西一直安然无恙:一是青山,一是故人,一是藏书,一是名草。 注释[1]本则摘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发布时间:2025-04-18 14:53:4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