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窗自纪 一 内容: 参禅贵有活趣 不必耽于枯寂客有耽枯寂者[1],余语之云:瘦到梅花应有骨,幽同明月且留痕。 [2]今译有参禅者沉溺于枯木死灰般的顽空,我对他说:即使像梅花般清瘦,也应当有生机洋溢的枝干;即使像明月般清幽,也不妨在潭水中留下痕迹。 注释[1]枯寂:指参禅者所体悟的枯木寒灰般的空。 佛教中空的意思是虚幻不实,缘起而无自性,但它并不否定存在的种种假相。 参禅所要体证的空,是生机洋溢的澄明心境;而枯木寒灰的顽空,能窒息人的生命,妨碍真性发挥出活泼的妙用,是参禅的大忌。 《古尊宿语录》卷八首山省念语录:莫向白云深处坐,切忌寒灰煨杀人。 亦为此意。 [2]瘦到二句:分别化用唐黄蘗禅师《上堂开示颂》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及明洪应明《菜根谭》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之意。 天籁清人耳 自然闲人心雅乐所以禁淫,何如溪响、松声,使人清听自远;黼黻所以御暴[1],何如竹冠、兰佩,使人物色俱闲。 今译高雅的音乐是用来禁止淫靡之音的,但又怎比溪水的音响、松涛的声音,能够使人耳目一新,心神旷远;纹绣的礼服是用来显示温文尔雅的,但又怎比竹制的帽子、香草的佩饰,使人从外形到心灵都高逸闲适。 注释[1]黼黻(fǔ f):古代诸侯的礼服。 意气与挥霍 侠情有不同侠之一字,昔以之加意气,今以之加挥霍,只在气魄、气骨之分。 今译对于侠这种豪气干云的风度气质,过去的人把它与意气豪放联系在一起,今天的人把它与无拘无束联系在一块,区别在于表面的倜傥与骨子里的潇洒。 风流无用 笔砚有灵风流无用,榆钱不会买宫腰[1];笔砚有灵,书带亦能邀翰墨[2]。 今译风情万种有何用,榆荚钱不能买来美女的芳心;笔墨纸砚有灵性,书带草也能亲近大儒的文章。 注释[1]榆钱:榆树的果实。 榆树未生叶前先生荚,形似钱而小,连缀成串,称榆钱。 宫腰:泛指女子的细腰。 《后汉书马廖传》: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2]书带:书带草,即沿阶草。 叶坚韧,相传汉郑玄门下取以束书,故名。 志豪华 趣澹泊志要豪华,趣要澹泊。 今译志向应该远大,情趣应该恬淡。 万事易满足 读书不知足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 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 今译对万事都容易心生满足,只有读书终身没有止境。 为什么不将不知足之念,运用到读书求学的上面? 白云可赠客 明月来照人鄙吝一销,白云亦可赠客[1];渣滓尽化,明月自来照人。 今译计较分别的心念一旦消除,白云也可用以赠客;卑鄙龌龊的思想一旦融化,明月自然会来照人。 注释[1]白云句: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增君。 此反用其意。 存心有意无意 应世不即不离存心有意无意之妙[1],微云澹河汉[2];应世不即不离之法,疏雨滴梧桐。 今译个人的修养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就像微云自由自在飘浮在银汉间;应付世事要采取不即不离的态度,就像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树上。 注释[1]存心:保存本心。 《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 [2]微云澹河汉:与下疏雨滴梧桐均出自唐孟浩然《省试骐骥长鸣》诗,为历代诗评家所盛赏。 以青白眼看书 以雌黄口论史以看世之青白眼[1],转而看书,则圣贤之真见识;以论人之雌黄口,转而论史,则左狐之真是非[2]。 今译如果用看待世人的青白眼,转过来广泛阅读图书典籍,就会获得圣贤的真知灼见;如果用评论人事的雌黄口,转过来评论历史人物得失,就会获得良史的大是大非。 注释[1]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尊敬和轻视两种态度。 眼睛青色,其旁白色。 正视则见青处,邪视则见白处。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晋阮籍不拘礼法,见凡俗之士,则用白眼相对;见好友嵇康,则用青眼相对。 [2]左狐:左丘明、董狐。 古代的两位优秀史学家。 幽居好境界 令人忘衰老骆宾王诗云: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 [1]如此境界,可以读而忘老。 今译骆宾王在一首诗里这样说: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 如果能生活在这样的境界,真可以读书而忘却衰老啊。 注释[1]书引二句:出自唐骆宾王《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闭户息交游 即是幽远境眉公云[1]:闭户即是溪山。 嗟乎! 应接稍略,遂来帝鬼之讥[2];剥啄无时,难下葳蕤之锁[3]。 言念及此,入山惟恐不深。 今译陈继儒先生说:关起门来就是溪山。 是啊! 应酬人事稍有不周,就招来故意作梗的讥讽;敲门打扰无休无止,难落下金缕相连的门锁。 每当我想到这里时,只担心入山还不够幽深。 注释[1]眉公: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2]帝鬼:即帝阍,天帝的守门人。 《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3]葳蕤(wēi ru):葳蕤锁,以金缕相连,可以屈伸。 多读一句书 少说一句话眉公曰:多读一句书,少说一句话。 余曰:读得一句书,说得一句话。 今译陈继儒先生曾说过:多读一句书,少说一句话。 我以为这句话的深层意思在于:读得一句书,说得一句话。 结友赏花须结豪友;观妓须结淡友;登山须结逸友;泛水须结旷友;对月须结冷友;待雪须结艳友;饮酒须结韵友。 今译赏花须邀请豪放的朋友,观妓须邀请淡泊的朋友,登山须邀请高逸的朋友,游水须邀请旷达的朋友,对月须邀请冷隽的朋友,待雪须邀请艳丽的朋友,饮酒须邀请风韵的朋友。 读史有美酒 谈禅须美人山上须泉,径中须竹。 读史不可无酒,谈禅不可无美人。 今译灵山应该有泉水滋润,小径应该有修竹掩映。 读史书不能没有美酒,谈禅道不能没有美人。 小心处世 忘利著文夫处世至此时,笑啼俱不敢[1];论文于我辈,玄白总堪嘲[2]。 今译为人处世到了这种光景,欢笑与啼哭都不敢尽情;文学创作到了这种状态,成功与失败都只能自嘲。 注释[1]笑啼俱不敢:南朝陈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在战乱中分离,公主为权臣杨素所得,后归还徐德言。 公主赋诗说: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 [2]玄白:汉文学家扬雄因禄位容貌不能动人,当世的人都轻视他的著作,扬雄作《自嘲》以抒牢骚。 又仿《易》而作《太玄》。 在他死后四十年,他的著作才开始广泛流传。 《汉书扬雄传》: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 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 玄为黑色,讥讽扬雄的人说他作不成《太玄》,仍然是白色,所以没有禄位。 颜师古注:玄,黑色也。 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 举世嫉修眉 随人矜寸舌举世嫉修眉[1],不特深宫见妒;随人矜寸舌,犹然列国争长[2]。 今译天下所有的人都嫉妒美女,不只是在深宫才见到嫉妒;随人脚跟炫耀三寸不烂舌,就好似是在列国争短论长。 注释[1]修眉:修长的眉毛,指美女。 古人习以美女见妒来比喻才德之士见妒。 [2]列国:古称诸侯国为列国。 此指春秋战国。 当时的知识分子游说列国以博取功名。 贫贱骄人 英雄欺世贫贱骄人,傲骨生成难改;英雄欺世[1],浪语必多不经[2]。 今译地位贫贱而傲视世俗,傲骨生成,永远难以改变;英雄欺世以窃取名誉,空话大话,必多荒诞无稽。 注释[1]欺世:欺骗世人以窃取名誉。 [2]浪语:缺乏根据的话,空话。 花竹美人 须看其影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帘影。 今译看花,最好看花在水中的影子;看竹,最好看竹在月中的影子;看美人,最好看美人在帘后的影子。 山居好风物 胜于富贵家一池荷叶衣无尽[1],翻骄锦绣纂组[2];数亩松花食有余,绝胜钟鸣鼎食。 今译一池荷叶犹如翠碧的衣裳,穿着无尽,毫不逊色于锦绣彩带;数亩松花可作绿色的食品,食用不完,绝对胜过了钟鸣鼎食。 注释[1]一池句:语出《五灯会元》卷三《大梅法常》: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2]纂组:赤色绶带。 泛指精美织锦。 《汉书景帝纪》后二年诏: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应解酒中趣 不必逐羽觞论啜茗,则今人较胜昔人,不作凤饼、龙团[1],损自然之清味;至于饮,则今人大非夙昔,不解酒趣,但逐羽觞[2]。 吾思古人,实获我心。 今译论饮茶,现代人要胜于过去的人,因为他们不制作龙凤团一类的茶饼,以免损害了茶叶本来有的清香气味;论饮酒,现代人远远比不上过去的人,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饮酒的真正意趣,仅仅知道猜拳行令胡乱地喝上一通。 我想起过去的人,实在是欣慰得很! 注释[1]凤饼、龙团:印有龙凤纹的茶饼。 为宋代贡茶。 [2]羽觞:酒器,作雀鸟状,左右形如羽翼。 一说插鸟羽于觞,促人速饮。 幽居情境浓 幽人趣味清幽居虽非绝世,而一切使令供具[1]、交游晤对之事,似出世外:花为婢仆,鸟当笑谭,溪蔌涧流代酒肴烹享,书史作师保[2],竹石资友朋。 雨声云影,松风萝月,为一时豪兴之歌舞。 情境固浓,然亦清华。 今译隐居虽然不是与人世隔绝,但一切供使唤的人,摆设酒食的器具,以及交游会面的对象,似乎都出于人世之外:把花当作奴仆,把鸟当作谈笑的好友,溪边的野菜涧中的流水可以代替美酒佳肴饮用煮食,经史一类的书籍可以作老师,竹石可以作为朋友。 山间的雨声、松林中的风声,是最为动听的音乐;岭上的白云,萝藤间的月色,是意兴豪爽的歌舞。 情境固然浓郁,但也美丽而清幽。 注释[1]使令:供使唤的人。 [2]书史:指经史一类的书籍。 师保:古代教导辅助太子的师傅,这里指老师。 分别生是非 圆融泯人我多方分别,是非之窦易开;一味圆融[1],人我之见不立。 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2]。 今译生起了种种分别计较的心念,是与非的界限就很容易建立;去除了所有偏执而完满融通,人与我的区别就不复存在了。 上可以奉陪天上的玉皇大帝,下可以奉陪养济院里的乞丐。 注释[1]圆融:佛教语。 破除偏执,完满融通。 [2]上可以二句:为苏轼语。 《悦生随抄》云: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 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子由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 见《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二引。 卑田院,养济院,收容乞丐的地方,为悲田院之语讹。 佛家以施贫为悲田。 唐开元二十三年(725)置病坊收容乞丐,后改悲田养病坊。 读书霞漪阁 赏月情兴适读书霞漪阁上,月之清享有六:溪云初起,山雨欲来[1],鸦影带帆,渔灯照岸,江飞匹练,村结千茅。 远境不可象描,适意常如披画。 今译读书霞漪秀阁上,赏月情形有六种:溪云刚刚翻腾起,山雨正准备袭来,鸦影映带着白帆,渔灯照耀着江岸,江如白练般萦绕,村庄聚千间茅屋。 远境难用物象摹,快人心意如展画。 注释[1]溪云二句: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风云人物蛰草野 平添山川一段奇南山种豆[1],东陵种瓜[2],敛鼎俎于草野[3];渭滨秋钓[4],莘野春锄[5],托掌故于山川[6]。 今译陶潜在南山种豆,邵平在东陵种瓜,他们都是把草野当成了退居的门径;吕尚在渭滨春钓,伊尹在莘野秋耕,他们都能够使山川增加了传奇色彩。 注释[1]南山种豆: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东陵种瓜:秦人邵平,封东陵侯。 秦亡后,家贫不仕,种瓜于长安城东,瓜味鲜美,世称东陵瓜。 [3]敛鼎俎:不求干进,即隐居。 鼎俎,烹调用的锅及割牲肉用的砧板。 伊尹执鼎俎为厨子,得以亲近商汤,终获大用。 [4]渭滨秋钓:吕尚垂钓于渭水,遇文王而成就功业。 [5]莘野春锄:《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6]掌故:国家的故事或乡里人物等故实。 无竹俗 竹多野无竹令人俗[1],竹多令人野。 一径数竿,亭立如画。 要似倪云林罗罗清疏[2],莫比吴仲圭丛丛烟雨[3]。 今译没有竹子令人鄙俗,竹子多了令人疏野。 一条小径种上数竿,亭亭玉立犹如图画。 应该像倪赞画中那样开朗放诞清旷疏远,不要像吴镇画中那样丛丛围绕烟雨迷蒙。 注释[1]无竹令人俗: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2]倪云林:元代画家倪赞,号云林。 善画竹石小景,客求必与。 罗罗:开朗放诞貌。 《世说新语赏誉》:司马太傅(道子)为二王目曰:孝伯(王恭)亭亭直上,阿大(王忱)罗罗清疏。 [3]吴仲圭:元代画家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 墨竹宗湖州派。 峨眉春雪生寒 洞庭秋波呈媚峨眉春雪,山头万玉生寒;洞庭秋波,风外千秋呈媚。 语言无味,臻此佳境,当使闻者神往,见者意倾。 今译山头陈列峨眉春天的积雪,犹如万顷的玉田寒气凛冽;风声吹送洞庭秋天的波澜,涛声澎湃真可谓气象万千。 对此情景一切语言都失去了意味。 一旦亲自置身于这美好的境界里,当使听到的人神情向往,当使看到的人叹为观止! 莫作应试之文 须著垂世之文问:何为应试之文? 曰: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问:何为垂世之文? 曰: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今译问:什么是应付考试的文章? 答:早知不合时人欣赏趣味,还不如多买些胭脂来画牡丹。 问:什么是流传后世的文章? 答:不经过一番彻骨的严寒,怎么可能有梅花的扑鼻香气? 诗里落花 感人至深诗里落花,多少风人红泪[1]。 当使子规卷舌,鶗鴂失声[2]。 今译诗歌里描写的落花,凝聚着多少诗人的血泪。 多么凄怆悲伤,杜鹃鸟竟也肝肠寸断,黯然无言。 注释[1]风人:诗人。 红泪:悲伤的眼泪,血泪。 [2]子规、鶗鴂(t ju):均为杜鹃之别名。 杜鹃啼声凄切,经常啼出血来。 卷舌:闭口不言。 慈母怜儿不觉丑 明君知臣护其短东坡《颍川谢到任表》有云:慈母爱子,但怜其无能;明君知臣,终护其所短。 读之三叹,臣子当何如用情! 今译苏轼在《颍川谢到任表》中这样说:慈母爱护儿子,一味怜惜他的无能;明君知道臣子,终究维护他的短处。 读后令人感慨不已,做臣为子的应当如何来报效国与家! 得时而骄失势泣 世间万事皆如此声之凄绝,无如衰树寒蝉,泣露凄风,如扣哀玉[1];回听高柳雄声,火云俱热,至此易响。 时异势殊,大抵类是。 今译天下的声音凄怆到了极点的,无过于枯萎树枝上的秋蝉声。 它在凉冷的露水中哀哀而鸣,它在萧瑟的秋风中凄泣呜咽,就像叩击玉器的凄清的声音。 回想当初它在高高的柳树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嘶鸣之声,热气灼人似乎把云彩都点燃。 而到秋天它竟是如此地不同! 时间改变了声势也随之改变,世间的事情大多都像这样啊。 注释[1]哀玉:凄清的玉声。 着眼皆浮游 观化领幻趣春云宜山,夏云宜树,秋云宜水,冬云宜野。 着眼总是浮游,观化颇领幻趣。 今译春天的云彩适宜点缀着青山,夏天的云彩适宜映衬着绿树,秋天的云彩适宜飘漾在碧水,冬天的云彩适宜低垂在旷野。 放眼看去如同化身漫游其间,观察云彩变化颇能领受妙趣。 一叶放春流 孤尊听夜雨一叶放春流,束缚人亦觉澹宕[1];孤尊听夜雨,豪华辈尚尔凄其。 今译乘着一叶小舟在春天的江水中自在漂流,虽是性情拘谨死板的人也觉得恬静畅志;持着酒杯独自愁坐听着窗外的潇潇夜雨,即使是豪华洒脱的人也会感到凄怆难过。 注释[1]澹宕:恬静舒畅。 月色风光清畅 花情柳态潇洒清疏畅快,月色最称风光;潇洒风流,花情何如柳态。 今译清疏畅快,美丽月色最适宜旖旎风光;潇洒风流,花的风姿怎能比柳的情态? 木食草衣元本性 绿肥红瘦漫批评木食草衣元本性[1],非关泉石膏肓;绿肥红瘦漫批评[2],总是风流罪过。 今译披草衣食野果本来是我的品性,并非由于爱好山水成癖的原因;绿叶盛花朵稀徒然让世人批评,总是由于品性风流妖娆的罪过。 注释[1]木食:指隐士山居,采野果为食。 草衣:结草为衣。 泉石膏肓:意谓爱好山水成癖,如病入膏肓。 [2]绿肥红瘦:谓春深时花稀而叶盛。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只须心迹自明 不妨形骸相索抱质见猜,平叔终疑傅粉[1];从中打溷,不疑难白盗金[2]。 人苟心迹自明,何妨形骸相索。 今译生来白皙却无故受到了猜疑,何平叔终究被别人疑心涂粉;别人误取金子从而引起混乱,直不疑难辩白自己没有盗金。 只要存心和行事对得起良心,又何必要畏惧一时遭受怀疑? 注释[1]平叔句:何晏字平叔。 《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既豼,大汗出,以朱衣自试,色转皎然。 [2]盗金:《汉书直不疑传》载,直不疑为郎时,一位同事误将另一位同事的金子带回家,失金的同事怀疑是直不疑拿的,直不疑没有辩解,赔偿了他的金子。 后来误拿金子的人将金子归还给失金之人,失金的人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深感惭愧。 不疑遂有忠厚长者之称。 万籁发声俱直入 才出松间便不同万籁发声俱直入[1]。 惟出松间竹里,曲折抑扬,八音同奏[2]。 或如细浪轻吹,棹声远度;或如狂涛滂渤,蛟龙夜惊。 妙韵异响,十倍天乐。 今译几乎自然界发出的所有声音,都是直截了当地传进人耳中,声音与人耳间没有任何隔碍。 唯有松林竹林里传来的声音,婉转悠扬如同乐器一起演奏。 有的像细浪发出轻微的响声,有的像桨声传到很远的地方,有的像狂涛波澜壮阔地怒吼,有的像蛟龙在黑夜中的啸吟。 这些奇妙的韵律奇特的响声,实在要比天上音乐十倍好听。 注释[1]万籁:各种声响。 籁,从空穴里发出的声音。 [2]八音: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此指各种乐器。 达人尽其在我 至诚贵于自然佞佛若可忏罪[1],则刑官无权;寻仙可以延年,则上帝无主。 达人尽其在我,至诚贵于自然。 今译如果拜佛可以忏悔洗清罪过的话,执掌刑法的官吏就没什么权力了;如果求仙能够获得长生不老的话,掌管人寿的上帝就不能够主宰了。 通达的人会尽力做好能做的一切,只有出于自然的诚心才最为可贵。 注释[1]佞佛:指求神拜佛,沉迷于佛教。 树散一庭玉 草生千步香树散一庭之玉,草生千步之香[1]。 无问人物琳琅,气色已见蓊郁。 今译大树荫浓,散布着一庭绿玉;芳草香郁,传送着千步清香。 不必问这里的主人是否美好,光看气色已显示出勃勃生机。 注释[1]千步之香:千步香为一种香草名。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于千步。 今海隅有千步草,是其种也。 存心无畏 触处坦途人如成心畏惧,则触处畏途。 如满奋坐琉璃屏内[1],四布周密犹有风意。 今译一个人如果心里只是畏惧,则会觉得到处充满着艰险。 就像满奋坐在琉璃屏里面,虽四布周密仍然害怕有风。 注释[1]如满奋句:《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 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 奋有难色,帝笑之。 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龙津宝剑风云合 胸中甲兵当用世龙津一剑[1],尚作合于风雷;胸中数万甲兵[2],宁终老于牖下。 今译龙津的一对宝剑,尚能在风雷中腾跃;胸中有数万甲兵,岂能老死于篷窗下! 注释[1]龙津: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的延平津,相传为晋雷焕的宝剑坠水化龙处,故名龙津。 晋张华见牛斗之间有紫气,询问雷焕,雷焕说这是宝剑之气,应在丰城。 后雷焕至丰城,果掘得二剑。 送一剑与张华,留一剑以自佩。 张华被诛后,失剑所在。 雷焕亦卒,其子佩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 使人潜水寻找,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彩。 潜水之人害怕,急忙上岸。 须臾光彩照水,波翻浪涌。 见《晋书张华传》。 [2]数万甲兵:据《魏书崔浩传》载,北魏太武帝对新归降首领称赞崔浩说: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世味无尽尝 道味有同嗜一勺水具沧海味。 世味无取尽尝,道味会有同嗜。 今译一勺水能使人知道整个大海水味。 粗鄙的世俗滋味不必全部去品尝,得道的喜悦应有人与我一起分享。 大道呈现目前 慧心应予领略说法谭经,片石曾闻点头[1],山龙尚能出听[2]。 至言在耳,大道见前,各具慧心,可无领略。 今译高僧讲说佛法时,传说有顽石点头;高僧吟诵佛经时,传说有山龙出听。 至言回响在耳际,大道呈现在眼前。 各人都具有慧心,岂能不用心领会? 注释[1]片石句:晋宋时高僧道生法师,宣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的观点后,被放逐出建康僧界,来到虎丘,聚石为徒,讲说此义,群石为之点头。 [2]山龙句:据说唐代高僧智浩曾在成都中兴寺诵《法华经》,龙王每天都来旁听。 一天晚上,龙王献给他一颗宝珠,智浩说:出家人用不着这种宝物。 龙王就运起神力,将它化作六颗圆石榴。 后来寺僧用水浇它,还隐隐可见龙宫石宝四个大字。 宋人道学作人品 魏晋风度作才情以晋人之风流,维以宋人之道学,人品才情,总合世格。 今译只有将风流潇洒的晋人风度,与温文尔雅的宋人理学融合,人品才情才符合处世的标准。 良心在夜气清明际 真情在箪食豆羹间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 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今译良心在夜气清明之时,真情在粗茶淡饭之间。 与其让我去要求别人,不如使人自我反省;与其让我去攻击别人,不如使人自己发现问题。 欣看烟水色 客子愁尽释篷窗夜启[1],月白于霜;渔火沙汀,寒星如聚。 忘却客子作楚[2],但欣烟水留人。 今译晚间打开船篷的窗户,月光比霜露还要洁白。 三三两两渔船的灯光,点缀在江中小沙洲上。 夜空寒光闪闪的星儿,似乎在聚会交谈什么。 看到了这美好的景致,竟忘却了作客的愁苦。 这云气弥漫的烟波啊,似乎在挽留着游子呢。 注释[1]篷窗:船窗。 [2]客子作楚:楚国屈原被放逐,流落他乡,而称楚客。 此当泛指流落他乡之人。 春景正好岂可归 秋兴萧索且归去诗云:芳草萋萋,王孙不归。 [1]夫春草碧色[2],红香成泥。 紫骝正蹀躞于芳尘[3],游思方飘忽于韶景。 写忧行乐,宁赋归来;若夫木落霜飞,秋光冷落,风送捣衣之韵,柳衰系马之条,虽非思动寒莼[4],客兴于兹萧索。 今译古诗说:春草啊生长得如此地茂盛,而王孙公子却远游而不归。 春草青翠欲滴颜色如同碧玉,花瓣纷纷被风吹落化作香土。 紫骝马正徘徊于春天的道路,思绪萦绕在美丽的阳春景致。 王孙公子排泄忧愁及时行乐,怎会在这时候急急回到家中? 至如万木凋零寒霜飞的时候,秋天的气息分外地萧条冷落。 秋风吹送着有节奏的捣衣声,柳树枯萎了春时系马的枝条。 即使不思念莼菜而急急归去,作客游览的兴致也因此大减。 注释[1]诗云三句:《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2]春草碧色:南朝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3]蹀躞(di xi):徘徊不去。 [4]思动寒莼(chn):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念吴中莼羹、鲈鱼脍,说:人生在世,贵在适意,怎可离家数千里求取功名? 就回到了故乡。 投好露丑态 效颦掩真情投好太过,丑态毕呈;效颦自怜,真情反掩。 试观广眉[1],争为半额,楚宫至今可憎。 请从所安,毋为识者所鄙。 庄周曰:人相忘于道术,鱼相忘于江湖。 [2]今译过于迎合别人之所好,结果只能是丑态毕现;盲目模仿别人的样子,终究会失去真实感情。 城中流行起宽阔画眉,模仿的人画成了半额。 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宫人就减肥而致饿死。 这行径实在可恶可怜! 要顺应自己本性生活,不要为有识者所鄙夷。 我记得哲人庄子说过:鱼儿在水中自由生活,就可以相互忘却对方;人们在道中自由生活,同样能够把对方忘却。 为什么要去模仿别人,活在世俗的眼光中呢? 注释[1]广眉:宽阔的画眉。 《后汉书马援列传》: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且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 [2]人相忘二句:《庄子大宗师》: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鱼相忘乎水,人相忘于道术。 人文天文相映 拥书厚福所能曹仓邺架[1],墨庄书巢[2],虽抉秘于琅嬛[3],实探星于东壁[4]。 人文固天文相映,拥书岂薄福所能。 今译曹曾积石作仓库来藏图书,邺侯家里架插图书三万轴,申屠致远聚图书成为墨庄,陆游图书满室而成为书巢。 虽然是在琅嬛所得的秘籍,实际却是东壁发现的宝典。 人文精神与天文相互映衬,拥有图书岂是薄福人所能? 注释[1]曹仓:《拾遗记》卷六:及世乱,家家焚庐,(曹)曾虑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曹氏为书仓。 邺架:唐李泌父承休,聚书二万余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来求读者,别院供馔。 见《邺侯家传》。 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则指李泌子繁。 后人以邺架称藏书之富。 [2]墨庄:指藏书。 据《元史申屠致传传》:申屠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书巢:宋陆游《书巢记》: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3]琅嬛:琅嬛福地,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晋张华游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大石中开,别有天地,宫室嵯峨,每室各陈奇书。 华观其书,所记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 [4]东壁:汉武帝时,鲁恭王拆毁孔子旧宅,扩建宫殿,在夹墙中得古文《尚书》及《礼记》、《春秋》、《论语》、《孝经》,凡数十篇。 见《汉书艺文志》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 因为是从壁中取出,故称为壁中书。 数无终穷 运不长厄数无终穷,运不长厄。 士君子能旋乾转坤,则否泰为我转轴[1]。 何必青牛道士[2],延将尽之命;白鹿真人[3],生已枯之骨耶! 今译一个人的命数不会一直穷困,一个人的遭际不会长期艰难。 如果君子能够主宰自己命运,顺境逆境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何必指望青牛道士延续将死的生命,期待白鹿仙人恢复已经枯萎的生机? 注释[1]否泰:本为《易》两卦名,指命运的好坏、事情的顺逆。 [2]青牛道士:汉方士封君达之别号。 因其常乘青牛,故号为青牛道士。 见《汉武帝内传》。 [3]白鹿真人:《神仙传》卷二载,卫叔卿乘白鹿降于汉殿,后入华山。 叔卿自称有仙方,按之合药服饵,令人长生不死。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春夜小窗兀坐,月上木兰,有骨凌冰,怀人如玉[1]。 因想高季迪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二语[2],此际光景颇似,不独咏在梅花。 今译春天的夜晚独坐在小窗下面,月亮把银辉静静地洒向木兰。 从骨气里都感到了凉爽舒坦,不由怀念起德行如玉的君子。 想起高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与此时此际的情景非常相似,这联诗不只是咏梅花才恰切。 注释[1]怀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容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2]雪满二句:出自明高启《咏梅九首》其一。 热血有时成碧 雄心无日可灰英风未畅,转生无聊;幽韵纵扬,终归寥落。 是以热血有时成碧[1],雄心无日可灰。 今译英烈的气概如果没得到抒展,就一定会使人感到百无聊赖。 幽雅的韵致纵然能充分飘扬,终究会难免萧条冷落的感喟。 所以纵然热血有时化成碧色,雄心壮志却决不要一日衰颓! 注释[1]热血有时成碧:《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后常用碧血指忠臣志士为正义目标而流的血。 人生时势 不可倚恃色界难凭[1],情城难固。 专宠则妆成七宝[2],弛爱则赋买千金[3]。 人生时势,俱不可恃如此。 今译有色世界难以依靠,情感城堡难以久固。 当宠爱极浓时,他会用珍贵宝物,来讨好取悦你;当宠爱不再时,就算用重金买赋,也照样无法挽回。 人生时势不可依靠,正像宫人得宠失宠。 注释[1]色界:佛教的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 此界诸天,但有色相,无男女诸欲,故名。 [2]七宝:佛教语。 七种珍宝。 泛指多种宝物。 [3]赋买千金: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受冷落后,用千金使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给武帝,以挽回其心。 辛苦钻营何时歇 逍遥高隐赛神仙御风而行[1],布帆无恙[2],赢他莲渡杯浮[3];戴星以往,衣装有泪,输却篮舆山屐[4]。 今译驾着清风逍遥归隐,布帆完好无缺,比用莲叶木杯渡江的高僧还要惬意;披星戴月求名逐利,衣装沾满露水,岂能比得上竹轿子与登山屐的自如? 注释[1]御风而行:乘风而行。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2]布帆无恙:形容旅途平安。 《晋书顾恺之传》: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布帆,布质的船帆。 [3]杯浮:晋宋时僧人,不知姓名。 亦作杯度。 传说其曾乘木杯渡水,故以杯渡为名。 [4]篮舆:竹轿。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足敌《秋声》一赋[2]。 今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的这两句诗写得如此清新,足以比得上欧阳修的《秋声赋》。 注释[1]长安两句:见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秋声》一赋:指宋欧阳修《秋声赋》。 在野须怀治国才 居官应有山林气才怀济胜[1],虽布置竹石,具见经纶[2];骨带烟霞,即特达珪璋[3],意近丘壑。 今译有登临揽胜的才情,即使布置竹石,也可以体现出治理国家大事的能力;有烟霞隐逸的骨气,即使官运亨通,仍然能显露出高卧云山烟壑的意态。 注释[1]济胜:谓便于揽胜。 《世说新语栖逸》:许掾(询)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 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2]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统称经纶。 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此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3]珪璋:玉制礼器。 比喻杰出的人才。 《世说新语言语》:丞相(王道)谓顾(和)曰: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自身才气高 还须名人誉仲宣才敏,藉中郎而表誉[1];正平颖悟,赖北海以腾声[2]。 风尘无物色之真,齿牙固声价之地。 今译王粲才思敏捷,凭借蔡邕获得荣誉;祢衡聪颖神悟,凭借孔融光大名声。 虽然人世间经常有言过其实的评论,名人的赞誉确实能造就很高的名声。 注释[1]仲宣二句:仲宣是汉文学家王粲的字。 中郎是汉蔡邕曾任左中郎将。 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宾客盈门。 听到王粲来访,高兴得把鞋子都穿反了亲自迎入。 众人看到王粲年纪很轻,都非常吃惊。 蔡邕说:这个年轻人有奇异的才能,我们以后都不如他! 我要把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给他读。 见《三国志》卷二十一。 [2]正平二句:正平,祢衡。 北海,孔融。 孔融汉献帝时为北海相。 《后汉书孔融传》载,孔融曾与祢衡相互赞许。 祢衡说孔融:仲尼不死。 孔融说祢衡:颜回复生。 不为俗情所染 方能说法度人无欲者其言清,无累者其言达。 口耳巽入[1],灵窍忽启。 故曰不为俗情所染,方能说法度人。 今译没有欲望奢求的人说话显得清高,不为俗事拘牵的人说话显得通达。 这种人的语言很容易渗进人心里,而听者的心灵会忽然间受到启发。 因此只有不受世俗之情念的污染,才能宣说佛法使人超脱痛苦烦恼。 注释[1]口耳:口说耳听,指语言。 巽:容易进入。 古人重文才 今人嫉文才柳宗元披韩退之诗,以蔷薇露洗手。 古人爱护文才,诚为珍重。 今多俟以覆瓿[1],何古今人之不相及。 今译柳宗元翻读韩愈的诗之前,用蔷薇露洗手。 古人对于具有才气的文人,确实珍惜重视。 今人却常等着把别人作品,用来覆盖酱罐。 这一类人距离古人的修养,怎么如此之远! 注释[1]覆瓿:指著作价值不高,只能用来盖酱罐。 笔墨之灵在自己 勤学苦练感天地积学苦无相知,恒致疑于天眼。 不知六丁下视[1],太乙夜燃[2],勤苦从来动天。 笔墨不灵,何与天事? 今译积累学问却苦于没有相知,就经常怀疑上天是否公平。 殊不知等到了一定的时候,天神自会乘夜色下来探视,并且燃烧藜杖照映出奇文。 勤学苦读自古能感天动地。 但笔墨的灵动仍取决自己,与上天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注释[1]六丁:道教神名,火神。 [2]太乙夜燃:《三辅黄图》卷六: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 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以五行洪范之文。 至曙而去。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 珍奇稀有图书 应当倍加爱护士人寸笺只字,一经得意,爱惜匪轻。 况宝轴琅函[1],千秋鸿秘[2],安可造次从事。 松雪藏书一法[3],诚当为律。 今译读书人哪怕是短笺上的片言只语,一旦认为它写得好就会倍加爱惜。 何况装在卷轴函套里的珍贵图书,多是传之万世的极有价值的著作,怎么能够随随便便地对待它们呢? 赵孟頫藏书法确实应当作为准则。 注释[1]宝轴:精致的卷轴。 亦借指珍贵的书籍。 琅函:书匣的美称。 [2]鸿秘:道书有《枕中鸿宝苑秘书》。 此指有价值的著作。 [3]松雪:元赵孟頫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 奇文苦吟得 率意岂可成浩然苦吟落眉,裴祐深思穿袖。 诗赋之工,岂云偶得。 宁取十年两句,敢云顷刻千言。 今译浩然苦吟掉落了眉毛,裴祐深思磨穿了衣袖。 诗歌文章能够写得好,怎可能是偶然的运气? 宁愿用十年来写两句,岂敢在顷刻间作千言? 人生顺境难得 世间尤物易倾人生顺境难得,独思从愿之汉珠[1];世间尤物易倾[2],谁执击人之如意[3]。 今译人生顺畅的境遇自古就实在难以求到,令人分外忆念得到神女宝珠的郑交甫;世间绝色的女子从来就极容易被伤害,谁执持着击伤邓夫人面颊的水精如意? 注释[1]汉珠: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见两位仙女,仙女应交甫的请求,将随身佩带的明珠解下赠与交甫。 事见《韩诗内传》。 [2]尤物:绝色的美女。 [3]如意:器物名,柄端作手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故名。 据《拾遗记》,吴国孙和悦邓夫人,尝置膝上。 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邓夫人颊。 太医用琥珀等合药治疗,伤口愈合后,留下了赤色斑点,比先前更觉娇妍。 花气当香 露华作茗花气当香,檀片可以不爇[1];露华作茗,云脚何用更煎[2]。 要知至香至味,于何采真? 则不嗅不咀,亦然得解[3]。 今译有花气当香,则可以不烧檀香片;把露水当茶,就用不着另煎香茶。 只要你能够知道真正的香气味道,不必在别的地方才能够寻求得到,那么即使你不用鼻子闻和嘴巴嚼,对花香茶味也同样能够体会得了。 注释[1]檀片:檀香片。 檀香是一种有香气的树木,可做香料。 爇(ru):烧。 [2]云脚:茶的别称。 [3]亦然:也,同样。 临流晓坐闻渔歌 山川之情不能已临流晓坐,欸乃忽闻;山川之情,勃然不禁。 今译早晨临江而坐,忽然听到行舟摇橹渔歌声。 归隐山川之情,令人神游天外而难以抑制! 对人者是我 一任人可憎对人者我,任他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今译面对着别人的正是我自己,一任人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与自己到底有什么相干呢! 胸中有丘壑 方可作诗文人谓胸中自具丘壑[1],方可作画。 余曰:方可看山,方可作文。 今译有人说胸中必须具备丘壑的气势,才能够绘画。 我要补充说:只有胸中具备了丘壑,才能够欣赏山水,才能够写作文章。 注释[1]胸中自具丘壑:宋黄庭坚《题子瞻枯木》: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胜地处处皆仙境 何必五城十二楼青山在门,白云当户,明月到窗,凉风拂座,胜地皆仙。 五城十二楼[1],转觉拣择[2]。 今译青山横在门前,白云对着窗户。 明月洒满窗棂,凉风拂过座席。 凡是这样美妙的地方都是人间的仙境。 如果非要住在五城十二楼的仙人居所,反而觉得过于挑挑拣拣有欠通达的了。 注释[1]五城十二楼:传说中仙人居处。 比喻仙境。 见《史记孝武本纪》。 [2]拣择:挑选。 按:此则深得苏轼凉天佳月即中秋之神趣。 鉴赏有真好 知遇莫溺情鉴赏自有真好,知遇岂缘溺情。 倘所见既偏,则宋客以燕砾为宝珠,魏氏以夜光为怪石[1],二者同病。 今译鉴赏应当根据其本身的美好,知遇不可沉溺于一己的私情。 如果见解有失偏颇而不公正,就像宋国的愚夫把下贱的燕石看成了珠宝,而魏国的居民却把珍贵的夜光璧当作怪石。 这两种情况都有失于公正,是同样错误的。 注释[1]宋客二句:出自《文心雕龙知音》:魏氏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 宋国的愚夫把烂贱的燕石当作珠宝。 见《艺文类聚》卷六引《阙子》。 魏国的居民把夜光之璧当作怪石。 见《尹文子大道》。 顺应自然 积极用世生来气无烟火,不必吸露餐霞[1];运中际少风云,也会补天浴日[2]。 今译生下来没有红尘中的烟火气,就已经是神仙不必吸露餐霞;命中虽没有风云际会的缘分,也仍要奋发努力去积极用世。 注释[1]吸露餐霞:吸饮露水,餐食日霞。 比喻修仙学道。 《庄子逍遥游》说藐姑射之山上有神仙,吸露餐霞。 [2]补天浴日:女娲补天,羲和浴日。 比喻功勋巨大。 补天事见《淮南子览冥》,浴日事见《山海经大荒南经》。 发布时间:2025-04-18 15:24:0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327.html